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100000005

第5章 传世青花(4)

傩这种古老的祭祀仪式一直流传下来。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 “傩祭”成为各个朝代的一种固定仪式。从朝廷到民间,天南海北,乡野山村,各地每年都要定期举行隆重的傩祭仪式。据史料记载,在汉代,傩祭是牵动朝野上下的全民性活动,主持者和演出者数以百计,皇帝、大臣都要观看,市井百姓也可以参与;明代,傩祭时曾出现过万余人齐声呐喊的场面。傩这种原始宗教崇拜虽然一直没有形成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成熟的宗教,但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它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傩面具是傩祭活动中的一种重要道具。在古人的心中,一只面具代表着一个神灵,傩神面具戴到脸上,自己的角色似乎就发生了变化,从而拥有了驱逐各种鬼疫的神奇的力量。远古时期,人们崇拜的是动物图腾,因此,傩面具中就不乏动物形象。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信仰、崇拜也不断发生变化,傩面具也就从最初远古时期的兽形形象,逐渐演变为隋唐以后的人物化形象。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隋唐以前的兽形面具不仅留存甚少,就连史料中也很少有记载。关于汉代的傩面具,只能从《后汉书·礼仪志》中发现些许记载。书中记载了“十二神兽吃鬼歌”,内容是说甲作、巯胃、雄伯等十二位神兽吃了十一种鬼疫。那时的人们就雕刻了“十二神兽”的面具,在跳傩舞的时候佩戴,驱逐鬼疫。

那么,萍乡发现的这12只兽形面具会不会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汉代“十二神兽”面具呢?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两位傩文化专家,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人们开始了漫漫的探寻历程,把目光首先投向了萍乡的傩庙。

千神一庙

江西萍乡被傩研界称为中国傩文化的宝库。它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战国时期,楚人好巫,楚地巫风盛行,萍乡作为楚国领地自然也流行着楚的风俗。虽然萍乡傩起源于何时已经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从目前发现的文物和萍乡的历史地理沿革来考察,可以看出萍乡傩的年代非常久远。

萍乡傩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流传广泛。俗话说有和尚就会有庙,在萍乡,有傩也得有庙。替傩神建庙是萍乡傩的一大特色。在萍乡,几乎很少见到佛家的庙宇和道家的道观,而傩庙却是遍布乡间村落。萍乡现有傩庙48座,差不多每一个乡镇都有傩庙,以至于形成了“五里一将军(庙),十里一傩神(庙)”的独特景观。萍乡古傩庙不但数量多、分布广,而且规模大,建筑宏伟壮观,结构布局严谨,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古代,萍乡傩庙一般都为当地家族所有。“大姓”家族,一个姓氏建一座傩庙;“小姓”家族就几家甚至几十家合办共管一座傩庙,并轮流掌管傩祭活动。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傩庙都已经被毁坏,变得残缺不全,如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傩庙数量已不多了。在这些幸存的傩庙中保存了不少可供人们参观和考证的文物,上栗县石洞口傩庙就是其中的一处。

走进始建于明朝的上栗县石洞口傩庙,人们会发现“傩”和傩面具在萍乡人心目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庙里供奉的一张张神态各异的面具,就是百姓心目中傩神的形象,一个傩面具代表一个傩神,也代表一种力量。来到石洞口傩庙的里间,眼前的场景更令人吃惊,这里供奉的傩神面具竟如此之多,足足有一百八十多只。上百只面具就代表了上百个神,人们为何会供奉如此多的神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视生命,期盼美好的生活。为了追求安定幸福的生活,萍乡人的祖先并没有拘泥于某一种宗教形式,而是把各种宗教的神灵以及历朝历代的圣贤英雄,都纳入到自己的信仰体系当中,尊为傩神,意在祈望各路神灵各显神通,集体护佑自己的家园和生活。所以当地人供奉的傩神中除了驱除疫鬼、降吉纳福的神灵外,还有像华佗、孙思邈等被尊为医神、药神的人物,以及像婆官神这样的庇护渔业养殖等行业的守护神。

