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9000000004

第4章 领衔:庞培(4)

1970年,县城人家的住房面积都很小,一般的四口之家,不超过三十平方米。也就一间正房用于睡觉起居,另外搭配一间小披屋,做烧饭的厨房。到了大冷天,清早都是父亲最初起床,开炉门,把早饭要吃的泡饭锅子端上煤球炉子。我至今仍记得父亲披一件破旧的棉袄,脚上拖一双芦花靴筒下床来瑟缩前行的样子和声音。那是十二月里一天生活的开始。我们家睡觉的房子直接连着厨房。隔夜封好的一只煤炉,天蒙蒙亮时,炉门会被人拉开。发出“嗤”的一声。这声音,存留在我幼年时的记忆里,好像是唯一一种可以抵御自然界严寒的声音。代表了穷愁潦倒但仍一息尚存的人们的挣扎。这炉门拉开的声音对于每名那个年代活过来的人都有一种奇妙的慰藉。躺在被窝不肯起床的我们。饥肠辘辘的身子一下子全都有了反应。仿佛被寒风吹刮中的一小根火柴点着了一样。

那时城里人家居民的住房,全由房管所统一指派分配。1960年代通了电,几十户人家共用一只电表箱,隔一个季度或半年住户们集中开一次会,电费统一分派每个户头,0.2度或0.3度电,这类上缴电费的会议每次都闹得面红脖子粗,有时还要打架。除了电灯、广播外,偶尔有一户人家偷用电炉,后者也是1970年之后的事情。那时,家家户户没有冰箱,没有空调、电视、电风扇、电话,根本没有任何所谓的家用电器。有经验的住户,一眼而知隔壁邻居家一年会用掉几度电。

一户人家跟一户人家,有时只隔开一层薄薄的土坯墙,或一层老式的天井。家家户户,住房连着住房,走廊连着走廊。县城的街区,无形中也有点小范围的“人民公社”化了。各人家风俗习惯、饮食起居相互渗透影响,渐渐趋于一体化了。一天三顿吃饭,无非是:早上,萝卜干泡饭;中午,老青菜米饭,外加一碗酱油汤;晚上仍旧是泡饭,把中午头剩下的青菜一扫光。

泡饭锅子,又名“洋锅子”。那时家家户户洋锅子、搪瓷盆、搪瓷的杯子总是必备的。除了吃饭用的碗,瓷器一般很少见了。洋锅子便宜,用用掼掼不要紧。屋子发黑了,洋锅子一般也是又旧又黑。凹凸不平。记得锅子的盖头常常会盖不抿缝,锅子被烧得变形了,仍旧经年累月在使用。这种便利的器皿,一方面也像是在救苦救众;一方面,也成了平头百姓和居民们艰难度日的象征。

临睡前,家中最后一句话总是父母床跟头传来的“炉门封好啦?”周围死寂一片的夜色,忽儿西北风,忽儿东北风,在屋前屋后弄堂里打旋。父亲说话带点苏北口音。我听了父亲的声音,心里最定心,立即就呼呼大睡起来,把再冷的夜全远远抛到了脑后。有时这句话变成妈妈的声音:“这个月电费交了吗?”妈妈声音小,与其说是轻柔,不如说沙哑无力,就像再过两天——一般不超出三天——她又要生病住院了一样。人在那个年代里,被贫穷压得常常抬不起头,大气不敢喘一声。妈妈脸上的表情,就是这样,我闭上眼就能看见这个表情。直到今天,我仍记得妈妈在被窝里,一边因为要提醒什么的说着话,一边往被窝里缩的声音。家里人每个动静,我都听得清清爽爽。1970年的冬天,天冷到有时一家人洗好了脚,洗脚水却没办法倒。总不能倒在家里吧。

