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4000000004

第4章 古语精言(3)

【干将不可以缝线,巨象不可以捕鼠】出自晋代葛洪《抱朴子·用刑》。干将:宝剑名,后泛指宝剑。意思是:宝剑虽好,但却不能用来缝制衣物;大象虽大,但去不能用来捕捉老鼠。比喻人才各有其擅长的一面,也各有其不擅长的一面。

【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出自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七》。意思是:不了解人的缺点,不了解人的优点,不了解人优点中的缺点,不了解人缺点中的优点,就不可以随便用人,不可以随便教人。

【教之、养之、取之、任之,有有非其道,则足以败乱天下之人才】出自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立事书》。意思是:教育、培养、选拔、任用,只要其中一个关节出了问题,就足以败坏天下所有的人才。

【内称不避亲,外举不避怨】出自《礼记·儒行》。称:举荐。怨:仇家。意思是:举荐人才,要内部不回避亲属,外部不埋没仇家。说明举荐者应胸怀宽广,以客观实际为准则。

【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出自汉代刘向《杖铭》。意思是:甘蔗虽然甘甜,但却不能用来做手杖;奸佞小人虽然能让自己高兴,但却不能让他做宰相。说明领导应警惕那些巧言谄媚之人。

【峻极之山,非一石所成;凌云之榭,非一木所构】出自北齐刘昼《刘子·荐贤》。榭:建筑在台上的房屋。意思是:至为高峻的大山,不是由一块石头所垒成的;高入云霄的台榭,也不是用一根木头建成的。比喻仅靠个别的贤才是不能将国家治理好的。

【非有独见之明,专任众人之誉,不以己察,不以事考,亦何由获大贤哉】出自汉代徐干《中论·审大臣》。意思是:没有自己独到的眼光,专门任用众人的赞誉之人,不亲自了解,不用事实考察,怎么能够获得那些大贤之才呢?

【中原莫道无麟凤,自是皇家结网疏】出自唐代陈陶诗《闲居杂兴》。麟凤:比喻杰出的人才。意思是:不要说中国没有杰出的人才,那是因为皇家搜求人才的网结得还不够密。说明并不是缺乏人才,关键是执政者要勤于采择。

【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出自《荀子·修身》。非:批评。当:恰当。是:肯定。意思是:对我的过错批评的正确的,是我的老师;对我的优点给予恰当的肯定的,是我的朋友;而阿谀奉承我的,则是害我的人。

【亡国之法有可随者,治国之俗有可非者】出自《淮南子·说山训》。随:仿效。非:指责、批评。意思是:亡乱国家的政治也有可以仿效的地方;安定国家的习俗也有可以批评的地方。说明不是亡乱国家的一切都是坏的,也不是安定国家的一切都是好的。

【车之不前也,马不力也,不策马而策车何益?法之不行也,人不力也,不议人而议法何益】出自明代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不力:不尽力。策:用鞭子抽打。意思是:车子不往前走,是因为马没有尽力,不抽打马而抽打车有什么用呢?法令不能好好执行,是因为人不得力,不找人的问题而找法令的问题有什么用呢?

【令苛则不听,禁多则不行】出自《吕氏春秋·适威》。意思是:法令过于严厉,人们反而不听从;禁令过于繁多,反而不能执行。

【执古以绳今,是为诬今;执今以绳古,是为诬古】出自清代魏源《默觚·治篇》。绳:衡量。诬:歪曲、诬蔑。意思是:用古代的标准来衡量现在,是对现在的歪曲;那现在的标准去衡量古代,也是对古代的歪曲。说明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变化,要尊重历史,尊重现实。

【情可顺而不可徇,法宜严而不宜猛】出自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徇:曲从。猛:严厉。意思是:民情可以顺应但不能曲从,法制应该严明但不能严酷。

【刑罚不足以移风,杀戮不足以禁奸】出自《淮南子·主术训》。意思是:单靠刑罚不能够改变社会的不良风气;单靠杀戮也不能够禁止坏人坏事。说明要想社会秩序井然,不能光靠刑罚和杀戮,还要重视道德教育。

【水可使不滥,不可使无流】出自汉代荀悦《申鉴·政体》。意思是:人可以让水不泛滥,但却不能让水不流动。用来比喻政令应留有一定的余地,不要太苛刻。

【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难从】出自宋代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意思是:言语反复多变,就不能取信于人;政令朝出夕改,人们就无所适从。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出自清代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中国。恃:依靠。喑:哑。究:毕竟,到底。意思是:中国要焕发勃勃的生机,还要依靠风暴雷霆般的变革,无声无息的沉闷局面毕竟是悲哀的。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出自《老子》。奈何?为什么。意思是:既然人民不畏惧死亡,为什么还要用死亡来威胁他们呢?是说严酷的刑法不能让人民屈服。

