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9800000007

第7章 无常人生(1)

悟思

“无常”是一个佛教用语。在佛陀看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世间一切都如同泡沫一般,变化不定,时虚时幻。世间的一切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虚幻不实,因此,“一切皆空”,一切都是无常的,生灭不定。“花开花落,缘起缘灭,江山如画,风景年复一年今日在,明日何处去?朝起朝落,情长情短,云水无边,时世岁随故岁旧仪来,新移再何妨?”今天还是花好月圆,明天也许就会残花败柳;今天还是欢歌笑语,明天却可能天各一方;也许在此刻,有人正在死亡,而有人刚刚诞生;有人正在欢欣大笑,也有人正在悲哀哭泣……面对变幻莫测的时空和人生,人们常常感到无奈与无助,“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生命的始与终都是那么突然,那么意外,面对变故,脆弱的人们总会在大喜大悲中无所适从。

无常,无常的人生,无常的世界,就像大海波涛汹涌,更像平静而清澈的山泉,会让你苦得铭心,也会让你清甜于心。其实,佛教的“诸行无常”并不是要我们用消极懒惰的态度来对待人生。认识无常、无我的人生真相,是为了让我们获得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让我们从对具体琐事和目标的执迷中超脱出来,以更放松的心态和更圆融的方法去对待生活的每一天。一旦明白了世事无常的道理,当我们面对人生境遇的逆变和社会环境的转换时,也就能够处变不惊,泰然处之,从而具有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了。更重要的是,当我们还在逆境中挣扎,还在希冀着一个幸福的目标时,如果明白了无常的道理,就不会被暂时的困顿所击倒,被眼前的挫折所蒙蔽。今天的丑小鸭,谁知道明天就不会变成漂亮的白天鹅呢?还是赵朴初先生说得好:“修菩萨行的人不仅要发愿救度一切众生,还要观察、认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我的,要认识到整个世间主要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不断发生、发展、无常变化、无尽无休的洪流。这种迅猛前进的滚滚洪流,谁也阻挡不了,谁也把握不住。菩萨觉悟到在这种无常变化的汹涌波涛中,顺流而下,没有别的可做,只有‘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庄严国土,利乐有情’,这样才能把握自己,自度度人,不被无常变幻的生死洪流所淹没,依靠菩萨六波罗蜜的航船,出离这种无尽无边的苦海。……这就是佛教无常观的世界观和菩萨行的人生观的具体实践,这就是人间佛教理论的基础。”

人生是一种过程,这一过程的每一小段都是无常的。悟出此道,也就用不着大喜大悲喜乐无常了。保持一颗平常心去看待世事人生,以平常之心面对无常之事,不要总以怀旧的心情沉浸在过去的失落中,因为过去已成历史。“人生本无常,世事自难料,未雨先绸缪,不要待到生死两茫茫之时,无语话凄凉”。面对着多变的人生和短暂的生命,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这样才能在变幻的现实中坦然从容地面对真诚的人生。

一切行无常

一切行,实在是无常啊!

——《佛陀语录·上篇·杂品》

累朝帝主,历代侯王,九重殿阙高居,万里山河独据。

西来战舰,千年王气俄收,北去銮舆,五国冤声未断。

呜呼!杜鹃叫落桃花月,血染枝头恨正长。

——苏轼:《焰口召请文》

解读:

纵观中国的历史,历朝历代的帝王更替,诸侯易人,其中都充满着血腥的杀气。还有的人为了夺取王位不惜干出子杀父、兄杀弟的灭绝人性的勾当。三国时期的魏王曹丕对弟弟曹植的迫害就是一例。有的虽然不是亲眷之间相互争夺王位,但是他们与其他诸侯之间的争权同样也是残酷无情的。春秋时期的吴越之争就是明证。起初,吴王阖闾被越王勾践所杀,其子夫差继位之后,一举打败越王勾践,勾践夫妻忍辱为奴在吴国服役多年。为了不忘国耻,勾践卧薪尝胆,号召国民勤俭节约、发奋图强,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越国国力日益强盛。最后,一举灭掉吴国,成为当时有名的霸主。不仅吴越之争是这样,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争霸也是如此。

