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700000064

第64章 指标—衡量经济的晴雨表(3)

由于拉氏指数与帕氏指数都不能提供一个完美的生活成本指数,而理想生活成本指数所需的信息量又过大,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链式加权的方法,即考虑到商品与服务消费数量的变化,因此,出现了链式加权指数。目前,美国已经将其应用到计算CPI的方法中去了。

【经济学茶座】

2009年7月7日,美国著名咨询公司美世公司发布了《2009年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日本首都东京成为全球生活成本最高的城市,北京的排名位居前十,香港、上海、深圳、广州排名前25位。

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调查者选取了全球六个大洲的143座城市作为调查对象,对各个地区200多个项目的花费进行了比较,其中包括住房、交通、食品、服装、家用品、娱乐消费等。在比较过程中,调查人员将美国生活费用最高昂的城市纽约作为评判标准,其指数为100,其他城市的指数都同纽约对比。第一名东京的指数为143.7,最后一名约翰内斯堡的指数为49.6。

在这份排名榜上,位于前25名的城市大多属于发达国家;而在这“25强”中,中国内地城市就占据了4个席位。

为什么身在发展中国家的我们,会“享受”着发达国家的生活成本呢?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后30年高速发展的积累期,各地在城市化进程中,所需的生产要素很大部分都向北京、上海、深圳、广州等大型城市集中,这些要素包括劳动力、资本、技术等。大城市在日渐繁华的同时,流动人口也大大增加,物质消费需求和住房需求也越来越大,这些推高了城市的生活成本。

我们还应看到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里工作、生活的人,有50%以上都是外地人口。在户籍制度的保障下,本地居民的生活质量随着城市发展迅速上升,但外地人的生活质量并不同步。

就目前来看,在北京等大城市要降低生活成本没有立竿见影的方法,而有待于于未来房价及房租的降低,减少其占劳动者收入支配的百分比,以及外地务工者有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措施,从而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

个人收入——真正属于自己的价值

【经济学故事】

2009年3月18日,《福布斯》中文版率先发布了2009年中国名人榜。姚明继2008年以5600万美元(按照当时汇率折合大约3亿8780万元人民币)年收入位居排名榜榜首之后,在2009年又以3亿5777万人民币的收入继续雄踞所有排名榜首,几乎没有受到任何经济危机的影响。刘翔的个人收入依然稳居第二名,以1亿3028万傲视姚明之外的名人榜群雄。

章子怡7800万的个人收入虽然无法和姚明相提并论,也还是相当可观;易建联的个人收入从2008年的2900万人民币上升至2009年的3710万;而郭晶晶的个人收入也达到3050万;乒乓名将张怡宁的个人收入达到1345万元,王励勤个人收入达到1150万;而林丹的个人收入则为1475万。

近年来,个人收入的多少被看做是身份的象征,于是出现了各种类型的收入排行榜。不管是哪种排行榜,也无论在排行榜中位居第几,能在榜上留名的人物,他们的个人收入都非常可观。姚明等这些明星们的收入如此之高,也是和他们的辛苦付出以及明星效应成正比例的。

【经济学课堂】

个人收入作为一项经济指标,是指个人从各种途径所获得的收入总和。个人收入反映的是个人的实际购买水平,预示了消费者未来对于商品、服务等需求的变化。个人收入指标可以用于预测个人的消费能力,是对未来消费者购买动向及评估经济情况好坏的一个有效指标。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个人收入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工资总额,二是工资外收入。工资总额很好理解,就是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直接支付给本单位全部职工的报酬总额,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工资外收入则是指职工在工资总额以外,在本单位内或单位外,获得的现金或实物,主要包括保险性福利费用、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等。

个人收入主要反映了居民的收入情况。随着全国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人们的个人收入水平也得到较大幅度的增长。在个人收入的分配与再分配过程中,个人可支配收入比单纯的个人收入更有价值,因为它代表每个人可用于消费支出或用来储蓄的货币金额。个人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收入扣除向政府缴纳的个人所得税、遗产税和赠与税、不动产税、汽车使用税以及交给政府的非商业性费用等以后的余额。

人均可支配收入被认为是消费开支的最重要决定性因素。因而,常被用来衡量一国生活水平的变化情况。在一定时期内,物价上涨,使得相同的货币所能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社会服务的数量与基期相比相应减少,造成货币的购买力下降,货币贬值。因此,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必须要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在国家统计部门所编制的各种价格指数中,最能反映物价对人民生活影响程度的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计算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实际增长时,都要扣除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具体的扣除方法,用公式表示为:

