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不再说那一次寒潮卷走打桩船危及三十条鲜活生命的大营救,不说那狂风恶浪吞噬堤坝撕扯的险恶,看一眼资料片上牛肚贴滩负重前行的画面,你就能感受到这个黄海滩上建成的港是多么不易。它耗尽的是人的心血,磨砺的是人的意志,还有那无时不在如影随形的疑义,没有虚怀若谷的心胸,没有非凡超人的毅力,你真的是难以承受的。
港口建成了,我等待那一声汽笛长鸣!
聆听《市声》
城市是会说话的,只是我们沉浸在现实的浮躁中,忽略了对城市声音的聆听。
去厦门开会,有幸得到一本赠送的城市知觉系列丛书,读后,油然对这个陌生的城市产生亲切与依恋感。在阅读这些细密的文字时,其实,我们也在用心聆听,聆听这座城市从远古至现今红墙老巷晨光中发出的絮语,这声音很亲切,温婉而有质感。第一次见面,听这样的城市叙说,你便会对这座城市产生好感,你便想留下与她亲近。
这是一本由厦门海湾投资有限公司编撰的系列丛书,取名《市声》,意为城市里海纳百川的声音,让人们于钢筋森林中静心聆听的意境。从序至后记总共不过八万字许,再配上一些精致的图片将厦门与马銮湾的历史与现实尽显。从亲水茶家到凤凰木,从红砖大厝到筼筜湖,从鼓浪屿到寻常陌巷,以文字表述的形式将城市展现给人们太多的文化意象,让人们感知到这座城市的温暖与细腻的情感。那些关于城市发展的很是抽象的观点,穿插于洋溢温润之情的诗歌散文中,别有一番情趣睿智可读之感。
从序开始,有这样的开头:“这样的愿望和这个城市的未来,都是美好的。叶芝说,‘当你老了,白发苍苍,睡意矇眬,在炉前打盹,请取下这本诗篇,慢慢吟咏,梦见你当年的双眼,那柔美的光芒与青幽的晕影’……”以叶芝的诗将你带进一种意境:澎湃的大海,绵延的海岸线,宁静的沙滩,幽美的深港,昏黄灯光下榕树的影子,罗马式的柱子上攀援的藤蔓与干枯了的喷泉,深院中隐隐传来的琴声……从这儿开始,你开始聆听,《爱在厦门》到《开发马銮湾》将红墙老巷中的声音放大,拓延至更远,形成建设海湾型城市的构想,你在这些图片与铅字中游走,潜移默化中便受到感染,有一种想参与的冲动。
文化创造城市的价值,这本书便以这样的形式将文化凝结,有了我们这些知者与不知者的阅读,确切地说是聆听,通过聆听,拥有了爱上这座城市的理由。同样,受这本书的启发,我突然间有一种期待,期待能有一种方法,让我们现今生活于斯的这个即将建立的海边城市,同样有向世人叙说历史推介自己的机会。因为一座城市是需要记录的,在沿海开发鸣号进发的今日,我们有责任沿着历史的长河去追溯和记载前人以及今人跋涉的艰难足迹。告诉人们,这儿虽为新生,但绝非是乳臭未干,这儿同样有悠久的历史,有范公堤,有《水浒传》,有古盐运集散地,有世界珍稀麋鹿以及它赖以生存的海边生态湿地,我们同样会以我们的文字和图片感染人,呼唤人们参与我们的建设。
受这本书的启发,我觉得有一种责任,那就是我们也该为我们这座即将建成的城市做点什么。
百里槐花香
一树一树的纯白,静静地绽放在蓊郁的林海,蓝天依旧,白云浮动,风轻拂枝叶颔首,花朵儿摇曳,暗香袭来,香无声,恰似这远天飘来的梵音,大地上萦绕着纯净、朴素、甜蜜与温暖的韵律。
原应是一曲沧桑的旋律,却因这一树槐花而变得甜美温馨。
