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不如意事很多,忧虑在所难免。但人们切不可沉溺于忧虑的泥潭中不能自拔,而应尽快调整心态,采取积极的行动来改变已遭到改变的生活。
老约翰·洛克菲勒在他33岁那年赚到了他的第一个100万。到了43岁,他建立了一个世界最庞大的垄断企业——美国标准石油公司。
那么,53岁时他又成就了什么呢?
不幸的是,53岁时,他却成了忧虑的俘虏。充满忧虑及压力的生活早已摧毁了他的健康,他的传记作者温格勒说,他在53岁时,看起来就像个僵硬的木乃伊。
洛克菲勒因为消化系统疾病,头发不断脱落,甚至连睫毛也无法幸免,最后只剩几根稀疏的眉毛。
温格勒说:“他的情况极为严重,有一阵子他只得依赖酸奶为生。”医生们诊断他患了一种神经性脱毛病,后来,他不得不戴一顶扁帽。不久以后,他订做了一个500美金的假发戴上,从此一生都没有脱下来过。
洛克菲勒原来身体强健,他是在农庄长大的,有宽阔的肩膀,迈着有力的步伐。
可是,在多数人的巅峰岁月——53岁时,他却肩膀下垂,步履蹒跚。
另一位传记作者说:“当照镜子时,他看到的是一位老人。无休止地工作、体力透支、整晚失眠、运动和休息的缺乏,终于让他付出惨重的代价。”
他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却只能靠简单饮食为生。他每周收入高达几万美金——可是他一个星期能吃得下的食物却要不了两块钱。医生只允许他喝酸奶,吃几片苏打饼干。他的皮肤毫无血色,那只是包在骨头上的一层皮。他只能用钱买最好的医疗服务,使他不至于53岁就去世。
后来,医生告诉他一个惊人的事实,他或者选择财富与忧虑,或者选择生命,他们警告他:再不退休,“就死路一条”。
他终于退休了,可惜退休前,忧虑、贪婪与恐惧已经摧毁了他的身体。
当全美最著名的女作家艾达·塔贝尔见到他时,真是大吃一惊,她写道:“他的脸上饱经沧桑,他是我见过的最老的人。”
医生竭尽全力挽救洛克菲勒的生命,他们要他遵守三项原则——这三项原则,终其一生,他都牢牢记住。这三项原则是:
(1)避免忧虑,绝不要在任何情况下为任何事烦恼。
(2)放轻松,多在户外从事温和的运动。
(3)注意饮食,每顿只吃七分饱。
洛克菲勒严格遵守这些原则,因此他捡回一条命。
他开始学习打高尔夫球,从事园艺,与邻居聊天、玩牌,甚至唱歌。
他开始想到别人。
他终于不再只想着如何赚钱,而开始思考如何用钱去为人类造福。总而言之,洛克菲勒开始把他的亿万财富散播出去。后来,他成立了世界性的洛克菲勒基金会——旨在消灭世界的疾病与无知。后来他活到98岁。
生活中不可能事事顺心。“人世难逢开口笑,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见,作为自然的生理反应,忧虑在所难免,它是人们身上一道难言的痛。
忧虑于事无补,人应该跳出忧虑的缠绕。这本是再明白不过的道理,但我们常常会因为在人生中遭遇一些不顺心的事,诸如经济的拮据,事业的失败,天灾人祸,破产负债,失恋丧偶,亲朋反目等,而情绪一蹶不振,陷入忧虑的牢笼不能自拔。
忧虑,是人在面临不利环境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抑制。它是一种沉重的精神压力,使人精神沮丧,身心疲惫。我们看那些忧心忡忡的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他们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生活成了一种苦刑。恰如高尔基说的,忧虑像磨盘似的,把生活中美好的、光明的一切和生活的幻想所赋予的一切,都碾成枯燥、单调而又刺鼻的烟。
忧虑的人是无法专注于工作的。忧虑也使人神情恍惚,反应迟钝,智力水平下降。整天为不如意的事忧虑伤神,大脑长期处于低潮状态,工作自然不会取得成果。忧虑也会使人生病,中医早就指出“忧者伤神”。长期心绪不佳,胃口必然不好,体质必然虚弱。严重的忧郁症,还可能引发轻生。
忧虑的人常常有这样一些心理行为:
逃避问题。由于问题难以解决而干脆采取逃避态度,但事实上问题依然存在,自己只是在表面上逃避,内心深处还是放不下,难题成为心头的沉重包袱。
对问题过分执著,把其看得过于严重。这实际上是自己给自己增加不必要的精神压力。
不敢正视自己的内心,自我封闭。所谓“烦着呢,别理我”,就是这样一种心态的反映。
无论是逃避问题还是对问题过分执著,实际上问题只可能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问题并不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糟,至少没有到无可挽回的地步。只要采取积极正确的态度,问题就会得到解决。这样,我们也就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了。另一种情况是,问题的确是超出了我们所能解决的范围。对这种情况,我们就需要乐观地适应它,就像杨柳承受风雨一样,我们也要承认现实。哲学家威廉·詹姆士说:“要乐于承认事情就是这样的情况。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美国克莱斯勒公司的总经理凯勒说:“要是我碰到很棘手的情况,只要想得出办法能解决的,我就去做。要是干不成的,我就干脆把它忘了。我从来不为未来担心,因为,没有人能够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影响未来的因素太多了,也没有人能说清这些影响都从何而来,所以,何必为它们担心呢?”
对自我封闭的心理行为,要通过积极地与外界交流来改变。有了烦心的事,不要闷在心里,试着向亲人、朋友、老师讲讲,他们的倾听以及有益的劝慰,会消除你心中的阴云。
你也可以通过改变自己生活中的一些细节和“心像”(自我的内心形象)来摆脱忧虑,比如:
在情绪抑郁时,尽量想像自己很快活的样子,充满信心地去活动。应该挺起胸,抬起头,微笑。虽然在开始时需要相当的勇气,但只要你坚持做下去,就会发现其实这并不难。
忧虑的人往往变得邋遢。你应反其道而行之,保持服装整洁,理理发,洗个澡。
反复地说出自己的名字,给自己打气。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心理暗示术。
改变交往的对象,结识新朋友。
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如跑步、唱歌、听音乐等。
与孩子们戏耍,使自己变得“天真”起来。
学习全新的知识,玩全新的游戏,重塑自己的生活。
改变上学或上班的路线,你将会有新的感受和发现。
帮助别人,做一些公益性的事。你将会找回自我的价值,感受到生活中有比个人的忧虑更为重要的事。
还有其他一些方法,比如“让自己忙碌”。卡耐基说,忧虑的人一定要让自己沉浸在工作里,否则只有在绝望中挣扎。
曾经有个故事,战争中,敌机把家园炸成了废墟。许多人在那里痛哭流涕。而惟有一名男子,默默地从废墟中捡出一块砖,又一块砖,放到一边——这是重建家园所需要的。他的行动影响了众人,众人不再哭泣,也默默地捡了起来。
的确,生活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次退潮,忧虑会成为生命中一时难以承受之重。要除去这重负,达观的态度是一剂良方。另一剂良方就是行动,行动可以有效地转移你的注意力。行动会使你找回自信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