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6300000002

第2章 古代茶具概说

(一)茶具概况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利用茶叶的国家。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茶一直伴随着勤劳勇敢的炎黄子孙,从原始社会走向文明的现代社会。

古人重视品茶,使用茶具也很考究。茶具的好坏,对茶汤的质量和品饮者的心情有直接影响。中国古代茶具种类丰富,历史源远流长,是人类共享的艺术珍品。各个时期的茶具精品折射出古代人类饮茶文化的灿烂,也反映了中华民族历代饮茶史的全貌。茶与茶文化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如同璀璨的星辰熠熠生辉。

“茶具”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代,西汉辞赋家王褒在《憧约》中有“烹茶尽具,酺已盖藏”之说。至唐代,“茶具”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已十分常见。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在《睡后茶兴忆杨同州》诗中有“此处置绳床,旁边洗茶器”。文学家皮日休在《褚家林亭诗》中也提到“萧疏桂影移茶具”。“茶具”在唐以后的几个朝代里不断地出现在各类书籍、诗画作品中,如《宋史·礼志》记载:“皇帝御紫哀殿,六参官起居北使……是日赐茶器名果。”皇帝将“茶器”作为赐品,可见“茶具”在宋代十分名贵。南宋诗人翁卷写有“一轴黄庭看不厌,诗囊茶器每随身”的名句。元代画家王冕在《吹箫出峡图诗》中有“酒壶茶具船上头”。明末清初的书画家、诗人陈洪绶绘有《品茶图》。由此不难看出,文人笔下尽是茶,茶具已经成为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茶具,又名茶器或汤器,在古代泛指制茶、饮茶使用的各种工具,包括采茶、制茶、贮茶、饮茶等几大类。陆羽在《茶经》中总结出十四种采茶、制茶的工具。唐代文学家皮日休在《茶具十咏》中共列出十种茶具。相比之下,现代茶具的概念比古代茶具所指的范围小得多。现代茶具已经不再包括采茶、制茶的工具,仅指与泡茶有关的专门器具,主要指饮茶器具。狭义上的茶具指茶杯、茶壶、茶碗、茶盏、茶碟、茶盘等饮茶用具。

在我国历史上,不同时期生产的茶品种不同,因此茶的饮用方式也各不相同。茶具伴随着人们饮茶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

以唐朝为分界线,人们在唐及唐以前习惯用煎茶法饮茶,茶具包括贮茶、炙茶、碾茶、罗茶、煮茶、饮茶等器具;到了宋朝,人们时兴以点茶法饮茶,因此碾茶、罗茶、候汤、点茶、品茶等器具兴起。元明两朝,人们开始饮用散茶,采用直接冲泡的方式饮茶。这时,茶具逐渐简化,碾茶、罗茶等茶具被淘汰,饮茶的全部器具仅为一把烧水用的壶、一个贮茶的罐和一盏沏茶的盏。

明代许次纾认为:“茶滋于水,水借于器,汤成于火,四者相顾,缺一则废。”由此可见,茶具在茶事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好的茶具可以为品茗者带来愉悦舒适的感觉。人们对茶具的总体要求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力求有益于茶的汤质,又力求古雅美观。

茶具对茶汤的影响,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茶具颜色对茶汤色泽的衬托。例如青瓷茶具可使茶汤呈绿色(当时茶色偏红)。随着制茶工艺和茶树种植技术的发展,茶的原色在变化,茶具的颜色也随之而变。二是茶具的材料对茶汤滋味和香气的影响,材料除要求坚而耐用外,至少要不损茶质。

茶具的审美价值,体现在茶具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两个方面。一组组精心摆放的茶具犹如引人入胜的静物画,在茶桌上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风雅之士,小聚品茗,“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精美典雅的茶具,点缀在案几上,清淡吟诗,情趣盎然。

(二)茶具的种类

茶具的种类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多种划分方法。常见的划分标准有按时代划分、按地域划分、按质地划分、按民族划分以及按饮茶方式划分,等等。在这里,我们简单地以质地为标准和以饮茶方式为标准对茶具的种类做一介绍。

