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心境,常常会反复振荡于浮躁、得意、狂喜、傲慢、迷茫、不安、沮丧、焦虑、恐惧、甚至绝望之间,恐怕是因为当我们还是一张白纸时,被灌输了狭隘的价值观,树立了急功近利的成就导向。
古今中外,真正的大师、智者,都是那些以平常心之缰绳牢牢地驾驭名利心、得失心这匹烈马的人。所谓“像一个凡人那样活着,像一个诗人那样体验,像一个哲人那样思考”。
人生妙悟:
平淡之中,自有真味。一个顺其自然、远离浮躁之人,不会让得失焰、名利火灼伤自己。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大家都非常熟悉著名的“塞翁失马”的故事,它告诉我们:一时的得并非完全是好事,一时的失也并非全是坏事。
一位大商人说,他曾生过大病,住过加护病房,在生死一线之间被拉回人世。从此思索着:“我还有什么事要做,要及时做?”他说:“现在我的每一天,都过得很感恩。以前怕死,现在不怕了。像前些时候飞机常出事,我却照样搭飞机来去国内外。”
他从死亡边缘回来后,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回馈社会。他说:“真正的欢喜,是亲身的投入。”
据报纸上载,一位旅客去三峡旅游,站在船尾观赏两岸景色时,不小心将手提包掉落在江中,包中有不少贵重物品,他当即不假思索地跃身投水捞包,虽然包拿到手中,可人再也没有上来。这位旅客如果学会看淡得失,就不至于连生命也赔进去。
人生路上的得失祸福,岂是一时可以论断的?
生命行进的过程中,或许会遭遇一些起承转合,“塞翁失马”教会我们用平实的心情看待人生—时的喜与忧,也用平实的心情随波成长,在不同的激流中激发一些人生的智能与契机。人生在世,有得有失,有盈有亏。你得到了名人的声誉或高贵的权力,同时就失去了做普通人的自由;你得到了巨额财产,同时就失去了淡泊清贫的欢愉;你得到了事业成功的满足,同时就失去了眼前奋斗的目标。我们每个人如果认真地思考一下自己的得与失,就会发现,在得到的过程中也确实不同程度地经历着失去。整个人生就是一个不断地得而复失、失而复得的过程。
人生妙悟:
一时的得失,不必过分喜或悲。不计较得失,人生还有什么不能想法子克服的?
聚敛你的心灵财富
心灵上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小赵用2元钱买了张彩票,没想到一下子中了个大奖!他高兴坏了。
于是他请朋友们吃了顿大餐,又买了一辆新车,一有空就开着车兜风。很多人经常看见他吹着口哨在林阴道上行驶,他的车也总是擦得一尘不染的,大约一个月后的一天中午,小赵把车泊在楼下,吃完饭之后,下楼一看,发现车被盗了。
几个朋友得到消息,想到他爱车如命,都担心他受不了,就相约来安慰他。朋友敲开门,小赵正高兴地哼着小曲跳舞呢。大家说:“车丢了,你千万不要痛苦啊!”
小赵却大笑起来:“哈哈,我为什么要痛苦啊?”朋友们互相疑惑的望着。
“如果你们不小心丢了2元钱,会痛心疾首吗?”小赵说。
就这样,他们又开开心心地唱歌跳舞起来。
生活中,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多与少,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两种财富都缺少的人,是可悲的。有千万家产而没有精神财富的人,也会十分痛苦。
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住在陋巷,人不堪其忧,他却不改其乐。陶渊明常缺衣少食,他却说,夏天躺于窗下,南风来时,要胜过做帝王的快乐。
有时,许多人为了追求权力、财富,碰得头破血流,却忽视了亲情、爱情、友情、知识这些人间的无价瑰宝。
在我们所追求的所有东西中,幸福是最容易得到的,也是最难得到的。世上不少人得到了许多出乎意料的幸运,却没有得到他所追求的幸福。
我们不应当对意外的得失斤斤计较,应该把心思放在寻找真正的幸福上。
人生妙悟:
物质上的财富,不必拼命追索;但心灵中的财富,你要努力敛取,使自己成为心灵的富翁。
淡泊,不是把红尘看破
对于人生,逃避并非一条好路。
听朋友说,一次他在火车上,遇见一位来自五台山的老僧。二人闲聊中,老僧讲:有一名清华大学的弟子,上了两年大学后,觉得厌倦了红尘,一心要拜他为师。父母的苦苦劝阻,师长朋友的殷殷忠告,他都一概不理。老僧曾开导他几次,亦是无效。最终他断了学业,遁入空门。
其实,淡泊处世,有一颗平常心不是“看破红尘”,也不是消极遁世。它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积极的心态,以淡泊观不平常事,则事事平常。不以物喜,不以己忧。工作、生活本极平常,以淡泊视之,则利于敬业不衰,充分发挥自身潜力。
它是一种超脱眼前得失的大智慧。贫贱不能移,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安贫乐富,富亦有道。生意成败,职位浮沉,下岗失业,死地之中而后生。从失意处觅希望,从万全处见危机。猝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成绩优异,工作出色,一夜暴富,仕途平坦,不必狂喜得意而忘形;考试失利,事业受挫,爱情断线,家庭不和,也不必急火攻心,指天骂地。
当下,许多人每每遭遇不如意事便乱了心智。君不见,大学里多少如花一般的天之骄子跳楼、上吊、吞药,令人叹息;君不见,报纸上几多厌世轻生的事件……
这类人更多地看到了人生悲苦,生命有限,世态炎凉,人心冷漠,面对这种人生矛盾和曲折,他们无力处理和改变,于是采取逃避的办法寻求解脱。
他们又可分为出世型和厌世型。
出世型指的是对人生采取逃避的方法,表现为或隐居深山,或削发为僧,不食人间烟火,想方设法把自己封闭、孤立起来,以求解脱,以为这样就可以免遭尘世烦恼了。中国古代的道教和佛教的做法便类似这种类型。
而厌世型的人视人生为苦海,认为人活着就是受罪,人生充满着烦恼、苦难和不幸,人生毫无乐趣、毫无意义,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道途,无法获得期待中的幸福,无法掌握自己的命运,一切都是虚伪的、丑恶的、不可理喻的,只有抛弃一切人生追求和理想,抛弃一切志向和才华,才能摆脱罪恶的痛苦。他们大多表现为没有确定的人生目标,没有严肃的生活态度,玩世不恭,放浪形骸。他们没有社会责任感和个人义务观,企图逃避现实,逃避责任,消极遁世,麻木不仁,放荡不羁,内心空虚,自我摧残,我行我素,目空一切,彷徨消沉,捉弄他人以寻求快乐。
当然,人生在世,我们都会有不幸和愁苦。经常怀抱乐观与希望,多看生命中的灿烂面,时时清除心里消极、反面的杂草,罗列一下自己拥有的东西,我们是能够走出人生低谷的。毕竟,明天总是光明的。
人生妙悟:
一时的失意、失望,我们不能因此绝望、沉沦。毕竟,人世中有太多可爱、美好的东西,这需要永不言弃地去寻求,去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