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8500000010

第10章 潜伏(1)

神仙羡慕好眷侣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许会有这样的感觉:即每一家庭的氛围总与这家的女主人息息相关——女主人若勤俭上进,那么家里就井井有条,红红火火;反之便锅冷灶凉,邋遢不堪。

找老婆,不是请客吃饭,而是终生大事。所谓“国乱思良将,家贫思贤妻”。好女人是一所学校,从里面合格毕业出来的男人,才有冲刺成功的起码资本。

前面已经说过,妻子马秀英对于朱元璋来说,非常重要。凡老公想不到、照顾不到的,她都能帮着周全到。

郭子兴猜忌女婿的毛病,时好时坏。旁人怂恿几句,他就给女婿穿几天小鞋,等见了女婿,又觉得有点惭愧。按理说,这一套不该是郭大侠的作为,但分析一下郭子兴的心理,也不难理解:老郭虽顶着大帅的头衔,但一直端居城中,无所事事,而女婿朱元璋则恰恰相反,风风火火干着事业,人气直线上升。为急于表示自己尚在台上,尚可支配权力,老郭只有拿女婿折腾一番后,才能安心片刻。只是,这种折腾稍微频繁了点。

有一次,老郭莫名其妙就把朱元璋给关了禁闭。朱同志倒霉,老郭那几个心胸狭隘的儿子却得意了,他们就想着借这个机会整死朱同志,所以特意吩咐看守不给朱同志饭吃。眼看两天过去,朱同志都已经饿得站不起来了。

很快,马秀英就得知了消息,一刻不敢耽搁。她先到厨房烙了一个大炊饼,然后便悄悄给危难中的丈夫送去。

正在快到地方的时候,半路杀出了郭氏兄弟,眼瞅事情要败露了,马秀英竟硬生生把刚出炉的饼揣入怀中。待到她终于得手后,回到住所,脱去衣服查看,才发现那里已经被烙饼烫得皮肉都焦烂了!

只这一件事,就足以让朱元璋感动得掉泪。

兵荒马乱的年月,粮食短缺、生活艰难是常有的。但马秀英总是想着办法节省下口粮来留给丈夫吃,自己却经常饿着肚子。

后来,朱同志每每追忆往昔,都感动不已。终其一生,他对于马夫人都是敬重有加。

如果说仅仅是贤惠顾家,体贴丈夫,这换了别的妻子大概也能做到,但马秀英还有她另外的一面,那就是见识和才干。

在军中时,朱元璋有些事一时拿不准的,便时常会找妻子商议,而马同志也总是为丈夫积极出谋划策,最后也总能有所补益。

自从濠州投军以来,大大小小的仗也打了不少,但放眼望去,四周仍是一片乱糟糟的景象。有一天,朱元璋感觉心里没什么着落,于是焚香祷告,愿天命早有所归,勿要再令天下生民受苦,也让自己能够有所建树。

马秀英见状,劝了丈夫一番,对此,史书有详细记载。

那话的大致意思是:现在天下豪杰并起,虽然尚不知天命将归于谁,但依我来看,一定要不以杀人为本……对于摔倒的人,我们要扶助他;对于危难的人,我们要救护他;对于生计困难的人,我们要去接济他……只有这样,才能积聚人心!而人心所向就是天命所在。那些杀人如麻、只知道攻城略地、贪图一时之快的人,上天都会厌弃他们,即使是他们自身也难保全的,还谈什么夺取天下啊!

