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600000006

第6章 清净:心净则佛土净 (2)

这时,有个人看到这样的情形,就对佛陀说:“你虽贵为婆罗门,是净饭王的太子,却在得到布施后,撒了一个大谎。用这样不净的食物布施,竟可得到如此的果报,怎么可能呢?”待此人语毕,佛陀伸出他又长又宽的舌头,覆盖过脸直到发际。接着就问:“如果你看过经典的话,有这样舌头的人,你想他会说谎吗?”这个人回答:“根据经典记载,舌头可以盖过鼻子的人,所说的话就不会有错。何况是能长到发际,则此人的话,绝对无所怀疑。但是,我仍然无法理解,就凭这么一点儿布施,为何能获得如此大的果报?”

佛陀接着问:“你可看过世间有什么稀有罕见的情形?”那人答:“有啊!我曾经在路上亲眼目睹一棵大树,居然能遮蔽住五百辆车队,那树荫大得简直没有尽处。这可说是稀有难得的吧!”佛陀说:“这棵树的种子有多大呢?”那人回答:“大概就只有一般种子的三分之一大而已。”佛陀即说:“谁会相信你说的话呢?那样宽大的树木,竟然是由如此微小的种子所孕育出来的。”那人紧张地反驳说:“是真的呀!我没有撒谎骗人,因为那是我亲眼所见的。”

佛陀告诉这个人:“刚才的情形不也是这样吗?那位充满信心布施的老佣人,最后得到大福报,这和你遇到的情形不是一样吗?即使树的种子如此微小,却有极大的果报。更何况,如来已证到最圆满的果位,福田是如此丰盈,这样的事不是不可能的。”这个人听了当下豁然开朗,赶紧顶礼佛陀,忏悔自己的愚痴过失。佛陀欢喜地接受此人的忏悔,并慈悲地为他开示法要,由于一心听法的缘故,此人即证得初果罗汉。证果的他欢喜地举起双手,向大家呼喊道:“各位,甘露的门大开了。为何大家不赶快出来啊?”

城里的居民纷纷缴纳了五百钱税金后,蜂拥至佛前,表示欢迎与供养,并异口同声地说:“若能得到甘露法语,那五百钱又算得了什么!”

当所有的居民全都出来供养佛陀后,那道命令显然也就无效了。后来,城主也忏悔自己的过失,和大众一起皈依佛陀,同获清净的信心。

清净之心就是一粒小小的种子,虽然外表看来微不足道,但其中却蕴涵着最伟大的力量,凭借这种力量,人能够实现非常大的提升。

弦外有音

在紧张忙碌的日子里,拿出许多小小的空闲为自己净心,片刻的净心会带来片刻的安宁,无数个片刻积累起来,人就获得了一份悠然自得的心情,整个身心也能达到和谐的状态,从片刻安宁到身心和谐,这又何尝不是一粒种子长成参天大树的过程?

读罢佛陀故事,也许人们还不能对佛法有深刻的体会,但是当你重新走入社会时,就会忽然发现,自己的心已清净了许多许多,周围的一切已明澈了许多许多,生活已充实了许多许多。

正心诚意,敬钟如佛

智慧点金石

如果人的心中没有如来佛祖,那么即使学佛一万年,也无法领会其中的奥妙。所以,学佛法,首先要正心。心正了,思想不再扭曲;身正了,行为不再偏颇;身心都正了,语言不再苦涩,人就不会有偏离正道的危险。

正心的人眼里只看到一种事物,看山时,山是佛祖,看水时,水是佛祖,看钟时,钟亦是佛祖。

普通人如果也能达到这种境界,做事也会更容易成功。

故事苑:曲径通幽

钟是佛教丛林寺院里的号令,清晨的钟声是先急后缓,警醒大众,长夜已过,勿再沉睡。而夜晚的钟声是先缓后急,提醒大众觉昏衢,疏昏昧!故丛林的一天作息,是始于钟声,止于钟声。

有一天,奕尚禅师从禅定中起来时,刚好听到阵阵悠扬的钟声,禅师特别专注地竖起心耳聆听,待钟声一停,忍不住召唤侍者,询问道:“早晨司钟的人是谁?”

侍者回答道:“是一个新来参学的沙弥。”

于是,奕尚禅师就让侍者将这沙弥叫来,问道:“你今天早晨是以什么样的心情在司钟呢?”

