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8500000010

第10章 潜伏(1)

神仙羡慕好眷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觉:即每一家庭的氛围总与这家的女主人息息相关——女主人若勤俭上进,那么家里就井井有条,红红火火;反之便锅冷灶凉,邋遢不堪。

找老婆,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终生大事。所谓“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好女人是一所学校,从里面合格毕业出来的男人,才有冲刺成功的起码资本。

前面已经说过,妻子马秀英对于朱元璋来说,非常重要。凡老公想不到、照顾不到的,她都能帮着周全到。

郭子兴猜忌女婿的毛病,时好时坏。旁人怂恿几句,他就给女婿穿几天小鞋,等见了女婿,又觉得有点惭愧。按理说,这一套不该是郭大侠的作为,但分析一下郭子兴的心理,也不难理解:老郭虽顶着大帅的头衔,但一直端居城中,无所事事,而女婿朱元璋则恰恰相反,风风火火干着事业,人气直线上升。为急于表示自己尚在台上,尚可支配权力,老郭只有拿女婿折腾一番后,才能安心片刻。只是,这种折腾稍微频繁了点。

有一次,老郭莫名其妙就把朱元璋给关了禁闭。朱同志倒霉,老郭那几个心胸狭隘的儿子却得意了,他们就想着借这个机会整死朱同志,所以特意吩咐看守不给朱同志饭吃。眼看两天过去,朱同志都已经饿得站不起来了。

很快,马秀英就得知了消息,一刻不敢耽搁。她先到厨房烙了一个大炊饼,然后便悄悄给危难中的丈夫送去。

正在快到地方的时候,半路杀出了郭氏兄弟,眼瞅事情要败露了,马秀英竟硬生生把刚出炉的饼揣入怀中。待到她终于得手后,回到住所,脱去衣服查看,才发现那里已经被烙饼烫得皮肉都焦烂了!

只这一件事,就足以让朱元璋感动得掉泪。

兵荒马乱的年月,粮食短缺、生活艰难是常有的。但马秀英总是想着办法节省下口粮来留给丈夫吃,自己却经常饿着肚子。

后来,朱同志每每追忆往昔,都感动不已。终其一生,他对于马夫人都是敬重有加。

如果说仅仅是贤惠顾家,体贴丈夫,这换了别的妻子大概也能做到,但马秀英还有她另外的一面,那就是见识和才干。

在军中时,朱元璋有些事一时拿不准的,便时常会找妻子商议,而马同志也总是为丈夫积极出谋划策,最后也总能有所补益。

自从濠州投军以来,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不少,但放眼望去,四周仍是一片乱糟糟的景象。有一天,朱元璋感觉心里没什么着落,于是焚香祷告,愿天命早有所归,勿要再令天下生民受苦,也让自己能够有所建树。

马秀英见状,劝了丈夫一番,对此,史书有详细记载。

那话的大致意思是:现在天下豪杰并起,虽然尚不知天命将归于谁,但依我来看,一定要不以杀人为本……对于摔倒的人,我们要扶助他;对于危难的人,我们要救护他;对于生计困难的人,我们要去接济他……只有这样,才能积聚人心!而人心所向就是天命所在。那些杀人如麻、只知道攻城略地、贪图一时之快的人,上天都会厌弃他们,即使是他们自身也难保全的,还谈什么夺取天下啊!

一个女人,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那就不仅仅是出于直觉或善良本性了。马秀英的素质和眼光由此可见一斑。朱同志听后不住地点头称是,并大为赞许。

第二天,朱元璋冒着雨从外面回来,然后开心地对妻子说道:“昨天听了你说的话,咱走在路上一直都在回味。今天偏巧就有一个士兵违反了军令,他居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个妇人。经过仔细盘问,他才承认是自己攻城时掳掠回来的,于是我就对他说,现在咱们用兵讲求法纪,不准侵犯老百姓,更不准私藏妇人。这次暂且记下,如果以后再犯,那就按军纪处置。那个士兵很害怕,结果就把那个妇人送回去了……”