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率=(报告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基期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

家庭可支配收入=实际收入-家庭副业生产支出-记账补贴-个人所得税总和

人均可支配收入(或人均生活费收入)=家庭可支配收入(或生活费收入)/家庭人口

一般来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生活水平成正比,即人均可支配收入越高,生活水平越高。因此,人均可支配收入是衡量各国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

【经济学茶座】

总体说来,个人收入提升总比下降好,个人收入提升代表经济景气,下降当然是放缓、衰退的征兆,对货币汇率走势的影响不言而喻。如果个人收入上升过急,央行担心通货膨胀,又会考虑加息,加息又会对货币汇率产生强势的效应。

国家统计局于2009年7月27日公布上半年的居民收入情况,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11.2%,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实际增长8.1%。调查资料显示,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856元人民币,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2733元。

但是很多人认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居民收入增长之快,与他们自身的真实收入相比,存在很大偏差。其实制约公众工资增长和消费感觉的,不单是收入和消费的绝对增长幅度,还有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保险等公共产品的供给与保障。目前这些公共产品的供给始终难以让人乐观——昂贵的医疗费、“市场化”的教育、飞涨的房价犹如三座大山,压得人们喘不过气来。

我们的个人收入是在不断增长的,这一点毋庸置疑。在个人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我国的GDP也在不断攀升,只是近些年来个人收入的增长幅度多数年份低于GDP的增长,居民最终对GDP的分享逐年减少,因此,居民个人收入与GDP之间的差距越拉越大。

幸福指数——幸福是可以衡量的

【经济学故事】

有一个穷人,他和妻子、几个孩子共同生活在一间小木屋里,屋里整天吵闹不休,他感到家里就像地狱一般。于是他去找智者求救。智者说,只要你答应按我说的去做,就一定能改变你的境况。智者说,你回家去,把奶牛、山羊和那些鸡都放到屋里,与人一起生活。穷人听了,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他事先答应要按智者的话去做,只好先去试一试再说。

情况自然是更加糟糕,穷人在痛苦不堪中过了两天。

第三天穷人又来找智者。他痛不欲生,哭诉着说,那只山羊撕碎了我房间的一切东西,鸡飞得到处都是,它们让我的生活如同噩梦,人和牲畜怎么能住在一起呢?智者说,赶快回家,把它们全都弄出屋去。

过了半天,穷人又找到智者。他是一路跑来的,满脸红光,兴奋难抑。他拉住智者的手说,谢谢你,我现在觉得我的家就是天堂了!

穷人把寻求幸福的方法寄托在智者身上,但智者并没有让穷人的处境有任何改观,智者只是让穷人经受了一段更痛苦的生活后,就让穷人感受到了幸福。事实上,一个人生活的幸福与否,从来没有一个恒定的标准,在更多的情况下,幸福是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感受,是与先前的生活、与周围人的生活的一种比较。

【经济学课堂】

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提出了一个关于幸福的方程式:

幸福=效用/欲望

简单地说,幸福就是效用和欲望的比较。效用是人消费某一种物品时得到的满足程度,欲望则是对某一种物品效用的强烈需要。比如金钱能够给人带来效用,每个人都有发财的强烈欲望,当一个人赚到了钱后,他就有一种幸福感。根据这个公式,如果两个人的财富欲望水平相等,都是10万元,那么赚了5万元的人就比赚了2万元的人幸福。如果赚5万元的人的欲望是10万,赚2万元的人的欲望是2万,那么赚了2万元的人虽比赚了5万元的人穷,但比5万元的人幸福。由此可见,欲望超过了效用,幸福感就会消失。

现代经济学认为,财富仅仅是能够给人带来幸福的因素之一,人们是否幸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许多和财富无关的因素,如感情、健康、精神等。一些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研究发现,美国人拥有的财富比欧洲多,但是美国人的幸福指数却并不比欧洲人高。拿中国来说,人们的生活水平比改革开放前都有了非常大的提高,但是不少人常常觉得自己不幸福,显然很多人对当前的生活水平并不满意。

【经济学茶座】

一般来说,人往往越是缺少什么,什么就越能够给他带来幸福。重病中的人恢复健康,游子回到母亲的怀抱,其幸福的感觉是无法比拟的。人的欲望是无穷的,一个欲望满足了,又会产生新的欲望。比如你原来是租房住的,当你住进自己房子的愿望得到满足后,你就会非常幸福。但是这种幸福也许持续不了多久,新的欲望就产生了,比如买车、住更好的房子等,这时又会感到不幸福了。

