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8600000007

第7章 走通大渡河(4)

我想,只有这种解释。碰上也就碰上了,碰上谁就是谁。我不怎么怕死,开始有点怕,后来麻木了,人对什么都会麻木的,会的……我总是一阵一阵,一会儿在乎,一会儿不在乎。当然,对他们我从来都在乎的,我喜欢他们,所以,我怕失去他们,有一阵,怕到骨头里了,听不得“死”字……

——开创时期,我们局平均三四天就死一个,持续了一年……

她记下后,突然非常奇怪地看着我,仿佛我是凶手。

——非得这样送死么?

——理论上可以避免,仅仅在理论上……

我承认,尽管我们假设,这也是战争,但它毕竟只是假设。战争中的敌人是会主动出击的。大渡河不这样,它几乎从不跨出河床一步。但是,这条河是会吃人的,从石达开吃起,从藏民的遥远的祖先吃起……

——我恨它!

人对同类的死是很难平静的,尤其在和平时期。他们不能习惯生产与死亡之间的联系。但是,绝不能因此等死。全体等死不如由一小部分人去死。我记得一个传说,远古的人民为了本民族的兴盛,每年以活人向河神纳贡……我相信,一定也有并不悲戚的牺牲者,他担负着全族的生命……假如,他确实没有做到,那么我们做到了。当然,不是送死,不是为了死,而是为了生,为了他人的生……

——自然也是敌人,它和任何敌人一样,不肯轻易缴械,梦想卷土重来……

她说,不要为自己开脱。

她不能理解,因为,那时她才两岁……两岁时的事是记不住的,除非怪人……(木床,木椅,木门,木窗,木梯,木梁,木橱,木砧,木柴,纸,铅笔……甚至木马,积木。就不提枕木,坑木,枪托,木模吧,不提!)在她居住的那个大而无当的城市里,每天消费一个伐块的材积,每天……国家要木头。国家没法不要,人人在向国家伸着手。外国人是不肯白送的,向来不肯……

她点点头后,说我答非所问。

也许,能干得更好一些,也许,换个队长能比我出色。我们从没见识过这样的河流,苏联专家和以后的芬兰专家也没见过,他们的主意更要不得……我们用血肉之躯换得种种规章……我们太笨,笨到只会举三反一。我们过于自信,过于焦躁,过于凶猛,过于相信自然的媚眼,过于抛掷自己的体力……但是,我们是在背水一战。没有时间,也没有金钱。穷也是致命的。

(大渡河升起白色的沉重的浪,吞人倾泻的流沙……)

死是无法讨论的,任何死都引起(至少是表面的)激动。在人类最初的感情上,任何死都是不幸。人们本能地忽视死的遗产……

——给你讲个故事,我的故事……

——我听着。

——我走过去,发现了它——一丛野韭菜,鹿儿韭。我扑去,跌倒了……

——梦醒了?

——不是梦。我身下压着韭菜,头低脚高,挂在岸上……下面七十公尺处,大渡河一起一伏,一块被我碰动的石头下河了……

当时,我大概叫了,没人应。我撑住身子,不敢动弹……慢慢地缩着手,小心地顶住身体……后退,后退,后退,每次退一公分、半公分……汗和血涌上脸,没敢摇头……鹿儿韭发散着香气,香得像有什么巫术……

——当时,你想什么了?

——别记。什么都没想。

开工了。

没有工具……

最早的工具来自山上。我们像原始人一样制作工具,制作得恐怕比他们还粗糙。合力掰下枝桠桠,当做鸭脚,赤脚下河,将力所能及的石头推开搞平。唉,铁器的可贵,这下算是有了前所未有的感性认识。