马秀英很欣慰丈夫的做法。

妻子既是如此出色,自然朱同志很多事便会托付于她。

当朱同志领兵出战时,总会把一干军状籍簿等都交给妻子保存,而马秀英也总能把一切管理得井井有条,即使很久之后丈夫偶然问起,她也能立刻查找出来。而在平日闲暇时间,她又常常带着女眷们缝补衣物,为前方打仗的丈夫们做点后勤准备。

后来,就在朱元璋率大军南渡长江之际,马秀英思前想后,惟恐元兵会乘虚对后方下手,以掳掠将士们的妻儿来做要挟。所以,她不等朱元璋的命令,就自作主张带领家属们向南转移。结果元军果然来袭,家属们才侥幸躲过了这一劫。

前面说过,马秀英也为老公培养了一群了不起的儿子及养子。先说儿子,虽然长子朱标大概不是她亲生的,但连同老四朱棣等,却无一不是在她的亲自教导和抚育下长大的。

他们夫妇还一连收了二十多个养子,估计也是为以后事业发展着想吧。养子们作为心腹安插在各处要害的位置,以加强对将帅、官吏们的监管和控制。这也是学着五代十国一些将帅的成例(像有名的周世宗柴宗就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养子)。

既然谈到儿子及养子,就有必要说一下朱文正、李文忠、沐英等几位小同志。

就是在盘踞滁州时,朱元璋因为非常思念那些失散的亲友,便多方派人去寻访,史书记载他“思亲询旧,终日慨慷”。后来打听到结果:二哥重六已死好几年,“独遗寡妇”(大概是二哥的续弦。);二姐和三哥也已去世。

这一回,他在世界上是彻底孤单了。不过也有意外之喜,至正十四年十月,大嫂带着侄子文正和侄女从淮东前来相聚。尽管朱元璋曾对大哥非常不满,但他毕竟已去世多年,文正又是自己家硕果仅存的幼辈男丁。在离散十年后,眼见文正已长成了个壮小伙,老叔激动得都掉下了眼泪,“分离数年,扰攘中一见眷属复完,其不胜之喜复何言哉”。

更高兴的还在后面,这年的十二月,曾携家避难于淮东的二姐夫李贞得到小舅子的消息,也带着外甥保儿前来投靠,“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保儿这年已十五周岁,他见着老舅一身还算体面的衣服,觉得十分新鲜,便上前拉他的衣服。老舅随口说道:“外甥见舅如见娘!”说罢竟有些哽咽。

眼见外甥年幼丧母,甚是可怜,又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朱元璋便将外甥改姓朱,起名文忠,收做了自己的养子。

两个孩子都交给马秀英照看,而朱同志在孩子们的教育上也是不遗余力、用心良苦。除了教他们读书习武外,还让他们常常跟随自己左右,以熟悉军政事务。即使有时在马上同行,也没忘了时刻教导他们,并对他们寄予厚望。虽然以父辈的身份教育两个孩子,但此时的朱元璋,也不过才27岁,论年龄完全是个青年将领。

攻陷南京后,朱元璋曾设立过临时的最高军事机构,即大都督府。任职大都督的先后只有两个人,文正与文忠。由此,也可看出朱同志任用亲信的情形。

后来,随着文忠的战功越发显赫,有一次他还在前线忙碌之际,老舅便急不可耐地颁发一令,让他恢复了李姓,以示鼓励和恩宠(沐英等人后来也享受到了这一待遇)。虽然文正与文忠一样长大后英武不凡,只是偏偏这孩子没个城府,心胸狭隘,放纵不法,最终冒犯了执法如山的老叔,才弄了个悲剧的收场。

对比文忠的善始善终和一世英名,有人也许要问:文正与文忠两个,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至亲兄弟,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我的看法是:与两个人的年龄可能有一定关系。文正被收养时,已经基本长大成人,成人了就不容易完成其人格的重塑了。文忠则要小得多,再说他的父亲也没文正的老爸那么烂。

