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6500000006

第6章 墨家思想(2)

墨子据此认为,既然“不相爱”而“相贼”是天下祸乱的根源,那么对症的治疗方法当然就应该是反其道而行之:“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是故诸侯相爱则不野战,……父子相爱则慈孝,兄弟相爱则和调。天下之人皆相爱。强不劫弱,众不劫寡,富不侮贫,贵不敖贱,诈不欺愚。凡天下祸篡怨恨可使毋起者,以相爱生也。”墨子认为儒家的“爱有差等”是不对的,因而大力提倡“爱人犹己”。这就是说,要把别人看成自己,把别人的亲人看成自己的亲人;爱自己几分,爱别人也应有几分,爱自己的父母、兄弟、子女几分,爱别人的父母、兄弟、子女也应有几分;一视同仁,人人平等,分毫不差。墨子并不否定自爱,而是把自爱与相爱结合起来,兼爱包含人己双方:“爱人不外己,己在所爱之中。”墨子相信这种爱会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假如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那天下就太平了,就能实现和谐、富足。所以说,兼爱互利是为治之道,“今天下之士君子,忠实欲天下之富,而恶其贫;欲天下之治,而恶其乱,当兼相爱、交相利。此圣王之法,天下之治道也,不可不务为也”。因此,墨子认为凡符合“禁恶而劝爱”这一宗旨的就是“义”,义是天下的“大器”“良宝”,故而要“鼓而进于义”,为此,他不辞劳苦,“摩顶放踵利天下而为之”,并对当时统治者损人利己的行为进行了深刻的谴责。

在墨子看来,“兼爱”不仅在理论上是成立的,而且是圣王早已实行过的:“禹之征有苗也,非以求重富贵,干福禄,乐耳目也。以求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即此禹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禹求焉。”“文王之兼爱天下之博大也,譬之日月,兼照天下之无有私也。即此文王兼也。虽子墨子之所谓兼者,于文王取法焉。”(《兼爱》下篇)除了本于古圣贤之外,墨子的“兼爱”还有一个更高的理论依据,即本之于“天”。《天志》篇明确指出,“天”是“爱天下之百姓”的,“何以知其兼而爱之?以其兼而有之。何以知其兼而有之?以其兼而食之”。墨子认为,天不仅以阳光雨露滋养万物,而且赏善罚恶,公平无私,所以兼爱就是顺天之意。实际上,这种以天志面目出现的兼爱理论,反映的正是墨子作为平民思想家提出的“民志”。

墨子出身儒家,但终于否定了儒家。墨学的兼爱观与儒家的仁爱观相比,具有全新的意义。墨子认为,儒家“亲亲有术,尊贤有等,言亲疏尊卑之异”,这就是说,儒家的仁爱,有厚薄,有区别,有层次,集中表现在自己的家庭里,家庭里又有亲疏差异,其实最后的标准是看与自己关系的远近,因此核心还是自己。这样的爱,是自私之爱。墨子主张“兼爱”,也就是去除自私之心,爱他人就像爱自己。儒家的仁爱观念源于周礼所规定的“亲亲之杀,尊尊之等”。“亲亲之杀”强调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人与人之间的亲疏关系,“尊尊之等”强调人与人在政治上的上下等级关系,而政治上的尊卑关系又依赖于血缘性的伦理关系。远近亲疏主要考虑血缘关系,贵贱则反映了当时的等级制度,这两者即宗法制的核心。这说明,儒家的仁爱是建立在宗法制度之上为统治阶级服务的等级之爱。而墨子主张“兼以易别”,即用兼爱的主张与儒家的别爱划清界限,把人从血缘性的关系中解脱出来,使其获得了社会性存在的意义。在社会关系中,每个人在政治上都是独立的,都是以对等的身份存在着,这里面显然隐含着平等的意识。因此,在墨家看来,在平等的世界中,根本不必为了秩序来敬畏什么上层贵族,而需要敬畏的应是鬼神,鬼神让人们感到冥冥之中有一种督察之力,有一番报应手段,规范“兼爱”秩序。所以,孟子批评墨家说:“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杨墨之道不息,孔子之道不著,是邪说诬民,充塞仁义也。仁义充塞,则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在孟子看来,“兼爱”有悖“孝悌”,阻塞“仁义”,是使“孔子之道不著”的主要障碍,是无异于“率兽食人”的一股祸水。然而,墨子不仅反对儒家的伦理道德,而且还对宗法制有怀疑和批判。这是一种相互的人道主义理想,是要求废除宗法制度,打破贵族政治,建立一种平等相爱的理想社会,无疑更具进步和民主意义。