幸福感和周围人的比较有关。比如你虽然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和以前租房住相比是有了很大的改观,但是你的朋友都在住别墅,所以房子给你带来的效用仍然很小,你的欲望满足的程度很小,所以你幸福的指数也小。如果你住的是别墅,而你的同事朋友住的都是楼房,你就会感到非常幸福。所以我们常会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知足常乐”来安慰自己。

虽然幸福指数是人们的个人主观感受,但是对于政府而言,发展经济水平,提升生活质量,使老百姓真正能感受到幸福是职责所在。经济发展不是目的,而是手段。通过这种手段,达到百姓幸福的目的是政府的期望所在。

为政之道,以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从古至今,历来重民生者得民心,得民心者得天下。政府在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坚持的是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功由人民群众共享。加快发展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基础,离开发展谈改善民生,无疑是空中楼阁。如果发展的成果不能为广大人民群众共享,同样会脱离群众、甚至失去民心。检验和衡量发展得好不好的最根本标志,是看人民的富裕程度、幸福指数。

同类推荐
  • 笑话中的经济学

    笑话中的经济学

    经济学是研究人的行为活动的学问。具体说来,就是研究如何以最小的代价,取得最大的效果,如何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在各种主观与客观、自然与人际条件的制约下,选取代价最小而收效最大的那种选择。本书可谓是雅俗共赏。对于普通读者而言,可以借助一个个笑话所蕴涵的道理,轻松地理解原本“深奥”的经济学原理,满足“学点几经济学知识”的愿望;对于经济学的专业人士来说,读这本书则可以增加一个新的认识角度——原来经济学也可以如此“演义”,如此“娱乐”,权当闲暇之余的休闲阅读。
  • 史说新语:历史背后的经济学

    史说新语:历史背后的经济学

    那些枯燥的、呆板的经济学术语在这些美妙的、离奇的故事里摇身一变,立刻鲜活了起来,杯酒释兵权是一个典型的帕累托改进;愚公移山是一种成本最高的选择;司马相如有钱就学坏;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秦始皇为什么焚书坑儒? 郑板桥为什么“难得糊涂”? 在这本书里,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经济学不仅不再枯燥呆板,走进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之中,而且变得像小说一样有趣、精彩、耐人寻味。用轻松、幽默的笔触讲述了很多著名的、精彩的、有趣的历史故事,并将这些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与枯燥乏味的经济学有机的结合起来,作者避开了人们习以为常的现实生活,用历史故事诠释经济学,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用经济学解析历史故事
  •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

    18岁以前,你的经济条件由你的父母决定。而等到18岁以后,贫穷还是富有,就由你自己负责了。《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不只是为年轻人编写的,它同样适用于所有的不分年龄段的经济学“门外汉”,以及作为大学里经济系相关专业的预科教材书,它起着开启经济学“大门”的作用。《18岁以后懂点经济学》的重点不在于要求你能掌握那些深奥的理论或者学会使用数学、图表之类的工具分析经济问题,而是在于逐步引导你“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学会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现实经济中的各种问题,并做出决策。“用经济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换句话说,就是“用合理的方式去思考”。
  • 你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常识全集

    你一定要知道的经济常识全集

    经济学是一门经世济民的实用科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其研究对象,既包括政策制定者如何“经纶济世”,也包括一家一户一人怎样消费、购物、储蓄、投资的小计划。所以说,经济学是一门生活化的学问,它就在我们身边。本书摆脱了经济学惯有的复杂与枯燥,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将其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使读者轻松了解经济学的基本面貌。同时,将经济常识同每一个普通人的生活联系起来,便于读者用经济学的视角和思维来开展行动,从而培养经济头脑,创造人生财富。
  • 动物界经济学

    动物界经济学

    从动物身上可以找到自己的本源,从经济学上找到指导我们的哲理。将五彩缤纷的动物世界与富含生活智慧的经济学原理相结合,并对人类的社会现状做系统分析,会让我们对自己正在面临的或即将面临的难题找到有效的解决方式。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抓住你的鱼:二十几岁女人必读的恋爱智慧

