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800000002

第2章 略谈明朝(1)

明朝(1368—1644年)是元朝灭亡后由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在元朝处于奴隶地位的汉人在明朝得到了解放,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中国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应天府(今江苏省南京市)称帝,年号洪武,建立了明王朝,朱元璋史称明太祖。八月,朱元璋大将徐达率军进入大都(今北京市),宣告了元朝的灭亡。

明太祖即位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废去中书省和丞相,分政权于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六部直属皇帝管辖。六部制成为明清两代的基本政权组织形式。

为了选拔官吏,明朝扩大了科举规模,明确规定以程朱理学的四书、五经为考试内容,以八股文为考试形式的科举制度。朱元璋制定了《大明律》,促进了社会的稳定。

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死后其孙子朱允炆继位,史称明惠帝。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以入京除奸为名,发动了“靖难之役”。经过四年的战争,燕王打败了明惠帝,夺取了明朝政权,即位称帝,建元永乐,是为明成祖。

明成祖为了加强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防御,于永乐八年(1410年)到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五次亲征,先后打败鞑靼、瓦剌两部蒙古骑兵,并于永乐十九年(1421年)迁都北京,以加强对北方的控制。

明成祖之后,继位者依次为明仁宗、明宣宗和明英宗。在此期间,明朝一直处于上升阶段。国库充实,百姓安定。

正统十四年(1449年),蒙古瓦剌部进军南犯。明英宗与宦官王振领兵五十万出击,在土木堡被瓦剌军所败,明军全军覆没,明英宗被俘。瓦剌军兵临北京城下,这次事件史称“土木之变”。国不可一日无君,在北京留守的兵部侍郎于谦为了安定国家,果断地拥立明英宗之弟朱祁钰为帝,史称明代宗。于谦组织全城军民登城御敌,经过艰苦的战斗终于打败了瓦剌军,使其不得不放回明英宗,并与明朝议和。明英宗回京后,于1457年趁明代宗病重之机,在亲信大臣和宦官的帮助下夺回政权,再次登基,改年号为天顺。明英宗复位之后,立即捕杀于谦,助其夺权的大臣和宦官一一受爵加官。

继明英宗之后的明宪宗和明孝宗两朝,明朝稳步发展,尤其明孝宗一朝,史称中兴。

明孝宗死后,明武宗继位,武宗荒唐昏聩,沉湎酒色,视帝位如儿戏,艳游无度,最后落水惊病而死。

明武宗死后无子,明宪宗之孙——兴献王朱祐杬之子朱厚熜继位。他是明武宗的堂兄弟,史称明世宗。明世宗继位后不理朝政,整日在皇宫修道,妄图长生不老,置国家于不顾。在位四十五年,贻害无穷。

其子明穆宗继位后,痛加改革,可惜在位时间不长,只有短短的六年,犹如昙花一现。他让贤臣张居正辅佐年方十岁的幼主明神宗继续改革,明朝进入了自明英宗以来最繁荣的阶段。

张居正死后,明神宗开始堕落,成了一名好色好财的昏君。国家经济凋敝,政治混乱,武备松弛。萨尔浒一战,明朝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从此,明朝开始一步步走向灭亡。

明神宗死后,其子明光宗在位仅一个月,虽厉行改革,但仅如电光石火,一闪而灭。

明熹宗继位后,整日只知做木匠活,对国家政事不闻不问。宦官魏忠贤乘机专权,陷害忠良、卖官鬻爵、广植党羽,国家陷于昏天黑地之中。

明熹宗死后,继任者崇祯皇帝虽宵衣旰食,励精图治,但他猜疑心太重,凌迟袁崇焕,自毁长城,再也无人挡得住女真铁骑的凌厉攻势;又重用宦官,任为监军,使其挟皇帝之威,凌驾于督抚之上,在前线瞎指挥,对义军的剿抚多次功败垂成。

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率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自缢,明朝灭亡了。

