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700000004

第4章 “米家山”的艺术特征(1)

北宋中期之前,在朝文人从事绘画创作的极少,尤其是对山水画的创作,主要是在野文人和职业画工的活动领域。然而,北宋中后期以后,伴随着文人画潮流的涌起,庙堂上的从事绘画创作的官僚文人日益增多,而且成就出众,例如:李公麟画道释人物,文同和苏轼画枯木竹石,而山水画则以米芾、米友仁父子的墨戏云山影响最为深远。

(一)“米家山”的艺术渊源

米芾、米友仁父子在继承五代时期董源、巨然江南山水画派的基础上,结合对大自然的观察、感受,创造出“米家山”,又称“米氏云山”“米点山水”“米派山水”。当人们在观赏米氏的作品时,云雾弥漫的画面上点缀着树林和山泉,景物就好像在蒸汽中飘浮流动,那变化无穷的韵味,都是作者利用水墨渗化的多变功能在墨色湿润的变化中表现出来的如梦如雾的感觉,那静静的群山、幽幽的小径、沉沉的树林,显得那样的静谧,让人能感受到画家在以率真的情意诉说着对自然美的赞扬,在用自在的笔墨抒写着对现实世界的感受,书卷雅逸之气跃然纸上,在画家的心灵中似乎永远保持着超然绝俗的态度。

据米芾的《画史》自述:“……以山水古今相师,少有出尘格,因信笔作之,多烟云掩映,树石不取细,意似便已。知音求者,只作三尺横挂……更不作大图,无一笔李成、关同俗气。”这句话是说米芾更喜欢用写意的手法直抒胸臆,信笔而作,认为那些工整精细的作品是俗气的,而且他不创作大幅的作品,可惜米芾的画迹荡然无存,幸好他的儿子米友仁的真迹还在,从中还可以看到“米家山”的庐山真面目。而要了解“米家山”的审美特征,还要从历史演变的过程来论述,在美术史上,每一个流派的出现都不是空穴来风,都是有根源的,要想真正地理解“米家山”,就必须了解米氏父子在美学观念和艺术实践方面的渊源。

1.美学观上的变革

“米家山”表面上是重在用意韵、用墨来象征人品的艺术品格,是对“墨”的解放,但实际上它反映了特定时代艺术审美意识的变化,反映了北宋文人画革新的思潮。

在北宋中后期的学术领域,文同、苏轼、黄庭坚等人在文艺思想和画学观念上都倡导抒情写意,认为绘画与诗、词、书法一样,一定要表现出寓物寄兴、创格求新的趋势。尤其是在绘画上,提倡由重视“再现”转向重视“表现”,追求艺术个性的解放,特别提倡以简率自然抒写心绪的文人画,去对抗院体画浓艳华丽的看重形似的画格,注重画面的气韵,强调“画以适意”、“率意为之”、反巧为拙、返璞归真,提倡“语简而言深”,也就是说用最少的画面形象表达最深的意境。“凡书画当观韵”成为士大夫的审美意识。米氏的作品正是在这种美学思想引导下来进行艺术实践的。另外,从中国山水画史的发展演变来看,五代、宋初以来,都强调“图真”,五代荆浩的《笔法记》中对“图真”有专门的论述,“图真”作为绘画创作的美学观念,着眼于细致精确地刻画对象。而随着文人画思潮的发展,“二米”的艺术创造反映出当时美学观念的变化,并体现在他们的作品中,“墨戏”的观念就是源于此,好像是要尽力摆脱院体画那“精工近苦”的作画方法,他们反对“富艳”、“金碧晃耀,格法森严”的院体画,特别是对那些仕女翎毛画,米芾认为只可供“贵游戏阅,不入清玩”,他认为这样的画是不自然的,是“凡俗”的,他主张在诗文之余写“有无穷之趣”的山水画,讲求作画应作“适兴之具”,抒写“胸中盘郁”,要把绘画作为抒写心绪的寄寓快乐方式,通过水墨写意的手法来宣泄情感,直抒情怀,作品中要更多地体现画家的自我感受。

