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62800000006

第6章 中国黄金史话(3)

《汉书》记载,西汉(公元前206公元25年)皇帝赏赐黄金100多次,《后汉书》记载东汉(公元25189年)皇帝赏赐黄金9次,赏赐的黄金数量总共约为92万斤。从史书记载两汉皇帝赏赐黄金的情况变化来看,东汉皇帝赏赐黄金次数不足西汉皇帝赏赐黄金次数的10%,赏赐次数减少了90%;东汉皇帝赏赐黄金总额2万余斤只相当于西汉皇帝赏赐黄金总额约90万斤的2%,赏赐金额减少了98%。由此看来,在西汉东汉之际,中国古代黄金大量失踪了。分析西汉前期与后期的情况,前后也有巨大的差异。汉昭帝以后,皇帝赏赐黄金总额2万余斤,只相当于汉武帝(公元前140公元前87年)以前皇帝赏赐黄金总额87万余斤的3%,赏赐金额减少了97%。当然,汉武帝赏赐黄金数额巨大,在两汉皇帝中是个特例。如果不考虑汉武帝的情况,只比较西汉其他皇帝赏赐黄金的数量,汉昭帝以后6个皇帝在91年中赏赐黄金总额相当于汉景帝以前5个皇帝(包括吕后)在66年中赏赐黄金总额的39%。西汉后期皇帝赏赐黄金总额比西汉前期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

东汉年间,这么多的黄金突然不见了,不仅退出流通领域,而且以黄金赏赐也极少见。那么,西汉时巨量黄金到哪里去了呢?至今众说纷纭。有人称,这是中国历史上的顶级谜团之一。

后世学者对此作了种种推猜,各有考证,主要观点有四:

一是用于佛事。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一《黄金》载:“宋太宗问学士杜镐曰,两汉赐予多用黄金,而后代遂为难得之货,何也?对曰:当时佛事未兴,故金价甚贱。”赵翼在《廿二史札记》卷三《汉多黄金》载:“后世黄金日少,金价亦日贵。盖由中土产金之地已发掘净尽,而自佛教入中国后,塑像涂金,大而通都大邑,小而穷乡僻壤,无不有佛寺,即无不用金涂。以天下之计,无虑几千万,此最为耗金之蠹。加以风俗侈靡,泥金写经,贴金作榜,积少成多,日消月耗。故老言,黄金作器,虽变坏而金自在,一至泥金、涂金,则不复还本,此所以日少一日也。”

陈直也在《两汉经济史料论丛》中提出了与顾炎武、赵翼相类似的说法。即佛教在东汉时期传入我国后,用以涂金佛、写金经,消耗了大量黄金,黄金是不可以回收的,因此便日少一日。

二是对外贸易导致黄金外流。彭信威在《中国货币史》上册《黄金》一节中认为,东汉黄金数量减少,“是由于黄金的外流(赏赐外人)”、“贸易的入超(向大宛买马、明珠玻璃)”。傅筑夫在《中国经济史论丛》中也认为,东汉黄金“最大的泄漏,乃是通过对外贸易、大量输出国外”。

三是埋葬于地下。唐任伍在《西汉巨量黄金消失之谜考》一文中指出,西汉巨量黄金入东汉后突然退出流通领域而消失,唯一的答案是一部分黄金作为各种金器金物随葬或遗落地下,另一部分则以金币形式随富商大贾和各级官吏而埋葬。战国至西汉,商人以贱买贵卖手段集中了大量的黄金,而封建统治者则运用国家机器攫取占有了国家大部分黄金,人们纷纷储存黄金,大批的黄金被这批人呆滞窖藏,如梁孝王死时,“藏府余黄金尚四十余万斤”,汉末王莽时,“时省中黄金万斤者为一匾,尚有六十匾,黄门、钩盾、藏府、中尚书、处处各有数匾”。东汉时窖藏黄金者也大有人在,如董卓“筑坞于眉,坞中珍藏有金二三万斤,银八九万斤。”而且从后来出土的钱币看,中国历史上窖藏金银珍宝之量大确实惊人。为什么他们贮存巨量黄金而没有用掉呢?一是掌握大量黄金的商人贮藏黄金以备用,二是西汉末年爆发了农民大起义,窖藏了大量黄金的富豪官吏,或死或逃,从而使其窖藏的黄金如纳粹德国隐藏的巨量黄金一样,无从可考。

