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4700000007

第7章 少年英杰篇(2)

光武帝更加怒不可遏了,他当即命人把官吏拉了出去。这时,刘庄正在帷幄之后玩耍,刚才的事他已经听得一清二楚。他想了一想,就在幕后对父亲说:“父皇,我想字条上说的是核实土地的方法。这个官吏接受了太守的命令,要从其他郡的做法中找到一个较适合陈留郡的加以推行。‘颍川、弘农可问’,就是说他们可借用这两郡的做法。”“他为什么放在这里,又不敢说呢?”“恐怕字条是他忘记收起来了吧。”

听到这儿,光武帝恍然大悟:“有理有理。”原来,自从光武帝下令在全国核实土地之后,许多有权有势的人家为了多占用土地,就贿赂地方官员,将土地面积少记,而把多出的部分记到平民身上。陈留郡是要仿效颍川、弘农的做法弄虚作假,可欺君是要判死罪的,所以官吏不敢说。对此光武帝已是早有耳闻,没想到真有这种情况存在。可是后一句话他仍不明白,于是又问道:“既然这样,那么河南、南阳为什么不可问呢?”

刘庄回答:“河南是帝城,有许多近臣;南阳是帝乡,有许多近亲。这些人的田宅超过规定的标准太多了,所以他们谎报时,不敢以此为依据。”光武帝立即下令审问陈留郡的那个奏事官吏。结果,那个官吏说出的情况与刘庄推测的完全一致。光武帝了解到核实土地中弄虚作假、欺上压下的真相以后,立刻派人到河南、南阳、颍川、弘农等地去核查,挖出一大批贪赃枉法的地方官,进行了严厉的惩处。刘庄因此被封为东海公。14岁那一年又晋爵为东海王。建武十九年,刘庄16岁。这一年,单臣、傅镇等人利用宗教迷信,发动了一场叛乱。他们率领部下攻占了原武城,劫持官吏,自封将军,与官府唱起了对台戏。光武帝派大将臧宫统率北军及黎阳驻军几千人去攻打原武城。单臣、傅镇等人顽强抵抗,官军屡攻不下,死伤惨重。而且,城中贮存有大量的粮食,长期围困也未必奏效。臧宫等人一筹莫展,就派人向光武帝报告。

光武帝第二天早晨上朝时,下旨垂询:“诸位爱卿,朕派臧宫等人前去平叛,可是叛贼负隅顽抗,臧宫等人久攻不下,你们有什么良策呀?”文武百官议论纷纷,比较多的人建议,在这种对峙的情况下,只能用重赏来招安他们。光武帝不住地点头,议论之声渐渐地平静下来了。突然,刘庄从班列走出,大声地说:“父皇,臣有一条计策也许更好。”光武帝面带笑容地看着他:“你快说说看。”刘庄神情庄重地说:“原武城中人心不齐,其中必定有想逃跑的人。可现在城外围得太紧了,他们想逃也没有出路。如果将围城的军队稍稍往后撤一撤,给他们留出一条生路,城中的人就会不断地逃出来。如果逃出的人多了,剩下几个匪首只用一个亭长就可以擒获了。”

光武帝采纳了刘庄的建议,下令臧宫撤围。不出刘庄所料,城中逃亡的人一天天增多,原武城很快就被攻了下来。凭着自己的智慧,刘庄深得光武帝的喜爱,被立为太子。光武帝死后,他继承了皇位,称为汉明帝。

(四)孔融智对李膺

孔融是东汉末年鲁郡(今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二十世孙。他从小就聪明过人,秉性善良。4岁那年,他因为吃梨的时候把大梨让给哥哥,而被时人赞扬。10岁那年,他随在京城担任官职的父亲移居洛阳。也就在这一年,发生了下面的故事。

当时河南尹李膺政绩显赫,名望极高。许多人慕名前来,可是李膺“以简重自居”,告诫他的门人不要随便接待宾客,除当世的英雄贤哲和世代交往的“通家”之外,一律不予接待。于是,许多人只能望门兴叹。京都一带的人甚至把受到他的接待称为“登龙门”。孔融到洛阳以后,老是听人提起李膺的名字,就决定亲自去登门拜望,亲眼见见这位名噪一时的大人物。他把这个想法告诉了父亲。父亲说:“你有这种想法当然不错,但是,他不会见你这么个小孩子的。”孔融不服气,有一天趁着父亲不留神,他就悄悄地溜出了家门,朝李膺家走去。李膺当时正与几位名士谈话,听说有个通家子弟求见,便说让他进来吧。当他发现进来的小孩儿他并不认识时,就把脸沉了下来。“你是谁,怎么能谎称是通家子弟呢?”

