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100000005

第5章 传世青花(4)

傩这种古老的祭祀仪式一直流传下来。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 “傩祭”成为各个朝代的一种固定仪式。从朝廷到民间,天南海北,乡野山村,各地每年都要定期举行隆重的傩祭仪式。据史料记载,在汉代,傩祭是牵动朝野上下的全民性活动,主持者和演出者数以百计,皇帝、大臣都要观看,市井百姓也可以参与;明代,傩祭时曾出现过万余人齐声呐喊的场面。傩这种原始宗教崇拜虽然一直没有形成一种严格意义上的成熟的宗教,但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它在古人的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

傩面具是傩祭活动中的一种重要道具。在古人的心中,一只面具代表着一个神灵,傩神面具戴到脸上,自己的角色似乎就发生了变化,从而拥有了驱逐各种鬼疫的神奇的力量。远古时期,人们崇拜的是动物图腾,因此,傩面具中就不乏动物形象。随着人类认识的不断进步,人们的信仰、崇拜也不断发生变化,傩面具也就从最初远古时期的兽形形象,逐渐演变为隋唐以后的人物化形象。可惜的是,由于种种原因,隋唐以前的兽形面具不仅留存甚少,就连史料中也很少有记载。关于汉代的傩面具,只能从《后汉书·礼仪志》中发现些许记载。书中记载了“十二神兽吃鬼歌”,内容是说甲作、巯胃、雄伯等十二位神兽吃了十一种鬼疫。那时的人们就雕刻了“十二神兽”的面具,在跳傩舞的时候佩戴,驱逐鬼疫。

那么,萍乡发现的这12只兽形面具会不会就是史书上记载的汉代“十二神兽”面具呢?这个问题,不仅困扰着两位傩文化专家,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人们开始了漫漫的探寻历程,把目光首先投向了萍乡的傩庙。

千神一庙

江西萍乡被傩研界称为中国傩文化的宝库。它历史悠久,山川秀丽,人文气息浓厚。战国时期,楚人好巫,楚地巫风盛行,萍乡作为楚国领地自然也流行着楚的风俗。虽然萍乡傩起源于何时已经没有确切的文字记载,但从目前发现的文物和萍乡的历史地理沿革来考察,可以看出萍乡傩的年代非常久远。

萍乡傩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流传广泛。俗话说有和尚就会有庙,在萍乡,有傩也得有庙。替傩神建庙是萍乡傩的一大特色。在萍乡,几乎很少见到佛家的庙宇和道家的道观,而傩庙却是遍布乡间村落。萍乡现有傩庙48座,差不多每一个乡镇都有傩庙,以至于形成了“五里一将军(庙),十里一傩神(庙)”的独特景观。萍乡古傩庙不但数量多、分布广,而且规模大,建筑宏伟壮观,结构布局严谨,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在古代,萍乡傩庙一般都为当地家族所有。“大姓”家族,一个姓氏建一座傩庙;“小姓”家族就几家甚至几十家合办共管一座傩庙,并轮流掌管傩祭活动。

遗憾的是,由于历史的原因,大部分傩庙都已经被毁坏,变得残缺不全,如今保存比较完整的傩庙数量已不多了。在这些幸存的傩庙中保存了不少可供人们参观和考证的文物,上栗县石洞口傩庙就是其中的一处。

走进始建于明朝的上栗县石洞口傩庙,人们会发现“傩”和傩面具在萍乡人心目中占据着极高的地位。庙里供奉的一张张神态各异的面具,就是百姓心目中傩神的形象,一个傩面具代表一个傩神,也代表一种力量。来到石洞口傩庙的里间,眼前的场景更令人吃惊,这里供奉的傩神面具竟如此之多,足足有一百八十多只。上百只面具就代表了上百个神,人们为何会供奉如此多的神呢?这是因为,自古以来,中国人就重视生命,期盼美好的生活。为了追求安定幸福的生活,萍乡人的祖先并没有拘泥于某一种宗教形式,而是把各种宗教的神灵以及历朝历代的圣贤英雄,都纳入到自己的信仰体系当中,尊为傩神,意在祈望各路神灵各显神通,集体护佑自己的家园和生活。所以当地人供奉的傩神中除了驱除疫鬼、降吉纳福的神灵外,还有像华佗、孙思邈等被尊为医神、药神的人物,以及像婆官神这样的庇护渔业养殖等行业的守护神。

平时,萍乡人把傩神面具供奉在傩庙当中,到了年节,就穿上华丽而奇特的傩服,把傩神面具请出傩庙,到各家各户当中,让面具代表傩神为百姓驱除魔鬼和瘟疫。每到一家,户主们都要放起鞭炮,燃起香烛,虔诚地迎接傩神的到来。

