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800000003

第3章 投军从戎

(一)投奔郭子兴

参加起义后,朱元璋刻苦学习武艺,进步很快,每次作战他都表现得很勇敢、很有计谋,因而深得郭子兴的赞赏,被调到身边当亲兵,担任九夫长,并娶郭子兴养女马氏为妻。此后,有要紧的事情,郭子兴都找他商量,有重要的战斗任务,也常常交给他去完成。朱元璋每次奉命出征,都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得到战利品,自己分文不取,全部分给部下,士卒深受鼓舞,无不英勇杀敌,所以每战必胜。后来,朱元璋回到家乡,招募七百名农民,又陆续收编了附近的几支地主武装,严加训练,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和一支三万人的精兵,一举攻克定远、滁州(今安徽滁县),更加受到郭子兴的器重,很快被提拔为镇抚、总管。至正十五年(1355年),郭子兴派其妻弟张天祐等人攻占和州(今安徽和县),任命朱元璋为总兵官。和州诸将成分复杂,纪律也差,出征时往往乱抢乱杀,掠夺人口,霸占民女。他们又欺负朱元璋年轻,不把他放在眼里,每次商议事情都抢占上席,而把最末一个座位留给朱元璋。朱元璋决心改变这种状况。有一天,他把将领们找来商议修建城池的事情,约定每人负责一段,

(二)建立根据地

和州东南紧靠长江,城郭小,驻军多,遭到元兵的几次进攻,发生了粮荒。朱元璋带兵横渡长江,攻占了南岸的太平(今安徽当涂)。太平离集庆(今江苏南京)很近,之前攻占定远的时候,儒士冯胜就建议他攻取集庆,说:“这个城市龙盘虎踞,是帝王之都,应该占领下来作限三天之内完工。届时只有朱元璋的一段修完,其他几段均未完工,他拿出郭子兴的令牌,严厉地说:“我这个总兵官是郭元帅任命的,不是自己封的。既然当这个官,就得负起责任,对大家不能没有约束。现在修建城池,大家不按时完工,万一敌人来攻,我们怎么对付?今后再有违抗命令的,一概按军法处置!”诸将理屈词穷,连声说:“是,是!”接着,朱元璋下令释放掠夺来的百姓妻女,他们都一一照办了。部队的纪律从此开始好转,朱元璋的威信也逐步树立起来了。不久,郭子兴病死,刘福通建立了宋政权,任命朱元璋为这支部队的左副元帅。为立足基地,然四处征伐,讲仁义,收人心,不贪子女玉帛,天下不难平定。”占领太平后,儒士陶安又提出类似的建议。至正十六年(1356年)三月,朱元璋便带兵攻占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向宋政权报捷。宋政权的小明王韩林儿让他在应天设立江南等处行中书省,任命他为行省的最高长官平章。

朱元璋占领应天和它周围的一些据点,有了一个立足的基地,但地狭粮少,兵力和地盘也不如徐寿辉、陈友谅和张士诚,政治威望和影响也不如小明王,处境还是比较危险的。不过,在北面,宋政权领导的北方红巾军吸引着元朝官军和地主武装的绝大部分兵力;在西面,徐寿辉和他的部将陈友谅领导的南方红巾军,牵制着长江中游的元军;在东面,非红巾军系统的张士诚还没有投降元朝。这恰好为朱元璋筑起了三面屏障,对他是十分有利的。他果断地做出巩固东、西两线,出击东南的战略决策。在北线,只留部分兵力维持地方治安。在东线,先派兵攻占镇江以确保应天的安全,然后派人与张士诚通好。张士诚自恃地富粮足,拒绝他的通好要求,出兵进攻镇江。朱元璋派兵还击,攻占太湖以东地区,从江阴沿太湖至长兴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挡住了张士诚西犯的门路。在西线,派兵攻占池州作为应天的屏障,此后他也对徐寿辉采取防守势态。主要兵力则集中到东南一线,向南面和东南面出击,夺取孤立、分散的元军据点。至正二十年(1360年)五月,朱元璋的军队已经陆续攻克了皖南和浙东的许多地方,迅速扩大了他的占领区。

