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财富的道路就像通往集市的道路一样平坦——这取决于两个词,勤勉和节俭,也就是既不要浪费时间,也不要浪费金钱,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两样东西。没有勤勉和节俭,你将一事无成;拥有了它们,你就能拥有一切。”
——富兰克林
人生对于命运的选择,正如选择一件外套,或看重品位,或出于一时的兴致。选择权和选择的最终结果都取决于作选择的人,因此选择的责任由本人承担。人生在世,处处伴随着选择,每时每刻都面临着选择。这些选择以渐进的方式渗透进人们的生活,而且影响日益深远。
财富是一种心理状态,或者更明确地说,财富是心理状态的创造物。很少有人能一夜成名,突然致富或者短期内积累大量财富。大多数富人的财富是缓慢积累的结果。反观那些忙于工作的人往往会忽视了个人财富的积累和增长。
赚取金钱,收获财富,看上去分外困难,其实一旦开了头,过程就会变得简单容易。一个人的日常生活习惯与这个由穷而富的过程密切相关。一旦他走上财富之路,财富的增长就会一发不可收,即使有外人横加阻挠,也很难改变这种趋势的可能性。
“根据自然需求来生活,人永远不会贫穷;仰仗他人的思想来生活,人永远不会富有。生活如果缺失了理智的光芒,如果效仿他人既定的方式,我们将备受其害。”
上面关于生活的哲学思想是由卢西乌斯·阿奈乌斯·西尼加系统阐述的,他生于公元前的罗马时期。这些哲思给予我们的启示十分明了:罗马时期和我们所生活的当代社会虽有时代的差异,但是导致生活贫穷的原因都是一样的。逐渐积累财富,让生活更加美好幸福的原则亘古不变,被公元前和现在的人们始终如一地奉为圭臬。
当一个人深陷贫穷的境地,个人和社会都会因此而担忧。贫穷会让善良的人们铤而走险、犯下过错,最终走向毁灭,但贫穷对于真正的勇者无可奈何。他们拥有健康的心态和奋进的意志,可以轻而易举地甩掉贫困。大约在公元前42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说过:“无论是谁,敢于当众承认自己贫穷并非耻辱;真正的耻辱是明知贫困而不思进取。”
在将近2200年后,英国作家奥利弗·戈德史密斯说:“贫穷且自甘贫穷的人,将永不会发迹。”
由此可见,从修昔底德到奥利弗·戈德史密斯的2000多年间,人们都始终认为,穷人如果对众人鄙薄他的贫穷毫不挂怀,并且对摆脱贫穷很少甚至不作任何努力,那么,这个人就要承担导致这种不幸的主要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决不应当将贫穷和赤贫的2含义混淆。赤贫由自然灾难、疾病或其他各种因素所致。这些人除了依靠救济勉强度日以外,没有别的出路可走。我们理应将同情和帮助奉献给这些赤贫者。
与赤贫者不同,贫穷的人之所以贫穷,是因为他们入不敷出,也就是花多挣少,他们无所顾忌地挥霍掉所有的收入。法国作家拉·布吕耶尔因此总结说:“一个人入不敷出,日子将日益贫穷。”如果花多挣少的状态长久持续下去,那么这个人很有可能沦为依靠救济过活的人。由此可见,贫穷和赤贫之间的距离并不遥远,近在咫尺而已。
尽管大家在各自既定的人生目标下走着不同的道路,但是财富、轻松、舒适,乃至心满意足是每个人都能够获取的。其中,有些人的道路位于高山之上,如果实力充足,他们完全可以从成功的顶峰之间完成跳跃。但对于大多数人,对于多如繁星的普通百姓而言,大家都是走在平地上,只有脚踏实地地稳步向前,一步步、一里里,一天天、一年年,耐力创造距离、时间积累路程,才能最终取得成功。
在世人的生活中,并非事事如意、一帆风顺,生活中也有深谷、沟壑和急流。鲁莽的人邂逅困难时,面对这些深谷、沟壑和急流,匆忙间会作出错误的决策,并因此陷入困境。而有理智、能准确判断形势的人,则会不慌不忙地推算深谷的宽度、沟壑的深度和急流的速度,然后小心翼翼地在上面架设桥梁,最终平稳地走过去。
其实,生活的意义本身就是为了活着。今天的人们,谁都期待有朝一日梦想成真。除非我们只争今朝,立即努力制订计划、献出力量,否则梦想依旧是梦想,永远成不了现实。
如果你很富有,在本书的字里行间,一定有那么些话语,让你懂得如何善于利用已有的财富去完成更多的事情,让你能更加充分地享受自己拥有的财富。
如果你正走在通向财富之路上,本书的一些话应该对你有益。这些话将使你的财富之路变得更加坦荡,距离更短。如果你还很穷,财富之路其实就在你眼前,而且是一条康庄大道。让我们赶紧来阅读、思考、规划,最终走向幸福。当然不是任何人都能进入富人行列,但是你我都有机会做到。
贫穷往往源于“懒惰、放纵、挥霍和愚蠢”。
“财富代表权力、悠闲和自在,并因此而美好。”
——英国诗人詹姆斯·拉塞尔·罗威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