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封信中,针对青少年,我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写这封信时,我相信你已经步入了人生的青年阶段,并按信中提到的训令戒律为人处世。我相信你一定是一个沉着冷静、饱食有度、勤俭节约、博学多识的年轻人。在接下来写给恋人、为丈夫者、为父亲者的信中,我将阐述你的责任和为他人所依赖的责任。因此,在这封信中,我着重讨论一个年轻人应该如何管理他的财富或金钱。
无论你生活在什么阶层,如果没有时间合理地管理自己的财产,那是十分可悲的。因不擅长管理自己的财产而导致破产的事例,屡有发生,数以万计。缺乏管理金钱的能力,会导致你的生活贫穷不堪甚至穷困潦倒。事实证明,缺乏管理财富的能力,会阻碍发展,也会妨碍个人才能的发挥。一个人,如果身受贫穷的困扰和窘迫,还认为自己适合从事高级的工作,那么他一定是一个奇迹。更不要说,他会由于贫困,而做出经不住诱惑、背弃原则、无视良言忠告的事情。
贫困并不一定是真正的贫穷,贫困是相对而言的。伯克认为,一个劳动者,通过自己的劳动,能够养家糊口,能够满足自己的基本需要,能够保证充分的衣、食、住、行,这样的人不能称之为穷人。的确,与贵族相比,他确实十分贫困,他虽然称不上富有,但是他本身却并不贫穷。因此,我认为贫困源自人们的思想,源自于人的惰性和奴性。我必须要说明的是,与此同时,不幸也会随着他们自己的错误思想而产生,会随着他们那些虚幻的欲望而产生,会随着他们沉溺于那些无谓的享乐而产生,也会随着他们的贫困而产生。但是,如果他们能稍稍收敛一下自己的享乐,也就不至于贫困了。
告
在谈论其他生活领域之前,我先谈谈文学领域。也许是命运安排,你也许是一个依靠自己的文学天赋来谋生的人。我认为,一个真正有文学天赋的人,却要被迫压制自己的才华,屈从于那些他明知远不如自己的人,屈从于那些他在灵魂深处都鄙视的人,这是凡人中最大的不幸。已故威廉·吉福德先生,是德文郡阿什伯顿一个鞋匠的儿子,在一位慷慨善良,名叫库克森的牧师的资助下,读了书并上了大学。吉福德曾是《默里季评》的主编,前不久,刚刚去世。吉福德先生,据我所知,曾是一位真正的天才,他在灵魂深处憎恶金钱和议席买卖制度,鄙视那些执行这些制度的人。
但是他也有其虚幻的欲望,他是与有钱人和奢侈者一起长大的,他已经养成了奢侈放纵的习惯。大约在1798年,他面临了一场抉择,一边是熏肉、羊排和一星期10先令的房间,另一边是现成的美味、红酒、豪宅和仆人,最后他选择了后者。于是,他奴颜婢膝地成了《甘宁反雅各宾派报》的主编。他的智慧和学识超过了报社其他作家的智慧和学识之和,但是他却沦为了一个可怜的工具,那些他曾经所谴责和鄙视的体系,现在只要有人对此怀有敌意,他就会对之进行抨击。
不过,以这种方式,他获得了美食、红酒、仆人和车夫。他在《外国文摘》中挂职当一个职员,每年可得329英镑,在彩票中心当干事的工资是当职员的两倍,可得600英镑或700英镑以上。后来的几年里,他终日驾着骏马豪车,过着挥金如土的生活,死后被葬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他的朋友和以前与他一起撰文维护William pitt的兄弟是这里的院长,再也没有听说过其他关于他的消息了!吉福德先生,如果在1798年选择的是熏肉和羊排,那么他应该会过得很幸福,身体应该会很健康,应该会很长寿,他的名字也应该会流芳百世的。就凭他渊博的学识、过人的天赋、清晰果断的推理和机敏睿智的才能,他的作品本应是广受人们欢迎,而且应该会流传百世的!他的晚年(他终身孤身一人)即使不去做那个闲职,不领养老金,不坐马车,也一样能生活得很有品质。然而,自从他委身于《默里季评》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后生悲惨的告生活。想想这样一个人,当他1817年号召捍卫《监禁法案》时,经受了什么样的屈辱啊!在此,我就不再赘述这其中的细节了,总之,他过的是难以想象的奢华但是却又非常悲惨的生活。
贫困,除非是真正的缺衣少食,否则更多的是人们虚幻出来的非真实的贫困。自以为贫困的羞耻感,以及怕被别人认为贫困的羞耻感,是我们最大的也是最致命的弱点。在这个国家,对贫穷的羞耻感,是这个时代自身的产物。当谈到一个富人就等同于谈到一个好人时,毫无疑问,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看起来比实际还要富有。人们只对富有的人谄媚奉承,而对穷人却是轻蔑鄙视,人们谈及富人时总是带着顺从的口吻,甚至恨不得将其捧上天,只因他们富得流油。如果事实是这样,难怪人们会因为被别人认为贫穷而感到羞耻。而这,恰恰又是我们生活中最危险的信号:这种思想,不知让多少人毁在金钱之上。
