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300000002

第2章 古代茶具概说

(一)茶具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茶一直伴随着勤劳勇敢的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的现代社会。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很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

“茶具”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西汉辞赋家王褒在《憧约》中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至唐代,“茶具”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已十分常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中有“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文学家皮日休在《褚家林亭诗》中也提到“萧疏桂影移茶具”。“茶具”在唐以后的几个朝代里不断地出现在各类书籍、诗画作品中,如《宋史·礼志》记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茶具”在宋代十分名贵。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代画家王冕在《吹箫出峡图诗》中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末清初的书画家、诗人陈洪绶绘有《品茶图》。由此不难看出,文人笔下尽是茶,茶具已经成为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具,又名茶器或汤器,在古代泛指制茶、饮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几大类。陆羽在《茶经》中总结出十四种采茶、制茶的工具。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茶具十咏》中共列出十种茶具。相比之下,现代茶具的概念比古代茶具所指的范围小得多。现代茶具已经不再包括采茶、制茶的工具,仅指与泡茶有关的专门器具,主要指饮茶器具。狭义上的茶具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在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生产的茶品种不同,因此茶的饮用方式也各不相同。茶具伴随着人们饮茶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以唐朝为分界线,人们在唐及唐以前习惯用煎茶法饮茶,茶具包括贮茶、炙茶、碾茶、罗茶、煮茶、饮茶等器具;到了宋朝,人们时兴以点茶法饮茶,因此碾茶、罗茶、候汤、点茶、品茶等器具兴起。元明两朝,人们开始饮用散茶,采用直接冲泡的方式饮茶。这时,茶具逐渐简化,碾茶、罗茶等茶具被淘汰,饮茶的全部器具仅为一把烧水用的壶、一个贮茶的罐和一盏沏茶的盏。

明代许次纾认为:“茶滋于水,水借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由此可见,茶具在茶事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好的茶具可以为品茗者带来愉悦舒适的感觉。人们对茶具的总体要求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力求有益于茶的汤质,又力求古雅美观。

茶具对茶汤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茶具颜色对茶汤色泽的衬托。例如青瓷茶具可使茶汤呈绿色(当时茶色偏红)。随着制茶工艺和茶树种植技术的发展,茶的原色在变化,茶具的颜色也随之而变。二是茶具的材料对茶汤滋味和香气的影响,材料除要求坚而耐用外,至少要不损茶质。

茶具的审美价值,体现在茶具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两个方面。一组组精心摆放的茶具犹如引人入胜的静物画,在茶桌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风雅之士,小聚品茗,“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精美典雅的茶具,点缀在案几上,清淡吟诗,情趣盎然。

(二)茶具的种类

茶具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划分方法。常见的划分标准有按时代划分、按地域划分、按质地划分、按民族划分以及按饮茶方式划分,等等。在这里,我们简单地以质地为标准和以饮茶方式为标准对茶具的种类做一介绍。

1.以质地为标准

中国茶具,质地多样,造型优美,主要有金属、竹木、瓷器、陶土、漆器、玻璃等,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其中,以陶瓷茶器为主流,几乎各个阶层的人都在使用。

(1)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是用金、银、铜、锡等金属材料制作的茶具。以锡作为贮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因其造价昂贵,一般老百姓无法使用。唐代茶书《十六汤品》中说:“以金银为汤器,为富贵者具焉。”

(2)竹木茶具

在古代,竹木茶具因其价廉物美、经济实惠,在广大农村地区,包括产茶区使用甚广。人们使用竹或木碗泡茶。但在现代,使用竹木茶具泡茶的情况已不多见。人们更多地是用木罐、竹罐装茶,特别是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种馈赠亲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是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茶具。瓷器茶具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等。其中,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他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瓷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为斗茶行家所珍爱。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器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4)陶器茶具

陶器中的茶具精品颇多,其中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茶具出现于北宋初年,流行于明代,并逐渐成为独树一帜的精品茶具。紫砂壶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其里外都不敷釉。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

(5)木鱼石茶具

木鱼石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空心的石头,又叫“太一余粮”、“禹余粮”、“石中黄子”,俗称“还魂石”,象征着如意吉祥,可护佑众生、辟邪消灾。

木鱼石茶具是指用整块木鱼石作出来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壶、酒壶、竹节杯、茶叶筒等。木鱼石中含有铀及稀土元素,因此茶具的防腐和通透性好,用其泡茶即便是在酷暑季节,五天内茶水仍可饮用不会变质。

