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76200000001

第1章 新版自序

这部《中国戏剧史》写于二十余年前,出版时用的书名是《中国戏剧文化史述》,为的是突出“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我当时在学术思想上正受文化人类学的激荡,只想通过戏剧的途径来探索中国人“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过程,因此,“戏剧文化”这个概念指向着一种超越戏剧门类的广泛内涵。可惜这么多年下来,“文化”的用法越来越不着边际,我当初的意图已很难表明,不如干脆舍弃它,留剩一个更质朴的书名为好。

如果要通过某种艺术的途径来探索一个族群的集体心理,我至今认为戏剧是最佳的选择。因为只有戏剧,自古至今都是通过无数观众自发的现场反应来延伸自己的历史的。

这种想法,提高了一部戏剧史的人文地位,同时,也改变了戏剧史的惯常写法。我力图摆脱以“史料”替代“史识”的弊病,想在大量的资料之上浮悬起一副现代人的目光。这副目光因为要坚持一定的整体性、鸟瞰性、思考性而不得不保留一定的陌生感。即便对于自己熟悉的一切,也要拉开距离来看,并在距离间投入欣赏、比较和反讽。

我知道,我的读者和学生也愿意暂时借助这样一副目光。他们既繁忙又粗心,把他们拉入一个古代的泥潭会让他们不知所措。他们需要渡桥,他们需要便道,他们需要一个比较简明又比较安全的观察视角,既能够居高临下地审视,又能够轻松自由地离去。离去时,他们可以用自己的目光换下这副目光。

现在看来,这部《中国戏剧史》可能过于偏重戏剧文学方面了。这是因为,戏剧文学更能经得起“文化—心理结构”的分析,而声腔、演出等方面则缺少能用文字准确描述的实证素材,史家稍稍用力,便容易陷入琐碎的考证和空洞的揣想。一旦陷入,史就不成其为史了。但是,无论如何,戏剧是一个整体概念,史的详略并不能对应它内在各元素间真正的轻重。例如,戏剧的主旨和故事很容易被大家看清,而它的真正精微处,不在主旨,而在形态;不在故事,而在韵致;不在剧本,而在声腔和表演。

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戏剧的最精微之处总是最容易被历史磨损和遗失。后代所写的每一部艺术史,都是失去了最精微之处的抱憾之作。这正像描述一个绝色美人,只留下了她的履历和故事,还有一些遗物和照片,却永远也无法说明,她究竟是靠着什么样的风度和眼神,征服了四周。

所以,历史总是乏味的,包括艺术史。

对此,我有充分的自知。

这种自知,给我带来了自由和轻松。

二十年来,一直有不少出版家想再版这部书,都被我婉拒了,原因是我当时的心思已经走出中国戏剧史的专业,没有精力来重读和删改一遍。前年秋天,正当那几个不知从事什么专业的诽谤者又一次喊着我的名字闹事的时候,我国著名出版家、原北京和香港的三联书店总编辑董秀玉女士来电要再版这部很专业的书,我知道这是她最平静的一种支持方式,有点感动,便答应了。但是,我当时还是没有时间重读一遍。最近终于完事,却找不到董秀玉女士了。我在此向她表示感谢:不仅这部书,我的全部学术著作的再版,其实都起因于她的那次来电。

这次新版,书后加了“一个幽默的附录”,有关此书出版二十年后一个有趣的遭遇。读者读了这么厚厚的一本书,在结束时笑一笑,想来也是愉快的事。

乙酉春日于台湾高雄佛光山

同类推荐
  •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著名芭蕾舞剧欣赏

    《青少年艺术欣赏讲堂:著名芭蕾舞剧欣赏》主要内容包括:关不住的女儿、仙女、吉赛尔、海盗、葛蓓莉娅、天鹅湖、睡美人、胡桃夹子、舞姬、仙女们等
  •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

    《何谓懂音乐》所收的文论基本上均与所谓“学理”有关,但行文的方式不是学术性的“论述”,而是随笔式的“漫议”——如杨燕迪教授对音乐审美、音乐理解、音乐创作、音乐表演、音乐价值判断等问题的议论,以及对相关艺术问题甚至音乐学学科问题的思考。本来,这都是些相当“古板”甚至“深奥”的话题,但杨燕迪教授想试试能否用相对轻松的笔调来触及——因为在他的想象中,这些文字的读者是普通爱乐人。思考,以及与思考紧密相关的读书,其实是带有快感的,但在很多时候思考和读书被搞得很无趣。《何谓懂音乐》所收录的文章及相关书评和书序可被看作是杨燕迪教授的某种个人努力——希望在思考和读书过程中保持乐趣。
  • 歌剧的误会

    歌剧的误会

    《杨燕迪音乐文丛:歌剧的误会》收入杨燕迪教授近年有关歌剧的散文和评论。歌剧作为特殊的艺术体裁,其间必然涉及音乐、文学、戏剧、景观、舞蹈等各类艺术品种的交叉与融通。就“音乐人文”的关切而论,歌剧自然是最适合这一解读视角的音乐种类之一,这也是杨燕迪教授近年持续关注歌剧并从事歌剧解读和批评的个中缘由。这些篇什中,有的属于歌剧原理性的散议,有的是具体歌剧的导赏性剖析,有的则是歌剧演出之后的评论……所涉及的歌剧作曲家和剧目基本属于在国内舞台上演过的“主流”,但也有一些针对从未在中国舞台上亮相过的现代歌剧的引介。
  •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古典音乐的巨匠时代

