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7200000009

第9章 记者看中国(2)

022

1940年,皖南事变的消息得到证实后,《太平洋邮报》的一把手马歇尔·菲尔德找到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海明威,请他去中国报道此事。1941年5月,海明威夫妇抵达重庆。半个月后,蒋介石以私宴的形式会见了海明威,宋美龄担任翻译。在交谈中,蒋介石向海明威夫妇说:“共产党人是精明的宣传家,但没有什么战斗力,中共没有军事实力,政府也没有必要诉诸武力去对付他们。中共在美国的大肆宣传,使得美国相信中共是抗战所不可少的,相反,中共正在妨碍中国的军队。”后来海明威的太太玛莎·盖尔荷恩这样评价这次会晤:“蒋介石夫妇口若悬河地向我们作宣传,其效果就像往沙里泼水。我看得出,蒋氏夫妇害怕中国共产党人,却不害怕日本人。”

023

1941年5月,在王安娜(1907年生于德国,1937年随丈夫来到中国,加入中国抗日战争的行列)的带领下,海明威夫妇见到了周恩来,他们用法语交谈了一个多小时。几个月后,海明威夫妇回到美国,在向美国情报官员报告时,海明威的太太玛莎说:“这场战争之后,共产党人一定会接管中国。为什么?因为蒋介石是一个很伪善的家伙,谈中国的民主,那是虚伪的胡说八道,是根本没有的事,人民对任何变革都会欢迎,那个国家最优秀的人是共产党人。”海明威在致摩根的公开信中这样说:“周恩来是一个具有极大魅力和智慧的人,他与所有国家的大使馆都保持着密切关系,他成功地使每一个在重庆与他有接触的人都接受了共产党人的立场。”

024

记者斯诺在《为亚洲而战》一书中,这样称赞新四军:“他们最大的资产,也许就是他们的革命传统,那就是有组织方法,百折不挠的精神以及战斗的战术。八路军已经成为一种英勇的传说,这传说在它万次战斗的记录中,象征着每一个作战的人都必须相信它具有的那些战斗的品质:忍耐、敏捷、勇敢、指挥的天才、不屈不挠以及——也许是最重要的——精神的不可战胜。”

025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白修德在中国亲眼见到了日本人惨无人道的行径,亲身经历了重庆大轰炸后,在一封家书中这样写道:“日本人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但愿我在临死之前能看到东京被炸毁。我想知道,那些脑浆迸裂的可怜的婴孩以哪种方式复仇。我想让那些坐在东京郊外某座山上的日本记者看到成千上万的难民狂奔乱跑,血流满地,哭声震天。”

026

1941年12月7日,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国时间9日凌晨4时,蒋介石获悉日本突袭珍珠港,第二天,蒋介石发布对日战书,宣告正式对日宣战:“几年来,中国不顾一切浴血奋战,其目的不仅为保卫中国之独立生存,实欲打破日本之侵略野心,维护国际公法、正义及人类福利与世界和平。兹特正式对日宣战,昭告中外,所有一切涉及中、日之间的条约、协定、合同一律废止。”远在大洋彼岸的美国《纽约时报》随即针对此事发表社论,“我们为有中国这样的盟友而庆幸,它有取之不尽的人力资源。有了这位朋友,我们就会找到太平洋战略的钥匙。”

027

1942年,旅居中国的美国记者白修德在给美国最负盛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的信中这样写道:“人越在这里呆下去,失落感就越来越强,变得狼狈不堪。在中国人的善良和勇敢背后,我看到的还有国民政府的腐败、贪污、阴谋、怯懦、荒唐的管理、官员的贪婪,而且这些还在燃烧,还在蔓延。作为一个记者,我暂不能说出所了解的全部真相,因为这会伤害这个我们正在努力帮助的民族;或许到了明天,人们不会再对我掌握的真相感兴趣;不管怎样,希望这不是真的。”

