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600000003

第3章 慈悲:予乐拔苦的博大爱心 (2)

修行者看到鸽子的危难情况,挺身而出,把鸽子放在怀里保护着。老鹰吃不到鸽子,很是不满,责问修行者说:“我已经好几天没吃的了,再得不到吃的就会饿死。修行人不是以平等视众生吗?现在你救了它的命,却会害了我的命啊!”

修行者道:“你说得也有道理,为了表示公平起见,鸽子身上的肉有多重,你就在我身上叼多少肉吃吧!”

天帝使用法力使放在天平秤上的修行者的肉总是比鸽子肉轻。修行者还是忍痛割下自己的肉,直到割光全身的肉,两边重量还是无法相等。修行者只好舍身爬上天平秤以求均等。

天帝看到修行者的舍身,老鹰、鸽子都全部变回了原形。天帝问修行者:“当你发现自己的肉已割尽,重量还是不相等时,你是否有丝毫的悔意或怨恨之心呢?”

修行者答道:“行菩萨道者应有难行难修、人溺己溺的精神,为了救度众生的疾苦,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怎会有后悔怨恨之心呢?”

天帝被他的慈悲心及无畏的精神所感动,又使用法力使他恢复了原来的健康。

在释迦牟尼佛的眼里,人世间的一切生命都是平等的,都是值得珍惜和热爱的,更是都需要我们去善待的。

一个真正成佛的人,不是无情的人,相反,却是用情最深的人,这种情就是大慈大悲的济世之情。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割耳救难”的故事:

唐代的智舜禅师一直在外行脚参禅。有一天,他走累了,在山上的树林下打坐歇息。突然,一只野鸡仓皇地向他飞来,浑身血迹斑斑,翅膀上带着一支箭。

随即,一个猎人气喘吁吁地追赶过来,野鸡受伤逃到智舜禅师座前,禅师以衣袖掩护着这只虎口逃生的小生命。那位猎人向智舜禅师索讨野鸡:“大师,请将我射中的野鸡还给我!”

智舜禅师带着耐性,无限慈悲地开导着猎人说:“它也是一条生命,放过它吧!”

猎人不同意,反驳道:“我又不是和尚,才不讲什么生不生的。你要知道,我们一家老小好久没有吃肉了,那只野鸡可以当我们的一盘美味哩!”

猎人坚持要得到那只野鸡,智舜禅师最后没有办法,拿起行脚时防身的戒刀,把自己的两只耳朵割下来,送给固执的猎人,说道:“这两只耳朵够不够抵你的野鸡?分量虽然少了点,味道应该不错。你就拿回去尝一尝吧!”

猎人惊呆了,猎人的心被智舜禅师的慈爱行为所感化,终于觉悟到打猎杀生乃最残忍之事。于是,他放下了屠刀,走到智舜禅师面前,表示愿意追随智舜禅师,接受教诲。

为了救护生灵,不惜割舍自己的身体,这种“但为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的德行正是禅师慈悲的具体表现。禅者,不是逃避社会,远离人群,禅者的积极舍己救人的力行,从智舜禅师的割耳救雉,可见一斑。

智舜禅师为了救一只野鸡,甘愿舍弃自己的双耳,这是何等的慈悲。其实,这正是佛教的真谛。

弦外有音

中国民间敬仰的观音全名乃是: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

释迦牟尼佛本身也就是慈悲的化身。佛本多情的种子,不过,佛的情感不是痴迷的、世俗的,而是真正的大悲心与大爱心的结合体。真正的大悲心,没有悲心的痕迹,只是理所当然而行为,大爱心亦是如此。在佛做来是极平常的事,我们看来却惊天地、泣鬼神,这主要是因为我们未能理解佛家之慈悲的真谛。

其实,现实人生,我们也不必像佛家一样动辄为慈悲舍弃肉身,但是怀着一颗平等爱人之心,与周围的人们友善、和睦地相处,无论对于他人还是我们自己的人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关爱每一个卑微的生命

