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500000009

第9章 道家学派的历史显现(4)

晋宋人所推出的山水画不仅是一种山水礼赞,而且是一种“心取”、“象外”之道的活动,其“畅神”、“悟道”的特质,与“穷奥妙于意表”的写意境界,使得它在风貌上必然地具有一种玄远幽深、意远迹高的哲学气质,“气韵生动”也成为中国绘画乃至艺术作品不可动摇的美学传统。而山水诗更是从玄理的苦思转向自然的景观,以清丽葱郁的词句去传递主体精神对“道”的冥悟。因此,“风韵”、“神姿”、“风尚”、“神气”、“风格”、“风气”乃至“清”、“虚”、“朗”、“达”、“简”、“远”等审美题目流行一时。正是在魏晋六朝,天然去雕饰的自然之美开始成为民族性的审美趋向。

2.魏晋玄学的发展

魏晋玄学可分为正始、竹林和元康三个时期。正始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从研究名理发展到无名;竹林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皆标榜老庄之学,以自然为宗,不愿与司马氏政权合作;元康时期以向秀、郭象、裴 为代表,认为万物皆是自然而生,主张“名教即自然”。

(1)正始时期

正始(240年—249年)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君主曹芳的第一个年号。以何晏、王弼开创的正始玄学,提出“贵无论”,以“自然”统御“名教”,主张“名教本于自然”,治理社会要以道家的自然无为为本,以儒家的名教为末。

何晏(?—249年),字平叔,南阳宛(今河南南阳)人。其主要著作有《论语集解》十卷、《道德论》二卷、集十一卷,集已佚。今存《论语集解》、《无名记》、《无为论》、《景福殿赋》等。他认为,天地万物皆以无为本,“无也者,开物成务,无往不存者也”,指出“道”或“无”能够创造一切,“无”是最根本的,“有”靠“无”才能存在,“有之为有,恃无以生;事而为事,由无以成。”(《道德论》)何晏还提出“圣人无情”说,认为圣人无喜怒哀乐,圣人无累于物,也不复应物,圣人可完全不受外物影响,而是以“无为”为体。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魏山阳(今河南焦作)人,魏晋玄学理论的奠基人。他在仅24年的人生旅程中,为后人留下了《老子注》、《老子指略》、《周易注》、《周易略例》、《论语释疑》等众多著作,对哲学的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王弼认为,天下万物皆“以无为本”,“道者,无之称也”,“道”就是“无”,而“无”是宇宙万物存在的根本,“有”不过是“无”的一种外在体现。他说:“天下之物,皆以有为生。有之所始,以无为本。将欲全有,必返于无也。”(《老子注》)道作为万物遵循的法则,是没有实在之体的、无形无象的,“道者,无之称也。无不通也,无不由也。况之曰道,寂然无体,不可为象。”(《论语释疑》)任何具体物之存在,既以无为用,也以无为体,“天不能为载,地不能为覆,人不能为赡,万物虽贵,以无为用,不能舍无以为体也。”(《老子注》)据此,王弼提出“崇本举末”、“守母存子”的观点,认为“守其母以存其子,崇本以举其末,则形名俱而邪不生”。可见,王弼试图依据“以无为本”来处理和解决社会问题。

(2)竹林时期

阮籍、嵇康为“竹林七贤”之首领,其学有“竹林玄学”之称。嵇康、阮籍等以道家的无为思想对抗名教,倡导“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公开说老子、庄周“吾之师也”,“非汤武而薄周礼”,立足于批判现实的黑暗和苦难以及名教和自然的真切悖反,以玄学异端的面貌,对于儒家的礼法名教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批判。

阮籍(210年—263年),字嗣宗,三国魏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著有《大人先生传》、《达庄论》、《通易论》等,并有《咏怀诗》82首传世。

阮籍站在自然的立场上,对名教进行批判。他在《大人先生传》中云:“昔者天地开辟,万物并生。大者恬其性,细者静其形。……害无所避,利无所争。……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保身修性,不违其纪。”在理想的自然状态下,无君无臣,社会依然运行良好。而“今汝造音以乱声,作色以诡形,外易其貌,内隐其情。怀欲以求多,诈伪以要名;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坐制礼法,束缚下民。欺愚诳拙,藏智自神。强者睽视而凌暴,弱者憔悴而事人。假廉而成贪,内险而外仁,罪至不悔过,幸遇则自矜”。以上阮籍历数名教束缚人、残害人之种种恶行,得出“君子之礼法,诚天下残贼、乱危、死亡之术耳”的结论。现实如此险恶,阮籍向往出世,达到“大人先生”的理想境界。这种“大人”,超然世外,上与造物同体,下与万物齐一,“夫大人者,乃与造物同,天地并生,逍遥浮世,与道俱成,变化散聚,不常其形。”

