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85600000002

第2章 特稿(1)

王元化与京戏

蒋锡武

一九九五年初,梅(兰芳)、周(信芳)百年诞辰的纪念活动在上海举行,我应邀赴会,便想着要去拜访心仪已久的王元化先生。

先是办了个内刊杂志,名为《艺坛》,实际大半谈的是京戏。我知道王先生喜欢京戏的,遂每期寄送;又从侧面听说,王先生爱屋及乌,《艺坛》因此而得先生的青睐,遂生此念。

那天如约去先生家,王先生的夫人张可老师开的门,她说先生临时有个活动,看一个摄影展去了,让我等一等。那时张可老师因脑血栓,语言有些障碍,我未敢多说话,怕增加她的负担,而不免有些窘;张老师似乎也察觉到,便从屋里取来一本《余叔岩研究》给我看。一会儿先生的弟子傅杰回来了,张老师做了介绍。傅先生忙说:“知道知道,我每次在邮箱里拿到《艺坛》给先生时,先生总说别的杂志我不大看了,这本《艺坛》我要看的。”于是我们也有了谈资。我发现,他于京戏也不陌生的。傅先生笑答,这都是受的先生影响。

傍晚时,元化先生才回来,已是吃饭的时候,张可老师一定要留饭。饭中,因谈及下午来访的一位女作家,我便问到湖北两位女作家的作品,先生说:“我现在转向了,除了京戏,其他我都不大接触了!”饭后,先生谈兴愈浓,说到中国讲比兴之义,是运用想象、诉诸想象;京戏正是一种诉诸想象的艺术,所以是写意的。又说应当把京剧提高到文化思维的角度来认识,这是不能忽视的;而不能以西学为坐标,西方到十八世纪的浪漫主义,才有想象的理论。还说中国是伦理本位,京剧中宣传的内容在今天仍有意义。

谈话中,有人来访,又有电话托先生第二天在南京东路新华书店签名售书时转交材料给另一作者,张可老师问怎么办。先生有些不耐烦,说道:“我现在是要和锡武谈京戏!”

元化先生的这种京戏“情结”,多少令我有些惊诧。想到此前不久读到先生的另一位弟子胡晓明的文章,说是“先生近来越来越好谈京剧。记得有一天中午稍事休息,突然被他的一个电话惊醒:‘晓明呀,快打开电视,有好节目!’我揉着惺忪的眼,使劲捅了一下遥控板。原来是京剧《赵氏孤儿》正在播出。节目完了,又打电话来问:‘怎么样?是很好吧?’”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京剧的确引起了先生的格外关注。更早一点说,八十年代末,先生即以《论样板戏及其他》(一九八八年三月)一文,介入了对京剧的研究。越二年(一九九○年十二月),为翁思再先生汇编的《余叔岩研究》作序,以后加以扩充,又以《中国京剧之我见》、《京剧劄记》(一九九二年七月)及《京剧与戏改》为题,分别刊于《戏剧艺术》(一九九二年第四期),及收入《清园夜读》、《思辨随笔》、《思辨录》诸着作。

至一九九五年的十月,元化先生更推出了他京戏研究中的“重头戏”《关于京剧与传统文化答问》,刊载于《中国文化》(第十二期),同时收入《九十年代反思录》;以后又分别以《关于京剧与文化传统丛谈》等名,刊载或收入到《新民晚报》(一九九五年十月十六日至二十八日)、乙亥岁末自印特藏本(线装本)、《学术集林》(卷七)、《清园文稿类编·戏曲篇》(线装本)、《京剧文化词典》(代序)、《艺坛》(一九九五年第四期)、《京剧丛谈百年录》、《文学报》(二○○○年五月十一日,摘录)、《中国京剧》画册(摘录)等出版物。先生的《思辨录》也收入了该文的某些章节。对于这出“重头戏”的推出,先生在《学术集林》卷七的“编后记”中,还就为什么要写这样一篇文章,作了说明,后收入《清园谈戏录》,冠名《写在(丛谈)之后》,另载于《艺坛》(第五卷)。

