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700000054

第54章 曾国藩:读书要专而有恒

名人简介

曾国藩(1811~1872年),字伯函,号涤生,是中国历史上有巨大影响的人物之一,他从湖南一个小山村以一介书生入京赴考,中进士留京师后十年七迁,连升十级,37岁任礼部侍郎,官至二品。紧接着因母丧返乡,恰逢太平天国巨澜横扫湘湖大地,他因势在家乡拉起了一支特别的民团湘军,历尽艰辛为清王朝平定了天下,被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居一品,死后被谥“文正”。曾国藩毕生服膺程朱理学,又主张兼取各家之长,认为义理、考据、经济、辞章四者不可缺一,但始终将理学放在首要地位。于古文、诗词也很有造诣,被奉为桐城派后期领袖。后人辑其所著诗、文、奏章、批牍等为《曾文正公全集》。

心法探源

曾国藩对于读书求学方面的方法和经验,主要都集中在他的家书中,比较琐碎。这里择要归纳几点。

一、读书必须要专一

读书求学一定要注意专一,这是曾国藩一再强调的。并且把这列为“于读书之道,有必不易者数端”之首。可见其重视的程度,这里不仅是指读书心思之专,而且也是指读书范围之专。如他读书,读得最多的是经、史。但对经、史这类书,他仍强调要专门阅读,不可拉杂。正像他在给兄弟的信中说:“穷经必专一经,不可泛鹜。”意思是说,如要彻底穷究弄通经学的道理,必先专究一经,不要再分心其他东西。

不仅是读经、史要专一,即使是读诸子百家和文学作品,也要有个专一的态度和方法。他在给六弟的信中说:“若夫经史而外,诸子百家,汗牛充栋。或欲阅之,但当读一人之专集,不当东翻西阅。如读昌黎集,则目之所见,耳之所闻,无非昌黎。以为天地间,除昌黎集而外,更无别书也。此一集未读完,断断不换他集,亦专字诀也。六弟谨记之。”当时他的六弟正在学诗,并准备从元好问编选各家诗作的《中州集》入手,曾国藩在给他的回信中虽不反对,但以他的目光来看,还是认为读一人的专集为好。他说:“学诗从《中州集》入亦好。然吾意读总集,不如读专集。”他甚至还提出了“经则专守一经,史则专熟一代”的主张。

二、读书要求明白理解

除了对书要从头至尾通读一遍外,曾国藩认为还不够,还应该求得明白和理解,方为读过。他在给儿子的信中说:“尔读书记性平常,此不足虑。所虑者第一怕无恒,第二怕随笔点过一遍,并来看得明白。此却是大病。若实看明白了,久之必得些滋味,寸心若有怡悦之境,则自略记得矣。尔不必求记,却宜求个明白。”

如果简要一些说,曾国藩认为读一本书,能求个明白,得个理解,比记住一些内容还重要。对于读古代的诗文,不仅要识其貌,而且要观其神。

三、读书要有恒

除了专一以外,曾国藩强调的另一个读书方法,便是有恒。他认为一个人每天读书不在于过多、过猛,而在于有恒。他这个观点在教人学书法时曾谈起过,在教人读书方法时也一再强调。他在给六弟的信中说:“

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

四、读书要看、读、写、作四者皆备

这种说法很少听到,但曾国藩在给他儿子的信中却提出来了。他说:“读书之法,看、读、写、作四者每日不可缺一。看者,如尔去年看《史记》、《汉书》、韩文《近思录》,今年看《周易折中》之类是也。读者,如《四书》、《诗》、《书》、《易经》、《左传》诸经,《昭明文选》,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至于“写”,他是指的书法写字,认为看、读以后能像练书法似地加以摘要抄写,则最好;至于“作”,是指练习一类的习文作诗,把看、读、写(做笔记)列为读书方法,前人尚可看到,而曾国藩把“作”(作文习诗)也列为读书方法中的一个环节,却是很新鲜的”不能不说是他的一个发明。

五、读书要连贯,不要随意乱跳乱翻

曾国藩虽政务繁忙,日不暇接,但他还是尽量抽出时间读书,无论读《后汉书》或《王荆公文集》,都是日复一日地从头到尾地看,从不间断,也从不跳跃。他在给六弟的信中说:“无论何书,总须从首至尾通看一遍。不然,乱翻几页,摘抄几篇,而此书之大局精处茫然不知也。”

曾国藩虽然不是一个纯粹的文人,但自幼读书习文,深知读书的重要,也有一些读书的经验,再加上他的知名度,因而他有关读书方法和治学之道的家书,对后人影响不小。平心而论,他所提出的一套学习方法,虽然仍有浓厚的传统色彩,但其中所说的读书贵专一和有恒,特别是强调深刻理解和“看、读、写、作”四者不可缺一的读书方法,对我们今人仍是有一定启发意义的。

同类推荐
  •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沙与沫(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同时,这些作品几乎都是用阿拉伯文写成的。他的创作方向开始转向了散文与散文诗,站在东西方文化桥梁上的巨人”的卡里·纪伯伦,代表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草原新娘》、《叛逆的灵魂》,在他的带领和指导下,形成了阿拉伯第一个文学流派——叙美派。,纪伯伦的创作以小说为主。青年时代,长篇小说《折断的翅膀》和散文诗集《先驱者》、《沙与沫》、《先知》等,上世纪20年代起,是黎巴嫩的文坛骄子、引领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深处