四是所谓黄金其实为铜。认为史书上所说的西汉巨量黄金其实并非真正的金,而是黄铜,因为从历史上看,从秦汉黄金开采量上看,从对外贸易看,西汉不可能冒出那么多黄金。人们惯以“金”称呼钱财,有可能把当时流通的铜称作“黄金”。

当然对上述观点也有不少反驳意见。反对“佛教耗金说”者认为,史书明确记载,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初年,当时的佛教在中国并未站稳脚跟,只能依附于中国传统的道教和神仙思想,根本不可能大张旗鼓地修寺庙、塑神像,所以也很少用金涂塑像,即使有一些使用黄金,量也微乎其微,不至于巨量黄金突然消失。而且西汉巨量黄金退出流通领域,在东汉开国时期就发生了,当时的佛教还没有传入中国。

对于“外贸输出说”反对者认为,这种说法显然也缺乏根据。因为西汉时期,中国是世界上少有的经济和文化都很发达的国家,是商品输出国,只有少量的黄金流到西域、南海各国购买奇珍异宝,但并不常见,而且许多还是邻国称臣纳贡而得,加上和汉朝有贸易往来的国家经济相对落后,对黄金的吸入量也很有限。相反,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国向西方国家输入了大量的丝绸和布帛,却换来了大量的黄金。如当时的罗马帝国,为了获得中国的丝绸产品,用大量的黄金作为交换,以致有学者认为:用黄金换取中国的丝绸,是后来罗马帝国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

对“地下说”的反驳意见认为,无论是私人还是国家如果贮存巨量黄金的话,总是留有线索的,决不会一场战争或一场天灾人祸后,所有的黄金拥有者都死去或忘记自己的财宝所在。如果说一部分因窖藏而消失还可以理解,而绝大多数黄金都不知所终则难以理解。西汉时期朝廷规定,天下贡赋的1/3供宗庙,1/3用以赏赐、馈赠那些忠于汉王朝的文臣武将和敬待外国来宾,剩下的1/3则用以营造陵墓,构建再生世界。而黄金作为当时的上等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其1/3用于随葬是完全可能的。但事实上,许多汉代的厚葬墓自埋葬日起就已成了盗墓者的目标,因为汉代有用玉衣随葬的习俗,所以汉墓是盗墓者首选的对象,更何况是随葬大量的黄金呢?这么巨大的财富肯定不会从盗墓者的手中漏掉。而且还需注意的是,埋葬在地下的并不限于黄金,还有银有铜有种种奇珍异宝,而唯独黄金却奇迹般地消失了呢?

对于“黄金为铜说”,反驳者说,汉代时金、铜区分极明显,金的开采由金官管理,铜的开采由铜官管理;黄金、铜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黄金的计量单位为斤,铜钱的计量单位为铢;黄金主要用于赏赐、馈赠,铜主要用于铸钱和铸造一些器物。在当时的各种历史文献中,不可能将黄金与“铜”等金属混淆,也就是说金就是金,铜就是铜。黄铜和黄金泾渭分明,根本不可能混淆。

那么,秦汉时期究竟有多少黄金呢?

秦汉时期是中国货币史上使用黄金最盛的时期。秦代就已大量使用黄金,如《汉书·刘向传》中讲秦始皇葬于骊山,以黄金为凫鹤。西汉更是达到顶峰,举凡大宗交易,帝王赏赐,买卖官爵等,大多以黄金计,黄金用量甚巨。据清赵翼《二十二史札记》“汉多黄金”条称:吕后死时,遗诏赐诸侯王各千斤,文帝即位,以大臣诛诸吕有功,赐周勃五千斤,陈平、灌婴各两千斤,刘章、刘揭各千斤。武帝时,卫青击匈奴,斩首虏万九千级,军受赐二十万斤。最多的一次是“大将军骠骑大出击胡,赏赐五十万金”(《汉书·食货志下》),宣帝继位后,赐霍光七千斤,广陵王五千斤,诸王十五人各百斤。据彭信威《中国货币史》统计,从高祖到平帝十二个皇帝共赐金约90万斤,共赏赐100多次,合现在200多吨。另外,用于其他方面的开支也甚大,如陈平四万斤反间于楚,汉武帝用十万斤给方士去求神仙找长生不老术;王莽聘史氏女为后,用金三万斤。另外公私藏金也很多,武帝时,皇室藏金五十万斤,梁孝王刘武府中藏金四十万斤,王莽末年,府库尚有黄金六十匮(每匮万斤),黄门,钩盾,臧府,尚方各处都有数匮,总数应在百万斤以上。

