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9200000003

第3章 兼收而并蓄——昆曲之崛起

昆曲起源于江苏昆山地区的地方戏昆山腔,从昆山腔到昆曲名称的变化,伴随着这一地方清唱曲艺逐渐融入音乐、美术、表演等艺术表现手法,最终成为一种美轮美奂的舞台表演形式。对于这一过程,如今我们可以将其大致分为以音乐改良为主的“清工”时期和歌舞并重的“剧工”时期。而这两个时期只是表现形式不同,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其核心在于演唱技法的形成。

“清工”是指演员并不化妆,只是配乐演唱的清唱,这极符合士大夫酒宴助兴的需要。这个是中国士大夫阶层的传统,就像我们熟悉的李白、白居易无不携带乐伎出游。中华民族拥有的这片土地上由于过于辽阔而使南北戏曲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当然今天我国各地仍有其地方戏,各戏种之间都有所了解,并互相借鉴。但在交通与通讯都是生活中很大问题的古代,各地剧种之间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无论是在音乐、唱词、唱工还是表现内容上,南方与北方都截然不同。北方多平原,南方多山川湖泊,而长江和黄河从西向东流,又使东西呈现出既联系又不同的社会,使中华民族各地的语言、音乐、风俗习惯都呈现出完全不同的风貌。南宋时期,南北方处于不同的统治之下,汉族偏安于江南,北方辽、金、元先后统治,1279年,南宋最后一个皇帝在广东投海自尽,这块土地才又重新统一。在这期间,各地的音乐与曲目不断融合,从而形成了截然不同的南曲和北曲。

南曲是宋元时南方(长江以南,以温州、永嘉为中心)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大都源于唐宋大曲、北宋鼓子词、宋词、传踏、诸宫调等,及当时的一些南方民间曲调,盛行于元、明。用韵以南方(江浙一带)语音为准,有平上去入四声。音乐上用五声音阶,声调柔缓婉转,以箫笛等伴奏,明代初期亦用筝、琵琶等弦索乐器。宋元南戏和明清传奇都以南曲为主。北曲是宋元时期北方戏曲、散曲所用各种曲调的统称,同南曲相对,大都渊源于唐宋大曲、宋词、诸宫调和北方民间曲调,并吸收了金元兄弟民族的音乐综合发展而成。用韵以中州韵为准,无入声。音乐用七声音阶,声调遒劲朴实,以弹拨乐器伴奏,有“弦索调”之称。亦有用鼓、笛者。元杂剧都用北曲。最初南北曲的曲牌不能出现于同一套曲内。元中叶后,成规渐被打破。

昆曲的形成最初是受南戏的影响。元末时期,南戏传到江苏昆山地区后,与当地的语言与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南戏的一种新唱法,即昆山腔。之后,由于个别演唱家精湛的演唱水平,使这种唱腔逐渐流行,这其中有被后世称为昆曲鼻祖的顾坚。顾坚号“风月散人”,昆山千灯人,精于南词,善作古赋。今天我们之所以可以知道这个人,是因为昆曲“曲圣”魏良辅在其《南词引正》一书中称其为昆山腔的创始人。在《南词引正》的记载中,魏良辅直接写的就是顾坚的名字。我们知道,在中国古代,无论是称呼还是写作,对于社会地位高的人都要称他的字,直呼其名是不礼貌的行为。魏良辅直呼其名说明顾坚应该是一个社会地位不高的歌者,而非注重清赏与雅玩的士大夫。此时,与昆山腔并存的南方戏曲还有江西的弋阳腔,浙江的余姚腔、海盐腔、杭州腔等。与其他各腔相比,昆山腔流行范围并不广,只是在吴中地区比较盛行,而这一地区在这个时间段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却是非常重要的地区。我们知道,中华民族的地域范围在每个朝代都不同,但无论在哪一时期,对于中华民族来说重要的地区又有所不同,这表现在文化地位、经济地位和政治地位的差异。从南宋时中华民族被迫南迁开始,吴中地区已成为中华民族文化与经济的核心。明初时期,明代的四大才子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都出于这一地区。因此,昆曲一出生就具有了高贵的血统,但在初期,虽然包括四大才子在内的吴中文人对昆曲都十分推崇,但此时与它同属于南曲系统的弋阳腔、海盐腔、余姚腔都比它流传得广。尤其是弋阳腔,由于其语言属于北方方言的一支,因此从北京到福建、广东,从江苏、浙江再到云南、贵州,都属于弋阳腔盛行的范围,并在不同地区形成了不同的流派,构成了规模庞大的南曲系统,而昆山腔的流行范围连它的五分之一都不到。即使在昆曲的发源地江浙地区,昆山腔也远远不如多用官话唱腔的海盐腔流行。