孔融给李膺施了一个礼。“大人息怒,我并不是扯谎。我叫孔融,是孔子的后人;而大人姓李,是老子(李耳)的后人。我的先祖孔子曾经说过:‘我听说老聃博古而达今,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归,他就是我的老师。’这就是说,在五六百年以前,我们孔李两家就已经开始礼尚往来了。您的祖先和我的祖先同德比义,互为师发。这样看来,我称自己为您的通家子弟,难道不对吗?”李膺是不是老子李耳的后人,其实无据可查。孔融本人也并不去管是真是假。他之所以这样说,无非是为自己和李膺是“通家”找到根据,达到自已的目的。听完孔融的这一席话后,在座的名士都对他的机敏感到惊奇,为他的才辩而折服。李膺的脸色也由阴转晴,笑着说:“孔先生,您请入座。”李膺虽然接纳了孔融,但是他对这个小孩子并未放在眼里。

天近中午,李膺不问其他名士,单单问孔融:“想吃饭吗?”“想吃。”李膺就说:“太不懂礼节了,我教你做客的礼节吧,当主人问你想不想吃饭的时候,你要推让,不要对主人说自己想吃。”孔融立刻反唇相讥:“那么,让我教您做主人的礼节吧,客人来的时候,你应该准备饭食,不应该问客人吃不吃。”

李膺叹服了:“可惜呀,我快要死了,来不及看到你将来的富贵了。”孔融煞有介事地说:“您一点儿也不像要死的样子。”“为什么?”“曾子说过:‘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可您刚才说的话却一点儿也不善呀!”一下子说得李膺哭笑不得,极其尴尬。正在这时,太中大夫陈炜走进门来,他问李膺,刚才的哄堂大笑是怎么回事。李膺就把刚才的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一遍,又用手指着孔融:“这个孩儿真乃神童啊!”陈炜不以为然:“小的时候聪明,长大了也不一定怎么样。”小孔融闻声说道:“陈大人小时候一定十分聪明吧?”言外之意是:你现在长大了,果然十分不聪明。此言一出,陈炜顿时满脸通红,一句话也说不上来了。在座的人们都哄堂大笑起来,说:“这个孩子长大了,一定会成为大人物的。”果然,经过不断努力,孔融长大以后,成为著名的文学家。建安时期,文坛上出现了孔融、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等七位著名的文学家,被魏文帝曹丕称为“建安七子”。孔融被排在第一位。他曾经担任北海相,后又被曹操招致麾下,任少府、太中大夫等职。

(五)王粲的故事

王粲是我国东汉末年著名的文学家,曾写下了著名的《登楼赋》和《七哀诗》。当时,有七位文学创作成就很高的人被称作“建安七子”,王粲不仅列身其中,而且还被梁代的大评论家刘勰赞誉为“七子之冠冕”。

王粲自幼记忆力惊人,能够过目成诵。有一次,他约几个小伙伴到郊外去玩耍。走到半路时,发现路旁竖着一块石碑,上面刻满了密密麻麻的碑文。勤奋好学的王粲见碑文写得很不错,就大声读了起来。小伙伴们早听说他有善记的本领,就和他开玩笑说:“仲宜(王粲的字),你读完这一遍,能背下来吗?”王粲谦虚地说:“试试吧。”于是,他把脸背过去,一句句地背诵起来。小伙伴们一边听,一边对照原文。他们吃惊地发现,小王粲背得一字不差。大家都禁不住为他喝彩。还有一次,他去看人下棋,一不小心把棋盘给碰翻了。下棋的人见是王粲,就故作生气地说:“这可怎么办?我们就要见分晓了,本可以赢他一盘,看,却让你给搅了。”王粲说:“对不起,我给你们复盘成吗?”说着他捡起棋子,按刚才的形势摆了起来。摆好之后,下棋的人和观棋的人,都异口同声地认定,他摆得一子儿不差。