众所周知,墨家的兼爱思想比之儒家的仁爱思想,历史最后选择了儒家,而墨家的兼爱思想只是如昙花一现,转瞬即逝。究其原因,在于墨子的兼爱观念在春秋战国兵荒马乱、民不聊生的背景下,难以付诸实践。这也有悖于人性自私的自然事实,不符合人之常情。在历史还没有前进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靠节约资源确立分配的优先秩序,靠选举贤明高尚的君主进行统治,违背了历史发展的规律。然而,墨子的兼爱理论,尤其是墨家光辉的实践不仅为中华民族树立了崇高的道德典范,而且显示了人类伟大的精神力量。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与日本哲学家池田大作在对话时都高度评价了墨子的兼爱学说,池田大作认为墨子的爱,比孔子的爱更为现代人所需要。汤因比认为:把普遍的爱作为义务的墨子学说,对现代世界来说,更是恰当的主张,因为现代世界在技术上已经统一,但在感情方面还没有统一起来。只有普遍的爱,才是人类拯救自己的唯一希望。

2.尚贤、尚同

墨子主张选拔贤人来管理政治,即“尚贤”。墨子反对贵族的世袭特权,主张“不别贫富、贵贱、远迩、亲疏”,“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使那些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墨子认为:“今者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皆欲国家之富,人民之众,刑政之治。然而不得富而得贫,不得众而得寡,不得治而得乱,则是本失其所欲,得其所恶。是其故何也?子墨子言曰:是在王公大人为政于国家者,不能以尚贤事能为政也。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这就是说,当今掌握国家政权的王公大人都希望国家富强、人口兴旺、刑法治国。但是,国家不但不富,反而贫穷;人口不但不兴旺,反而寡弱;国家政治不但无序,反而混乱。其原因就在于掌握国家政权的王公大人不能够崇尚和使用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所以,王公大人的当务之急,也就在于崇尚和使用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墨子站在“农与工肆之人”的立场,明确提出举贤必须打破世袭制,打破尊卑血缘的局限,从而在中国政治史与思想史上作出了巨大的突破。

在墨子生活的时代,虽然已经有平民参政的例子,但政治现实的普遍通例仍然是世袭制。这种世袭的贵族政治自然也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弊病,《尚贤》篇就曾直接批评过“面目姣好”而“无故富贵”的例子。正是针对这种政治弊病,墨子认为任用贤人而不是亲近之人是为政的根本,“得意贤士不可不举,不得意贤士不可不举,尚欲祖述尧、舜、禹、汤之道,将不可以不尚贤。夫尚贤者,政之本也”(《尚贤》)。这就是说,崇尚和使用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是国家政治的根本。得志的国君不可不崇尚和使用有贤能良好的人,不得志的国君更不可不崇尚和使用有贤能的人。国君要遵循尧、舜、禹、汤的治国之道,那就不可不崇尚和使用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由此墨子举起了古代尚贤的光辉旗帜:“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这个口号集中反映了下层平民参政的要求,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墨家不仅一般地提出了“尚贤”的主张,而且对其可操作性的相应政治权利义务作了明确的规定:“古者圣王之为政,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任之以事,断予之令,曰:‘爵位不高,则民弗敬;蓄禄不厚,则民不信;政令不断,则民不畏。’举三者授之贤者,非为贤赐也,欲其事之成。”从这种“欲其事之成”的角度出发,墨子还对各级官员的责、权、利作了明确规定:“以德就列,以官服事,以劳殿赏。”“以德就列”是对官员的道德才能的要求。墨子心目中的贤良之士,就是德行忠厚,道术渊博的德才兼备之人。他认为“贤良之士,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者乎!此固国家之珍而社稷之佐也”。就是人要富有好的品行,做事要有利于人民,有利于兴利除害,要有很高的思想水平,能辨析事理,通晓治国的道理和方法。