【天网恢恢,疏而不矢】出自《老子》。天网:天道之网。恢恢:广大的样子。意思是:天道之网,极为广大,虽然看起来系数,但决不会有所疏漏。用来比喻坏人难以逃脱制裁。

【治国有常,利民为本】出自《文子·上义》。常:准则。意思是:管理国家有一定的准则,即以对老百姓有利为根本。

【法与时转则治,治与世宜则有功】出自《韩非子·心度》。转:变化。意思是:法度能够跟着时代一起变化,就会使国家安定;治理的方法能够与社会实际相适应,就会有成绩。

【法无古今,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按耳】出自明代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法令该不该坚持,不在于它的年代长短,而在于它是否适用于当时的情况,是否有利于百姓的安定。

【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出自《管子·明法解》。草茅:杂草。意思是:不除掉有害的杂草,就会妨害庄稼的生长,不诛杀盗贼,就会伤害到守法之民。说明一定要对坏人严惩不待。

【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亡】出自《韩非子·饰邪》。意思是:家里有了固定的产业,即使遇上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了固定的法制,即使遇上危难也不会灭亡。

【治国无法,则民朋党而下比,饰巧以成其私】出自《管子·君臣上》。比:勾结。巧:虚浮、不实。意思是:治理国家如果没有法度,人们就会结邦拉派、相互勾结,弄虚作假来谋取私利。

【不因喜以加赏,不因怒以加罚】出自《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不因为高兴就多加奖赏,也不因为愤怒就加以惩罚。说明奖惩不应因个人的喜怒而变化不定,而是应该有一定的标准。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出自《韩非子·有度》。匹夫:平民。意思是:惩罚有罪过的人,就是大臣也不要放过;奖赏有功劳的人,就是平民百姓也不能遗漏。

【妄赏不劝,妄罚不畏】出自宋代谢谔《十铭》。妄:胡乱。劝:鼓励。意思是:乱加奖赏不能达到劝勉众人的目的,胡乱的惩罚也不能使人畏惧。

【赏不劝谓之止善,罚不惩谓之纵恶】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申鉴》。意思是:如果赏赐不是用来鼓励好事,就是对善行的压制;惩罚如果不是用来惩办罪恶,就是对罪恶的纵容。

【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出自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择官》。劳:功劳。意思是:奖赏了那些真正有功劳的人,无功的人自然就不争了;惩罚了真正有罪的人,做坏事的人也就害怕了。说明只有赏罚适宜,才能真正起到惩恶扬善的作用。

【过时而赏与无赏同,后事而罚与不罚同】出自明代王守仁《申明赏罚以励人心疏》。后事:事情过了之后。意思是:错过了奖赏的时机就如同没有奖赏,等事情过了之后再处罚就如同没有处罚。

【赏罚不信,则禁令不行】出自《韩非自·外储说左上》。行:施行。意思是:如果赏罚不守信用,那么禁令就难以推行。

【赏务速而后劝,罚务速而后惩】出自唐代柳宗元《断刑论下》。务:务必。意思是:奖赏一定要力求及时,然后,才能起到鼓励劝勉的作用;惩罚也要力求及时,然后,才能起到警戒的作用。

【善琴弈者不视谱,善相马者不按图】出自清代魏源《默觚·学篇》。弈:下棋。意思是:擅长弹奏、下棋的人不用死盯着琴谱或棋谱;擅长相马的人也不会总是按照图上画的样子来分辨马的好坏。用来比喻治理国家和人民也不必拘泥于已有的成法。

【赏毫厘之善,必有所劝;罚纤芥之恶,必有所阻】出自(三国·魏)桓范《政要论·为君难》。意思是:奖赏在小的好事,也能对人们有鼓舞作用;惩罚再小的罪过,也能对坏人坏事有遏制的作用。

【安者非一日而安也,危者非一日而危也】出自《汉书·贾谊传》。意思是:安定和危乱都不是一天形成的。说明事物都有一个逐渐积累的过程,提醒当权者应明察秋毫、防微杜渐。

【身莫不恶死,而未尝有不死;国莫不恶亡,而未尝有不亡】出自宋代李觏《庆历民言·开讳》。恶:憎恶。意思是:人没有不憎恨死亡的,但没有人能够不死;国家没有不憎恨灭亡的,但没有哪个国家能够永远不灭亡。说明人之生老病死和国家的兴亡盛衰都是不可避免的。

