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800000006

第6章 中国黄金史话(3)

《汉书》记载,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皇帝赏赐黄金100多次,《后汉书》记载东汉(公元25189年)皇帝赏赐黄金9次,赏赐的黄金数量总共约为92万斤。从史书记载两汉皇帝赏赐黄金的情况变化来看,东汉皇帝赏赐黄金次数不足西汉皇帝赏赐黄金次数的10%,赏赐次数减少了90%;东汉皇帝赏赐黄金总额2万余斤只相当于西汉皇帝赏赐黄金总额约90万斤的2%,赏赐金额减少了98%。由此看来,在西汉东汉之际,中国古代黄金大量失踪了。分析西汉前期与后期的情况,前后也有巨大的差异。汉昭帝以后,皇帝赏赐黄金总额2万余斤,只相当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以前皇帝赏赐黄金总额87万余斤的3%,赏赐金额减少了97%。当然,汉武帝赏赐黄金数额巨大,在两汉皇帝中是个特例。如果不考虑汉武帝的情况,只比较西汉其他皇帝赏赐黄金的数量,汉昭帝以后6个皇帝在91年中赏赐黄金总额相当于汉景帝以前5个皇帝(包括吕后)在66年中赏赐黄金总额的39%。西汉后期皇帝赏赐黄金总额比西汉前期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东汉年间,这么多的黄金突然不见了,不仅退出流通领域,而且以黄金赏赐也极少见。那么,西汉时巨量黄金到哪里去了呢?至今众说纷纭。有人称,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顶级谜团之一。

后世学者对此作了种种推猜,各有考证,主要观点有四:

一是用于佛事。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一《黄金》载:“宋太宗问学士杜镐曰,两汉赐予多用黄金,而后代遂为难得之货,何也?对曰:当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三《汉多黄金》载:“后世黄金日少,金价亦日贵。盖由中土产金之地已发掘净尽,而自佛教入中国后,塑像涂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穷乡僻壤,无不有佛寺,即无不用金涂。以天下之计,无虑几千万,此最为耗金之蠹。加以风俗侈靡,泥金写经,贴金作榜,积少成多,日消月耗。故老言,黄金作器,虽变坏而金自在,一至泥金、涂金,则不复还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

陈直也在《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中提出了与顾炎武、赵翼相类似的说法。即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后,用以涂金佛、写金经,消耗了大量黄金,黄金是不可以回收的,因此便日少一日。

二是对外贸易导致黄金外流。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上册《黄金》一节中认为,东汉黄金数量减少,“是由于黄金的外流(赏赐外人)”、“贸易的入超(向大宛买马、明珠玻璃)”。傅筑夫在《中国经济史论丛》中也认为,东汉黄金“最大的泄漏,乃是通过对外贸易、大量输出国外”。

三是埋葬于地下。唐任伍在《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一文中指出,西汉巨量黄金入东汉后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唯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则以金币形式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战国至西汉,商人以贱买贵卖手段集中了大量的黄金,而封建统治者则运用国家机器攫取占有了国家大部分黄金,人们纷纷储存黄金,大批的黄金被这批人呆滞窖藏,如梁孝王死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汉末王莽时,“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匾,尚有六十匾,黄门、钩盾、藏府、中尚书、处处各有数匾”。东汉时窖藏黄金者也大有人在,如董卓“筑坞于眉,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而且从后来出土的钱币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宝之量大确实惊人。为什么他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一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黄金以备用,二是西汉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其窖藏的黄金如纳粹德国隐藏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可考。

四是所谓黄金其实为铜。认为史书上所说的西汉巨量黄金其实并非真正的金,而是黄铜,因为从历史上看,从秦汉黄金开采量上看,从对外贸易看,西汉不可能冒出那么多黄金。人们惯以“金”称呼钱财,有可能把当时流通的铜称作“黄金”。

当然对上述观点也有不少反驳意见。反对“佛教耗金说”者认为,史书明确记载,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初年,当时的佛教在中国并未站稳脚跟,只能依附于中国传统的道教和神仙思想,根本不可能大张旗鼓地修寺庙、塑神像,所以也很少用金涂塑像,即使有一些使用黄金,量也微乎其微,不至于巨量黄金突然消失。而且西汉巨量黄金退出流通领域,在东汉开国时期就发生了,当时的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