因为明朝在统治上相对稳定,所以在经济、科技、文化各方面都有所发展。到明朝中期,不论是在生产工具上,还是在产量上,农业的发展都已远远超过前代。农业的发展使更多劳动力解放出来,进一步促进了手工业与商业的发展。明朝的瓷器、宣德炉等手工业产品精美无比,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另外,明朝的科学技术和文化艺术比较发达,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宋应星的《天工开物》、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徐霞客游记》等著作成为今日我们研究和借鉴古代技术的珍贵资料。中国历史上的四大名著中的三大名著《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即出于明朝。

总之,明朝不仅为中国,也为世界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第2这个明初三帝的文治武功

(一)明太祖

明太祖是明朝第一位皇帝,于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年)九月十八日生于安徽盱眙县太平乡二郎庙附近,即今安徽嘉山县明东乡赵府村(据淮安市委宣传部2006年7月10日《朱元璋出生考》)。

朱元璋的父母没有地,靠租种别人的地为生。朱元璋是家里的第六个孩子,上面有三个哥哥和两个姐姐。朱元璋小时候曾读过几个月私塾,后因无钱交学费,退学给人家放牛去了。

至正四年(1344年),淮河流域旱灾、蝗灾、瘟疫接踵而至。朱元璋的父亲、母亲、大哥、大哥的儿子相继去世,大嫂带着孩子回了娘家,家里只剩下他和二哥了。家里一粒米都没有,二哥只好外出逃荒。朱元璋因年纪小,便到村子附近的皇觉寺出家当了和尚。大灾之年,寺中也没有余粮,朱元璋在皇觉寺只住了几十天,便被打发云游四方化缘去了。直到至正八年(1348年),朱元璋才又回到皇觉寺。

经过三年多的云游生活,朱元璋视野大为开阔,人生阅历大为丰富,已经了解了社会。

元朝统治者歧视汉人,汉人形同奴隶,生活十分艰辛。元朝末年,官逼民反,形成了历史上著名的红巾军起义。起义者头裹红巾,故称红巾军,领导者是韩山童和刘福通。

至正十二年(1352年)闰三月,皇觉寺被毁,朱元璋无处安身,便到濠州城下投奔了红巾军郭子兴部,成了郭子兴的亲兵。因他作战勇敢,胆大心细,在红巾军中很快崭露头角,被提升为九夫长。郭子兴很赏识他,将养女马氏嫁给了他。

郭子兴病逝后,朱元璋掌握了这支队伍。短短三年间,朱元璋就从普通一兵变成拥兵十万的大将,成为割据一方的军事统帅,加入了群雄逐鹿的行列。

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迎接韩山童的儿子韩林儿在安徽亳州建立龙凤政权,尊韩林儿为小明王,与元朝对立,被汉族百姓视为正统。朱元璋接受他的册封,担任了江南等处行中书省平章政事。

朱元璋没读过多少书,但他虚心好学,喜欢儒士。他先后网罗了冯胜、陶安、刘基、朱升等一大批儒士,给他们很高的待遇,经常和他们一起谈古论今,分析形势,请他们出谋划策。在儒士的帮助下,朱元璋决定争夺江山,建立帝业。

定远有个文人叫李善长,是个很有抱负的人,也来投奔朱元璋。朱元璋知道他有学问,就让他在身边当了一名谋士。有一天,朱元璋问李善长说:“现在全国到处都在打仗,什么时候才能太平呢?”李善长回答说:“秦朝末年,天下也曾这样大乱过。汉高祖虽然是一介平民,但他气量大,能够重用人才,又不乱杀人,因此只花了几年时间就统一了天下。现在元朝政治这样混乱,天下土崩瓦解,将军何不向汉高祖学习统一天下呢?”