进入新的世纪后,先生兴致不减,又有《胡适与京剧偶记》(收入《清园文稿类编·戏曲篇》)(线装本);《京剧杂谈钞》(分别刊于《中国京剧》二○○一年第五期和《艺坛》第二卷,部分文字收入《思辨录》);《关于京剧的即兴表演》暨《戏剧表演不能丧失激情和灵感》、《关于即兴表演的对话》(分别收入《清园近作集》,及刊于二○○三年八月三日《文汇报》、《艺坛》第三卷);《也为折子戏呼吁》(载于二○○五年四月十四日《新民晚报》及《艺坛》第四卷);以及《新民晚报》上一组以“清园谈话录”为总题的文章:《谈基础和流派》(二○○五年十月二十六日)、《对(长生殿)的一点理解》(二○○五年十一月十六日)、《京昆丑角戏》(二○○五年十一月二十三日)、《京剧(伍子胥)》(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由伍子胥所想到的》(二○○五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等陆续发表。

以后,出版界有朋友提出,要给先生出一本谈戏的集子,先生以为这类文字,相关报刊屡有披载而婉拒;朋辈则提出,正因其散见,而不方便读者,才有结集印行的需要。于是,先生有了《清园谈戏录》(二○○七年一月),及《清园谈戏笔札》(节选,二○○六年九月)(线装本)这本以戏为话题的集子。内中除了刊于上世纪九十年代谈京戏的文章外,还一并收进了先生上世纪五十年代谈汉剧、川剧、秦腔的旧作。有鉴于这些文章初发于各报纸书刊,一些话题难免重复,先生一再强调,宁做减法,不搞加法。同时呢,有的文章则又恢复了原貌,如谈汉剧的《宇宙锋》及川剧的《帝王珠》。编辑过程中,先生校勘梳理,字斟句酌,可说是他谈戏文字的定本。

元化先生是以研究文学理论和思想史而享誉学界、文坛的,上世纪的八九十年代,先生似乎忽然关注起京戏来,有些读者不免诧异,先生何以还精于此道?有点没来由。其实是有来由的。还在北伐时,先生就受到过京剧的启蒙。那时元化先生的父亲把全家送到上海,他五六岁的时候,引他入京剧之门的是外婆。外婆非常喜欢京戏,常常带他去“大世界”。据先生讲,外婆很喜欢看孟小冬,或许他也就跟着看过孟小冬了。当然他什么也不懂,只知道热闹,到最后便是入睡了。母亲也常给他讲戏中那些忠孝节烈的人物故事和思想。这些无形的熏陶,都使得他慢慢适应并且喜欢上了京戏。

先生讲,他们那一代人,不少都是喜欢京戏的。比如吴祖光也是,他做学生时,为你捧谁、我捧谁,争执不下,第二天一大早两帮人就“皇城根儿见”,打架,直打到鼻青脸肿回家。先生说:“我还没迷到这种程度。”

当然,他们也不只是迷京剧。先生记得,解放初时,他和满涛、陈西禾,还有元美和杨村彬,五个人常在一块聊戏,谈起来,像其他剧种,如昆曲,还有川剧、秦腔、汉剧都是喜欢的。只是越剧,那种才子佳人、缠绵悱恻的东西,则不喜欢,总觉得脂粉气太重。因趣味相投,西禾还戏称他们是“反越大同盟”。

元化先生每每讲到陈西禾,都充满赞佩之情。在上海从事文艺工作的人中,他以为,陈西禾的水平是很高的,无论是文学,还是中西艺术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像谈《空白艺术》的文章,就十分精辟。他的英文、法文也都很好。巴金的《家》,是他导演的,影片《姊姊妹妹站起来》,也是他导的。那时,元化先生和他都看了川剧《帝王珠》,也都写了文章,但在元化先生看来,陈西禾写的更具有一种戏剧家的眼光。他是用龙梭的笔名写的。文章到了吴强那里,遭到反对,不让登;后来是经夏衍同意,才刊发在《文艺月报》上的。

在京剧行当中,元化先生喜爱老生,在老生中,又尤喜爱余派,以致于加以回护。如以为齐如山对余的批评非公允之论,像从修身上进行批评,指摘余喜和文人来往以及性格孤高等,先生都表示不敢苟同。他还认为余的演唱,开创了一个新境界,表现了最丰富最复杂的情绪,摄人心魄,使人陶醉。