(6)石雕茶具

石雕茶具的制作,是根据石头的天然特性,设计加工精雕细琢而成。石头具有硬度大、密度强,颜色天然,遇冷遇热不变形、不开裂、不褪色,磨光后不会吸附茶色等优点。所以用石头雕刻制作而成的石雕茶盘,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用石雕茶具品茶,赏心悦目,修身养性。

(7)漆器茶具

据史料记载,漆器茶具出现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惹人喜爱。漆器茶具中较有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脱胎茶具、江西鄱阳等地生产的脱胎漆器等,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8)玻璃茶具

在现代,玻璃器皿有较大的发展。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情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2.以饮茶方式为标准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饮茶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继出现四种饮茶方式:痷茶、煮茶、点茶、泡茶。与此相对应,茶具也分为四种,即痷茶茶具、煮茶茶具、点茶茶具、泡茶茶具。

(1)痷茶茶具

我国古代文献中介绍唐以前的饮茶方法的资料很少,我们仅能从三国时期张揖的《广雅》中作出推断。《广雅》中记载了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沸浇复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种饮茶方式与陆羽《茶经·六之饮》中的方法类似,故得名痷茶法。

用于痷茶的茶具至少应包括:烧水的炉灶、烧水的锅或壶、烘制茶饼的夹子、盛茶汤的茶瓶(类似于今天的茶壶)、饮茶用的瓷碗或瓷杯、从茶瓶中舀出茶汤倒进杯碗中的勺子。

(2)煮茶茶具

在唐朝,人们主要饮用饼茶,其次为末茶。当时盛行煮茶法,这种方法比痷茶法复杂得多。因此,煮茶茶具的种类也较以前丰富了许多。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详细地记载了煮茶的方法:民间饮茶,要先对茶进行处理,“若茶之至嫩者,蒸罢热捣”,茶饼在饮用前要先经过烘烤去掉水分,再将茶碾成粉末,用茶罗筛成茶粉后放到锅里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煮茶的时候有三个步骤:“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水刚开的时候,水面会出现如鱼眼一样的水珠并出现微小的声音。这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盐来调味;“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这时需要准备一瓢开水留作备用。再用竹夹不断地在锅中搅拌,使水呈漩涡状,然后将茶粉倒入锅内。“腾波鼓浪,为三沸”,此时将备用的水倒入锅内,煮沸后,就可以饮用了。

由此可见,煮茶的茶具至少应包括:烧火器具(风炉)、炙茶器具、碾茶器具、煮茶器具、存盐器具、饮茶器具、贮水器具、洗涤器具、存放器具等。其中最重要的茶具是烧火的风炉、碾茶的碾和罗、煮茶的 和饮茶的碗。

(3)点茶茶具

唐代晚期至宋代,点茶法逐渐盛行,成为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点茶法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由于饮茶方式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茶具——茶筅。

最早具体描述点茶茶艺的是北宋蔡襄的《茶录》。点茶法主要有备茶(炙、碾、磨、罗)、备器、取火、候汤、熁盏、点茶(调膏、击拂)等。汤瓶置风炉上取火候汤,点茶水温为初沸或二沸,过老或过嫩皆不好。熁盏令热,用茶匙量取茶粉入茶盏,先注汤少许,调成膏状,然后边注汤边用茶筅环搅,待盏面乳沫浮起是谓茶成。点茶法可直接在小茶盏中点茶,也可在大茶瓯中点茶,再用杓分到小茶盏中饮用。

点茶法中,主要的点茶茶具有茶碾、茶罗、茶盏、茶匙(筅)、汤瓶。辅助性的点茶茶具有:茶焙、茶笼、茶磨、茶刷等。

(4)泡茶茶具

明朝初年,散茶独兴,明朝后期泡茶法取代点茶法。点茶法是中国明清以来的主导性饮茶方式。泡茶法有两个来源,一是源于唐代“庵茶”的壶泡法;一是源于宋代点茶法的“撮泡法”。

泡茶法和今天的盖碗泡法基本一致。也有将茶叶放到茶壶里冲泡的,相当于今天的壶泡法。最典型的壶泡法是功夫茶。因此,茶杯、茶壶成为泡茶茶具中最重要的茶具。茶壶、茶杯与烧火的炉子、烧水的水壶并称为功夫茶的“四宝”。