028

1942年河南发生大旱灾,饥荒遍及全省110个县,灾民人数达500多万,其中有300万人饿死。白修德和《泰晤士报》的摄影记者哈里森·福尔曼一同前往现场采访,随后他在报道中这样描述:“我当时看到的情景,我现在已不再相信,但是,我随机记下的笔记和拍下的照片证明我当时看到的确实是事实。到处是死人。我离开洛阳不到一小时就看到一具年轻女尸,躺在雪地上,已经死了一两天了,头盖骨已经干瘪。沿途的狗吃得很肥壮,毛色油亮,它们正在从沙土堆往外刨死尸,有些尸体已被啃得只剩下一半。为什么政府不采取赈灾措施?”

029

1942年河南大旱灾后,1943年,中央政府拨款2亿元救灾,然而据美国记者白修德了解,救灾款根本没有到达灾民手中,白修德毅然去见蒋介石。后来,白修德这样描述这次见面:“这个老家伙给我二十分钟时间,面无表情,冷若冰霜。坐在椅子上一声不吭,对我讲述的事情只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开始,他不相信我所报道的狗从土里扒出尸体的事情,于是,我就拿出拍摄的照片给他看。接着,我告诉他,军队和土匪一样,抢走老百姓的粮食,这个老家伙说这不可能是真的。我说真的是这样。他逐渐开始相信我。”

030

1943年,宋美龄在美国通过实况广播进行演讲,美国众多媒体对她从美貌、措辞到智慧与勇气各个方面进行了报道。美国著名时尚杂志《Vogue》这样报道:“她(宋美龄)的手势、她的声音以及她眼中所闪烁的光芒,使众议员们如痴如醉,一个娇小的东方女政治家站在台上,她像一把钢剑,纤瘦、美丽又果敢。她正视目标、盘算进攻、出手搏击。”《纽约前锋论坛报》则在一篇社评中说:“她在战时表现出的勇敢、智慧、尊严还有她的可爱,赢得全美国尤其是女性的敬佩和崇拜。我要声明的是,蒋夫人的尊严特质,使她无怨无求,只盼望世界各族人民安居乐业。”美国《时代周刊》女记者贾安娜则这样描述宋美龄:“宋美龄是个光彩夺目的人,有着东方的气质和西方的谈吐,但是宋美龄很专横。在茶楼喝茶时,宋美龄毫无顾忌地抽起了烟,面对墙上告示上写的‘我们不吸烟’的号召,宋美龄无所谓地回答,‘那是对民众说的’。” 1943年3月1日,宋美龄成为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031

1943年3月底,美国《时代周刊》发表了《时代周刊》驻重庆的记者白修德的一篇文章,白修德在文中报道了中国河南灾荒带来的饥饿,以及国民政府赈灾中的不力和腐败。随后,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赛珍珠和访问过延安的毕恩来等人也在美国报刊发表文章,谴责蒋介石政权。

032

1943年5月19日,美国著名作家赛珍珠在《生活》画刊上发表《对中国前景的警告》一文。她在文章中指出:“蒋介石仍被视为中国最有军事实力的人物,不过,镇压自由的声音使他正逐渐丧失民心。他能否继续成为中国的统治者,完全取决于国民党及其内部核心的改组。史沫特莱回美后,此时也改变了抗战初期对宋美龄的好感。”

033

1943年8月,美国《读者文摘》发表了军事记者汉森·鲍德温的文章,报道了在昆明的美国军人对中国军界的不满和失望,表述如下:“用历史学家的话来说,从此时起蒋介石的神话破灭了。蒋介石政权的失败,就是从1943年这一年开始的。”

034

1943年7月,美国陆军上将史迪威在他的日记中这样评论蒋介石:“他想成为一名合乎道德的君主,一名宗教领袖,一位哲人。但他没受过教育!如果他留过洋,受过更高等的教育,他也许就能理解现代世界的情况,但我们清楚地看到他对此一无所知。他根本不懂。倘若有谁顶撞了他,他会勃然大怒。他害怕人民对他有质疑,怕人们议论,于是他竭力阻止他们讲话,这是很愚蠢的行为。这就像是不打死响尾蛇却又不想让它出响动。他其实也不必怕共产党,他本可以利用他们。”