平时,萍乡人把傩神面具供奉在傩庙当中,到了年节,就穿上华丽而奇特的傩服,把傩神面具请出傩庙,到各家各户当中,让面具代表傩神为百姓驱除魔鬼和瘟疫。每到一家,户主们都要放起鞭炮,燃起香烛,虔诚地迎接傩神的到来。

在萍乡有这么一句话——集千神为一庙。其实天上的神、地下的神、民间的神,加起来又何止于千!古时候,萍乡最大的傩庙曾经最多供奉过1240位傩神。石洞口傩庙的一百八十多只傩面具在数量上虽然远不及千,然而,它同样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信息。在整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这些面具大多是以人物化的形象出现的,比如土地神面具就是土地神的形象,欧阳将军面具就是欧阳将军的形象。据史料记载,这种人物化的面具基本上出现于唐代以后。

然而,新发现的12只面具却与这些面具不一样,它们不属于人物化的面具,更像是兽形的面具。据此推测,这些傩面具有可能是唐代以前的,很可能是汉代的。

以前曾经有人在江西萍乡发现过周代的傩面具和唐代以后的傩面具。但是,秦汉时期的傩面具还从没有发现过。据史料记载,汉代的十二神兽傩面具在隋唐以后就消失了,难怪在萍乡的四十多个傩庙里,没有发现这种形象的傩面具。难道这十二个兽形面具真的就是已经消失了的汉代十二神兽傩面具?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傩庙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够,人们还要进一步了解这些神奇面具的传奇身世。

戴在脸上的历史

在萍乡,从事面具雕刻的艺人被称为“处士”,他们给探访者讲了许多关于傩面具的事情。

据说,关于傩面具的起源,流传着许多传说。相传古时候,从岐山飞来了一副能够显灵的傩面具,当地百姓因这副面具能够保佑一方平安,所以就建造傩神庙供奉它。也有的说,古时候有三位大将军,在杀尽邪鬼后升天,但是百姓惧怕邪鬼还会再来,便跪求三位将军留下。将军们立在半空中,抛下一支牛角号说:“请杨吴祖师雕刻我们三个人的像,一旦有什么事情,吹三声仙号,我们三人会立刻降临。”但是由于当时他们在云雾中,只能看见三人的头面,却看不见身子,所以杨吴祖师仅仅刻出了三个面像。还有的说古时有一位猎人,打猎的时候遇见一头野猪,猎人被野猪引入山洞后,发现了一只铜面具,这只铜面具就是傩面具的雏形。这些传说使傩面具更加神秘了。其实傩面具的起源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这些神话没有多大关系。

除了传奇的身世之外,制作傩面具的过程也很讲究。面具雕刻艺人们在雕刻面具的时候,要在面具头顶后方凿刻小方洞,并在其中放上茶叶、灯芯草、稻谷、药物等;放入后,他们再用油膏将其密封,这个步骤称为“安腹藏”;之后还要杀鸡取血涂抹面具,给额头和眼睛“开光”。据处士说,这样做完之后,面具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神灵。

在萍乡曾经出土过周代的石刻面具,据说周代以后还曾有过青铜面具。但相传一千多年前,以铜制作面具的做法“亵渎了神灵”,于是改用樟木雕刻,铜面具从此绝迹。所以,现存的唐宋以来的古傩面具,都是以香樟木雕刻而成的。

龙汝东是萍乡的一名傩面具雕刻艺人。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只用香樟木来雕刻傩面具。因为香樟木的纹路错综复杂,便于雕刻,而且不容易生虫,也不容易开裂、变形,做成的面具可以保存千年以上。新发现的12只兽形面具,经鉴定,其用料也是香樟木。这12只兽形面具,龙汝东在他的雕刻生涯中虽然从没有看到过,但他却可以感觉到它们的古老,从那斑驳的漆质就可以看出。这似乎给这12只兽形面具的鉴定带来了一线希望。

然而,萍乡另一位世代以雕刻傩面具为生的赖师傅,对此却持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12只新发现的兽形面具,年代并不久远。因为古代的面具形象都会比较抽象,线条粗犷、刚硬,而这12只兽形面具上的形象,缺少抽象感,线条圆润,比较现代。所以这些面具的时间应该不会太远,大概是清朝的。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甚至认为,这12只兽形面具,根本就不是傩面具。在这一点上,赖师傅有他自己的依据。