    ,在本书中,从1685到1897年以12位巨匠的故事为入口。系统讲述了古典音乐最辉煌的岁月。在这本小书里,古典音乐不再正襟危坐,田艺苗以她“穿T-shirt听古典音乐”的态度,从最经典的、大家最熟悉的音乐和音乐家写起从巴赫(m.pgsk.com)到勃拉姆斯(Brahms),听古典音乐也可以穿T-shirt
  • 中国古代文人画

    中国古代文人画

    文人画亦称“士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文人、士大夫所作之画,以别于民间画工和宫廷画院职业画家的绘画。苏轼第一个比较全面地阐明了文人画理论,对于文人画体系的形成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文人画在发展过程中,创作的主体始终是文人,创作的思想源泉是传统文化,在表现形式上,不断吸收宫廷和民问艺术,在复古和创新的交织中演进。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爱之约定

    爱之约定

    因为一个误会,他将她抛弃,事后知道错怪她,想找她的时候,她已经消失在人海。五年后,机场意外重逢,她竟然还领着一个宝宝!“你跟孩子都是我的!”他霸道的宣誓,她却不屑的道:“先生,我们认识吗?”不认识?好!很好!既然如此,那他就让他们好好的重新认识一番吧!
  •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破译人性弱点的密码

    本书分别从人性中的贪得无厌、自寻烦恼、缺乏目标、消极怯懦、沉溺幻想、优柔寡断、依赖借口、忽视细节、满腹抱怨、内心浮躁、爱慕虚荣、自私自利等几大弱点入手,让人们更好地认识这些弱点,并正视自己,审视内心,发现自身存在的缺陷,进而战胜自身最顽固的弱点!
  • 未来写文记

    未来写文记

    你将会获得难以想象的丰厚回报——某人如是说。外星文明却蓬勃发展。人类文明的传承已经残缺千年,请勿模仿,人们的内心就越容易空虚。--情节虚构,就是拯救他们的内心。你要做的。既然已经忘记过去,科技越发达,那就创造未来
  • 晚烟凌尘渡

    晚烟凌尘渡

    她是世间无双、绝美天下的美人,他是冷酷无情的公子;她是冰凝山庄的庄主,他是听七楼七公子,未来的楼主;她为了一份使命而终日轻纱覆面,他为了一个承诺,断情绝爱……因着一场命案,本无瓜葛的两人共赴一处。却不想,命案虽解,尘封的记忆和情怨渐渐逸入脑海。终究,缘不尽,情不绝。
  • 婚然天成,首席的VIP恋人

    婚然天成,首席的VIP恋人

    在凉莫相亲第N次后,她状似开玩笑地说:“和我结婚吧。”结果,对面的男子,狭长的黑眸一眯,淡淡回应:“可有成年?”“二十。”“好,带上户口本民政局门口见。”于是,两个只见过一次面的人,就这样领证了……*顾少泽,家世显赫还帅的一塌糊涂,万千女人追捧的梦中情人,比灰姑娘还灰的凉莫做梦也没想到会嫁给这么一个富翁。*凉莫在一次公司聚餐上,喝得断片。醒来后,她一脸无辜地望着他,“老公,我错了。”他的眼角抽了抽,“还有呢?”“不该酒后乱来。”她吞了吞口水。顾大少的眼角抽的更为厉害,薄唇邪肆地一勾……奇怪的是,这个平淡无味的女人,让他越爱越上瘾。*女人最幸福的时刻,就是找对了人,他纵容你的习惯,并爱着你的一切。顾少泽,这个大她十五岁的沉稳男人,用浓情将她一点点融化,直到爱上他。凉莫说:爱是一种遇见,却无法预见。顾少泽说:亲爱的老婆,谁都可以说爱你,却唯独我在这里等你……
  • 不爱也是一种爱

    不爱也是一种爱

    本书收录的百则经典美文,围绕着爱的主题,或婉转或浪漫,或温和或充满激情,洋溢着浓浓的爱意,让心灵为之震撼;有的灵气十足,宛如一线罅隙中奔涌而出的清泉,悄然渗入心田,融语言美、意境美于一体;有的语言凝炼、言简意赅;有的叙述详尽、丝丝入扣。
  • 趣味心理学

    趣味心理学

    你的焦虑、恐惧来自何处?要如何应对复杂的人事纷争?荆棘丛生的环境中如何自处?爱的博弈中你是否是最后的赢家?
  •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天才炼丹师:暴王的蛇蝎后

    遇到姐,天赋是可以偷滴!魔宠难寻?NO,叫你知道什么叫逆天的变态+逆天的好运+逆天的修炼速!“惊才绝艳,傲视群伦!”是姐代名词欺我者,千倍还之。一夕之间,绝世废材?NO,她摇身一变,神级魔兽伙伴是捡的!谁说废材是草包?姐的草包团队坑死了所有天才!想拿姐当双修对象练功炉鼎,成为西火国那耀眼的一颗明星。害我者,一一铭记我心,来日让你们有节奏感地——去死!,做你的春秋大梦!当顶级特种兵穿成绝世废材。想阴姐?姐气得你吐血而亡!想害姐?姐让你尝尝什么叫自食恶果外加尸骨无存!
  • 弹头十字架

    弹头十字架

    《弹头十字架》讲述了某次艰苦的边境战争最后防御阶段,某驻防连连长急于建功,命令狙击手出动,狙杀敌方,招致对方大炮报复,我军众多士兵阵亡,连长亦在下撤过程中牺牲的故事。本书是作者施放创作的一部笔力雄健的战争小说。书稿以某次边境战争为底色,为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作者极力淡化时代背景,将目光聚焦于战场上的士兵,不追求视觉化的战争场面,而是反复扫描、观察,给读者呈现士兵在特殊而又艰苦的战场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变化。由此,作者的个人思考也无限接近战争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