世事变化无常,即使一个人拥有了帝王之位,也难保王位的久长。南唐后主李煜由一国之主变为阶下囚的转变过程,就反映了这种规律。李煜于宋建隆二年(961)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之后,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李煜在成为亡国奴之后,感叹今昔地位的天壤之别,写了许多词作表达心中的怨恨。终于因此惹怒了大宋皇帝,葬身异国他乡。在中国历史上类似李后主这样的帝王不知有多少,他们的这种失位、失国之恨只有到死才会善罢甘休。

筑坛拜将,建节封侯,力移金鼎千钧,身作长城万里。

霜寒豹帐,徒勤汗马之劳;风息狼烟,空负攀龙之望。

呜呼!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

——苏轼:《焰口召请文》

解读:

古往今来,凡是为保家卫国做出贡献的将帅,大多会得到“筑坛拜将,建节封侯”的荣耀,这些驰骋疆场的将帅,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取得了战争的决定胜利。但历史上有很多的将军并不是这样的幸运,他们非但没有取得战争的胜利,有的还在战争中或被下属暗害,或因指挥不当,或被叛徒出卖而壮志未酬身先死。仅以《三国演义》为例,与刘备桃园结义的张飞在刘备掌握政权后,成为刘备的得力干将,他以威猛善战而闻名,在长坂桥前一人喝退数十万曹兵,但这位久战沙场的将军最后却因虐待士卒,在醉酒后被门下范疆、张达杀死;与他同为蜀国五虎上将的关羽,在守卫荆州时,不幸被吕蒙用计活捉,被东吴孙权所杀。更令关羽愤恨的是,在他兵败之时,可以投奔的将士却背叛他而投降东吴,致使关羽不得不败走麦城。还有一位深受诸葛亮器重的马谡,因为在街亭一战中指挥失误,导致全军溃败,对诸葛亮的北伐造成重大损失。为了严明军纪,诸葛亮不得不含泪将马谡斩首。这些战将虽然尽心,但也难以扭转败局,甚至不幸以身殉国。所以唐代诗人王翰在《凉州词》中说:“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人征战几人回!”

即使不是身死沙场,在辅佐君王夺得江山之后,也很难共富贵。所以古言说:“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破,谋臣亡”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一起共打江山的人,能够一同受苦,却不能共享富贵,是自古以来的通例。赵匡胤“杯酒释兵权”就是典型的例证。所以苏轼为此发出了“将军战马今何在,野草闲花满地愁”的感叹。

黉门才子,白屋书生,探花足步文林,射策身游棘院。

萤灯飞散,三年徒用工夫;铁砚磨穿,十载慢施辛苦。

呜呼!七尺红罗书姓字,一抔黄土盖文章。

──苏轼:《焰口召请文》

解读:

自古以来,通过读书走上仕途,是很多中下层人士为之奋斗的终极目标。在科举考试比较清明的时代,很多真正有才华的书生,大多可以通过科考金榜题名、光宗耀祖。但是在科举制度腐败黑暗的年代,很多有真才实学的学子被排斥在外,终其一生,不得任用。唐代最有才华的文学家李白、杜甫都没能通过科举考试走上仕途。李白仅仅因其才华被唐玄宗招进宫中,才仅仅三个月,就因恃才放旷而被逐出宫门;杜甫也是寄人篱下,做了多年的小官,他的俸禄甚至连一家人的生计也难以维持。对于那些蹭蹬于科场之外的文人而言,尽管他们才华横溢、铁砚磨穿;尽管他们“三更灯火五更鸡”的发愤读书,也永远难有金榜题名的那一天。以至于有很多文人终生郁郁不得志,只有以诗文来抨击科举取士的弊端。