【国无小,不可易也;无备虽众,不可恃也】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易:轻视。恃:倚仗。意思是:一个国家,无论多小,都不能轻视;如果没有准备,即便国家再大,人口再多,也不能倚仗。

【有谔谔争臣者其国昌,有默默谀臣者其国亡】出自汉代韩婴《韩诗外传》。谔谔:直言不讳的样子。意思是:如果大臣都敢于争相直言进谏,那么这个国家就能昌盛,如果大臣都不思言谏,专事阿谀,那么国家就将衰败。说明国君应虚心纳谏,并任用直言之士。

【大者不能,小者不为,是弃国捐身之道也】出自《荀子·大略》。捐:丢弃,舍弃。意思是:大事做不来,小事不去做,这是亡国亡身的道路。

【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出自《左传·昭公元年》。意思是:用不道义的手段变得强大,其灭亡一定很快。

【以日治者王,以夜治者强,以宿治者削】出自《商君书·去强》。宿:隔夜。意思是:政务能在当日处理完的,可以称王天下;能在当晚处理完的,能使国家强大;要等到第二天才处理完的,国家就会削弱。

【大树将颠,非一绳所维】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意思是:大树将要倒下,不是一根绳子就能拉住的。用来比喻国家衰败,大势将去,不是一个人的力量能挽救的。

【天下之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出自明代罗贯中《三国演义》。意思是:天下的形势就是分裂久了,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归于统一;统一久了,到一定的时候必然会分裂。说明社会形式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着的。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出自《史记·楚元忘世家》。意思是:国家的安危在于所发布的法令,国家的存亡在于所任用的人才。说明君主必须谨慎出令、善于用人。

【四海变秋气,一室难为春】出自清代龚自珍《自春徂秋,偶有所触,拉杂书之,漫不诠次,得十五首》。秋气:秋天的景象,比喻国家的衰败。天下都已经是秋天的景象了,一处也很难维持春色了。

【圣人不察乎存亡,而察其所以然】出自《列子·说符》。然:指前句的“存亡“。意思是:圣明之人不是着重看国家的兴亡,而是透过这一现象,着重看国家之所以兴亡的原因。

【存在得道而不在于大也,亡在失道而不在于小也】出自《淮南子·氾论训》。道:道义。意思是:国家能够安存不在于疆土辽阔,而在于其合乎道义,国家灭亡也不在于地域狭小,而在于不合乎道义。

【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出自《商君书·修权》。蠹:蛀虫。意思是:蛀虫太多了,树木就会折断;墙上的缝隙大了,墙就会倒塌。比喻国家有太多的贪官、政治上有大的漏洞就会灭亡。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出自唐代刘禹锡诗《金陵怀古》。人事:人之所为。空:徒然。地形:指地势的险要。意思是:国家兴衰取决于人的所作所为,而不是依靠山川地势的险要。

【得士者靖,失士者乱】出自《亢仓子·政道》。靖:安宁。意思是:得到人才,国家就会安定,失去人才,国家就会混乱。

【贫生于富,弱生于强,乱生于治,危生于安】出自汉代王符《潜夫论·浮侈》。意思是:贫穷生于富贵,弱小生于强大,混乱生于太平,危急生于安定。说明事物矛盾的两方面总是相互转化的,提醒君主应防微杜渐。

军事篇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自《孟子·公孙丑下》。天时:阴晴寒暑的变化。地利:地形优势。人和:团结,得人心。意思是:有良好的时令,不如有有利的地势;有有利的地势,不如有团结一致的人心。说明人心是战争中最重要和可靠的。

【兵不可玩,玩则无威;兵不可废,废则召寇】出自汉代刘向《说苑·指武》。玩:疏忽。意思是:军队不可以疏忽,疏忽就会失去威力;军队不可以废置,废置就会招来敌国的侵犯。

【置将不善,一败涂地】出自《汉书·高祖本纪上》。意思是:如果将军任用的不妥当,那么出师作战一定会一败涂地。说明军队中任用将军的重要性。

【天下虽兴,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出自唐代白居易《议兵策》。意思是:国家虽然兴盛,但若动不动就打仗,也会衰败;国家虽然太平,但若忘记战争的危机,不修备战,也一定会非常危险。