也就是说,在米芾看来,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的,是为心灵服务的,不应该是装点皇室的工具。那么绘画的最高标准就是“平淡天真”的,“不装巧趣”以及“意趣高古”的,而不应该是峻厚峭拔和气势雄壮的,也不应是“富艳”和“金碧晃燿”的。从这个角度来看,“墨戏”正是画家绘画美学思想的物化形态。因此,可以说“二米”风格的形成,是一定时代造就的审美观念在艺术作品中的反映,是美学观念历史变革的结果。米氏“墨戏”的画格,反映了文人画家们认为不拘成法,更重气韵、更重抒情的艺术追求高于“精工巧丽”的画格,古人的画论中在谈及“论气韵非师”时,认为工整的、以形似为标准的、以细致刻画为画法的职业画家是“虽画而非画”。《图画见闻志》中也反映了两种不同的审美观念和艺术追求。但我们在研究“米家山”时无论如何也不能忽略的是,“二米”是书、画、诗、文都擅长的杰出文人画家,他们的学问修养不是普通画家所能企及的,他们以书法助长了作品的气势和韵味,即使是自称“墨戏”的作品,笔墨也是灵动秀润的,米芾的主张及他们父子的身体力行大大拓展了中国水墨山水画的艺术风格,也意味着从强调主题性绘画和造型的严谨性逐步转向了强调文人抒情的笔情墨趣。

综上所述,“二米”的创格体现在对画学观念的“变”上。“二米”用水墨写意点染的方法,发展了墨的用法,米家山水中那些水墨点染的格局,最成功的是简化了物象,却深化了对意境的表达,他们注重在宣扬心灵感受上下功夫,而不仅仅是对景物表象的刻画,显示了中国绘画史上美学思想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画史上笔墨技法的新创造,预示着中国画技法发展的新道路。米芾的理论也促使中国的艺术(尤其是书法、绘画)更加文人化,这对后世文人画的发展影响非常大,最著名的就是明代董其昌的“南北宗论”,它就是以米芾的理论为标准而建立的。

2.艺术创造的基点

从“二米”艺术实践的背景看,“师古人”(向古人学习)和“师造化”(向自然学习)是“二米”艺术创造的基点。

(1)师古人

米芾赞扬五代时期董源作品“平淡天真多”“不装巧趣、皆得天真”“意趣高古”“率多真意”;称赞巨然的画有“平淡趣高”的画格,从中可以看出米芾在审美理想追求再到发展自我个性方面,找到了艺术上溯的源头。从米芾等文人画家艺术观点看,作品中追求“天真”“生意”,矛头直指当时的院体画,他们认为院体画的格法是崇尚形似,是缺乏“神采”“天趣”的,米芾的绘画美学思想,代表了文人画审美观点发展趋向的潮流,对此后人也多有论及,如董其昌曾一语道破:“云山不始于米元章,盖自唐时王洽泼墨,便已有意,董北苑好作烟景,烟云变没,即米画。”8世纪中期,继承王维画法的王洽(约734—805年),相传以泼墨取胜,充分掌握水墨性能,“或挥或扫,随其形状,为山为石,为云为水,应手随意,倏若造化,图出云雾,染成风雨,宛若成神巧,俯视不见墨之迹”(《唐朝名画录·王墨传》),因此当时人们又称他为“王墨”,可谓是“米氏云山”的远祖。清代郑绩也讲到:“米家发源于董北苑(董源),写山亦有轮廓,写树亦有夹叶,盖变北苑之披麻,专取北苑之雨点自成一家。”“米家山”的笔墨不取工细,趋向写意的手法,正是上溯到合乎审美理想的董源画派而有所创造的。董其昌又讲道:“董北苑画树……又作小树,但只远望之似树,其实凭点缀以成形者,余谓此即米氏落茄(“米点”的形状似横着的茄子,所以米点皴又叫“落茄法”)之源委。”(画论最早提到米芾艺术源流的是元代夏文彦,他在《图绘宝鉴》中称:米芾“山水其源出董源,天真发露,怪怪奇奇,枯木松石,自有奇思”。)我们现在欣赏“米氏云山”,特别是用水墨渲染,“为云为烟,在有无之间”,以水墨的横点来描写烟峦云树,多是取法借鉴前人的艺术经验,最可贵的是不拘泥于古人画理画法,在大自然的熏陶下进行开拓,逐步形成的自我风格。如果追溯分析米芾、米友仁艺术渊源背景,唐代王洽的作品已无从谈起,现已经看不到了,但董源、巨然真迹还有存世,董源、巨然的风格相近,只是略有变异。在董源的作品中,石形娟秀,表现的是江南的意境,因此土多而石少。在巨然作品中,表现山顶和坡角时大多用矾头,土石各半,其余二者的方法几乎都是一样的。