对于“外贸输出说”反对者认为,这种说法显然也缺乏根据。因为西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国家,是商品输出国,只有少量的黄金流到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但并不常见,而且许多还是邻国称臣纳贡而得,加上和汉朝有贸易往来的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对黄金的吸入量也很有限。相反,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向西方国家输入了大量的丝绸和布帛,却换来了大量的黄金。如当时的罗马帝国,为了获得中国的丝绸产品,用大量的黄金作为交换,以致有学者认为:用黄金换取中国的丝绸,是后来罗马帝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对“地下说”的反驳意见认为,无论是私人还是国家如果贮存巨量黄金的话,总是留有线索的,决不会一场战争或一场天灾人祸后,所有的黄金拥有者都死去或忘记自己的财宝所在。如果说一部分因窖藏而消失还可以理解,而绝大多数黄金都不知所终则难以理解。西汉时期朝廷规定,天下贡赋的1/3供宗庙,1/3用以赏赐、馈赠那些忠于汉王朝的文臣武将和敬待外国来宾,剩下的1/3则用以营造陵墓,构建再生世界。而黄金作为当时的上等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其1/3用于随葬是完全可能的。但事实上,许多汉代的厚葬墓自埋葬日起就已成了盗墓者的目标,因为汉代有用玉衣随葬的习俗,所以汉墓是盗墓者首选的对象,更何况是随葬大量的黄金呢?这么巨大的财富肯定不会从盗墓者的手中漏掉。而且还需注意的是,埋葬在地下的并不限于黄金,还有银有铜有种种奇珍异宝,而唯独黄金却奇迹般地消失了呢?

对于“黄金为铜说”,反驳者说,汉代时金、铜区分极明显,金的开采由金官管理,铜的开采由铜官管理;黄金、铜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黄金的计量单位为斤,铜钱的计量单位为铢;黄金主要用于赏赐、馈赠,铜主要用于铸钱和铸造一些器物。在当时的各种历史文献中,不可能将黄金与“铜”等金属混淆,也就是说金就是金,铜就是铜。黄铜和黄金泾渭分明,根本不可能混淆。

那么,秦汉时期究竟有多少黄金呢?

秦汉时期是中国货币史上使用黄金最盛的时期。秦代就已大量使用黄金,如《汉书·刘向传》中讲秦始皇葬于骊山,以黄金为凫鹤。西汉更是达到顶峰,举凡大宗交易,帝王赏赐,买卖官爵等,大多以黄金计,黄金用量甚巨。据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汉多黄金”条称:吕后死时,遗诏赐诸侯王各千斤,文帝即位,以大臣诛诸吕有功,赐周勃五千斤,陈平、灌婴各两千斤,刘章、刘揭各千斤。武帝时,卫青击匈奴,斩首虏万九千级,军受赐二十万斤。最多的一次是“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汉书·食货志下》),宣帝继位后,赐霍光七千斤,广陵王五千斤,诸王十五人各百斤。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统计,从高祖到平帝十二个皇帝共赐金约90万斤,共赏赐100多次,合现在200多吨。另外,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也甚大,如陈平四万斤反间于楚,汉武帝用十万斤给方士去求神仙找长生不老术;王莽聘史氏女为后,用金三万斤。另外公私藏金也很多,武帝时,皇室藏金五十万斤,梁孝王刘武府中藏金四十万斤,王莽末年,府库尚有黄金六十匮(每匮万斤),黄门,钩盾,臧府,尚方各处都有数匮,总数应在百万斤以上。

有人粗略估算一下,除去回流、重复外,黄金总量约在500吨左右。也有的学者考证,汉武帝时全国有金百万斤(合250吨),皇室藏金五十万斤(合125吨)(任乃强《我国黄金铸币的历史考察》《社会科学研究》1980第三期)。彭信威认为公元前后西汉的黄金约18万公斤,跟当时西方强国——古罗马帝国的黄金储量相当。这些估计都是有比较依据的,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

这么多的黄金又是哪里来的呢?

据世界多学科专家考证,石器时代到中世纪(公元前4500年公元1492年)近6000年时间,世界上产金12569吨,其中亚洲产金3005吨,亚洲平均100年产50吨,而铁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50年)世界产金4120吨,其中亚洲产金895吨(《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614页)。我国秦汉时期正处这个时代,秦汉是当时世界强国,也是亚洲最大、最强盛的帝国,金量达到500吨以上是完全可信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具体分析“汉多黄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是完全可能的。