一个女人,能说出这样一番话来,那就不仅仅是出于直觉或善良本性了。马秀英的素质和眼光由此可见一斑。朱同志听后不住地点头称是,并大为赞许。

第二天,朱元璋冒着雨从外面回来,然后开心地对妻子说道:“昨天听了你说的话,咱走在路上一直都在回味。今天偏巧就有一个士兵违反了军令,他居然从外面带回来一个妇人。经过仔细盘问,他才承认是自己攻城时掳掠回来的,于是我就对他说,现在咱们用兵讲求法纪,不准侵犯老百姓,更不准私藏妇人。这次暂且记下,如果以后再犯,那就按军纪处置。那个士兵很害怕,结果就把那个妇人送回去了……”

马秀英很欣慰丈夫的做法。

妻子既是如此出色,自然朱同志很多事便会托付于她。

当朱同志领兵出战时,总会把一干军状籍簿等都交给妻子保存,而马秀英也总能把一切管理得井井有条,即使很久之后丈夫偶然问起,她也能立刻查找出来。而在平日闲暇时间,她又常常带着女眷们缝补衣物,为前方打仗的丈夫们做点后勤准备。

后来,就在朱元璋率大军南渡长江之际,马秀英思前想后,惟恐元兵会乘虚对后方下手,以掳掠将士们的妻儿来做要挟。所以,她不等朱元璋的命令,就自作主张带领家属们向南转移。结果元军果然来袭,家属们才侥幸躲过了这一劫。

前面说过,马秀英也为老公培养了一群了不起的儿子及养子。先说儿子,虽然长子朱标大概不是她亲生的,但连同老四朱棣等,却无一不是在她的亲自教导和抚育下长大的。

他们夫妇还一连收了二十多个养子,估计也是为以后事业发展着想吧。养子们作为心腹安插在各处要害的位置,以加强对将帅、官吏们的监管和控制。这也是学着五代十国一些将帅的成例(像有名的周世宗柴宗就是后周开国皇帝郭威的养子)。

既然谈到儿子及养子,就有必要说一下朱文正、李文忠、沐英等几位小同志。

就是在盘踞滁州时,朱元璋因为非常思念那些失散的亲友,便多方派人去寻访,史书记载他“思亲询旧,终日慨慷”。后来打听到结果:二哥重六已死好几年,“独遗寡妇”(大概是二哥的续弦。);二姐和三哥也已去世。

这一回,他在世界上是彻底孤单了。不过也有意外之喜,至正十四年十月,大嫂带着侄子文正和侄女从淮东前来相聚。尽管朱元璋曾对大哥非常不满,但他毕竟已去世多年,文正又是自己家硕果仅存的幼辈男丁。在离散十年后,眼见文正已长成了个壮小伙,老叔激动得都掉下了眼泪,“分离数年,扰攘中一见眷属复完,其不胜之喜复何言哉”。

更高兴的还在后面,这年的十二月,曾携家避难于淮东的二姐夫李贞得到小舅子的消息,也带着外甥保儿前来投靠,“一时会聚如再生,牵衣诉昔以难当”。保儿这年已十五周岁,他见着老舅一身还算体面的衣服,觉得十分新鲜,便上前拉他的衣服。老舅随口说道:“外甥见舅如见娘!”说罢竟有些哽咽。

眼见外甥年幼丧母,甚是可怜,又出于其他方面的考虑,朱元璋便将外甥改姓朱,起名文忠,收做了自己的养子。

两个孩子都交给马秀英照看,而朱同志在孩子们的教育上也是不遗余力、用心良苦。除了教他们读书习武外,还让他们常常跟随自己左右,以熟悉军政事务。即使有时在马上同行,也没忘了时刻教导他们,并对他们寄予厚望。虽然以父辈的身份教育两个孩子,但此时的朱元璋,也不过才27岁,论年龄完全是个青年将领。

攻陷南京后,朱元璋曾设立过临时的最高军事机构,即大都督府。任职大都督的先后只有两个人,文正与文忠。由此,也可看出朱同志任用亲信的情形。

后来,随着文忠的战功越发显赫,有一次他还在前线忙碌之际,老舅便急不可耐地颁发一令,让他恢复了李姓,以示鼓励和恩宠(沐英等人后来也享受到了这一待遇)。虽然文正与文忠一样长大后英武不凡,只是偏偏这孩子没个城府,心胸狭隘,放纵不法,最终冒犯了执法如山的老叔,才弄了个悲剧的收场。

对比文忠的善始善终和一世英名,有人也许要问:文正与文忠两个,同样是生活在一起的至亲兄弟,做人的差距怎么这么大呢?