从昆山腔的产生、流行到魏良辅等人对昆山腔的改造,其间约有二百年,但是早期昆山腔的发展非常缓慢,而且主要在昆山一带流行。

元代后期,南戏流经昆山一带,唱南戏的海盐腔在苏州地区影响很大,南戏的唱与昆山当地的语言和音乐相结合,或者说与昆山土腔相结合,在民间逐渐形成了唱南戏的一种新腔,这种新腔就被称为“昆山腔”。据现有资料考查,在这一时期内,昆山腔所唱演的南戏并不太多,而流传下来的南戏和新创作的南戏却不少,据上面所引的《南词引正》的一段话就可知,在南戏流布地区至少有昆山、海盐、余姚、杭州、弋阳等腔在唱演南戏。

但在这之后,昆山腔不断吸收其他腔的长处,改进自己的唱法,这其中吸收海盐腔的优点最多,从而形成了“流丽悠远”与“体局静好,以拍为之节”的唱腔风格。个别唱曲家精湛的唱曲水平,对早期昆山腔的提高也会起到一定的作用。如元末夏伯和的《青楼集》中记录的唱曲能手张四妈,审音知律,“北令词,即席成赋”,“旧曲其音不传者,皆能寻腔依韵唱之”。夏伯和写《青楼集》时曾在昆山见到她,那时张四妈已年逾六十,“两鬓如黧,容色尚润,风流谈谑,不减少年时也”。我们不知她唱南曲用海盐腔还是昆山腔,但她晚年在昆山对唱南曲的昆山腔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在这种兼收并蓄的发展过程中,昆曲完成了由地方戏到全国流行的雅乐的变迁。而为这个过程作出重要贡献的则是后来被业内人士称为曲圣的魏良辅,魏良辅通过对昆曲伴奏乐曲和唱腔的改造,创造了水磨调的演唱形式,使昆山腔由一地方流行的地方戏一跃而成为全国流行的昆曲。

魏良辅字尚泉,生于明弘治末年或正德年间,万历十三年(1585年)前后去世,住在太仓县城南关。魏良辅是出了名的戏痴,开始唱北曲,由于唱不过好友王友山,而奋发图强,十年不下楼,专心钻研南曲。明朝时太仓县内的南码头是当时全国最为繁忙的内陆码头之一,商业的发达吸引了大批戏曲音乐家,魏良辅就在此与他们交友,例如歌唱家张野塘、洞箫名家张梅谷、笛子演奏家谢林泉、作曲家过云适。他们在一起拂琴弄曲,搜集了很多天南地北的曲调,并吸收其中的长处改良昆山腔,从而琢磨出“尽洗乖声、别开堂奥、调用水磨、拍捱冷板”的昆山腔演唱技巧,俗称“水磨调”。水磨是古代打磨家具的一种技术,把硬木的家具放在锉槽里,加上水,然后慢慢地磨,古人将改良后的昆山腔称为水磨调就是强调它的精细和雅致。

