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900000002

第2章 杏林世家李时珍

李时珍,明医药学家,继承家学,更着重药物研究,重视临床实践与革新,向农民、渔民、樵夫、药农、铃医请教,并参考历代有关书籍八百余种,对药物加以鉴别考证,纠正了古代本草书籍中药名、品种、产地等一些错误,并收集、整理宋、元以来民间发现的药物,充实内容,经27年著成《本草纲目》,载药1892种,并附1100余幅药图,内容极为丰富。

李时珍在医药学方面的巨大贡献,至今为国内外人士所称颂。他的名著《本草纲目》,不仅是一部总结我国明代以前药物学知识和经验的巨著,也是一部具备了初期植物形态分类学内容的伟大著作,是我国药物学、植物学的宝贵遗产,对我国药物学的发展起着重大作用。刊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复刻甚多,并有多种外文译本在国外流传,为世界药物学者、植物学者所重视。

李时珍,字东璧,号濒湖,明代正德十三年(1518年)出生在湖北蕲州(今湖北蕲春县)瓦硝坝一个行医世家。

相传李时珍出生之时,有奇异现象出现。

当时,李时珍的父亲知道妻子快要分娩了,十分高兴,连忙挑水、劈柴、宰鱼、杀鸡,忙碌了一阵子,只等接生婆报喜。由于太累,他便扶在桌子上打了一个盹儿。梦中他看见一只白鹿含着一棵灵芝草跑进堂屋来了,他一阵惊喜,正好这时接生婆向他祝贺:“又添了一位公子!”这位公子就是李时珍。

李时珍出身于世代相传的医家,祖父是一位热心为百姓诊治疾病的“铃医”。手摇着铃铛,走乡串镇,在当时属于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职业之一,一家人过着清苦自饴的日子。

老人虽收入微薄,但医德高尚,崇尚文化,含辛茹苦地培养后代,以贻后人弘扬李氏济民于水火的家风。李时珍的父亲李言闻,号月池,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为当时的王侯所器重,被聘为太医,任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而且在医学理论上也有相当高的修养。“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这是李时珍后来对父亲在行医方面造诣的肯定。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蕲艾传》《人参传》《痘疹证治》等。李时珍从小就在这种医药世家的环境中备受熏陶。

李时珍幼年时,其家境仍不宽裕。他上有一兄一姐,加上母亲,四口人都靠父亲一人养活。母亲张氏身体本就虚弱,加上营养不足,在生了李时珍后不久就病倒了,以后长期卧病在床。李时珍的健康状况也很差,体弱多病,他的童年几乎有大半时间是在药炉旁边度过的。直到十岁左右,身体才慢慢地好起来,并能念一点书,也能够到外边活动了。

李时珍第一次跟着哥哥爬上凤凰山,看见江流滚滚、烟树万家,才知道世界是这样的广阔。以后便常跟着父亲、哥哥一起到附近的山上去采药,有时还跟着父亲去病人家看如何出诊。家中来了病人,小时珍不言不语,站在一边观看,而且很有耐心,一直看到病人千恩万谢地离去。耳濡目染,无形中李时珍对医学、药学产生了兴趣。

李家的后院是一座远近闻名的“百草园”,那里一年四季都盛开着姹紫嫣红的花儿,有争奇斗艳的牡丹、芍药、水仙;有朴素的蒲公英、土茯苓、千日红;也有枣树、槐树、椿树、榆树。墙根下、砖缝里、树皮上常会碰到各种小昆虫——土鳖、蛐蛐、蜈蚣……小小的“百草园”成了幼年李时珍成长、学习的乐土。

当李时珍稍长大些后,除了这小小的“百草园”,他有了一片更广阔的天地,那就是蕲州一带的山山水水。

蕲州,就是今天湖北蕲春县境内的蕲州镇,处于南有凤凰、北有麒麟的群山环抱之中。那里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不但景色优美,而且生长的药草特别多。李时珍经常带着童年的小伙伴们奔跑在北门道上,他自豪地把从父亲那里学来的药物知识传授给他们。告诉小伙伴什么是金盏草,什么是麦门冬,什么是能吃的,什么是好吃的。并领着他们在田野里找寻青蒿子,找寻那吃起来有点咸味的黄色滴滴金。

离瓦硝坝一箭之地,就是著名的雨湖。这个方圆仅二十多里的湖,却经常有很多渔民在捕鱼。李时珍和这些渔民个个熟识,还常跟他们出去打鱼。因为力气小,不能摇船,他便帮着渔民收拾鱼篓。雨湖的特产是鲤鱼,常常可以整网地打上来。鱼在网中像银色链条一样反复跳动着,李时珍看了,十分高兴。

渔民伯伯笑着问他:“时珍,你知道鱼也是药吗?”

