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产业化建设开展。武穴市成立了两个工作专班开展实施山药产业化工作,成立了武穴市山药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并下设市山药产业化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保证了山药产业化建设,做到有方案、有规划,并督促实施和协调解决实施中出现的有关问题。由农业局和有关企业技术骨干人员组成了技术指导小组,确保各项技术要点的落实,并成效地进行了技术指导,解决了生产、加工中的技术难题。
(3)高标准进行基地建设。首先,把好面积规模关。开展了“千亩示范畈”、“百亩示范片”、“十亩示范户”建设竞赛活动,鼓励、支持余川、梅川两镇及各级部门参与基地建设,发展山药生产。现已建成了梅川横岗、梅川石步、余川芦河、余川长城四大千亩示范畈和梅川绿林、梅川胡立、余川车坊、余川王宪等十多个100亩示范片,每年有100多个10亩以上示范户。这些示范畈、示范片、示范户的建设有力地带动了武穴市山药生产的规模发展。其次,严把基地建设质量关。为了保证基地建设的质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对基地的沟、渠、路、桥、涵、洞等水利、交通设施进行了修善配套建设,提高了山药种植基地基础设施的质量,保证了山药基地的正常生产发展。再就是为发展规模种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在尊重农民意愿的前提下,进行了土地的合理流转和调整,保证了基地的成功连片和适宜性。从而使基地建设达到了高质量、高标准、高起点的要求。
(4)技术服务实现了全程化。山药产业化建设技术指导小组将技术人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广泛开展了技术培训,每年技术指导小组都要按生产季节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各级各地培训20次以上,特别注重推广山药无公害和标准化生产技术,每年印发相关技术资料2万余份;三是加强了现场技术指导,技术人员长年坚持深入一线,结合科技入户工作的开展,技术人员将山药生产种植技术送到了药农的田间地头,在田间地头帮广大农民研究和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实际问题。在集中连片生产示范基地的开展培训,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管理的统一。充分利用电视、报纸等媒体,加强了技术的宣传普及。在武穴市电视台开辟了“农业科技直通车”栏目,每年山药栽培管理和病虫防治关键时期,专题播放相关技术。随着各项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武穴市山药种植水平逐年提高,为山药增产增收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据调查,在实施山药产业化开发之前,山药一般亩产1000~1100千克,经过不断的技术推广应用,山药单产水平明显提高,近几年,一般亩产1250~1750千克,一些高产户亩产达2000千克以上,比10年前有了较大的提高。鲜食武穴佛手山药也已经注册了“济生”牌、“层峰山”牌商标。
(5)企业重视产后加工与开发。在山药产业化开发过程中,武穴市始终把产后加工转化作为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全市山药年加工能力达到2.0万吨,实际年加工量1万吨,年加工增值过亿元。实现年加工增值5000万元。主要是武穴市万星面业有限公司和梅川佛掌山药加工厂这两家企业承担了加工任务。
武穴佛手山药面
武穴市万星面业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优质面粉和武穴原生态佛手山药为主要原料生产佛手山药面的加工公司,现年生产佛手山药面能力达3万吨,年销售额达亿元。可消化本地武穴佛手山药5000吨,带动周边农户数1500户以上。万星面业拥有自主研发、检测等各种先进设备和技术力量。拥有自己的注册商标和自主知识产权,集产学研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供应链发展模式,以“绿色、健康、美味”为发展理念,多次荣获省级、地市级优秀质量奖和先进单位荣誉,是武穴市政府重点支持企业,是武汉工业学院的研发基地,万星面业与武汉工业学院共同研发的武穴地方特色产品佛手山药面的生产技术已经申请国家专利(专利号:200810197271.5),并连续2年荣获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2010年9月,佛手山药面在北京第十届中国面制品大会上荣获“2009~2010年度创新产品奖”,11月在上海绿色食品博览会上荣获“畅销产品金奖”。
梅川佛掌山药加工厂采用华中农业大学在国内首创的生物科技技术,聘请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专家教授作为产品研发顾问,进口世界先进水平的全自动生产线设备,对佛掌山药进行高科技系统化精深加工,研制生产了佛掌牌速溶山药羹系列产品。工厂占地面积60亩,生产性建筑面积2100平方米,佛掌山药种植示范基地3000亩。工厂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进口全自动生产线设备,400平方米的灭菌真空包装生产线。固定资产投入达500万元,每年加工佛掌山药5000吨,产值5000万元,带动农户增收4000万元/年。目前,梅川佛掌山药加工厂正联合武汉理工大学开发山药薯片、山药速溶奶茶等加工产品。