在中国古代,唱曲的艺人被人看不起,甚至到了民国时期,很多家族都禁止子弟以戏曲为业,在那时,读书方是正业。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生在世,短短的几十年,从事自己喜欢的行业,并且用心钻研,方能在历史的河流中激起浪花。如今,我们很少能记起科举的状元、探花,但当我们谈到昆曲的时候,却不能不提起魏良辅。在经过十年的苦心钻研后,魏良辅在40岁时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出书,这就是后来昆曲从业者必须要学习的《南词引正》。与今天动辄上千上万页的浩浩长卷相比,《南词引正》只有二十条,但无论在当年还是在以后,它都对昆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影响。曾任国子监的曹大章看到后主动为其写跋,称其“情正而调逸,思深而言婉,吾士大夫辈咸尚之”,并称赞魏良辅“善发宋元乐府之奥,其炼句之工,琢字之切,用腔之巧,盛于明时”。四大才子之一的文征明晚年时读到此书也是非常喜爱,抄录该书全文及曹大章的跋。可见此书在士大夫阶层中流传之广。那么,是怎么样的改变让当时并不流行的昆山腔在魏良辅手中一下变得悦耳动听呢?

用魏良辅《南词引正》里的话来说,他的改革主要是三个方面,即字清了、腔纯了、板正了。音乐是语言的艺术,很多人为了表达感情,会用快慢、高低等声音的变化来演唱,即在声音、韵律和声调三者之间变化。昆曲是建在吴语基础上的,在当时只流行在江浙地区,于是魏良辅放弃了依赖吴语演唱昆山腔的传统,而是采用了使用更为广泛的中州韵来演唱。中州韵以北方语音为基础,最早使用中州韵的是元代的北曲。元明以来许多剧种都继承了这个字音传统,但又都参酌本地语音加以变化发展。

南曲发展较晚,与北曲相比,很多南曲在唱的时候常常会改变字的音,从而不能清楚表达词的意思,不能完整地表达词义曲情。我们知道汉字有四个声调,也就是小学生经常学的“一声平、二声扬、三声拐弯、四声降”,每个声调又各有阴阳之分。魏良辅的第一项改革就是规定了每种声调字的唱法,总的来说去声应高唱,上声应低唱,平声和入声又应酌其高低,不可弄混。在同一声调中,阴声高唱,阳声低唱。例如“诗”字为阴平,那么就要唱高平调,单长音。“时”字为阳平,唱时要低,或者渐次上升。

规定了字音唱法后,魏良辅又规范了不同声调可用的口法,即腔调,例如平声字的叠腔、上声字的嚯腔和去声字的豁腔。同时,规定每个字唱时字头、字腹与字尾该如何处理,即每种发音的字开口、闭口与中间该如何唱。在行腔上没有那么多技巧,不耍腔,不花腔,不柔腔,少哻腔。依字行腔使唱曲从曲牌规定中解放出来,使原本凝固的曲牌规律有了发展变化的空间。从戏剧情节来说,有了自由的编排空间;演唱技巧服从于词义曲情,有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和演出的效果。

魏良辅对昆山腔的改造,伴奏乐器的改良也是相当重要的。据《寄畅园闻歌记》,跟随魏良辅一起改革昆山腔的,还有苏州张梅谷,善吹洞箫,以箫从曲;昆山谢林泉,善擫管,以管从曲。而在无锡的陈梦萱、顾渭宾、吕起渭也以箫管闻名。在无锡,魏良辅的学生潘荆南唱曲也必借箫管和,一时在曲界竞相传习。后来,明潘之恒在《弯啸小品》卷二《叙曲》中曾说起当时昆腔乐师:“秦之箫,许之管,冯之笙,张之三弦,其子以提琴鸣,传于杨氏。如杨之摘阮,陆之 筝,刘之琵琶,皆能和曲之微,而令悠长婉转以率顿挫也。”明徐渭《南词叙录》也曾说“今昆山以笛、管、笙、琵按节而唱南曲”。在魏良辅改革昆山腔时,伴奏乐器已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在笛、管、笙、琵琶、鼓板外,又增加了箫、三弦、提琴、阮、筝,彻底改变了弦索配南曲的“方底圆盖”的现象。这样一个比较齐全的管弦乐器的组合,无疑更能使昆山新腔发挥“悠长婉转”、“转音若丝”的特点。

