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8700000001

第1章 关于《父与子》

巴金

俄国作家伊凡·谢尔盖耶维奇·屠格涅夫(1818-1883)在1855年开始的二十一年之间写了六部长篇小说(作者自己称为中篇小说)。其中影响最大、最好的一部就是《父与子》。这是六部小说中的第四部。1860年冬天作者开始写《父与子》,到1861年7月完成。小说发表、出版于1862年。从来没有一部作品像它这样引起那么激烈的争论的。

作者怎样想起写这部小说呢?据他自己说:

“我最初想到写《父与子》还是1860年8月的事,那个时候我正在怀特岛上的文特纳尔洗海水澡……”

“主要人物巴扎罗夫的基础,是一个叫我大为惊叹的外省医生的性格(他在1860年以前不久逝世)。照我看来,这位杰出人物体现了那种刚刚产生、还在酝酿之中、后来被称为‘虚无主义’的因素……”

“那个典型很早就已经引起我的注意了。那是在1860年,有一次我在德国旅行,在车上遇见一个年轻的俄国医生。他有肺病。他是一个高个子,有黑头发,皮肤带青铜色。我跟他谈话,他那锋利而独特的见解使我吃惊。在两小时以后,我们就分别了。我的小说就完成了。我花了两年的工夫来写它……这不过是埋头去写一部已经完全想好了的作品罢了。”

标题《父与子》就说明了小说的内容。作者写的是父亲一代和儿子一代之间的矛盾、冲突,写的是具有科学思想和献身精神的青年和标榜自由主义却不肯丢开旧传统的贵族之间的斗争。在新旧两代的斗争中,作者认为他的同情是在年轻人的方面。

可是完全和作者的预料相反,小说引起了那么多互相矛盾的批评和那么长久激烈的争论,小说给作者招引来那么多的误解。保守派抱怨他把“虚无主义者”“捧得很高”;进步人士却责备他“侮辱了年轻的一代”;年轻人愤怒地抗议他给他们绘了一幅“最恶毒的讽刺画”;上了年纪的人讥笑他“拜倒在巴扎罗夫的脚下”。在彼得堡发生大火灾的时候,一个熟人遇见作者就说:“请看,您的虚无主义者干的好事!放火烧彼得堡!”使作者感到最头痛的是:“许多接近和同情我的人对我表示一种近乎愤怒的冷漠,而从我所憎恶的一帮人,从敌人那里,我却受到了祝贺,他们差不多要来吻我了。这叫我感到窘迫……感到痛苦。”

作者痛苦地说:“这部中篇小说使我失去了(而且好像是永远地)俄国的年轻一代人对我的好感。”这对作者的确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一直到最后他也没有恢复过来。他寂寞地死在法国。

我在1978年校阅我这个旧译本,再过五年便是屠格涅夫逝世的一百周年纪念。一百多年前的激烈争论早已平息,对作者的种种误解也已消除。九十五年前作者在法国病逝,遗体运回彼得堡安葬的时候,民意党人曾散发传单,以俄罗斯革命青年的名义向死者致敬,这是最大的和解了。

说到《父与子》,我同意屠格涅夫的话。在平民知识分子巴扎罗夫的身上,作者的确“用尽了”他“所能使用的颜色”。他对自己创造的典型人物感到一种“情不自禁的向往”。他认为巴扎罗夫是“一个预言家,一个大人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固然他写了巴扎罗夫的死,但他是把巴扎罗夫看做一个生在时代之前的人,因此把他放在和他格格不入的社会环境中,使他显得很孤单,还给他安排了一个过早死亡的结局。而且他写到巴扎罗夫死的时候,还流过眼泪。他甚至说巴扎罗夫是他的“心爱的孩子”。这都不是假话。然而作者是一个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者,是一个改良派、西欧派。他不会真正理解巴扎罗夫,也不可能真正地爱巴扎罗夫。他只是凭着自己对俄罗斯社会生活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凭着他的艺术的概括力量,看到了一代新的人,知道这新人——六十年代的平民知识分子一定要压倒过去的一代人物。他称巴扎罗夫为“虚无主义者”。他创造了这个词。他又在私人通信中解释道:“虚无主义者——这就是革命者。”这个词在十九世纪后半期中普遍地被采用,用来称呼一切反对沙皇政治、地主和资产阶级的党派。民意党人司捷普尼雅克在他的着作《地下的俄罗斯》(1882)的开头就说“俄国小说家屠格涅夫的名声自然将由他着作而长存于后代,但是只靠一个词他也可以不朽了。他就是第一个使‘虚无主义’这个词的人”。