朱元璋听了这话,心中大喜,从此便一心一意学习汉高祖。

朱元璋听从谋士的意见,攻下集庆(今南京),改集庆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

刘福通牺牲后,朱元璋把小明王接到滁州,名义上还接受小明王的领导。后来,朱元璋想做皇帝了,觉得留着小明王对他称帝是个障碍,便于至正二十六年(1366年)派人去接小明王,请他迁都应天府。途中,趁小明王在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渡江时,派人偷偷将船凿沉,溺死了小明王。

至正二十七年十月,朱元璋命令大将率军北伐,山东、河南随即攻下。

在轰轰烈烈的北伐中,朱元璋于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在应天府称帝,国号为大明,年号为洪武。

这年八月,徐达率领大军直捣大都。元顺帝丢下大都,逃往上都(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旗东北),元王朝被推翻了。

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派傅友德、蓝玉击败割据东北的纳哈出,逐步统一了东北。

至此,朱元璋终于削平群雄,基本上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

朱元璋勤奋好学,在打仗的间隙也不忘读书。称帝后,他特意命人在奉天门建文渊阁,收藏经史子集,设置若干名大学士,自己经常抽空去那里读经史,终日不倦。他特别喜欢读史书,尤其留意历代兴亡的经验教训,时常引以为戒。

通过读书学习,朱元璋从书中学到了很多东西,决定改革政体。明代以前,历朝大体上沿用秦始皇所创立的君主之下设宰相辅政的政治体制。朱元璋对此很不满意,认为君权下移,宰相手里的权太重。于是,他亲自设计、制定了几项重要的政治制度,对以往政治制度进行了大胆的变革和创新。

洪武九年(1376年),朱元璋下令撤销行中书省,设立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和都指挥使司,分掌行政、司法、军事权力,三者地位平等,互不统摄,向中央负责。全国分为浙江、江西、福建、北京、广西、四川、山东、广东、河南、陕西、湖广、山西十二个布政使司,洪武十五年(1382年),又增设云南布政使司。

朱元璋更为关心的是中央机构的改革。洪武十三年(1380年),撤销中书省,不设丞相,提高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职权,分掌天下事务,直接向皇帝汇报。同时,将掌管全国军事的大都督府一分为五,改为前、后、左、右、中五军都督府,分领所属都司卫所部队,但无权调兵。

朱元璋进行上述变革和调整的根本目的是进一步强化君权,分化、弱化大臣之权。朱元璋罢丞相一职是对一千多年中央政治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不设丞相,六部直接将全国政务奏请皇帝裁决,实际上是皇帝兼行相权。这样,皇帝不得不处理更多的政务,据说朱元璋每天要看二百多份奏章,处理四百多件政事,相当辛苦。由此,专制主义皇权到了朱元璋手中得到了空前的加强,他也成为历史上最有权势的皇帝之一。清朝肯定了他设计的政体,维持不变。

明朝是朱元璋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改善了汉人的地位,使得占人口大多数的汉族人民再一次回到平民的位置上来,为今后中国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朱元璋重视读书人,而大文豪施耐庵却几乎死在他的手里。多亏施耐庵的同年刘基(科举时代同榜录取的人称“同年”)鼎力相救,施耐庵才得以寿终正寝,留下了辉煌巨著《水浒传》,从而为明朝增添了万丈光辉。

施耐庵原名施彦瑞,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1296年),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唐末,施之常的后人在苏州安了家。施耐庵祖籍苏州,后移居兴化县白驹镇。白驹镇一带河沟纵横,港汊交错,施耐庵的父亲施元德以操舟为业,母亲卞氏操持家务。施耐庵家里贫穷,无钱上学读书。但他聪明好学,经常借书看,请邻居教,有时还到学堂去旁听。就这样,他读了《大学》《论语》等许多书,能在大庭广众之中对答如流,下笔为文,倚马可待。有一天,邻居老人病故,请在浒墅关教私塾的季秀才来写祭文。等了好久,季秀才未能及时赶到,别人就提议让施耐庵试试。施耐庵挥笔立就,随后赶来的季秀才看了这篇祭文后,赞不绝口,主动提出带施耐庵到浒墅关去读书,并且不收学费。后来,季秀才还把女儿许配给了施耐庵。

施耐庵事亲至孝,为人仗义。他不但学问好,还学过拳脚,武艺高强,疾恶如仇,爱打抱不平。施耐庵勤奋好学,才思敏捷,很快成了一名满腹经纶的饱学之士。19岁时,施耐庵初涉科场,一举考取秀才;30岁那年又考中了举人。