“是吗?伯伯给我讲讲行吗?”李时珍来了兴致。

“嗯——好吧!”伯伯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就拿鲤鱼来说吧。煮着吃,它可以治咳嗽,可以利小便;熬粥吃,可以治突然出现的耳聋;用三升醋煮一条大个儿的鲤鱼,把汁熬干再吃,可以消水肿。”

李时珍兴奋地叫道:“哎呀!这么厉害,能治这么多病呀!”

另一个叔叔插话道:“远不止这些呢!听说鲤鱼的血可以治小儿火疮;肠烧成灰,可以治耳朵里钻进去的小虫;它的鳞还可以治卡在喉咙里的鱼刺呢!”

“连鱼鳞都能治病?怎么个用法呢?”李时珍专注地问道。

“这法子很简单。比如说从鲤鱼脊背上剥三十六片鳞,用火焙干,研成粉末,用凉开水冲服。嘿!那鱼刺自己就会跳出来。”

老渔翁还告诉他许多关于水鸟的知识。什么是老水鸦,什么是鱼狗子,还有那成群结队地用嘴在水面上画着线条飞过的叫淘河……

这样,瓦硝坝附近青山绿水就成了李时珍少年时代最好的课堂,这里的辛勤劳作者成了他最好的老师。这一切不仅使他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这里的人民,而且使他学到了很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激发了他不断求知的欲望。

这些事情都被李言闻看在眼里。他很了解儿子的兴趣,为了满足儿子对草木虫鱼之类学问的好奇心,还曾教他读图画本的《尔雅》。在父亲的教导下,李时珍很小的时候,就能够把深奥的《释鸟》《释兽》倒背如流。

李时珍生活的时代,民间医生地位很低,不仅生活窘困,还常会受到官绅的欺侮。作为父亲,李言闻不得不为儿子的前途和家族命运做考虑,而摆脱这一境况的唯一方法就是苦读八股文,有朝一日赢得科举走上仕途。考取功名,出人头地,这是那个年代所有读书人的梦想。就连李言闻本人也是科举考试的热衷参与者,只是在乡试中一再失败,这更加使他把全部希望都寄托在了这个异常聪颖的小儿子身上。

李时珍12岁的那一年,父亲就明确提出了要求他走科举入仕道路的想法。李时珍一向爱读的医药书都被收起来了,摆在他面前的是“四书”“五经”,还有明朝初年黄子澄、王鏊等人所作的八股文集。李时珍的少年生活,就数这一段时期最不愉快了。读经书,背经书,有的不懂,有的拗口,读起来真没意思。但是经书当中有许多篇文章还是很有教益的,譬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不厌”“不耻下问”等等。至少这些对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的论述,对他当时和以后的学习还是起了一定指导作用的。学习经书虽然枯燥,但李时珍还是从中领悟到了一些可贵的民本思想。如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使少年时的李时珍就懂得了一国之中老百姓最重要的道理。在学习的过程中,他也学了很多做人的道理,知道“敬人”“爱人”的重要,知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做人的本分。而“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名言,更是被他巧妙地运用到实践当中去了。

读经书还能读些有用的内容,然而作八股文可就头疼了。写起来味同嚼蜡,枯燥极了。比起在雨湖上目送翠背黑翅的水鸟满湖乱飞,耳听远处渔歌四起,情趣真是大不相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几年的苦读,明世宗嘉靖十年(1531年),李时珍在父亲和蕲州知州周训的陪同下来到黄州应考。这次考试,14岁的李时珍考取了秀才,而只有取得秀才称号的人才有资格参加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乡试是由各省在省城举行的省一级考试,在乡试中被录取的考生称为“举人”。也只有取得举人资格的,才能到京城参加“会试”。只有通过这一次又一次、一级又一级的考试,才能最终步入仕途。

17岁,李时珍参加乡试落榜。20岁,第二次参加乡试,又一次落榜。

这时,李时珍的内心十分矛盾。想到父亲的期望,他有一种负疚之感。他回忆起苦读的九年,从早到晚,足不出户,埋头苦读,然而光阴似箭,年岁徒增,春温秋肃,自己仍一事无成……

李时珍的身体原本就弱,再加上常年的苦读,他的身体更虚弱了,参加第二次乡试后就病倒了。据他自己在《本草纲目》中所说,这次的病是由感冒引起的,咳嗽了很久,没及时诊治,结果转为“骨蒸病”。皮肤发热,热得像火燎一样,觉得心烦口渴,每天吐痰一碗多。从现在的医学角度来看,他患的可能是肺结核。李时珍当时已懂得不少的医药常识,他就试着给自己开了药,治了一个月,病情未见好转。后来,他父亲用名医李东垣的“独味黄芩汤”治好了他的病。

这次的病倒,使李时珍亲身体验了病人的痛苦,进一步感受到医生责任的重大以及名医妙方的神奇。他惊呼:“医中之妙,有如此哉!”