    抓住你的鱼:二十几岁女人必读的恋爱智慧

    男人像鱼,在爱情的海洋中游来荡去,惹得一群垂钓女垂涎欲滴。难怪女人会这样,谁不想找个好男人来疼她、爱她、照顾她,开心的时候陪她笑,不开心的时候任她打。不过麻烦的是,好鱼已缀成为了海洋里的稀缺资源。天哪,一条帅气、多金又体贴的绝世好鱼正淘你游了过来,但是顷刻间四周就围满了虎视眈豌的垂钓女,眼睛发亮地觊觎着他,摩拳擦掌地准备抢走他。在这群千娇百媚、仪态各异的垂钓女中,你可能毫不起眼,根本引不起好鱼的注意,以致缘分白白溜走。更糟糕的是,好鱼又少了一条。要想抓到一条绝世好鱼,可是非要花一番心思下一点工夫才行的!
  •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每天懂点孩子心理学

    孙玉梅,资深记者、编辑,现从事中外儿童教育理论研究和策划撰稿工作,致力于先进家庭教育理论方面的研究工作及普及类图书的写作策划,在多所知名早教机构担任顾问等工作。
  • 回望家园

    回望家园

    闲来翻书,常常由衷的羡慕古代所谓“文人”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诗、书、画犹如血脉,时而各行其道,时而汩汩交汇,径直通向他们的心灵。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穿行,反观当下,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当然还有诸多的原因),不要说达芬奇式的巨人不复出现,就连文艺也被分割成了不同的营垒。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隔山而望,跨门类的“通才”已近罕见。当然也曾发现几位作家朋友,或是因为家学,或是因为机缘,有幸对音乐、绘画、书法之类有所涉猎,其作品就有了旁人所没有的气象,着实令人羡慕。正因为如此,当我偶遇吕中元先生的散文集《回望家园》时,那份惊喜就可以想见了。
  • 第一狂妄娘亲

    第一狂妄娘亲

    穿越便遇上了临盆产子,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生出来的是个肉球?还是三年怀孕所致。肉球里跑出粉嫩小萌宝,岂料腹黑而强大!杀手成为异世界天生煞体,无法修炼?NO!NO!NO!越是无法修炼,她还是就偏偏修炼给你们看!娘亲嚣张,萌宝腹黑,且看母子俩是如何把这异世界闹的天翻地覆的!“娘亲,那人长的好像我,是爹爹吗?”“NO,你爹是太监!”“太监是什么?”“太监就是太监!”某男幽幽道,“你见过这么美的太监么?”
  • 长大有意思

    长大有意思

    “中国儿童文学名家精品畅销书系”之一,收录了郁雨君小说和散文中的经典作品。作者以明朗而优美的语言、深沉的笔触,随心所欲地顾盼和表现周围的青春男女,同时也在从容自如地表现自己的内心和情感世界。
  • 宠妻之一宠到底

    宠妻之一宠到底

    本文1v1,温馨宠文+女强+腹黑+搞笑+火爆她,唐云菲,出生于家道中落之家,一贫如洗,父母皆有病,弟妹皆幼,一家之主就指望她来当了。他,孙开江,纨绔子弟,英俊潇洒,风流倜傥。有钱有权有势,名副其实的黄金单身汉,是女人梦寐以求的金龟婿。可惜,身患绝症,朝不保夕。孙家冲喜广告遍布盘龙镇,机缘巧合,偏偏让她遇上了。为了治好父母之病,解决弟妹的温饱,她义无反顾地嫁入了豪门,给病殃殃的孙开江冲喜。冒着守寡的风险,为了那区区300两冲喜赏银,为了支撑起这个支离破碎的家。上天怜悯,冲喜成功了……她,一朝冲喜,嫁入豪门,身价百倍,命运也从此改变了。孙家豪门,人数众多,鱼龙混杂,总共108口人,在这大繁杂的大玩意之下,各种纷争,勾心斗角自然是层出不穷。俗话说:枪打出头鸟,刀砍地头蛇,豪门深似海,想呆在豪门,必先学会为人之道,处世之道,敛光采,收锋芒,修身养性,好好表现吧!然而,天不如人愿,付诸努力东流了。婆婆狠毒刁难,尖酸刻薄,欲送她去地狱。小姑子心狠手辣,无恶不作,想让她头破血流。小叔子笑里藏刀,设计陷害,毁她清白。管家无中生有,挑拨离间,陷她于不仁不义。
  • 天机神相

    天机神相

    萧十三是一介相士,不仅拥有一双可以知晓运势并改变运势的手,更拥有一双可看透天机的神鬼之眼。且看天机大陆的萧十三,如何利用一身本领,身兼五大帝国统帅之职、纵横大陆、掌控天下、位居神灵之列。这是一个灵修者的天下,这是一个五行的世界,这里充满爱恨情仇,这里充满你想要的热血澎湃,真男人当如相士萧十三!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