我的看法是:与两个人的年龄可能有一定关系。文正被收养时,已经基本长大成人,成人了就不容易完成其人格的重塑了。文忠则要小得多,再说他的父亲也没文正的老爸那么烂。

定远人沐英是朱元璋收养的第一个义子,当时他年方十岁,父母双亡,孤苦伶仃,被朱同志看中,以后就随了朱姓,名字改作文英,并交给夫人抚养。沐英后来也成长为一代名将(他也是开国六王之一),出征并被留在了云南,世代永镇于此,成了名副其实的“云南王”。

当时文武官员的儿子叫舍人,简称舍,沐英因此又称“沐舍”,也叫“周舍”。在这帮养子中,其中有个叫“平安”的比较知名,他也是一员猛将,在“靖难之役”时没少让朱棣吃苦头。

这些养子长大后基本工作就是做监军,跟随在外监视诸将。之所以如此广布亲信,是因为朱元璋并非像李世民家那样是显贵身份——老底子既厚实,社会关系也盘根错节,更有一大堆亲戚、本家帮着打天下、守天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势力集团(郑龙集团),有叛乱者也不须畏惧。

朱元璋是家小业大,为了维持局面,他只能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有亲戚要用,没有亲戚创造亲戚也要用。不然,摊子铺得越大,反倒越有散架的危险。

可是,朱同志的压力是减轻了,然而马夫人的巨大压力却来了。试想,她一个人除了做各种杂事外,还要抚养着这二十多个孩子,每个孩子性格、具体情况都不同,那得操多少心啊!

朱棣称帝以后,曾大兴土木,在南京营建大报恩寺,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动机就是要报答马氏的养育之恩。

只是美中不足的是,作为后来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后,马秀英一生却可能没生过孩子,或者至少没生过男孩。也许正因为这个缘故,朱元璋尽管对妻子满怀感激,但仍然纳了妾,起码在渡江进攻南京之前就已经有了。

迟到总比不来好

在继续我们的故事之前,有必要先介绍一下脱脱倒台一事。

元廷内部,权力之争一向没消停过,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

这一次搞倒脱脱的主角叫哈麻,他原本是脱脱一党,不过是“党内有党”。他与深受脱脱信任的汝中柏争宠失利后,转而恨起脱脱来,就带着自己的小团队脱离了组织。

哈麻本是元宁宗乳母的儿子,仗着这一便利,他就有了出入禁宫的特权。这小子非常不地道,曾伙同其父秃鲁帖木儿等人向顺帝进言房中术,怂恿皇帝淫乱。后来更发展到一群男女裸处相与亵狎,以至秽声远播,连一般的市井小民都当“黄段子”听。

几年之后,皇太子爱犹识达礼腊慢慢长大,也懂事了,对于哈麻之流的所作所为深恶痛绝。当时,脱脱的弟弟也先帖木儿也是朝中举足轻重的大臣,在汝中柏等人的支持下,他也有意除掉“老鼠屎”哈麻等人。

不料,哈麻等人闻讯后竟转守为攻、先发制人。皇帝当时已经不大管事了,天天坐镇内宫研究房中术。于是哈麻便向皇后说了一些脱脱的坏话,这皇后信以为真,便挑唆着皇帝一道圣旨就把脱脱给打发到了云南——不久,就在流放地大理腾冲,脱脱被人毒死。

柱梁一断,大厦自然倒得更利索,最直接的后果就是高邮之战失利。自此,也更让张同志、朱同志等一干造反派更加坚信:这大元果真是烂透,该咱来收摊子了。

其实,后来南明小朝廷的灭亡也是这样。

顾诚在《南明史》中论及:“南明之不振,关键在于从来没有一个能够调动全部抗清力量的权威核心。清廷内部虽然也常有勾心斗角,但大体上能做到令行禁止,赏罚分明。清胜明败,根本原因不是强弱异形,而是内部凝聚力的差异。”

