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你自己的面子,给朋友一个面子,你会受益匪浅。
鲁国大夫公父文伯的一次宴会上,大夫露睹父是特地请来的上宾。然而,在上菜的时候,放在露睹父面前的一只鳖,不知怎么,竟比别的上宾的鳖小了些。露睹父的修养也不是很好,他看着四周的鳖,大为恼火,大声说:“等这只鳖长大以后再吃罢!”说完便拂袖而去,搞得公父文伯十分尴尬,好好的宴会不欢而散。
为了一只王八,竟至于主客翻脸,似十分不可思议,但你要明白吃王八就是吃面子,你就不会再奇怪了,在中国死要面子的又不只有露睹父一人。
中国人是很重视面子的,很多朋友也很讲面子。
自古以来,中国人“死要面子”的事不少。西楚霸王兵败乌江时就悲叹:“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就因为他“无颜见江东父老”,所以自刎乌江。项羽可谓“死要面子”的典型。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有面子,有面子就能被别人看得起,表明他在人中间有优越地位。懂得这个道理,求朋友办事就方便了许多,只要你能放下自己的面子,给朋友一个面子,相信你会获益匪浅。
古代有位大侠郭解,有一次,洛阳某人因与他人结怨而心烦,多次央求地方上有名望的人士出来调停,对方就是不给面子。后来他找到郭解门下,请他来化解这段恩怨。
郭解接受了这个请求,亲自上门拜访委托人的对手,做了大量的说服工作,好不容易使这个人同意了和解。照常理,郭解此时不负人托,完成这一化解恩怨的任务,可以走人了。可郭解还有高人一着的棋,有更妙的处理方法。
一切讲清楚后,他对那人说:“这个事,听说过去有许多当地有名望的人调解过,但因不能得到双方的共同认可而没能达成协议。这次我很幸运,你也很给我面子,我了结了这件事。我在感谢你的同时,也为自己担心,我毕竟是外乡人,在本地人出面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由我这个外地人来完成和解,未免使本地那些有名望的人感到丢面子。”他进一步说:“这件事这么办,请你再帮我一次,从表面上要做到让人以为我出面也解决不了问题。等我明天离开此地,本地几位绅士、侠客还会上门,你把面子给他们,让他们完成此一美举吧,拜托了。”
人都爱面子,你给朋友面子就是给他一份厚礼。有朝一日你求他办事,他自然要“给回面子”,即使他感到为难或感到不是很愿意。这,便是操作人情账户的全部精义所在。
人们总是尽其全力来保持颜面,为了面子问题,可以做出违背常理的事。有句歌词非常流行,“若是某些记忆使你痛苦,何不轻易地去遗忘它。”但是谈何容易!在知道人们是如何地注重面子之后,还必须尽量避免在公众的场合内使你的朋友难堪,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不要做出任何有损于他人颜面的事。
朋友相交,要善于利用面子,往朋友脸上贴金,朋友只会高兴,只会感激你。就比方说,你有喜事临门,朋友来向你道贺,你要说: “沾你的光,托你的福。”即使对朋友的所作所为,你有意见,说的时候也要给朋友面子。你总得先说“你的某某事做得挺好,效果、反映都不错”,然后,你再用“就是”、“但是”、“不过”等来做文章。谁都知道“但是”后面的才是真正要说的话,但前面的话一定要说,因为在中国它不是假话,也不是废话,而是为营造一种和谐气氛的客气话。你若直来直去,对方必然会觉得你扫了他的面子,心中会大起反感。所以,曲线救国,拐弯抹角的话少不了。
给面子要给得恰当,不恰当就是不给面子。如果被请之人面子很大,而又未受到应有的待遇,则成了极伤面子的事情。
假如你在交际的过程中,不仅没能让朋友欠你人情,反而伤了人家的面子,如果你立即去补偿,一般都能化解矛盾,不致酿成大祸。怎么补呢?一是赶紧说对不起,赶紧降下身份,将自己的面子甩到地上踩几下,这样,一损对一损,算是扯平。二是如果对方的面子本来就大,便只好自己打耳光,骂自己有眼不识泰山。总之,是以贬损自己来相应地抬高对方,补偿他的面子。
面子像人的衣服一样,可以标示身价,面子可以作伪,但情感是真实的。面子有大有小,情感亦有深有浅,但情感的深浅不以面子的大小为转移,只以内心的体验为依据,因而比面子更真实。出于面子而为人办事,难免敷衍;出于情感而为人办事,则会尽心尽力,两肋插刀。所以,善用面子,是为了让朋友欠你人情,如果这人情是真实的东西,就不怕他办事不尽心,不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