沙弥不知禅师为什么要这么问他,他回答道:“没有什么特别的心情!只为打钟而打钟而已。”

奕尚禅师道:“不见得吧?你在打钟时,心里一定念着些什么,因为我今天听到的钟声,是非常高贵响亮的声音,那是正心诚意的人,才会发出的声音。”

沙弥想了又想,然后说道:“报告禅师!其实也没有刻意念着,只是我尚未出家参学时,家师时常告诫我,打钟的时候应该要想到钟即是佛,必须要虔诚、斋戒,敬钟如佛,用入定的禅心和礼拜之心来司钟。”

奕尚禅师听了非常满意,再三地提醒道:“往后处理事务时,不可以忘记,都要保有今天早上司钟的禅心。”

这位沙弥从童年起就养成了恭谨的习惯,不但司钟时如此,做任何事,动任何念,一直记着剃度师和奕尚禅师的开示,保持司钟的禅心,他就是后来的森田悟由禅师。

奕尚禅师不但识人,而且还从钟声里听出了一个人的品德,这也由于自己是有禅心的人。谚云:“有志没志,就看烧火扫地。”森田沙弥虽小,连司钟时都晓得敬钟如佛的禅心,可见其长大之后成为禅师是一种必然。

弦外有音

现代人都很聪明,并尤其爱玩小聪明,他们大都视虔诚为痴傻或缺心眼儿。因此,看不起老实人,把老实人视为低能;他们更期望以最小的投入去攫取最大的利润,而不具有倾注一切心血、集中全部精神的虔敬心。这种心态本身就是不正不敬的,无论修佛还是求成,都难以实现目标。

而虔诚的人,却能凭借虔敬带来的韧性和智慧,创造数不清的辉煌,这对于那些崇尚机巧的所谓“聪明人”,真是一种有力的嘲讽。

物无净秽,心有净秽

智慧点金石

一位居士说:心与佛土,非为二事,因山河大地,尽是心中一点微尘。更应知此心非指身中之心脏,乃指无形之心性。此心性自多劫以来,为一切烦恼,密密染污,所以不净,故有种种之污秽现相。如水腐孑孓生,木腐菌霉生,水木不腐,方是好水好木,自无出孑孓菌霉,心断烦恼,便是净心,自无污秽现相。

确实如此,人心就是一副有色眼镜,心是什么颜色,眼中看到的东西是什么颜色,物体本身都只是大千世界中的自然存在,因为人的心不净,所以才会对外在事物作出所谓净与秽的评断。

故事苑:曲径通幽

如果在一个人的心里,看待各种事物时还有净秽的分别,那么此人必定没有真正的觉悟。

文道是个云水僧,因久仰慧薰禅师的道风,故跋山涉水不远千里来到禅师居住的洞窟前,说道:“末学文道,素仰禅师的高风,专程来亲近、随侍,请和尚慈悲开示!”

因时已晚,慧薰禅师就说:“日暮了,就此一宿吧!”

第二天,文道醒来时,慧薰禅师早已起身,并已将粥煮好了,用餐时,洞中并没有多余的碗可给文道用餐,慧薰禅师就随手在洞外拿了一个骷髅头,盛粥给文道。文道踌躇得不知是否要接时,慧薰禅师说:“你无道心,非真正为法而来,你以净秽和僧爱的忘情处世,如何能得道呢?”

善恶、是非、得失、净秽,这是从分别心所认识的世界,真正的道,不思善、不思恶、不在净、不在秽,文道的憎爱之念,拒受之情,当然要被慧薰禅师斥为无道心了。

舍卫国有一个做清洁工作的妇人,天天打扫街道,十分勤劳。她的衣服很肮脏,市民都讨厌她,见到她,总是掩着鼻子走过。佛陀叫她来听佛法,鼓励她精进,城内的人不赞成,跑来责问道:“佛陀啊!你常说清洁的话,教人做清净的事,为什么要和肮脏的女人谈话呢?难道你不觉得讨厌吗?”佛陀严肃地看了他一眼,回答说:“这妇人保持城市清洁,对社会贡献极大,而且她谦卑、勤劳,做事负责,为什么讨厌她呢?”这时,那妇人洗过澡,换了衣服,容光焕发,出来和大家见面。佛陀继续说:“你们外表虽然清洁,但是骄傲、无礼,心灵污秽。要知道:她外表的肮脏容易洗净,你们内心的肮脏才难以改善呀!”城内的人知道错了,再也不敢讥笑别人。

就像只有心灵美才能成为真正的美人一样,只有心灵的洁净才算是真正的洁净。

弦外有音

杨绛先生有一篇散文叫做《洗澡》,文中的内容很特别,她说的洗澡不是沐浴,而是给心灵洗澡,也就是净化和荡涤身心,与佛家所讲的净心有异曲同工之处。

生活在现代文明之中的人,心灵都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物质的尘垢,洗去心灵的尘垢,就能够以一种轻松快乐的心态去直面现实的人生。

