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500000007

第7章 道家学派的历史显现(2)

汉初,由于君臣同心协力推行清静无为,与民休息的黄老之治,因而产生了显著的效果,“京师之钱累百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腐败不可食。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汉书·食货志》)。黄老之治的历史经验,证实了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价值。后来,新王朝建立,差不多都吸收黄老思想,与民休养生息,治理战争创伤,发展社会经济,从而巩固新政权。黄老思想也有其消极的一面,西汉中期以后,社会经济日益发展,诸侯豪强等地方割据势力膨胀,政治生活日趋复杂,道家政治思想便不再能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终于被儒家思想所取代。

(二)道家与道教

1.道教简介

道教是在中国形成并传播的一种多神宗教,在中国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道教历史渊源较早,内容也很庞杂,简而言之,包括先秦时期的古代巫术、鬼神崇拜、道家思想,秦汉时期的黄老之学、神仙方术、谶纬思想,还有部分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原始宗教信仰等。道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和主宰,无所不在,无所不包,万物都是从“道”演化而来的。道教奉老子、元始天尊为教主,尊崇《道德经》、《南华经》(《庄子》)、《抱朴子》等众多道家经典,主张清静无为,清心寡欲,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提倡修炼丹药,实施祈祷、礼忏等宗教仪式。

道教重生恶死,认为人的生命可以自己做主,而不用听命于天,因而主张修道养生。道教成仙或成神的修炼方法有许多,如炼丹、服食、吐纳、胎息、按摩、导引、房中、辟谷、存想、服符和诵经等。归纳起来,可分为服食(仙药,外丹等)、炼气与导引、内丹修炼、法术仪式、功德成神五种,常见的后天神仙多为内丹修炼和功德成神者。在修身方面,道教讲究“人天合一”、“人天相应”、“无为而治”、“不言之教”、“虚心实腹”、“归根复命”、“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等等。

东汉末年,太平道和五斗米道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的形成,而《太平经》、《周易参同契》、《老子想尔注》三书是道教信仰和理论形成的标志。以后,道教历经魏晋南北朝的演变和发展,到隋唐时期受到李唐王朝的推崇和扶持,发展到了鼎盛阶段。金元时期又产生了较大的教派——全真教。此后,各派之间逐渐融合,发展出正一教和全真教两大教派,明清之后,道教逐渐走向了衰落。

道教派系众多,因分派标准不同而名称各异。按地区分有华山派、武当派、龙门派、崂山派、随山派等;据学理分有积善派、经典派、符录派、丹鼎派(金丹派)、占验派;按道门分有混元派(太上老君)、南无派(谭处瑞)、清静派(孙不二)、全真教(王重阳)、正一教(张宗演)等。历史上还有正一宗(张道陵)、南宗(吕纯阳)、北宗(王重阳)、真大宗(张清志)、太一宗(黄洞一)五大宗之分法和天师道、全真道、灵宝道、清微道四大派的分法。道教各派善于兼收并蓄,汲取别派思想,在理论、教义方面的差别较小,多在修习方式上互有贬斥。道教徒称为“道士”,据《太霄琅书经》记载,“人行大道,号曰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从,故称道士。”其中女性的道士称为“坤道”,又称女冠,俗称道姑;男性的道士称为“乾道”,也称道人、羽士、羽客、黄冠等,又尊称为道长。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传统宗教,在长期的发展、流传过程中,对中华民族的社会发展、民族心理、民族文化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影响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学、艺术、音乐、建筑、化学、医学、药物学、养生学、气功学以及民俗、民族关系和农民运动等各个方面,影响延续至今。

2.道教的流变

(1)道教的创立

东汉顺帝时期(126年—144年)为道教的创始阶段,这一时期有张陵的五斗米道和张角的太平道,它们活动于下层民众中,并与农民起义相结合,起到了宣传和组织农民起义的作用。

东汉顺帝时,张陵闻蜀地多名山,民风淳厚,易于教化,于是携弟子入蜀,居住在鹤鸣山(又名鹄山)修道。他精思炼志数年,自称得太上老君口授,著作道书二十四篇,又吸收巴蜀少数民族原始宗教,创立五斗米道(信道者出米五斗,故称)。五斗米道以符水为人治病,奉《老子》为经典。后世道教徒尊张陵为天师,五斗米道称天师道。张陵去世以后,他的儿子张衡、孙子张鲁继续在川西北和陕南一带传道。张鲁曾率众攻取汉中,实行政教合一,颇得人心,雄踞该地达38年之久,后张鲁被招降,五斗米道遂可合法传播,影响越来越大。

