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的张海迪,作为一个残疾人,她曾经与其他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出过一个议案,建议将“全国助残日”更名为“全国残疾人自强日”。她说:“残疾人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需要人们的关爱和帮助;但是残疾人也应当在社会中发挥自己所有的能力去奉献,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帮助。”
“自强日”这个提法能够激励残疾朋友们自立自强,珍惜生命。“自强日”让残疾人感到他们不是在得到别人的帮助和怜悯,而是他们也有自己自身的价值,让他们感觉受到尊重,拥有尊严。
2008年8月,第29届北京奥运会震撼和轰动了全世界,让参赛的每一个国家、每一位运动员都赞叹不止。然而,更能震撼人心、感动人心的却是接下来的残奥会。虽然那些残疾人运动员取得的成绩并不太好,他们某些动作不是很优美、很协调。但是,他们那种与苦难抗争、自强不息的精神,给任何一个健全的人都带来一次强烈的心灵震撼。
残疾人尚且追求自强,健全的人更应该选择做自强的人。相比之下,正常人面临的困难要小一些,当然了,也许大家也会遭遇其他方面的困境,无论是身体本身遭遇的挫折,还是来自精神世界的压力,无论是生活状态的不如意还是自身事业的不得志,这些情况都可能缠绕着我们,但是这些都不足以畏惧。其实,苦难和挫折都是上天考验我们的一种方式。所以面对挫折,不要惊慌,也不必难过,只要心中具有不怕输的勇气,对自己说:“我能行!”那么,你就一定能够站起来笑到最后,你也将笑得最美。
伟大的意志力造就伟大的人物,人生中的挫折也好,磨难也罢,只要你选择坚强,它们顶多伤害你的肉体。
没有什么不可能,只要努力,谁都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很多时候,我们缺乏的不是自身天生不如别人能力,而是一种坚定的信念,一种不畏任何阻挠和压力而直冲云霄的姿态,一种不卑不亢将壮志牢牢扎进信念的底气。所以,如果你的人生遭遇了挫折或厄运,不妨让自己选择坚强,如此一来,任何苦难都阻挡不了你自我实现的进程。
自信性格,让成功之路畅通无阻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一种确信,是相信自己能行的坚定的信念。自信是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自信是成功的必要条件,是成功的源泉。自信无论在人际交往上、事业上还是在工作上都至关重要。
英语中对自信的解释是:Believe that one is right on something or that one is able to do something.只要你在某件事情上认为自己是对的,或者认为自己能做某件事,你就可以拥有自信。
自信,是追求卓越人生的旅途中永不屈服的支柱,惟有自信,才能引爆生命中的潜质;惟有自信,才能战胜生命旅程中的苦难和挫折;惟有自信,才能不断超越自我,永葆生命的青春;惟有自信,才能抓住生命中不期而至的机遇。
19世纪的英国诗人济慈一生贫困,饱受文艺批评家抨击,且恋爱失败,身染痨病,26岁即去世。虽然济慈一生潦倒不堪,却不甘于环境的支配。他在少年时代就自信自己要成为诗人。他说:“我想,我死后可以跻身于英国诗人之列。”济慈一生致力于这个最大的目标,使他最终成为一位名垂不朽的诗人。
自信是一种心态,自己能做的事,就相信自己,不惧人言,不拘泥于前人之法,勇敢地将自己的能力体现出来。自己不能做的事,坦然处之,不会觉得自己不能做就低人一等,更不会影响自信心。
前世界拳击冠军乔?弗列勒每战必胜的秘诀是:参加比赛的前一天,总要在天花板上贴上自己的座右铭——我能胜!
要成为自信者,就要像自信者一样去行动。自信的表情、自信的手势、自信的言语都能在我们心中培养起自信的信念。
自信并不是天生就有的,也不是不可改变的,有时候,看起来很自信的人也会不自信起来,而有些本来不自信的人,也会让自己变得自信起来。我们来看一个关于奥修的寓言故事:
有一天,绝顶聪明的纳斯鲁丁跑来找奥修,非常激动地说:“快来帮帮我!”奥修问:“发生了什么事?”纳斯鲁丁说:“我感觉糟糕透了,我突然变得不自信了,天啊!我该怎么办?”奥修说:“你一直是很自信的人呀,发生了什么事让你如此不自信呢?”纳斯鲁丁非常沮丧地说:“我发现每个人都像我一样好!”