在行为上,阮籍更为逍遥处世、任性而为、放任自达,表现出如风之飘,似水之流的大化逍遥的风流气象。他“能为青白眼,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及嵇喜来吊,籍作白眼,喜不怿而退。喜弟康闻之,乃赉酒挟琴造焉,籍大悦,乃见青眼。”有时为了排遣苦闷,阮籍自乘马车,“不由径路,车迹所穷,辄恸哭而反”。又说他曾看重一家女子的才色,此女却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

嵇康(223年—263年),字叔夜,三国魏谯郡(今安徽宿州)人,文学家、思想家、音乐家,著有《声无哀乐论》、《与山巨源绝交书》、《琴赋》、《养生论》等。

嵇康尖锐地指出儒家经典所鼓吹的礼法名教是社会上种种伪善、欺诈的根源,是“大道陵迟”的衰世产物:“及至不存,大道陵迟,乃始作文墨,以传其意,区别群物,使有类族。造立仁义,以婴其心,制为名分,以检其外。劝学讲文,以神其教;故六经纷错,百家繁炽,开荣利之途,故奔骛而不觉。”(《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统治者鼓吹仁义,是为了束缚人们的思想;制定礼法名分,是钳制人们的行为;办学堂讲经书,是为了神化自己的统治,因而名教是违反自然、违反人性的。“六经以抑引为主,人性以从欲为欢,抑引则违其愿,从欲则得自然,然则自然之得,不由抑引之六经;全性之本,不须犯情之礼律。故仁义务于理伪,非养性之要求;廉让生于争夺,非自然之所出也。”(《难张辽叔自然好学论》)人的本性是以不受外在的束缚而自适从欲为欢,而“六经”的本质是抑制束缚人的自然本性,因而是虚伪的。在此基础上,嵇康提出“越名教而任自然”,希望不为名教所束缚,以求得个体人性的从欲自由和精神解放。

在生活方式上,嵇康主张“任自然”,讲求养生服食之道,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做官。大将军司马昭要礼聘他为幕府属官,他便跑到河东郡去躲避征辟。同为竹林七贤的山涛曾推荐他做官,他作《与山巨源绝交书》,说当世是贼臣当道,坚辞为官。嵇康傲岸不群,后来遭谗而罪。他“临刑东市,神气不变,索琴弹之,奏《广陵散》。曲终曰:‘袁孝尼尝请学此散,吾靳固不与,《广陵散》于今绝矣!’”嵇康之安时处顺,超脱不羁,潇洒清畅,可见一斑。

(3)元康时期

元康(291年—299年)是西晋晋惠帝司马衷的第三个年号。向秀和郭象修正了何、王、嵇、阮之说,认为“名教即自然”,以《庄子注》为标志。裴 则以《崇有论》从理论上用以有为本批判以无为本,提倡有为,否定无为,推崇名教,排斥自然。

向秀(约227年—272年),字子期,西晋河内怀(今河南武徙)人。向秀曾注《庄子》,“妙析奇致,大畅玄风”,注未成便过世,另著《思旧赋》、《难嵇叔夜养生论》。郭象(约252年—312 年),字子玄,河南洛阳人。他承向秀余绪,在向秀基础上“又述而广义”注疏《庄子》,成书《庄子注》三十三篇。应该说,《庄子注》体现了二人的思想。

向秀、郭象主张名教即自然,自然即名教,构成了一套即本即末,本末一体的“独化论”体系。他们认为,无不能生有,有也不能生有,“然则生生者谁哉?块然而自生耳。自生耳,非我生也,我既不能生物,物也不能生我,则我自然矣。自己而然,则谓天然”。万物没有一个统一的根源或共同的根据,万物之间也没有任何的资助或转化关系,“凡得之者,外不资于道,内不由于己,掘然自得而独化也”。向秀、郭象认为,万物的生成变化是自因的,这种“独化”是万物无法避免的宿命:“人之所因者,天也。天之所生者,独化也。人皆以天为父,故昼夜之变,寒暑之节,由不敢恶,随天安之;况乎卓尔独化,至于玄冥之境,又安得而不任之哉?既任之,则死生变化,惟命之从也”。他们还认为事物间存在着普遍的联系,即“彼此相因”,但这“彼此相因”是互相为“缘”,而非互相为“故”,万物相反而不能相无,而是无形的“玄合”,“彼我相与为唇齿,唇齿者未尝相为,而唇亡则齿寒,故彼之自为,济我之功矣,斯相反而不可以相无者也”。