总的来说,魏良辅的改革确定了昆曲“调用水磨、拍捱冷板”的基本格调和基本技巧,同时使格调和技巧的出发点放到字的层面,而不同于以前曲的层面,这一对细节的追求却使昆曲的境界大为放大,编剧有了更为充分的表达手段,歌者有了更为多样的表现技术,各自有了自由的空间,昆曲的表达不再是粗俗不堪的小曲,而是可以回味辗转细品的雅乐。

新的昆山腔很快就得到了上流社会的认可,临水花厅、茶阁都与昆山腔搭上了关系,选楼而赏曲、因曲而建楼,昆山腔与建筑艺术一起构成了明朝文人的精神生活的依托。而吟诗唱词的唐宋风情此时被寄托在这一唱三叹的水磨调之中,魏良辅和他的弟子们成为名人雅士的座上宾。明朝文学巨匠、秦淮八艳中最出名的柳如是的丈夫钱谦益说:“时称昆山腔者,皆祖魏良辅。”钱谦益后来经历了明朝灭亡,作为前朝重臣,妓女出身的柳如是要求丈夫与她一起投水自尽,以报前朝之恩泽,可这个老头子说水凉不跳,并将跳到水里的柳如是拉了上来,但这是后话。作为当时文坛最负盛名的文学巨匠说的话仍是可信的。

同类推荐
  •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

    《中国音乐简史》讲述了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华民族是爱美的民族。所以,从远古开始,礼和乐就被提到很高的地位。孔子教学生的六种教材——《诗》《书》《礼》《易》《乐》《春秋》中,有《礼》和《乐》;孔子教学生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礼和乐居于前两位。目中的重要性。古人说“礼别异,乐和同”,意思是说“礼”是用来别尊卑,序长幼的。也就是通过礼的规定,来制定一种社会赖以稳定的等级秩序。而“乐”,则是求得一种没有尊卑长幼之分的平等与融合,以达到社会的和谐.孔子就曾说:“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过于礼。”
  • 著名交响曲欣赏

    著名交响曲欣赏

    本书文字浅显易懂,并包含了一部分曲谱,能指导读者怎样去了解欣赏一部交响乐名曲,其中包含了交响乐名曲的评论与指导性欣赏。适合大众阅读,《著名交响曲欣赏》定位为交响乐知识普及型书籍,收集了各种世界闻名的交响乐名曲,并对其进行了讲解与分析,阅读价值高。,以及名曲诞生的历史,以及音乐人创作的背景、故事等。其中囊括了巴赫、莫扎特、贝多芬、李斯特等的许多世界名曲
  •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

    我国古代的戏曲故事,从元杂剧中的《窦娥冤》《西厢记》《汉宫秋》到四大南戏中的“荆、刘、拜、杀”,再到明清传奇中的《牡丹亭》《桃花扇》,从充满神话色彩的《柳毅传书》到富有生活气息的《救风尘》,从瞒天过海的《连环计》到引人入胜的《梦黄粱》,从伸张正义的《灰阑记》到大义凛然的《赵氏孤儿》。足以体现我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这本《中国古代戏曲故事经典》适合大众阅读。
  • 民间美术

    民间美术

    我们就是要通过彰显我国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符号与特征,维护中华文化的本土化和多样化,这是具有伟大战略意义的事情。而对于每一个读者尤其是青少年读者来说,可以通过本书充分认识中华民族的辉煌文化,学习民族先人的聪明才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更加热爱祖国,热爱民族文化,并能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进行新时代的文化创新和艺术创新。
  • 听不完的历史

    听不完的历史

    每一章都按照时间顺序对作曲家的生平、重要录音、演奏风格、历史地位等做了详尽阐述。并配以各CD唱片的封面、编号、年代和评级。,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从圆筒录音开始直至二十世纪的重要历史录音唱片。全书分为录音先驱、浪漫派钢琴大师、德国现代钢琴学派、二十世纪早期诸多小提琴学派、中提琴和大提琴巨匠、德奥指挥学派、欧美指挥明星、意大利歌剧——从威尔第到真实主义、法国歌剧、瓦格纳王国等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宠妻之婚色可餐