我曾经转述刘曾复老先生的观点,以为老生行的主流派,是从程长庚到谭鑫培再到余叔岩,再下来则是杨宝森。对此,元化先生十分认可,说那自然是。因余而杨,故先生又十分欣赏杨宝森。先生多次讲到他看《伍子胥》的故事,都极有兴致。那是一九五二年,他在华东局文艺处,谭震林等领导要看京戏,正好赶上杨宝森在百乐门演出全部《伍子胥》,百乐门是个很小的剧场,他特地安排包了两排座位,让大家都去看了杨宝森的这出《伍子胥》。结果有人有意见。他们喜欢马连良的《借东风》那些戏,不懂杨。当时,杨的戏上座不好,他就是要支持杨一下,诚心去捧场的。杨的身后名格外彰显,足见先生的眼力。

另外,武生中元化先生喜欢杨小楼,旦行自然是梅兰芳了。总归是中正平和之大音。先生还赶上了看杨小楼。那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的傅德威、延玉哲拜师杨小楼,杨为给学生示范,在北平(时称)吉祥戏院贴演《贾家楼》和《野猪林》两出戏。延玉哲还和他在育英中学同过学,小几班,延父是北平警察局的局长,所以能拜了杨小楼。演出那天,他和父亲都去捧了场的。先生讲杨到了晚年,身体不怎么好了,出场时还有两个人搀着出来,眼睛闭着,偶一睁眼,便十分有神。就像有人说的那是如断碑残简的东西;精神趣味,只在破败漫漶之中。

先生讲到,同时拜杨的傅德威,后来也学尚和玉。他说父亲很喜欢尚和玉。抗战胜利后,他随父亲去看尚的戏,很不景气,五六成座。先生以为尚的《长坂坡》、《铁笼山》,都很好,唱得一丝不苟,绝不偷工减料。亮相的那个架势,敦实、稳重,就好像是钉在那儿了!散戏后,他们去后台看尚,尚卸了头盔,顶着块热毛巾,头上冒着气;傅德威在一旁,尚正给他说《铁笼山》的姜维念白:“老大王,再三逼迫,恕姜维无礼了……”说着,元化先生模仿起来,也念了一遍,真是那么个意思。先生偶尔也喜欢哼唱几句的,约来三五同好,在一起自娱自乐。

先生反感粗鄙之声,小巧琐碎,亦不屑,于过火表演,则尤其深恶痛绝。故先生喜欢梅兰芳,也自有道理。据许姬传说,梅演出每只用八分力,这就是了。

先生说,现在有一种倾向,一些演员,好像不懂得什么是“放松”了,在台上浑身用力,青筋直冒,“洒狗血”,让人看了太吃力。先生质疑,难道观众都是聋子、瞎子?有个青年演员请元化先生给她题词,先生便写了“戒直戒露,去甚去泰”八个字,其心曲,我以为更未必不是对这种时风的告诫。

先生倾心的艺术,是那种含蓄、蕴藉,有回味耐咀嚼的欣赏对象,而不是一看便知、一览即晓的东西。像昆丑的华传浩,他的戏演出来不是那种下三滥的逗笑,先生以为很是难得,十分推崇。先生同俞振飞的关系很好,俞常常带一家人到他那里做客。先生同他聊,很是随意。一次,他对俞说:“俞老,在你的戏里,我看你喜欢演《太白醉写》,可我觉得还是你的《八阳》最好。”元化先生这话说得婉转,他心里要讲的则是:“说实话,我不喜欢那个《太白醉写》,就像郭沫若写的《屈原》那个‘雷电颂’一样,把李白演成那种所谓浪漫派式的狂放,可是照我看来似乎太浮夸,并不令人感到可爱和仰慕。”

在京戏“情结”中,“戏改”也是王先生难以释怀的一个话题。先生讲,上世纪的五十年代,那个时候不是“一边倒”吗?苏联老大哥派专家来,各个行业都有,文化方面来了个列斯里,是斯坦尼斯拉夫斯基那个体系的,就指手画脚,批评中国戏曲,说什么胡子飘在半空中啊,袖子又怎么怎么长啊,等等,总之是你那个写意、虚拟、程式的表演不对,要用他们的那一套来改造中国文化的传统。当时这股风厉害得很,什么都是“斯坦尼”,神圣不可侵犯。头一个反对的是崔嵬,他的性子很直,敢于跟列斯里辩论:你不是有话剧吗?让他们弄弄“斯坦尼”不完了吗?干吗还要京戏也搞什么体验派呢?列斯里不得不说他是“中国传统戏剧的扞卫者”。