东汉灵帝时,于吉(一说干吉)、宫崇所传的《太平清领书》(即所谓《太平经》)得到广泛传播。张角自称“大贤良师”,以《太平经》为主要经典,以“中黄太一”为至尊天神,创太平道。太平道以跪拜首和符水咒语为人治病,教徒几十万,遍布青、黎、幽、冀、荆、扬、衮、豫等八州,颇有影响。东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发动起义。后来,黄巾起义失败,太平道日趋衰微。

(2)道教的分化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炼丹术的盛行和相关理论的深化,道教内部分化,部分向上层发展。

东晋葛洪总结战国以来神仙方术思想,在《抱朴子·内篇》中建立一套成仙的理论,力主炼服金丹是长生成仙的唯一秘诀,对道教发展有较大影响。以后上清派、灵宝派等相继出现。同时,民间流传通俗道教,有依托帛和的“帛家道”,李阿的“李家道”,孙恩的“紫道”,民间俗信的“清水道”,华存的“茅山道”。

南北朝时期,道教规模形成。北魏之时,嵩山道士寇谦之自称奉太上老君意旨,清整道教,首次使用“道教”一词统一各道派。在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支持下,他制订礼度乐章,要求徒众遵守纲常名教,整顿统一民间各道派,并代替张陵为天师,号称“北天师道”,后北天师道又分出楼观派、紫阳派、净明派。南朝宋明帝时,庐山道士陆修静祖述三张(张陵、张衡、张鲁),弘衍二葛(葛玄、葛洪),依据宗法思想制度,仿效佛教修持仪式,制订道教斋戒仪范,改革五斗米道,意在王者遵奉,号称“南天师道”,后南天师道又分出上清派、灵宝派、茅山派。南朝梁武帝时陶弘景吸收儒家和佛教两家思想,主张三教合流,充实道教内容,构造道教神仙谱系,叙述道教传授历史,对道教发展影响很大。这一时期,经过南朝陆修静整理“三洞”经书,陶弘景排列道教神系,臧玄静阐述道教“玄学”,道教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宗教仪式,道德戒律、道德教义、经书典籍、修炼方术也日趋完备。道教徒也业已在固定的宫观修行,形成按教阶组织起来的道士集团。

(3)道教的隆盛

有唐一代,道教得到了李唐王朝的大力支持,更为繁荣昌盛。唐代统治者自称老子后裔,实行崇道政策。唐高祖李渊在武德八年(625年)规定三教排列次序,以道教最先,儒教次之,佛教最后。唐高宗李治在乾封元年(666年)追尊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仪凤三年(678年),又下诏以老子《道德经》为上经,作为国家科举考试的正式科目,列于孔子《论语》等儒家经典之前,贡举人皆须兼习。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二十五年(737年)令道士女冠隶宗正寺,把道士视为皇室宗亲,诏两京及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一所。天宝元年(742年),李隆基又追尊庄子为南华真人,文子为通玄真人,列子为冲虚真人,庚桑子为洞虚真人,四人著作都列为道教经典。天宝十三年(754年),李隆基亲朝太清宫,上玄元皇帝尊号为“大圣祖高上大道金阙玄元天皇大帝”,颁御注《道德经》。

及至宋代,宋真宗赵恒称道教财神赵玄朗为其族祖,奉为道教尊神,封为“圣祖上灵高道九天司命保生天尊大帝”,加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赵佶自称“教主道君皇帝”,在太学置《道德经》、《庄子》、《列子》博士,亲自为道教书籍作注,并下令僧尼改为道士,让他们穿道服,加入道学。

唐宋时期道书正式汇编成《道藏》,研究道经的著名道士和学者辈出。如隋唐王远知、孙思邈、成玄英、王玄览、司马承祯、吴筠、吕洞宾、施肩吾,五代杜光庭、闾丘方远、彭晓、谭峭,北宋陈抟、张紫阳、陈景元等。

金世宗大定七年(1167年),陕西咸阳人王重阳创立儒、释、道兼容的全真道。金元之际,沧州人刘德仁创立大道教,后称真大道教,卫州人萧抱珍创立太一教,都在黄河以北流行,但历时不久,就湮没无闻。全真道因王重阳之号称为“北七真”的弟子马丹阳、谭处端、刘处玄、丘处机、王处一、郝大通、孙不二得以发扬,特别是丘处机受元太祖铁木真(成吉思汗)器重,盛极一时。南北天师道为与之抗衡,和上清、灵宝、净明道等流派合流,元时尊张天师为正一教主,合并为正一道。道教从此分为正一、全真两大教派。