有人粗略估算一下,除去回流、重复外,黄金总量约在500吨左右。也有的学者考证,汉武帝时全国有金百万斤(合250吨),皇室藏金五十万斤(合125吨)(任乃强《我国黄金铸币的历史考察》《社会科学研究》1980第三期)。彭信威认为公元前后西汉的黄金约18万公斤,跟当时西方强国——古罗马帝国的黄金储量相当。这些估计都是有比较依据的,数字还是比较保守的。

这么多的黄金又是哪里来的呢?

据世界多学科专家考证,石器时代到中世纪(公元前4500年公元1492年)近6000年时间,世界上产金12569吨,其中亚洲产金3005吨,亚洲平均100年产50吨,而铁器时代(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50年)世界产金4120吨,其中亚洲产金895吨(《中国大百科全书·矿冶》614页)。我国秦汉时期正处这个时代,秦汉是当时世界强国,也是亚洲最大、最强盛的帝国,金量达到500吨以上是完全可信的,也是完全可能的。

具体分析“汉多黄金”,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说是完全可能的。

第一,是历代的积累。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代就有“金三品”(《尚书·禹贡》)的记述,夏商周三代就已有采金点多处,当时能够利用黄金做成精美的装饰品。到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人们对金矿的资源产出规律已有了初步认识,公元前400年的《山海经·五藏山经》中记述,当时的金矿产地149处,银矿产地12处……云南丽水(今金沙江)砂金,始采于先秦,历代不衰,楚国盛产黄金,所以,楚国首先将黄金作为货币使用。战国中后期,各诸侯国的上层社会广泛使用黄金,文献记载也很多,说明我国在汉代以前就发现不少金矿资源并已经掌握一整套开采,淘洗,炼制和加工技术。秦始皇统一六国,自然囊括了天下所有的财宝,当然包括黄金,因有大量库存黄金作货币基础,秦始皇才规定黄金为“上币”,黄金除少部分用作装饰和墓葬外,不会自然消失和耗掉,于是便慢慢积累下来,至西汉时,绝大部分黄金成为国库藏金的主要来源,汉时一次赏金几万甚至几十万斤,气魄宏大,没有大几百吨的黄金库存是不可想象的。

第二,秦汉时代国内的黄金生产仍在继续和增大,除原来的汝汉地区处,荆扬等地增加了产量,采金技术也得到空前的提高,按百年50吨产量计,秦至西汉两百多年间应产金100吨以上。

第三,西汉开通的“丝绸之路”,不断地把我国的丝绸送往西方,从西方换回珍奇异物外,还大量换回黄金,当时丝绸是西方百思不得其解的宝物,上层社会普遍以持有东方的丝绸为荣,是贵族们最奢侈的消费品,市场需求很大,当时东西贸易一斤丝交换黄金一斤。

第四,黄金虽然大量用于赏赐等大额开支,但往往又通过贵族和大臣献金、助祭、赎罪、卖官买官等方式收回国库,如酎金(即助祭费)以黄金计,规定每年要诸侯列国据管辖人口进奉黄金,每千人四两,不满千人而在500人以上的也要四两,金少或成色差的,王削县,侯免国(《中国钱币》2001年第二期载,1999年11月2日)。西安东北郊北十里铺发现大量西汉金饼,共计219枚,每枚247克左右,约合汉时一斤,经考证是西汉各诸侯国向朝廷缴纳的酎金。

这确实叫人感到迷惑——如果说我们曾有过很多黄金,那么这些黄金到哪里去了?如果说我们没有这么多的黄金,那么史书描述和出土黄金又怎么解释?