赖师傅的家族世代从事傩面具雕刻,他雕刻的面具形象都来源于祖传的一本神谱。为了保护这本神谱,家族几代人付出了无数心血,这本神谱就是他的命根子。据他自己讲,前些年,国内外许多位傩文化方面的权威专家找到他,想一睹他祖传神谱的庐山真面目,他都一直不肯轻易示人。这本世代传承下来的神谱中总共记载了1240个傩神形象,可以说是傩神的“形象大全”。但是,其中却没有这12只兽形面具的形象。据此,赖师傅认为,这12只兽形面具不是傩神面具。

文化重在交流,越是广为流传,其影响和作用就会越大。然而,赖师傅坚决不肯把神谱示人,难免让人们觉得有些遗憾。他的判断让12只兽形面具的归属又重新陷入迷雾之中,人们先前看到的一线希望又消失了。从傩庙、傩面具的历史中都没有得到确切的信息,人们只好又将目光转向萍乡“三宝”之一——傩舞。

中国舞蹈的活化石

一提起舞蹈,许多人会想起三步、四步、交谊舞、迪斯科,却很少有人知晓我国古老的舞蹈——傩舞。

傩舞是一种起源于原始时代的舞蹈。原始时代的人喜爱跳舞,经常以各种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仰韶遗址中曾发现一个内壁有一组舞蹈彩绘图象的陶盆,被认为是最早的舞蹈造型纪录。据史料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朱衣玄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意思是方相氏头上蒙着熊皮,穿着红袍,手中挥动着戈与盾。这里似乎透露出了这样一些信息:这些熊皮、红袍、戈与盾可能就是原始状态的傩面具、傩服饰和傩兵器。傩舞者模拟出各种凶恶可怕的神的形象,手舞足蹈,发出“傩傩”的声音,以此来威吓和驱逐各种厉鬼。春秋战国时期,官方和民间“傩”活动日益盛行。到了汉代,傩的习俗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和革新,傩艺术有了新的发展。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代的大傩(岁末禳祭,以驱除瘟疫)在祭典仪式中,更突出“驱傩歌”。至唐代,傩活动中的娱乐成分得到进一步拓展,傩舞表演的人数增加,傩祭和诸乐融为一体,并且以表演歌舞为主。而宋代的傩艺术已经出现了戏曲化和曲艺化的萌芽。在以后的元、明、清各朝代,傩活动都是按着唐宋模式的方向延续,傩也就逐步涉足于文艺领域,促进了傩舞、傩戏的形成。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傩舞的宗教色彩越来越淡薄。现在,人们跳傩舞,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习俗和节庆娱乐。

据专家介绍说,现在的傩舞,虽然宗教色彩已经淡化,但是,它还依然保存着远古遗风,其舞步明显体现着这一特征。相传,大禹治水,非常劳累,脚上磨起了泡,走路的时候有点跛。结果他在娱乐(跳舞)的时候,就产生了踮步,这种踮步就保留在了傩舞中。傩舞,正是因为一直保留着古代舞蹈的风貌,所以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

在萍乡的每个乡村,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傩舞的无处不在,连妇女们也组建了傩舞队。逢年过节,嘉宾来访,她们都会戴上傩面具,跳起铿锵有力的傩舞。随着傩舞动作的变化,锣鼓、管乐和弦乐共同演奏出轻重强弱、快慢缓急的旋律,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其中有《开山抓鬼》这一支舞,讲的是开山率领天兵天将,拿着神斧神锤,去抓小鬼,把病疫、鬼怪、邪魔赶跑。其实,要真正体会傩舞的铿锵,还是得看男子的傩舞。在古时候,女子不仅不能跳傩舞,就连面具也不能碰。这也许是因为古人认为男子戴上傩神面具,更能代表神灵的阳刚和力量。在响彻云霄的锣鼓声中,凭借这样朴实有力的动作,什么样的鬼疫吓不跑!