【不备不虞,不可以师】出自《左传·隐公五年》。意思是:虞:预计,估计。师:出师,出兵。意思是:不对意外情况有所预料和准备,就不能出兵作战。

【以战去战,虽战可也】出自《商君书·画策》。意思是:用战争来制止战争,就算发动战争也是可以的。说明并非所有的战争都是不可取的。

【师直为壮,曲为老】出自《左传·隐公三年》。出兵作战,有正当理由,军队的士气就强盛;而师出无名或者理曲,就会士气不振。

【兵之胜败,本在于政】出自《淮南子·兵略训》。意思是:军事上的胜负,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政治。说明战争是国家政治的外在表现。

【有备则制人,无备则制于人】出自汉代桓宽《盐铁论·险固》。意思是:有准备就能钳制住别人;没有准备就要受别人的钳制。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出自《孙子兵法·计》。意思是:征战是国家的大事,关系着百姓的生死和国家的存亡,不能不仔细考虑。

【兵非益多也,惟无武进,足以并力,料敌,取人而已】出自《孙子兵法·行军篇》。意思是:打仗并不是人越多越好,只要不轻视敌人,贸然进攻,并且集中兵力,掌握好敌情,选拔好人才就可以取胜了。

【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出自《孙子兵法·势篇》。意思是:善于出奇制胜的人,其战术谋略如天地变幻无穷,如江河奔流不竭。

【善持胜者,以强为弱】出自《列子·说符》。意思是:善于保持自己胜利的人,总是将自己的强大看成是弱小的。说明要保持住胜利,就不能骄傲自满。

【欲树木者,必培其根;欲强兵者,务富其国】出自清代唐才常《兵学余谈》。意思是:如果想种植树木,就一定要栽培好它的根;如果想让兵力强大,就一定要使国家富强。

【恃陋而不备,罪之大者也;备豫不虞,善之大者也】出自《左传·成公九年》。豫:同“预”,预备。不虞:意外,难以预料的事。意思是:仅仅依靠简陋的条件而不加以准备和防范,是最大的过错;能够为意外作好准备,是最大的好事。

【政善于内,则兵强于外也】出自(三国·魏)桓范《世要论·兵要》。意思是:国家内部的政治清明有序了,军队在对外作战时也就十分强大了。

【战虽有阵;而勇为本】出自《墨子·修身》。阵:列阵。意思是:作战之中虽然阵列的讲究,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勇敢。

【赏厚而信,人轻敌矣;刑重而必,人不北矣】出自《韩非子·难二》。必:一定。北:败逃。意思是:奖赏丰厚并能及时兑现,士兵就会看轻敌人而不畏惧了;刑罚严厉而且说到做到,士兵就不敢临阵脱逃了。

【士未坐勿坐,士未食勿食,寒暑必同】出自《六韬·龙韬·立将》。士:士卒。意思是:士卒还没有坐下来,自己就不能先坐下来;士卒还没有吃饭,自己就不能先吃饭;不管严寒酷暑,都要与士卒同甘共苦。

同类推荐
  •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

    《宁夏历史地理变迁》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大庆献礼项目 ——《宁夏历史文化地理》丛书之一。按照历史地理内涵的要求,把宁夏 的地理沿革、疆域变迁、政区演化,以及长城、雄关、重要地名的出现, 还有山脉、河流、湖泊等方面的内容做了系统介绍。从宁夏远古地理环境 和石器时代人类文化遗址写起,沿着王朝兴替设章分节逐一进行介绍,注 重史料价值结合地方特色,还特别将宁夏省解放后一直到宁夏回族自治区 成立,以及最近几年_的行政建置与区划变动一一做了记录。
  • 古文字学讲义

    古文字学讲义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先生研究古文字学的方法、观点和路径,本书将先生关于治古文字学的数篇论文也一起收录其中,读者可通过这些论文了解先生治学思想的发展和变化(自然,先生关于古文字学方面的观点和看法,当以正式发表者为准)。另外,还收录了先生早年所写的《金文嘏辞释例》及《北狄在前殷文化上的贡献》两篇长文,前者为治金文者不可不读,后者则是先生以文字证史的一篇范文。
  •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国学十讲(人文大讲堂)