羞于被别人认为是穷人,不仅本身是一件可耻的事,这对于有才华的人更是致命的伤害。即使从金钱的角度来说,这也是极具伤害性的,这种思想对农民、商人甚至是地产绅士们也是毁灭性的。一方面,这会使人们永无休止地去掩盖自己贫穷的事实;另一方面,还要追逐可以炫富的大马车、仆人、红酒、烈酒、酒瓶、酒杯、各种桌上用品、服饰、骏马、晚宴、聚会等。不是因为他拥有或是给予这些,就能从中获得满足的快感,而是如果不能拥有或不能给予这些,就会让人怀疑他或她没有给予或拥有的能力。因此,看看你的周围,仔细观察,每年有不计其数的人为了不让别人认为自己贫穷,而使自己真正地陷入了贫穷。
你会发现,不知有多少善良又勤俭的家庭,就因为有了这种思想而被毁掉!谨记这些教训,下定决心坚决抵制这种虚伪的羞耻感。如果你已经做到了这一点,那么你就为你今后拥有平常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千上万的家庭,仅仅是为了撑门面、装阔气而在殊死拼搏。农民们的生活环境与商人和上层社会的人相比,相对要简易得多。他们居住得相对比较独立,即使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无人察觉。他们可以不喝什么红酒,他们也可以只吃些熏肉,偶尔吃点咸肉或鸡蛋来改善改善生活,整个世界可能对他们的生活都告一无所知。但是商人、医生、律师的生活如果有什么变化,就不可能悄无声息,无人觉察。万恶的红酒,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标准,对他们而言就像是平面图中的图例,歌曲中的基调一样不可缺少。这恰恰是首先应该摒弃的东西,接着再摒弃其他不需要的东西,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就能恢复其正常生活。
那些该死的酒鬼们,高声大叫着仆人侍女,拼命摇着墙上的铃子,声音尖锐刺耳。当有人问我,“阁下,红酒是什么?”我回答说,在这个国家,红酒就是一切。它是关键的投机者,它是无谓的挥霍浪费。酒对身体是极为有害的,每喝一瓶酒就会喝进一些烈性酒精和毒素,因此,酒鬼们是医生最好的“朋友”。喝酒这种愚蠢的行为,我敢说,十之八九不是出于自己的选择,也不是因为自己喜欢,更不是为了开胃,而仅仅是为了纯粹的卖弄炫耀或其他目的。
贫穷并不可耻,虽然与恶习、愚蠢和轻率相比,正如《圣经》中所描述的,“不要因为一个人贫穷,而去鄙视穷人”,因此我们也不能因为一个人富有而去赞美富贵。我们应该做的是,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公正地评断他的品质,根据对他品质的正确评断来尊重他或鄙视他。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个国家一样,有那么多人选择自杀这种终结生命的方式。这些自杀,十之八九都是因为害怕贫穷而导致的。通常情况下,这些受害者,都太过疯狂。但是他们的疯狂来自对贫穷的恐惧,而不是担心难以维持生计;这种疯狂也不是来自害怕不能过上体面的生活,而是来自害怕被别人认为贫穷;这种疯狂来自害怕其社会地位下降;这种恐惧,在这个国家比在其他任何国家都盛行。看看真相吧,什么样的贫穷能夺走一个人的生命啊?他依然是他,一切如故:身体还是原来的身体,大脑还是原来的大脑。如果他能预见自己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又为什么会害怕贫穷而自杀呢?这就是所有人为之而拼搏的东西吗?然而,人们的心魔,仅仅源于害怕被别人认为自己是穷人。
我们应该学会管理自己的财富,应该谨慎适度地去使用这些财富,还要尽可能地做到量入为出、量力而行。要做到这一点,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用现金来购物。圣·保罗说过:“永远不要欠债。”这毫无疑问是他告所提出的众多戒律中最值得我们关注的一点了。信用被誉为是最公正的一样东西:信用尽失者,人皆弃之。