戴上面具跳舞,是傩舞的主要特征。在古人看来,每个傩面具都代表着一个神灵。当舞者戴上傩面具,他就与神 、与天地通灵了;他就拥有了神灵的力量,此时的他要代表傩神为家庭、为百姓驱逐疫鬼。既然傩舞与傩面具是“孪生兄弟”,那么,从这舞蹈的“活化石”当中,人们能否为新发现的12只兽形面具,找出历史的信息呢?

经过探查,人们发现,如今流传于萍乡的傩舞,都秉承了唐宋遗风。傩舞者所戴的面具,也都是唐代以后的人形面具。很显然,在萍乡新发现的12只兽形面具和这些人形面具是不一样的。看来,在这古老的舞姿中也难觅“十二兽形面具”的信息。那么这12只兽形面具到底是不是汉代的“十二神兽”的形象呢?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科学是严谨的,对于这个课题,目前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其实,考证清楚几个面具的年代,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考证过程中,能让人们再一次触摸到远古文明的灵魂。

感谢这些乡村保留了“傩”这样的古老文化,让我们在纷繁多变、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现代城市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还能够触摸到中华的远古文明,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和历史。这会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纷繁和喧嚣中,多一份对历史的眷顾和对文明的反思。

行走视点

萍乡,是一块美丽的土地,是镶嵌在赣西土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就是湘赣边境重镇。这里傩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浓厚的古傩遗风。

萍乡傩“三宝”俱全。萍乡的古傩庙数量多,分布广,尤其以湘东区、上栗县为最,形成了“五里一将军(庙)、十里一傩神(庙)”的独特景观。这些傩庙规模大,建筑宏伟壮观,格式结构完整,一般都有正殿、雨亭、戏台、酒楼等,庙中也必有妙语连珠的楹联,极富地方特色。萍乡的古傩面具除木雕的以外,还有稀有的石傩面、铜傩面,甚至天然生成、长在古松树上的树傩面,无奇不有。萍乡傩面具保存数量多,而且极具特色,实为全国罕见。在这里你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傩舞。

除傩之外,具有浓郁的萍乡当地风俗特色的民间艺术还有“春锣”。提起萍乡春锣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流传在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春锣由一人演唱,演唱者用红绸系一面直径为15公分的小鼓,鼓边挂一面小锣,左手持鼓签,右手持锣槌,敲打出锣鼓节奏,然后左手用鼓签击鼓沿为板,开始演唱。春锣用萍乡方言演唱,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春锣在萍乡有着坚固的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的欢迎。除了傩和春锣,萍乡的其他民间艺术同样也很有名,如:灯彩、采茶戏、田歌、莲花闹、围鼓、花锣鼓、农民画等等。

萍乡因为毗邻湖南,饮食以辣为主,有“江西人辣不怕,辣在萍乡”之说。萍乡人在吃辣上煞是生猛,据说连水蒸蛋都要放辣椒沫。此外,萍乡还有多种特色美食,如莲花血鸭、南坑血鹅、飞奴乳鸽、长平黑山羊、冬瓜萍肚、绿波红掌、上栗手撕狗肉等,让你在游览之后可以大饱口福,回味无穷。

同类推荐
  • 烽火佳人

    烽火佳人

    一段关于战国争霸、一段牵扯江湖恩怨、一段不乏儿女情长的故事。
  • 斜风

    斜风

    历史在1855年走向未知,是赤潮席卷新世界,还是依旧无法把握命运,柳畅在斜风中前行英雄血,美人泪,自信人生两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我能改变的不仅仅是历史而已紫钗恨2012架空历史新作
  •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

    《大国的崛起》威尔士以他开阔的视野,明快简洁的笔调将一部世界强国从成功走向辉煌的历史有条不紊地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这部经典著作,不仅具有非凡的吸引力,也具有非凡的价值。
  • 大明王朝3

    大明王朝3

    中国进入明代统治,明朝共有二十位皇帝(包括南明四帝),明朝的领土除囊括清朝时期所谓内地十八省之范围,还包括今天的东北地区、新疆东部、西藏、缅甸北部、西伯利亚东部和越南北部等地,并首次将今天的南沙,台湾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并曾在东南亚的安南,旧港等地设有羁縻管理机构,势力远及印度洋和中亚。
  •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唐非唐:中晚唐的风流与阴谋