(4)道教的衰微

明代皇帝几乎都表现出对道教的信奉,永乐帝朱棣自诩为真武大帝的化身,而对尊祭真武的张三丰及其武当派大力扶持。嘉靖皇帝自号“玄都境万寿帝君”,躬亲礼斋,授予许多道士“少保”、“礼部尚书”等官衔,参与朝政。明代历世还在京师设置道箓司,在各府设置道正司,在各县设置道会司,将道教事务列入朝廷行政管理的范围。但自明中叶后,道教衰落的势头已较为明显。清代开始,清统治者信奉藏传佛教,并压制主要为汉族人信仰的道教。清高宗乾隆将正一道人官阶由二品降至五品,道教活动受到限制,清宣宗道光年间正式取消道教到朝廷朝觐制度。道教丢失了与朝廷的联系,地位下降,逐渐走向衰落。

3. 道教的特点

(1)民族性、本土性

道教是唯一根植于中国本土、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民族宗教,同中国传统文化血肉相连,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道教的思想渊源“杂而多端”。《老子》一书的神秘思想和黄老之学,古代的鬼神、巫术、仙人、仙药思想,阴阳五行学说,汉代的谶纬之学,都构成了道教的思想渊源,具有强烈的民族性。道教的开创者们竭力从流传于古代中国,尤其是流传于楚文化圈的种种神话中采撷出神鬼精灵,构造出一个长生不死、超越时空的神仙世界,道教诸神如中黄太一、太上老君、元始天尊、玉皇大帝、玄女、西王母、赤松子等,都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此外,道教在教旨上以长生成仙为目标,讲求归本返朴、归根复命的养气健身术,从而与世界宗教的风貌大相径庭。

(2)重生、贵生,追求长生成仙

道教重“生”,反复演说求生、好生、乐生、重生、贵生、养生、长生之道。如道教早期的经典《太平经》、《老子想尔注》等便强调重生与贵生。《太平经》有言曰:“人最善者,莫若常欲乐生,汲汲若渴,乃后可也。”又《老子想尔注》载:“公乃生,生乃大”,“道大、天大、地大、生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生居其一焉……不如学生”。《妙真经》亦说:“道人谋生,不谋于名。”《坐忘论序》则说:“人之所贵者生也,生之所贵者道也。”

道教看重个体生命的价值,讲究养生术,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世间的凡人可以飞升成仙,因此道教千方百计地追求长生。“我命在我,不属天地”,“制命在内,我命由我”,战胜死神、将生命无限延续下去是修道者追求的终极目标,而要实现这种可能的途径就是通过修行来“得道”或“返道”。“天地、人物、仙灵、鬼神,非道无以生,非德无以成,生者不知其始,成者不见其终,探奥索隐,孰窥其宗。”为“仙”是由人转变而成的灵体,即人通过修行而“得道”的一种结果。人成仙后可“失人之本”而“变质同神”,拥有神灵般广大无限的能力。为达到这一目标,历代的道徒们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发明了各种功与术。

(3)好炼丹之术

炼丹为炼制外丹与内丹的统称,是道教的重要道术之一,实际是一种以中国传统文化“三教合一”为背景的特定的身心修炼方法,是求得长生成仙的重要途径。

外丹术源于先秦神仙方术,是在丹炉中烧炼矿物以制造“仙丹”。魏晋到隋唐,是外丹术的黄金时期。为投帝王将相企图长生不老的梦想,道士们纷纷安炉立鼎,炼制仙丹。道士炼丹往往要用数十种药物,其中包括水银、丹砂、铅、雄黄、雌黄以及砒石、矾石等。这些物质对治疗溃疡、毒疮等有时有效,少量内服也可以使红血球迅速增长,使皮肤红润,发热御寒,使人认为它能让人青春永驻,返老还童。然而,这些药物大多含有砷的化合物,即砒霜的主要成分,长期服用会引起慢性中毒,有时甚至突然死亡。因此有人总结说:“欲求长生,反致速死。”唐以后,外丹术就逐渐衰落了。外丹术衰落之后,代之而起的是内丹术。内丹家认为,天地是大宇宙,人身是小宇宙,炼内丹就是借用外丹的术语,以人体为丹房,以心肾等器官为鼎炉,以人体的精、气、神为药物,以元神妙用——即意念呼吸为火候,借鉴烧炼外丹的理论、原则、术语等进行自我生命修炼,通过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的过程,就可以逆自然之易,夺造化之功,开发人体潜能,探索人体奥秘,最后返本还源,炼成金丹,达到性命双修,羽化登仙的目的。内丹术内容繁富,宗派杂多,而撮其大端,则主要有以张伯端、白玉蟾为代表的南宗和以王重阳、丘处机为代表的北宗。内丹术博采佛、儒、医诸家之长,不断趋于成熟,盛行于晚唐和宋明,并逐步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多种多样的修炼途径。