范公堤,忠魂铸就。生命的围堤与岳阳楼相隔千里,却是精魂同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成就一番事业,福及一方天地。沉寂的黄海千年后响起第一声破晓的笛鸣,笛音韵律里,曳过纤夫屈膝弯曲的背影,负重的牛车,海风劲吹飞涛浪涌处日灼霜袭粗糙龟裂的手臂与容颜。习惯了这千年孤寂与荒凉,唯有槐树相伴,这从古老长江口逶迤而来的绿,承受盐碱烧灼,霜雪侵袭,在无人愿入的不毛之地,用生命的绿色唤醒沉睡的土地,年年岁岁,日新月异。槐叶的绿槐花的洁曾给多少沿海拓荒者感官视觉的享受与精神心灵的慰藉。
读《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洞庭湖波澜壮阔,而黄海虽无“渚清沙白,芳草如茵”却也有“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之盛况,遥远的湖海,同宗一源,雪山融化,入湖归海,这或纯清或浊黄的水滴里,折映的是先天下忧乐的情怀,想必范仲淹岳阳楼上情奔臆释时,目光一定穿越千山万水,驻落黄海浪涛边的千年长堤,这是他诠释生命意义的开始,是他践行忧乐观最初始的地方。民不聊生的黄海盐民因了这道生命的围堤而拥有家园与安定,范公堤,千古美传。光阴流逝,长堤绵延,从唐大历“捍海堰”至北宋“范公堤”再延续至“黄海公路”直至今日“大丰港新堤岸”,每一道围堰的建成都凝聚着历代仁人志士与当今建设者的心血与智慧。为信仰,他们奋发不息,无畏刀霜雨剑,流长蜚短,堤身由不屈、奋争、奉献堆砌,灵魂深处折映先天下忧乐的无私与高尚。
想歌。为这绵延千年的长堤,为这长堤上所拥有的崇高与坚韧,为这一群苦砺心志建成港口的人们。隔江烟岚千里,烟波浩渺,何处是岸?抬头眺望,远天槐花正盛。
当我将《百里槐花香》歌词诚惶诚恐地呈递给著名作曲家印青老师时,他的慰笑让我至今甘饴心田。原本应是沧桑的旋律,却因槐花甜柔优美,那流淌的旋律,叙说着一个故事,颂扬着一种精神,表达着一种敬意,推介着一个地域。我由衷地感谢印青老师,而他却谦逊地回应:“一首歌创作的成功,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同喜同贺。”大家的气度与风范。
友问我:这槐树根不可雕,茎不成材,籽不能食,曲虬枝杆满是尖刺,你何由歌它?我说:盐碱不毛之地,万物畏惧不前,唯有槐树知劣境而不畏,捷达当先,吸碱纳盐,用生命丰富贫瘠的土地,待盐碱消逝,土松草茂万木争春时,槐树却完成了为作先驱者拓荒人的历史使命,悄然隐退,默默无闻。这敢为人先,不怕苦,不畏难,奋力开拓,谦逊无私的精神不正是今日大丰港人精神的写照与缩影吗?
港口开发,堤岸的槐树也将渐渐消逝,曾有的盛景,将会成为人们永远的记忆与怀念,歌传唱着,虽现实的槐林不在了,而历史的精神的槐林还茂盛着,在我们的心田,葱郁着直至参天。
歌唱家张也为《百里槐花香》而来,美丽的双眸充满憧憬:“我还会再来的,来看美丽的百里槐花香”。我们食言了,原先与张也约定拍MV的,因建设任务的加重,这一计划便暂且搁浅。
五月,槐花飘香的季节,优美的旋律响起,张也甜美如洁玉般的歌声从虬劲枝桠的白蝶间飘过:风儿吹拂海浪/鸟儿蓝天飞翔/鹿鸣呦呦/百里槐花飘香/长堤绵延千年的思念/栈桥承负百年的梦想/多少年的期盼/多少代向往/大丰港/美丽的港/可爱的家乡/当朝阳升起/汽笛鸣响/满载希望的巨轮扬帆启航……槐花正盛,香无声,恰似这远天飘来的梵音。
邂逅一个清晨
生活在故乡,时日有序,晨光井然,不留意也便过去了,今无意中早起,走出家门,邂逅一个清晨。