1.以质地为标准

中国茶具,质地多样,造型优美,主要有金属、竹木、瓷器、陶土、漆器、玻璃等,为历代饮茶爱好者所青睐。其中,以陶瓷茶器为主流,几乎各个阶层的人都在使用。

(1)金属茶具

金属茶具是用金、银、铜、锡等金属材料制作的茶具。以锡作为贮茶器具材料有较大的优越性。锡罐多制成小口长颈,盖为筒状,比较密封,因此对防潮、防氧化、防光、防异味都有较好的效果。但因其造价昂贵,一般老百姓无法使用。唐代茶书《十六汤品》中说:“以金银为汤器,为富贵者具焉。”

(2)竹木茶具

在古代,竹木茶具因其价廉物美、经济实惠,在广大农村地区,包括产茶区使用甚广。人们使用竹或木碗泡茶。但在现代,使用竹木茶具泡茶的情况已不多见。人们更多地是用木罐、竹罐装茶,特别是作为艺术品的黄阳木罐和二簧竹片茶罐,既是一种馈赠亲友的珍品,也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3)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是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茶具。瓷器茶具可分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茶具等。其中,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著名,其他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青瓷的主要产地在浙江,最流行的一种叫“鸡头流子”的有嘴茶壶。黑瓷兔毫茶盏,风格独特,古朴雅致,而且瓷质厚重,保温性能较好,为斗茶行家所珍爱。彩色茶具的品种花色很多,其中尤以青花瓷茶具最引人注目。青花瓷器的特点是:花纹蓝白相映成趣,有赏心悦目之感;色彩淡雅幽菁可人,有华而不艳之力。加之彩料之上涂釉,显得滋润明亮,更平添了青花茶具的魅力。

(4)陶器茶具

陶器中的茶具精品颇多,其中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茶具出现于北宋初年,流行于明代,并逐渐成为独树一帜的精品茶具。紫砂壶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其里外都不敷釉。紫砂壶和一般的陶器有很大的不同,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

(5)木鱼石茶具

木鱼石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空心的石头,又叫“太一余粮”、“禹余粮”、“石中黄子”,俗称“还魂石”,象征着如意吉祥,可护佑众生、辟邪消灾。

木鱼石茶具是指用整块木鱼石作出来的茶具,主要包括茶壶、酒壶、竹节杯、茶叶筒等。木鱼石中含有铀及稀土元素,因此茶具的防腐和通透性好,用其泡茶即便是在酷暑季节,五天内茶水仍可饮用不会变质。

(6)石雕茶具

石雕茶具的制作,是根据石头的天然特性,设计加工精雕细琢而成。石头具有硬度大、密度强,颜色天然,遇冷遇热不变形、不开裂、不褪色,磨光后不会吸附茶色等优点。所以用石头雕刻制作而成的石雕茶盘,美观大方,经济实用。用石雕茶具品茶,赏心悦目,修身养性。

(7)漆器茶具

据史料记载,漆器茶具出现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惹人喜爱。漆器茶具中较有名的有北京雕漆茶具、福州脱胎茶具、江西鄱阳等地生产的脱胎漆器等,均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

(8)玻璃茶具

在现代,玻璃器皿有较大的发展。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以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情趣。而且玻璃杯价廉物美,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2.以饮茶方式为标准

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饮茶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继出现四种饮茶方式:痷茶、煮茶、点茶、泡茶。与此相对应,茶具也分为四种,即痷茶茶具、煮茶茶具、点茶茶具、泡茶茶具。

(1)痷茶茶具

我国古代文献中介绍唐以前的饮茶方法的资料很少,我们仅能从三国时期张揖的《广雅》中作出推断。《广雅》中记载了一种古老的饮茶方式:“荆、巴间采叶作饼,叶老者,饼成以米膏出之。欲煮茗饮,先炙令赤色,捣末置瓷器中,以沸浇复之,用葱、姜、橘子芼之。其饮醒酒,令人不眠。”这种饮茶方式与陆羽《茶经·六之饮》中的方法类似,故得名痷茶法。