温故而知今。其实,本书编著者在此分析“中国古代黄金失踪之谜”,并非要献上新的观点或者新的发现,而仅仅是想通过介绍围绕这一千古之谜的种种考证,让读者对中国历史上的“黄金时代”有更深刻的了解。

同类推荐
  • 一个管理的真实故事:共好

    一个管理的真实故事:共好

    共好就是大家拥有共通的价值观念,做有价值的事情;自律而有效地完成任务的过程;在团队中相互鼓励,展现团队的力量;就是你好,我好,大家好。本书主要介绍风靡美、日、台、港一流企业的“共好精神”。
  • 做最好的总裁

    做最好的总裁

    天道是天、人、地三才之道当中的常理,总裁扮演“天”的角色,以大公无私的心情,来因应未来的变化。天道尚“无”,所以总裁必须懂得“无为”的道理,来达成“无不为”的理想。身为总裁,应该不多讲大家便能体会,不多做大家便能努力,不多管大家便能自动,不授权大家便能尽责,不紧张大家便能快速,不发威大家便能警惕。“天”从来不做“事”,只求把“人”安顿好。总裁不必去处理“事”,却必须把它交给合适的“人”去处理。找对“人”,让他自由自在、自动自发去解决,则“事”必顺成。
  • 销售训练(一分钟经理人)

    销售训练(一分钟经理人)

    用故事的形式来阐释管理学,来解答困惑,并且提出了一些管理方式,具有普遍的意义;本书中所提出的问题是日常性的,也许我们每天都会遇到,而提出的解答方式和观点也是常识性的,但往往也是最容易被我们所忽略的。编译本丛书的目的是希望它能启迪人们的智慧,提高人们驾驭生活和工作的能力。我们相信:人们只要手持一卷本书,用心学习其精粹并学以致用,不仅可以作为个人生涯、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借鉴,受益无穷,而且完全可以成为极效率的一分钟经理并具有十足魅力的领导人。
  • 零售企业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零售企业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从思想上来说,管理是哲学的;从理论上来说,管理是科学的;从操作上来说,管理是艺术的。然而,不论管理是哲学的、科学的还是艺术的,首先它都需要健全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支撑。制度是一切管理运行的标尺与准则,因此,建立一套体系完备、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和操作表格在现代零售企业管理中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总结了许多成功零售企业先进的管理经验与做法,借鉴了同类书籍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编写了《零售企业管理制度表格流程规范大全》。
  • 提高执行力的23个关键

    提高执行力的23个关键

    关于执行力,有人曾经打了这么一个比方:一项任务有十个环节,假如每一个环节都只完成90%,则最后任务的完成情况只能达到31%。这个比方让人很直观地感受执行力对我们工作绩效的影响。执行力现常常被当作提高绩效的灵丹妙药,本书就为您解答一切关于执行力遇到的问题。
热门推荐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忏悔录

    忏悔录

    奥古斯丁的《忏悔录》是迄今为止对罪恶、神的显现以及拯救探索最为深入的著作之一,它激扬地宣告:信仰具有改变人生的力量。本书对我们思想的影响至今未衰。
  • 夫君太坏不是错