定远人沐英是朱元璋收养的第一个义子,当时他年方十岁,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被朱同志看中,以后就随了朱姓,名字改作文英,并交给夫人抚养。沐英后来也成长为一代名将(他也是开国六王之一),出征并被留在了云南,世代永镇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云南王”。

当时文武官员的儿子叫舍人,简称舍,沐英因此又称“沐舍”,也叫“周舍”。在这帮养子中,其中有个叫“平安”的比较知名,他也是一员猛将,在“靖难之役”时没少让朱棣吃苦头。

这些养子长大后基本工作就是做监军,跟随在外监视诸将。之所以如此广布亲信,是因为朱元璋并非像李世民家那样是显贵身份——老底子既厚实,社会关系也盘根错节,更有一大堆亲戚、本家帮着打天下、守天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郑龙集团),有叛乱者也不须畏惧。

朱元璋是家小业大,为了维持局面,他只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亲戚要用,没有亲戚创造亲戚也要用。不然,摊子铺得越大,反倒越有散架的危险。

可是,朱同志的压力是减轻了,然而马夫人的巨大压力却来了。试想,她一个人除了做各种杂事外,还要抚养着这二十多个孩子,每个孩子性格、具体情况都不同,那得操多少心啊!

朱棣称帝以后,曾大兴土木,在南京营建大报恩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机就是要报答马氏的养育之恩。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作为后来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后,马秀英一生却可能没生过孩子,或者至少没生过男孩。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朱元璋尽管对妻子满怀感激,但仍然纳了妾,起码在渡江进攻南京之前就已经有了。

迟到总比不来好

在继续我们的故事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脱脱倒台一事。

元廷内部,权力之争一向没消停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一次搞倒脱脱的主角叫哈麻,他原本是脱脱一党,不过是“党内有党”。他与深受脱脱信任的汝中柏争宠失利后,转而恨起脱脱来,就带着自己的小团队脱离了组织。

哈麻本是元宁宗乳母的儿子,仗着这一便利,他就有了出入禁宫的特权。这小子非常不地道,曾伙同其父秃鲁帖木儿等人向顺帝进言房中术,怂恿皇帝淫乱。后来更发展到一群男女裸处相与亵狎,以至秽声远播,连一般的市井小民都当“黄段子”听。

几年之后,皇太子爱犹识达礼腊慢慢长大,也懂事了,对于哈麻之流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当时,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也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在汝中柏等人的支持下,他也有意除掉“老鼠屎”哈麻等人。

不料,哈麻等人闻讯后竟转守为攻、先发制人。皇帝当时已经不大管事了,天天坐镇内宫研究房中术。于是哈麻便向皇后说了一些脱脱的坏话,这皇后信以为真,便挑唆着皇帝一道圣旨就把脱脱给打发到了云南——不久,就在流放地大理腾冲,脱脱被人毒死。

柱梁一断,大厦自然倒得更利索,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高邮之战失利。自此,也更让张同志、朱同志等一干造反派更加坚信:这大元果真是烂透,该咱来收摊子了。

其实,后来南明小朝廷的灭亡也是这样。

顾诚在《南明史》中论及:“南明之不振,关键在于从来没有一个能够调动全部抗清力量的权威核心。清廷内部虽然也常有勾心斗角,但大体上能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清胜明败,根本原因不是强弱异形,而是内部凝聚力的差异。”

蒋某人一再说:“我是被自己人打败的”,大意也在这里。

有道是“沧海横流,不进则退”,又有人云:“竞争就像你和一台压路机赛跑,你可以随时超过它。但你不能停下来,否则它会把你碾得粉碎”。闹革命跟这类似,先是你闹起了革命,后来就变成革命推着你继续闹,你不闹,就被“革命”了。

挟高邮胜战之威,张士诚部积极向江南发展,朱元璋的心也越发着急起来。他对于未来形势的判断总体上是乐观的,但内心却总不免有些纠结,更有一份焦灼,因为很多时候占了先机就是占尽天时。张士诚部迟早会和自己干上,而自己接下来做什么,心里没谱。

如果说从濠州到滁州这一路走来,只是上了几道餐前冷盘的话,现在,该是上大菜的时候了,那上什么菜呢?