而大门外面已经开始下雪,只听得见隆隆的风声。

那种严寒,已经到了用耳朵去听一听也会吃不消的地步。小孩生怕再听一听,耳朵就会掉落下来。全家人都在忍耐,因为省煤球,唯一的一只煤炉是必须要封好的,于是房子里全是昏沉沉的煤气,四处弥漫,在屋顶、房梁四周缭绕。如果开了灯检查,炉膛里的煤气还在白乎乎地往上冒一种看不见的烟雾。

那时候湿煤球、干煤球一闻就闻得出。好煤和劣质煤也是,夜间封煤炉时气味明显不同。逢到天寒地冻的一夜,碰巧捡了一只劣质煤球封上去,屋子里气味就难闻多了。那时有种说法,叫“发火”,说煤球的好坏优劣,叫“这只煤球发不发火?”劣质煤,自然发火的力道远远不够。冬天,我记得好煤坏煤有时一批批的,可按月计量。父母之间时常嘀咕,“这个月这批煤不怎么发火”,或者“还蛮发火的”。家里煤球,一般是一个月、二十天去买一次,用挑水的桶一只只装满了挑回来。后来用借的板车去拖,最后是借三轮车踏回来,这期间运输工具每隔五六年变换一次。到踏三轮车时,我已经是名十五六岁的少年。

父亲不仅担水,还用同样的一副水桶挑煤球。

水桶是腰圆形,煤球从桶底往上排列,到一定空间就不能放匀称,于是每次总有三两只煤球被挤扁压破了回来,妈妈总是用一副惋惜失望的目光看它们。桶底的碎煤屑倒在一块空地上,用畚箕扫起来,到出太阳的好天气,再用水和了之后,重新捏起来,做成卵形的小煤球。

米、煤是一点也不浪费的。穿的衣裳也同样。一条北门大街,人人全是穿了带补丁的衣裳长大的。1970年,家里还没有茶叶,我小辰光没碰见有一家人家家里泡茶叶茶的。直到1976年左右,市面上出现一种细碎的泡茶吃的东西,叫“茶叶末末”。我们才晓得中国原来是吃茶叶的国家。那种茶叶末末,泡了茶,要吃时,必须使劲吹,才能把杯子、碗上密密的一层碎梗梗吹开,人才喝得到真正的茶汤水。

有时煤球炉子的炉门“嗤”一声开了,还要捡起铁钎小心捅下煤灰。封了一夜炉子,煤灰淤塞满了上下炉膛,如果要让炉子加快“发火”,就要捅底下煤灰。煤灰被捅掉多少,跟蜂窝煤炉的火力是成正比的。假定炖上去的泡饭锅只需稍微温热,煤灰一般就不捅了,只要炉门开条缝,让余火焖着就行。但有时起床在被头窝里懒的时间久了,全家需要紧急动员,不仅要让炉子赶紧发火,余下的琐事也要加快节奏:预备早饭,穿衣裳漱口揩脸。这当口,妈妈还要替家里人预备中午饭的饭菜。

中午饭的青菜、咸菜豆腐是一大清早烧好了焖在饭锅头的。妈妈上长日班,中上头不大可能出厂门赶回家替我们做饭。

这时候,父母如果嫌炉子再不“发火”,就需把煤炉从固定的底座拎下来,拎到靠近大门口有风的地方。利用风力大小来加速火力。有时他把煤炉拎到风口偏左一点位置,有时会直接对准风口,这要视全家人那天早晨的需求而定。

煤炉固定的底座,不过是平常做饭用的空地,垫了四块红砖,砖头围成“口”字形,炉子放在上面。

逢到隔夜煤炉没封好(有时是劣质煤的缘故),大冬天的早晨起床一看,手一摸,炉膛冰冷冰冷,家里人全都要痛苦地喊出声音来。炉子熄火了,只好预备柴爿、报纸到家门口生炉子去了。妈妈责怪爸爸:“跟你说下床去看看的,你不听!”爸爸骂哥哥:“封得太晚了,那只煤球烧过的了喂!”哥哥骂我:“喊你不要烧水,偏要!”一片哀叹埋怨声,此起彼伏。屋子里也比平常慌乱许多。