很清新,风儿拂面,空气中流动着晨间清凉的甜意。小区楼群还在轻纱薄雾中安然酣睡,而马路对面的银杏林却早已鸟语啁啾了。我所居住的城市将在这林间小鸟的欢愉声中慢慢苏醒。
公园里已有轻音萦绕,对着湖面打着太极的老人,银须鹤发,柔白的真丝衫裤,晨风中飘逸出仙风道骨的神韵。荧光舞池边,几个早起的男女,应着乐音,悠然挥剑,霞光中映出满园星雨。
林间行走,听得见高枝露珠滴落的声音,小草儿抿嘴吮吸,而后露出可人的笑意。石板道上一只长毛绒狗悠闲地踱步,身后是它专注收听晨间新闻的主人。
这样的清晨,很容易让人想起乡村,想起乡村的早晨。早起的炊烟如行动迟缓的老人悠悠地粉刷着天幕,狗儿静坐在门前,鸡儿啯啯,小鸟儿叽叽喳喳在枝间互道着早安。农人们夏日的早晨不如城里人这般的悠闲,他们早早便下地了,锄一垄禾,割几畦麦,汗水应和着晨露一起滚落。
少年时乡村清晨,最厌烦母亲催促早起的唠叨,一声声,击碎我少年甜美的梦。被母亲强拉起身睁开眼眨巴几下,手一松便又倒下了,梦再无先前的踏实甜美。总是惶惶然,担心母亲的吆喝声再次响起。很不情愿地强打精神起身,揉揉惺忪的睡眼去田间劳作。那时,真的向往有朝一日能离开乡村,离开那块辛劳的土地,离开母亲的唠叨。可真的有一日远离了,才觉得魂儿仍旧跌落在乡村,跌落在麦穗与豆秸醇香的晨风中。
这个早晨,心情是宁静的。在湖边择一个地方坐下,享受这难得的清静。太阳出来了,雾气渐散,湖对面树影婆娑,林间舞蹈的身影依然。几只鸟儿从高枝上飞来,湖面上盘旋几圈,栖落在彩虹桥上。
晨练的人越来越多了,跑步的、踢球的、练剑的、舞蹈的,还有许多如我般静坐观赏这美丽晨景的……该回了,路上行人已不是先前那么稀少。一天开始的清晨,人们精神矍铄,眼神清澈,每个人的脸上都闪烁着阳光的色泽。公交车缓缓地驶向站台,送报的单车从我身边飞驰而去,小区门前卖菜的老汉用清水泼洒他嫩绿的瓜果。这是谁家的孩子,今日上学无人相送,他便左一脚右一脚悠闲地踢着路边的石子。此时,听得见楼群内传出的乐音,还有那锅碗瓢盆的交响。
真实而生动的一天在这个平凡的早晨上演了。
淡雅芦花
风中,就那么轻轻摇曳着,摇落一身素净的花絮。
从春天万物复苏中醒来,拔节生长,在夏季温情脉脉的时节里弥漫无尽的粽香,待秋日象征成熟的穗吐得柔软顺长,从此后,那一抹淡淡的芦花白便成了冬日这个缺色世界一道不可多得的亮丽风景。
喜欢去海边看景,蒹葭苍苍,茫茫芦荡绵延天际。风儿吹过,芦花飞舞,穗絮似少女飘逸的秀发,显示它特有的风韵。冬阳下,那束束芦花又似憋足了气的球悬挂半空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曾看过一幅《芦荡天使》的摄影作品,画面的主体便是一望无际的芦花,上空有鸟儿飞过,远景为蓝天、碧水、白帆,那画面色调与人物鸟花共存的自然景观浑然一体,更烘托出平凡芦苇淡雅芦花凝结而成的苍茫芦荡辽阔滩涂的秀美与壮观,也多了份对芦花的关注与眷恋。
我是枕着芦絮长大的,每一个絮里都深藏我少年永不失落的梦幻,在秋菊凋零腊梅未开的日子里,我们用小手将芦花摘下插在写字台上的花瓶中,简陋的居室便洋溢着素洁的美丽与温馨。在乡村一个工日两毛钱的岁月,老师发动我们勤工俭学,放学后将成把成把的芦花摘下编成扫帚,校园内顿时芦絮飞扬。如今那些用芦花扎扫帚的娃子们已人到中年,他们中很多都实现了当年飞絮的梦想,而更多的则似芦苇般平实仍扎根在家乡的土地,淡淡地开花,默默地奉献。