于是,朱同志开始向老天祷告,希望能得点神启。他在祷辞中说:三月之后天下形势要更明朗些才好,无论谁得天命,这样自己心里也就踏实了。马夫人也在旁边劝导了他,他也听进去了。

转眼三个月过去,什么都没发生,朱元璋越发焦急。

而此刻,一向闲散的老郭竟找起事来,他也想学着别人的样儿在滁州称王,过过土皇帝的瘾。

朱元璋被气得差点没晕过去,称王就是出头,出头就等于找打。

但碍于老丈人面子,他只得耐心进言道:“帅父,此事宜从长计议。滁州四面环山,腹地狭小,绝非久留之地。等占领更大的城镇后,再裂地而王也不迟。”

这一席话算是戳到了老郭的痛处,起码的体面他还是要讲的,称王也得够场面,滁州的确是小了点。沉默了半晌,老郭终于打消了这个愚蠢念头。

时间很快到了至正十五年的春天,由于滁州的人马众多,粮荒也随之出现。老郭于是招集诸将讨论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因为不多占点地盘、多弄些粮食那是肯定不行的。结果,诸将众说纷纭,但净是一些馊点子。

有的建议向南打六合,先把大帅昔日恩怨了断;有的说最好向西打庐州,因为那里比较富庶(庐州就是今天的合肥一带);有的则建议干脆杀回濠州,毕竟那里本是咱们的地盘,现在还被赵均用那小子占着,该给大帅出口恶气了。

在这些将领当中,其实并不乏智勇之士,比如我们后面要说到的邵荣,他系老郭旧部,后成为朱元璋麾下的“三杰”之一。但这些将领们总的来说,缺乏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而这些正是如冯国用、李善长等读书人才具备的,他们成天在朱元璋左右,渐渐地,朱同志也开始在思想上脱胎换骨了。

所以,就眼下这场大会,朱元璋还是他一贯的看法,那就是:向南发展、夺取金陵。但此刻,他没敢说出来。一是因为,这个想法对于其他将领包括老郭来说,太过大胆,简直是痴心妄想;另一方面,以当时滁州义军的条件来看,长江天堑不可逾越,也不想逾越——一来将士们多是淮西人士,大伙儿比较恋巢;二来也没有足够的船只,渡长江说说可以,要真做起来,那简直是笑话一般。何况元军在金陵一带的长江防线上,部署了水师重兵,更别谈沿江的关隘和城防。

但只是困守滁州,那等于坐以待毙。此前,朱元璋也曾私下向老郭暗示向南谋求发展,可老郭没有兴趣。

这次大会过后没几天,诸将又聚在一块商议出路,老郭派人来请女婿参加,朱元璋郁闷得很,便托病不去。那边再三来人,执拗不过,最后勉强去了。

不过,他却有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法子。

当老郭让女婿发言时,朱同志便道:“如今咱们困守滁州孤城,绝非长远之计!所以,大伙都有意向四方进取,我也很赞同。不过,依我看,六合既然依附了张九四,咱们就不必去自找麻烦了;庐州是坚城重镇,元军一向驻守很严,估计很难拿下;濠州是兄弟城池,能不打还是别打,否则伤了和气。惟有这和阳值得一试……只是一点,和阳城虽小却坚固,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大伙听了,觉得是这么回事,都点头赞同。

和阳,又名和州,即今安徽和县,它南临长江,据说当年项羽自杀的乌江就在这一带。从地理方位上看,和阳在滁州的正南方,而金陵则在滁州的东南方。

“那依贤婿看,该怎么个智取法?”老郭问道。

同类推荐
  • 阎锡山传

    阎锡山传

    本书采用祖国传统史学的实录风格,努力以一种客观冷静的态度,让历史人物回到历史中去。阎锡山一生是如何走过来的?以及他对历史所发生怎样的影响?阎锡山是民国历史上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客观评述这样的历史人物,做到“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岳飞传