智慧点金石

《圣经》记载,当诺亚按耶和华神地吩咐造方舟时,耶和华对他说:“凡有血肉的动物,每样两个,一公一母,你要带进方舟,好在你那里保全生命。当面临天灾人祸的时候,人和动物之间还会有怎样的区别?自然之魂在上界看到的不是万贯家产和高官厚禄,而只是蕴涵着灵性的有血肉的相同的生命而已。人所感受到的痛苦动物也能感受到。即使人类作为高级的生命形式有支配管理其他动物的权力,但绝没有任意虐杀和捕食的权力。”

世间许多道理都是相通的。在佛家看来,众生不是光指人,人不过是众生的一种,一切的动物、植物,乃至细菌微生物都是众生,都是佛家关爱的对象。

故事苑:曲径通幽

有一次,弘一法师到弟子丰子恺家,丰子恺请他坐藤椅。他把藤椅轻轻摇动,然后慢慢地坐下去,起先丰子恺不敢问,后来看他每次都如此,丰子恺就问为何这样谨小慎微。

弘一法师温和而自然地回答说:“这椅子里头,两根藤之间,也许有小虫伏着。突然坐下去,会把它们压死,所以先摇动一下,慢慢地坐下去,好让它们走避。”

即使是一只毫不起眼的小蚂蚁,在佛家眼中那也是一条生命,它与我们人类的生命是一样的,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区别,也应该享有生命的权利和尊严。像弘一大师一样对小虫子,甚至草根都怜惜爱护的,还有曹源寺的一位滴水和尚。

滴水和尚十九岁时就上了曹源寺,拜仪山和尚为师,刚开始时,只被派去替和尚们烧水洗澡。

有一次,师父洗澡嫌水太热,便让他去提一桶冷水来冲凉一下。他便去提了凉水来,把热水调凉了,他先把部分热水泼在地上,又把多余的冷水也泼在地上。

师父便骂他:“你这么冒冒失失的,地下有多少蝼蚁、草根,这么烫的水下去,会坏掉多少性命。而剩下的凉水,用来浇灌,可活草、树。你若无慈悲之心,出家又为了什么呢?”

他于是开悟了,并以“滴水”为号,所谓“曹源一滴水”的故事。曹源既是曹源寺,也是曹溪的源头,这正是真禅的源头,即后来六祖慧能修过的曹溪。

佛法对人是十分讲究慈悲的,甚至延及所有生灵,即使再小再卑微!释迦牟尼佛曰:“一滴水中有四万八千虫。”

佛法中不杀生、众生平等的观念、教义都极为深刻地体现了佛法对宇宙间生命的尊重与关怀。的确,一个生命,无论其多么卑微,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关爱生命并不仅仅是去关怀我们人类自身的生命,还要去关怀这世间一切具有生命的生物,哪怕是一只小小的蚂蚁,一株还没有发芽的小草。

弦外有音

世间的生命原本是没有任何所谓的“高、低、贵、贱”之分的,每一个生命都有着它所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并且我们在关爱其他的生命的同时,其实也是对我们自身生命的关怀与尊重。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海德格尔说过:“人只有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你才是作为人而存在的。”因此,任何一个生命都与我们息息相关、血肉相连,都是值得我们去关怀的。拥有这样大慈大悲的心肠的人,他能够给人带来何其多的温暖啊!