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董源(?—约962年)的《夏山图》中,描绘了冈峦横列、烟树沙碛的景致,就是梁代的萧绎在《山水松石格》中所说的“春英、夏阴、秋毛、冬骨”的夏日浓荫的境界,表现了山体苍郁、树木葱茏的气象。在这幅作品中,丘陵连绵,山头上都是用淡笔勾勒皴擦的,不拘泥于工细的用笔,还用了很多淋漓的小圆点,这种画法被后人称为“雨点皴”或“点子皴”,可见董源在审美心理上已经感受到要以更简约、更舒展的手法来表现江南的意境,于是自然而然地引申出重视“点”的运用,使勾、皴、点、染更有效地结合,来表现特定的对象。《夏山图》和现存故宫博物院董源《潇湘图》的山头打点类似,作者利用点线的搭配在绢本上塑造形象。披麻类的皴笔是山体造型的基础,线和点互相配合并加以渲染,显现出山体阴阳向背的质感,表现了植被浓郁的真实景象,董源的画法明显地减弱了线条在画面上的张扬,加强了点在画面上的运用。在董源的名作《潇湘图》中,树石是清润的、峰峦是幽深的,可以让我们形象地看到山水江湖、风雨迷茫、丘陵晦明、林霏烟云的意境及墨点运用的重要作用。这是江南先驱者们一种新的尝试,在早期中国画“以线立骨”的传统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了表现手段。在直观上用有生命的点与线、面结合,无疑是发现了“点”的审美内涵,如果被后世的画家运用得法,将能发挥出更大的作为,这一潜在能量在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二米”身上得到了体现。米氏父子充分汲取了董源、巨然“淡墨轻岚”的艺术韵致,在于意似、心象,趋向于“点滴烟云、草草而成”,在笔墨表现上显示出“由实转虚”,由严谨刻画转向疏松、灵动的简率意象,这个大突破源于前贤的创造,当然也同样启迪了后人。相比较而言,董源作品比较清晰,二米更趋向于模糊,这主要是因为董源更多地描写明朗天气下的风景,而二米更多地描写雨色凄迷中的物象,而对雨雾景色的偏好,正是崇尚含蓄之美的文人士大夫的共同倾向,这在当时的诗文中屡有描述,以绘画而论,如北派山水画发展到宋代,也开始转向隐约迷离,以至有《潇湘八景》之作。但雨雾画境的极致,毕竟还要首推“米家山”。“二米”删繁就简的艺术实践就这样迈出了奠定江南画派历史地位的新步伐。

此外早于米芾的李成画派的卓越继承者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总结,要向真实山水学习创作经验,对“云气”“烟岚”“风雨”“阴阳”等不同气象的四时境界的表现有非常精到的体悟和观察,郭熙也有表现“烟云出没,千态万状”的突出创造,他认为“山无烟云,如春无花草”,这些看法在他的作品中可以得到证明(如郭熙的《早春图》)。“米家山”的艺术成就中就有郭熙独特的审美情趣,对于江南云雾朦胧的“晴欲雨,雨欲霁”的自然意象,除了源于董、巨画派外,看来对前贤各家如郭熙也是有取鉴之处的。再者,如果从“二米”具体的作品来分析,还可以看出,在对传统技法的延续和更新过程中,除了取法江南画派之外,还借鉴了唐人勾勒的艺术手法,并且化为自己的意向,例如米友仁《潇湘奇观图》中表现烟云流润,在没骨法的基础上用墨点描绘山体、云层,都是用疏松的淡墨线条勾勒出来的,这个方法在董、巨画派中还未曾运用,因此董其昌称“米家父子宗董、巨,删其繁复。独画云仍用李将军(唐代的画家)勾笔”。可见,师法古人、向古人学习,是米氏父子能创造出“米家山”的重要基础。