    宠妻之婚色可餐

    然而,仿若一道狂肆的闪电,猛然戳破了她的人生,最先回答她的,却不知是福是祸。是孽,如果没有亲身经历,并不……,使她的人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抑或是缘。“爸,天黑了吗?为什么不开灯呀?我这是在哪儿?”而且,看到四周黑漆漆的一片的第一反应这样的变化,还是如此突如其来。这是苏沛柔醒来之后,苏沛柔从来都没有想过,如此狗血的事情居然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

    《妄言尘世》是一本随笔集,按照余秋雨先生走出的路子,和评论家将之视为标杆的尺度丈量,有不少文章可以归结为历史文化散文。 汇总完该书,一向不愿算账的我居然拨拉了一回心中的算盘。入选进来的作品全是近15年写下的,而自以为还耐读的篇章多是近七八年的收获。算起来自己走进写作的天地已有30年了。可是其间有半数时光都没涉足这个领域。而进入这个领域后又有将近一半的时间近乎练笔。由此看出,历史文化散文还真不是轻易就能摆弄成的。我有些胆大了。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财神皇后请进宫

    财神皇后请进宫

    她本是财神爷座下的小仙,因为善心大发犯了错被财神爷气的一脚踢下凡。下凡无所谓,可她是堂堂善财小仙啊,竟然被那个人人闻之色变的冰山暴君请进宫当皇后?她才不要当皇后呢,可天帝有旨,让她引导暴君向善……她只是擅长理财啊,可不擅长理后宫!世事无常,因果轮回,她不知道……原来他早在千百年前,就是她命中注定的夫君!冥夜篇——《异世邪妃:魔君太勾魂》
  •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速查手册

    内科作为医学领域十分重要的学科,近年来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了适应我国医疗体制的改革和满足广大内科医师的要求,进一步提高临床内科医师的诊治技能和水平,我们组织国内长期从事临床一线工作的专家、教授,结合他们多年的临床、科研及教学经验,编写了《内科速查手册》一书。全书分为急症、中毒及各系统疾病共十个章节。
  • 百才盛世

    百才盛世

    五代十国是一个混乱的时代,他的到来,加速了历史的演变,也几乎在一开始就彻底改变了这个世界的运行轨迹,或者说,这里只是一个平行世界。拜了一个历史上没有的一位道教高手为师,学艺下山便加入了军队,开始随波逐流,只因为不屈服,所有才会有无尽的争斗,颠覆皇朝也只为保全自己,保全自己的爱人不受伤害罢了
  •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三教九流全知道(超值金版)

    本书浓缩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精髓和发展脉络。以及古今各阶层群众的生存状态,并试图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无论是对个人层面的修身养性,还是社会层面的治国安邦,尽力展现古代东方文化的思想精髓,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书以豁达恢弘的气度、悲天悯人的情怀,向读者展开一幅中华文明的画卷;同时以凝练的笔触,本书内容丰富、涵盖面广,着力阐述古代中国文明是如何哺育出中国宗教和哲学传统的。本书加入了许多有意思的“文化常识”板块,力求在有限的篇幅中,希望读者在轻松阅读中有所收获
  • 帝王的妖妃

    帝王的妖妃

    她是紫家的嫡女,紫家的耻辱,可谁知道,她已不再是她,她来自现代,古灵精怪表里不一。日日豪言壮志: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偷了我的给我交出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就算成渣了,也给我抠出来!正活的风生水起,怎知一不小心,一句流言,让她从此跟平淡无缘,身后至此多了一条狼……堂堂西凤摄政王,恐怖的“鬼王爷”,不在西凤施暴吓人!却闲得发慌,找她这个小女子的麻烦,于是东辰沸腾了,西凤遭殃了,天下颠覆了!尼玛的,流言止于智者知道不?什么?竟想要流言成真,天底下怎会有这种男人,看着因为一个流言追在自己身后的男子,紫灵第一百零一次的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