3.茶具的发展与演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茶具的发展史就是浓缩了的茶叶发展史。茶具同其他饮食器具一样,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的发展历程。

最初,我们的祖先把茶叶作为一种药物食用。后来,茶由药用转变为日常饮品,逐步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迈入了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象征。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也表现为由大趋小,自简趋繁,复又返璞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它与时代风气相涤荡,逐渐趋于艺术化和人文化。

茶具的出现是在茶被作为日常饮用的饮料之后。最早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根据出土的文物判断,我国出现的最古老的茶具应该是陶土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它既可用来煮茶,也可作盛具用。缶虽形状古朴,但笨重粗糙。

公认的我国最早出现的饮茶食用器具是在西汉。这一时期出现了釉陶茶具,外表光亮平滑,且色彩鲜艳,初现了茶具的艺术性。从汉代以后至隋朝出土的茶具来看,在漫长的岁月中,茶具与酒具、食具并没有出现严格的区分,它们有时还是共用的。

唐代时,茶已经成为国人的日常饮品。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而且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唐人饮茶前要先欣赏茶具,且选用茶具很有讲究。茶具在唐代得到迅速的发展。中唐时,不仅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求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唐代茶具以古朴为特点,以陶瓷茶具为主,同时贵族、富家也出现了金、银、铜、锡等金属茶具。唐人多用茶碗,茶碗首推越州窑产的窑瓷,越瓷色青,茶色显绿,造型美观。

宋代流行点茶法,这种方法源自唐代。因此,宋代的茶具与唐代大体一致。从茶具的风格来看,宋代茶具以绮丽为时尚。宋代茶具较之唐代,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煎水用具改为茶瓶,茶盏为黑色,又增加了“茶筅”。这一切,都是与宋代风行的“斗茶”时尚相适应的。

“盏”是一种浅而小的杯子,并配以盏托。宋人喜欢黑盏,因为当时茶色较白,黑色盏可与茶色相呼应。福建建窑的茶盏被视为上品。“建盏”又称天目盏,是宋代八大名盏之一。建盏造型古色古香,其色如漆,银斑如星,质地如铁,击声如磬,盛汤时只见汤花泛起,银星闪烁,堪称中国古代茶具之一绝。

元代茶具上承唐宋,下启明清,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的过渡阶段。元代时青白釉茶具较多。

到了明清时期,茶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茶具在明代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明代人以饮用散茶为主,因此茶壶在明代出现,成为明代的一大特色。唐 宋时期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等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明代中叶出现紫砂壶。唐寅《品茶图》中绘有茶壶等茶具,明代江西景德镇瓷茶具,以质地细腻、色泽鲜艳、画意生动而驰名于世。《帝京景物略》中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之说。

清代的茶具无论在种类还是在形式上都没有突破前人的规范。但是,由于茶类在清代有所发展,清代的茶具艺术也随之达到新的高度。煎火的小茶炉“文火细烟,小鼎长泉”,润泽薄密的白瓷、青瓷茶盏,让人爱不释手。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四川的竹编茶具等茶具相继问世,使清代茶具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到了近代,又出现了玻璃茶具和搪瓷茶具。这些茶具造型优美,兼具实用和观赏价值。

我国的茶具林林总总,茶具艺术绚丽多姿。如今,茶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狼之独步:高建群散文选粹

    ,其代表作长篇小说《最后一个匈奴》是新时期中国长篇小说领域重要收获之一。中篇小说《雕塑》、《大顺店》、《刺客行》、散文集《新千字散文》、《我在北方收割思想》、《穿越绝地》等重要作品问世。此外还有长篇小说《六六镇》、《古道天机》、《愁容骑士》,当代重要西部小说家。本书收录了《我的饥饿记忆》、《陕北猎奇》、《我家的小保姆》等数十篇高建群散文佳作。被誉为浪漫派文学最后的代表人物,高建群,中国文坛罕见的具有崇高感、古典精神和理想主义色彩的重量级作家
  •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新释

    《人间词话》最早发表在《国粹学报》上,是王国维自己删定的,共64则,可分成两大部分:一至九则是总论,标举王国维论词的一个纲领,就是“境界说”。十至六十四则是具体批评,以“境界说”为理论基础,融合中西文艺美学思想,具体评论从李白一直到宋代的许多诗词名家。这是《人间词话》的正文。被王国维删掉的49则后来重新整理刊印出来,叫《人间词话删稿》。此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之外的著述中的一些论词语录,被人摘编成《人间词话附录》,共29则。本书注析《人间词话》,收录范围包括正文和删稿共计113则。
  • 四川曲艺史话