墨家尚贤使能的用人原则,跟儒家基于血缘关系的“亲亲”用人原则是相对立的。它明确要求职位与才能要相称,而不是看他是否出身“富贵”,出于“公族”。而且越是高位,越需要高的标准,在其位必谋其政,尸位素餐是不行的。“不胜其任而处其位”只能是祸国殃民。“以官服事”则强调权力不仅是一种地位,更是一种责任,而且墨家对“服事”有相当高的要求:“以裘褐为衣,以跂跷为服”,“以绳墨自矫,而备事之急”,总之是损己利人,尽心尽力为百姓谋利。同时,“以劳殿赏”则力主奖罚分明,反对因人而富、因人而贵,无功受禄。墨家认为如果仅仅因为是“王公大人骨肉之亲”便“无故富贵”,那就只能造成国家之乱。

“尚同”是要求百姓与天子皆上同于天志,上下一心,实行义政。墨子主张选举天下最贤的人立为天子,“选择天下贤圣和辩慧之人,立为天子,使从事一同天下之义”,挨次选为三公、国君、卿、宰(将军、大夫)、乡长、里长等,所有的臣民都得绝对服从统治,从天子以下,一层层地有绝对的统治权,即“凡国之万民,上同乎天子,……天子之所是,必亦是之;天子之所非,必亦非之”。墨子认为“尚同”是行政管理之根本,只要为政者对人民“疾爱而使之,致信而持之,富贵以道其前,明罚以率其后”,举措适宜,就一定能统一全国上下的思想,实现民富国治。

墨子所主张的“尚同”,是为了统一奉行天赋的“法仪”。在他看来,当时“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法其君,此法不仁也”。只有天子是选举出来的天下最贤的仁人,才能“同一天下之义”而把天下治理好。天子的行为是否合于天下之义,必须据其是否尚同于天。这就阻断了最高统治者自行又自断其政的可能性。“夫既尚同于天子,而未尚同乎天者,则天灾将犹未止也。故当若夫寒热不节,雪霜雨露不时,五谷不熟,六畜不遂,疾灾戾疫,飘风苦雨,荐臻而至者,此天之降罚也,将以罚下之人之不尚同于天者也。”如果只能尚同于天子,而不能尚同于天,就会遭到天的青黄不接、疾病和灾难泛滥等惩罚。这个学说,在春秋战国之际诸侯割据的局面下,起了巩固封建国家的作用。这种民上同于天子,天子上同于天的逐层上同的思想,也是墨子的宗教思想的表现,对后来的“天人感应”之说有一定影响。