第一,是历代的积累。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金三品”(《尚书·禹贡》)的记述,夏商周三代就已有采金点多处,当时能够利用黄金做成精美的装饰品。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人们对金矿的资源产出规律已有了初步认识,公元前400年的《山海经·五藏山经》中记述,当时的金矿产地149处,银矿产地12处……云南丽水(今金沙江)砂金,始采于先秦,历代不衰,楚国盛产黄金,所以,楚国首先将黄金作为货币使用。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的上层社会广泛使用黄金,文献记载也很多,说明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发现不少金矿资源并已经掌握一整套开采,淘洗,炼制和加工技术。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然囊括了天下所有的财宝,当然包括黄金,因有大量库存黄金作货币基础,秦始皇才规定黄金为“上币”,黄金除少部分用作装饰和墓葬外,不会自然消失和耗掉,于是便慢慢积累下来,至西汉时,绝大部分黄金成为国库藏金的主要来源,汉时一次赏金几万甚至几十万斤,气魄宏大,没有大几百吨的黄金库存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秦汉时代国内的黄金生产仍在继续和增大,除原来的汝汉地区处,荆扬等地增加了产量,采金技术也得到空前的提高,按百年50吨产量计,秦至西汉两百多年间应产金100吨以上。

第三,西汉开通的“丝绸之路”,不断地把我国的丝绸送往西方,从西方换回珍奇异物外,还大量换回黄金,当时丝绸是西方百思不得其解的宝物,上层社会普遍以持有东方的丝绸为荣,是贵族们最奢侈的消费品,市场需求很大,当时东西贸易一斤丝交换黄金一斤。

第四,黄金虽然大量用于赏赐等大额开支,但往往又通过贵族和大臣献金、助祭、赎罪、卖官买官等方式收回国库,如酎金(即助祭费)以黄金计,规定每年要诸侯列国据管辖人口进奉黄金,每千人四两,不满千人而在500人以上的也要四两,金少或成色差的,王削县,侯免国(《中国钱币》2001年第二期载,1999年11月2日)。西安东北郊北十里铺发现大量西汉金饼,共计219枚,每枚247克左右,约合汉时一斤,经考证是西汉各诸侯国向朝廷缴纳的酎金。

这确实叫人感到迷惑——如果说我们曾有过很多黄金,那么这些黄金到哪里去了?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么多的黄金,那么史书描述和出土黄金又怎么解释?

温故而知今。其实,本书编著者在此分析“中国古代黄金失踪之谜”,并非要献上新的观点或者新的发现,而仅仅是想通过介绍围绕这一千古之谜的种种考证,让读者对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有更深刻的了解。

同类推荐
  • 领导力提升与开发

    领导力提升与开发

    从领导力的内涵和起源入手,以东西方理论互相借鉴、中外思想互相参照的方式,分析如何提升领导力:提升领导力应注重行为、态度和风格;提升领导力应考虑权变和情境;提升领导力应把握好权力与政治的运用;提升领导力应注重激励和沟通;提升领导力要善于变革和创新。同时,提出通过领导胜任力模型、领导者的职业生涯规划、领导力开发技术与实施等方面进行领导力的开发。领导力的本质是影响力,领导力即获得追随者的能力,表现为“跟我来”、“看我的”、“一起干”。制约领导力提升与开发的因素主要有:道德失范;权力滥用;决策失误;用人失察;协调失衡;思维僵化;心理障碍;言行失体;眼界限制。
  • 每天读点金融史2

    每天读点金融史2

    《每天读点金融史2:影响世界的金融巨头》为系列丛书的第二册,详细介绍了九大金融巨头的成长历史,对他们在创业中所显现的创新精神、在经营管理中所表现出的智慧和韬略,以及在处理各种复杂的政经关系、人际关系中所运用的各种方法和手腕进行了介绍。《每天读点金融史》系列丛书以金融史为主线,把一百多年来的经济发展和金融格局演变的巨幅画卷为你徐徐拉开,是你理解世界经济的格局演变与未来走向的理想读物。 “金融只是一种手段,关键看使用者的目的。”这句关于金融的著名论断写在这里与读者诸君分享。
  • 五步构建销售渠道

    五步构建销售渠道

    本书使读者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如果你希望摆脱平凡的生活,如果你想追求卓越的品质,如果你想探索成功的奥秘,如果你想充分地发展自我,展现自我。那么,请你试着选择本套丛书,在闲暇无聊或苦闷仿徨的时候,打开它,不管你是浅尝,还是深味,本书都会给你指导,给你安慰,给你鼓舞。
  • 赢在中国式管理

    赢在中国式管理

    本书根据《中国式管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修订而成。做事先做人,做人先安心。安人的历程,是“由开心而交心,借交心而共同关心”,然后产生同心的一连串心与心的变化。中国式管理具有三大主轴,那就是以人为主、因道结合以及依理而变。 发展事业本身并没有什么价值,必须在经营事业的过程中,完成修、齐、治、平的人生使命,立业才有价值。21世纪,是中国管理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相结合,并获得发扬的时代,管理者在实践中两者缺一,都将跛脚难行。
  • 责任关键在于落实