从此,王粲惊人的记忆力便逐渐远近闻名了。当时著名的文学家蔡邕才学过人,闻名朝野,王粲便去拜访他。蔡邕也早已听说王粲的记忆力过人,就决定亲自考验他一下。他从书架上取出自己刚刚写完的《述行赋》,交给王粲,谦虚地请他提提意见。王粲双手接过来,兴奋地一口气读完。读完后,仍然沉浸在优美的意境中,便有声有色地背诵起来。蔡邕默默地听着,不时地点头。王粲背得一字不错,蔡邕赞叹:“果然名不虚传!”从此,两个人便成了忘年之交。

(六)诸葛恪二三事

诸葛恪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大臣。他的父亲诸葛瑾是孙权帐下著名的军师,叔父是蜀国丞相诸葛亮。他从小就接受了严格的贵族教育,才华横溢,能文能武,声名远扬。有一次,孙权宴集群臣,诸葛瑾自然在参加者之列。孙权十分喜欢诸葛恪,特意嘱咐诸葛瑾一定要把他带来。诸葛恪便和父亲一道应邀前往。筵席上大家高举酒杯,口呼万岁。孙权见大家兴致勃勃,忽生一计,他把一个卫兵叫到身边,趴到他耳边悄悄地说着什么,还不时地用眼窥视众人。卫兵领命而去。不一会儿,卫兵把一头长得高大结实的黑驴牵到酒席筵前,大家都感到十分诧异。忽然有人叫道“诸葛子瑜”,而且“扑哧”一下笑出声来。众人定睛一看,只见驴的脖子上挂着一块牌子,上写“诸葛子瑜”四个大字,于是哄堂大笑起来。

子瑜是诸葛瑾的字。把他的名字挂在驴的身上,虽然这样的恶作剧在那个时代十分常见,他还是感到人格受到了侮辱,十分不自在。但身为大臣,他有脾气也发不出来,只好在那儿十分难堪地忍受着众人的调侃,把原本就长的脸拉得更长。小诸葛恪见状,立刻跪到孙权面前说:“大王请您允许我在牌子上再添两个字。”孙权扫视了一下众人,发现大家正兴致盎然地看着,便说:“好吧。”他想看一下这个小孩儿究竟怎样为他父亲挽回面子,也考一下这个被父亲赞不绝口的孩子是不是真的名副其实。诸葛恪在得到孙权允许后,立刻找来笔墨,在“诸葛子瑜”四个字后面添上了“之驴”两个字,于是“诸葛子瑜”就变成了“诸葛子瑜之驴”。

大臣们见到这一幕情景,都觉得这个小孩儿真是聪明绝顶,立刻发出了一片赞扬之声。诸葛瑾这时也有了笑容,不住地跟着众人一起点头。孙权从座位上站起来,大笑着对诸葛恪说:“小神童,这头毛驴就送给你吧。”诸葛恪走上前去,施过谢礼,牵上毛驴走出厅堂,回家去了。此后,诸葛恪就成了孙权特许的小客人,可以自由出入禁宫。他和孙权见面的机会也多了。有一次,诸葛恪和太子一起玩。不知怎么了,太子生气地骂他:“元逊可吃马粪。”元逊是诸葛恪的字。诸葛恪听完,毫不相让地骂道:“愿太子吃鸡蛋。”孙权在旁边听完两人的争吵,就问诸葛恪:“他让你吃马粪,你怎么让他吃鸡蛋呢?你不是吃亏了吗?”诸葛恪认真地回答:“因为它们都是从同一个地方出来的。”孙权不禁大笑起来。

同类推荐
  •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

    《中华民俗老黄历》是一部全面展现中国民俗民风的百科全书,全书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中华民俗民风、中华老黄历四个部分。这里有民间诸神那些迷人的传说故事,有中国人运用自己的智慧创造出来的历法,有独具特色的婚丧嫁娶仪式,有让人心生畏惧的民间禁忌,也有充满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这些汇成了一个琳琅满目、五彩缤纷的中华民间世界。
  • 中国人的德性

