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8500000007

第7章 人生第一桶金(2)

望见对方的大阵仗,朱元璋的随从中有人竟先害怕起来,转头想要回去。朱元璋自己心里也没有太大的把握,但既然来了,不成功就必然是失败,要么全功而返,要么留下脑袋。

形势容不得他多想。他喝令众人:现在他众我寡,形势未明,大家先别慌乱,且随他们进营中去看看究竟,然后再作定夺吧。

然后他打马上前,高声喊道:“我等奉郭大帅之命前来与你家主帅商议大事,请各位进去通报一声!”

不一会儿,对方主帅刘某出迎。

客套过后,刘某即言归正传:“诸位远来,郭公必有所交代吧!”

朱元璋亮明了身份,接着便说:“来时大帅已有交代,说与刘帅有旧。听闻您军中乏粮,心里很是着急。而今,又风闻有别处的贼寇想要来攻打咱们寨子,大帅特派我前来通报刘帅。如能和我部合兵一处,那请随我一同前往濠州;若有他意,也请移营他处以避贼锋芒……”

朱同志这话说得很圆滑。濠州庙小,并不是谁都甘心往里挤的,人家先前只是探路而已,所以,话不能说满。

既然郭大帅如此给面子,刘某当面也不好拒绝,伸手不打笑脸人嘛。于是他便先许了诺,又请朱元璋留物为信。朱元璋便解下佩带在身上的香囊递给了对方,对方则好好款待了大家一番。

饭毕,刘某对朱元璋等说:“那就先请兄弟们回去报告郭公吧,待我军收拾好行装,一定前往濠州!”

朱元璋只好准备回去,但他又觉得对方还有几分犹豫:既没有确切的开拔日期,又没有确定何时会合,更没有派几个有分量的人先行一同回濠州,打点前哨……所以他很不放心,便把费聚给留了下来,让他在这边先等候消息。

情况果然有变。

三天后,费聚气喘吁吁地跑回来告知朱老大:“朱公子,不好了!事情恐怕有变,看样子那边还有别的打算!”

朱元璋一听要坏菜,当即就点起了一支三百人马的精壮队伍,直奔定远。到了那里后,他就跟刘某说道:“刘帅,我们知道你们是被人欺负过的,这大仇还没有报。今日若草率从咱去了濠州,恐怕心里还会耿耿于怀。这样吧,让咱先帮你们把仇给报了吧!”

表面上看来,朱同志是一腔热情,刘某不好拒绝,但他心里明白:三分是想替你报仇,七分在以兵相迫。

于是,他们只好口头上应承下来,私底下却开始对濠州这伙人加强了戒备。

面对老刘的牛皮糖政策,好言好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恐怕是不能奏效了,看来得来点硬的。但这是在人家的地盘上,又只能智取才行。

古语云:处世有疑,非智也;徘徊不决,非勇也。此时,正是考验一个人的才智与勇气的时候。朱元璋想了想,看来只能冒险一试了。

当时,队伍里有个勇武的大力士,朱元璋便把那人叫了来,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那人拍着自己坚实如铁的胸脯向老大保证:一定圆满完成任务。

如此甚好,朱元璋赶紧派他去邀请刘某来一谈,暗地里又部署了一番。

待到刘某驾临的时候,只见濠州来的这些同志们就跟没见过世面的乡巴佬一样,看见什么都好奇!他们几次都蜂拥上来“围观”刘公的美髯,聚而观之,既聚复散,如是者三。看得人家刘帅都有些不好意思起来,但同时心里又不免有几分得意。

老刘身边的亲兵刚开始警惕性还挺高,等弄清了原委,都笑着回到帐外喝酒了。

可就在老刘自我陶醉、疏于防范之际,那大力士突然杀出,竟一气把他给绑了。接着,朱老大又派了几十个人把老刘紧紧地围在中间,迅速簇拥着老刘出了驴牌寨。

而寨子里的人马还不知道出了什么状况,还真的以为是自己的主帅魅力太大,一下子就招惹来那么多围观的粉丝!