(二)产业市场前景
经常食用佛手山药不仅有助于提高人体消化吸收功能,还能补肾益肺,佛手山药以其独特的口感和营养受到了消费者的喜爱,成为当地具有代表性的特色菜肴。其中重要的营养成分薯蓣皂,是合成女性荷尔蒙的先驱物质,有滋阴补阳、增强新陈代谢的功效;而新鲜块茎中含有的多糖蛋白成分的黏液质、消化酵素等,可以预防心血管脂肪沉积,有助于胃肠的消化吸收,是很好的美容养生食品,市场前景良好。
由于佛手山药对生长环境要求严格,所以产量不高,价格也较昂贵。另外由于佛手山药去皮困难,质地较脆、很容易被磕碰坏,不利于市场推广和消费,所以现在如何开发山药深加工,提高佛手山药的附加值是关键问题。目前通过深加工可以使新鲜的佛手山药增值2~3倍,也逐步带动了佛手山药的种植规模。
(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通过近年来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武穴市山药产业化开发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种植规模还有待进一步扩大,标准化生产水平还有待提高,外销渠道有待进一步拓宽,加工企业有待进一步做大做强,特别是精深加工产品少、保鲜能力弱、加工转化产值比重还不高,这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武穴佛手山药产业化发展。
(四)产业发展的对策
1.加强对佛手山药产业化的组织领导力度
武穴市山药产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得到武穴市委市政府领导的重视,更需要赢得湖北省农业厅,乃至农业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同时,为进一步推进山药产业化进程,武穴市要进一步加强对产业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力度。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有关乡镇主要负责人要参与,保障产业化的规划设计、建设实施、全程服务和检查监督等各项工作顺利进行。
2.加大政策扶持和宣传引导力度
产业要发展,离不开项目支持,积极争取湖北省农业厅在武穴佛手山药产业化建设方面的项目支持,特别是纳入山药(特色蔬菜)标准园建设项目,促进武穴佛手山药产业化发展提高水平。同时武穴市也要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激励山药发展,促进种植规模扩大鼓励山药加工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升产品档次,延长山药产业化链条。在产品宣传上充分利用各种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向社会、向各级领导大力推介武穴佛手山药。
3.进一步加大基地建设力度
基地建设是产业化开发的基础,应该稳步扩大山药种植规模,力争实现山药年种植面积4.9万亩以上,实现总产量7.5万吨,产值5亿元。打造全国第一大佛手山药生产基地。巩固建好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基地水利、交通等配套设施的建设,带动种植农户3.5万户;积极申报绿色食品,建好山药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促进农民收入不断增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4.进一步加大龙头企业建设力度
产业化开发关键在龙头企业的形成和带头作用。在后续的工作中,要转变观念,强化措施,重点扶持科技含量高、有市场开发前景好的山药加工企业。引进保鲜、加工新技术,开发山药罐头、调理食品、保健食品、速溶食品及深加工等系列产品,力争建成2~3个投资规模过1000万元的山药龙头加工企业。为进一步加强公司的品牌建设,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应该从品牌建设、企业形象、管理文化等方面进行战略发展,向更高层次迈进。同时也要积极引进外来先进生产技术和市场推广模式,注重人才的培养,为龙头企业的品牌建设和武穴的经济形象共同努力。
5.进一步加大市场拓展力度
武穴佛手山药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市场知名度还不高,市场占有份额还不大,今后要千方百计组织民营企业、营销大户、龙头企业开拓新的市场网点,加大品牌宣传力度,培植出武穴佛手山药精品名牌。
6.进一步加大技术攻关力度
为加快武穴佛手山药产业发展,要坚持不断创新,继续加强与科研院校合作,全力搞好技术攻关。一是重点抓好山药生理基础、营养保健功效、山药病害等基础性研究,开展山药品种提纯复壮攻关;二是重点抓好山药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与推广;三是重点抓好精深加工产品研究与开发等方面工作,要突出研究开发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产品,使武穴佛手山药产业化建设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团风荸荠