看起来非常自信的人也可能实际上非常不自信,如果真是这样,自信满满的人可能正是那些不太自信的人,处处谦虚忍让的人有可能正是内心充满自信的人。
那么,如何建立自信呢,且看心理学家给我们的几点建议:
1.发现自己的长处,并尽力发挥出来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里,优点显露的机会并不均等。在评价自己的时候,可以采用场景变换的方法,寻找“立体的我”,我们会意外地发现,自己原来有很多优点与长处。
2.相信自己行,才能大胆尝试,接受挑战
在回忆过去成功的经历中体验信心。同时,从自己的优势出发,力争把每件事情都做成功,这样,就可以从中受到更多的鼓舞。在做事的过程中,有时会出现失败和错误。这时候,可以用爱迪生所说的“没有失败,只有离成功更近一点儿”的观点来激励自己,这样,就能够把前进过程中的问题、困难乃至失败,看得淡一点儿,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从容应对,把注意力集中到完成任务上。
3.知道应该做的事,然后加以实行
没有必要非做伟大、不平凡的行动不可,只要是自己能力所及的事就足够了。不要想着一步登天,知道应该做的事,知道能做的事,并立即去行动就可以了。
4.走路的速度加快25%
身体的动作是心灵活动的结果。许多心理学家将懒散的姿势、缓慢的步伐跟对自己、对工作以及对别人的不愉快感受联系在一起。仔细观察那些遭受打击、被排斥的人,走路都拖拖拉拉,完全没有自信心。还有一种人,则是表现出超凡的信心。他们走起路来比一般人快,像跑。他们用他们的步伐告诉其他的人:“我要到一个重要的地方,去做很重要的事情,更重要的是,我会在15分钟内成功。”所以,心理学家建议:借着改变姿势与速度,改变心理状态。把你走路的速度加快25%,你会发现,你的自信心也会随之增加。
人生下来就应该自信,自信的权利是谁也无法剥夺的,只要坚信自己能行,就会获得成功。你自信能够成功,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为增加。但如果你心里认定会失败,就永远不会成功。
自信是与积极密切相关的事情,自信本身就是一种积极性,自信就是在自我评价上的积极态度。自信是发自内心的自我肯定与相信。自己相信自己,别人就会相信你。
坚韧性格,生命不会因挫折而失色
没有一个人的成功是一蹴而就的,没有谁可以一步登天。所有的成功都是经历了一连串的失败之后才到来的。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碰到困难和挫折,甚至还会遭遇致命的打击。这时,一个人的性格因素,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他的人生成败。
在逆境和挫折在前,一个人坚韧刚强的个性,会表现得尤为突出。拥有坚韧性格的人,在挫折面前不退缩,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即使面对命运给予自己的不公平的灾难,拥有坚韧性格的人,也能够勇敢地去面对。美国杰出的小说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海明威,就是具有这样坚韧性格的人。
1899年7月,海明威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郊的一个小镇,他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颇有名气的外科医生,闲暇之余,他经常带着小海明威去钓鱼或打猎。他的母亲出生于一个家教甚严的家庭,她力图将海明威培养成为一名音乐家,但是对于海明威而言,大自然显然要比那些音符更具有吸引力。
海明威14岁走进拳击场,即使被打得满脸鲜血,他也不肯倒下;19岁时,他走上战场,在车队当司机,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他的头部、胸部、上肢、下肢都被炸成重伤,身上中的炮弹片和机枪弹头多达230余处,一共做了13次手术,有些弹片始终没有取出来,至死都留在体内。
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第二年年初,38岁的他以北美报业联盟记者的身份赴西班牙采访,并拿起武器参加了战斗。1939年,完成了他最优秀的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
1944年,他随美军在法国北部诺曼底登陆,因获取大量情报,他获得一枚铜质勋章。
两次世界大战,常年的冒险生涯,多次发生的事故,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也耗费了他大量精力。1954年,海明威夫妇应邀去非洲采访时,海明威竟两次遇到飞机失事,头部再次受重伤。
遇到那么多事故,遭受那么多创伤和不幸,海明威却从来没有停止过他的奋斗和冒险,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退缩,自强不息,与命运展开斗争,是海明威个性中最有价值的东西。
海明威的作品《老人与海》中的老人,是激励过无数人的不言败的“硬汉”形象。其实,不止这一个,在他的作品中,他塑造了一系列“硬汉子”,这种精神,也正是海明威所追求的永恒的东西,这就是人的坚毅品格、顽强精神。同时,这些也是他自己精神的写照。