当他们一行人走出了十多里地后,朱老大这才派人回去通知寨子里的部众们:你们大帅已经随同我等前去濠州查看新营地了,下令你等赶紧移师跟来,不要逗留此地。

一看还有主帅的手谕(被强迫写的),寨子里的兵士便奉命开拔了。其实,对于他们来说,手谕的真假并不重要,元军也是投,义军也是投,这年月只要有口饭吃就行。

临行前,朱元璋的人马还帮他们将旧营付之一炬,说是不留给元军,其实也是断了他们的后路。

跟随到濠州来的士兵共计三千余人,朱元璋把他们安顿好后,便上报老郭,同时也请他出面和老刘修复关系。眼看木已成舟,老刘也只得给老郭这个面子。

仅仅七天之后,这三千多人就派上了大用场。

当时定远有个叫缪大亨的,是个“民军”头领,拥众数万人,受元将张知院(“知院”是枢密使之通称,是最高军事长官。元代实行行省制度,该枢密使不是指中书省官员,而是属于河南行省。)驱遣,驻扎在濠州东面百余里的横涧山。表面看去势力雄壮,其实不过一群乌合之众,朱元璋早想把他们一锅端掉了,只是苦于自己兵力单薄。

有了驴牌寨的这三千人,就可以乘夜袭击横涧山,打缪大亨一个措手不及。于是朱元璋便与徐达等人商议,定下了攻取计策。

其实缪大亨这段时间也没闲着,因为他上次就带兵参加了元军围攻濠州的行动,也因此与红巾军结下了梁子。听说红巾军近日兼并了驴牌寨,他们便加强了防范,但是怎么也没想到,才不过七日,红巾军就找上门来了。

就在这天夜里,朱元璋手下干将花云带兵偷袭横涧山,缪大亨兵败被俘,在朱元璋劝说下投降了。他手下的一干兵民也都被招降,粗略清点了一下,居然有男女七万多口。朱元璋从中挑选出了精壮者两万人,并对他们悉加训练,以备将来大用。

仗着这两万多人马,在濠州诸将中,朱元璋部算是出了头,人强马壮,声名大震。附近的豪杰和有志之士也闻风而至,如影随形,追随其左右……人生的“第一桶金”到手,展现在面前的舞台也愈加宽广,但朱元璋却坐立不安起来。

南京!南京!

横涧山一战,出其不意,以寡击众,打出了朱元璋的名气。

名气是一种无形的价值,一笔无形的本钱,会产生品牌效应,让趋者云集。

但名气又是一种拖累甚至危险,对于树干来说,招风的树枝从来只有两种命运:分杈或被砍掉。

现在朱元璋手下人马急剧膨胀,从几十到几百到几千,眼下更是达两万之众,这不仅会让同辈诸将眼红,也会引起郭子兴等头领不必要的猜忌。

另外,濠州小城一座,易攻难守,在元军数次围困中,都是靠了运气才化险为夷。不仅仅是元军,就在义军大旗下,也有人在打濠州城的主意。

形势危如累卵,而城内主人郭子兴却仍旧宅在家里享清福,掩耳盗铃,得过且过。

朱元璋明白这点,所以他必须抓住时机,寻找新的地方去发展壮大,让敌人无法一口吃下自己。

横涧山之战后不久,朱元璋便向郭子兴提出向南发展,他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也很充分:濠州北面基本是刘福通等友军的地盘,而元朝在南面的统治却较为薄弱,相对容易攻打些。

老郭欣然应允,一则朱元璋好歹也是自己人,向南扩大地盘只好不坏,不然粮饷从何而出?兵源从何而出?二来这人不在自己眼前也好,太认真太勤奋了,愈发显出自己的懒散和无所作为。

就在这年夏末,朱元璋率领自己的全部人马向南进发。

当队伍行至妙山一带时,冯国用与冯国胜兄弟率众来投。

冯氏兄弟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读书人,一向少与真正读书人来往的朱元璋很是好奇兄弟俩的装束,他问道:“你们既然是来投军,怎么还穿一身儒装?”

冯国用的解释是:来得太匆忙,没来得及换。

言毕,三人哈哈大笑。

冯氏兄弟在当地士林中颇有名望,二人不仅自幼读书,而且还精通兵法。眼见天下大乱,便在家乡结寨自保。听闻朱元璋的名气,便前来投靠。

三人坐定之后,朱元璋试着问道:“两位既是读书人,想必定有高见,恕我冒昧一问:环顾当今天下,纷扰异常,有何安定良策?”