施耐庵的好友刘本善担任国子监司业,素知施耐庵道德文章足以为人师表,便举荐施耐庵去山东郓城县担任训导,做了一名分管教育的小官。在郓城期间,施耐庵倡导教育,廉洁奉公,同情百姓,指导农桑,深受百姓尊敬。施耐庵一身正气,不肯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渐渐引起上司和地方实力派的不满,每每受到刁难。有一天,阳谷县绅士吴林要安插他的亲戚,被施耐庵断然拒绝了。吴林怀恨在心,竟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施耐庵。施耐庵见官场黑暗,举步维艰,于是愤然辞官。

施耐庵听说梁山好汉替天行道,疾恶如仇,不禁产生了共鸣。于是,在辞官之后,施耐庵特地寻访好汉遗迹,游览了鲁中名胜。他到黄堆集(黄泥岗)考察智取生辰纲的遗址,在水堡村访问宋江后人,到景阳岗凭吊武松,在石碣村拜谒三贤洞。他到狮子楼听过讲好汉故事的评书,还到过金沙滩、断金亭、黑风口和梁山道。施耐庵觉得梁山好汉是自己的知心好友,应把他们写出来传之千古。郓城期间的这经历为他后来写《水浒传》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至顺二年(1331年),施耐庵36岁。他长途跋涉北上大都,与刘基(即民间讲古中鼎鼎大名的刘伯温)考中同榜进士,被派到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市)担任县尹。施耐庵在钱塘任上鼓励农桑,轻赋薄税,秉公执法,抑制豪强。施耐庵一心要做一名为百姓谋福的父母官,不料却受到上司达鲁花赤的干预。他觉得当官不能为民做主,不如回家著书去,于是便愤然辞官,挂冠回乡了。

施耐庵到家后,建了三间茅屋,教书种田,开始撰写《水浒传》。这时,山西太原大盐商罗大户到白驹镇洽谈生意,听说施耐庵博学多才,通晓古今,便叫儿子罗贯中拜施耐庵为师。罗贯中智慧超群,是施耐庵门生中的佼佼者,常利用课余时间协助施耐庵写《水浒传》。

元朝末年,在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各地农民、盐民纷纷起义。至正十三年(1353年)正月,张士诚在白驹镇近邻的草堰镇率领百姓起义。张士诚是白驹镇张家墩人,以撑船、拉纤、贩私盐为生。因不堪管理盐务的分司、运司和盐场官吏的欺凌,与弟弟张士义、张士德、张士信以及李伯升等18人杀了官兵,劫了富豪,起兵造反了。卞仓的武举卞元亨杀死盐城巡捕后,为逃避官府缉拿,也投奔了张士诚。卞元亨是施耐庵的表弟,深知施耐庵有经天纬地之才,就极力向张士诚推荐他。张士诚便随卞元亨亲自登门邀请施耐庵出山,共图大业。

施耐庵本想潜心著述,不问世事。但他本是疾恶如仇的人,目睹元朝官吏横征暴敛,鱼肉百姓,心中万分痛恨。如今见张、卞二人前来竭诚相邀,便慨然应允,携带罗贯中一起参加了起义队伍。在起义队伍中,施耐庵和卞元亨是张士诚的文武二辅。施耐庵身为军师,足智多谋。义旗初举,枪械奇缺。在攻打丁溪时,施耐庵教张士诚购买了两千多条大而整齐的白鳞鱼,穿在竹竿上,在月光下就像雪亮的大刀一样,把丁溪镇大地主刘子仁吓得仓皇逃走。从此,起义队伍所向披靡,战泰州、下高邮,后来在苏州建立了吴国。

同类推荐
  •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横扫欧非(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丛书)

    第二次界大战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也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人类认识的真理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认识。
  • 大秦王朝3