    喧嚣过后、浮华散尽,盛极一时的大唐王朝也终未逃脱王朝兴替的历史铁律。大臣权争、家奴作乱。煌煌大唐由一个无赖瘪三划下了休止符。百年的明丽华美之间,有着怎样难以破解的隐秘与奇诡?中晚唐的团团迷雾之中究竟有着怎样鲜为人知的真相?深度解读中晚唐的绝密隐私揭秘唐朝灭亡的历史真相。让我们拨开中晚唐的神秘面纱,重新阅视阴谋与背叛,一究大唐沦亡的细节。
热门推荐
  •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被误读的中国历史

    揭开误读的面纱,抚摸历史的真相从颠倒的黑白中,从隐藏的真相中,从褐色的画面中,从纷乱交错的事实中,从被尘封地记忆中追踪历史原貌的蛛丝马迹。洗去铅华,剥掉粉饰,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深层考证,客观评价,给世人一面真实的镜子。《被误读的中国历史》的目的在于让人们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同时本着新生史实的精神,对其进行科学的探究,从而拨开层层迷雾,还历史的本来面目;在于使读者辨清哪些是道听途说,哪些被颠倒混淆,形成对历史真相客观、公正的认识与判断。要想真实地了解人类的过去,在流传至今的浩渺史书中,空间有多少历史真相被隐藏了?又有多少是非黑白被颠倒混淆呢?请走进被误读的中国历史去看个空间吧!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迟暮

    迟暮

    老人的女儿考上大学,到城市里工作,儿子和媳妇也想到城市去打工,被年轻人抛在脑后的家里弥漫着老人迟暮的悲哀。
  • 重生之庶女当道

    重生之庶女当道

    三天三夜的狠虐折磨后,她被休下堂,身无分文,凭着仅存的力气爬回家族,却看见满身是伤死不瞑目的娘亲,三姑六婆鄙夷的眼神,嘲讽的口吻,大笑的表情,顷刻间,仇恨成骨。“我若不死,必定卷土归来!”抱着娘亲冰冷的尸体,她双膝跪地,仰天长誓!狂风肆虐暴雨淋漓中,她踉跄的倒下,疾驰而来的马车将她席卷一捞.当她带着现代女少将的身份浴火重生.一年后,三国盛宴中,她却一袭火红天蚕丝,头戴凤钗金步摇,步步走来,一颦一笑绝艳无双,她的新身份--轩辕王朝摄政王妃。擦肩而过那一刻,她笑的风华绝代,无声的对他宣布:“姬长空,这仅仅只是开始.”名动三国:“听说摄政王妃红颜祸水,一人搅翻千层浪!”“听说她诬陷忠良,结党营私,毒杀皇子,绞杀嫔妃,手段之毒无一不令人发指。”“听说她足智多谋,手腕强悍,曾身骑白马带军杀敌!”★★★★★★★★★★★★★★★★★★★★★★★★★★片段赏析:【1】“姐姐,长空他是爱你的,这一切事情都与我们无关,求你放过我肚子里的孩子吧。”洛雪跪地不断磕头。洛锦瑟扬起一抹讥笑,“哦?你们和我有关系吗?”“不管你要我做什么我都愿意,但是请放过我的孩子!”残破不堪的身躯倦伏在地。洛锦瑟的双眼中顿时闪过一道精光,“好吧我答应了放过孩子,你可以去死了!”看着目瞪口呆的洛雪,锦瑟唇角勾起了邪恶的笑容扬起了手中带铁刺的皮鞭.【2】火光凄厉的照亮寂静无边的黑夜,城楼上女子一袭白纱,素手翩跹。“情况怎么样?”女子的声音清冷。一穿着士兵装男子俯首说道:“报告王妃,二皇子正带军前来。”女子淡淡一瞥,唇边绽放一抹冷笑:“来得正好,全灭了!”“是,遵命!”士兵顿时铿锵有力!【3】“锦瑟.”轩辕夜撕咬着她。洛锦瑟泰然自若的斜睨着他。“锦瑟,我爱你,我想要.”轩辕夜圈住她,下巴抵着她颈窝。眼中清华潋滟不经意的流转。“恩,我知道!”锦瑟依旧淡定。“你不信我?”轩辕夜一副求包养的表情。洛锦瑟敛下眉眼的笑容,闪过一丝狡黠:“微信。”轩辕夜顿时将她压至身下,似笑非笑的看着她:“信就信,不信就不信,还微信.”一室缠绵悱恻,风光无限.
  • 穿越之皇朝无后:逃之夭夭