在集中兵力向东南一线出击的同时,朱元璋抓紧时机,积极营建以应天为中心的根据地,为逐鹿中原做准备。经过几年来的反复较量,元朝的官军、地主武装和农民起义军双方各自形成了几个势均力敌的武装集团。朱元璋起义较晚,实力较小,要想逐一消灭对手,进而推翻元朝,必须准备进行长期的艰苦斗争,因而需要有一个稳固的战争基地为之提供物力、财力和兵力。郭子兴死后,他执行冯胜的建议,攻占应天及其周围据点,开始着手经营这个基地。至正十七年(1357年),朱元璋在攻占徽州(今安徽歙县)后,亲至石门山拜访老儒朱升,向他请教夺取天下的计策。朱升回答他三句话:“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意思是说:要扩充兵力,巩固后方;发展生产,储备粮食;不图虚名,暂不称王。总之,就是要埋头苦干,建设一个稳固的战争基地。朱元璋认为他的话很有道理,立即提出一个在两淮江南地区“积粮训兵,待时而动”的方针,进一步加强根据地的建设。

朱元璋深知,“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他首先抓紧军队的建设,经常命令部将带领士兵进行军事训练,提高作战本领。他尤其重视军事纪律的训练和整顿,强调要“惠爱加于民,法度行于军”,要求全体将士严守纪律,爱护百姓,如有违犯,则严惩不贷。亲征婺州时,他派骑兵带着令牌传告全军:“不准乱杀无辜,不准掠夺妇女,不准焚烧房屋,违令者斩!”随同出征的亲随黄某抢劫民财,即被斩首示众。为了发展自己的势力,朱元璋还注意礼贤下士,招揽人才。攻下浙东后,刘基、叶琛、宋濂、章溢等四大名士应聘至应天,朱元璋特地筑礼贤馆,请他们住到里面,做自己的顾问。其次,朱元璋又大抓农业生产。他设置营田司,任命康茂才为营田使,负责兴修水利;派遣儒生,到各地劝课农桑;命令军队在江阴、龙江等处屯田,边打仗边生产;推行民兵制度,组织农村丁壮,一面练武,一面耕种,兵农兼资。在发展生产的同时,朱元璋又设法减轻百姓的负担,征派民间粮税、军需和差役皆“务从宽减”,并多次下令蠲免税粮差役。此外,朱元璋还注意讲究斗争策略。为了避免树大招风,他在形式上一直对小明王韩林儿保持臣属关系,使用的都是宋政权的龙凤年号,打的是红巾军的红色战旗,连斗争口号也不改变,占领婺州(今浙江金华)时他树起“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的大旗,与刘福通树起的“直抵幽燕之地,重开大宋之天”的旗号是一致的。朱元璋担任的职务,从江南行省平章到后来的吴国公,都是小明王韩林儿封的。直到消灭陈友谅,北方红巾军也失败以后,他才称吴王,但发布文告,第一句话还写“皇帝圣旨,吴王令旨”,表示自己仍是小明王韩林儿的臣属,免得引人注目,遭受打击。经过多年的努力,朱元璋逐步巩固和发展了自己的根据地,兵强马壮,粮食充足,已经可以同其他几支势力相匹敌了。

(三)征讨四方

至正二十年(1360年)闰五月,陈友谅杀害徐寿辉,自称皇帝,建国号汉,约同张士诚夹攻朱元璋。朱元璋立即实行战略转移,改取固守东南、向东北和西线出击的方针,开始与群雄逐鹿中原。

陈友谅兵多将广,顺长江而下,来势汹汹。应天的文武官员惊慌失措,有的主张投降,有的主张放弃应天,也有的主张抵抗,但建议先取据有苏湖肥饶之地的张士诚,再回头对付陈友谅。独有刘基指出:“早先我就说过,张士诚目光短浅,只满足于割据一方,没什么可怕;陈友谅挟持徐寿辉以令群臣,名号不正,又占据上流,没有一天不想消灭我们,应该先把他消灭掉。陈友谅一灭,张士诚孤立,我们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把他消灭。然后再北向中原,必定可成王业。现在陈友谅打来了,我们就要坚决回击,主张投降或者是主张逃跑的,应该立即斩首。”朱元璋问他:“对陈友谅的这场仗应该怎么打?”他的回答是:“陈友谅自恃人多势众,骄傲轻敌,待他深入我方境内,用伏兵截击,很容易把他打败。”朱元璋觉得刘基的话很有道理。他也看出陈友谅骄傲轻敌,好生事端,如果先打张士诚,陈友谅一定倾巢来犯,直逼应天,自己两面受敌,必定非常被动;而张士诚狡猾胆小,目光短浅,如果先打陈友谅,张士诚肯定不会越过平江(今江苏苏州)一步,出兵相助陈友谅,自己则可集中兵力对付陈友谅,这仗就好打多了。于是,他采纳刘基的意见,把主力放在西线,在应天附近的龙江设伏击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慑于形势,果然未敢轻举妄动。过了三年,陈友谅倾其全部兵力,统兵六十万包围洪都(今江西南昌),以报龙江之仇。朱元璋亲自率领二十万大军救援洪都,陈友谅退至鄱阳湖迎战,惨遭失败,被流矢射死。朱元璋进克武昌,俘虏其子陈理而归。接着,朱元璋又挥师东向,于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消灭张士诚,并迫降方国珍。至此,长江中下游这块全国最肥沃富饶、人口最稠密的地区,已经尽归朱元璋所有。