在萍乡有这么一句话——集千神为一庙。其实天上的神、地下的神、民间的神,加起来又何止于千!古时候,萍乡最大的傩庙曾经最多供奉过1240位傩神。石洞口傩庙的一百八十多只傩面具在数量上虽然远不及千,然而,它同样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文化信息。在整理的过程中人们发现,这些面具大多是以人物化的形象出现的,比如土地神面具就是土地神的形象,欧阳将军面具就是欧阳将军的形象。据史料记载,这种人物化的面具基本上出现于唐代以后。

然而,新发现的12只面具却与这些面具不一样,它们不属于人物化的面具,更像是兽形的面具。据此推测,这些傩面具有可能是唐代以前的,很可能是汉代的。

以前曾经有人在江西萍乡发现过周代的傩面具和唐代以后的傩面具。但是,秦汉时期的傩面具还从没有发现过。据史料记载,汉代的十二神兽傩面具在隋唐以后就消失了,难怪在萍乡的四十多个傩庙里,没有发现这种形象的傩面具。难道这十二个兽形面具真的就是已经消失了的汉代十二神兽傩面具?想要回答这个问题,傩庙提供的信息还远远不够,人们还要进一步了解这些神奇面具的传奇身世。

戴在脸上的历史

在萍乡,从事面具雕刻的艺人被称为“处士”,他们给探访者讲了许多关于傩面具的事情。

据说,关于傩面具的起源,流传着许多传说。相传古时候,从岐山飞来了一副能够显灵的傩面具,当地百姓因这副面具能够保佑一方平安,所以就建造傩神庙供奉它。也有的说,古时候有三位大将军,在杀尽邪鬼后升天,但是百姓惧怕邪鬼还会再来,便跪求三位将军留下。将军们立在半空中,抛下一支牛角号说:“请杨吴祖师雕刻我们三个人的像,一旦有什么事情,吹三声仙号,我们三人会立刻降临。”但是由于当时他们在云雾中,只能看见三人的头面,却看不见身子,所以杨吴祖师仅仅刻出了三个面像。还有的说古时有一位猎人,打猎的时候遇见一头野猪,猎人被野猪引入山洞后,发现了一只铜面具,这只铜面具就是傩面具的雏形。这些传说使傩面具更加神秘了。其实傩面具的起源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这些神话没有多大关系。

除了传奇的身世之外,制作傩面具的过程也很讲究。面具雕刻艺人们在雕刻面具的时候,要在面具头顶后方凿刻小方洞,并在其中放上茶叶、灯芯草、稻谷、药物等;放入后,他们再用油膏将其密封,这个步骤称为“安腹藏”;之后还要杀鸡取血涂抹面具,给额头和眼睛“开光”。据处士说,这样做完之后,面具才能成为有生命力的神灵。

在萍乡曾经出土过周代的石刻面具,据说周代以后还曾有过青铜面具。但相传一千多年前,以铜制作面具的做法“亵渎了神灵”,于是改用樟木雕刻,铜面具从此绝迹。所以,现存的唐宋以来的古傩面具,都是以香樟木雕刻而成的。

龙汝东是萍乡的一名傩面具雕刻艺人。多年来,他一直坚持只用香樟木来雕刻傩面具。因为香樟木的纹路错综复杂,便于雕刻,而且不容易生虫,也不容易开裂、变形,做成的面具可以保存千年以上。新发现的12只兽形面具,经鉴定,其用料也是香樟木。这12只兽形面具,龙汝东在他的雕刻生涯中虽然从没有看到过,但他却可以感觉到它们的古老,从那斑驳的漆质就可以看出。这似乎给这12只兽形面具的鉴定带来了一线希望。

然而,萍乡另一位世代以雕刻傩面具为生的赖师傅,对此却持有不同的意见。他认为,这12只新发现的兽形面具,年代并不久远。因为古代的面具形象都会比较抽象,线条粗犷、刚硬,而这12只兽形面具上的形象,缺少抽象感,线条圆润,比较现代。所以这些面具的时间应该不会太远,大概是清朝的。更让人惊讶的是,他甚至认为,这12只兽形面具,根本就不是傩面具。在这一点上,赖师傅有他自己的依据。

赖师傅的家族世代从事傩面具雕刻,他雕刻的面具形象都来源于祖传的一本神谱。为了保护这本神谱,家族几代人付出了无数心血,这本神谱就是他的命根子。据他自己讲,前些年,国内外许多位傩文化方面的权威专家找到他,想一睹他祖传神谱的庐山真面目,他都一直不肯轻易示人。这本世代传承下来的神谱中总共记载了1240个傩神形象,可以说是傩神的“形象大全”。但是,其中却没有这12只兽形面具的形象。据此,赖师傅认为,这12只兽形面具不是傩神面具。