035

1944年6月25日,美国陆军上将史迪威在他的《约瑟夫·史迪威日记》中这样表述:“我在与军政部长何应钦开会时,惊讶地发现蒋介石竟然没有与何应钦商量‘茶碟计划’。既然军政部长都不知道,那么军政部里就更没人会知道此计划了。那么,‘花生米’与谁商量呢?同厨师,或是他的伙伴?这个狂傲的家伙将决定几个国家的命运(史迪威习惯将自己喜欢的人称为桃子或甜桃,比如他的妻儿,而将自己厌恶的人称为花生米,史迪威看不惯蒋介石的所作所为,所以给了他这个外号)。”

036

1944年10月31日,著名记者布鲁克斯·阿特金森在《纽约时报》发表了独家报道——关于史迪威将军被召回国的内幕,文章称“这是中国垂死的反民主政权的政治胜利。美国政府屈从蒋介石的意志召回史迪威,另派一位美国将军去做蒋介石的参谋长,实际上是消极地支持了一个在中国日益不得人心和不为人民所信任的政权”。此报道一经传播,立即在美国政界及舆论界引起了轩然大波。

037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战书,宣布日本无条件投降。美联社在这一天向全球发出的电文是:“最惨烈的死亡与毁灭的汇集,今天随着日本投降而告终。”史迪威出席了在“密苏里”号军舰上的受降仪式,随后又在琉球群岛上亲自主持了日本的投降仪式,然而,在他想再次访问中国探访老友时,却遭到蒋介石拒绝。对此,史迪威这样表述:“蒋介石不希望我踏上亚洲大陆,可能蒋介石认为我会给他带来麻烦或者是掀起一场革命风暴。中国的情况难道不是奇观吗?这使我渴望甩掉手中的铁锹,到那里去扛起枪同朱德一道打仗。”

038

1945年9月2日,日本向同盟国投降,正式签字仪式在停泊在东京湾的美军军舰“密苏里”号上举行。美国《时代周刊》要求白修德就此连续两期对太平洋战争的两位英雄作封面报道,第一位是麦克阿瑟,第二位是蒋介石。白修德在电报中公开回复,“《时代》只有如实反映中国的战局和披露正是由于蒋介石的独裁才导致内战不可避免的事实。继续为一个独裁者和他统治的国民党政府辩解是极其错误的。蒋介石虽说是一个关键人物,可是,倘若时代公司采取不加质疑、不讲条件地一味支持蒋介石的策略,则是对千千万万读者的背叛和对爱好和平的人们的欺骗。我希望《时代》能够公正审慎地对事实进行报道,并能从各个不同角度来全面看待这个悲剧事件。否则,非真实的报道是对我们记者的不尊重,如此我们只能辞去职务回国。”

039

1947年12月初,中国共产党包围沈阳,美国《时代周刊》记者威廉·格雷在《时代》上发表文章:“此时此刻,沈阳的气温已达到了零下,四周都是白茫茫的积雪,河流都已结冰。寒风穿透棉衣,让人瑟瑟发抖。1946年2月,我在沈阳看到俄国人在这里劫走工业设备,而现在,天气虽冷,百姓们却还有笑容。没有人对前途怀有信心,其中一些人还怀念着1932年到1945年间日本人统治时期的‘美好日子’。 有一位美国官员对我说,‘我不知道明年春天会是什么样子,还能不能待在这里。共产党第六次攻势取得了胜利,他们实现了目标,赢得了战事的主动权。’”

040

1946年,由美国记者白修德和贾安娜共同书写的批评蒋介石政权的《中国的惊雷》在美国正式出版,书中这样写道:“开始我尊重他,之后我为他惋惜,最后我鄙视他。”