屠格涅夫发表《父与子》的时候,巴扎罗夫这个新人刚刚诞生,一般人对他还很生疏。但是不久,这样的新人便大量出现,像“大自然是一座工厂”、“拉斐尔没有一点用处”这一类话已经成了“虚无主义者”常用的警句。他们是严肃地相信这一切,并且准备为它们献身。这般六十年代的平民知识分子,“不服从任何权威的人”,到了七十年代,在巴黎公社革命之后,就让位给另一代新人了,那就是“到民间去”的“民意党的英雄”们。然后,又出现了同工人紧密结合在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中冲锋陷阵的战士……但是远在法国的衰老的屠洛涅夫已经无法理解而且也来不及在新的作品中反映了。他的最后一部长篇是在1876年脱稿的。他把年轻的涅日达诺夫(《处女地》的主人公)几乎写成了像他自己那样的人。然后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我在《处女地》后记中写的那一段话:“他不赞成革命,但是他知道革命必然要来……而且要改变当时存在的一切。”也就是1883年民意党人在散发的传单上所说的:“也许他甚至不希望发生革命,而只是一个诚恳的‘渐进主义者’……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他用他作品里的真挚的思想为俄罗斯革命服务过,他爱护过革命青年。”

屠格涅夫“想通过主人公的形象把迅速嬗变中的俄罗斯社会文化发展的各个阶段加以典型的艺术概括”,他的六部长篇小说完成了这个任务。他“写出了数十年间的俄罗斯社会生活的艺术编年史”。一百多年前出现的新人巴扎罗夫早已归于尘土,可是小说中新旧两代的斗争仍然强烈地打动我的心。对于这个斗争屠格涅夫是深有体会的,他本人就同他的母亲(短篇《木木》中的地方婆)斗争了一生。但是他母亲所代表、所体现的一切在翻天覆地的大革命中已经化为灰烬,找不到一点痕迹了。旧的要衰老,要死亡,新的要发展,要壮大;旧的要让位给新的,进步的要赶走落后的——这是无可改变的真理。即使作者描写了新人巴扎罗夫的死亡,也改变不了这个真理。重读屠格涅夫的这部小说,我感到精神振奋,我对这个真理的信仰加强了。

(原载1979年8月创刊号)

同类推荐
  •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中华诗词名句鉴赏(中华古文化经典丛书)

    本书搜集了大量的中华诗词中的经典名句,并配有解析,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树欲静而风不止”、“英雄一入狱,天地亦悲秋”等。荟萃了流传久远、脍炙人口、有欣赏和实用价值的名言佳句两千多条,编选的典籍从孔子整理的《诗经》到民国时期的著作,历两千多年。一书在手,尽览中国诗文词曲千古绝唱;开卷有益,领略宠中华民族文化千年辉煌。注释准确疏通词义,言简意赅,权威考证。鉴赏精辟,深入浅出,优美精当,陶冶情操。
  •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此生遇你已很美:有一种深情叫友情

    讲述古代文人友情的书。讲的是友谊,更是恩义。这些在文坛上出类拔萃的文人们,在精神上常常离不开彼此。他们有了距离会互相惦念,一方遭逢战祸,另一方会辗转不寐。他们是李白与孟浩然,王维与裴秀才,韩语和孟郊,他们之间不是爱情,是友谊,却胜过人间万千可赴汤蹈火的情爱。作者倾蓝紫仍以其擅长的风格散文写就,文辞华美,取材详实,是一部内容丰富,颇具可读性的一部佳作。
  •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

    《诗神远游:中国如何改变了美国现代诗》作者在二十年来的教学研究中,不断收集材料,全力重写,把考察时段上溯十九世纪,下及当代,细绘出“未来—变化—变后之变”三阶段大场面,并且以这个大规模考察作背景,作出令人信服的分析:中国的诗学,哲学,宗教,是美国诗现代转型过程中的关键影响。
  •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30年文学典藏报告文学

    为了纪念《百花洲》创刊三十周年,隆重推出《30年文学典藏》四卷本,众多名家倾力打造,三十年的沉淀,三十年的精粹,凸显出《百花洲》的流变轨迹,也折射出三十年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变迁。这些让人熟知和亲近的文字在当下与历史间建立了一种恒久的联系,对于今天的文学阅读与写作而言,无疑是心灵不可复制的参照。
  • 发现小说