(4)泛神崇拜

道教泛神崇拜的特色非常典型,它并不是奉老子为唯一的最高真神,而是建立了一个庞杂的神仙系统。《神仙传》记载上仙、次仙、太上真人、飞天真人、灵仙、真人、灵人、飞仙、仙人等各路神仙,《仙经》则将仙分为天仙、地仙和尸解仙,“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道教神仙“仙口”之多,执事之广,分工之细,在世界宗教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大到主宰宇宙的最高天神“三清”(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老君)、“四御”(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中天紫微北极太皇大帝、勾陈上宫南极天皇大帝、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小到雷公、门神、灶君、三司神、财神、土地神、药王、瘟神、西王母、东王公、玄女,林林总总,不一而足。

(5)崇尚名山

道教崇山,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道教典籍中随处可见的洞天福地,无一不是在名山大川之中。青城山、龙虎山、武当山、茅山、三清山、齐云山、仙都山、九宫山、王屋山、崆峒山等,都以道教文化著称。道教崇尚自然,提倡清静无为、遁世隐修,追求玄奇的神仙境界和天人合一的思想,深山正是其理想的世外桃源。葛洪在《抱朴子》中说:“山林之中非有道也,而为道者必入山林,诚欲远彼腥膻,而即此清净也”,又说“合丹当于名山之中,无人之地”,“是以古之道士合作神药,必入名山”。千百年来,无数道家隐士,遁迹于名山大川之中,“得山川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凿洞筑庵,潜心修道。同时,山中有着丰富的矿物质和药用植物,这些丹砂铅汞和灵花仙草,为道士们采药炼丹,制作“不死之药”提供了必要条件,而道家瑰丽的神话传说和仙真遗迹,也为名山平添了奇幻的色彩和迷人的魅力。

4.道家与道教的区别与联系

同类推荐
  •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曾国藩冰鉴(第七卷)

    《冰鉴》以冰为鉴、明察秋毫,以神为鉴、相骨 识人。办事不外用人,用人必先识人,识人必先观 人。古今中外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可以说是有成 有败,为使大家在观人、识人、用人方面不受任何影 响,特编辑了此书。本书通过对人体的神骨、情态、 刚柔、容貌、须眉、气色、声音这七个部位的论述, 以达到正确观人、识人、用人的目的。在这里我们不 谈论观人、识人、用人的大道理,只希望大家在观 人、识人、用人方面能够获得厚益。
  • “西道孔子”:扬雄

    “西道孔子”:扬雄

    《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西道孔子”——扬雄》由纪国泰所著,本书涵盖了巴蜀文化的起源与传承、历史文化、民族宗教、科学技术、民风民俗、名都名城名人等诸多方面,史实准确,文字精练,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对普及、宣传和弘扬巴蜀文化,具有积极重要的作用。 相信这本书能受到广大读者的喜爱,并从中领略到巴蜀文化的独特魅力。
  •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

    《人生这道难题:培根随笔》收录了培根的随笔散文,内容包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论真理”、“论死亡”、“论宗教”、“论勇敢”等,这些随笔作品充分展现了作者的价值观念,既真实又诚恳,为读者呈现出了一个立体而完整的培根,使读者可以一览这位科学全才的思想世界。
  •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反经大全集(超值金版)

    本书为唐代学者赵蕤所著述,为历代有政绩、有业绩的君臣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从国家兴衰上讲谋略的,《反经》是从长短利害上讲智术的。它从逆反的心理态势中谋求一种逆反的思维方式,不失为古代心理学的范本。《反经大全集》在原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注释、译文,每篇前有导读,揭示《反经》的奥秘,是我们为人处世、安身立命以及为官、经商、管理的必备参考书。
  •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明代哲学史(修订版)

    本书是国内外第一部系统阐述明代哲学的专著,内容包括明代初年的朱子学,阳明心学的先驱,王阳明的良知之学,阳明各派弟子主要是浙中、江右、泰州对阳明学的发展,明代中后期的朱子学,明末东林、蕺山对朱子与阳明的融合,黄宗羲、方以智、王夫之等明清之际思想家对明朝学术的反省与总结,以及明代佛教、道教与儒学的会通,天主教初传时期与本土文化的碰撞与吸收等,较为清晰地勾勒出了明代哲学的发展脉络。在论述中,注意各家的独特性及其思想深度,各思想家在整个明代哲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及其相互影响。对明代哲学的独特问题如良知的有无、动静、中和及本体与功夫、先天与后天等有深入阐发。
热门推荐
  • 20几岁,决定男人是否有钱