    大秦王朝3

    大秦王朝作为时代精神汇集的王朝,集中地体现了那个时代中华民族的强势生存精神。中华民族的整个文明体系之所以能够绵延如大河奔涌,秦王朝时代开创奠定的强势生存传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本部丛书中,我们立足传统史学,借鉴正史的观点,以期全面解读大秦王朝的历史,给青少年朋友奉上一道不可多得的精神盛宴。
  • 奉旨三嫁,赖上神秘王妃

    奉旨三嫁,赖上神秘王妃

    对于死过一次的华羽曼来说,她这辈子要做的事有三件:把上一世害她的人整死,把上一世说爱她的男人虐死,最后她要守护一个叫“家”的地方。她看似温顺,一身大家闺秀风范,气质美貌不俗,实则冷心冷情,腹黑霸道,更有一个让世人疯狂的神秘身份。他是十三皇子,亦是离国耻辱,冷漠狂妄,凶狠残暴,从不把人命当回事,却独独对一个时而温柔,时而嚣张任性的小女人百般容忍,千依百顺。*小剧场一:“主子爷,府里的银子都被王妃卷跑了……”管家一脸惊吓不安。“跑?她最多也就从床头跑到床尾。”片刻,某男把某“窃贼”打包拎回来,一脸...
  •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漫画跟钱穆学历史

    对待历史,曾经有人心灰意冷、有人决绝放手、有人始乱终弃,唯有钱穆,他带着诚恳的心读历史,并在历史中找到了中国人的信心和傲骨。本书将钱穆大师的史学主张浓缩为50余个主题,去芜存菁,让学习变得更高效!
  • 三国之问鼎天下

    三国之问鼎天下

    重生汉末,逆天改命。在乱世中生存,只有强大,更强大,比所有敌人都强大!“碰到比你强大的呢?”“干!”带甲十万,跨蹈汉南,却要不战而降?不,这样的结局我不接受!即便不能挟天子而令诸侯,我也要据荆州以图天下!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黑白天使:你爱的究竟是谁

    黑白天使:你爱的究竟是谁

    她有严重的人格分裂但是自己却不知道,一边是天真烂漫的单纯高中生,一边是冷酷的散发危险气息的阴暗女。偶尔的模糊记忆却不是属于自己的,她分不清自己到底是谁,心里绷着一根弦,一碰就断。他是从小陪在她身边比自己小两岁的名义弟弟,却更像是大人一样照顾着迷糊的她。他是学校里出名的冷酷王子,唯独对她阴暗的一面褪下面具。他是学校里的阳光型男,阳光能否照进她隐藏的另一面。三把钥匙谁能开启那背后的黑暗,谁又能抵挡住那黑暗的背后。
  • 解剖手记

    解剖手记

    5年的不供之仇,警局的短暂,持久的卧底生涯,待到真相大白确实永不瞑目……本文处于初期创作,人物,环境都来源于个人想法,请勿对号入座!!!本文系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 难忘的少年时光

    难忘的少年时光

    每个人都是从出生到成年,中间都会经过一个必会经过的时期——少年。少年的时光是那么美好,但是又是那么的令人着迷、怀念,令人难以忘怀。《难忘的少年时光》一书中讲述了“让花朵在受伤处绽放”、“贪婪换来的惩罚”、“不要让冲动左右了你”等故事,跟随本书去回忆自己的少年时光吧。
  • 妾上无妻

    妾上无妻

    成亲了,成为朱家大少爷正房夫人,却死了丈夫改嫁了,嫁给朱家二少爷,却成了妾认命了,乖乖带着五岁继子老老实实过日子,却被人误解别有用心她怒了,改嫁,带孩子,这都是你朱家大少爷临死前的变态遗言,人都死了,却把她这个大活人折腾的够呛。改嫁,带孩子,不都是你们朱家的决定,现在想把我捏圆就捏圆,搓扁就搓扁?告诉你们,她就算只是个妾,那也不是好惹的!******************************【新文:《金闺》】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修魔

    修魔

    楚云,隐忍十年终于逃出魔窟,拜在落尘宗门下,却发现自己的体质根本不适合修炼正道功法。而一场惊天大变也正徐徐拉开帷幕,道将不存,何以安身,不若拿起屠刀,立地成魔!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