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外戚宦官之争
两次党锢之祸,对宦官、士族的力量虽都有削弱,但宦官仍然盘踞朝廷,为害国家。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年),以张角、张宝、张梁三兄弟为首的黄巾军起义,给东汉政权以极大的打击。中平六年四月,灵帝一病不起,不久归天。这时,14岁的刘辩即皇帝位,尊何皇后为皇太后,改元为光熹,封9岁的皇弟刘协为渤海王,以后将军袁隗为太傅,与大将军何进参录尚书事。
新皇帝即位了,但宫中的一场混战,却不可避免。
汉灵帝死后,大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曾想乘机召大将军何进入宫,将其捕杀。因有人暗中给何进报信,何进才免遭毒手。何进大权在握之后,怎能不报前仇呢?他不但想杀死蹇硕,还想把宦官一网打尽。双方都怀有除掉对手的想法。
于是,一边策划于密室,另一边也在紧锣密鼓地准备。蹇硕给中常侍赵忠、宋典等人写去密书,交给郭胜传递。中常侍郭胜与何进同乡,太后与何进又掌重权,因此郭胜与何进亲近,他把蹇硕的密书径直送进了大将军何进的府中。
何进打开蹇硕的密信一看,不觉大吃一惊,只见信上写道:“将军兄弟秉国专朝,今与天下党人谋诛先帝左右,扫灭我曹,但以硕典禁兵,故且沉吟。今宜共闭上阁,急捕诛之。”
形势急迫,何进决定先下手,抢在蹇硕之前行动。他让黄门令把蹇硕诱入宫来,逮捕并处死了他,同时宣布其罪行,其余人等概不株连,蹇硕所领禁兵皆归大将军何进节制。
杀了蹇硕,何进总算报了仇。一波方平,一波又起,何太后与董太后的矛盾又日趋尖锐。
骠骑将军董重,是董太后的侄子,原与何进权势相当。董太后在永乐宫抚养皇子刘协,因而很受灵帝尊敬。她几次和董重商量,劝灵帝立刘协为太子,对他们会大有好处。可是,灵帝总是犹豫不决。灵帝死后,刘辩即位,何太后临朝,董太后心中十分不平,说:“她靠兄弟为将军,便敢作威作福,目中无人,我若令骠骑将军董重砍掉何进的头,易如反掌,那时她还能嚣张吗?”
这话传到何太后耳中,她觉得此事非同小可,立即找来何进商量对策。何进告诉弟弟何苗及三公,向皇上奏了一本,令董太后出宫,何进率兵包围骠骑将军董重府,勒令董重交出印绶。董重知道无路可走,自杀了事。董太后一股急火,暴病身亡。这时,何太后才为灵帝发丧,葬于文陵;董太后遗柩,运往河间,葬于慎陵;渤海王刘协,被贬为陈留王。
经过几番殊死的搏斗,何进、何太后取得了胜利。但是,杀死了蹇硕,宦官的势力并未彻底清除,他们仍然掌握着朝廷大权。看到这一点,校尉袁绍对何进说:“从前窦武想除掉宦官,不但事不成,而且反为所害!主要原因是机密泄露。今将军兄弟,并领劲旅,部曲将吏,又皆系英俊名士,乐为效命,成功之事,俱在掌握之中,这真是老天赐予的机会。将军宜为天下除害,垂名后世,千万不要再错过这个好时机了。”
何进认为袁绍的话有道理,就去和太后商量,请尽除宦官,改用士人。何太后犹豫未决,思量再三,方才说道:“中官统领禁省,是汉家古制,不可废除。且先帝新弃天下,我亦不便与士人共事,此事以后再议吧。”
何太后尽管以前做事手段毒辣,可在铲除宦官的问题上心慈手软,犹豫不决,使东汉后来的历史出现了极其复杂的局面。
何进不便违背何太后的意思,袁绍着急地说:“现在已骑虎难下,失去时机,反受其害!”
何进想了个不彻底的办法,说:“我看可以杀一儆百,将首恶者除掉,其余的人还能有什么作为?”
袁绍不同意他的意见,他对宦官的势力和能力都没有低估,而且态度坚决,他说:“宦官在皇上左右,出纳号令,一动百动,杀一二人,岂能永绝后患?必要将他们全部扫除,方能无忧!”