    夫君太坏不是错

    初相见:她是一个被捡回将军府里混吃混喝的傻丫头,装疯卖傻是她的绝活,却一不小心惹来了桃花一朵朵。某皇宫中,被四名千娇百媚的美男当众表白逼婚?无暇傻乎乎的笑着,然后:“你们,我都喜欢,不如你们都嫁给我吧!”语出惊人,现场所有人完全石化了。再相见:她竟然是邻国的七皇女……原本以为她装疯卖傻厉害,逐渐才发现,原来自己一不小心惹到的男人更厉害,他们简直都是姓赖的,当他们都赖着要做自己夫君的时候,她发现,原来他们个个都很坏。***某男主:今晚月黑风高,正是杀人灭口的好机会……女主兴致勃勃的打断他:可是,我的刀子还没有磨好,今晚没办法杀你。不然我们一起去晒月光吧,走吧,走吧,我们一起走吧!看着热情挽着自己手腕的女人,某男主无语!***某男主:你在地上放了什么?女主扬了扬手中的袋子:钉子啊!某男主苦笑:丫头,你怎么随身把钉子放在身上,很危险的。女主笑眯眯:因为你说喜欢我呀,喜欢上我有惊喜,带上它我可以随时给你制造惊喜呀。某男主失声,心里弱弱的说了句:这不是惊喜,是惊吓!***某男主:我就不信你不是在装傻!女主:关于这个问题,我昨天和狗狗认真研究过了,它哼了一声呢!某男主似乎看到了怪物:什么,你能听懂狗说的话?某女得意:呵~~狗狗遇到它不嫌弃的人就会说话了,你别那么大声说话,不然整个将军府的人都会知道连狗都在嫌弃你了……本文没有历史根据,没有华丽丽的动人爱情,有的,是我用心写的字,只为博你们一笑,轻松一下,如果喜欢,请记得收藏哦!推荐另一篇文文——(纵宠千金宝贝)
  •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解放海口(百城百战解放战争系列)

    本书以纪实手法描述了解放战争中,为解放海南,中国人民解放军浴血奋战,纪录了他们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再现了解放战争的悲壮场面……
  • 同谋

    同谋

    叶勐,河北省作协会员。作品见于《人民文学》《芙蓉》等期刊。小说《老正是条狗》入选《2005年短篇小说年选》。《亡命之徒》电影改编。《塞车》被译成英文。《为什么要把小说写得这么好》获2008年度河北十佳优秀作品奖。现为河北省文学院签约作家。
  •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徐志摩,以“情诗”闻名于世,本书通过生动细腻的笔调讲述一代才子徐志摩的传奇人生。张幼仪、林徽因、陆小曼,诗人生命中不可错过的三个女人,他与她们之间又经历了怎样的感情纠葛……《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带你亲临“情圣”徐志摩的世界,解析大诗人不为人知的婚姻内幕。
  • 咒神灭天

    咒神灭天

    一个背负着神秘使命的少年,却能逍遥自在的纵横在天地之间,无论是顶级的冷血杀手,还是落魄的亡国公主,亦或是风情万种的霹雳娇娃,无不拜倒在他的“纯洁”之下,最终谱写出一曲动人的赞歌!<br/>我纯洁,故我在!??????
  • 清楼女帝

    清楼女帝

    表演系少女穿越成为异世界女帝,奇妙冒险就此开始!流着梦氏一族之血的梦源清,因一次意外回到了她真正的故乡——神秘的异世界,并坐上了澡羽国的皇位,成为清楼女帝。这引发了她的神力,可以自由穿越各种空间。机缘巧合之下,她发现了自己的神奇身世……她带着父母回到清楼,那里正发生一系列不可思议的事情,从闹鬼到圣人梦生受伤,父母要求梦源清为了国家应该尽快成婚。她不惜逃婚,无意问开启了空间通道来到轩辕国,与女扮男装的轩辕国皇子契零一起推翻了轩辕国不人道的残暴统治,从而印证了预言诗中所说的未来……
  • 三分管事七分管人

    三分管事七分管人

    杰克·韦尔奇有一句名言:“管得少就是管得好。”管理的精髓在于三分管事七分管人,对于管理者来说,要想让管理更简单,管理更轻松有效,就要学会擅长管理手下的主要得力干将,而不是事事亲力而为,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的团队的潜能,提升组织的绩效。作为管理者,如何提升自己?如何用人留人驭人?如何与员工有效沟通?如何以薪酬激励人,以情感凝聚人?如何以细节取胜?本书《三分管理七分管人》结合真实、生动的实例,将管理的精髓一一展示,引导管理者在强化自身能力,找到管人的有效途径,管好人带好队伍,提升团队执行力和战斗力,开创卓越的管理局面。
  •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不能让老实人吃亏

    本书正是对“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号召的响应,是“不能让老实人吃亏”的要求的具体化和细化。书中针对现状,对各个级别、各类组织的领导者如何在日常管理中做到“不让老实人吃亏”,提供中肯精当的建议;对如何将“不让老实人吃亏”常规化、制度化,设计行之有效的措施;对如何预防和杜绝“投机钻营者得利”,献计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