吃着“癞皮瓜”……

天冷,大渡河却从不上冻。脚冻住了……为防滑而打着赤脚,走在石上,走在河滩的冰上……轮番作业。

岸上的篝火……

不下河的上山,捡柴……挖野菜,找蛇,找田鼠,用嘴和胃检查野菜的毒性……

周惟汉也会出错。他总是先尝,一次,把脑袋吃得大了一倍,没有五官可言……肿了十多天。

真正的工具终于到了,和粮食一起运到……背篓背来的,跋山,涉水……在抢修道路。补给线不通,我们只能挨饿,只能空忙。

钢钎很少,二锤更少。搬起石块当锤。依然轮流作业……从黎明到擦黑,有人干着,有人睡着。干着的干得很猛。

凿成的炮眼越积越多,没药。等着。等炸药来了一齐起爆。

炸药终于来了,和七十几个增援的工人一齐来的。那天晚上,我吹响了三遍哨子,随后,地震般的撼动,响声,闪光,烟雾。我敢说,大渡河确实被震昏了。

观光的猴子逃得一个不剩。

我们休整了一天,洗澡,洗衣。

小张到处乱窜,在山里,司机的朋友是最多的。人人都认识他。他被我管住,再没去炸鱼。

他喜欢喝酒,出车总带着酒壶。他爱说“毛毛雨打湿了衣裳,杯杯酒吃穷了家当”。他能酒后开车,只要不超过半斤,确实和没喝一样,动作敏捷,反应迅速,判断准确。不过,我还是把心悬着。他说没事儿,那两次闯祸都没喝酒……

他老子听我的,他却大打折扣,尤以进山为甚。我不在意。他们这一辈全这样。相反,唯唯诺诺察言观色的不定是祸害呢。

路很不好走。

我像骑在马上,两手搭着小张的椅背,她也学我。她一路捧着她的照相机,像捧着佛爷。

前座,搭上个探亲的妇女和他们的孩子。要是顶替的政策不变,二十多年后,她也是流送工。

瓦丹公路新近修成,暂时还没通车,它跟着我们当年修的驿道。在山里修路,总是大路跟着小路,公路跟着大路,铁路跟着公路,所有的路都跟着河,跟着沟。

这路也沿河,从丹巴通向泸定以北的瓦斯沟,接土康藏公路。修它很难。

车出丹巴就被拦住——我报了身份(自己人),他们放行了,并嘱咐我们注意屹石。新修的公路总得飞一两年石头,然后渐趋稳定。在山区,新修的公路往往塌方。小张急于想看到对面的来车。

还是单车道,隔几十米有处会车的口子。

河在左边……

一辆小车猛地探头……

小张的脸色开朗了。那车泸定来的。路通着,尽管前头有流沙,塌方,飞石,缺角,甚至还看见一次小小的泥石流的残骸,毕竟通了……路面尚未压实,颠得厉害。

小张皱皱眉头,要我们下车……

我和她搬着石块(扔进大渡河)。她不弱。流沙流得很凶,路面被压去一半,需要推土机。

我们站在路边。我看着外侧。司机们的信条是:宁撞山,不下河。

右前轮压上了流沙,左轮挨着崖边。小张不敢熄火,往里打着方向盘……半个车轮出去了,掉下几块碎石……悬空……车在石头上跳了一下,猛冲过来……塌得还够意思,要是多塌十公分,那就硬是安逸了。

入夜,河水比白天更响。

我们睡河滩,睡岩坡,没有帐篷……风大,沙多。

我曾抱着树睡,怕滑下坡去。我用手臂箍紧它,一只手抓住另一只手……可怕的是下雨,那就惨喽!

猴子真多。它爱在崖上看个热闹。它鬼得很,盯着我们。晚上,它们搜出我们藏在草丛的工具,有模有样地学着,居然也打出“叮叮当当”的响声。

开始,我们欢迎猴子……

它坐在树上,吃着,跳着,监工似的瞅着我们……那神气叫人发笑……事情坏在邓六龙身上,他拾起石头扔去,他膂力过人……猴子也扔开了。小石带动大石,有时能洒一片。罗赫章被砸到河里再没起来,他是新来的,结完婚就来了……

事后,天天派人守在崖上,见猴子就轰。值日的还须注意风化石,能撬的撬了,够不着的就看着,一动就叫。他们吃石头的亏吃得够多了……

边清河,边炸驿道……

每日炮声隆隆。

邓六龙上泸定招工。待遇可以,只要肯干(计件工资),每月能挣七八十。那时的七八十!

带回来三十六块“弹簧工”。

他把苏富贵也招来了。

苏富贵壮实多了,脸黑,手粗,头发长长。他看见我,仅仅愣了一下。我叫住他,没训他也没哄他。

我给他烟抽,他说:“啃不动”。

“想干?”

“留我就干。这次,我不求你。我干着不合适,我走;我觉得碍眼,你说。”

“好吧,想干就干吧……可惜,这里没有女人,你去数一遍,一百多人,没一个女的!”