23岁时,李时珍第三次乡试失败后,便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决心子承父业,一心钻研医药。李言闻见儿子科举不成,又联想到自己多次乡试的惨败,也就放弃了让儿子走学而优则仕的道路,同意李时珍终身以医药为业的选择。李时珍从此告别了科举考试,一心一意钻研起神圣的医药学了。

李时珍未能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今天看来,并非一件坏事,反而成了他献身医学事业的契机。在准备应付科举考试的日日夜夜里,献身医药事业的雄心已在他的心里悄悄滋长。他的青云之志,不在入仕中举、进士及第、获取高官厚禄,而在于精研医术,为百姓解除痛苦,为发展祖国的医学、药学作一番贡献。

同类推荐
  • 一代战神:韩信

    一代战神:韩信

    名人创造了历史,名人改写了历史,那些走在时代最前列、深深影响和推动了历史进程的名人永远会被广大人民所拥戴、所尊重、所铭记。古往今来,有多少中外名人不断地涌现在人们的目光里,这些出类拔萃、彪炳千古、流芳百世的名人中,有家国天下的政治家,有叱咤风云的军事家,有超乎凡人的思想家,有妙笔生花的文学家,有造福人类的科学家,有想象非凡的艺术家……他们永远不会被人们忘记!
  • 中国古代宰相传

    中国古代宰相传

    宰相在历史政治舞台上一直扮演着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角色;他们几乎一身系天下之安危。相权的大小,无不直接影响政治局势能否稳定,天下能否长治久安,从历史发展的大体形势看,相权重,国势强;相权轻,则国势弱,因而了解了宰相的历史,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了解了那个时代的历史;也就关注了历史。为此,编撰了《中国古代宰相传》一书。本书汇集了先秦至清朝的著名的宰相。
  • 中国古代贤人传

    中国古代贤人传

    这是一部历史人物传记荟萃的书,取名《中国古代贤人传》。书中所选择这些垂范卓越的人物,他们的影响、贡献很大,是中国人永远引为骄傲的。例如书中所选的周公、管仲等人,就是我们常想到的“贤人”。书的取名,响亮明快,发人联想,让人一看就知道这是给历史上的某个方面有名气、领风骚、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做传的书,很有文化意蕴。相信这部书一定很受欢迎。
  •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为什么是乔布斯:“苹果教主”的成功心经

    本书用最生动的案例和最简单的道理给予读者诸多人生启示。乔布斯的睿智,他的创业和创新精神,他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尤其是他语出惊人的精彩语录令很多人折服。究竟他有什么特別的过人之处让全世界的人着迷?
  • 茶者圣:吴觉农传

    茶者圣:吴觉农传

    ,如果说,当我们祖国的茶叶在危难中面临枯萎凋零之时。吴觉农先生,像一位高瞻远瞩的船长,在那悠远的唐代,茶圣陆羽曾架一叶扁舟探索了茶之源流的幽深与浩瀚,那么20世纪以降,引领着中国一代茶人走出困境、饶过激流险滩。本书传记了吴觉农先生将学者与茶人高尚的人格力量结合、将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结合的伟大一生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霸气夫人:赖上冰山宫主

    霸气夫人:赖上冰山宫主

    晕,这样也能赶上穿越潮流,不过还算老天待她不薄,让她一穿过来,就遇到帅哥,而且还是个大名鼎鼎的冰冥宫宫主,好吧,她命好,她认了,从此,开始了她在古代惊心动魄的生活……
  • 左耳失聪

    左耳失聪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妈妈不生气 孩子很争气

    在多年的教子实践中,作者深切地感受到,很多家长教育方式和方法不正确,以分数为导向,只把孩子当做学习机器,过多干预孩子的积极性和兴趣,结果却适得其反。通过借鉴书中高考状元们的学习方法,优秀父母的教子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最争气。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

    这是一套献给孩子们的书。一如它的名字“阅读一小步·成长一大步”,在孩子们开始求知的成长旅程时,一套适合他们课外阅读的好书无疑为他们的人生……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邪神战剑

    邪神战剑

    诸神无道,夜游九天星河可碎重生一途,无外乎神祗通天,欲霸众神之巅自古弱肉强食,且看我手掌天威,杀尽天下余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