    岳飞传

    一代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壮志未酬的英雄气概,令中华后人万分景仰。为了再现一代民族英雄岳飞在宋金战争中的英雄故事,再现那段悲壮的历史,历代文人、作家创作了《岳飞传》。本书对《岳飞传》进行了精编,以适合小读者阅读。
  •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将军与明星们的生活

    本书为傅溪鹏长篇小说章节包括邓小平博浪登山强身记、胡耀邦日行万步的故事、陈老总和小棋手、刘晓庆与她妈的妈妈等
  •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大师:王安石

    改革家王安石,锐意富强,勇于冲破旧俗樊篱,指引新路,政治家王安石,特立独行,别于流俗腐儒,务实精进,文学家王安石,笔力冷峻深刻,文坛领袖名至实归!《中国古代文臣谋士:改革大师(王安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热门推荐
  • 力挺韩寒

    力挺韩寒

    杨袭,女,1976年出生于黄河口,08年始在《大家》《作品》《黄河文学》《飞天》《山东文学》等文学杂志发表小说。
  • 沉船

    沉船

    在中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长诗”写作版图上,阿尔丁夫·翼人的长诗写作具有启示录的价值和意义。但似乎有很多专业研究者对他以及他多年来的长诗写作缺乏必备的了解。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高校诡秘事件档案

    高校诡秘事件档案

    秦纤纤是一个喜欢写作推理小说的业余作家,智商高得惊人,但她怎么都想不到在就读的西川大学校园中,就在自己的身边,竟会发生那么多诡异的杀人事件。舞蹈社的社花被人用硫酸毁容,楼梯间惊现焦尸;篮球高手死在球场上,身后忽现诡异的巫毒符号;诅咒娃娃的肚子里,有一根根怵目惊心的断发;废弃教学楼的尸池里,总是保持着同数目的教具尸体每起案件的凶手,都毫无例外地运用高智商故布疑阵,令警方调查陷入一个个僵局之中。
  • 千金变村花:菜公主的跷跷板

    千金变村花:菜公主的跷跷板

    【原创作者社团『未央』出品】一朵小村花,从乡下重返城里,让你捧腹,让你挥泪,村花真的是一个平凡的少女吗?刻意的逃避掩饰不了华丽的身世,花不是好鸟,蜗牛也能变小强,请看菜公主的高低人生!
  •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中国历史名人之一

    周公姬(jī)姓,名旦,亦称叔旦,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他是周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在周文王诸子中,周公排行第三。商朝末年,周公的长兄伯邑(yì)考被殷(yīn)纣(zhòu)王烹(pēnɡ)死,次兄即武王姬发。周公自幼为人诚实忠厚,孝敬父母,多才多艺,因此他和武王发都深得文王的喜爱。文王之时,周族在西方已经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文王去世后,武王继承父位,继续进行灭商的事业。在武王灭商的过程中,周公一直是武王的得力助手。
  • 灵异怪谈:惊悚之悚

    灵异怪谈:惊悚之悚

    在这座城市里,有这么一种人,他们穿梭与阴阳之间,以猎魔为责,则天下以己任,隐藏在人群中,有的人亲切地称他们为‘猎魔者’“行之与彼岸,末之于阴阳”是他们生存的宗旨,穿梭于阴阳之间,守护着那永恒的七扇门……
  • 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人一生必须具备的30种关键能力

    人的一生中,有的人取得了辉煌的业绩,成为众人瞩目的精英人士。有的人却湮没无闻,与成功无缘。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一些人拥有关键能力,而一些人缺少关键能力,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培养提高关键能力,让你脱颖而出。改变一生。
  •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世界最具财富性的企业精英(5)

    我的课外第一本书——震撼心灵阅读之旅经典文库,《阅读文库》编委会编。通过各种形式的故事和语言,讲述我们在成长中需要的知识。
  • 他们的b城

    他们的b城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