    穿越之皇朝无后:逃之夭夭

    【蓬莱岛】社团爱钱是本性哒,她只不过爱钱程度比一般人强那么一点点而已,愿望也比别人高那么一点点而已。她是看不过他那小受般的哭泣,小棉羊般的无助,才挺身而出打救他的好不好,绝不是因为他的皇后位置……好吧,她承认了,做皇后就可以完成她的愿望,做天下最有钱的女人,可是,喂,饭可以乱吃,诺言不可乱许哇,更重要的是,许了就要守的啊,她可不是只有他一个选择咧
  • 盛年白狐传

    盛年白狐传

    一只笨笨狐仙的终极人7养成史,本是天宫无所事事一散仙,被贬下凡之后,竟要顾虑那些家长里短、柴米油盐?此乃姑娘下凡头一遭历练,办砸了怎生了得?不理那没了心的倒霉星君,且看我如何大展身手、持家有道!……咦,月圆之夜出了岔子,怎地尾巴还露在外头?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异能农家女

    异能农家女

    脑电波可以随意控制植物的生长?哇哇,这个异能好给力!重生为十六岁的古代童养媳,异能种田,不亦说乎!虽说婆婆很刻薄,分了家,带着老公与小姑,生活也滋润。小小老公十一岁,早熟又精明,说什么夫为妇衣,要护我不受欺凌!控制藤蔓直接捆起,以示警告:小子,好好念书,再逃学,一棍打死!种田嘛,我带着小姑去就成了。———————————————————— 感谢《弃妃修仙》的作者我叫李脸脸做的精美封面~~~
  • 悍妃戏邪王

    悍妃戏邪王

    “第二呢?”淡然询问:“第三,【彪悍女匪VS腹黑王爷】说我嚣张?说我跋扈?说我眼高于顶,看不上东楚最高贵的王爷?“我嫁你!”非要逼着我倒追男,别说你要跟我回府?”当嚣张女悍匪与邪恶王爷激情碰撞,大街上!缺心眼的女人拦住错身而过的男人,豪情万丈的放话,“本小姐给你三个选择,究竟会擦出怎样的火花?【完结】,你们才甘心?某人腹黑一笑尼玛!某日,第一;你娶我!”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独霸王妃

    独霸王妃

    大明星纪沉鱼一朝落水,穿越成古代庶女纪沉鱼。嫡母别有用心,嫡姐自私阴险,纪沉鱼一一迎上。不会女红,不会贤淑,纪沉鱼依然深得祖母疼爱,父亲关心。在许王选妃宴中脱颖而出。人人眼红的亲事,对纪沉鱼来说,只是投奔自由的一个小片段。平时虚于委蛇,关心问暖,机会来时,弃许王于凌乱中。片段一:豆棚花架下,娇啭出来一句:“你是什么人,大胆敢在内宅里?”许王惊艳,紫色豆花下,明眸左右微睐。牙扇轻摇,出来一个玉人儿。她薄嗔轻怒:“快说!”“我么,是你们家的贵客!”许王殿下笑得荣辱不惊。片段二:驿站起火遇强盗,数一数人,只丢了纪沉鱼。数一数东西,只丢了千里马。数一数物品,只丢了许王的一件披风,一双鞋子。关后门的侍卫期期艾艾:“殿下不是出门了,怎么还在?”许王怒不可遏:“纪沉鱼,小小花样也敢班门弄斧!”一对一,正剧!不喜者勿入,喜欢者收藏!推荐自己的完本文《小小王妃驯王爷》《小小娇妻驯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