实话说,朱元璋眼下连驻扎的地盘都成问题,还真没到风云际会,纵谈天下的地步。但卖草鞋的刘备,带着屡战屡败的杂牌军,有幸遇到诸葛亮,都能来一番指点江山的隆中对,朱元璋这一问实在也不算过分。

时年三十出头的冯国用,早在走出家门以前,就已对天下大势进行过一番思量,此次算是有备而来。

但面对朱老大的问话,他沉吟了半晌。

然后,缓慢有力地说了六个字:“有德昌,有势强!”

听到这几个字,朱元璋先是心头一震,继而有些疑惑不解:“恕在下愚钝,还望先生明示!”

冯国用也已觉察出朱老大情绪的细微变化,他觉得不需再卖什么关子了。于是侃侃而谈:“我们南面的金陵,有龙蟠虎踞之势,历来为帝王之都……以今日形势来看,当先攻下金陵,定鼎于此,然后再命诸将四出攻伐,救生灵于水火,倡仁义于远近。如此,则天下不难定也!”

冯国用此言,绝非一般书生空谈,而是根据朱元璋眼下的实际情况,总结出的最切实可行的办法。既具有宏观指导意义,也具有实际可操作性。毕竟,对于濠州来说,南京是近在咫尺的大城市。南方各支义军也不是没打过南京的主意,但付诸实施的基本没有,原因很简单:这块骨头太难啃,最终他们都跟郭子兴一样——选择了视而不见。

冯老大这番话,如果对其他义军头领去讲,换来的或许是一阵哈哈大笑——攻打南京,买卖太大,咱本儿小玩不转。但对于朱元璋,就另当别论了。表面上,他尽量克制住自己,一副镇定平常的样子,内里却已经心潮澎湃。

早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初游金陵,见此地形势优越之极,就不禁感叹:“钟山龙蟠,石城虎踞,真帝王之宅!”金陵“虎踞龙盘”一称由此得名。

而在当时看来,朱元璋最有必要夺取的大城市,就是金陵。至于能力,现在的确还不具备。

金陵城既形势险要,又紧靠江浙粮仓,如果能够在这里站稳脚跟,那么对于未来的生存发展甚至皇图霸业,无疑都是最为有利的。

夺取金陵就意味着夺天下之半,聪明的朱元璋当然听得出这番话中的分量。

所以,他仰天叹道:“老天待朱某不薄,送来二位先生!”

从此,冯氏兄弟留在义军里,“皆居帷幄,预机密焉”,成了朱元璋身边的高参。

有人也许会问:依当时的形势看,既然大家都是反元的,直接北伐,攻下元大都多省事,何必掉头向南呢?

这个目标的确豪迈,但很不切实际,因为此刻元军重兵集结于北方。相反,南方的金陵地位既重要,又距离濠州、定远一带不远,元军在那里的防守却相对薄弱。

当一个人一无所有时,他最先想到的应该是争取生存,然后努力站稳脚跟,最后才去图更高远的目标。闹革命也是同样的道理,占据金陵才能站稳脚跟,否则,一切无从谈起。

冯国用确实是一位人杰,有眼光、有魄力,他和其弟也是最早一批追随朱元璋的读书人。

后来朱元璋还特命他典掌自己的亲兵,委以心腹之用。

可惜的是,至正十八年冯国用病逝军中,时年三十六岁。为彰显他的功绩,大明开国后,朱元璋追封他为郢国公,画其肖像于功臣庙,位列元勋第八。

兄弟双星,其实冯国胜比其兄也并不逊色,史称“雄武多智略”,只是多年的军旅生活,把他彻底蜕变为一个武夫。当大哥病逝时,冯国胜早已积功升为元帅(大致相当于今天的师长一级),朱元璋命他承袭兄职,典掌亲军。

冯国胜后来因避朱元璋“国瑞”的讳,改名为冯胜。他又名“宗异”,可能是因仰慕东汉开国名将——“大树将军”冯异(冯异虽然谋略过人,战功卓著,但是为人却谦逊,众将喜欢争功,而此时的他却常常躲到一旁的大树下闲坐,故人美其名曰“大树将军”。),所以才取此名的吧。