(2)师造化

同类推荐
  •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艺术家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和传达其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欣赏者通过艺术欣赏来获得美感,并满足自己的审美需要。出于一种朴素的愿望,为了让大家对艺术有一个基础性的认识和理解,王志艳精心编撰了《艺术百科知识博览》。
  • 西方音乐简史

    西方音乐简史

    该书概括地介绍了西方音乐的发展过程,力求简明阐述了各个时期的风格特点和重要作曲家及著名作品。全书分为六卷,如第一卷古代音乐这一阶段的西方音乐的主要事情及整体状况进行了横向的飞类叙述,最后一卷为现代音乐,介绍了20世纪西方音乐的成就及其多分化发展态势。
  •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影响孩子一生的外国艺术名作

    本书将百部外国艺术名著精华汇聚一册。外国艺术博大精深,时间跨度长,风格流派多,名家名作更是不胜枚举。怎样让广大读者朋友,尤其是青少年朋友能以最少的时间,去了解和欣赏外国艺术这一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提高自身的文化艺术修养呢?本书精选出最具代表性的外国艺术名作百余件,用深入浅出的文字对它们进行较全面的介绍,使读者朋友能够在轻松的阅读和欣赏中含英咀华,增知益智,并以此为阶梯,步入神圣的艺术殿堂。
  • 生命的舞蹈

    生命的舞蹈

    艺术是一种心灵的舞蹈,是对生命与生活的一种阐释。懂艺术的人,人生不寂寞;会欣赏艺术的人,生活无处不诗意。林丹环编著的这本《生命的舞蹈》精选了中外艺术家谈论绘画、建筑、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文章,让您跟随他们一起走进艺术殿堂,领悟艺术之美。
热门推荐
  •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主体思想与成书年代研究(当代中国人文大系)(修订版)

    《周礼》一书原名《周官》,最初见于《汉书·河间献王传》。《传》云:献王好古学,广求遗书,所得皆先秦古文旧书,有《周官》、《尚书》等多种。武帝时,除挟书之律,开献书之路”,献王入朝,当以此书进献,遂入于秘府。哀帝时,刘歆校书中秘,得此书,著于《七略》。班固本之,作《艺文志》,录《周官经》六篇。汉末郑玄作注,唐贾公彦作疏,此书遂列于五经,为《三礼》之首。自汉至今,学者对此书争论甚烈,迄无定论。我们在今日跳出经学之争的圈子,以史学眼光看此书,把它作为研究周代典章制度的史料,应取何种态度,学者所见亦往往不同。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冷君虐之恨殇(完)

    冷君虐之恨殇(完)

    红颜倾城,倾国倾城。她有绝世的容貌,倾国的容颜。她的人生真的应了倾国倾城。一场意外的战争,将她推到了争斗的风头浪尖。国仇家恨,生离死别,这红尘的战场,千军万马,孰是孰非?一边是至深至爱的人一边是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敌国皇帝她的爱最后情归何处?
  • 帝王绝宠:惊鸿二小姐

    帝王绝宠:惊鸿二小姐

    她是家世显赫的尊贵二小姐,醒来却发现自己丧失所有记忆。王爷们个个向她投来爱慕的橄榄枝,而这一切究竟是真是假?三位王爷的缠爱,皇长孙的温情。她被卷入一场惊天的阴谋中,而这阴谋的主使者,竟是她今生死都不会想到的人!两度失忆,三度成亲,四次辗转。她竟最后与魔为舞!未婚生子,不幸小产。辗转民间,险些丧命。绝世惊鸿,猛然发现,她只不过是一次穿越,来完成另一个女子的后半生。杀戮,争夺。好!她受过的伤害,便要一并讨回!做着千古让人唾骂的妖妃也好!群【89346246】(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的道士相公

