大地震使成都工商系统也遭受了重大损失。市局谢述钧局长不顾余震威胁,第一时间赶到都江堰现场,指挥大家从垮塌的楼房中抢救工商干部;并及时向都江堰派驻工作组,一方面指导抗震救灾,同时要求同志们坚守阵地、履职尽责不能停,尽一切可能抓好市场监管,打击哄抬物价、囤积居奇、销售假冒伪劣等违法行为,倡导商家在保证安全前提下积极开门营业,及时稳定了都江堰地区灾后市场经济秩序。
这一切,都让我想起四川工商的“当家人”李柏云局长。柏云局长是我的老朋友,这几年我曾多次前往四川调研,两年前的此时此刻,我们在成都召开了“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场经验交流会”。会议以周密的部署、独创的安排和成功的举行,将全系统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也因为这些,我与四川工商的同志们早已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大灾发生以后,柏云局长不顾余震和塌方、泥石流、山体滑坡的威胁,冒着生命危险,马不停蹄从这个县到那个区,几乎不曾休息,跑遍了各个重灾区的主要受灾县及乡镇,始终战斗在第一线,始终与灾区工商干部站在一起,始终与人民群众心手相连。省局的同志看他废寝忘食十分心疼,有一次给他准备了点肉夹馍带上,他却当作“奢侈品”,执意送给了灾区的同志,自己就着白开水啃干粮。在“好班长”的带领下,洪波、沈健、杨跃、黄俊等一班人各自在分管的领域里拼搏奉献、在共同承担的职责中奋勇争先。就是这样的硬汉、就是这样的精神,引领四川工商“创造了市场经营主体遭受严重破坏以后,仍能保障百万群众购买生活必需品的奇迹、创造了大灾之后市场秩序良好的奇迹、也创造了大灾之后无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奇迹”。柏云局长说,灾后,四川省工商局又迅速启动了重大项目绿色通道、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绿色通道、灾后恢复重建项目绿色通道等措施。
总局党组对四川省工商局领导班子在抗震救灾中的工作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柏云局长的英雄事迹在全国工商系统广为流传,他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
一路同行的杨跃副局长说:当时他们去灾区,总是“泪水干了接汗水,汗水干了接泪水”!杨跃同志工作作风硬朗,在抗震救灾中“横刀跃马”,同时也留下了一篇全景再现四川工商感人事迹的报告文学《红盾救市情更浓》,读后令人为之动容。充分体现抗震救灾精神的“红盾救市”,不仅“情更浓”而且“意更长”,我们一定要珍惜这些宝贵的记录,要研究好、总结好这些出色的经验。杨跃同志就是一个特别善于记录、善于研究和善于总结的有心人。经过多年积累,他最近又编写出版了两本书,一本是《红盾护农新天地》,我受托为书作序。说心里话,那也是怀着对他的敬意,怀着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深厚感情而作;另一本是《四川工商30年》,是我目前所见的记述省级工商部门发展历程最好的纪实作品之一。
在汶川,总局、省局、州局、县局、工商所的同志聚集一“帐”,团团围坐。我们一路走来,是慰问,更是学习。因为,“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饶,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抗震救灾精神,就闪耀在汶川工商、四川工商每一个同志的一言一行中。犹记得昨天途中在遂宁,我们与柏云、述钧、杨跃、仁国、代军、何帆以及遂宁市工商局王勇局长等同志会合。大家百感交集、执手相看,久久不舍分开,每个人的眼圈都红红的。“全国工商一家亲”,我知道这是亲人相见的真情流露、这是战友重逢的生死之谊。