作为一名饱读诗书的文人,不管你仕途一帆风顺也好,落魄失意也罢,最终你的满腹文章也会随着你生命的终结而被黄土埋葬。对此,若能看开一点,你自然就会少一分忧愁和烦恼。

江湖羇旅,南北经商,图财万里游行,积货千金贸易。

风波不测,身膏鱼腹之中;途路难防,命丧羊肠之险。

呜呼!滞魄北随云黯黯,客魂东逐水悠悠。

──苏轼:《焰口召请文》

解读:

商人是促进不同地区物质流通的中间人。他们为了财利,走南闯北,囤积居奇,以赚取更多的钱财。对这些商人来说,他们为了钱财,抛妻别子,远走他乡。他们希望经商赢利,以后能衣锦还乡。外出经商,善于经营的,可以赚得万贯家产;不善于经商的还可能折本失财,徒劳辛苦。

外出的商人,有时虽然能够赚得一些钱财,但因旅途艰险,有可能遭遇江海之上“风波不测,身膏鱼腹之中”;有的可能会在路途之中遭遇劫匪袭击,“丧命羊肠之险”。总之,一个商人离家经商,不管你是否赚取利益,都有可能在异地他乡遭遇凶险,甚至永远不可能再与家人团圆。

对乞丐和囚徒来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是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他们不像闺阁佳人和帝王将相那样有着丰厚的物质条件和可资炫耀的资本。虽然他们的生命不被人所重视,但作为一个人,他们同样都有生存的权利,他们的生命也应该受到别人的尊重。不过,与其他阶层的人相比,他们的生命似乎更没有保障。且不说“遇水火以伤身,逢虎狼而失命”,也不必说“悬梁服毒,千年怨气沉沉;雷击崖崩,一点惊魂漾漾”。但就他们生活的困境而言,他们更多时候就有可能因为饥寒交迫等基本的生存条件得不到保障而死在街头。他们的凄凉处境恰如苏轼所述:“暮雨青烟寒鹊噪,秋风黄叶乱鸦飞”。

参透诸多类型人生无常,不仅能使人们放下功名利禄,看破财色的虚幻,而且还能使人保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心态,从而能以平常心对待人生。

——远尘法师:《人生无常——赏评》

无常的人生

人命无常,过于山水,今日虽存,明亦难保,念念不停,尤如奔马,马到崖前,收缰恐晚,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

今生不将此生度,更向何生度此生,一口气不来,惟有业随身,生时不带一文来,死时不带一文去,努力今生须了却,更莫屡劫受余殃,不受一番寒彻骨,恁得梅花扑鼻香,拼着一条穷性命,银墙铁壁亦要穿,身到半山须努力,要登崖顶莫辞劳。

──月溪法师:《月溪禅师问答录》

众生正是由于对“常”的执著,才给生命带来了巨大的苦痛。所以,要想解脱烦恼和痛苦,就必须正见无常的本质。经曰:“诸行无常,是生灭法”,就是告诉我们,一切有为法都不能逃脱生灭变化的规律。

我们的心念是无常的。我们现前的喜怒哀乐,不仅是无始以来心识的延续,也是生命经验的积累。任何一种心态的出现,除了内在的原因,还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尤其是我们这些凡人,总是心随境转,当外境发生变化之时,心态也往往随之变化。就如大海,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波涛汹涌;如虚空,时而万里无云,时而阴云密布……我们的身体是无常的。从我们拥有这个色身开始,无时不在经受无常的考验。因为无常,我们才能从最初父母所给的那一点物质元素成长为现在这个庞大的色身;因为无常,我们才会从朝气蓬勃的青年一天天走向衰老;因为无常,我们健壮的色身才会受到疾病的威胁,随时都有产生病变乃至死亡的可能。因此,佛陀在《四十二章经》中告诫他的弟子们说:生命只在呼吸之间。