文化重在交流,越是广为流传,其影响和作用就会越大。然而,赖师傅坚决不肯把神谱示人,难免让人们觉得有些遗憾。他的判断让12只兽形面具的归属又重新陷入迷雾之中,人们先前看到的一线希望又消失了。从傩庙、傩面具的历史中都没有得到确切的信息,人们只好又将目光转向萍乡“三宝”之一——傩舞。

中国舞蹈的活化石

一提起舞蹈,许多人会想起三步、四步、交谊舞、迪斯科,却很少有人知晓我国古老的舞蹈——傩舞。

傩舞是一种起源于原始时代的舞蹈。原始时代的人喜爱跳舞,经常以各种舞蹈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仰韶遗址中曾发现一个内壁有一组舞蹈彩绘图象的陶盆,被认为是最早的舞蹈造型纪录。据史料记载:“方相氏掌蒙熊皮。黄金四目,朱衣玄裳,执戈扬盾,帅百隶而时傩,以索室驱疫。”意思是方相氏头上蒙着熊皮,穿着红袍,手中挥动着戈与盾。这里似乎透露出了这样一些信息:这些熊皮、红袍、戈与盾可能就是原始状态的傩面具、傩服饰和傩兵器。傩舞者模拟出各种凶恶可怕的神的形象,手舞足蹈,发出“傩傩”的声音,以此来威吓和驱逐各种厉鬼。春秋战国时期,官方和民间“傩”活动日益盛行。到了汉代,傩的习俗出现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和革新,傩艺术有了新的发展。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汉代的大傩(岁末禳祭,以驱除瘟疫)在祭典仪式中,更突出“驱傩歌”。至唐代,傩活动中的娱乐成分得到进一步拓展,傩舞表演的人数增加,傩祭和诸乐融为一体,并且以表演歌舞为主。而宋代的傩艺术已经出现了戏曲化和曲艺化的萌芽。在以后的元、明、清各朝代,傩活动都是按着唐宋模式的方向延续,傩也就逐步涉足于文艺领域,促进了傩舞、傩戏的形成。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傩舞的宗教色彩越来越淡薄。现在,人们跳傩舞,更多的是一种民间习俗和节庆娱乐。

据专家介绍说,现在的傩舞,虽然宗教色彩已经淡化,但是,它还依然保存着远古遗风,其舞步明显体现着这一特征。相传,大禹治水,非常劳累,脚上磨起了泡,走路的时候有点跛。结果他在娱乐(跳舞)的时候,就产生了踮步,这种踮步就保留在了傩舞中。傩舞,正是因为一直保留着古代舞蹈的风貌,所以被称为“中国舞蹈的活化石”。

在萍乡的每个乡村,人们都可以感受到傩舞的无处不在,连妇女们也组建了傩舞队。逢年过节,嘉宾来访,她们都会戴上傩面具,跳起铿锵有力的傩舞。随着傩舞动作的变化,锣鼓、管乐和弦乐共同演奏出轻重强弱、快慢缓急的旋律,整个场面热闹非凡。其中有《开山抓鬼》这一支舞,讲的是开山率领天兵天将,拿着神斧神锤,去抓小鬼,把病疫、鬼怪、邪魔赶跑。其实,要真正体会傩舞的铿锵,还是得看男子的傩舞。在古时候,女子不仅不能跳傩舞,就连面具也不能碰。这也许是因为古人认为男子戴上傩神面具,更能代表神灵的阳刚和力量。在响彻云霄的锣鼓声中,凭借这样朴实有力的动作,什么样的鬼疫吓不跑!

戴上面具跳舞,是傩舞的主要特征。在古人看来,每个傩面具都代表着一个神灵。当舞者戴上傩面具,他就与神 、与天地通灵了;他就拥有了神灵的力量,此时的他要代表傩神为家庭、为百姓驱逐疫鬼。既然傩舞与傩面具是“孪生兄弟”,那么,从这舞蹈的“活化石”当中,人们能否为新发现的12只兽形面具,找出历史的信息呢?