一、概况
团风荸荠是指湖北省团风县淋山河镇、方高坪镇、马曹庙镇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范围内生长的荸荠。
荸荠,俗称马蹄、地栗,属莎草科,是一种多年生浅水性宿根草本植物,由于其甘甜可口、营养丰富的特征,又有“地下雪梨”的美称,在北方更是被视为“江南人参”,深得消费者喜爱。团风荸荠植株分蘖性强,丰产性能好,每株结球90~100个,平均亩产1807千克。球茎饱满整齐、扁圆型、皮薄、色鲜艳棕红一致、肉白色、甜脆、脐部平且开裂少,个大果重,球茎大小4.04厘米×2.3厘米,单个球茎均重22.65克。团风荸荠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多种营养元素。据权威部门测定,每100克鲜品中,含蛋白质1.5克,碳水化合物21.8克,脂肪0.1克,粗纤维0.5克,钙5毫克,磷68毫克,铁0.5毫克,以及多种维生素。团风荸荠具有很强的医疗保健功能。团风荸荠其苗秧、根、果实均可入药。据《中药大辞典》记载:荸荠性味甘、微寒、无毒,可温中益气,清热开胃,明目清音,消食醒酒。临床上可用于热病烦渴、痰热咳嗽、咽喉疼痛、小便不利、便血、疣等症。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荸荠可用于治疗呼吸道疾病、肠胃炎、糖尿病,对降低血压、防治癌症也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团风县东临巴河与浠水县相接,西隔举水与武汉毗邻;北倚大崎山与罗田县、新洲区交界;西南隔江与鄂州市隔江相望。区内海拔最高处为1040.8米,最低处为15.8米,跨东经114°47′~115°14′,北纬30°35′~30°54′,地势北高南低,全县南北长38千米,东西宽44千米,总面积833平方千米。沿318公路西起淋山河,经方高坪,东止马曹庙,全长近20千米灰潮泥沙壤土地肥沃,素称“四十里荸荠园”,是团风荸荠原产发源地。
该地区属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热量丰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6.2~17.3℃,无霜期210~240天。年均降雨量1200~1300毫米。形成了独特的生长环境。
荸荠在团风方言中为“勃脐”,源于明朝的《救荒本草》。顾名思义,它是荒年的救命食物。团风荸荠栽培历史悠久,据可考证的史志文献记载,团风栽培荸荠有400年以上的历史。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光绪八年(1883年)的《黄冈县志物产篇》,光绪九年(1884年)的《黄州府志物产篇》均对其做了准确的文字记录。
团风荸荠是团风县传统的特色农产品。在黄冈至今流传着“黄州的萝卜、巴河的藕,团风的荸荠、红安的苕”的名优土特产俗语。长期以来,勤劳智慧的团风人民对荸荠有着执著的喜爱,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培育优质品种,创新生产模式,使团风荸荠享誉国内外。
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9年11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2009年第103号公告,正式批准对团风荸荠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保护范围为湖北省团风县的淋山河镇、方高坪镇、马曹庙镇共3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该区域荸荠种植面积2万亩,涉及30个村216个村民小组。
团风荸荠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湖北省团风县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黄冈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团风荸荠的法定检测机构由湖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指定。
黄冈市佳盛食品工业有限公司于2004年4月9日注册成立,注册资金100万元,董事长刘宏邦,现有员工300余人,主要从事荸荠罐头、荸荠爽、荸荠果冻等食品生产。
三、产业发展战略
(一)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将团风荸荠这张特色牌打好,近年来,团风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成立了荸荠生产产业化领导小组,年终组织农户验收,实行奖惩制度;成立团风荸荠生产技术研究所并在淋山河等3个乡镇开展无公害荸荠标准化种植;出台优惠政策,颁发《中共团风县委、团风县人民政府关于推进荸荠产业化的优惠政策》文件,对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对加工企业给予扶持;举办“团风荸荠节”,以多种宣传方式扩大团风荸荠知名度,凸显团风人文环境。在这些措施的推动下,团风荸荠产业得到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