其实,对于俗世中的人来说,净心并不玄妙,它实际上就是生命的一种积极、快乐、简单的状态。

只要注重加强自身的心灵建设,持续不断地净化心灵,人们就一定能够得到单纯而简约的幸福。

扫地,扫心地

智慧点金石

人的心灵变化是无限的,从肮脏的心灵产生出肮脏的世界,从纯洁的心灵中产生出清净世界,这正是“心净则佛土净”的含义。

佛陀所创造的世界,是脱离了烦恼的清净世界,所以他解脱了一切烦恼。

因而,学佛在自心,成佛在净心。佛教的一切法门,主要是使人明白自心,佛教的一切修行方法,主要是使人清净自心。

故事苑:曲径通幽

佛经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

释迦牟尼到了一个叫逝多林的地方,他看见地上不是很干净,于是立即自己拿起扫帚,准备清扫。这时,佛祖的弟子舍利子大目犍和大迦叶阿难陀等都闻讯赶了过来,看到佛祖亲自扫地,于是大家都纷纷效仿佛祖,一起扫地。扫完后,佛祖和众弟子便一起来到了食堂,坐了下来。这时,佛祖说道:“其实,扫地有至少五种好处,一是可以让自己的心更加清净,二是可以让他人的心更加清净,三是可以方便大家,四是可以让劳动成为一种习惯,五是培养一种美好的品德。”

对于普通人来说,扫地是一件枯燥劳累之事,但对有心人来说,扫地也是一种修行的方式。

一座县城里,有一位老和尚,每天天蒙蒙亮的时候,就开始扫地,从寺院扫到寺外,从大街扫到城外,一直扫出离城十几里。天天如此,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小城里的年轻人,从小就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那些做了爷爷的,从小也看见这个老和尚在扫地。老和尚虽然很老很老了,就像一株古老的松树,不见其再抽枝发芽,可也不见其衰老。

有一天,老和尚坐在蒲团上,安然圆寂了,可小城里的人谁也不知道他活了多少岁。过了若干年,一位长者路过城外的一座小桥,见桥石上镌着字,字迹大都磨损,老者仔细辨认,才知道石上镌着的正是那位老和尚的传记。根据老和尚遗留的度牒记载推算,他享年137岁。

据说,军阀孙传芳的部队中有一位将军在这小城扎营时,突然起意要放下屠刀,恳求老和尚收他为佛门弟子。这位将军丢下他的兵丁,拿着扫把,跟在老和尚的身后扫地。老和尚心中自是了然,向他唱了一首偈:

扫地扫地扫心地,

心地不扫空扫地。

人人都把心地扫,

世上无处不净地。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圣严法师开释人生

    大忙人的清心咒,听佛学高僧揭秘不忙碌的智慧, 老百姓的草根禅,随禅宗大德参悟不烦恼的人生。 谈佛论禅,于五行方外观自在; 修心养性,在红尘俗世悟禅机。
  • 圣经故事1

    圣经故事1

    《圣经》是世界上流传范围最广、对人类影响最大、在全球发行量最多的一部书,它不仅是一部宗教经典,也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基石,对西方社会、政治、教育、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同时也成为全人类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圣经故事》尝试用浅显的故事形式让一般读者对这部典籍能有个大致的了解。本书分《旧约篇》和《新约篇》两个部分。其中《旧约篇》讲述了创世之初,上帝耶和华创造亚当、夏娃以及他们的后人如何形成以色列民族,并在“上帝应许之地”建立和发展自己的王国等故事。《新约篇》讲述了基督耶稣的诞生、传播上帝福音和被犹大出卖并被处死以及使徒们传教等故事。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 佛眼观生死

    佛眼观生死

    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关心的事情莫过于生死。人从哪里来,又将往哪里去,这是一个相当具有诱惑力,但是又常常被人避忌的课题。佛教利用其精妙的“缘生观”为我们解读了生命的密码——“一切有情,因缘生成;人身难得,佛法难闻;人生无常,不必执着;生生死死,死死生生;珍惜眼前,活在当下;父母是佛,提早尽孝;生命是宝,务必珍惜;众生平等,慈悲为怀;把握自己,把握人生;临终关怀,直面死亡:涅槃境界,得大自在。”只要参透了这些道理,就可以自在地活在世上,不悔地走完人生旅程。本书从佛教经典的阐述、佛学大师的讲话和专著,以及佛学界人士的研究中,精心挑选了百余篇关于生死问题的章节,分门别类,集合成书,教化大众。
热门推荐
  • 钓到腹黑皇帝