经过探查,人们发现,如今流传于萍乡的傩舞,都秉承了唐宋遗风。傩舞者所戴的面具,也都是唐代以后的人形面具。很显然,在萍乡新发现的12只兽形面具和这些人形面具是不一样的。看来,在这古老的舞姿中也难觅“十二兽形面具”的信息。那么这12只兽形面具到底是不是汉代的“十二神兽”的形象呢?这个问题还没有明确的结论。科学是严谨的,对于这个课题,目前还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其实,考证清楚几个面具的年代,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在考证过程中,能让人们再一次触摸到远古文明的灵魂。

感谢这些乡村保留了“傩”这样的古老文化,让我们在纷繁多变、多元文化交融碰撞、现代城市文明飞速发展的今天,还能够触摸到中华的远古文明,了解我们民族的传统和历史。这会让我们在现代社会的纷繁和喧嚣中,多一份对历史的眷顾和对文明的反思。

行走视点

萍乡,是一块美丽的土地,是镶嵌在赣西土地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自古以来就是湘赣边境重镇。这里傩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有浓厚的古傩遗风。

萍乡傩“三宝”俱全。萍乡的古傩庙数量多,分布广,尤其以湘东区、上栗县为最,形成了“五里一将军(庙)、十里一傩神(庙)”的独特景观。这些傩庙规模大,建筑宏伟壮观,格式结构完整,一般都有正殿、雨亭、戏台、酒楼等,庙中也必有妙语连珠的楹联,极富地方特色。萍乡的古傩面具除木雕的以外,还有稀有的石傩面、铜傩面,甚至天然生成、长在古松树上的树傩面,无奇不有。萍乡傩面具保存数量多,而且极具特色,实为全国罕见。在这里你还能看到难得一见的傩舞。

除傩之外,具有浓郁的萍乡当地风俗特色的民间艺术还有“春锣”。提起萍乡春锣真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它是流传在萍乡一带的由“报春”演变而来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春锣由一人演唱,演唱者用红绸系一面直径为15公分的小鼓,鼓边挂一面小锣,左手持鼓签,右手持锣槌,敲打出锣鼓节奏,然后左手用鼓签击鼓沿为板,开始演唱。春锣用萍乡方言演唱,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春锣在萍乡有着坚固的群众基础,深受人民的欢迎。除了傩和春锣,萍乡的其他民间艺术同样也很有名,如:灯彩、采茶戏、田歌、莲花闹、围鼓、花锣鼓、农民画等等。

萍乡因为毗邻湖南,饮食以辣为主,有“江西人辣不怕,辣在萍乡”之说。萍乡人在吃辣上煞是生猛,据说连水蒸蛋都要放辣椒沫。此外,萍乡还有多种特色美食,如莲花血鸭、南坑血鹅、飞奴乳鸽、长平黑山羊、冬瓜萍肚、绿波红掌、上栗手撕狗肉等,让你在游览之后可以大饱口福,回味无穷。

同类推荐
  • 读者报·旧闻(0223)

    读者报·旧闻(0223)

    百姓故事;稗官野史;盖碗茶;国学;环球档案;旧案新读;旧知录;历史内幕;人物;煮酒论史。
  • 中国远古帝王谱

    中国远古帝王谱

    原始初民时代收录了具有时代特征的神话帝王6位,氏族联盟时代收录了各阶段十二个独立政权的帝王181位,王族分封时代收录了夏、商、西周三代帝王63位,诸侯争霸时代收录了春秋战国时期十二王国的帝王115位。
  • 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

    “读史使人明智”,这是17世纪英国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读史就要读出历史的真实,就要读懂历史发展的规律,进而理性地参与到历史的发展之中。史学大师吕思勉(1884—1957)所著的《中国通史》(原名《白话本国史》)堪称与钱穆《国史大纲》双峰对峙史学巨著,迄今为止,仍旧是一部最权威和最完整的中国通史。
  • 岳飞传

    岳飞传

    孩子们之所以喜爱《岳飞传》,白了少年头,其中有令人肃然起敬的名句:“三十功名尘与土,空悲切!”,是因为它展现了一代抗金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八千里路云和月。还有岳飞那篇千古绝唱《满江红》。莫等闲,《岳飞传》汇聚英雄群像,弘扬传统文化
  • 庆余年

    庆余年

    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幸娘亲,幸娘亲,积得阴功。劝人生,济困扶穷……而谁可知,人生于世,上承余庆,终究却是要自己做出道路抉择,正是所谓岔枝发:东风携云雨,幼藤吐新芽。急催如颦鼓,洗尽茸与华。且待朝阳至,绿遍庭中架。更盼黄叶时,采得数枚瓜。…………《庆余年》同名影视剧由张若昀、李沁、陈道明、吴刚等主演,11月26日起在腾讯视频、爱奇艺开播。
热门推荐
  • 悍妻的宠物夫君