我是在40年前读的这篇文章,也就是已故彼特先生在议会宣誓不久后,他在宣誓中表达了自己的思想:“只有拥有社会信用的人,他的名字才有资格被刻入纪念碑!”时间告诉我们,社会信用是指一个永远也偿还不清的债。在我有生之年,我希望能看到这位圣洁女神在我的国家发挥作用。这是一位令人痴迷的女神,她对个人产生的影响远不如对公共事务产生的影响大。在公共事务中,几乎所有的交易,无论多么微乎其微,都是以利用社会信用进行的。在伦敦,有一种交易,称为记账式交易,无论是家用品、煤、衣服还是其他东西,都是以记账的形式出售的。卖家记账,买家再一点一点地还账。显而易见,这样买家的收入只有一个去处,就是用来还债,在他们还没有将钱拿到手或挣到手,这些钱已是归他人所有了。卖家,当然也会因此获得比实际利益更多的利润。
假如你还没有贬低身份至此,或者即使你是律师、医生、牧师或商人,情况也是一样的。如果你通过赊账的形式购物,这是极为有害的。因为这样会使你禁不起诱惑,花高价购买你并没有真正打算买的东西。由于现在不需要为之而付钱,所以此时的花费看起来似乎微不足道。据观察,人们很不情愿花掉手中的一英镑,但是却很愿意以赊账的形式花掉一英镑。人们潜意识中认为前者的价值要比后者的价值的保持力更长久。前者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这就在人们的大脑中形成一种定论,赊账中的一英镑是用来舍弃的,而手中的一英镑却是用来保存的。这也就是赊账与现金消费之间最大的不同之处了。无数的东西,如果是用现金,人们是不可能购买的,但是如果是以赊账的形式购买,人们就会毫不吝啬。订购一样东西要比花现钱去买一样东西容易得多。 然而,你为之付钱的那一天终会到来,这是绝对的,但是人们当时是不会去想这一点的。当钱从账户中扣除时,当所买的东西到达的那一刻时,你是否问过自己:“不买这个东西会怎样?这是必不可少的吗?”
据我所知,商人们的生意、购买房地产或其他大型交易,不能以这种赊账的方式进行,但是这只是极告少数的例外。即便如此,我们的账单、债券也没有因此而减少,买卖双方的官司也是接连不断。然而,在我们日常的买卖中,那些肉贩子、面包师、裁缝、鞋匠所从事的交易,还有那些商人在轮船上和交易所进行的交易,哪个敢说没有赊过账呢?曾经,有人给我讲了一个年轻人的故事,让我感到很欣慰,当有人让这个年轻人把自己所买的东西和花的钱都记下来时,他回答说他没有必要记账,他肯定地说对他自己的收入、花销非常清楚,他手中的那个钱袋子非常可靠,因为他从来不会去购买自己买不起的东西。
总的来说,我认为不会有人会否认,同一样东西,以赊账的形式购买,算上利息,比用现金购买要多付费用。人们不仅根据不同的支付方式而规定不同的价格,更荒唐的是,人们都在争相效仿,乐此不疲。他们不仅因为人们没钱可用而收取费用,而且因为赊欠带来了潜在的损失和风险,他们还会因此额外收取费用,而这些风险在通常情况下,就是因为他们把自己的货品赊欠给那些没钱的不幸之人而造成的。因此,通过赊欠方式购买货品的人,不仅要为赊欠行为付费,同时还要为因赊欠造成的损失,向商人支付他应支付的费用。商人们把赊账人的名字记录在记账本上,也正因为这个名字的存在,使得商人不能及时地到市场中进行补给。因此,那些用现金购物的顾客自然比他们更受欢迎,也理所当然地享有相对较低的价格。
不计其数的人因为以赊账的方式购物而一败涂地。他们不知订购了多少根本没用的东西,有的甚至是多余的东西,有的是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东西,所有这些,如果是用现金购买,都是可以避免的。因为,如果钱是从他自己的手中花出去的话,都需要实实在在地把钱数出去,因此他会合理地使用这些钱,把这些钱花在该花的地方,所买的东西也是实实在在可以看得见的。
农场主们似乎很少考虑,甚至根本就没考虑过,他们买啤酒、红酒、糖、茶、肥皂、蜡烛、香烟和其他东西所上交的税费,但是为什么对付给工人的工资却精打细算、斤斤计较呢?你会发现,这些农场主们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受到这些东西的影响。原因是,他们能实实在在地看见每个星期六晚上付给工人们的告钱,但是他们却看不见他们为上述物品所付的税费。他们为什么强烈地抗议每年交六七百万英镑的贫民救济税,但是对每年征收的六七百万英镑的其他税收却只字不提呢?消费者支付了一切,因此,他们应该关心所有的税收,然而农场主们却只关心救济税而不顾其他。其原因是,前者是从他们手中征收的,他们亲眼看着自己手中的钱流进了别人的口袋,因此,他们会千方百计地减少给穷人的救济税,想方设法地将这部分费用控制在最低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