“女人也不过如此。我有了,正正规规的。”

他把她娶了。

她奔过去,朝驿道奔去……

河边的坡上,长着硕大的仙人掌,两米多高。

她扔下照相机,脱去外衣,扒着树枝,爬上驿道的残骸,走到走不通的地方……

她跪在地上,察看着什么……

一支绑在树棍上的笔,一罐红漆……

我画哪儿就是哪儿。

脱去棉衣,穿着土布衬衫,草鞋也不要了,光着脚站得巴实,把脚趾甲也留着。大脚趾能建头功……从山头结绳而下,漆罐吊在脖子上……抓住葛藤和草棵,运气好的话也许有棵小树。要是光秃秃的一片,只好让绳子勒进肉里,比吃猪肉还鲜……

找准地方,远远地伸出树棍……画上“□”是说炸2.2公尺高,1.5公尺宽,画上“○”是打挂保险绳的桩眼……我画到哪里,工人干到哪里,炸到哪里……

(十一点半到十二点,十七点半到十八点,放炮了,全河乌烟瘴气……)

每天,三五十人吊起(全河吊着近千人,锤声不绝)……有绳的用绳,没绳的用葛藤,拴着腰,从崖上放到工作面……一条费尽心机拉成的交通绳,第一次放炮就全炸烂了,恼火!

先开脚步……轻轻地,不紧不慢地干,半天打不出个眼印……打重了,人就弹出去,在空中画圈(苏富贵老是画圈)……设法荡过去,巴住,再打……余善堂把自己给打颠倒了,脚翻到上面,他看着下面的大渡河,挣扎,却舍不得扔掉钢钎、二锤(运输多难!)……

把22的六棱钢打进六公分深,打成了,腰就得救了。

周期性小地震,逢七就要死人……整条路垮进河里……保险绳被打断,一次掉下十三个人,死了六个……在响水沟,掉下三个人,死了三个……从水里拉起一个,后面拖着七个……

我上山采石,凿碑立坟,无论有无遗体……

走路死人,睡觉死人,炸山死人,清河死人……死得我惶惶不可终日,工人却更不在乎……

我骂人,我扣工资,我罚饿饭(这招最灵),我用尽所能想到的一切办法,我得管住他们,代他们管住自己。死是最容易的,我们来到河边,并不是来找死。

一个个人就这么挂着,挂在笔直的甚至后陷的岩壁上……打进一根钎子,能站脚了,就穿上棉衣……打进两根钎子,就能出力打炮眼……只是依旧别朝底下看,千万别看,大渡河不让人看。

打到吃饭,爬上去,松一松死去的筋骨,松一松绷紧的神经……工人都怕吃饭,下去了就不愿上来,小便也不上来,就那么零零落落地飘进大渡河,散花一样地飘着……

——你停车(我叫住小张),这是许元元的十里长滩,长滩的进口……

她“噢”了一声匆忙下车。

河水湍急,高高地卷起又深深地陷入……依然立着乱石……水分成多股,拉开,冲撞,吞并又分裂,叫着嚎着,从石上跳过,留下一个套一个的漩……

一片怪响……

绵延十里……

她又疯了,强行滑下碎石坡,试图爬上凸入河心的巨石……玩命了!……她手脚并用地爬上去,在站直身子之前膝盖软了一下。站住,朝前走了几步,走到巨石的边上。我挥手要她回来。

她捂住耳朵,又放开……

我给她拍了张照(她在乎这个)。她的双臂正举起,像在指挥,这狂乱的交响。

困扰我的是河,是山,是石头,是误食野菜后的中毒,工伤之后的转运和死亡赐予的平静。

很忙,很累……忙得只想更忙,累得不怕更累……什么都倒错了……

苏富贵的女人来队,她为我们种菜。她怀着孩子。她住进了我们的帐篷(刚发不久的帐篷,挺新的),睡在帐篷的角上,和衣而睡。大家都让苏富贵也睡到那块破油布后面去,他死活不肯。