    悍妻的宠物夫君

    “站住,小毛贼!”这是杀手之王月刹和她的宠物第一次见面的情景。也是月刹第一次被人偷走东西。被偷的东西:一只烧鸡!“我要吃饭,否则我就杀了你!”宠物噬主,原因只是因为没有吃的。这是月刹第一次被人威胁。威胁原因:没有烧鸡!“乖!先吃点东西,吃东西才能好得快!”宠物受伤,原因是因为主人没有保护好。这也是月刹第一次温软细语的照顾人。吃的东西:熟鸡蛋!“唉!我的手可不是吃的啊!”月刹受伤,原因是月刹没有按宠物的要求给吃的。这是月刹第一次被人伤到。喝的东西:百年陈酿!……“我的嘴不是吃的啊!”月刹被吃,原因是因为宠物喜欢!从见面的那一刻起,月刹就开始失去很多很多的第一次!这个杀手不太冷!不过只是对这个宠物!-----------------------------------------------------------------------------------当今天下第一杀手,意外重生过后,决定放弃以前的生活,好好过过悠闲的日子!比如,没事开个小酒楼,顺便看看江湖风吹云动;没事,在捡个有挑战性的宠物养养…等等。但是,宠物怎么越来越听话了,一点挑战性也没有了!不过,这样,好像,也挺好的!困的时候有个抱枕,冷的时候有人暖被窝,热的时候有人打扇,这样的生活,也不错!是吧!但是,我的乖乖宠物,你怎么可以逃走呢…天下第一杀手的宠物,是说不当就不当的吗?还有,我的宠物,也有人敢抢,不想活了!给我等着!安安的又一力作,和往日的风格完全不一样的!本文一对一,全文以宠溺为主,甜甜的生活,希望大家喜欢。然后多点点收藏,多点点票票,顺便多撒点鲜花啊,钻钻的,什么的,不多,就来个百八十个好了,上千过万的就算了!O(∩_∩)O哈哈~表过,要给安安也不介意!O(∩_∩)O哈哈~安安承诺:不出意外的话日更,出意外的话每日两更!O(∩_∩)O~谢谢告别的爱情li送安安钻石一颗(╯3╰)谢谢xixiduanwu送安安钻石一颗(╯3╰)谢谢olds琦琦送安安钻石一颗(╯3╰)谢谢沐烟送安安钻石一颗(╯3╰)谢谢yue960407送安安钻石一颗、鲜花三朵(╯3╰)谢谢qiululu送安安鲜花一朵(╯3╰)谢谢悠然年糕送安安鲜花六朵(╯3╰)谢谢loveliess送安安钻石一颗(╯3╰)谢谢伊雪幽兰送安安鲜花一朵(╯3╰)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康乾盛世

    康乾盛世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徐大成编著的《康乾盛世》为丛书之一,介绍了康乾盛世的有关内容。 《康乾盛世》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 皇室俏甜心

    皇室俏甜心

    韩奕希那家伙欺负完了我,竟然还很过分的把我当成他的专属,逼我24小时都不准离开他的视线!拜托,别那么幼稚好么?!
  •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培养青少年学习能力的故事(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

    一滴水可以折射阳光的光辉,一本好书可以滋润美好的心灵。健康的身心、丰富的情感、较强的实践能力、优良的品质、过硬的特殊技能、良好的习惯、深厚的文化底蕴及必要的合作素质等,是青少年朋友在成长道路上顺利前进所需要的最基础、最必要的条件,为青少年朋友们从自身着眼、开创成功指明了方向。社会是一幅斑驳陆离的图画,人生是一条蜿蜒扭动的曲线。知识是智慧和能力的基础。知识能够守护生命,是保护自己的盔甲。如何适应社会,在复杂的成长环境里生存、发展,让生命既充满阳光和雨露,也承受义务和责任,是每一个未成年人必须面对的课题。《青少年健康成长大课堂》愿陪同青少年朋友快乐成长,打造成功的健康、理想、阳光的人生。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爱有8种习惯

    爱有8种习惯

    本书为我们作出见证:当我们向丰盈之爱敞开心扉之时,我们的生命就会变得更美好,并将世界变成更公正而和平的地方。本书帮助我们回答并解决现代人面临的重要问题,诸如:为什么说我现在过的生活就是我应该过的生活?我怎样原谅那些伤害过我的人?我怎样和难以相处的人坦率交流?我怎样给他人提供最大的帮助?我怎样忘掉过去着眼未来?本书通过富于启发性的故事和宝贵建议,向我们展示出:通过培养慷慨、静默、求真、坦诚、游戏、宽恕、慈悲和社群等简单却意义深远的爱的习惯,我们就能创造完满而有意义的生活。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