我们的国家和社会也是无常的。《三国演义》开宗明义:“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翻开中国古代史,我们可以看到,历史正是沿着这样一种无常的规律发展而来:周末七国纷争,并入于秦;秦灭之后,楚汉分争,又并入于汉;汉末三国兴起,晋朝统一;晋灭之后,南北纷争,隋唐统一……这些朝代少则几十年,多则几百年,但都要经历兴起、延续、灭亡的阶段。无常使任何朝代都无法永远存在,始皇一统天下,但他所幻想的千秋大业不过传了两代。无常又使社会由繁荣富强走向衰败,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盛极而衰。无常也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发展,正因为人类社会是无常的,所以才能从原始社会进入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乃至像我们所希望的那样,最终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我们孜孜以求的财富是无常的。许多人喜欢积聚财富,为此想尽各种办法,甚至采用不正当的手段敛财。他们不但希望自己从中得到幸福和快乐,还希望将之传于后代,使子子孙孙都能享用不尽,殊不知财富同样要受到无常规律的支配。佛经说,财富为五家所有:大水可以冲走你的财富,大火可以烧毁你的财富,黑势力可以抢去你的财富,官府可以没收你的财富。如果这些都没能使你的财富遭受损失,那么,富贵之家往往会有不肖子孙,他们不耕而食,不织而衣,不懂得财物来之不易而任意挥霍,将祖先辛苦积聚的财物迅速败尽。俗话说“富不过三代”,纵观古今中外的历史,的确很难有一个家族能保持永远的富贵荣华。

我们的世界也是无常的。几千年来,人类一直竭尽全力地发展科技,建设世界,使得我们从原始社会的愚昧落后进化到今天的高度文明。无常使世界进步发达,无常也使人类文明最终走向毁灭。因为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要经历成、住、坏、空的过程,当它趋于毁灭时,人类文明还能够继续存在吗?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济群法师:《生命的痛苦及解脱》

佛家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的,缘聚则生,缘尽则灭,处于不断的迁流转变中,没有恒常的定性。

“景物依旧,人事已非”,这是一般人对无常的感叹。其实,世间一切有为法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因缘所生的诸法,空无自性,随缘聚散,它是三世迁流不住的,所以不但有情世间的众生有生、老、病、死的现象,人世间的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演变,人的心念有生、住、异、灭的变化,自然界的时序更是春、夏、秋、冬,或冷、暖、寒、暑更替不已。也就是说,一切法在时间上是刹那不住,念念生灭,过去的已灭,未来的未生,现在的即生即灭,正如《金刚经》所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因为世间一切万法无一是常住不变的,因此说“无常”。

——海繁居士:《生死禅书》

同类推荐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红尘禅影1:我用《红楼梦》讲《坛经》

    《坛经》诞生于唐朝,是禅宗标志。《坛经》的诞生是一场奇遇,他是中国文化的奇葩。本书简单讲述《坛经》中的大唐文化,从文学、哲学、历史三个方面讲佛教归化中国,在唐代圆满融入中国文化。这段融入,使中国文化更具魅力。在文学方面:“坛经偈”影响了唐诗,反映了唐代禅诗传统,还影响了《红楼梦》的诞生,本书即用《红楼梦》的内容、情节及人物讲解《坛经》的奥妙。
  • 李叔同说佛

    李叔同说佛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他的演讲稿与辑录的处世格言被梁实秋、林玉堂等作家誉为“一字千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阅读、慢慢体味、用一生的时间静静领悟”。
  •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花一世界:跟季羡林品味生活禅

    一本集中体现季羡林先生天人和谐思想的作品。 书中的万事万物都被季羡林先生赋予了生命的内涵,老妇人、小男孩儿,一枝花,一条老狗,一场雨......季老以朴素的笔触描写对天地万物的情感,一生经历的人、事、物、景,在季老笔下是鲜活感人的,集中表达了季羡林先生对天地万物那种"民胞物与"的大爱。这位可敬可爱的老人不只是在诉说着他的情感,更想向世人传达一种力量,跟随季老感受生命、体悟人生,收获内心安宁平静的力量。
  •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佛渡有缘人:佛法与人生智慧(大全集)