3.节用、节葬

节用,是指天子要节约民力,人民要勤俭持家,提倡节俭,反对奢侈。墨子认为当时各国的统治者都不注意节俭,天下的财富差不多有一半被浪费掉了,如果能“去其无用之费”,天下之财就可以增加一倍。他指出,当时的王公贵族在衣服、饮食、宫室、舟车、丧葬诸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浪费现象。比如,穿衣本来是为了“适身体,和肌肤”,而王公贵族却一味追求豪华,“非为身体,皆为观好”,千方百计地置办“锦绣文彩靡曼之衣”,“铸金以为钩,珠玉以为佩”,“殚财劳力”,“毕归之于无用”;一顿饭往往要摆上几十个乃至上百个大盘小碗,布满一丈见方的桌面,“目不能遍视,手不能遍操,口不能遍味”;住房本来是为了避潮湿,御风寒,“足以别男女之礼”,而王公贵族们则大造宫室,“台榭曲直之望,青黄刻镂之饰”,极尽豪华;交通工具,本来只要“全固坚利”,足以“任重致远”就可以了,但王公贵族却纷纷“饰车以文彩,饰舟以刻镂”,征发大量的男女劳力,使得男不能耕稼,女不能纺织,导致百姓“饥寒并至”。所有这些都是“厚作敛于百姓,暴夺民衣食之财”。

墨子认为,“富贵者奢侈,孤寡者冻馁,虽欲不乱,不可得也”。贵族富豪穷奢极欲,必然厚敛于百姓,使百姓陷于饥寒,导致天下大乱。他主张,衣服只要“冬以圉(御)寒,夏以圉暑”即可,饮食、舟车、房舍等凡是生活所需的东西均应以实用为宜。墨子说:“费财劳力,不加利者,不为也。”又说:“用财不费,民德不劳。”(《节用》上篇)

墨子还主张节葬薄葬,认为厚葬有弊无利,害莫大焉。墨子对当时的统治者在丧葬方面大讲排场也十分不满,他说:“今王公大人有丧”,“棺椁必重,葬埋必厚,衣衾必多,丘垅必巨”,“诸侯死者,虚车库,然后金玉珠玑比乎身”,“车马藏乎圹,又必多为幄幕,鼎鼓几梴壶滥,弋剑羽旄齿革,寝而埋之”,“送死若徙”,将死者生前奢侈生活所需之物全部埋入地下,好像大搬家一样,而且要求子女亲人长期守丧,短则数月,长则数年。墨子认为这种“厚葬久丧”的所谓礼制不仅浪费社会财富,而且使男女隔离,影响生育,只能给社会造成大量浪费,使得“国家必贫,人民必寡,刑政必乱”。因此他主张革除这种陈俗旧礼,树立节用的风尚。墨子认为厚养薄葬,才是真正的孝道,凡是仁义、孝子之人都应该尽心尽力使天下人贫穷的富有,寡少的众多,危险的安定,混乱的治理,因此四者是天下国家的大利。因此,墨子主张不分贵贱,一律用三寸厚的木板做棺材,不要殉葬的物品,反对三年之久的丧制,反对在丧葬期间“强不食而为饥,薄衣而为寒”弄到身体瘦弱,“扶而能起,杖而能行”这种毁坏身体的繁重仪式。此外,墨子强烈反对贵族的杀人殉葬制度,反对“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节葬》下篇);还强烈反对通过战争掠夺人民为奴隶,指出当时大国攻伐“无罪之国”,在战场上杀人,并把俘虏作为“仆”“围”“胥靡”“春”“酋”(各种奴隶名称)是“不仁义”的(《天志》下篇)。

墨子还提出了增加财富和增加人口的方案。墨子重视劳动生产,认为人类和动物不同,人类必须从事耕织才能取得衣食之财,提出“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的原则。不赖其力而生活,在墨子看来是不应该的,“不与其劳而获其实”是犯罪的,“亏人愈多,不义愈甚”。墨子还肯定劳动生产创造财富,说农夫“强乎耕稼树艺,多聚菽粟”,因为“彼以为强必富,不强必贫”。为了求得“人民之众”,墨子还主张“节畜私”(限制养很多的宫女)、“尚早婚”,主张男子20岁娶妻,女子15岁出嫁,也是为了“使各从事其所能”。

墨子在“节用”和“节葬”的主张中,对当时社会现实进行揭露和批判,要求统治者和被统治者的生活水平一律平等,这种主张自然是对广大人民有利的。虽然未被任何诸侯所采纳,但是客观上模糊了等级制度的界限,缩短了贵族世卿和劳动者之间的差距,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4.非乐、非命