每名家庭成员对煤球炉上炉火的脾性大小揣摸熟习的程度,表明了他对于家庭的认知程度。冬天夜里,每晚父亲临睡前,都像一名鉴宝师一般小心对待那只煤球炉,他不会轻易更改、作出他的判断,今天这只封下去的煤球怎么样。他跟那只炉子的关系在我的童年时代,也成了赫赫父权的象征。

很小的时候,哥哥对待那只煤炉的熟悉程度,就达到了令人惊叹的深奥地步。小小年纪,他会提出异议。在绕着炉子,脚蹬芦花靴筒转悠几圈后,他会跟妈妈郑重宣告:“不行的,这只煤炉到早上会熄火!”

妈妈立即把大儿子的判断转达给父亲。父亲不屑地撇了撇嘴角,嘀咕道:“怎么老是不吉利的话,明天天亮还早呢。”说完转过脸睡觉。哥哥无奈,走到自己,也就是我困的床跟前时,气鼓鼓的。然后,他把伸进被窝的脚踢我一下,说:“你看吧。明天早饭吃不成了。”我们分睡一张床的两头,他这样踢和生气时我早已假装睡着了。怎么办呢。总要有所表示吧。

于是我“嗯”了一声,不置可否,并且又在被窝里假装换姿势似的翻了个身。

我对煤炉脾性的把握,也很在行。差不多一瞅一个准,只不过因为家里年纪最小,发表的意见无人重视罢了。无论是烧饭、捅炉子、封炉门、生炉子。

样样全精通,轮到我来,几乎不用费什么脑筋。不过,对于煤炉这样的家庭大事,小孩子实在插不上嘴,我的技能本领只得显示在礼拜日脚,假期里跟同学小朋友到家里偷东西烧了来吃。那时。我方有机会露一手。偷烧一只煤球,而使家里原先堆煤球的那块地方,看上去完好如初。小孩子一起偷吃的食物,无非是冷天头的煎鸡蛋、烧年糕、烘馒头,夏天的烤知了烤土豆一类。冷馒头放在火钳上,放到煤炉边上烤热烤焦,这是小辰光常干的事情。

煤球炉不仅配备铲煤灰的铲子,还配备火钳、炉盖、铁钩。我在户外寒风呼啸的大冬天,在睡梦中听到的最后一点声响往往跟这只宝贝煤炉有关。听得见封炉门时家人用铁钩子钩上去的圆铁盖“噗”

一声压上去,听见铁钩被扔到干泥地上。在经过了一夜暴风雪肆虐之后,古老的县城仿佛脱胎换骨,突然出落成了一个新人,变得年轻甚至陌生了许多,有一种令人新奇的感觉。好多平常熟悉的声音全没有了,甚至一座城市相关的历史和记忆也没有了。大雪使时空产生出一种断裂,我们眼前仿佛有一种新生活的景象,一种回到了远古年代的温暖。

大雪带给每个人一种感人的纯洁,唯独屋子另一头那只煤炉,不死不活矗立着,提醒大家这只是一时的幻觉,周围仍旧是1970年的中国。在这之前,我仍旧睡着。朦胧的意识最初作出反应的是一只炉子被在屋门前拎来拎去。我先听着风在屋顶上打旋,想象了片刻户外白色的严寒。然后,我听见煤炉被在空地上放下时炉子上的铁丝搭襻声音。搭襻掉落下来,“哐啷”一下,童年的八音盒由此打开。