用于痷茶的茶具至少应包括:烧水的炉灶、烧水的锅或壶、烘制茶饼的夹子、盛茶汤的茶瓶(类似于今天的茶壶)、饮茶用的瓷碗或瓷杯、从茶瓶中舀出茶汤倒进杯碗中的勺子。

(2)煮茶茶具

在唐朝,人们主要饮用饼茶,其次为末茶。当时盛行煮茶法,这种方法比痷茶法复杂得多。因此,煮茶茶具的种类也较以前丰富了许多。陆羽在《茶经·五之煮》中详细地记载了煮茶的方法:民间饮茶,要先对茶进行处理,“若茶之至嫩者,蒸罢热捣”,茶饼在饮用前要先经过烘烤去掉水分,再将茶碾成粉末,用茶罗筛成茶粉后放到锅里煮。“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煮茶的时候有三个步骤:“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水刚开的时候,水面会出现如鱼眼一样的水珠并出现微小的声音。这时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盐来调味;“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这时需要准备一瓢开水留作备用。再用竹夹不断地在锅中搅拌,使水呈漩涡状,然后将茶粉倒入锅内。“腾波鼓浪,为三沸”,此时将备用的水倒入锅内,煮沸后,就可以饮用了。

由此可见,煮茶的茶具至少应包括:烧火器具(风炉)、炙茶器具、碾茶器具、煮茶器具、存盐器具、饮茶器具、贮水器具、洗涤器具、存放器具等。其中最重要的茶具是烧火的风炉、碾茶的碾和罗、煮茶的 和饮茶的碗。

(3)点茶茶具

唐代晚期至宋代,点茶法逐渐盛行,成为两宋饮茶的主流形式。点茶法是中国古代茶艺的代表之一。由于饮茶方式的变化,出现了新的茶具——茶筅。

最早具体描述点茶茶艺的是北宋蔡襄的《茶录》。点茶法主要有备茶(炙、碾、磨、罗)、备器、取火、候汤、熁盏、点茶(调膏、击拂)等。汤瓶置风炉上取火候汤,点茶水温为初沸或二沸,过老或过嫩皆不好。熁盏令热,用茶匙量取茶粉入茶盏,先注汤少许,调成膏状,然后边注汤边用茶筅环搅,待盏面乳沫浮起是谓茶成。点茶法可直接在小茶盏中点茶,也可在大茶瓯中点茶,再用杓分到小茶盏中饮用。

点茶法中,主要的点茶茶具有茶碾、茶罗、茶盏、茶匙(筅)、汤瓶。辅助性的点茶茶具有:茶焙、茶笼、茶磨、茶刷等。

(4)泡茶茶具

明朝初年,散茶独兴,明朝后期泡茶法取代点茶法。点茶法是中国明清以来的主导性饮茶方式。泡茶法有两个来源,一是源于唐代“庵茶”的壶泡法;一是源于宋代点茶法的“撮泡法”。

泡茶法和今天的盖碗泡法基本一致。也有将茶叶放到茶壶里冲泡的,相当于今天的壶泡法。最典型的壶泡法是功夫茶。因此,茶杯、茶壶成为泡茶茶具中最重要的茶具。茶壶、茶杯与烧火的炉子、烧水的水壶并称为功夫茶的“四宝”。

3.茶具的发展与演变

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茶具的发展史就是浓缩了的茶叶发展史。茶具同其他饮食器具一样,经过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粗糙到精致的发展历程。

最初,我们的祖先把茶叶作为一种药物食用。后来,茶由药用转变为日常饮品,逐步超越了自身的物质属性,迈入了一个精神领域,成为一种文化、一种修养、一种境界的象征。与此相应,茶具的发展,也表现为由大趋小,自简趋繁,复又返璞归真、从简行事的过程。它与时代风气相涤荡,逐渐趋于艺术化和人文化。

茶具的出现是在茶被作为日常饮用的饮料之后。最早的茶具是与酒具、食具共用的。根据出土的文物判断,我国出现的最古老的茶具应该是陶土制的缶——一种小口大肚的容器,它既可用来煮茶,也可作盛具用。缶虽形状古朴,但笨重粗糙。