蒋某人一再说:“我是被自己人打败的”,大意也在这里。

有道是“沧海横流,不进则退”,又有人云:“竞争就像你和一台压路机赛跑,你可以随时超过它。但你不能停下来,否则它会把你碾得粉碎”。闹革命跟这类似,先是你闹起了革命,后来就变成革命推着你继续闹,你不闹,就被“革命”了。

挟高邮胜战之威,张士诚部积极向江南发展,朱元璋的心也越发着急起来。他对于未来形势的判断总体上是乐观的,但内心却总不免有些纠结,更有一份焦灼,因为很多时候占了先机就是占尽天时。张士诚部迟早会和自己干上,而自己接下来做什么,心里没谱。

如果说从濠州到滁州这一路走来,只是上了几道餐前冷盘的话,现在,该是上大菜的时候了,那上什么菜呢?

于是,朱同志开始向老天祷告,希望能得点神启。他在祷辞中说:三月之后天下形势要更明朗些才好,无论谁得天命,这样自己心里也就踏实了。马夫人也在旁边劝导了他,他也听进去了。

转眼三个月过去,什么都没发生,朱元璋越发焦急。

而此刻,一向闲散的老郭竟找起事来,他也想学着别人的样儿在滁州称王,过过土皇帝的瘾。

朱元璋被气得差点没晕过去,称王就是出头,出头就等于找打。

但碍于老丈人面子,他只得耐心进言道:“帅父,此事宜从长计议。滁州四面环山,腹地狭小,绝非久留之地。等占领更大的城镇后,再裂地而王也不迟。”

这一席话算是戳到了老郭的痛处,起码的体面他还是要讲的,称王也得够场面,滁州的确是小了点。沉默了半晌,老郭终于打消了这个愚蠢念头。

时间很快到了至正十五年的春天,由于滁州的人马众多,粮荒也随之出现。老郭于是招集诸将讨论下一步的进攻方向,因为不多占点地盘、多弄些粮食那是肯定不行的。结果,诸将众说纷纭,但净是一些馊点子。

有的建议向南打六合,先把大帅昔日恩怨了断;有的说最好向西打庐州,因为那里比较富庶(庐州就是今天的合肥一带);有的则建议干脆杀回濠州,毕竟那里本是咱们的地盘,现在还被赵均用那小子占着,该给大帅出口恶气了。

在这些将领当中,其实并不乏智勇之士,比如我们后面要说到的邵荣,他系老郭旧部,后成为朱元璋麾下的“三杰”之一。但这些将领们总的来说,缺乏一种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而这些正是如冯国用、李善长等读书人才具备的,他们成天在朱元璋左右,渐渐地,朱同志也开始在思想上脱胎换骨了。

所以,就眼下这场大会,朱元璋还是他一贯的看法,那就是:向南发展、夺取金陵。但此刻,他没敢说出来。一是因为,这个想法对于其他将领包括老郭来说,太过大胆,简直是痴心妄想;另一方面,以当时滁州义军的条件来看,长江天堑不可逾越,也不想逾越——一来将士们多是淮西人士,大伙儿比较恋巢;二来也没有足够的船只,渡长江说说可以,要真做起来,那简直是笑话一般。何况元军在金陵一带的长江防线上,部署了水师重兵,更别谈沿江的关隘和城防。

但只是困守滁州,那等于坐以待毙。此前,朱元璋也曾私下向老郭暗示向南谋求发展,可老郭没有兴趣。

这次大会过后没几天,诸将又聚在一块商议出路,老郭派人来请女婿参加,朱元璋郁闷得很,便托病不去。那边再三来人,执拗不过,最后勉强去了。

不过,他却有了一个退而求其次的法子。

当老郭让女婿发言时,朱同志便道:“如今咱们困守滁州孤城,绝非长远之计!所以,大伙都有意向四方进取,我也很赞同。不过,依我看,六合既然依附了张九四,咱们就不必去自找麻烦了;庐州是坚城重镇,元军一向驻守很严,估计很难拿下;濠州是兄弟城池,能不打还是别打,否则伤了和气。惟有这和阳值得一试……只是一点,和阳城虽小却坚固,只能智取,不可强攻!”