还有一位“中国传统戏剧的扞卫者”,是老舍。要说懂,那是真懂。元化先生说,比起他来,我们都差远了。在戏改的问题上,他更是坚决反对。吴祖光还有些改良意识。他不,就是“一桌二椅”,鼓吹如何如何的好。那时,他刚从国外回来,不知深浅厉害,发表了不少文章,意见都提在点子上。后来一看不对了,推陈出新,变成了政治问题。

先生还谈到了伊兵。解放初伊兵在华东文化部负责戏改工作,开始他坚信传统戏曲必须加以改革,可是经过一段实践后,他从工作经验中悟出不同的道理,曾向元化先生说:“我发现,我越做戏改工作,越觉得不能改!”元化先生还谈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他在上海市委宣传部工作时,曾同市委领导谈起上海京剧院的领导,要进行戏改,说“起霸”是多余的赘疣,应该去掉。当时,这位领导听了很生气,说“起霸”怎么能去掉!诸如此类的事,还有不少。由此,先生归结道,可见改革并不像所传那样,总是得人心的。

元化先生曾多次强调,他是以鉴赏的眼光来看待京戏的,即首先是把它当做一种艺术品,以满足他的艺术享受。但这并不影响他对于京戏中所包含的思想意蕴、道德观念和社会价值等内容方面的关注评判,而是把它纳入到思想文化研究的范畴,从而发掘出其中的微言大义,道人之所未能道,言人之所不及言。

像先生十分欣赏的《伍子胥》这出戏,他从中体味到的,伍子胥虽反对平王,可并不被视为大逆不道,表明儒家并不主张君主独裁;而京戏里相当多的剧目都离不开忠孝节义这一主题。法家则是明目张胆地揭橥君主专制。从而为对“五四”以来重法批儒倾向的驳难,找到了一个生动的注脚。先生很看重的《辨儒法》这篇文章的写作,也与此不无关联。也就是说,通过儒法之辨,表明了作者对这一主题的认同、肯定。于是,一方面,作者既是借伍子胥这个历史人物来阐发这种观念;而同时又是对伍子胥这个艺术形象的提升,从而反观出京剧传统戏的思想价值。

再如,像《老黄请医》这出通常被人们视作“玩笑戏”的戏,先生亦别具只眼,“看”出的是现实学界中的“刘高手”,一到他们那里就全变了。而见出世风、时弊。

这些方面,都显示出先生的深刻处。

若干年来,有一种舆论,以为京戏只具形式玩意,缺乏思想内容。这是一种似是而非的意见。实在说,不是人家“缺乏”,倒是你自家缺乏,缺乏一把发掘其思想意蕴、及社会意义的“解剖刀”。

说到这里,想起有学者曾断言,在思想文化的舞台上,元化先生“他比有些人更有资格自称思想家和启蒙者。”我想在京剧艺术的舞台上,亦应作如是观,即先生比有些人更有资格谈论京剧的要义。

先生也曾说过,他“始终没有成为真正懂得京戏的行家。这不是客气,因为要想成为行家,就得完全钻进去,成天的泡在里头,那真是俗话说的‘唱戏的是疯子,听戏的是傻子’,我做不到。尽管看过的好角,像杨小楼等等的也不少。”

对此,元化先生还指出另一个因素,是与政治思想的环境有关系。他说:“先是在五四以后,受一些新的思潮观念影响,以为旧戏落后,而我正追求进步,觉得不好太接近,就不再看戏了。后来是五十年代初期,一方面举行了几次戏曲会演,包括全国的和地方的,还是不错的。夏衍就说过,过去我们受五四的影响,不看京戏,不看地方戏,是错误的。但同时,旧戏要改革的舆论,也愈来愈强,以致党组提出不看旧戏,而我是党组成员。从个人角度说,对于看旧戏,甚至还带着一种忏悔意识,自然看戏就少了。”

然而,如同上述的先生在京剧的思想内容方面,有其独有的见解一样,这也并不能妨碍先生在对京戏艺术样式的描述及论证方面,构成他特有的理论建树,确立更为合乎逻辑的理论范畴。比如关于写意型、虚拟性、程式化三个概念的提出,即是。