何进也是个少谋略而且优柔寡断之人,不能当机立断,把重大的事情就这样拖过去了。
宦官张让、赵忠等人,没有与蹇硕同死,已经躲过一关,此时见大事不好,便用大量金珠玉帛,贿赂何进的母亲舞阳君以及何进的弟弟何苗。母子二人得了好处,便从中为他们说话。当时传出谣言来,说:“大将军专杀左右,权力大而专横,并非是国家之福。”何太后听闻后,心里生疑,逐渐与何进疏远。
(二)董卓入京
何进失去太后的宠信,很是懊恼,袁绍又为何进出了个主意,让他召四方猛将及诸豪杰引兵入都,胁迫太后,除去宦官。这显然是个十分拙劣的下策。试想,如果何进果断一些,像除掉蹇硕那样铲除宦官是完全可能的。他不采取果断措施,反而引狼入室,岂非愚蠢?
主簿陈琳劝他说:“谚语说:‘掩耳盗铃’,是自欺欺人,一铃都不能取,何况国家大事呢?今将军仗皇威,握兵权,龙骧虎步,高下在心,诛除宦官,容易得很。只要当机立断,即可成功。今欲借助外兵,召其进京,大兵犯朝,群雄聚会,授人以柄,不但不会成功,反而会招来祸乱!”何进执迷不悟、听不进陈琳的劝阻。
典军校尉曹操,听到这件事,偷偷地笑何进愚蠢,说:“宦者之官,古今皆有,但君主不应过分宠信他们,给他们很大的权力,酿成祸乱。若想治他们的罪,应当先除元凶,一个狱吏就足够了,何必纷纷去邀外兵,想要全部除掉宦官,事情必然会泄露,我看肯定会失败的!”
在招外兵进京的问题上,何进并不听人劝阻,毫不犹豫,派人四方传檄,命他们火速带兵进京。
前将军陇西豪强董卓首先响应,率兵奔京城而来。侍御史郑泰劝阻何进说:“董卓强横残忍寡义,贪得无厌,若给他权力,肆意独断,将来必要为朝廷之患,明公以亲德之重,号令之权,除掉几个有罪的宦官,何须依靠董卓。况且,事缓变生,殷鉴不远,应当速决!”
何进仍听不进去他的话,尚书卢植也劝何进不要召董卓进京,何进还是不听。郑泰气愤不过,对黄门侍郎荀攸说:“何公不好辅佐啊!”之后他毅然弃官回到河南故里,安享天年去了。
董卓昼夜兼程,在途中派使者火速先进京去,上书请诛宦官,书中说:
“中常侍张让等窃幸承宠,浊乱海内;臣闻扬汤止沸,莫若去薪,溃痈虽痛,胜于内食,昔赵鞅兴晋阳之甲,以逐君侧之恶,今臣辄鸣钟鼓如洛阳,即讨让等,以清奸秽。”
何太后看到董卓入京,不同意这种做法,何苗也百般袒护宦官,对哥哥何进说:“弟与兄从南阳入都,前时何等贫贱困苦?多亏内官相助,得此富贵。国家之事谈何容易,一朝失手,覆水难收,望兄思之,不如与内侍和协,切勿轻举!”
一席话说得何进动摇起来,忙派谏议大夫种邵,带着诏书前去阻止董卓进京。这时,董卓已快到洛阳,根本不听劝阻,继续向河南进兵。种邵谴责董卓违诏,董卓理屈,暂时还军河南城西夕阳亭。
袁绍仍劝何进不要犹豫,否则会生变故,何进仍不答应。袁绍便假托何进之命,传书州郡,逮捕宦官亲属,归案定罪。在新形势的逼迫下,何进又去长乐宫,向何太后请示诛杀宦官的事。这事被张让、段珪知道了。他们悄悄定计,假传太后诏命,迎伏在嘉德殿门外,何进一进入殿门,就被尚方监渠穆杀死。
何进被杀,使矛盾激化。袁绍再也没有什么顾忌,命弟弟袁术及吴臣、张璋去攻打宫门,要求交出张让等人。他们见宫门紧闭,又有人守卫,就在青琐门外放起火来,火光照耀宫中,人人见了胆战心惊。此时,何太后不知何进已死,张让只说大将军发兵叛乱,焚烧宫门,何太后被张让等人挟持着,连同陈留王刘协一起,从复道(天桥)逃往北宫。
袁绍、袁术、卢植等人到处追杀宦官,追到北宫,见一个,杀一个,连杀三千多人。何太后在逃跑中被卢植救下,就是不见张让、段珪及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张让、段珪见兵入北宫,便胁迫少帝兄弟出谷门,即洛城正北门,走小平津,慌忙中,连传国玉玺都没来得及携带。
张让、段珪等人劫持少帝和陈留王刘协逃出洛阳城,连夜赶到小平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尚书卢植和一个叫闵贡的官员,带领人马追了上来,拦住张让、段珪的去路。张让、段珪见大势已去,无可奈何地跳进黄河自杀了。