大伙听了,觉得是这么回事,都点头赞同。

和阳,又名和州,即今安徽和县,它南临长江,据说当年项羽自杀的乌江就在这一带。从地理方位上看,和阳在滁州的正南方,而金陵则在滁州的东南方。

“那依贤婿看,该怎么个智取法?”老郭问道。

同类推荐
  • 东坡诗话

    东坡诗话

    本文围绕一代文豪苏东坡的一生展开论述,夹有诗词的点缀,把苏东坡的故事娓娓道来,里面有耳熟能详的关于苏东坡的轶事,通俗易懂。
  •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

    找一个暖暖的午后,一杯清茶,在拂面的春风中,在醉人的墨香里,邂逅一个真实的林徽因。 几丝微凉,淡淡墨香,一位素衣女子飘然而过,清无声,静无痕,宛若碧波荡漾中的莲荷。她以花为容,诗为骨,智为魂,无论人世如何变迁,她都保有莲荷的雅致。坦坦荡,清清然,在人生的舞台上,演绎仅属于她――林徽因的独特舞步。 《情若莲花的女子:林徽因传》用最让人落泪的文笔告诉揭露她凄美的一生。她是传奇,在时代中逆流而上;她不传奇,华丽背后也苍凉。让徐志摩怀想了一生,让梁思成宠爱了一生,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让世间的男子仰慕了一生,更让所有的女人无端敌视了一生。
  •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温柔的血腥:剖解帝制时代的十一位太上皇

    唐代学者颜师古对“太上皇”解释道:“太上”,极尊之称也。皇,君也。天子之父,故曰皇;不预治国,故不言帝也”。也就是说.它不是最高权力的象征.而是封建皇帝对其父亲或退位皇帝的极端尊贵的称号。正是如此,在我国漫长的帝制时代中,皇帝前后递嬗,有数百人之多,但真正做太上皇的却只有寥寥数人。原因很简单,皇帝宝座的诱惑力任何人都无法抗拒,一个人一旦坐上这个宝座,就不肯轻易下来。一般而言,帝制时代的皇帝们大抵有三种命运:要么病死于龙榻,要么被外来的武力赶下台.要么是活着让出皇帝宝座。
  • 京剧大师梅兰芳

    京剧大师梅兰芳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张海新编著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为丛书之一,介绍了京剧大师梅兰芳的戏剧人生。 《京剧大师梅兰芳》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

    本书用唯美而诗意的语言,力图诠释鸿儒钱钟书的人生传奇。众所周知,一部《围城》,享誉国内外,让一位男子声名鹊起,他便是民国第一才子钱钟书。著名中国文学评论家夏志清说,钱钟书是吴敬梓之后最有力的讽刺小说家。才华横溢,奈何斯人已逝,世界上唯一的钱钟书走了。然而,时光无法掩盖他生命的光芒,反而在岁月的洗礼后越发明亮通透。《沉默与空白:钱钟书传》围绕着钱钟书一生,开展了一系列地描摹。钱钟书的年少光阴,青春年华,过目不忘的惊人记忆力,学贯中西、博通古今、出口成章的才情,浓郁的幽默与睿智,淡泊宁静、毁誉不惊的人格,以及经营家庭的脚踏实地……多个角度给“《围城》之父”画像。
热门推荐
  • 先吃厚爱

    先吃厚爱

    原本晴空万里的天空之中,突然乌云密布,雷声滚滚,白色的闪电划破天迹,轰隆隆几声巨响,倾盆大雨倾泻而下。街上无数的行人,匆忙的离开,就连来往之中的汽车,都快速的消失大街之中。一辆银色的跑车在雨水之中快速的开入一幢别墅之中,跑车所过之处,溅起无数的水花。跑车吱的一声响,稳稳的停在别墅之中。这里是A市最有名的豪宅,天外村豪宅,这里不仅是权势的代表,更加是财富的代表,里面所住的人,……
  • 悬搁菖蒲