在出兵方国珍的同时,朱元璋审时度势,果断地决定了南征北讨的大计。他分出部分兵力,用四年的时间先后削平了福建、两广等地的割据势力。主要兵力则用来北伐,同元朝政权进行最后的决战。

元朝政权虽然依靠地主武装,在至正十九年(1359年)攻陷了宋政权的都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后又联合张士诚的部队,袭破宋政权的最后一个据点安丰(今安徽寿县),把北方红巾军镇压下去,但是它的统治基础薄弱,也在各支起义军,特别是北方红巾军的沉重打击下,趋于瓦解。此时,它依靠几支地主武装来支撑残局,内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已经是不堪一击。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十月,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率领大军北伐。大军出发前,他亲自制订了一个周密的作战计划:“先取山东,撤除大都的屏障;再回师河南,剪掉它的羽翼;夺取潼关,占据它的门槛。如此一来,天下形势已经为我所掌握,然后进兵大都,元朝势孤援绝,可不战而克。拿下大都,再挥师西进,山西、陕西和甘肃一带,便可席卷而下。”他发布讨元檄文,提出“驱逐胡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以争取北方汉族地主的支持,宣布“蒙古、色目人,虽非华夏族类,但同生于天地之间,如果能有知礼义,愿意做我臣民,将同华夏之人一样受到安抚”,以争取蒙古部众,分化元朝统治集团。徐达、常遇春按照朱元璋的作战计划,统兵北上,所向披靡,元朝的将领纷纷归附。短短几个月,北伐军即下山东,取汴梁,克潼关,对大都形成三面包围之势。元顺帝眼看大势已去,慌忙带着后妃、太子北逃。第二年八月,徐达统领大军进入大都,元朝政权终于被推翻。接着,徐达、常遇春领兵西进,至洪武三年(1370年),已经基本上攻占了北方各省。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又派水陆两路大军,分别从瞿塘和秦、陇攻入四川,迫降夏国主明升,平定了四川。洪武十四年(1381年),再进军云南,据守云南的元将梁王把匝剌瓦尔密兵败自杀,云南也于第二年平定。洪武二十年(1387年),朱元璋又派遣冯胜、傅友德、蓝王北攻辽东,元朝丞相纳哈出力竭而降。至此,除了漠北地区和新疆等地,全国基本上实现了统一。

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正月,就在徐达统领北伐大军攻克山东的凯歌声中,朱元璋在应天登上帝位,国号大明,建元洪武,以应天为京师,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起来了。

同类推荐
  •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一日看尽长安花(女人花:杰出女性的人生轨迹)

    兰泊宁编著的这本《一日看尽长安花(唐朝分册)》攫取唐朝杰出女性,以传记故事的形式叙述她们的传奇生平,及其在传奇后瑰丽变幻的人生。以文化的视角、历史的视野、细腻的笔触、生动的叙述,把人物和事件放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使读者不但能享受到阅读的快感,更可以通过阅读此书,进一步了解、置身于当时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兼顾故事性、可看性与励志性。
  •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华盛顿是美国首任总统,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早年在军中服役,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美国独立战争期间任大陆军总司令.领导战争取得了胜利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司马迁(中外名人传记青少版)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无数的人们穿行而过;纷繁绵长的历史,如大江东去,淘尽泥沙,同时也沉淀出无数历史伟人的丰功伟绩和人生的悲情与壮美,让后来人产生无限的敬仰和慨叹。司马迁作为一个伟大历史人物,以撰写出历史名著《史记》而光耀千古,为后人称颂和敬仰!作为一代史家,司马迁将全部的人生奉献给了历史,也给中华文明乃至整个人类的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然而,他以《史记》记录着波澜壮阔的历史,但他自己的生平事迹,却几乎被历史遗忘了!本书以人物传记的方式,力图将司马迁的伟大一生呈现出来。读者如能从中获得一些启发,能有益于自己的人生,那将是我们极大的荣幸。
  • 两面王吴三桂