常存悯物之心

智慧点金石

在佛法的世界里,世间万物都是拥有生命的,所谓大千世界一花一草皆有佛性,大自然原本就是一个和谐的整体,一草一木皆为生命。世间的一切事物都在彼此的因缘际会中生生不息地存在着,存在即为合理,即使我们人类成为自然界的最高生命体,但我们依然不能去主宰大自然,因为我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也要依赖大自然而生存。

千万不要认为没有生命的事物就不值得去悲悯和珍惜,一个人如何对待生命以外的东西直接关系到他如何对待生命本身。因此,悯物之心的第一步便是学会去珍惜身边的一切事物,不管是有生命的,还是没有生命的。在这一方面,弘一法师可以堪称是一大典范。

故事苑:曲径通幽

弘一法师是近代中国得道的高僧,他的前半生在俗,一身正气凛然,生命可谓灿烂辉煌。他自号“二一老人”以自谦自勉,这“二一”取意古诗“一事无成人渐老”以及吴梅村的诗“一钱不值何消说”。

他的后半生出家为僧,修行境界清疏阔达,看破红尘,放下万缘,六根清净,一切归于平淡,专心学道;淡泊明志,甘守枯寂,过着一种苦行僧式的清苦生活。

1924年,兵荒马乱的时代,他修道于宁波七塔寺。他的挚友夏丏尊邀他到白马湖小住。他所带的铺盖只是一床破席,衲衣为枕;洗脸的毛巾虽破旧但洁白。夏先生要替他换掉这些所携之物,但弘一婉言坚拒。

他平淡地说:“还可以用,好好的,不必换了。”

夏先生带来的饭菜,咸了些。他又微笑着说:“这样蛮好的,咸有咸的滋味嘛!”

夏先生说:“你在这里安心住好了,每天我会差人送饭来的。”

“不必了,出家人化缘是本分。”弘一法师还是婉拒。

“那么,下雨天就让人送饭来吧!”夏先生还是请求说。

“不用了,我到你家去好了,下雨天也不要紧,我有木屐可走潮地,这可是我的法宝呢!”

后来,夏丏尊先生说到弘一法师,总是赞叹不已:“在他心目中,凡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都是宝,很是珍惜。小旅店、大统舱、破席子、旧毛巾,白菜也好,萝卜也好,走路也好,木屐也好,他都觉得好得不得了。人家说,这太苦了,他却说这是一种享受,真正的享乐!”

的确,弘一法师可以称得上是一位真正懂得并且做到了悯物的人,他对任何一件事物都珍惜至极,并且时刻怀抱着一种博大的悲天悯物的情怀。

弦外有音

悯物的本质一方面是珍惜,而另一方面则是对自由的一种尊重。万事万物在自然界原本都是应该享有自由的。

因此,常存一颗悯物的心,不仅仅是一种博大的情怀,更是对人生与自然的一种理解和顿悟。我们从来都是与我们周围的事物和自然融于一体的,对它们进行关怀,实际上也是在关怀我们自身。

菩提心源于对众生的爱

智慧点金石

世人常说,佛有菩提心。所谓“菩提心”呢?《庄严论》中说道:“菩提心的根本就是大悲心。”佛陀的一切功德都是来自于大悲心的。当悲心的力量越强时,为了众生我必须承担一切的责任感及清净欲乐就会越强烈;当这种责任感越强烈的时候,所带来的这种菩提心的力量就会越坚定,越牢固。所以菩提心的根源来自于对众生的爱心、悲心以及不忍众生遭受痛苦的悲悯之心,即由慈、悲这两种心而产生的。

故事苑:曲径通幽

佛经中有一个故事:

远古时,有一片大森林忽然起火,大量树木被烧着,不少动物的家园被毁,它们四散逃窜。

林中有一只雉鸟,挺身而出,它拼尽自己微薄之力欲熄灭这场大火。它飞向远处的河,跳入水中,把自己的羽毛湿透了,再飞入森林救火。

如此往返,飞来飞去,不以为苦。但毕竟杯水车薪,于事无补,但它还是坚持这样做,竭力想救灭大火。

这时,帝释天见它这么不辞劳苦,便问道:“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

雉鸟答道:“我只想救这场大火,好让森林中的动物都能得到安身之处而已!森林是动物赖以为生的。我虽然身体小,但还是有力量的,尽管这力量很微弱,但还算是一分之力。既然还有力量,为什么不尽力扑救呢?”