041

1947年9月,美国《时代周刊》驻南京记者的报道说:“中国人认为魏德迈(中国战区美军司令兼中国战区最高司令,蒋介石的参谋长)的任务不过是为马歇尔早就制订的政策盖个橡皮图章罢了。魏德迈前脚刚一离开中国,一些国民党元老就和蒋介石一起开会。他们拍着胸膛、声泪俱下地呼喊,倘若没有美国政府的帮助,而俄国对中共的援助又与日俱增,国民政府怎么办?有人提出万不得已的办法:派中国的老政治家陈立夫去莫斯科,与苏联恢复旧好。”

042

1947年9月,《大公报》发表社论:“一直以来,美国对华的外交态度充满了傲慢、偏见与蔑视。”这种态度似乎至今都没有丝毫的改变。

043

1947年12月,爱国将领冯玉祥在华盛顿招待记者发表公开讲话后,《纽约时报》就扭曲了他的政见,发表社论说:“冯玉祥在会议上表示,主张美国监督援华以及组织反共联合政府。”当相关人士就此询问冯玉祥时,冯玉祥说:“《纽约时报》对这件事的报道完全是子虚乌有、凭空捏造的,那个撰写这篇新闻稿的记者罗扎爱伦,根本就没参加我在华盛顿的记者招待会,此人也从没有采访过我。我的立场一直很明确,一向反对美国援蒋,怎么可能主张美国监督援助?我向来都主张和平与民主,任何反共政府只会延长内战,加强独裁统治。《纽约时报》的新闻简直是无稽之谈。”

044

1947年12月,《纽约下午报》如实登载了冯玉祥在华盛顿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内容,即:“一、美国政府不协助中国打内战,美苏关系便可缓和。二、美国政府不协助中国打内战,中国共产党反美的情绪就会降低。三、蒋某看美国不再做对自己有利的事,心里也就害怕了。四、亚洲人民看见美国心地正派,就不反对美国政府了。五、中国人民看到美国不再协助内战,心中自然欢喜,可以恢复以往对美国的好感。”

同类推荐
  • 三星堆之101个谜

    三星堆之101个谜

    如果有人问,中国最神秘的图书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山海经》。如果有人问,中国最具魅力的青铜文明是谁?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三星堆……三星堆,一座古城,一个迷失的古国,跨进三星堆,就是跨进一座谜的城,一个谜的国度。
  •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中国历史穿越指南

    一次别具风味的历史穿越之旅。一部丰富有趣的历史知识通俗读物。作者仿佛一名“穿越时光旅行社”的“特约导游”,以轻松的笔调、有趣的知识带领读者“穿越”到古代中国的一个个朝代,在那些早已逝去的世界里,走访历史事件的发生现场,遇见心仪的历史名人,体验往昔的风土人情,甚至徜徉于古色古香的大城小街上,过一段虚拟的舌尖上的美食时光。全书以新鲜的形式,把历朝历代各别特色的政治制度、人文风俗、服饰时尚、休闲娱乐等等方面的知识,一一展现在读者面前。
  •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册)

    世界经典历史故事(上册)

    怎样快捷地了解世界,首先我们要从了解世界历史入手。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从地球上有了人类那时起,人类的第一个活动便是生产活动,而且从未间断过。人类文明的演进,社会的发展,只能在生产力进步的基础上实现。旧石器时代使得氏族社会形成,金石并用时代又促成氏族社会解体,人类进入文明时代。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只可能有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却孕育出近代资本主义社会。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器时代和信息时代将人类社会的进展划分为不同的发展阶段。这是二、三百万年来人类文明进程所确凿的事实。《世界经典历史故事》大体上是按照这个线索来编写的。
  •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成语故事