    两面王吴三桂

    事实上,吴三桂驾驭复杂的政治、军事局势,确实是有高人几筹的本领。在权谋、勇略、交人、用人等方面都显示出了他很高的纵横捭阉艺术。这一切都成为时代人研究的重点。他敢作敢为,敢爱敢恨,敢为天下先的枭雄品质,在他的一生中都得到淋漓尽致的宣泄和发挥。
  • 独裁良相:张居正

    独裁良相:张居正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独裁良相:张居正》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张居正的人生故事。
热门推荐
  • 那小子的终极校园

    那小子的终极校园

    人群中飞起两道人影白霜霜旋身一跃,在三楼的地方单手搂住女生另一只手平肩而摆,左腿弯曲,长发随风飞扬,天人般缓缓落地,将已晕过去的女生平放在地上。深深的叹了一口气,不理会众人张大的嘴吧,转身离开,哎。。。
  • 雄鹰精神

    雄鹰精神

    一部职场生存与发展的启示录;一部团队竞争力与执行力的提升宝典。充满传奇色彩的鸟中之神——雄鹰,天空当之无愧的霸主,智慧、雄健、坚韧、傲视群雄的象征。拥有雄鹰的优秀品质和职业精神面对社会,拥有雄鹰的良好心态和强健体魄搏击人生。
  • 倾城女侍卫:宫变Ⅰ

    倾城女侍卫:宫变Ⅰ

    “人生如茶几,我们只是杯具。”一朝穿越,她,女扮男装,出入宫廷,成了殿下身边首席侍卫,却始终改变不了她悲惨命运的齿轮。他,倾国倾城,纵使有至高无上的权利与坐拥不断的美女,却始终得不到她的真心。他,明明那么深爱,却一再而再的将她遗弃。他,如此高傲,为她身陷牢笼也在所不辞。
  • 勾请总裁的情人

    勾请总裁的情人

    乌云、狂风、暴雨……一栋白色的别墅在暴雨闪电中若隐若现,耸立在郊外。屋子全黑着,只有一楼的客厅一角亮着一盏壁灯,萤弱的灯光更加显得屋内诡密异常。放眼望过去,在大理石铺设的地面上躺着两个人,一男一女。男的头破血流,看不清面容,全身上下被绳子捆绑的结结实实;女的面容佼好,一双惊惧的大眼睛死命的盯着不远处的被绑男子,而她自己也被绑着双手,动弹不得。“哥,亏了我……
  • 宠上阴毒庶妃

    宠上阴毒庶妃

    推荐新文:《重生之一等帝妻》#####################################她是尚书府私生女,十七年深山养病,只为复仇归来!人前她是备受欺凌的庶出孤女,人后她是医术绝世的第一圣手!包藏祸心的主母处处刁难,她以柔克刚藏锋芒。狠毒的后宫妃嫔要至她于死地,她攀附太后得庇护。诡异的皇子以她为棋子,她拉拢权贵耍心机。精于算计,步步为营,她如何在权力倾轧中安然自保?家国天下,美人情关,她怎样在爱恋痴缠中抽身而退!
  • 下堂王妃太狠辣

    下堂王妃太狠辣

    南宫无双:我的命运我做主,我命由我不由天。未来王妃,贬身为奴,南宫无双,且看二十一世纪第一杀手,将如何翻手为云,而死于非命。白钧奕:小双儿,家族被炒,爱上你,只需一眼,因被爱人背叛,仅那一秒钟,就注定了我这一生,将为你而活,遇佛弑佛。被人陷害,风雨同舟,我将与你,一个娇弱任人欺压的千金小姐,生死不弃,至死不渝。当她再一次睁眼后,覆手为雨,在古代异世,宛如地狱而来的煞神,改变自身命运。黑焰月:南宫无双,她,本王对你的爱,天荒地老,遇神杀神,无怨无悔,无论你的身份是什么,二十一世纪第一杀手,我的王妃,只能是你,摇身一变,南宫无双。--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告诉你一个诺贝尔的故事

    本书从诺贝尔的儿时开始写起,生动地讲述了诺贝尔这位传奇人物充满了非凡的戏剧性和悲剧性的一生,旨在让广大青少年了解这位发明家和企业家不平凡的人生经历及伟大的人格。
  •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晚清民国大学之旅