    20几岁,决定男人是否有钱

    本书将告诉您20几岁,如何走好人生的第一步;20几岁,必须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20几岁时的机会最宝贵;20几岁,让自己成为有人脉的人;20几岁,你必须提高自己的竞争力;理财要趁早,20几岁起要学会理财;20几岁,必须要有自己的判断力;20几岁,趁年轻多给自己投资;20几岁不努力,凭什么三十而立;20几岁就成功的男人!少年早奋斗,财源滚滚至,功名利禄纷至沓来,成就锦绣前程。年轻无所为,老大徒悲伤,踏破铁鞋凄凄惨惨,成功无处寻觅。
  • 凤凰谋

    凤凰谋

    一道道宫墙,一重重宫门,把情爱权力和欲望编织成网,让他们身陷其中,为之纠缠不休。盈盈舞袖,暗藏杀机;飞花轻梦,硝烟四起。他们深受这红墙碧瓦所害。却也正是这片红墙碧瓦,让他们相遇,相知;让他们相恋,相怨;再让他们相守,相随。让那些曾经为爱、为欲,厮杀纠缠的影子重重叠叠地融进了那道红墙碧瓦之中。直到繁华落尽,一身憔悴时,方知早已掩埋了我的青春,你的爱情。
  • 女神试炼

    女神试炼

    普通穿越者在魔法世界成长生活冒险的故事。小奥顽皮好动,小赫低调强势,两小只快快乐乐地生活、学习、冒险,与腹黑奸滑的小吉一起守护萨拉洛瓦。神佑之城萨拉洛瓦,神迹无处不在,诸神试炼也无处不在。圣殿责任:拒绝圣战,和平万岁,光荣永存,赞美萨拉洛瓦。
  • 无敌狮王

    无敌狮王

    从来没有哪一种疆界像动物王国一样让我们自由驰聘,也从来没有哪一本关于动物的书可以如此:轻松、贴心、灵动。动物王国探险系列丛书——带你到无边旷野中,与动物进行亲密的交流与互动丰富的知识,有趣的故事一册在手,快乐无穷!
  • 斗战神

    斗战神

    一个起于世俗的卑微少年,以一块惊世魔碑,走上通神之路,要以我道衍天道,要以我心证天心!
  • 一品傲娇妃:腹黑王爷请小心

    一品傲娇妃:腹黑王爷请小心

    他是克妻嗜血的慕容流云。”加群311171901,慕容流云,敲门砖书中任意人名。”当傲娇王妃遇到风流王爷。“顾妍熙,你别得意,本王就是要带回来这样丑陋不堪的,我一定奉陪到底。,本王没有那么好敷衍。“顾妍熙,本王就不是慕容流云。当顾妍熙遇到慕容流云,岂不是打我的脸。”“鬼混也要找个好借口,不打你的脸,“慕容流云你千万不要手下留情。你弄回来这样的货色,她是克父克母的顾妍熙”
  • 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全科医师速查手册

    本书主要讲述临床常见病的诊断要点,简明扼要,易于查阅、记忆、掌握。治疗要点中具体治疗方法比较详尽,用药具体到剂量、用法、疗程等,充分体现了《全科医师速查手册》内容的实用、可操作性强的特点。
  • 元素战神传

    元素战神传

    这是一个传奇,当前世与一个恶灵同归于尽,神令他再度复活来到另外的一个世界,一个叫元素的世界。天才得到一种逆天的力量,十亿年的封印再度开启,一个毁天灭地的元素之战再度上演。
  • 营养搭配小炒王

    营养搭配小炒王

    《美食天下(第1辑):营养搭配小炒王》贴心周到地提供给您丰富多样的小炒菜式,足以让您天天都有拿手菜上桌,轻松成为小炒高手,小炒最能体现中式菜肴“色、香、味、形”等诱人特质,每天家人的餐桌上,各种小炒都必不可少,给你带来贴心美味感觉,简单易学,轻松掌握做菜秘诀。
  • 假情真爱:误惹豪门阔少

    假情真爱:误惹豪门阔少

    “死女人,怎么样?只要你肯开口求饶,本少爷放过你。”初识,他将她关进储物舱,逼她投降。她吃了豹子胆,一个肩膀狠狠朝他撞过去,“求你?门都没有。来啊,谁怕谁……”某男就是不相信,任何女人在他面前能彪悍多久?于是,他变法似的拿出一条有力武器戳到她嘴边,“恩?是求我?还是想试试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