就这么一个女的……

晚上天天开会,检讨白天的得失,不超过半小时……然后,摸黑摆龙门阵……

毛西林懂得最多,他见多识广,博而不精。他是灌县人,最熟的是每年的都江堰开水大典。他能说出李冰父子的封号(“清封敷泽兴济通佑显惠襄护王”,“清封承绩广惠显英王”),知道“牲用少牢,祭列九品”和二跪六叩礼,知道年年如一的祝文(“维神世德,兴利除患,作堋穿江,舟行清晏,灌溉三郡,沃野千里……尚飨。”)他说,他抢到过“水头鸭”。他知道袍哥舵爷的逸事(徐子昌,蒋浩澄,银运华,彭焕章),知道成都的当铺(布后街的鼎庆,前卫街的崇信,东升街的裕祥)。更熟的是川戏,名丑当头棒(刘成基)据他说曾点拨过他一二。他知道张鑫培和李晓钟的爱情悲剧,他同情李晓钟的情死,送了她那副戏名缀就的挽联(“情场幻影,可怜的女儿,爱你死了,是谁害了她”)。他曾是“新又新科社”的戏子,学的是小丑,七行八会中属“土地会”。他一天两场戏,时有堂会,为提神而抽上了鸦片……西方的电影进来了,川戏一落千丈。脱去古装,亮出大腿,袒胸露怀……灯光布景,机关布景……李三娘唱起了《四季歌》,孟姜女唱起《五月的风》,一个折子戏要插十几首流行歌,台下的公子哥儿一片吆喝:“要得!”……毛西林无胸可露,无大腿可亮,离开戏班,行乞街头……好心的认出他的观众时而扔给几个铜板。他的漂母……

他成了讨口子……

他认识许多蓉城“名人”:东门大桥下河滩的温宾,北门城隍庙的饭甑(子可三日不进食,进食则吃三人的量)、曾烂龙、丘二爸、道光老人……。他和他们一起,尊唐睿宗李旦为祖师,拈香拜把,称兄道弟,结成香堂——“半把香”。事无业之业,栖无家之家,走无路之路,求无法之法。

他为人刑场收尸,代守尸棚,下河捞“水打棒”(溺尸),当孩儿的干爹以保娃娃过关煞(乞儿八字最硬,命最大)……逢到是酒可喝时,他总半醉地唱起《归正楼》中邱元瑞的唱段:

那高楼住它做啥?立①桥洞免得漏渣渣;

那牙床睡它做啥?坝地铺免得绊娃娃;

那高头大马骑它做啥?打狗棍拄遍千家;

那绫罗穿它做啥?穿襟襟挂绺绺风流潇洒;

那嘎嘎②吃它做啥?喝稀饭免得木石木③牙巴;

……

历史上有过许多“名乞”:唐王李旦,晋公子重耳,韩信,赵匡胤,朱元璋,鲍超,孔夫子……毛西林没想过像他们那样发迹,在米价七十几万一斗的年头,他只希望自己像一九四七年轰动重庆轰动全国的杨妹,也九年不食……

——他还在么?

——不在了。那次猴子岩掉下河的三个人中,有他……

她不再说话,也没有要求我再讲。

事后,她对我说,她想听又怕听……

吉普从石桥驶到左岸。小张说,前面的索桥封了。果然封了。它介于石桥和铁桥之间。

她弯下腰,找寻中外驰名的“泸定桥”——泸定铁索桥……看见了。

站在泸定水运处的坡上,她又在远眺……

放下包,她一个人上街。就一条街,丢不了。在晚饭桌上,她对我说看见了,还用手摸了摸铁链,摸了摸桥头堡内的龙头。铁链很沉很冷。她说看见一个年高的男子,虽有左右搀扶,硬是不敢上桥,他们钻进了卧车……参观“革命文物陈列馆”很费了一番事。就快关门了。她说了许多,她们看着她。她以为自己被怀疑上了(凡自称作家、记者、导演的近来都非常可疑),后来才发觉,她们并没看她,而是看她的上装。她从上装口袋取出证件,她们翻开,又看了好一会儿——这回是欣赏照片(照片上的她烫发)。她们绝不讨厌,她说。她收回证件并谢绝解说。她说,她愿一个人。

果然只有她一个……

她在这座桥的历史中徘徊了很久……最感兴趣的是被替换下的铁链。她记下了时间地点人物(记下了一九三五年五月二十九日)……置身于文物之中,她说,自己也历史化了。想了许多……直到被人礼貌地叫了出去。

她对她们说,她还去。她们欢迎她去。

饭后,我到街上走走,一直走到那块“康熙御碑”。她尾随而来。

我们走上铁索桥……

(这曾是大渡河上下唯一的桥。)