这之后,我又睡着了,时间并不长。天色也由最早的漆黑一片转换成朦胧的曙光。冬天早晨的曙光,那才叫真正的曙光。周围的光线变得如此柔和,光线浸染在一种大面积的纯净里。地面上的一切全显得卑怯、矮小,显得潦草,只待美丽的曙光自遥远的天边喷薄欲出。我始终觉得,冬天的天空是最大最遥远的,人在自己屋子的那一头一直能望出去很远,望得见太阳跟地球之间最远的空间距离。寒冷和大雪已经使得人的视线最大程度地显得纯净,能见度极高。小辰光,我总喜欢在自己破旧的小平房里遥遥望向天际的一轮朝阳。每一层红红的朝霞都能像妈妈手心里的胭脂防裂膏一样依次均匀地搽抹到你脸上。而你作为一个初醒的小男孩仿佛从未有过如此柔软的红红的小脸蛋。从日出破晓的地方一直到你站立的地方,天地一派寂静。如果这之间太阳会有动静,会发出笑声,你一定立即跟着微笑,不自觉地受到太阳的感染。因为除了伟大的冬天,在你和太阳之问就再也没有别的什么了,再也不剩下其他的障碍,只有无限悠远的称之为太空星际的那一方开阔地。这片开阔地,一年四季里,唯有冬天的早晨清澈可见,能够映人一名好奇心极强的孩子的眼睛。

我再次醒来,并非因为曙光初现。而是在朦胧的意识对周围一番搜捕之后,突然接触到了一种新异、芬芳的香气。我全部幼小的身心,都在那阵香气里停留下来,稳妥着,定心一闻:唉,原来是家人捡到天井里生煤炉的柴片发出的烟。我顿时感到心头一热。沉睡着的意识一下子苏醒了大半,木柴块的烟味道使冬日的清晨显得更完善了。我闭上眼睛,听到弄堂口和天井空地上的风吹得生炉子的报纸“哗哗”响,听到寒流中炉子上铅丝做的搭攀——拎襻掉落下来,击打在煤炉身上“哐啷”的声响,那声响比世间最美的音乐还要动听上百倍。我甚至听得见炉门口的煤灰被风沿街吹走、吹远的声音,炉膛冒出熊熊的火焰。直直上蹿中发出“呼呼”声响。这火焰,恰好跟满天朝霞相辉映,形成视觉上生机盎然的一幅画面。由于这一阵屋里屋外弥漫开来的烧柴片的烟,冬日清晨的一切气息全被唤醒了,旷野上雪地的味道,炉子上红薯稀饭的香味。弄堂口,菜场,大饼油条包括附近工厂的味道,隔夜路灯和有线广播声音留下的气息,全被烟气熏赶出来,被凛冽的晨风吹醒了……

烧柴的烟雾,跟户外天寒地冻的清冽空气相交织,像是一对孪生兄妹,一对自古皆然的冤家,相互比拼,斗殴,撕咬着。放在十二月天亮不久的天井、弄堂口,你被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气流刺激得浑身一激灵,大脑像刚冰镇过的一样,骤然间清醒,这过度的清醒简直使你身上的各种知觉比平常扩大了数倍的敏捷度。与此同时,满天朝霞漫出高高的云层,使大街上积雪的部分笼罩上了一层柔和好看的红晕,鲜妍异常。你出门,小心翼翼踏着冻土层的砖头地走到弄堂口,小小的肺部从一股猛烈的生炉子烟雾中刚刚逃脱,却又迎面撞见颜色清白无处不在的冷空气……

冬天、夏天,街上人全不这样念,全念成——热天、冷天。

大热天,皮革厂码头附近有很多西瓜船,停在热昼心。西瓜船多的水面,成了北门街长大的从小洗冷浴赤身光屁股小孩的乐园。

每当卸货,西瓜一船一船上岸。水面温温的,水里就出现许许多多鲜红橙黄的碎瓜瓤,远近上下翻浮着,孩子们就下河争抢,抓到一个就在水里边双脚踩水,边就着浑浑热热的闸桥河水吃将起来。吃了大半只瓜,还剩不少肉,看见水上浮来半个,又扔掉手里的,再去伸手捞那另外一片,送到嘴边大嚼。