墨子主张“非乐”,认为动人的音乐虽然好听,但不能解决广大人民最迫切的生活问题,听音乐不能当饭吃,不能当衣穿,所以应当反对。他说:“民有三患:饥者不得食,寒者不得衣,劳者不得息,三者民之巨患也。然即当为之撞巨钟、击鸣鼓、弹琴瑟、吹竽笙而扬干戚,民衣食之财将安可得乎?”(《非乐》上篇)

同类推荐
  • 论语(白话全译)

    论语(白话全译)

    本书包括原典、注释、名家注解、译文、解读五部分。旨在方便读者对照原文加深对《论语》的理解,并能联系实际,透彻领悟《论语》的精神内涵,切实达到提高自身修养的目的。《论语》的经典之处就在常读常新,任何人在任何时候,只要开卷就会受益。
  •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周易>》将《周易》的一些基本知识介绍给读者,力求能引导读者对《周易》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每天读点《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言简意赅,具有高度的哲理性,除了少数篇章谈及具体战争问题外,其余均可以“原则”视之。今天,人们不仅在战争行动时依赖它的指导,而且在进行政治、经济乃至体育竞赛等种种活动时也可从中得到启迪。本书从《孙子兵法》中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含义丰富的句子,分为战争、将才、治兵、谋略、攻防、制胜、机变、虚实等章节,对孙子智慧进行解析,其中既有原文、译文,还有历代论引、兵法札记、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孙子的思想。
  • 每天读点《论语》

    每天读点《论语》

    《论话》集中反映了孔子的政治主张、哲学思想、品德修养、伦理道德和教育原则。全书共20篇。前10篇有9篇以记录孔子的言论为主,第10篇《乡党》记录了孔子日常的生活、琐事、态度;后l0篇中有8篇以记录孔子言论为主,第l9篇《子张》记录的是孔子弟子的言论。本书从《论语》申挑选出近百个影响深远、富有哲理的句子,分为处世的智慧、交际的魅力、为人的准则、做事的态度、成功的启示、心灵的超越、品德的修养、生命的真谛、学习的方法等章节,其中既有原文、译丈,还有后人评注、人生感悟,能让大家更清楚地了解孔子的思想,为自己的道德修养、立身处世找到一个可靠的途径。
  • 智慧书

    智慧书

    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三部智慧奇书之一。本书汇集了300则绝妙的格言警句,论及识人观事、慎断是非、修炼自我、防范邪恶等处世智慧和谋略。自1647年问世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历经几百年时光淘洗而不衰。
热门推荐
  • 丑女当道:我是丑女我怕谁(全本)

    丑女当道:我是丑女我怕谁(全本)

    她原名叫沈流萤,忽然心血来潮改名米小鸦,还特别强调是乌鸦的鸦;她原本是活泼可爱的小女生,一夕之间“改头换面”成横行霸道的“丑女”;为什么?林安琪说她受刺激太深了……沈流星说她抗议祖宗十八代给她遗传了丑陋基因……她自己说她要用丑来埋葬曾经以为是美丽的一切,丑女也有权利得到自己想要的幸福…………她究竟怎么啦?想一窥究竟,就点击进去看看吧!主角经典语录:米小鸦——我们亲爱的女主角(1)我是丑女我怕谁!(2)我是丑女米小鸦,乌鸦的鸦!(3)我就是打不死的韧劲杂草,咋样!(4)是流氓就得耍流氓去!(5)我喜欢你都喜欢成流氓了!龙希澈——我们帅气冷酷的男主角之一(1)你这么丑也敢喜欢我让我很丢脸你知不知道(2)折腾了我十七个月,你,丑八怪,得给我负责!尹夏初——我们温和善良的男主角之一(1)我是帅哥美女你好丑女闪开!(2)也许我早就失去了爱你们的权利,但是请你们一定要幸福!吃过开心果的朋友们,请你们一定去看看我的另一部作品:《丫头,毕业后我们再相爱吧II魅影殇:蓝色妖姬》http://m.pgsk.com/a/65230/五年前,她在他最爱的时候决然离开,他恨她!五年后,她是樱枫市最大娱乐场所魅影殇的红牌公关经理,他是掌控樱枫市经命脉W.D集团的总裁……直接看第二部,从174章开始!Yeah!
  • 嫡女毒医