同类推荐
  •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

    技术元素(technium)一词是凯文·凯利(KK)专门创造出来的词语。“技术元素不仅仅包括一些具象的技术(例如汽车、雷达和计算机等),它还包括文化、法律、社会机构和所有的智能创造物。”简而言之,技术元素就是从人的意识中涌现出来的一切。KK把这种科技的延伸面看成一个能产生自我动力的整体。KK把对这些疑惑的理解都写在了“技术元素”博客专栏里,他说:“我会将我不成熟的想法、笔记、内心论争、草稿以及对其他文章的回应上传到这儿,这样我就能知道自己到底在想些什么。”《技术元素》一书便是基于此专栏编撰而成。相比于KK之前的著作,本书将更通俗易懂,文章中涉及到的领域、所举的事例都更贴近当下人们的生活体验。
  •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安全伴你成长:安全教育简明读本

    亲爱的同学们,学校是传播和延续人类文明的神圣殿堂,是大家求学、求职,以及全面发展的广阔天地,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进步最活跃的推动力的源泉。学生时代是人一生中生命力最为旺盛、思维和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时期,校园里随处可见莘莘学子洋溢着青春活力的身影;同时,学生时代也是学生生理与心理、个人与他人、理智与情感、专业学习与素质拓展等各种矛盾最集中的阶段,所以,充满能量的释放、交际的矛盾运动和跌宕情感的起伏也不时冲击着校园生活静静的堤岸。
  •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做个幸福的文字工作者

    几番增添,越来越有点自传的意思了。其中有自己的检讨,当然说不上是自我解剖,更不敢说是老实人的宣言书。但是,热爱、老实、讨论、比较几节写得都较充分,对毛泽东和鲁迅谈也较多,引用也多,以至有朋友建议删削一番。
  • 中华歇后语鉴赏

    中华歇后语鉴赏

    本书搜集整理了近1200条歇后语,从出处、注释、语义、故事等方面加以介绍。
  •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给孩子美好未来:农村中小学教师工作漫谈

    师生关系能否和谐融洽,直接影响着教育成果。学生喜爱并佩服老师,就会喜欢你所教的科目;学生热爱并尊重老师,就会听从你讲的道理。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使教师获得青春的活力与气息,并且学生也可以吸收民主精神。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由于教师为学生的成长营造了一个舒适的学习环境,学生的健全人格获得了充分的培养,使得他们能够并且敢于坚持真理和维护自己的合法利益。和谐的师生关系,需要师生们共同努力,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待人,用真心换另一颗真诚的心。如果教师错了,也要自我批评;“有错就改”是师生共同遵循的原则。学生犯了错误就要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们的批评教育,教师有错也不例外。
热门推荐
  • 帝少追妻:腹黑老公缠上门

    帝少追妻:腹黑老公缠上门

    欧阳翰庭,炙手可热的钻石人物,黑暗中的帝王!在他的世界里,但凡他想要的就没有得不到的!他以为,这世上,只有他征服一切,没有什么可以征服他,直到遇见一个叫做夏羽沫的女人……夏羽沫:“我要衣服要鞋子要名牌包!”“可以”欧阳翰廷看着手里的文件头也不抬。“我要项链要戒指要宝石!”“没问题!”欧阳翰廷依然盯着文件目不转睛;夏羽沫咬牙“我要股票要债券要期权”“好啊!”欧阳翰廷云谈风轻。夏羽沫戳着手指小心翼翼,“我要离婚找男人!”“男人何须离婚找,我不就在你面前?”欧阳翰廷抬眼,起身,剥光,推倒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世界最具传世性的思想巨人(2)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出行英语会话想说就会说

    出行英语会话想说就会说

    本书通过真实的对话情景以及旅游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各类问题,帮助大家掌握英语口语交流的基本技能,内容涉及交通、旅游观光等。本书借鉴了国内外的实用旅游用书,使读者在学习英语口语的同时,能够充分了解各个国家的国家概况、风土人情、异国礼仪等与旅游密不可分的相关信息。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邪王绝宠蛇蝎嫡妃