    《行走在心灵的深处》,更像是作者的心路历程,涵盖了这些年一路走来的所思、所想、所感、所爱。在每一篇真情流露的文章背后,都充满了作者对家人和朋友、工作与生活的由衷感激。
  • 风雨人生

    风雨人生

    我出生在河北农村一个贫寒的家庭,自四岁起就一直过着饥寒交迫的生活。我过早地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和母亲一起承担着生活的重负。虽然家境贫寒,但我一直感受着母亲给予我们兄妹的关怀和爱护,母亲的爱是我童年最温暖的回忆。
  •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哲理小语(少男少女文摘修订)

    《少男少女文摘丛书》汇集的是近年来写得最优美真切、生动感人的少男少女作品。这里有少男少女们初涉爱河的惊喜、迷惘、痛苦和走出“误区”挽手无怨的历程,有对五彩纷呈的世界特殊的感受和选择,有在升学压力之下压弯了腰的哀怨和对父辈们关于人生关于命运关于社会的认从与反叛。
  • 张中行散文:人生卷

    张中行散文:人生卷

    张中行谈人生时能够冷静地剖视人生,直抵人的内心,犹如一盏明灯,在黑夜中指引归家的路途,读来让人顿悟人生的哲理。张中行谈人生的散文还如晨曦般带着希望,把温暖和煦的阳光洒遍大地,唤醒沉睡的生命。
热门推荐
  • 胡雪岩外传

    胡雪岩外传

    本书记叙胡雪岩的秘史,是一部豪门生活纪实。作者不从人物的事业和社会活动着眼去写,而只从胡雪岩豪奢靡烂的私生活去写,以印证所谓盛极必衰的循环之理。
  • 神诋传承

    神诋传承

    雷雨之天,龙昊天奇迹穿越,这不是真正的穿越,而是来到了另外一个空间,在这一个空间里面,龙昊天,作为时间空间异能的掌控者,不断的修行,甚至达到那最为高深的境界虚空之圣主宰境界,战天道,破混沌。天地万物,皆臣服于他,他创造了一个有一个奇迹,千万年的魔圣大战,以个人之力单挑三大魔帝,英勇无比,名垂天下。
  • 重生之复仇千金

    重生之复仇千金

    “娶你,只是为了你的家产!”大婚前夕,相恋多年的未婚夫露出獠牙,名门千金含冤暴毙。再醒来,灵魂重生到另一个女人的身上,她发誓,夺她家产害她惨死者,统统要血债血偿!!【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围炉夜话》名句

    《围炉夜话》名句

    《围炉夜话》是清人王永彬撰写的一部人生随笔。它与明人洪应明的《菜根谭》、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后世并称为“处世三大奇书”。此次,《围炉夜话》被收入《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中。编者孙迅精选了六十五则名句,分为家教、修身、交友、处世、立志、治学等六篇,逐则释义、析理,再配以暗合名句意蕴的历史典故、逸闻趣事、古画碑帖,供读者阅读、赏析。《围炉夜话名句(国学名句故事绘)》适合大众阅读。
  • 一剑钟情

    一剑钟情

    那柄修卢剑牵扯了少女的一生,注定了一开始宿命的相逢,如涸辙之鲋,相濡以沫,却只落得生死两茫,惊天阴谋纷至沓来,一时间武林变色,腥风血雨。她踏遍山河追寻他的下落,却逢血刀令重现。她无端被武林通缉,途中巧遇神秘男子。他是谁?是敌是友?她将何去何从。曾经沧海,终不过心殇。缘深缘浅缘灭,不如相忘于江湖。
  • 美好田园:农女翻身致富

    美好田园:农女翻身致富

    夏语莫名穿越到了一个贫穷农村。醒来的第一时间,就是新郎踢了她乘坐的轿门。婆婆对她尖酸刻薄,小姑对她呼来喝去,丈夫不知道疼她护她,父亲是个作不了主的,母亲还是个后的,加上一堆亲戚邻里些的,又都是喜欢谈人事非的主。so,ladiesand乡亲们!看她一个现代丫头,如何摆脱这些困境,在这里和这些古人斗智斗勇,带动身边关心她的亲人们发家致富。“夏语,怎么不做早饭?难道要等我这个当婆婆的来做不成?”“娘,我不饿,谁饿谁做啊!”“你……好,你不饿,那我做了你别吃!去,把屋子打扫了。”“娘,我就喜欢住脏屋子,谁喜欢干净谁扫去。”
  • 网游之封印之门

    网游之封印之门

    主角是一个偶然再太空出生的男孩。由于事故坠落到,远古生命之一生命之源正在创造的星球上,多年后由于黑洞吞噬星球,而成为灵魂之体。
  • 先睡一觉再说

    先睡一觉再说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求变就是求赢

    求变就是求赢

    当你面对不断变化发展且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现代社会,想有所成就,却感觉迷茫无助之时该如何选择?在进与退、输与赢的关口,你当然会选择“进”与“赢”。而本书题为《求变就是求赢》,就是为你指出想赢就必须求变这一成功的先决条件。本书从求变与求赢的紧密联系、求变的重要性、变的方式、变的途径等各方面,辅以古今中外成功人士的范例,细致分析指明如何追求到“变”这一重要的社会生存技能,为你释疑解惑,拓展成功的思路,打开胜利的大门,让你顺利走向“赢”的彼岸。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