    嫡女毒医

    她,沈家嫡女,为了他,出生入死,素手染鲜血,助他争夺天下。十年结发情,敌不过庶妹一个笑。却不想,时光倒流,侯府嫡女重生,再世为人,她翻云覆雨,步步为营,护弱弟保亲爹夺家业,斗得仇人哀嚎一片,胆颤心惊。祖母别有用心,那就让她无心可用,成为失心疯人。继母假充好人,那就让她无人可做,成为烂泥猪狗。堂姐歹毒暗算,那就让她毒气攻心烂了美人脸,再无脸见人。庶妹口蜜腹剑,那就扒下她的画皮面具,扔进籍坊。叔父无良,她金针在手,让他从此胆颤心惊。负心人虚情假意,她将计就计,毁尽他万里江山。她狠毒如蛇蝎,她说;“这一世,宁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所有欺她辱她之人,她势必践踏成泥。”她本以为仇已报心已死,独自泛舟清静一生,却不想桃花不断。原来想清静也是一件不甚简单的事…
  •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美味一小碟,餐桌不可缺。小菜、泡菜、腌菜、酱菜无疑是开胃的必备食物,老少皆宜。《美食天下(第2辑):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酱菜》将告诉您大厨不传的制作技巧,分步详解腌泡酱做法,让初学者轻松上手,成就爽口佐餐美食。
  •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古龙文集:月异星邪

    十年前,卓长卿眼睁睁看着父母被温如玉和尹凡杀害,一夜之间,这个幼小的孩子尝尽了人间的悲伤和仇恨。十年后,卓长卿艺成下山,欲报亲仇,一次天目山之会将当年那场悲剧的所有当事人和目击者聚集一地。而此时,“丑人”温如玉的唯一弟子温瑾,却意外得知自己的亲生父母实为恩师温如玉所杀……最终,两个年轻人——卓长卿和温瑾,在面对自己杀亲仇人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在丑人“温如玉”的背后,究竟隐藏着多少未说出口的爱与真相?
  • 怀疑三部曲

    怀疑三部曲

    这本书里包括了我近年来写的三部长篇小说。我写长篇小说是很不适合的,主要的原因在于记忆力方面的缺陷。我相信如果不能把已写出的每一根线索都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结构,如果不能把写出的每一句话记在心里,就不能写出好的风格,对我来说,五万字以下的篇幅是最合适的。但是这样的篇幅不能表达复杂的题目。
  • 盛世劫财太子妃