公认的我国最早出现的饮茶食用器具是在西汉。这一时期出现了釉陶茶具,外表光亮平滑,且色彩鲜艳,初现了茶具的艺术性。从汉代以后至隋朝出土的茶具来看,在漫长的岁月中,茶具与酒具、食具并没有出现严格的区分,它们有时还是共用的。

唐代时,茶已经成为国人的日常饮品。茶具不仅是饮茶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器具,而且有助于提高茶的色、香、味,具有实用性。陆羽在《茶经》中提到,唐人饮茶前要先欣赏茶具,且选用茶具很有讲究。茶具在唐代得到迅速的发展。中唐时,不仅茶具门类齐全,而且讲求茶具质地,注意因茶择具。唐代茶具以古朴为特点,以陶瓷茶具为主,同时贵族、富家也出现了金、银、铜、锡等金属茶具。唐人多用茶碗,茶碗首推越州窑产的窑瓷,越瓷色青,茶色显绿,造型美观。

宋代流行点茶法,这种方法源自唐代。因此,宋代的茶具与唐代大体一致。从茶具的风格来看,宋代茶具以绮丽为时尚。宋代茶具较之唐代,变化的主要方面是煎水用具改为茶瓶,茶盏为黑色,又增加了“茶筅”。这一切,都是与宋代风行的“斗茶”时尚相适应的。

“盏”是一种浅而小的杯子,并配以盏托。宋人喜欢黑盏,因为当时茶色较白,黑色盏可与茶色相呼应。福建建窑的茶盏被视为上品。“建盏”又称天目盏,是宋代八大名盏之一。建盏造型古色古香,其色如漆,银斑如星,质地如铁,击声如磬,盛汤时只见汤花泛起,银星闪烁,堪称中国古代茶具之一绝。

元代茶具上承唐宋,下启明清,是中国茶具发展史上的过渡阶段。元代时青白釉茶具较多。

到了明清时期,茶具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茶具在明代发生了一次大的变革。明代人以饮用散茶为主,因此茶壶在明代出现,成为明代的一大特色。唐 宋时期的炙茶、碾茶、罗茶、煮茶器具等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明代中叶出现紫砂壶。唐寅《品茶图》中绘有茶壶等茶具,明代江西景德镇瓷茶具,以质地细腻、色泽鲜艳、画意生动而驰名于世。《帝京景物略》中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之说。

清代的茶具无论在种类还是在形式上都没有突破前人的规范。但是,由于茶类在清代有所发展,清代的茶具艺术也随之达到新的高度。煎火的小茶炉“文火细烟,小鼎长泉”,润泽薄密的白瓷、青瓷茶盏,让人爱不释手。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四川的竹编茶具等茶具相继问世,使清代茶具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到了近代,又出现了玻璃茶具和搪瓷茶具。这些茶具造型优美,兼具实用和观赏价值。

我国的茶具林林总总,茶具艺术绚丽多姿。如今,茶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同类推荐
  •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66个你所不知道的《聊斋志异》之谜:玩·聊斋

    本书分为纵横聊斋、文本探微、神鬼天地、旁论杂说,从作者、版本、寓意、考证、索引、典故、杂艺、比较研究等各个方面,带你细细赏《聊斋志异》的异想世界。换个阅读角度,本书替经典文学抽丝剥茧。换个阅读方式,揭开作者、人物、故事之迷。换个阅读视野,享受更完整的文学之旅。蒲松龄也有过婚外情吗?卡夫瞳的创作是受到《聊斋志异》的启发吗?趣谈蒲松龄的养生术。66个谜底,带你重新认识《聊斋志异》。
  •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笔耕留痕(高平作家丛书)

    早就想把自己写的东西整理一下,一直未动手。这回算交差了,当然是为自己。起了个名:《笔耕留痕》。似乎显得文雅点。其实,说白了,我不过是个码字的,像手执瓦刀码墙的匠人一样,这些东西,可以说是大大小小,高高低低的墙圪垛儿。这些“墙垛”的“砖”有的还算齐楚,有的缺棱少角,差火候。
  •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文论讲疏
  •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散文:人物卷

    张中行以他独有的思想家的头脑,哲学家的智慧,国学大师的底蕴去勾勒人物,带有一种“史”的眼光,简单几笔就写出了人物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勾魂摄魄。
  •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新闻(生活晨报优秀作品集)