    忙、茫、盲……大多数现代人的真实写照。大街上人们行色匆匆,办公室里人们忙忙碌碌,工作台前人们废寝忘食。有人忙出了功成名就,有人忙出了事半功倍,有人忙出了迷惘无助,有人在盲目地忙啊忙……人在旅途,最累莫过奔命、最怕莫过于茫然若失、最苦莫过于苦海无边。故而,我们需要学会去调整、去谋划、去经营、去感悟,用从容的心去欣赏人生路上的风景。愿这本忙里偷闲者写给大忙人的佛学感悟,能够帮助每一位现代社会的大忙人,让大家都找到一张让心灵放松的按摩椅,一个让心灵休憩的驿站,一处让心灵休整的港湾。
热门推荐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一个人去旅行

    一个人去旅行

    李东文, 70后。1999年开始学习写作,以小说及情感专栏为主,曾在《天涯》《长城》《十月》《西湖》《长江文艺》等杂志发表小说,作品多次被《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读者》等转载。
  • 极简中国史

    极简中国史

    最简洁、最通俗、最幽默、最精辟!极简方式解读三千年中国历史文化!翻开血泪斑斑的历史画卷看一看,你会发现这样一个事实:自从盘古开天辟地,中华民族跨越千年,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直到今天的文明社会,王朝与政权的覆灭和更迭,带来的不仅仅是杀戮,还有中华民族文化底蕴的一次次进步和融合,在这个同化的过程中,中华文明有过冲突、矛盾、甚至残杀,但国家永远只有一个,那就是——中国。
  • 空间医药师

    空间医药师

    前世好歹是个有点名气的外科大夫,一个电梯事故让她穿越到古代,大龄剩女转眼成为小萝莉,有房有车有存款变成没房没车没银子。不过好在老天附送了一个空间药田给她,只是随着年龄增长,提亲的一个接一个,而她只要一生一世一双人,否则管他王族贵胄还是平头百姓,说啥也不嫁!--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德古拉之吻

    德古拉之吻

    本书以日记的形式,勾勒出一段不为人知的诡秘往事。一场交易,让英俊、高贵的德古拉伯爵来到伦敦。他的出现引起了乔纳森·哈克的注意,他意识到在德古拉伯爵怪异的行为背后隐藏着一个惊人的秘密——他竟然是个拥有不死之身的吸血鬼……此时的伦敦陷入了黑暗之中,到处充斥着迷失、噩梦与鲜血。陨灭或者重生,复苏还是沉睡,用跳动的心换来永生,你可愿意?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每一种孤独都有陪伴

    家是港湾,可为何家会伤人?爱意味着融合,可为何越爱越孤独?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走出孤独,都渴望与别人相爱。如果一个人越重要,我们就越会用自己所懂得的最好的方式去对待他。但很多时候,这种渴望背后的潜台词是:因为我爱你,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所以你要听我的,要按我的期待去回应,去做事。而所谓的“好的方式”则常常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别人。在这种逻辑下,相爱便成了强加,成为控制彼此的战争。因为这个缘故,我们都渴望爱,都爱过,然而,要命的孤独感却纠缠着这个世界上的绝大多数人,亲密关系成为咫尺天涯。
  • 遇见,在最忧伤的年华

    遇见,在最忧伤的年华

    年轻有为的高帅富,生命却将嘎然而止。有多少女人愿意为他生下后代?已为人妻的平民女子,清纯无邪的初恋女友,作风大胆的风尘尤物,门当户对的豪门千金,她们各自为着怎样的理由为他怀孕生子?当懵懂少年的渴望难负残酷现实的沉重,当两情相悦的快乐不抵巨额财富的吸引,当逢场作戏的婚姻不谙深藏多年的阴谋,一场纯粹的爱情,是否还能挽救行将逝去的灵魂?她是他心底的最爱,却被眷顾得最少,被误解得最多。她仍是一个处女,却诞下了他唯一的孩子。--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鬼婴来电

    鬼婴来电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