海明威就是这样一个人,多块弹头弹片没能让他倒下;无数的退稿、无数的失败,也无法把他击垮;两次飞机失事,他都能从大火中站起来。最后,因为不愿意自己成为无能的弱者,他用枪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居里夫人说:“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法国生物学家巴斯德说:“告诉你使我达到目标的奥秘吧,我唯一的力量就是我的坚持精神。”
我们的心是世界上最坚韧的东西,痛苦和磨难可以摧垮一个人的身体,却摧不垮心灵,只要心灵不垮,我们总会完好地站起来。
2008年5月12日,在那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一直渴望成长为舞蹈家的李月失去了左腿。然而一百多天后,这位有着舞蹈梦想的11岁的小女孩竟然出现在残奥会开幕式的舞台上,当她重新拾及自己的芭蕾梦想时,她轻轻跃进了全世界观众的心中。
5月15日,汶川地震后的第三天,李月躺在废墟中。由于左腿被坍塌物死死卡住,随时都可能有生命危险,救援人员无奈之下现场截去了李月的左腿。随后,在送往医院的急救车上,李月又几度昏厥。不过,顽强的她硬是挺过了生命最危难的时刻。在医院,她对亲人说的第一句话是:“我身边的同学都不在了,但是我一直想着跳舞,就坚持了下来。”
失去了左腿,以后还能继续跳芭蕾吗?李月经常在病床上失声痛哭,11岁的她不忍就此失去舞蹈梦想。而就在此时,一直关注李月的著名独臂舞蹈家马丽专程从北京赶到绵阳告诉李月:“残缺的肢体一样可以演绎完美的艺术。”
李月牢牢记住了这句话,渐渐走出了灾难阴影。她乐观地对关心她的人们说:“虽然地震夺去我的左腿,但是我永远不放弃芭蕾梦想。”
2008年9月6日的夜晚,成了李月圆梦的时刻。她坐在轮椅上,穿着粉色的芭蕾裙。当光柱投射到她身上时,她缓缓张开双臂,一双清澈的眼睛里流露出无限憧憬与陶醉。她用手臂代替足尖,轻点节奏、曼妙而舞。当“芭蕾王子”吕萌将她从轮椅上托起,举过肩头时,她蹬直了右脚。此时,人们看到一只红舞鞋顽强地“站立”在空中,这一刻,全世界为之动容。
从失去左腿到重新起舞,李月用她坚韧的性格为世人勾勒出一个梦想的美丽。这位坚强的小女孩,在她圆梦的同时,向世界传递着对梦想的追求和坚持。
我们不是李月,我们难以体会她失去一条腿的痛苦,但是我们能够体会到她追求梦想的执著和坚定,能够体会到她面对苦难的顽强,能够体会到她风雨不折腰的坚韧……其实,每个人的内心都隐藏着巨大的能量,无论是孩子还是成人。如果能够将这巨大的能量发挥出来,就一定能够成为一个出色的人。人生之光荣,不在于永不失败,而在于始终能够坚定自己的信念。这种信念,使人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放弃自己。
谦虚性格,给你包容万物的胸怀
谦虚指不自满,愿意接受批评,并虚心向人请教。说话、办事时看到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不足,以求教的口吻说话,以学生和下级的心态办事,是对自己高标准的要求。谦虚是一种美德,是进取和成功的必要前提。
“任何时候也不要以为自己什么都懂,不管别人怎么称赞你,你时时刻刻都要有勇气对自己说:‘我是门外汉’。”这是俄国生物学家巴甫洛夫的话,被许多人奉为座右铭。
大海把自己放得很低,才能吸收来自四面八方的水。人把自己的位置放低,才能更多地接受别人的东西。要想达到最高处,必须从最低处开始。
有一位年轻人,内心始终充满了对生活的不满和抱怨,直到一个夏天,他与好友一起去见了好友的父亲,才使他的内心豁然开朗。
好友的父亲是一个老渔民。年轻人与好友一起去海边探望他时,看着老人从容悠然地在海边打鱼,年轻人忽然想问老人一些问题:
“您给自己规定每天要打多少鱼呢?”年轻人问。
好友的父亲说:“孩子,打多少鱼对于我来说已经不重要了。”
年轻人若有所思地看着大海的远处,很想知道老人是怎么看待大海的,就感叹道:“大海真伟大!”
“你认为大海为什么那么伟大呢?”老人问。
年轻人欲言又止,因为他不敢贸然做答。
“海的伟大在于它容纳百川,而它之所以能够容纳百川,关键是在于它的位置最低。”
是啊,大海之所以能够容纳百川,是因为它把自己的位置放在最低。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你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了,就能吸收更多的经验和知识;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了,以后的每一步都会向高处走,那样,生活不就少了许多烦恼,多了更多快乐吗?所以,请保持低调吧!一个低调而谦逊的人,不会把自己看得太重、捧得太高,因此这样的人也不会被摔得太重。
古往今来的无数事例表明,通常那些有真才实学的人往往虚怀若谷,谦虚谨慎,他们也因此变得更有知识和才能;而不学无术的人却常常骄傲自大、自以为是,他们因此也就失去了很多获取知识和经验的机会。
梅兰芳不仅在京剧艺术上有很深的造诣,而且还有一双丹青妙手。他曾拜名画家齐白石为师,虚心求教,总是执弟子之礼,并常常为齐白石磨墨铺纸,丝毫没有著名演员的架子。
梅兰芳不仅拜画家为师,而且拜普通人为师。
有一次在演出京剧《杀惜》时,他从众多的叫好声中听到一位老人说“不好”。演出结束后,梅兰芳来不及卸装更衣,便赶忙找来那位老人请教。他恭恭敬敬地对老人说:“说我不好的人,是我的老师。先生您说我不好,想必有高见,还望先生赐教,学生决心亡羊补牢。”
老人说:“按梨园规定,阎惜姣上楼和下楼的台步,应是上七下八,可是先生您为何八上八下?”
梅兰芳一听,连声称谢。从此以后梅兰芳经常请这位老先生看他演戏,并请他指正,称他为“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