    邪王绝宠蛇蝎嫡妃

    “太子殿下,今日不是你毁婚,而是我毁婚。我花惊羽不嫁渣男,要嫁便嫁宠我上天疼我入地,一生只娶一妻的男人。”一道圣旨送到太子面前,太子脸色瞬间青黑一片,满堂宾客皆失色。笑笑新文:《鬼医郡王妃》她,魍魉组织的金牌制毒师,一朝穿越成了任人欺凌的可怜太子妃,爹不疼妹不爱,还被百般欺凌。骂我的,恶毒的骂回去。打我的,狠狠的打回去。算计我的,百倍千倍的算计回去。可是这些渣男渣女一个个赶着送上门让她收拾,那就别怪她冷血无情,心狠手辣了,弄不死你也要弄残你。他,帝国家喻户晓,闻之变色的嗜血邪王,从无一物入眼,却强势霸道的缠上她,眉眼灼灼,邪魅勾引:“我宠你上天,疼你入地,要不要?”精彩对话一:“羽儿,这一次我真心诚意的向你提亲,娶你做我的东宫太子妃,未来燕云国的皇后娘娘。”“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太子殿下的脸皮堪称一绝。”“羽儿,我错了,你原谅本宫一回吧。”“我看见你这张破脸就想弄残你,更别提上你这破船了,滚吧。”精彩对话二:“北幽王殿下,你不是说你不喜欢女子吗?”女子气急败坏的冷哼。“不是我说的,是你说的。”“那你说什么难言之隐,说什么让我帮你治,原来是占我的便宜吃我的豆腐败。”“貌似本王才是比较吃亏的那一个,你吃我的豆腐比我吃你的豆腐多,”俊美霸气的男子一脸的委屈。“意思是王爷你吃亏了?”女子微眯眼上,阴侧侧的开口。“不吃亏,只要你对我负责就好。”“凭什么要我负责。”“本王负责也行,我宠你,我疼你,可好?”
  • 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超值金版)

    成功的事业离不开社交,美满的生活同样离不开社交。要想在社交中 游刃有余,做到人见人爱,除了提高自身素质外,还必须掌握一些社交技巧。余春荣编著的《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正是要教你一些成功社交的 小窍门。首先,《每天学点社交学大全集》会告诉你,人脉是多么重要,我们一定要花点心思与人交往。然后,要与人顺利交往,不仅要有良好的 心态、形象、礼仪、口才,而且还要知己知彼,才能对症下药,百战不殆。书中还有很多典型事例和小故事,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同时又很有启 发性。读完此书,你定能学到很多有用的东西。
  • 谁是我的咖啡王子

    谁是我的咖啡王子

    黑色的雕花马克杯随意的呆在桌子的一角,冒着暖暖的热气,散发着淡淡的香甜。褐色的液体上漂浮着一圈泡泡,呼啦呼啦的消失在杯沿上,融入香甜水汽里。散落满桌的书籍,狼狈的向主人抗议。小小的包装袋上,醒目的印着一句广告词:早晨来杯咖啡,让你头脑清醒,精神振作,给你一天好的开始。
  • 网游之剑侠世界

    网游之剑侠世界

    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玩家。但是他却不小心成了隐藏职业——爆破师!从此,他学会了做各种炸弹,还在机缘巧合下学会了驾御仙剑。后来,他历经了艰辛万苦,带领玩家打败了冥界,击退了魔界,粉碎了妖界的阴谋!创立了当世数一数二的大帮会。但是,他却身陷让人无法想象的险境,几乎让他死无葬身之地。缠绵悱恻的爱情,危险奇异的人生,凄凉悲惨的命运,他又将怎样的在游戏世界里活下去呢?不一样的网游,不一样的剑侠——世界。
  • 重生之后妈难当

    重生之后妈难当

    被人撞飞的那一瞬间,乔景瑶重生在另外一个同名同姓的女人身上,成为了别人的妻子,还当上了别人的后妈。继子憎恨自己的父亲同时也憎恨后妈,为了能够调查出原本的自己究竟被谁所杀,她不得不当起后妈,接替这个乔景瑶乱七八糟的感情生活。
  • 尸身密码

    尸身密码

    本书将揭开十大迷团:★神秘的传国玉玺究竟何时丢失,如今又在何处?★同处西疆,楼兰、于阗、龟玆等大国屡遭外侵,小小精绝何以独善其身?★光武帝刘秀文治武功雄才大略,为何屈葬于水患之地,其灵柩真在黄河中心?★罗布泊永远消失了?★四大鬼村与骷髅岛有何关联?★护国神兽是传说还是存在?★黑暗兵团在守护谁的利益?★沙漠里的海市蜃楼从来只是幻景?★被诅咒者的尸体为何僵而不腐?★躺在玉棺里的人,到底有着怎样难解的身份密码? 本人新书《完美猎杀》实体版将于6月中旬上市,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