瓜船卸货,长长的木跳板一沉一荡,上面全是糖烟果品公司雇来运瓜的码头工人,他们在十来米长的窄窄跳板上疾步如飞,两人一组用箩筐挑,难免掮夹挤撞,装筐时堆得过高的大小西瓜经不起颠荡,纷纷滚落。一只两只,有的撞碎在码头台阶,在船舷旁边,有的直接就落进了闸桥河。瓜好的那种,沉到河里,过好半天才能看见它在离船很远的水面“噗”

一声跳将起来,一时间河面上仿佛开起了快乐的西瓜大会、西瓜狂欢节。跌碎的水里岸上的整只的红瓤黄瓤瓜,看上去全都锣鼓喧天,喜气洋洋。小孩子肚皮吃不了多少,不多一会儿,肚皮被瓜汁撑得滚圆,游不动水了。也有饿煞鬼投胎的,胃口贪婪,吃到差点被水呛死淹死的,上岸就被人数落,就趴在堤岸上呕吐,不停地打饱嗝,然后一个猛子再下河去吃。水道仿佛成了长熟长肥的瓜田。

于是闸桥河,热辣辣的夕阳下,流着各种跟西瓜相关的漂浮物。瓜皮、瓜子、好瓜和烂瓜……小孩成群结伙,在瓜船附近游弋,伺机出击;装货卖货的船家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有时会手拎捞东西的铁钩,或者干脆用长长的船篙。赤脚在船头船尾追赶水里那些捞吃西瓜的小孩。每年都有孩子被金属的铁钩击中或被竹篙打晕在河里的事件,每年小孩仍旧前簇后拥着。船家担心的是游近船舷来偷瓜的。

同类推荐
  •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胡适:做最好的学问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读书、治学、教育等方面的篇章,既有轻松的读书趣味,也有科学的治学方法,同时也包括对经典名著的点评,考注等,对青年人读书做学问有很好的引导作用。胡适的名言“你的最大责任是把你这块材料铸造成器”在这里得到充分阐释;他的“学问便是铸器的工具,抛弃了学问便是毁了你们自己”,在今天依然振聋发聩。
  • 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当代散文鉴赏(中国经典名作鉴赏)

    然而,人们忘情地读诗、读小说,看戏剧……也一样忘情地鉴赏散文!散文的魅力究竟在何处呢?我们又该沿着怎样的路径去寻幽访胜呢?不妨随着编者的脚步,来学习欣赏散文吧,从形式到内容。本书收录了多篇当代散文,散文既无诗歌的音乐节奏,也无小说的故事情节,更无戏剧激烈的性格冲突,总之,并且由专家、名家为你解析、引导你鉴赏每一篇散文。这些散文的作者有:巴金、王蒙、刘白羽、张抗抗、老舍、余光中、刘心武、秦牧等等等等。,散文的确好像是显得太平常了一点
  •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情系人间(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

    《最受学生喜爱的散文精粹》从喧嚣中缓缓走来,如一位许久不见的好友,收拾了一路趣闻,满载着一眼美景,静静地与你分享。靠近它,你会忘记白日里琐碎的工作,沉溺于片刻的宁谧。靠近它,你也会忘却烦恼,还心灵一片晴朗。一个人在其一生中,阅读一些立意深远、具有丰富哲学思考的散文,不仅可以开阔视野,重新认识历史、社会、人生和自然,获得思想上的盎然新意,而且还可以学习中外散文名家高超而成熟的创作技巧。
  • 陌上花开缓缓行

    陌上花开缓缓行

    人世韶光,何其忽然?人生际遇,何其偶然!与其独自向隅,击磐敲钟,以生的快乐作修束,去叩问佛祖苍天,谋求来世幸福,不如好好的活在当下,珍惜所得,珍惜拥有,感受现实和现世的欢乐。入山参禅,出山归凡,如此,则幸福无处不在。
  • 警察情怀