(三)献帝登基
少帝刘辩与陈留王刘协经过一夜奔波,受了许多惊吓,吃了不少苦头。卢植等人扶着少帝和陈留王往回走。天,漆黑黑的;路,崎岖不平。少帝和陈留王从小深居皇宫,娇生惯养,哪里经得起这一番折腾。他们虽然被人搀扶着,但走起路来也是一步一滑,一步一喘,东倒西歪。到五更时分,好不容易来到一处驿馆,在这里住下来。
次日清晨,卢植早起赶回洛阳报信。闵贡担心驿馆不安全,也催着少帝动身回洛阳。当少帝一行往京城方向行走时,忽见前面尘土飞扬,一队人马滚滚而来,挡住了去路。大臣们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不知所措。少帝刘辩更是惊恐万状,失声痛哭。正当君臣们乱作一团之时,只见队伍中一员大将大摇大摆地朝少帝走来。几个大臣迎上前去询问,才知道来者是并州刺史董卓。
董卓在夕阳亭待命,后进兵到显阳院,见都中大火冲天,知道宫中有变,便兼程进京,与少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在北邙山相遇。少帝见了董卓,紧张得连话都说不清。董卓询问起叛乱的情况,他一句也答不出来,陈留王却格外机灵冷静,把宫中出事的前后经过,一五一十地告诉了董卓。董卓听后,暗暗称奇。这件事触动了董卓的心思,决定了后来刘辩和刘协的命运。董卓表面不动声色,暗地里却下定决心,要废掉少帝,另立陈留王刘协为帝。
董卓进京以后,开始废嫡立庶,从中窃权的行动。他想拉拢袁绍,利用袁氏家族的地位来压服人心,但遭到袁绍的反对。双方吵了一通以后,袁绍一气之下,解下印绶,悬挂在皇宫门口,跑出京城,到冀州去了。
袁绍的反对并没有动摇董卓的决心,他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把朝中大臣集合起来,直言不讳地说了自己的打算,并威胁说:“我听说从前霍光确定大政方针时,总是拿着刀剑,有人胆敢阻拦,就军法从事。我也打算采用霍光的办法,请诸位好好想一想。”
董卓这番话,把大臣们吓得面面相觑,不敢做声。过了好久,尚书卢植才说:“当今皇上青春年少,又没有什么大错,怎么能废呢?”
重压之下,竟还有人反对。董卓不禁大怒,当即拔出利剑,恶狠狠地向卢植扑去。卢植撒腿往外跑,董卓紧追不舍。侍中蔡邕出来规劝,说:“卢植是著名学者,威望很高,如果杀了他,会使天下不安。”董卓这才停止追赶。
第二天,董卓上朝,拟诏罢免卢植,接着,又把废嫡立庶的事写成诏书,派人送给太傅袁隗,袁隗只好同意。得到袁隗的支持,董卓立即率领文武大臣来到崇德殿,逼迫何太后废黜少帝刘辩。董卓说:“先帝死时,少帝没有好好哀悼,没有孝心,不宜当皇帝。”
说完,不管太后同意不同意,就让袁隗把少帝扶出来,立即收缴印绶,摘下皇冠。何太后知道董卓的厉害,一句话也不敢说。少帝更是无可奈何,乖乖听从摆布。
废黜少帝后,董卓又把矛头指向何太后。他当众宣布:“何太后曾逼死过董太后,违背了天理人伦,不配当太后,应当废!”说罢,令人宣读事先拟好的册文。
崇德殿内,死一般寂静,只有宣读册文的声音如雷轰顶:“废除刘辩皇位,封为弘农王;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以顺天理人心。”
册文刚刚读完,董卓就向陈留王刘协献上皇帝印绶,刘协戴上皇冠,正式登基。群臣朝贺,山呼万岁。就是刚刚被废的少帝刘辩也不得不列入朝班,三跪九拜,行君臣大礼。不过,在强权的控制中,下台的难受,上台的也不舒服。突如其来的大贵大富,意想不到的君临天下,刹那间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使刘协惊恐不安。这个九岁的小皇帝,坐在御座上,手足无措,但迫于董卓的压力,也不得不强作镇定,装模作样。从此,刘协正式登基,史称献帝。从此由他伴随汉室江山这只破船,在风雨中飘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