我们一同守望着汶川,因为守望汶川就是在鼓舞着中国。《孟子·滕文公上》说:“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在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中国,汶川不仅是受灾的一员,更是坚强的一员。四川工商的同志送了我一只公益广告的光盘,题材取自一个真实的故事:23岁的舞蹈教师廖智在5·12失去了十个月大的女儿和自己的双腿,却在手术后不久就排练一曲《鼓舞》重返舞台,她以自己的坚强乐观,感染周围的病友,也征服了所有的观众。这是艺术之舞,更是生命之舞,真正在“舞动人生,精彩依然”。观后,为之感染,为之鼓舞。四川工商,不仅抢救了人民生命财产,不仅保障了灾区食品安全,不仅响应了市场应急创新了应急市场,而且推动制作和发布了众多优秀的公益广告。广告,也成为抗震救灾一支活跃的、能战的、高尚的有生力量。在灾区,户外公益广告是一道道最亮丽的风景线。在这片百废待兴的热土上,最真的感恩、最美的祝福、最劲的鼓舞,一次又一次映入我们的眼帘、一次又一次震撼我们的心灵。作为肩负着中国广告监管和发展使命的工商人,这一路,我始终感慨万千。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的诗句仍在脑海中盘旋的时候,一则公益广告映红了一片蓝天,胡锦涛总书记的那段名言屹立在废墟之上——
“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2008年9月9日,星期二,晴
汶川归来,一夜无眠。
“5·12”后,自己第一时间想到的,是立即从分管的广告和市场两个方面向灾区“驰援”。为了动员和鼓励全国广告业同仁投入抗震救灾的伟大斗争中,我写了一篇《中国广告抗震救灾的“集结号”》,随后,又写了一篇《守望汶川,鼓舞中国》,先后发表在《人民日报》。号召向灾区救援集结、向灾区重建集结。向英雄壮举集结、向民族精神集结。向自我净化集结、向自我升华集结。
每天,爱如潮涌。灾区救援、灾区重建,始终牵挂着我们、牵挂着中国。报刊上、电视上、网络上,公益广告募捐广告企业社会责任形象广告空前活跃:“早捐一分,多救一人”,“早一点到达,多一份希望”,“每个你都是抗灾最前线”,“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让整个互联网抱起捐款箱”,“将爱心传播,为生命祈祷”,“抗震救灾,重建家园”,“捐助赈灾,义不容辞”……有的,在义卖广告;有的,在捐广告位;有的,是个人自发;有的,是强强联手。我们的广告,为灾区救援而急、为灾区重建而虑。荀子有言:“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荣者常通,辱者常穷”。今日今时,广告对于我们真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风向标、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助推器。
规范广告市场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进程,它与市场经济从无序到有序的发展进程密切关联。但是,我们必须净化自我、升华自我。广告是创意产业,创意,绝不仅仅是创造生意,更要创造“正意”,汉代的刘向就说:“检其邪心,守其正意”。广告要创造诚意、创造心意和情意,最终,它要顺应民意。广告活动的各利益相关者都要能“以人为本”、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和时代使命,维护好我们的国家利益。惟此,中国广告才能真正成为一个负责任和受尊敬的行业与产业,在“看不见的手”中彰显“看得见的心”。抗震救灾,是净化心灵之器、是升华灵魂之道。面对灾区、面对英雄、面对民族,广告同仁们都经历着一场空前的洗礼。“从一个国家的广告,能看出这个国家的理想”。我们的广告,一定要为英雄壮举而鼓、为民族精神而呼。
5·12,历史曾经铭记,南丁格尔——一个沙场上救死扶伤的弱女子,以公益之心与科学之识,不仅开创了近代护理学,更成为流芳百世的“提灯女神”和人道英雄。5·12她的生日,便成了“南丁格尔日”,便成了“国际护士节”。我们知道,公益广告也是一盏灯,抗震救灾之中,坚信它在照亮社会的同时,也会照亮广告行业自己。我们知道,中国广告三十年来高歌猛进,猛进中必须谨守“责任的铁律”。“务谋病者之福利”的《南丁格尔誓言》,何尝不当成为我们有益的借鉴。