    警察情怀

    再看《长街风景》。“阳光,刀子一样刺眼”,这个比喻很有意思,写得很有感觉。这是因为,我们平日里看到太阳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感觉。接下来作者写长街,写长街的所见与所闻。快乐的,喧闹的,开店的,闲逛的,耍猴的,很有商业的气息。在我感觉作者将要把一首诗歌写俗的时候,却看到这样的语言:“没有掌声/只有越敲越响的耍猴锣声/笼罩长街尽头/忧郁凝重狐疑的心情/化作长街沉重的叹息”。原来,前面的所有表述,都是为了这个升华做的铺垫。作者这样的写作,无疑是成功的。这一首诗歌,写出了一种深度,同样,作者也表达出一种内在的、深入的、探索性的诗意。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横刀天下

    横刀天下

    刀!道之利器!出众生惊恐臣服,普通而威震天众生!收则四海升平繁荣,安定而震慑各环宇。热血男儿,保家卫国当捉刀,劈财狼,斩虎豹;彪悍人生,行走天下当提刀,挑劫匪,铲不平;强者为尊,强身修行当用刀,扫妖魔,荡鬼怪;称霸寰宇,逆天得道当举刀,除天魔,破乾坤。
  • 神秘:总裁一撞钟情(大结局)

    神秘:总裁一撞钟情(大结局)

    她,一名普通的海上救生员。他,跨国公司年轻总裁,未及三十岁,已经身价数百亿。两个貌似不搭界、人生轨迹绝无交集的人,却因为一次人为意外相遇。她一个没站稳,跌落在他怀里。她只当他是被众多女人宠出来的,自以为是的大男子主义型男;他却因为她颈上滑落的那条项链,想起一个温婉、清秀的女子,那枚独特的贝壳型吊坠,虽然不及钻石珠宝名贵,他却珍藏了二十几年。而怀中的这个女人,脖子上却吊着个一模一样的吊坠,难道她……
  • 鸟瞰孤独

    鸟瞰孤独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无良相公好腹黑

    无良相公好腹黑

    “伊儿吱呀——”凤府门前的大道上挤满了看热闹的人,说这凤府四小姐嫁的这……,人们都不禁议论纷纷“这凤府最不受宠的疯小姐,总算是嫁出去了,听说还是嫁给了一位王爷,真是命好啊!”“你知道什么,对于凤府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四小姐。我远房亲戚家的表哥在宫里当差,“起轿!”媒婆喜气洋洋一声喊,凤桐城凤府门前鞭炮齐鸣,锣鼓喧天。“噼里啪啦——”
  •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徽因经典全集

    林微因不仅是我国第一位女建筑学家,还曾是新月社的诗人。她的文学著作颇丰,包括诗歌、散文、小说、剧本等。本书收录了林微因一生的经典作品,分为文学和建筑两部分,文学部分收集了林徽因所作的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以及与友人的部分书信;建筑部分则收录了林微因在建筑领域昕发表过的一些精彩文章。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鉴宝大师

    鉴宝大师

    一张神奇的鉴灵牌,带你畅游名画古瓷、珍珠美玉的世界,让一个普通的大学生终成一代鉴宝大师。一株神奇的何首乌,能够促进万物生长,从此种种花,养养鱼,什么三宫六院金皇后,什么红龙狮头水泡眼,统统滚到我的碗里来!......简介无能,直接看书吧,绝对比第一本强。书友群:331719917,欢迎加入!VIP群:543858947,全订可入,需验粉丝值截图,欢迎加入!
  • 重生之白莲花升华史

    重生之白莲花升华史

    容如雅是一朵纯纯正正的白莲花,但是最后竟然败给了一个没有一点技术含量的黑莲花,直到被黑莲花给谋害了,容如雅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一本小说里面的炮灰。好在祖上传下来的传家宝是一个空间并且让容如雅重生了。其实这就是一个白富美级的白莲花被一朵黑莲花谋害以后重生,带着空间然后虐渣男渣女追忠犬的故事。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