    文化的传承和积淀极为深厚。汉语作为文化传承的载体,一脉相承地记载下了中国历史长河中的风起云涌,而成语则是汉语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精练、准确……
  • 天火巨澜(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天火巨澜(中国近代历史大事详解)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博大精深,是国人精神底蕴之所在,是民族长盛不衰之根本。认识历史,了解历史,是每一位中国人所必须面对的人生课题。本套丛书浓缩了华夏五千年的风雨历程,以一个全新角度纵览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全书以全新史料,记述了上溯古代,下至公元1912年的中国历史进程。内容涵盖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艺术、外交、法律、宗教、民俗等方方面面。内容详实,存真去伪。并由历史国学权威学者、专家最终审定。
热门推荐
  • 灵兽归元记

    灵兽归元记

    自盘古开天辟地,世间各种灵兽相继诞生,以维持混沌之气化作的混沌兽,所造成的时间灵力平衡,但随着时间的流逝,世界上相继出现的各方势力,为了达到各自不同的目的,纷纷利用各种手段将那些灵兽控制了起来,在那当中最为厉害的就是一个叫做“夜幕降临”的超级恐怖组织,他们当中的所有人,都是想要征服世界的各种超级厉害人物,世间有邪必有正,身为正义之士的各方势力,在无奈之下最终通过长期战斗。
  • 燕子声声里

    燕子声声里

    沈归燕五岁能背千字文,六岁弹琴而自作曲,七岁焚香成诗,八岁与当朝丞相之子定下姻亲。众人都道此女含凤玉而生,有天成的好命数。然而有女自现代而来,使她嫡妹从蛮横变得伶俐,夺她夫婿,害她生母,将她从天上狠狠掀下,张狂而笑:“区区封建女子,也能与21世纪现代女性相争?”阴谋诡计改她八字,挺着肚子坏她姻缘,嫁她于纨绔之子,毁她于新婚之夜,却恰好成全了她一段奇缘。有疯和尚算她之命:及笄大劫,双十大喜,白发大悲。沈归燕不信命,她只信人定胜天。欠她的,终究要还回来。害了她的,终究要下地狱。穿越了不起?重生了不起?就算你开十个八个金手指,我也要给你。我也要给你一一剁了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们三个都是穿越来的

    我是因为看了很多的穿越小说,也很想穿越。谁想我想想就能穿越,穿越就穿越吧,居然穿成怀孕九月的待产产妇,开玩笑嘛!人家在二十一世纪还是黄花一枚呢。这也可以接受,可是明明是丞相之女,堂堂四皇子的正牌王妃怎么会居住在这么一个几十平米得破落小院子里,她怎么混的,亏她还一身绝世武功,再是医毒双绝。哎。没关系,既然让我继承了这么多优越条件,一个王爷算得了什么?生下一对龙凤胎,居然都是穿过来的,神啊,你对我太好了吧?且看我们母子三人在古代风生水起笑料百出的古代生活吧。片段一在我走出大门时,突然转身对着轩辕心安说道:“王爷,若是哪天不幸你爱上了我,我定会让你生不如死的。”然后魅惑地一笑,潇洒地走了出去。片段二当我对着铜镜里的美人自恋地哼出不着调地歌时。“别哼了,难听死了。”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接着一声尖叫紧跟着另一声尖叫。我用上轻功躲进了被子里.~~~"我和你一样是二十一世纪来的。”“你好,娘亲,哥哥,以后要多多指教。”来自两个婴儿的嘴里,我摸摸额头,没高烧啊。片段三“小鱼儿,我可是你孩子的爹,况且我没有写休书,你还是我的王妃。我会对你好的。”安王爷霸道地说道。“你们认识他吗?他说是你们的爹?”我问着脚边的两个孩子。“不认识,”女孩说道。“我们的爹不是埋在土里了吗?怎么他一点也不脏?”男孩问道。那个男人满头黑线。“对不起,我们不认识你。”说完拉着孩子转身就走。片段四“爹爹,这是我娘,你看漂亮吧?”南宫心乐拉着一个白衣帅哥进来问道。我无语中。“爹爹,你看我娘亲厉害吧?“南宫心馨拉着另外一个妖精似地男人走了进来。我想晕。“这才是我们的爹。”“才不是呢,这个才是”两人开始吵起来了。“我才是你们的爹。”安王爷气急地吼道。“滚一边去。”两个小孩同时说道。屋里顿时混乱之中。转头,回屋睡觉去了。推荐完结文《别哭黛玉》完结文《穿越之无泪潇湘》新文,《极品花痴》
  •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梦逝南唐:王的独宠后