向秀、郭象认为,名教完全合乎人的自然本性,人的本性的自然发挥也一定符合名教,指出仁义等道德规范就在人的本性之中,即“仁义自是人之情性。”他们认为,物各有性,而“性各有分”,一切贵贱高下等级,都是“天理自然”,“天性所受”,人们如果“各安其天性”,各尽自己的名分和职守,则名教的秩序就自然安定了。圣人“虽在庙堂之上,然其心无异于山林之中”,因此名教与自然两者是不矛盾的。

裴 (267年—300年),字逸民,西晋河东闻喜(今山西闻喜)人,著有《崇有论》。

裴 开宗明义地反对王弼、何晏等人倡导的“贵无论”,认为总括万有的“道”,不是虚无,而是“有”的全体,即万事万物的总称,各种不同事物的品类和形象,是本来就有的。他说:“夫总混群体,宗极之道也;方以族异,庶类之品也。形象著分,有生之体也;化感错综,理迹之原也。夫品而为族,则所禀者偏;偏无自足,故凭乎外资。”

在裴 看来,绝对的“无”是不可能生出任何东西来的,万物的产生和存在,是自生自长出来的,万有既然是自生的,则其本体就是它自身。他说:“夫至无者,无以能生,故始生者,自生也。自生而必体有,则有遗而生亏矣。生以有为已分,则虚无是有之所谓遗者也。”裴 认为,只有“有”才能育化万物,“无”只是在没有“有”以后的遗者,是“有”的丧失和转化,不能与“有”相提并论。

同类推荐
  •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门徒:列国风云

    老子的一生虚无缥缈,宛若游龙,历史上关于他的传说数不胜数,可是直到今天,人们甚至还在为究竟有无此人而争论不休。他和他的五千言《道德经》一样,留给后人解不尽的谜题。老子的门徒遍布天下,但除了“玄门十子”确有记载之外,其余众人皆因仰慕其学识、思想、人格、品行而自投门下,古往今来,络绎不绝。老子和他的门徒,在两千多年前便布下了一盘棋局。黑白纵横间,天下之势已尽在掌中……不仅描写了那段刀光剑影的乱世,更重要的是要重塑众多原本鲜活的历史人物,深入挖掘他们的性格、心理,以洞悉人性的角度为切入点,探讨家国命运与个人命运的关系,统一与分裂的规律。
  • 每天读点《道德经》

    每天读点《道德经》

    《道德经》(又名《老子》)一书分为81章,由“道经”和“德经”两部分组成。尽管全书只有五千余字,但从古至今,研究《(道德经》的文字已经有几千万字之多,注解《道德经》的名家也有数十家。可以说,《道德经》是世界文化史上最具原创性和启发性的著作之一。本书从《道德经》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人生之道、处世之道、修身之道、成功之道、社交之道、管理之道、谋略之道、思辨之道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老子有关治国、为人处世和个人修身方面一系列的观点。若能把它用于实践,希冀能成就自己的事业,实现完满的人生。
  •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老子·庄子(最爱读国学系列)

    《最爱读国学系列(第2辑):老子·庄子》是由《老子》与《庄子》这两本书组成。《老子》与《庄子》同为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是我们了解道家学派哲学思想的必读之书。《老子》主要阐述了老子关于“道”及其运动规律的理论,提出了以“自然无为”为核心的天道观、社会学说及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主张,蕴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也饱含深刻的人生体验和对现实社会的愤激批判。《庄子》主要阐述了庄子的自然之“道”及其由此而生的顺应自然的无为理论、齐—万物的相对主义思想,以及对“独与天地精神往来”的绝对自由境界的热烈追求和对黑暗现实、虚伪世俗的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
  • 韩非与法家思想

    韩非与法家思想

    这本《韩非与法家思想》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康德的世界

    康德的世界

    本书是以康德的精神世界这个角度写的康德的传记,描绘了著名哲学家康德的一生及其思想变化,是研究西方哲学的人应读的著作。
热门推荐
  • 教你学吊环·跳马·蹦床

    教你学吊环·跳马·蹦床

    本套图书全部根据具体内容进行相应分章且归类排列,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操作性和知识性,是青少年学习田径与体操的最佳读物。
  • 迷失仙境