学习刘邦好榜样

部队继续向前进发,不久,定远城在望了。

定远昌义乡有一位叫毛麟的,与该县大姓陈氏组织了一支自保的地主武装,闻听朱元璋的队伍要来,这帮人顿作鸟兽散,而毛麟遂扶县令出降。

朱元璋认为毛麟是一位有识之士,就把他留在了身边,此人后来成为朱老大的一名重要助手。

在濠州、定远一带站稳脚跟后,朱元璋率领主力部队继续向南转战,准备攻战滁州。

半道上,又有一位重量级人物前来投奔,这便是“萧何”式的人物李善长,后来的大明开国第一功臣——朱皇帝后来曾说徐达的功劳“特在诸侯之上”,但他给予老李的封赏却是第一的。

这一年(1353年),李善长恰当不惑之年。基本可以肯定,这老李先前在给蒙古人打工时,混得不太如意,积了一肚子怒气。元末大乱,他也曾想加入哪路诸侯,博个封妻荫子,结果没能成,于是携带全家避乱于东山。后经过一番比较,他便认准了后起之秀朱元璋,于是前来投奔。

李善长(“善长”之名据说是小明王赐予的),字百室,今安徽定远人。

严格意义上说,老李不能算是读书人,只能说粗通文墨,这点跟冯氏兄弟不能相比;但他头脑灵光,平时对法家学说那一套研究颇深,在这乱世,也算是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光有头脑,智商高,也未必能成事,偏偏这老李还颇有长者之风,厚道谦和,极善于为人处世。品察性情,协调人际关系更是他的拿手好戏。好头脑加上好手段,老李在乡里也算混得如鱼得水,家乡人曾推举他为“祭酒”(管祭祀的)。

所以,当朱元璋见到他,交谈一番后,顿时觉得有种说不出的舒畅,看来自己又得一贤才。于是将老李留置幕下,让他做了自己的书记官,操持日常细务。

有一次,朱元璋得了闲暇,就把李善长叫到身边,二人促膝长谈。

朱元璋说:“先生高才,怎么会流落下层?”

这是个令他长期以来都疑惑的问题,他实在搞不明白,大元的用人制度何以如此荒谬?

李善长微微一笑,捋着自己的长须,似乎见怪不怪,回答道:“明公,人言当今之世‘九儒十丐’,如此颠倒是非、悖极天理,尚有何事不可?所以,该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但朱元璋仍不解惑,他认为现在脱脱主政,大行改革之事,似乎中兴有望(当然谁也不会想到脱脱后来竟被害)。如此一来,自己将立刻成为朝廷眼中的乱臣贼子,死无葬身之地。

李善长用他精熟的法家知识解除了朱元璋的担忧,很简单:元朝积弊已深,沉疴难返,更为可怕的是法度废弛,无以立信于天下,单靠这区区一位贤相,几个能人,焉能救世?

“那我辈何为呢?”朱元璋紧紧追问道。

李善长认为,朱元璋应当坐观天下形势,乘时而动。有利则动,无利则伏。进可以取天下,退也可接受元廷招安。当然,接受招安仅为权宜之计,最终,还是应当取而代之。

至于如何坐观形势,李善长觉得需要观天时,察地利,取人和。

老李的话有点玄乎,实话说,朱元璋听得有些似懂非懂。

几天过去了,老朱心里还是不踏实,于是再次征询李善长:“先生,而今四方纷扰,战乱不息,无以自保,不知何时天下才可大定?真是让人忧心……”

言外之意就是:乱世之中,咱朱重八现在暂时图个自保,您净跟我谈大道理,都太虚了,具体该怎么做还是不清楚。最好能给出个榜样,我依葫芦画瓢就行。

老李明白他的意思,沉思半晌后,对朱元璋说:“想当初秦末大乱时,高祖沛公起身于一介布衣,然而他豁达大度,知人善任,不嗜杀人,五载遂成帝业……而今元朝纲纪既紊,天下呈土崩瓦解之势……明公既起家于濠州,此处距沛公龙兴之处不远。山川王气,以在下观之,明公当受之无疑!所以,明公但取法高祖即可。”