    中国人的德性

    切斯特·何尔康比在中国居住多年,几乎与中国各个角落、各个阶层的人们都有过接触,甚至与一些人建立了亲密友好的关系。他声称自己在书中所展示的是接触和了解中国社会时所得到的“几点心得和体会”。
  •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每天读点文化常识

    对我们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坏处:首先,会大大妨碍我们了解自己祖国的历史。其次,会使我们对生活中许多和传统文化有关的现象感到费,解。此外,不懂文化常识,还可能使我们在许多场合“出糗”。为了使读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丰富的文化常识,扩大自己的文化视野,《每天读点文化常识(插图典藏本)》选取了读者感兴趣又实用的文化常识,内容丰富,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于一体,涵盖了在生活中及与人交往谈话中所能涉及到的几乎所有领域,如天文历法,民族地理,王朝皇族,官制法律,礼仪宗法,军事兵器,宗教风俗,饮食器用,建筑交通,文化艺术,医药科技等。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古代玻璃器

    古代玻璃器

    中国发现最早的玻璃器始于春秋末、战国初。这个时期的玻璃器数量少,品种单一,仅有套色的蜻蜓眼式玻璃珠和嵌在剑格上的小块玻璃。《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玻璃器》以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了古代玻璃器的有关内容。具体有:中国古代玻璃器的分类、中国古代玻璃器史、中国古代著名玻璃器、玻璃器的保养等。
热门推荐
  • 邪少药王

    邪少药王

    纨绔大少?开玩笑,我不是纨绔大少,看清楚本少爷的身份!本少爷是家主,明玉皇朝最大的家族任家之主,硬要说本大少纨绔,请称呼我为纨绔家主。杀你又何妨?皇宫前杀你又怎样?免死玉牌本家主有好几块呢。看纨绔邪少,如何统领家族做一家之主,走上巅峰。邪气的人生,无可匹敌!!
  •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我的闹心老妈(老妈真烦)

    最近,老妈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是:“林呱呱,你真不叫人省心啊!”我特想知道自己怎么不让她省心了。经过悄悄观察和琢磨,我发现老妈一天到晚神经兮兮的,不是担心我被人骗走了,就是担心我变成了坏孩子;不是担心我不会过马路,就是担心我的成绩不拔尖儿……
  • 梦不曾消失

    梦不曾消失

    他们是相爱的啊!到底是什么把他们给分开的呢?他们还会在一起吗?他们的爱情还会持续下去吗?也许会,但是阻碍着他们爱情的东西太多了,想要在一起太难了,那么,怎么办呢?牛郎和织女每年见一次面感情还那么好,他们天天见面感情却无人知晓。不过,女主角是不会放弃的!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穿越大陵王朝:绝世无双

    穿越大陵王朝:绝世无双

    因一块至高无上的传家宝,官小潮穿越到一个神秘的大陵王朝。机缘巧合下,她遇见了大陵王朝的天下第一美男——宫玧澈。他是大陵王朝的王爷,手掌握着整个王朝的兵权,连大陵皇帝都要忌惮三分;他惩治奴才的手法极其恶劣,而官小潮不幸地成了他脚下的奴才,受尽折磨……
  • 恶魔,我会永远记得你

    恶魔,我会永远记得你

    蒙蒙转学来到了宏亚高中,就跟首富的大儿子穆诺承结下了仇,因为蒙蒙接受了辰的告白,就跟他交往,然而因为这件事承和蒙蒙都不怎么好受,他们俩个这才发现好像喜欢上对方了……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欧罗巴英雄记

    欧罗巴英雄记

    马伯庸用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风格,写一段西方热耳熟能详的英雄传奇。东西方文化的无缝结合,中世纪欧洲的武侠狂想,熟悉的文体,绝未见过的世界。英格兰门派,法兰西武学,古希腊内功心法,穴道被十二宫与星命点替换,真气被“四液平衡”替换。欧罗巴江湖儿女,快意恩仇同样精彩。
  •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经典精装系列:羊皮卷

    本书是一部人生“圣经”,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励志丛书,它所蕴藏的力量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命运,它所记载的震铄古今的财富秘密影响着世世代代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