    四川曲艺史话

    本书给了四川曲艺一个简洁、明快的艺术定义,对众多曲种进行了三级分类法,介绍了从汉代到近代四川曲艺的发展情况等。
  • 月光下的人生

    月光下的人生

    948年6月,影响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年轻的读者。他的诗文“语言洗炼”“文笔秀丽”,爱国家。尤其是他那无悔的一生,是一部活生生的人生教科书。他一生追求真理,寻找光明,毛泽东同志曾高度赞扬了他的这种民族气节。,爱人生,平凡而又高尚。他虽贫病交加,朱自清的诗文,表现出他对黑暗时局的强烈不满,对现实人生的深沉思考,对光明未来的殷切期待,却在抗议美国扶植日本和拒绝接受“美授”面粉的宣言上签名,能给人以美的愉悦,情的感染
  •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诗精编

    《乡愁(余光中卷)》主要收录了余光中的算命瞎子、舟子的悲歌、昨夜你对我一笑、祈祷、珍妮的辫子、新月和孤星、西螺大桥、招魂的短笛、新大陆之晨、呼吸的需要、我之固体化、我的年轮等诗歌。
热门推荐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一切从零开始

    一切从零开始

    在工作中,我们很多人都眼高手低,自认为很了不起,却偏偏得不到老板的赏识。为此,牢骚、埋怨、不满等坏情绪四处蔓延,而事实上是如此吗?恰恰相反。只有把胳膊拉回来,伸出去的拳头才能更有力。出人头地的道理也是如此,只有安心工作,不急不躁,你的价值自然会体殃出来。记住:老板的眼中没有空缺的位置。本书阐述了在工作中如何去做,才能使自己和老板的利益最大化,才能使自己出人头地。并告诉了我们一个不变的法则就是:蹲得越低,跳得越高。
  •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

    书中记载了她们的奋斗历程,《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一书为我们展示了出自普通家庭的三代女性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生际遇中,在战争动乱、家庭变动中她们始终以自身的奋斗来抗击外界的纷乱。为中国作协和重庆作协重点扶持作品。而书中的历史背景和呈现出的价值观,来完成自身价值的最大实现。书里的一家三代女人皆善良、坚强、聪颖,吴雅是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如何以一脉相承的理想追求,女儿雷吟是加拿大的数学天才。《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作者余德庄历时六年的倾力之作,皆有我们及长辈所走过的历史痕迹。《生命的接力如此美丽》是一本中国女人书
  • 秒杀攻心术:精准快速揣摩洞察人心的技巧

    秒杀攻心术:精准快速揣摩洞察人心的技巧

    秒杀破敌之术,不战而屈人之兵。通过这本《秒杀攻心术(精准快速揣摩洞察人心的技巧)》,你就能了解到人们内心所隐藏的人类共性和特性。研习攻心之术,你不但能够成为一个攻心高手,更为重要的是,你能够体味到运用攻心术带给你的愉悦之感。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从零开始读懂金融学

    本书从金融学名词货币信用、银行利率、资本运作、金融机构、金融热点等方面系统讲述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及其在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书中没有令人费解的图表和方程式,也没有艰深晦涩的金融学行话,而是以金融学的基本结构作为骨架,以生活中的鲜活事例为血肉,将金融学内在的深刻原理与奥妙之处娓娓道来,让读者在快乐和享受中,迅速了解金融学的全貌,并学会用金融学的视角和思维观察、剖析种种生活现象,指导自己的行为,解决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 九雷

    九雷

    一个不一样的斗气世界。一部绝世的《九雷功法》。注定要让这名少年,遨游九天之上,俯瞰天下。
  •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苹果里的星星:大师名篇诵读

    一束馨香的花朵捧献给大家。读者朋友们,多为文学随笔或杂感的形式。或深入浅出、夹叙夹议地阐明一个道理;或简明扼要、生动形象地描述一件小事;或触景生情、感物咏志地抒写一种情怀;或由小及大、含蓄深邃地蕴藏一个哲理。每篇文章之后,都配有千余字的赏析文章,珍爱它……,意在与读者共同交流与欣赏好花之“花”,究在何处。但愿您能喜欢它,本书荟萃的120篇精短美文寓意深邃、题材多样、趣味隽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