这么一点拨,朱元璋心里就亮堂多了。

同类推荐
  •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最具影响力的发明始祖(下)

    本书主要总结了最具影响了的发明始祖。缪尔·莫尔斯、威廉·汤姆孙、阿尔弗莱德·诺贝尔、威廉·亨利·柏琴、乔治·威斯汀豪斯、亚历山大·贝尔、托马斯·爱迪生、卡茂林·昂尼斯、鲁道夫·狄塞尔、亚·斯·波波夫等人物。
  •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卑鄙的圣人:曹操5

    历史上的大奸大忠都差不多,只有曹操大不同!曹操的计谋,奸诈程度往往将对手整得头昏脑涨、找不着北,卑鄙程度也屡屡突破道德底线,但他却是一个心怀天下、体恤众生的圣人;而且他还是一个柔情万丈、天才横溢的诗人;最后他还是一个敏感、自卑、内心孤独的普通男人。
  • 袁世凯发迹史

    袁世凯发迹史

    1884年金玉均等“开化党”人士发动甲申政变,试图推翻“事大党”把持的政权,驻朝日军亦趁机行动欲挟制王室;国王李熙派人奔赴清营求助,袁世凯指挥清军击退日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平定了朝鲜甲申政变有重大意义,打退了日本的渗透势力,粉碎了日本趁中法战争之际谋取朝鲜的企图,推迟了中日战争爆发的时间。袁世凯也因这一事件受到李鸿章等人的重视,年仅26岁的他就被封为“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宜大臣”,本书通过史料,着重介绍了袁世凯是如何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低级文职小军官,几年时间成长为清政府在朝鲜的外交、商务总代理的全过程。
  •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大文学家的故事(古今中外英雄伟人故事系列)

    文学是什么?文学就是人学。文学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反映,也是人类和自然界关系的再现。文学既可以揭示生活的本质,又可以体现人们的喜怒哀乐。人类如果没有文学,其生活就会枯燥无味。因此,伟大的文学家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 苦吟寒士贾岛传

    苦吟寒士贾岛传

    而非学术性传记,这是一部文学传记,但其中贾岛的生平大事都有所本,与贾岛有关的人物也多系真人。当然,作为历史人物传记,小说的情节不可能曲折离奇跌宕起伏,甚至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推理性的叙述。我不敢说,书中的贾岛和中唐大诗人贾岛不差分毫,但他至少是我心目中的贾岛。我曾向一位前辈讨教,他说,“《三国演义》与《三国志》的区别,前者是小说,后者是史志。你既然是写小说,有些事就不要再去顾虑。”我听后为自己的胆大妄为感到安慰,也去了好多顾虑
热门推荐
  •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管理

    虚拟社会是网络时代一种新的社会存在形式,是人们通过互联网从事各种活动形成的社会关系体系。本书从虚拟社会的概念、历史演进、特征出发,分析和梳理了我国虚拟社会管理的现状、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网络热点事件的分析,重点阐述网络舆情传播的规律、特点和应对措施,以及对网络突发性群体事件的处理方式;同时,结合实践,研究了网络问政、网络监督与网络反腐、微博的“革命”、网络信息安全以及如何重塑领导干部网络形象及网络公关等问题,为领导干部提高虚拟社会管理能力提供参考和帮助。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极品拳

    极品拳

    高中生李加倍刻苦练习T拳,克服重重困难,夺得T拳冠军的艰苦历程。说明运动本身是艰苦的,取得成绩是甜蜜的。而真正快乐是运动的过程,至于冠军是可遇不可求的。其实这哪里是运动,这是我们人生成长的道路。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升邪