5·12,历史应将铭记,中国广告正向着自己的社会责任集结。
接着,在6月份,广告业同仁发起了一次“灾后重建中的广告力量”的中国广告社会责任高峰论坛,以期总结前一阶段抗震救灾的经验,同时凝聚“灾后重建中的广告力量”。论坛在北京的国安大厦举行。大家心系汶川、心系四川,团结一心共商大计,思考灾后重建中自己的角色与专长。而从行业角度看,这也是第一个中国广告社会责任论坛,以抗震救灾为议题,推动中国广告社会责任进入一个新阶段,意义不同寻常。在论坛上,我对在座的广告同仁说:
今天,大家为凝聚“灾后重建中的广告力量”而聚首国安,我觉得是一个有象征意味的选择。灾后重建,就是要国安。而在我的印象中,国安精神就是“永远争第一”。我不是为国安做广告,是期望在灾后重建中我们广告同仁不仅要投身其中、而且要有“永远争第一”的精神,尽我们自己的力量、尽我们最大的努力。也正因为此,我想对论坛的发起者、主办者、承办者和所有的与会者表示崇高的敬意,代表国家工商总局对论坛的顺利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对中国广告协会公司分会主办此次论坛,我也有着一份特别的钦佩。在座中间,许多都来自广告一线、来自广告企业。我曾经多次提到:当前,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企业公民”,将公民的概念从个人延伸到了企业;在全球化时代,又将企业公民扩展为“全球企业公民”。在社会责任的观念上,世界确实是平的。“企业公民”在商业实践中远早于其理论研究,这表现出了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主动意愿与坚定决心。从广告业的角度说,是我们的广告主、广告企业对履行社会责任的一种主动意愿与坚定决心。我钦佩这样的意愿与决心。今天,在这里,我们又作了一次新的见证。
由抗震救灾、由温家宝总理看望北川中学复课师生写下的“多难兴邦”,启发了与会者继续深化对中国广告业的思考。尽管是在千里之外的北京,但汶川和四川始终是论坛的焦点、是论坛的中心。在论坛上,我与全体与会者一道,共同签署了一份《中国广告社会责任北京共识》,这是中国广告人对汶川和四川的庄严承诺:
灾后重建中,广告力量是一份经济力量。我们坚信:服务灾区生产恢复、市场流通、经济发展,是中国广告能力所及、优势所在;
灾后重建中,广告力量是一份社会力量。我们坚信:推进心理重建、灾害教育、灾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中国广告使命所托、义务所系;
灾后重建中,广告力量是一份文化力量。我们坚信:抗震救灾也是民族精神的凝聚、先进文化的突显。广告,要为之鼓与呼、要与之同成长;
灾后重建中,广告力量是一份不可替代的专业力量。创意创造价值、艺术弘扬公益,广告同仁当各展专长、共克时艰;
“多难兴邦”,“多难兴业”。这就是中国广告的社会责任,这就是灾后重建中的广告力量。为此,我们中国广告界将不遗余力;为此,我们将持之以恒。
“天府之国”以“田肥美、民殷富”著称,其实她的发展也非一帆风顺。明末清初,这里曾遭遇战乱、天灾、瘟疫的反复洗劫,人口锐减,民不聊生,“城郭鞠为荒莽,庐舍荡若丘墟,百里断炊烟”。于是,方有了历时百年的“湖广填四川”的“移民实川”之举。今天,四川早已旧貌换新颜。刘奇葆书记说,“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四川造成了重大损失,但四川全省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机遇,经过不懈努力,经济建设重现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展现了更为强劲的发展势头,实现了可持续发展。我不由得想起大地震后宁可裹着“蛇皮袋子”过夜而用帐篷办起“应急市场”的四川工商人掷地有声的话语——“什么叫和谐?只有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和市场上喧闹的叫卖声重新响起,社会才和谐!”
大灾后的四川,必将在浴火中重生、在涅槃中雄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