比起十里长滩,河水斯文多了,她不用大声说话。

她说,她想写个电影,写得像纪录片,仿纪录片,写这条河……可以穿插几个历史镜头,但主要写现在,写五十年代,写和战争年代一样拼命一样牺牲的人们……这条河数次上过镜头。这座桥……曾想雇替身从桥上摔下去,摔一次给五百(下游备着四艘橡皮舟救生)。没人敢要这钱……结果,摔了个草人。

——也许,我们也只能摔摔草人。

我对她说,我愿我们的工人上银幕,愿在银幕上再现我们的当年……可能人们不感兴趣(这叫人沮丧),因为那里没谋杀,没女人,总之,缺点麻辣……

——会感兴趣的(她颇有自信),只要能写好,能找到好导演……不要职业演员……让流送工人给自己立传,他们个个能上镜头,脸是活的,没有“金鸡奖”式的微笑和嗔怒……

同类推荐
  • 车祸

    车祸

    方晓,31岁,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本职工作是嘉兴市中级法院的一名法官。已发表小说100万余字,散见于《小说选刊》、《中篇小说选刊》、《中国作家》、《江南》、《山花》、《百花洲》等期刊。
  • 看守所记忆:有期徒刑七个月

    看守所记忆:有期徒刑七个月

    有期徒刑七个月,在看守所一段不寻常的记忆,作者先是被治安拘留,然后因行凶伤人被判刑。本文主要描写看守所那个被人遗忘的原生态社会。描写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案例,展现你所不知道的人性百面。
  • 宋瓷大碗

    宋瓷大碗

    尹守国,2006年开始小说创作,发表中短篇小说70多万字,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小说选刊》、《北京文学中篇小说月报》等选载,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协签约作家。
  •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中)

    古龙文集:多情剑客无情剑(中)

    本书以旧派武侠名家王度卢《宝剑金钗》中的李慕白为原型,将小李探花李寻欢摆弄于朋友义气与爱人情感的强烈冲突中,加之以武林争霸的阴谋与野心,在情节上表现得极有戏剧张力,而无论是“兵器谱”中的正邪双方(天机老人、金钱帮主、小李探花、银戟温侯、嵩阳铁剑)或未列兵器谱中的阿飞、荆无命,乃至于女阴谋家林仙儿,都写得有声有色。这部作品运用了相互映照的写法,深刻描摹出一个人光明与黑暗、狂野与温和的性格冲突,是古龙小说中最经得起以心理学理论作品。
  • 真实案例改编:温暖的人皮

    真实案例改编:温暖的人皮

    母亲死前,喜欢和花荣捉迷藏,除了母亲,姐姐和父亲都看不起他。一天,母亲哀求和寡妇长期鬼混的父亲回家,却遭来毒打和辱骂,母亲和花荣玩儿了最后一次捉迷藏便跳河自尽,花容随后在沙滩边发现一具腐尸,而神奇的是腐尸却长出了绿色的植物开出了鲜艳的花朵……母亲死后,花容每天都杀死一只寡妇养的兔子,寡妇跑了,父亲却更加残暴的虐待他……花荣长大后,成为一个黑车司机,他却控制不住剥皮的欲念,并在自己的“客人”中搜索他的“猎物”,准备和他们玩一次“捉迷藏”恐怖大王李西闽根据密封多年刑事案例创作而成,极致变态、血腥暴力、人性扭曲!中国版《沉默的羔羊》!比《七宗罪》更深入剖析人性!
热门推荐
  • 先睡一觉再说

    先睡一觉再说

    刘浪,生于70年代,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黑龙江省作家协会签约作家,鲁迅文学院第十五期高研班学员。若干诗歌、中短篇小说发表于《飞天》《文学界》《山花》《作品》等数十家期刊,多篇小说被《小说选刊》等报刊转载。
  • 朕的皇后太爱钱