    升邪

    九天之前,太阳落下后再没有升起。第十天,苏景名动四方。
  • 独宠代嫁王妃

    独宠代嫁王妃

    她,林静儿!名扬天下的静水医仙,依居柔然,万民敬仰!却生性恣意洒脱!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什么世俗礼教?什么三纲五常?自己开心才最重要!隐去绝世的容颜,也只因不愿做那貌美却薄命的红颜绝世!他,慕容烨!名震宇内的不败战神,十年沙场,叱咤风云!终灭七国,一统天下!却传言,他貌比恶鬼,其丑无比!残虐暴戾,生饮人血!不近女色!尤其厌恶女子的接近!世间女子无不避之如洪水猛兽!那一日,云山深处,丛林幽幽!他被骷髅教数百杀手围攻!本可凭一己之力荡平黑衣人!却不想体内的寒毒突然发作,身负重伤,命悬一线!她,却如零落凡尘的九天玄女般自万仞绝壁凌空而下,仅凭一支娇娆桃枝,诛杀所有骷髅教众!短暂的邂逅,转瞬话别离!却将一种名为爱恋的情愫悄然种下!百花宴上,一道圣旨,他与右相之女柳凝嫣婚事落定!却是落花无意,流水无心!各有算计!她只想做太子妃!而他,只想娶那个淡若烟月,恣意洒脱的女子!为偿前债,静儿欣然决定代替柳凝嫣嫁与世间女子皆避而远之的陵王!貌比恶鬼,其丑无比?静儿微微撇了撇嘴,容貌美丑不过是一幅皮相罢了!残虐暴戾,生饮人血?切!凭着本姑娘的身手还用担心会被人觅食了不成?不近女色,厌恶女子?那不更好!当个挂名王妃,清闲度日,逍遥快活,岂不妙哉?待哪日休书到手,她便可以挥一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洞房再见,他的面具取下,她的容颜转变,他们,都没有认出对方!可是,精明睿智如他,又岂会被一副面容迷了眼?她的容貌可以改变,可是,她那淡然随意,恣意慵懒的气质却改不了!那双自初见时,便深深烙印在心底的秋水明眸不会变!那股似桃之娇娆,似兰之清遐的气息不会变!原来,他魂牵梦绕的女子,竟一直在他的身边?还是他的王妃?还有比这更幸福的事么?不过,既然她冒名代嫁,他也不愿拆穿她!如今她已经在他的身边了,他唯一要做的便是宠她爱她护她便好!于是,世间纷传,陵王不仅相貌绝世,风华无双,而且情深温柔,宠妻无度!世间女子无不望之心叹!太子妃梦碎成空,柳凝嫣亦被陵王风姿所迷,竟无耻反诬静儿瞒天过海,阴谋代嫁!静儿懒懒的撇了撇嘴,本姑娘人也嫁了,心也动了,他,只能是本姑娘的!你就别想了!不然——红唇轻勾,慵懒一笑,敢窥视本姑娘东西的人,都已经去排队投胎了!
  • 踢踢兜丽江之恋

    踢踢兜丽江之恋

    两个在丽江相遇的年轻人,踢踢兜和点炕木,背负着各自的秘密,绝望地爱上了对方,渴望在短短的十天里,耗尽一生的爱。相爱不逢时,刻骨亦枉然。此去与君别,生死两不知。当他们的旅行结束,各自离开丽江,这座古城的角角落落,因为留下了他们相爱过的痕迹,而变得更加令人神往。你说情色,她说忧伤。趁年轻,去丽江。
  •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处世技巧

    卡耐基给青少年的11条处世技巧

    这是一本集结了成功大师的传世智语。真诚+宽容+技巧=成功处世,将别人的教训作为自己的经验,就可以避免自己的教训成为别人的经验,阅读此书,将使你终身受益。
  • 凤鸣宫阙

    凤鸣宫阙

    身为罪臣之女,被罚在宫中做了个小小奴婢。她陶君兰就该认命?活得屈辱卑微,死得无声无息?她偏不屈从!她有智谋,也有倾城容颜,她想活出自己人生
  • 龙缘

    龙缘

    它是一条可以主宰人间朝代帝王更替的护脉龙神。这个身份听起来十分拉风,不过可惜已经是过一百多年前,上一任的护脉龙神--它的龙爹败给了凤凰族,位置被夺,从此它们一家就十分落魄地依附别人,窝在一条又窄又小的小河沟里,受尽白眼。直到有一天,一个翻身的机会突然出现,它十分不幸地继承了龙爹的龙脉,去寻找拥有皇族血统的帝王之后,重新从凤凰爪中夺回护脉神的位置。它到了凡间,历经千辛万苦,好不容易查探到一个修真门派中的少年是可能的对象。但它又不幸地摸错了路,爬进了另一个门派的院子,摸到了另一个凡人的床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