    中华民族礼乐兴邦,人文化成,国学乃五千年文明与三千载学术之集萃,它不仅有知识谱系与实用理性,更蕴涵着人文智慧与生命情怀,中华民族赖以安身立命,兴废继绝。近代以来,国学通过仁人志士的含弘光大,融入西学精华与创新精神,生生不息,在当今蔚然成风,从学院走入民间,成为我们共有的精神家园与身心寄托。《国学十讲》对国学的来龙去脉、国学与中华文化以及国学与现代社会的关系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述,《国学十讲》可以帮助广大读者了解国学、走进国学、观赏国学,使国学与自己的人生和知识融会贯通。本书由袁济喜著。
  •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

    本书标题为《战国秦汉时期中国西南的对外文化交流》,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并非一部全面论述这一问题的专著,本书只是希望通过若干专题性研究,来寻找一些突破口,为重新认识中国西南地区在中国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过程当中的地位与作用做一些尝试性的探讨,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前人的某些传统认识作必要的修正。
  • 古代兵勇

    古代兵勇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是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为丛书之一,介绍古代兵勇的有关内容。《中国古代军事史话:古代兵勇》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点点滴滴的文化知识仿佛颗颗繁星,组成了灿烂辉煌的中国文化的天穹。能为弘扬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各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尽一份绵薄之力。
热门推荐
  • 超能战神

    超能战神

    未来世界,人类已经能自由的在宇宙中穿行,宇宙之中除了地球的人类还有其他的外星生命,一艘太宇宙飞船在太空中游荡,他们任务不光是在宇宙中探索新的生命,而是在进行一项可怕的实验。全新的生命即将到来,没有死亡的边缘!只有真正的强者!真正的救世主!他是恶魔的儿子,却是正义的化身,而他终究要杀了那恶魔。当纪弘在梦中醒来,一切都是模糊的,他看见了一个那羞怯的女孩出现在自已的面前。
  • 极品三小姐

    极品三小姐

    男子并没有回答她的话,碧色的眸子反而变得更加幽深,透着浓浓的探究。他忽然发现,这个叶家的三小姐似乎不一样了呢!以前她每次看到自己,总是一脸傻笑、花痴的摸样,恨不得拥入他的怀中,成为他的女人。而现在她竟然全神戒备的看着他,她水眸中分明带着恨意和怒意。这个女人是怎么回事?有趣!男子忽然勾唇一笑,心中莫名的产生了几分兴趣。叶瑶怒目回视,这才看清了他的长相。……
  • 我家格格不在线

    我家格格不在线

    最新文:《终不负年少》欢迎戳地址:http://m.pgsk.com/a/773770/【花格格遇爱版】她是都市白领女青年,不停的相亲,本是一个聒噪的女人,为了尽早结婚开始装淑女。他是个坏小子,他没钱没地位没追求,却看见了她背后的一面。他讨厌伪淑女。她不过是想安安分分的相亲结婚,或许,还有个可爱的孩子。为什么上天偏偏把他赐给了她。他是在她的认知里最鄙视的人,一次偶然,男人搬到了女人的对面。于是,相看两厌。矛盾瞬间激化……他蹭了她家的饭,还嫌恶的甩了张票子,“你的饭,我付钱!”“伪淑女,我姓齐,我和你不熟,请叫我齐先生。”他这样说道。她捏了捏拳,“对,我就是,江湖人称鼎鼎大名的花格格,花姐。”在领教了女人的拳头之后,彻底激发了男人外表温和淡然下的邪恶分子,男人居然当众亲吻甚至动手以达到羞辱她的目的。。。。。。一次一次的争锋相对,腹黑男一步一步带领着花格格走进爱情的天罗地网。花格格恍然惊觉。“看你还怎么逃!”他说,“花格格,你要记得,最初是你来招惹我的。”【花格格回忆版】年轻的时候,我们不懂爱,一直固执的相信某些童话,当有一天发现,童话不过是镜花水月,我们开始惊恐,开始畏惧,其实,爱,不过是变了副样子,它不是悄然离开,而是,一直都在这里,等着你的回头。多年之后,花格格觉得自己很幸运,尽管她不是在她最美好的时候遇见的他,但是,却是在最合适的时候。或许年少轻狂,或许有过太多的彷徨误会,但是,毕竟还是在一起了,不是么?白头偕老,不过是你用你满是皱纹的双手,牵住他的手,在喧闹的世间,慢慢的踱步。----------------------------------------------晨晨新文《大人在上,求抚摸》多多支持,http://m.pgsk.com/a/537394/
  • 异界之机关大师