    朕的皇后太爱钱

    水儿新文推荐:《特工“贤后”》爆笑无良贪财女,一颗黑心闯古代武美品——一个视财如命,誓死要为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无良女孩。为想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富豪,竟独身去炸山寻宝,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无良女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被自己研制的,引以为傲的炸弹而炸死。如果就这样死了也就算了,至少完成了自己的终极梦想,可是偏偏这个无良小魔女没有死成,反而还穿越到了一个没有历史记载的朝代,还阴差阳错,为了钱,成了一国之后——水儿新文《黑道“傻”后》而无良女的本性难移,好!既然这是上天的安排,那么她这个插哪活哪儿的仙人掌,就在这古代完成自己的宏伟梦想吧!遇见某男,某女觉得自己是倒了八辈子的霉——某男:“哼!一个乳臭未干的小鬼,还学人家抱不平,真是自不量力!”某无良女:“喂!拜托,我已经十七岁了——大、、、叔!”某男头顶冒烟:“什么?大叔?我才二十四岁!”某女一脸吃惊:“哟!二十四岁就长这么成熟,长的还真是着急啊!——冰、雕、大、叔!”“什么?冰雕大叔——”某男快要气吐血了。一国之君从不知什么是颜面尽失,而遇见此女,他的颜面却荡然无存了他后宫佳丽三千,那个女人不对他敬畏如神,言从计听,而偏偏就有一女背道而驰:“皇帝陛下,这凤居宫是臣妾的地盘,你若是想在这过夜,请先交,过界费,地盘费,保护费,名声费,人身安全费,住宿费和三陪费,而这三陪又分:陪吃饭费,陪说话费,陪斗嘴费,还有一个附加费,就是床褥出租费,睡床,一千两,睡地,八百两,蚕丝被,二百两,棉花被,一百两,拿钱吧!加起来低于一万两免谈——”某无良女口齿伶俐,掰着手指一副欠扁的表情快速说完,伸手向某男——娶了此女,他这个一国之君才发现自己才是倒了十八辈子的霉——想他英俊潇洒的一国之君,那个女人不是对他投怀送抱,情意绵绵,而偏偏就有一女,不屑一顾“风傲世,你这个卑鄙的登徒子,你这个地痞流氓的小人,竟敢趁着我沉睡,扒光了我的衣服,把我吃干抹净毁我清白,你这个厚颜无耻的伪君子,你说要出多少钱来赔偿我的清白,还有,你那个不知进过多少女人身体的肮脏地方,说不定早就染上了性病,所以——这钱若是赔少了,我可不干——”朝堂之上,这个所谓的一国之母竟跑到满朝文武的面前,指着高坐在龙椅上的一国之君要强暴费从此冷血无情的狠毒帝王,成了圣世皇朝百姓口中的“怕老婆皇帝”
  • 源控九天

    源控九天

    这是一个充满源气的大陆,这里有强大逆天的源者,有凶残嗜血的源兽,更有拥有毁天灭地、翻江倒海之威能的恐怖彩兽,还有各种诡异骇人的血脉神力。叶羽重生到这块强者为尊的神奇大陆上,他的强者之路也由此开始。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女配病毒

    女配病毒

    某年某月某日,兰蓝打开电脑准备开个新坑。但是!电脑小说都遭病毒了,这个病毒叫做“女配”!竟然会把女主吞噬,然后改变小说,最后自己辛辛苦苦码的小说全部崩盘!那可是好多万字的小说呀!下个专杀“女配”的“作者修复系统”,然后……果然是要作者亲自动手修复吗?兰蓝决定要灭灭女配的威风,力挺女主!灭杀女配!小人不被炮灰,好人统统死光?!女配,尼玛够了!
  •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哲理与道德修养(道德修养集成)

    无数事实、经验和理性已经证明:道德修养可以影响人的一生。而以我们之见,所谓道德修养,在内容上讲述的应是做人与处世的道理,在形式上也应听得进、记得住、讲得出、传得开,而且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失去她的本质特征和艺术光彩。为了让更多的读者走进真正达到良好的道德修养,我们精心策划了本丛书!通过这些妙趣横生的道德故事,展现出形形色色可歌可泣的美德和令人憎恶的丑行,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有效节约的38个细节

    节约是企业实现效益倍速的利器,建立节约型文化是企业实现效益的长久之计。本书正是一本培养节约型员工的必备教材。
  • 性格决定做人

    性格决定做人

    俗话说: “江山易改,秉性难移。”性格有与生俱来的部分,也有后天的因素,而后天因素是相当重要的。环境之于人性格的作用是双重的,既可以磨炼改变一种性格,又可以促成和加重另外一种性格。因此,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做人方式是很难把握的。而每个人的性格又并非单一,也许正因为如此,人生才会充满大起大落、悲欢离合。诚然,每种性格都有优点和缺点,但并不是好与不好的问题,如何扬长避短要靠每个人的意志,靠自觉调节的能力。抑制冲动的能力是可以锻炼出来的。一个善于抑制冲动的人,对自己人际关系处理的好坏有很大的影响,本书收集了一些名人事例,以供参考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