    悬搁菖蒲

    “瑞雪,跟我走!”红纱翩飞,冬雪萧萧,云池馆中惊艳邂逅,酿出的是一场国仇家恨,生离死别;“班妤静,我杀了你!”白衣灵动,春意盎然,锦簇花园倾心交谈,换来的只是一次分崩离析,乱世之始。
  • 巴比伦与希伯莱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巴比伦与希伯莱历史纵横谈(世界历史纵横谈)

    本套书用生动的文字, 再现了世界历史进程的恢弘画卷, 堪称一部贯通整个世界历史的简明百科全书, 串联起全部人类发展的瑰宝, 并以其光辉不朽的价值与流传恒久的魅力, 成就一部好读又好看的世界历史通俗读物, 具有很强的系统性、知识性和可读性, 不仅是广大读者学习世界历史知识的读物, 也是各级图书馆珍藏的版本。
  • 没事玩修炼

    没事玩修炼

    一个无意练出了念力的家伙,在青山绿水间的写意生活……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胡适传

    胡适传

    胡适,一个相当复杂而又影响颇大的历史人物,他是新文化的战士,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代表。他的思想历久而弥新,他的影响在海峡两岸十分深远。本书以史家之思、作家之笔为胡适立传,使读者对胡适的一生有深入的了解,给读者以深刻的启迪。 史传之有褒贬评赞,自古而然,也是史学工作者的职责。评论的关键,在于“出以公心,实事求是”八个字。须以传主行实为脉络肌肤,做到理由事生,浑然一体,不谀不诬,公允精当。笔者有志于此,对胡适一生的思想业绩,褒其所当褒,贬其所当贬,惟求按实而论,析理居正,作客观公允的评价……
  • 爱姬有理:妖狐倾天下

    爱姬有理:妖狐倾天下

    千旋看着像狗皮膏药一样,时时刻刻都粘着自己的人,仅有的一点耐心终于被磨光。“你到底喜欢我什么?!我改还不行吗?!”“全部”白易邪魅的勾起嘴角,流光肆意。好!那你就看看我的全部都包括了什么....不是说你最在意你的义母吗?那给你义父找个女人怎么样?!“易儿,你还要让这魔女闹到什么地步?!”一直疼爱他的义母终于大发雷霆。“我就是要把她宠的无法无天,让别的男人都忍受不了她的脾气”白易慢条斯理的说道,妖孽的俊颜划过一丝宠溺的笑意.......
  • 极品萌宝:天价腹黑妻

    极品萌宝:天价腹黑妻

    一场意外,她失身又失心,却被他狠心抛弃。六年后,她携着天才儿子强势归来。当年纯洁无暇的林小姐已然腹黑成性,扭曲如冷大少仍旧以冷情暴戾自居。女:“认识你之后,我就发现我越来越喜欢狗。”男:“认识再多的人我也只喜欢漂亮女人,认识的漂亮女人再多我也只喜欢技术好的,认识技术好的女人再多我也只喜欢胸.大的,认识胸.大的女人再多我也只喜欢你一个。”言下之意,你符合所有条件,漂亮技术好还是大扎软妹。女:“滚!老子干死你!”他猛地拽她到床.上,让她扑倒他,装嫩卖萌当小受,“来吧,干我吧!”*女强男强宝宝强。一家三口没有最腹黑只有更腹黑!整体格调轻松,放心跳坑。[7月开更]
  • 重生之娇女

    重生之娇女

    一朝重生到古代,富贵家门里,上有爹亲娘疼爱,下有两个妹控哥哥捧若珍宝。张烟表示,这样的美好生活,要是不能叫自己过得痛快了,还真对不住大神的青睐。呃!小日子过得挺顺,只这嫁人太愁人了有木有?嗯?这个蹦到自个儿碗里的大黑脸,左瞅右看还凑合。算了,嫁吧!哼哼!你要是敢有歪心思,看姑娘我怎么收拾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