    异界之机关大师

    八级技师的孙子常鸣,在现实世界中不知该如何追寻自己的梦想。一本机关天书,带常鸣进入机关师的世界。内置的终极机关师培养系统,让常鸣走上了最强机关师之路。机关天翼、机关兽、机关神龙……看常鸣立足机关师至高之巅,翱翔长空,俯看世界!——————————————————————————————————————————————————新书开始上传,请大家继续支持!星空进化整本书保持持续更新,新书我也会继续!
  • 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细节全集

    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细节全集

    懂得成功做人、智慧做事的人,其步履必然积极而阔大,其事业必然顺理而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宏而壮丽。拥有成功做人的箴言,掌握智慧做事的方略,我们便能获得一片广阔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业,更重要的是,我们能赢得一个涵蕴厚重、丰富充沛的人生。
  • 时光之翼:百年泪

    时光之翼:百年泪

    几个十六岁的少年,来到了明朝末年被误认为是刺客!却又正巧赶上新皇登基,大赦天下他们又被莫名其妙的放了出来原来,一切的一切都是一个巫师设计的这个美丽的巫师和这几个少年打了一个赌:七年之后,如果还能有一个人活着,那你们就可以全部回去,但如果你们都死了,就永远呆在明朝吧!”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有个女孩叫夏桐

    有个女孩叫夏桐

    三个青梅竹马的小故事。初恋总是那么青涩又动人,而竹马们也总是从莽撞的愣头青变成了成熟可以依靠的男人。
  • 精灵公主林黛玉

    精灵公主林黛玉

    精灵公主,历劫而来。在庭院深深的红楼里,有着怎样的爱情纠葛?精灵公主,因缘巧合带着记忆托生成林黛玉,表面柔弱伤感的黛玉,背地里是巾帼不让须眉的天之傲女。傲颜公主在红楼里,慢慢的改变着命定的轨迹,她的爱归属于谁?风流皇帝乾隆、冷酷少主凌云寒、逍遥亲王允估,谁是为爱为她而来的萧清轩?习翩然(转生为林黛玉)九世的恩怨牵绊,九世的爱恨情缘,今朝的释然,让我们聚首白头。萧清轩(转生会是谁?)九世的伤,换来今生的你,这次上黄泉下碧落,无论如何我都会抓紧你......!~~~~~~~~~~性情刚烈的萧清清为爱转生,怨恨着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精灵公主。心中的怨恨,宿世的恩怨。蒙蔽了她内心的纯真,却忘不了心爱之人!“清清,等我!”谁是清清?等我亦或我等?奇怪的梦境。深情的爱意,心动的呼唤!是属于我的吗?你是谁?你在哪?九世的桑田,已经平复了心中那份执念,慢慢羽化。释然于今世,只为知心人白首不离!萧清清(转生会是谁?)爱你爱到疯狂,爱你爱到毁灭,受尽宿世的恩怨,成就今天的转变。习默然(转生又会是谁?)记不住你的身影,记不住你的容颜,只记住心中的牵挂,海角天涯短如寸尺。~~~~~~~~~~~~~~身为精灵界的公主,她为何转世为林黛玉,步入红楼,她的命运是泪尽而亡还是扭转乾坤?不辞辛劳的找寻视如姐妹的好友她今后的历程到底如何,面临一系列的事情她又该如何处理!既是命运让他们相遇,既是命运让他们邂逅,那身为林黛玉的她,她的爱又甘愿为谁。在痛苦中挣扎,在艰难中磨练,一切的恩恩怨怨是继续扎根生长还是随风而去?故事,便在《精灵公主林黛玉》中一一揭晓……本人新文《九少很倾城》女生最爱玩的宫廷游戏:《宫廷计》http://m.pgsk.com/@@推荐好友@@燃烧的烟火《穿越之绝色倾妃》凤舞阁主《白发魔姬》清玉冷《红楼别传之黛玉》尔乃笑《错生》素素是盘菜《穿越之冰尊》笛染相思《弑传》冰雨飘飘《祸世魔女》
  • 清夜凝冰:生死相随

    清夜凝冰:生死相随

    她与他宛若盛开于冥界的蔓珠沙华,花叶永不相见。她与他之间,横桓生死与千年时光。他说,如有来生,我愿倾这世间一切,换你来生回眸一笑。她说,如有来世,我愿与你生死相随,即便魂飞魄散。婆娑的泪眼中,你终究渐行渐远渐无声;尘封的记忆里,这到底亦真亦幻亦虚妄。茫茫天地,只剩一缕洁白的清香……
  • 欧·亨利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欧·亨利作品选(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语文新课标指定了中小学生的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广大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语文素养,促进终身学习等具有深远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