    迷失仙境

    一场连续多年的梦,和一张泛黄的明信片,引出一座不为外界所知的小镇。深入小镇探索,各种神秘的人物和诡异的事件层出不穷:潜入他人梦中并肆意篡改的老者、扭转乾坤的魔术师、预知未来的变异人……看似平静祥和的世外小镇,实则暗流汹涌、步步惊心、人人自危。这里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世界?迷失其中究竟该如何逃生?未知的前方还有多少凶险?……一部现实与虚幻完美融合的作品,一部彻底颠覆你对已知世界认知的佳作,期待你开始新的旅程。感谢阅文书评团提供书评支持。
  • 我爸叫胤禛,我哥是乾隆

    我爸叫胤禛,我哥是乾隆

    谁能告诉我现在是个什么情况,我穿越成了谁?你是我哥?你说你叫弘历?那我爹不会真的是雍正吧!可为什么我们住在这样的地方,吃这样的饭,还要干活?弘历哥哥,我要去找那个所谓的爹讨公道……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纯情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穿越凰女之绝色风华

    穿越凰女之绝色风华

    本书已加入5折特价书,只要两块多,非常划算哦!从妖到仙,再从仙到尊,本是荣宠至极的一世,到头来发现不过是一场梦.............爱,既然不能给我,我又何须强求?三百年前,我对自己说“我只为自己而活,我要一辈子无忧无虑”,现在依旧如昔。所以,我很自私,我选择穿越,到一个没有他们记忆的时代重新开始生活!穿越,只是一个我选择幸福的方法,一个可以无所顾忌的生活方式。权臣霸主又何妨?我不是一般的柔弱女子,甚至在世人的眼中,我可以称作“神”,想要留住我的身心,就要用自己的真心交换。在这个时代,我是惊才绝艳的“凰女”,谁才能成为我的最终?那个是皇朝的君主---夔。一身帝王气,俊美至极,却早把自己的心给遗忘了.挺直刚硬的线条映出的是满胸霸气,他要天下,但也要美人.......他是黑夜的霸主,一个原本嗜血的男人,却在见她的第一眼开始不自觉地改变,只求能一直留她在身边.....结果,再多的财富,再多的权势,却总换不来后悔,那个女人飘然离去时只说还会再见,却不知是何时。再见面时,她的身边已经手掌各国财权,身边甚至还有江湖的宿主----雷的陪伴这样的女子,到底身上还有多少的谜?她的一生又会是如何?
  • 丹麦童话20篇

    丹麦童话20篇

    相信这些童话,不仅能给孩子们带来一次跨越国界、跨越时空的阅读体验,还能让孩子们真实地感受真、善、美,勇敢地面对困难和挫折,积极地思考和解决问题,大胆地展开想象……总之,这些经典童话中的可贵品质,会使孩子们的人格变得更健全,内心变得更强大,心性变得更随和。
  • 薄情总裁失忆妻

    薄情总裁失忆妻

    “刚才,你跟他做了什么?”将甄慧贤逼到无人的角落,他支着墙壁,一手捏着她光洁的下颌,令她直视着她。甄慧贤摇头,却看到他那双邪魅的眼眸越发的犀利。“我要一个诚实的妻子。”冷酷无温的话语再次响起,字字铿锵有力,几乎是从齿间挤出。同时,捏着她的手也越发的用力。
  •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兄弟我在义乌的发财史

    他的生意,从倾其所有,“投资”400元摆地摊卖袜子开始:卖袜子,做点焊,加工手镯,他在创业初期折腾个不停,在各类小生意中寻找机会,一次又一次地倾囊投入,一次又一次地血本无归,一次又一次地重头来过,每次都能汲取新的教训和经验,每次都坚定地东山再起;资金一步步积累直至挣得亿万身家。
  • 转机时刻(1970-1979)

    转机时刻(1970-1979)

    本书详细介绍了从1970年至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这一时间段内在我国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文化大革命”的第五个年头,按毛泽东的估计,通过前几年的大乱应该达到“大治”以“圆满结束”这场革命。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林彪在设国家主席问题上挑起了事端。长达十几年的全国性的学大寨运动,并没有改变我国广大农村贫困落后的面貌,反而使农村生产力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本书从史实出发,把中华民族在这个时期的发展转机展示在大家面前,让读者能够很好的了解历史,借鉴历史,以历史来规避自己的一言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