    责任关键在于落实

    全面升级企业的落实力,打造负责高效的执行者。没有落实,最简单的工作任务也不可能完成,没有落实,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纸空文,没有落实,再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实现,没有落实,再正确的决策也不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所以,落实便是关键所在。
热门推荐
  • 百变麻辣香:大师陪你下厨房

    百变麻辣香:大师陪你下厨房

    《百变麻辣香》为您介绍了川菜的制作方法。川菜自古以来就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巴山蜀水既有山珍野味、鱼虾蟹鳖,又有四季不断的新鲜蔬菜、各种笋菌,还有品种繁多、质地优良的种植调味料和酿制调味料。其实食材都是配角,麻辣的主角是调料。正是以下的调味料,为川式烹饪提供了变化味型的良好物质基础。作者史正良,国家级高级烹调技师、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中式烹调专家、餐饮业国家一级评委、全国烹饪大赛评委、世界厨联国际评委、美国中餐厨师联谊会顾问、中国烹饪协会副会长、四川省烹饪协会副会长、四川名厨联谊会会长、中国烹饪大师、全国技术能手。
  • 陛下驾到:偷心女王

    陛下驾到:偷心女王

    他是麒麟才子,温文儒雅有天下奇谋,却可无视君臣之羁。为妃相伴。(特色女强),她是皇室唯一公主,残暴荒淫、杀人取乐、抢男为宠、手下冤魂无数,却不知将国破人亡。她穿越而来,薄情寡恩,勤勉睿智,男宠无数,不曾青眼,只为袖手天下,坐拥江山为帝。且看她金戈铁马,收拾破碎皇权、调教各种男儿,打造一片属于她的盛世风云。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世上男儿莫非我臣,邪魅将军,阴沉世子,文人雅士尽归麾下……却不知她偷了多少公子的心。他是不败战神,金戈铁马可逐鹿天下,却赢不了对她的“战争”。他是腹黑奸臣,玩弄朝堂堪称搅屎棍,却愿俯首甘拜石榴裙下
  •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明代:最后的汉家王朝

    讲述了明朝(1368-1644年)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历经十二世、十六位皇帝、十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人建立的封建王朝。
  • 男穿女—绝色

    男穿女—绝色

    “谢……谢……老板!”边收钱边道谢的快递员幸福的拿着多来的小费笑得合不拢嘴,要是每个人都这么大方就好了。二十来岁的单纯小伙子,骑着单车继续前进,心里那个美几乎都写在了脸上,e市的某处人行道上,来来往往的车辆多如牛毛,小伙子板寸头,很是憨厚,好似脸上写着“善良”二字般。或许是得意忘形了,难得收到五十块的跑路费,所以拐弯时忘了按车铃,等到他发现有一群人冲出来时已经晚……
  • 大学生成功三部曲

    大学生成功三部曲

    杨金翰老师给学生讲课,作为校方负责人,我却静静地品读着杨老师。他的课“为什么能磁石般的吸引着学生?”八个多小时的演讲,学生们精力集中,气氛热烈,台上台下,水乳交融,没有感到疲倦的,没有交头接耳的。我不想评论他的讲课方法,只想说其中一段我的感受。他演讲间歇,主持人或学生可以说几分钟的感言,我乘兴讲了以下的话:同学们!在诸多的“美好”中,我们选择了“成功”;在向着“成功”的迈进中,我们选择了学习(学习可以改变思维、改变行为、改变习惯);但是,最好的“选择”,是我们选择了一位善于引路的好老师。而一个成功者,常常有一位或几位老师是自己心中的偶像,行为的航标灯。
  • 读者文摘精粹版10:让心灵去旅行

    读者文摘精粹版10:让心灵去旅行

    人的心总是在远方,走的越远离自己的心就越近!人的灵魂总是在天空,登得越高离自己的灵魂也就越近。那么,让心灵去旅行吧!去聆听寒风萧索,细看人生沧桑,——体味世间甜酸苦辣!徘徊在生疏的国度,那里有熟悉而真正的自我。
  • 等爱温柔成海洋

    等爱温柔成海洋

    汤淼是自强不息的毒舌女王。曾经,她的喜怒哀乐因他而生,他陪她走过青葱岁月,他享受着她的小体贴,她也乐于为他奉献自己所有的温柔娇羞。只可惜,她为他放下了女强人的架子也没换来两人的一辈子。
  • 季寞,爱寂寞:46度拐角

    季寞,爱寂寞:46度拐角

    我们的爱情不倾城也不倾国,那只是46°拐角的颠沛流离。岁月留下的痕迹,是我心里多了一个你,而你心里多了一个谁了?喜欢用45度仰望天空因为那是幸福的方向,我却喜欢在46度拐角,笑看那一段段似水年华。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