    发现小说

    利用他的理论可以非常现成地把世界文学、中国文学进行清晰的归类、判断,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和可操作性,但同时又超出他个人文学观的阐释,这一点是非常了不起的创新。重新界定了现实主义的内涵、边界和层次,本书见证了阎连科自己的文学观,也重新为文学的优劣作了独特的富有启发性的判断
热门推荐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规划你的人生

    二十几岁的人,想法很多,但是真正着手去做的人不多,我们总是自己找一大堆借口,事实上这些所谓的借口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由,只要想做,总会挤出时间。那些忙得不亦乐乎的人,有多少时间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二十几岁时,只要我们确定了一种不服输的人生精神,最终就能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人生境界,完成从弱势地位到强势地位的转换,在社会中争取到最大的属于自己的生存空间。
  • 武炼穹苍

    武炼穹苍

    一起热血霸绝!一起纵横神识世界。成长是为了更好的保护。
  • 极品王妃2娘亲不乖

    极品王妃2娘亲不乖

    雪苑国传闻中最有名气的轻纱仙子,因为总是以轻纱遮面而闻名,她神秘,美丽,高贵,优雅……当然那是在人前的时候,在人后她却是调皮,可爱,单纯,野蛮……--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时光里的欧洲

    时光里的欧洲

    雅典的文艺与民主,罗马的教会和共和,米兰关于信仰的扩散,巴黎经典的哥特风格,佛罗伦萨的文艺复兴,维也纳的古典主义……自公元前800年到今天,从英、法、意到西班牙、奥地利,整个欧洲的脉络在大地上勾勒。这是一本深度旅游背景书,为所有准备前往欧洲的人介绍城市的故事。
  • 盛夏的爱恋:触不到的幸福

    盛夏的爱恋:触不到的幸福

    因为偶滴文名涉及到了敏感词,馨不得不改名,希望亲们不要因为偶改了文名就不看文了。粘人滴无赖老公,腹黑的拜金女主,两人华丽丽滴耍浪漫!只是谁也想不到,那个抵死缠着她的男人居然是商业界的神话,是一个极具危险的男人。“你不是喜欢有钱人吗?而我不正是现成的吗,我的资产远远比那些男人多的多,难道不足以让你来勾引我吗?”池翼冰冷的脸上挂着不屑,含满了痛苦的双眸夹杂着淡淡的失望。“我是喜欢有钱人,可是你不配,你再有钱也不配!”“我不配?原本我以为你的爱慕虚荣只是表面的,我以为你的不要脸只是为了伪装,原来这些都是你的本性!你这样的女人我根本连碰一下都觉得恶心!”他说完,从口袋总掏出支票本。“八千万够不够!以后你就是我养的一只猫!即使我看你一眼都觉得恶心,可我也不会放过你!....”这个男人为什么突然会变成了商业界的神话,他不是只是一个三流的八卦记者吗?之前他还无赖的缠着她。他不是曾经山盟海誓的说要爱她守护她的吗?不是说要保护她的吗?本文基本是轻松滴,也蛮感人浪漫滴!亲们多多投票,多多收藏,多多留言哦!
  •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2

    大谋小计五十年:诸葛亮传2

    诸葛亮作出了其一生中最重要的选择:辅佐当时寄人篱下、身处险境的刘备。隆中对让寄人篱下二十年的刘备如醍醐灌顶。正当二人竭尽所能地夹缝中求生存之际,曹操大军南下、荆州降曹,刘备失去了最后一块立足之地。生死存亡之际,诸葛亮孤身前往江东游说孙权,以巧妙的攻心计和精辟的敌我分析促成孙刘联盟,刘备集团由此转危为安。赤壁大战后,诸葛亮又以先人一步的奇谋夺取荆州四郡,在曹操和孙权的势力范围间硬是抢占出一片重要的生存空间。
  • 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

    帮你达成梦想的60个希望法则

    心思灵动,就会拥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眼界开阔,就会插上飞往梦想的翅膀;思维创新,就会跨过挫折与磨难,抵达梦开始的地方。本书为亲们提供了60个实现梦想的希望法则,从内心意志,婚姻感情,职场智慧,人际关系,心态调整等方面,给亲们以明晰的指导,以点燃生命的亮色。
  • 傻子王爷无情妃

    傻子王爷无情妃

    一只毒蝎子,彻底断送了她年轻的生命!别人只知道,那个软弱没主见的女人被迫嫁给一个痴傻呆闷的七皇子。殊不知,她早已不再是“她”!面对痴傻只会憨笑的美男,她气愤难填!你傻,本美女就医好你,谁知医好后,遭到嫌弃,却换来一纸休书,气愤之下,她恨不得与他同归于尽……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