    钓到腹黑皇帝

    强大女主林韶言带着些痞气的穿越了,美丽无双的痞女混混搭搭的肩负着勾引皇上的强大使命进了宫。深陷阴谋的漩涡也能发挥强大的痞女特性:若说那心狠手辣的儿时帅哥,因为说不出口的苦衷不能救自己于水火之中;那你这个一手策划整个阴谋的江湖青年才俊也跳出来深情表白个鬼啊;要说对我最好的呢,还是温婉腹黑的七王爷咯;可是,若说腹黑谁能抵过那个黑脸皇帝——咳咳,不好意思,就是鄙人老公啊……(内容纯属虚构,请勿模仿)
  •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 酱菜

    美味一小碟,餐桌不可缺。小菜、泡菜、腌菜、酱菜无疑是开胃的必备食物,老少皆宜。《美食天下(第2辑):学做小菜 泡菜 腌菜酱菜》将告诉您大厨不传的制作技巧,分步详解腌泡酱做法,让初学者轻松上手,成就爽口佐餐美食。
  •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明史三记之马背王朝

    公元一六五八年,明代最后一个小皇帝,南明小朝廷由广西贵州退入云南,在吴三桂,卓布泰的围追下,逃往滇西边境,晋王李定国在贡山伏兵,不料大理寺卿卢桂生告密,李定国大败,高文贵等四将战死。永历帝退入缅甸,后被缅方执拿,送给吴三桂。公元一六六二年四月被吴三桂杀于昆明。时晋王李定国,巩昌郡王白文选仍率部转战滇西,闻永历死讯,李定国病故,白文选降清。李定国部将杨容将蜀王刘文秀所献的十六万两黄金藏在道人山,欲图东山再起。多年后吴三桂反清,杨容下山投吴三桂......寻朱明后人。南明王朝始建于广东,流转湖南.广西.贵州.云南.一直在马背上流亡,至永历帝死,前后近二十余年,史称“马背王朝。”
  •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毛泽东这样学习历史这样评点历史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毛泽东读史说史,在于适当的应用。他一生走遍大江南北。解放以后,每外出必自备中国地图,找好路线和方位;每在一处会议,就要向所在地的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每到一地,还要查阅地方志和有关本地历史文化书籍,和当地人员畅谈、作情感交流。这也是读史的别致处,也是他不断深化自己研读历史的一个方法。毛泽东对历史的评说,虽然很多是片言只语,甚至是日常生活中的闲话,但却能折射出这位历史人如何运用历史,恰到好处。
  • 痞妃邪夫

    痞妃邪夫

    天朝太平盛世,举国安宁。京城里各条街道上更是一片繁华,到处都是热热闹闹的景象。然而,此刻更热闹的,就是位于成东南方向的丞相府了。京城,穆丞相府。“李嬷嬷,你快去看看夫人现在怎么样了?孩子到底生下来了没有?还要多久啊?真是急死人了,这么久了,怎么夫人还没把孩子给生下来?”“老爷,您别着急,这夫人这次怀的肚子这么大,难说是个大胖小子,这一时半会儿的,估计还生不下来,您再等等……”……
  •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财商课

    世界上最神奇的24堂财商课

    为什么有些人能获得巨大的财富与荣誉呢?为什么在创富的过程中有人赚有人赔呢?这正是“财商”在起着作用,财商正是改变人们财富命运的必要手段,而提高财商、拥有财富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本书通过对财商的分析与阐释为大家揭开财富密码。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我在锦年时光里等你

    我在锦年时光里等你

    有生之年,在漫长的时光里能遇到他,却冷漠桀骜,是她觉得遇到过最幸运的事情,不管他是否忘了自己,也不管经历多少的困难,非顾辰不可。后来经过一段漫长的岁月之后深刻地明白,也要走到他的身边去。后来,有人问,锦年时光是什么?也许会有人告诉你,他俊美出尘,那是一个童话一般的地方,有甜美精致的甜点,有唯美的婚纱,这个世界上并不一定要非谁不可。因为她后来遇到了一个叫纪慕云的人,喜欢听客人讲故事。唯独对她,秦梦怜在年少的时候也曾说过,倾付了所有的温柔,给了她最好的“锦年时光”。如若你心中有爱或梦想,那里便是你心中最美好的锦年时光
  • 独立

    独立

    伙伴们背对着夕阳,在厂外的铁轨旁一边走一边聊着各自的作业有没有写完。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