芦花平凡,平凡得不愿让人顾及,只有心中有歌有诗有画有情的人才会留意。家乡门前的小河芦苇枯了绿,绿了枯,年年岁岁。农人们已懒得去清理,任它枯荣交替一河杂乱。芦苇在这样的环境下仍不屈地生长,芦花尽情地开放,无论别人如何的轻视与不屑,它们仍忠实于土地。我想今年哪个假日定抽空回乡下老家斩割那一河杂乱的芦苇,不为别的,只为还来年一河新绿,还明年冬季素洁如一的白絮,还我少年时那永生难忘淡雅恬静的景。
今生爱花,芦花也不失为一种。
美丽庄园
高天洁云,绿树碧水,芦荡茫茫,飞鸟成群,清水湖中白帆点点,白色尖顶蒙古包静卧在绒毯一般松软的绿色草坪……我恍入梦境,不禁自问:这是梦么?不,这是现实,这是实实在在存在于我们脚下的生态绿地。
我是在一个盛夏的午后踏进这座庄园的。我真的被庄园清新秀丽的自然景观所吸引。热情的园主将我们带进绿色迷宫,这是一个由常绿树组成的充满清凉充满神奇和智慧的魔方世界,我们在迷宫中摸索着穿越的路,多少次都未能如愿,幸亏园主的指点,才使我们走出那片扑朔迷离的天地,步入美丽温馨的玫瑰长廊。
浪漫情侣路,青砖铺就,曲曲弯弯,沿河蜿蜒。路旁争奇斗艳的各色玫瑰散发着淡淡的幽香,长廊支架上藤蔓缠绕,瓜果垂挂。不时有情侣与我们擦肩而过。我们谁也不说话,静静地走着,生怕弄出一点声响会破坏了这缠绵悱恻充满温情的和谐意境。
越过小桥,绕过那座精致的红房子,眼前呈现的是一片绒毯般的绿地和具有北国风情的蒙古包,园主为我们开启每一扇包门,参观包内设施,那天若不是公务缠身,我真想在那儿住上一宿,领略一下现代蒙古包的风采,看包外静谧的夜空,听旷野虫啾莺鸣。
不知不觉,我们登上了观荷阁,这木制的尽显闽南风格的亭阁坐落在湖中央,凭栏远眺,烟波浩淼,荷叶飘香。同去的友兴致来了,租一条小船去湖心采摘荷叶,我则在四面临风的亭阁上独享这夏日湖畔美景。几只梅花鹿在岸边悠闲地踱着步,水鸟从湖面扑腾腾飞起,继而又落在水面,清风不时送来动物观赏区游人对斗鸡斗狗表演的喝彩声。一阵马蹄声响起,循声望去,一穿红背心的小伙正纵马驰骋飞奔,那威武豪气真不亚于蒙古骑士……我深吸一口湖中这清新得不染纤尘的空气,感叹这集南北风情为一体的海边天然美景,如痴如醉。
我真的遗憾自己苍白的笔力,无法勾勒出这境地的纯净秀美,而我的内心则充溢着对这片土地的向往和热爱,我真希望有一天在厌烦了城市的喧嚣与烦躁之后,一个人再来这里,静静地沐浴这盛夏都显得和煦的阳光,置身于蓝天绿地碧水花鸟鱼虫间,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任清风抚慰,让身心放松,使心灵纯净。
真的,我一定会再来。
风雨访古
小雨纤润,冬日。
沿着不宽的街道前行,不一会便是路的尽头,一汪澄明的湖水拦截,看似无路可走了,正焦虑时车子一别驶进一条小巷,原以为是阡陌纵横,巷道幽深的,而只刹那间眼前便呈一片豁朗。那天、那地、石桥、水岸、漾漾荡荡的湖水、萧萧芦荻、雨雾中的邈远,一幅快意的水墨写意画,让人疑是真的到了《水浒》情节中的境地,来不及细品与感叹,视觉已被绿色牵引,越过水泊桥,脚已不自觉地跨入这古风弥漫的庭院。
我是来寻访的,施耐庵纪念馆坐落于此。
工作的原因曾接待过无数中外远客,总是将故乡的生态湿地、麋鹿、海港以及施耐庵故里四张名片自豪地打出,而真的对于故乡先人施耐庵知之多少,我虚空诚惶得很。工作之余信手涂鸦,常说些家长里短花儿草儿的事,家乡的人文根基那么深厚,我却笔触不及,真枉费了脚下这片坚硬厚重又弥盖历史尘埃千年的古土,也肤浅了自己的笔力,于是,为了许多,今日便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