    不看心尘文章的人会后悔,看了心尘文章中途弃文的人更会后悔,俗话说“好戏在后头”。心尘的文斟词酌句,不是快餐,是为着最终理想而奋斗的心路历程。如果有喜欢“咿咿呀呀”小学生作文式的亲们,请慎入!-----------------------------------------------------李煜:五代十国之南唐君主,享有词中之帝的美誉。但人无完人,诗词上的卓越才华弥补不了他治国上的无能。或许你不一定知道他,但你一定会知道“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的名句。小周后:李煜二妻,其逝世结发妻子为小周后的姐姐——蛾皇,史称大小周后。内容提示:当一切成为历史,是否尘埃落定!不,我绝不要做亡国之君的皇后!我要离家出走!我要扭转我在南唐的命运轨迹,我要历史来一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环!可为何红尘中的颠沛流离,逃不过你冥冥中的招唤!忘不了仙瑶林里的惊鸿一瞥:错过一时便是一世!忘不了望月亭里初见时的心动:遇见了便是再也逃不过的劫!他说:“薇薇,为了你我要亲自将南唐攻破!”他说:“薇儿,为了你朕绝不做亡国之君!”爱缠恨绕,江山美人,红颜殇!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小周后\赵光义,剪不断理还乱!虽为穿越文,却有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戏说南唐如何因"我的穿越"而对宋军顽强抵抗!谢谢亲们的支持!
  • 倾世帝王宠:鬼魅四小姐

    倾世帝王宠:鬼魅四小姐

    笑她废物?却不知她是21世纪的王牌杀手,翻手银针,覆手冷箭,冷眸闪闪,杀气四溅!黑她阴她,让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欺她杀她,挥挥手打你入地狱!龙有逆鳞,狼有暗刺;窥之者怒,触之者死!某大神更是将她宠上天,“乖玥儿,本王罩着你,整个天下任你横行!”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震撼世界的100个科学发现(上)(世界历史回眸经典文库)

    本书编入科学历史上各领域震撼世界科学界的数百个科学发现。分门别类地对历史上曾经取得的重大科学突破进行分析介绍,为广大读者尤其是青年朋友们打开了科学知识之门,引人沉思,启示未来。
  •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小说卷)

    历届新概念一等奖获得者作文精选(小说卷)

    新思维所有作品都体现出了作者的创造性、发散性思维,作者们打破旧观念、旧规范的束缚,打破僵化保守,处在无拘无束的新思维中创作所得。新表达作品的创作不受题材、体裁限制,作者使用属于自己的充满个性的语言,杜绝套话,杜绝千人一面,杜绝众口一词。真体验真实、真切、真诚、真挚地关注、感受、体察生活,并将这一切,反映在作品中。
  • XX千金(完)

    XX千金(完)

    一句话引发的‘桃花案’!一夜之间变成XX皇帝的独生女儿,在无数XX枭雄碾转彷徨。到底是谁才是她厮守终身的那个男子?他,冷斯宇,野心勃勃的一方霸主,邪魅狡诈,温柔地接近,究竟是爱还是利用?他,华小无,一个聪明而又玩世不恭的少年,自问没有那个女人可以栓得住他的心,挑逗她,究竟是玩笑,还是真心?他,慕容泽,温柔多金的他,淡然微笑的他,只有他能够给她最安全的幸福,然而,他们的身份……
  • 风月帝国

    风月帝国

    天雷降世,在雪山老神仙的精心养育教导之下终成大器,恰逢强敌入侵,数十万大军溃于朝夕,圣子为力挽狂澜于危难,在一众兄弟好友的帮助下受命出关,少年英雄们,视百万敌军如无物,连战连捷,终成一代贤臣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