    《生活晨报》是三晋文化研究会主管、主办的山西省一级报纸,国内统一刊号CN14-0030,全国公开发行。自1994 年1 月1 日创刊以来, 晨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以“关注民生,服务百姓;关注经济,服务建设;关注文化,服务社会”为宗旨,以“美好生活,共同创造”为理念,围绕生活,指导生活,引领生活,报纸发行量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的喜爱。目前,晨报日均发行量超过10 万份,同时,在太原城区400 余个社区拥有600 余个阅报栏,覆盖人群超过百万。
热门推荐
  • 帝凰傲凤:废柴神医惊天下

    帝凰傲凤:废柴神医惊天下

    她是前世有名的军医,一朝穿越成了凤家的废柴小姐!婚礼前夕,未婚夫上门退婚,不但如此还要娶她庶妹?更更更过分的是极品继母说她被人退婚难再出嫁,做主把她许给家里挑粪的旺财!!尼玛,还当我是小白菜呢,任你们烹炒油煎?家有奇葩一朵朵,凤锦珞,只奉行三个字,斗斗斗!他是大华朝最尊贵的寒王,不近女色,却唯独对她另眼相看!说她是废柴不配嫁他?哼!我偏要与他披肩,共掌天下!
  • 风云七域

    风云七域

    征战六大天域,共闯神秘的上古神域,七域并存,揭开自己的身世之谜。一则尘封的古老神话,一段离奇的凄惨身世,和他并肩作战,一种无奈的纠结情感,身怀神秘血脉,一个意外的悲惨结局,是结束,在上古天龙族的后裔帮助下,还是开始,茫茫穹苍,都无法预料!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情圣江山

    情圣江山

    拥有仙级法宝紫金雷电双锤、能自动吸收天地灵气进级的自然圣树和奔雷圣鞭两大分身;高人指导兵法政治之道;可以互相容合、转换的绝世神功。看主角是怎样失去江后,自强自立,一步一步打下自已的一片江山;这是一部道、佛的对决,看主角怎样齐集转世三十六天罡星君,七十二地煞星君,再战漫天大佛、菩萨!
  • 跟德鲁克学管理

    跟德鲁克学管理

    跟德鲁克学管理,让自己成为下一个CEO。本书以德鲁克的管理思想和理念为中心,运用大量案例来说明,并结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进行了深度解剖,试图借此来激发企业家和经理人去思考中国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并进一步优化管理,提高管理者的绩效能力。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岁月觅踪

    岁月觅踪

    全书分我的人生、诗词选录、近期文辑、方志文摘等四个部分,记述了从抗日战争时期至改革开放时期的人生履痕和社会变迁:抒发了对亲情故土喝国家发展的情怀:探索和总结了十余年编纂方志的经验。
  • 安娜·卡列宁娜(上)

    安娜·卡列宁娜(上)

    安娜是一个上流社会的贵妇人,年轻漂亮,追求个性解放和爱情自由,而她的丈夫却是一个性情冷漠的“官僚机器 ”。
  • 狼王洛玻

    狼王洛玻

    洛玻是狼群中的佼佼者,不仅长得高大,还非常聪明诡诈,是个卓越的首领,称霸喀伦坡山谷数年。可威风凛凛的它只有几名随从,但都很有名望。它们在喀伦坡地区横行霸道,肆无忌惮。农场主们对狼群的随意破坏愤恨不已,捉拿狼王的悬赏奖金一度高到可怕的程度,他们想尽各种办法抓捕洛玻,但均以失败告终。狼群中的布兰卡不听洛玻叮嘱,肆意妄为,陷入敌人特别设置的陷阱中被猎人捕捉,洛玻为了拯救它也陷入了陷阱中……
  •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孩子一定要去的50个地方(中国篇)

    本书为中国篇,编者在中国精心遴选了50个地方,既有祖国的名山大川,也有祖国的人文奇景。在这里,我们把它们串联了起来,组成了一幅完美的旅行大画卷。本书是父母朋友与孩子外出必备的旅游指南书,也适合孩子单独阅读,以增长他的人文知识,丰富他的人生阅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