    盛世劫财太子妃

    她——国安局老板的亲孙女,城中第一名媛。但~视财如命!一朝狗血穿越,鼎鼎大名的苏静茹,光速打了世人眼中嗜血冷暴的琉璃太子~的狗,还当着皇帝的面儿诅咒太子祖宗十八代!所谓不打不相识,于是乎~~~【敛财篇】话说某女为了积累原始资本,可谓用尽浑身解数!一夜之间,一封热情洋溢的敛财信件席卷天下。“苍生遭遇大旱,幸得太子仁爱!本月初三巳时一刻,百花园内,拍卖天下第一美男琉璃太子殿下爱宠——玄灵幼狐滑头。所得之善款将全数捐给灾民,作赈灾之用!敬请各位爱心人士光临现场,届时将有神秘嘉宾助阵,炎炎夏日,重磅出击!再不疯狂就老了!行动起来吧!黎民叩谢:太子殿下万岁万岁万万岁!”君宸墨手执信件,嘴角抽搐。天下大旱?正值初夏雨季,哪来干旱之说!太子仁爱?世人皆知,他嗜血冷暴!拍卖赈灾?他君宸墨富可敌国,赈灾还需卖宠物?!【盛宠篇】“太子爷,太子妃以黄金一万两出售太侧妃一位!”轻云恭敬回禀,大气都不敢出。心想着,如此胆大妄为,太子妃这次走远了~~~不料君宸墨如玉手指挥动手中狼毫,俊逸潇洒,贵气天成,妖娆一笑,道:“去告诉诺儿,本太子愿花两万两黄金,为自己赎身。”轻云闻言,差点栽倒在地。原来走远的是太子爷~~~不过一会儿,轻云满脸黑线又来回禀:“太子爷,太子妃哭闹不止,说太子爷存私房银两!”在这两人身边当差,真心折寿。轻云顿感无比悲催。英明神武,天下无双的太子爷,自从娶了太子妃,便是各种惧内,各种毁三观的节奏~~~一听说太子妃哭闹,君宸墨心疼不已,哭闹多伤身啊!于是迈开长腿,光速来到苏诺一房中,拥她入怀,温柔道:“诺儿误会了,本太子说的两万两黄金是额外去挣的,一月后付清。”某女假哭之声戛然而止:“一个月那么久?利息怎么算?”还不待别人接话,忽的又痛哭起来:“这么短的时间筹那么多的黄金,你该不会是要去小倌馆当鸭子吧!!呜呜呜呜~~~我的命怎么这么苦啊~~~”君宸墨带着宠溺的微笑爱怜哄道:“爷生是你的人,死是你的鬼,怎会去做那般负你之事!你忘了,爷手下有那么多身强力壮的男子~~~”某女两眼金光,猥琐地破假涕为真笑。这么好的生财之道,她怎的早没想到!本文美男环绕,一对一宠文,情节轻松,搞笑,偶尔抽风~请亲们踊跃入坑!
  • 竞技体育博览:畅享2008:百年盛会话源头

    竞技体育博览:畅享2008:百年盛会话源头

    本书共分9章,主要内容包括:奥运史话、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诞生、不灭的奥运圣火、运动员的最高奖赏、奥运会会徽、和平和团结的象征、与夏奥运“平起平坐”的冬奥会及致敬残奥会等。
  •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不可不知的心理常识

    在人生的道路上,不知要经历多少的坎坷。每一次的成功,也许都要经历唐僧取经般的九九八十一难。如果我们的生命真有无限长的话,即使把所有的路都走一遍都无所谓,但事实是生命有限,人生苦短,人生真正能够做事的时间不过是短短的几十年。鉴于此,我们编著了这套《不可不知丛书》,作为读者朋友面对现实生活的一面旗帜,来感召和激励人生,共同朝着美好的未来前进。
  • 腹黑老公笨笨妻

    腹黑老公笨笨妻

    连续相了五次亲失败,灰心下她冲动的嫁了一个认识不到两小时的男人。本以为结个婚就像过家家,完了后她可以继续出去完成自己的理想。本以为自己老公就是那种看起来斯文有礼的好好先生,结果、、、、、、完全相反。于是,一段甜蜜,温馨的婚姻生活展开了。
  • 白纸门

    白纸门

    关仁山以冷峻客观的笔触描写现实生活 ,努力关注当下生活,大胆直面社会问题,揭示社会矛盾。表现出一种直 面现实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勇气。,这是河北文坛的“三驾马车”之一关仁山长篇巨著,是作者又一部以 雪莲湾为背景长篇典范作品。作品围绕有上百年剪纸传统的麦氏家族和远 近闻名的造船世家黄氏家族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作品的写作真实入微地 反映农村生活,以文学作品记录农民的生存状态和命运起伏,并能引发人 们对当代农民问题的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