    本书回忆中国大学在晚清民国时期的整个进程,包括那时的大学、大学教师、大学生们,包括那些可歌可泣的人物,那些惊心动魄的场面,那些流芳青史的运动,那些意义非凡的事件,那些艰难、曲折、复杂、漫长的办学历程,那些或快乐有趣或感人肺腑的校园小插曲,那些振聋发聩、空谷足音的思想和言语,那些山水秀丽、楼宇精致、书声朗朗的校园。你也可以把它看成是一部关于1949年以前中国大学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现代大学发展史的“民间版”、“通俗版”、“故事版”;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老一辈知识分子的朝圣之路。因为,那正是我们的魂,我们的根啊!
  • 洪荒战神

    洪荒战神

    腹黑太子残暴妃这是一个狠辣凶残彪悍的冷酷公主强宠俊美邪魅无双的腹黑太子滴故事!这是一个阴狠太子与凶戾公主如何暗度陈仓狼狈为奸的在朝堂后宫只手遮天滴故事!?!这是一个……九幽地府,奈何桥上。孟婆面无表情的将已喝过孟婆汤的幽魂推入轮回道,冷声喝道,“下一个。”全身煞气萦绕的女幽魂飘至孟婆身前,孟婆机械问道,“上世是何身份?”押解幽魂的鬼差翻翻生死薄,淡定开口,“杀手。”孟婆面色如常,转身去端孟婆汤,“上上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嘴角抽搐,“恐怖分子。”孟婆挑眉,依旧镇定如常,“上上上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瞠目结舌,“弑天战神!”这下子孟婆淡定不了,干枯苍老的手轻颤,碗里的孟婆汤溢出,沾湿了裙摆。孟婆颤抖着声音,再问,“上、上上上一世呢?”再翻生死薄,鬼差面如死灰,“……杀生佛!”遇人杀人、遇神杀神、遇佛诛佛,聚凶残暴怒冷酷狠辣于一身且连佛祖的脸都敢当地板踩的杀生佛?!?‘哐当——’一声,瓷碗落地,只剩孟婆满目震惊。凶残篇:场景一:一双白嫩小手入盆,清水顿时化为红得刺目的血水。呈以墨睨了跪在地上的女子一眼,冷漠开口,“将她拖下去施以膑刑!”闻言,在场之人皆是膝盖一凉,背脊生寒。膑刑:活生生剔去膝盖骨!场景二:幽暗的眼神杀气翻涌,浑身都散发着戾气。整个人犹如从地狱爬出,小小的身子带着铿锵杀伐的威震煞气,“断其四肢扔后巷喂狗,如果还不招就五马分尸,将其头颅挂在南门城墙之上,让她主子好生瞧瞧!”侍卫满目惊骇,一股寒气从脚底冒出,窜入四肢百骸,犹如身置严寒冰窖,冻得他不止四肢麻木就连思维都停滞了。竹马篇:小时候:“小公主,今天的课业是在这绢帕上绣朵娇艳的牡丹花。”妇女恭敬的递上绢帕和绣花针,然后战战兢兢的下去了。等妇女一走,小女孩就霸道地将绢帕和绣花针塞到身边粉雕玉琢漂亮得分外精致的小男孩手中,冷着脸,命令道,“绣花!我去骑马。”“墨墨……”男孩委屈的拉着女孩裙摆,不让走。女孩怒脸一瞪,男孩顿时妥协。老老实实的坐屋里当起闺家小姐,一针一线的绣着牡丹花。长大后:最为尊贵的太子寝殿,俊美邪魅的太子端坐于床榻之上,一手绢帕,一手绣针,一朵妖艳牡丹花在他手下至极绽放,一双鸳鸯蝴蝶在他指间情意绵绵。此时贴身宫人气喘吁吁跑来,焦急道,“殿下殿下,不好了,太子妃带了个男人回来,还是个风流倜傥仪表堂堂的美男人。”
  • 京城三怪

    京城三怪

    《血影招魂刀》、《月下伏魔》、《沧海寻仇》、《铁胆少年》分别讲述了几段历史夹缝中的故事。故事中的侠义中人惩恶扬善,在京城危在旦夕之时,勇斗倭寇,打出了中国人的骨气,朝廷命他们守卫圆明园。他们各施本领,体现了武林中人的义胆。五个故事跌宕起伏,丝丝入扣,让人在欣赏故事的同时,《京城三怪》讲述了火烧圆明园前夜的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也能感受到中国武学的精妙。与洋人争斗,终因官员贪生怕死,三位身怀绝技的怪侠被官府关入死牢,投靠洋人,三怪侠负气而走,投奔义和团。开卷必有益,望读者诸君细细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