    我的道士相公

    俗话说,乐极生悲否极泰来,一个人要是霉到了极点会不会转好运?这是个学术性很强且值得研究的高端问题,一般人哪里能洞悉其中的奥义。姚岚只知道现在的日子不好过,作为一个穿越人士,窝窝囊囊的生活在丈夫的羽翼之下。不能大笑、不能快步、不能恣意说话,三从四德、循规蹈矩的伺候丈夫,而且是个瞎丈夫。是个瞎子也就算了,偏偏有个让姚岚无法接受的职业——神棍。姚岚扶额,不求穿越呼风唤雨,只愿偷得浮生逍遥闲。等自己爆发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个瞎大爷给踢飞!“相公,你能不能换个活儿?我不想当神婆!”“娘子说哪里话,这么有前途的职业为夫怎么能放弃。为夫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成为道士中的翘楚!”呸!你以为你是太上老君,你是道士中的败类!穿越大条女+腹黑瞎道士=雌雄双傻!親們,某軒冒頭了。經過激烈的爭奪,領養終於有結果了,這次領養激烈無比,某軒沒有想到瞎大爺這麼受歡迎了,居然引得兩位美女親為他大打出手。其實某軒弱弱的想說一句:“偶也想領養瞎大爺可以不?!”O(∩_∩)O~以下是結果:親╭(╯3╰)╮——lifengfei441領養耿浣熊(要好好飼養啊!)親╭(╯3╰)╮——冰雨票票領養香姑(兩個女人?真不知道怎麼相處?)親╭(╯3╰)╮——勇敢的魚兒、奪一瞭解你倆看怎麼分瞎大爺吧,某軒不管了!(你們有空把領養的心得八一八,讓某軒寫點番外也不錯)祝你們快樂,瞎大爺高興了,有兩個人伺候!親╭(╯3╰)╮——好喝果汁耿皮糖(耿純),果汁好好待他吧~~~~愿主保佑你~~~阿斯啊,你在哪裡啊~~~~~~瞎大爺在呼喚你~~~~~————————————————————————————————╭(╯3╰)╮谢谢亲们的支持,瞎大爷就到这里了!!谢谢一直陪伴某轩每一位童鞋,正因为有了乃们的支持,某轩才能够顺利的完结。当然,某轩还会继续努力,将认真完成每一篇文。也请大家继续支持某轩,乃们的支持就是某轩的动力~~~~在此要特别感谢lifengfei441童鞋,你的留言、花花、钻石让某轩感动极鸟~~~当然还有不知道神游到哪里去的阿斯,唉!可怜的孩子啊~~~~
  • 你不知道的事

    你不知道的事

    对于夏珞岚而言,人生是一个进退两难的迷局,她的头顶始终悬挂着一柄不知何时坠落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原以为离开故乡去往千里之外可以摆脱这致命的威胁。却不料它如影随形,而她在异乡,会遇到顾锌白,新生辩论赛上他风度翩翩,他家世良好左右逢源。他的光辉使本欲隐藏起自己的夏珞岚藏的更深躲得更远,爱意在晦暗角落里异变成自我催眠的厌恶。她原本以为此生与他最好的结局就是不相识不相知,却不料最后却跌落进相爱的深渊里去。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屠神之旅

    屠神之旅

    血杀之道,屠神之说。当血红色的光芒降临人间,屠神的传说已然开始......突破人间极限,武道成丹。是偶然,还是天命。踏入修真之道,却发现自己非人非妖。是上天的捉弄,还是本命的轮回。但是茫然却不曾出现在他的本心,因为嗜血是他的本意。何为天道,又有什么是非道?夜狼的本心就是自己的道,他的人生就是天命。本心就是道,神若想控制夜狼的命运,本心必杀之。神若想动摇夜狼的本心,夜狼必屠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