天帝于是又问:“你的力量这么微弱,肯定是扑不灭这场大火的,那你打算干到什么时候?”雉鸟答道:“我一直这样飞来飞去,取水救火,一直到我飞不动了,死了,才会停止。”

对于这种不计功利、价值、得失,毅然跃入火坑的傻劲,就是一种源于大悲心的菩提心。

雉鸟就是这样的一只拥有菩提心的鸟,它对他人的爱已经远远地胜过了对于自身的爱,它用它那仅有的一颗菩提心拯救着他人,而这其中所彰显出来的善良足以让我们感动。

阿那律是一位精进的修道者。他专心诵读经文,时常通宵不睡觉。因为过度疲劳,所以眼睛瞎了。他虽然伤心,却不颓丧,反而更勤奋学习。有一天,他的衣服破了一个洞,便自己动手缝补。后来线脱了,他又看不见,十分狼狈。佛陀知道阿那律的困难,便来到他的房中,替他取线穿针。

“是谁替我穿针呢?”阿那律问。

同类推荐
  • 佛教故事选萃

    佛教故事选萃

    本书选取的佛教故事包括:鹦鹉救火、女颜象、弟兄俩、看远不看近、火灾、摩诃罗学祝词、牛奶变醋等。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看得开,放得下:本焕长老最后的开示

    106岁高寿的本焕长老,在清明节前安详化归而去。总结他的一生,刺血写经、燃臂孝母;忘身求法、建寺安僧;弘法利生、行愿大千。世界浮躁,如何静定?生活的节奏那么快,烦恼那么多,如何解脱?对待名利财富,如何看淡、善用?对待生死,如何超脱?本焕长老给了一个答案:看得开,放得下。
  • 佛度有心人

    佛度有心人

    红尘凡夫。人人都需要一颗禅心。,佛陀说:“人的生命,只在一个呼吸问。”生命短促,我们应该善待自己,思索活着的意义。生命不是用来寻找答案的,也不是用来解决问题的,它是用来愉快地过生活的。人生多一分烦恼,就需要一分禅心来解救
  •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圣经故事:先祖与先知

    本书讲述从上帝创造世界到大卫当犹太国王的故事,对应《圣经·旧约》的前12卷。共分五篇,内容包括:开天辟地的故事、犹太先祖的故事、大卫王的故事等。
热门推荐
  • 聊斋五十狐

    聊斋五十狐

    该书所解读的五十个聊斋女性,不仅仅是女狐,还有花妖女鬼,但是她们身上都有一种用一个“狐性”可以概括的特质。所以“聊斋五十狐”中的“狐”是一个泛指,即那些带有“狐性”的妖娆媚惑、独立自主、来去自由并敢爱敢恨的女子。
  • 沧海啸

    沧海啸

    十年苦乐心意表,虚空海上仇皆抛。海渊谷上浪涛涛,立教混元真情告。沧海笑,沧海啸,向天一啸仇皆消。恩怨了,债难消,返本归源任逍遥。
  • 中西合俎集

    中西合俎集

    本丛书体现了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如是学术旨趣——静虑澄心,“虚怀若谷,静一至道”。于学科建设而言,此为根本,当有深意焉。“大学,乃大师之谓也”。西南交通大学外国语学院全体同仁恪尽职守,教书育人,同时“皓首穷经”,不断提升理论素养,拓展学术境界,提高专业能力。我们高悬起“学术境界”这把标尺作为理想的目标去衡量、读解与阐释外语教学生动的现实实践,试图以求“道”之旨“月印万川”,鉴照理论与教学实际,使其呈现“有我之境”。丛书的核心理论追求就是“求道”,并将其悬为映照万川之“月”,作为价值尺度,以求“学理”。
  • 沙郡年记

    沙郡年记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 小学生礼仪:1-3年级

    小学生礼仪:1-3年级

    优雅的风度不是天生就有,需要从小培养。生活是一个大课堂,每一个与人打交道的机会都是培养礼仪的机会。对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教育,在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礼貌无需花费一文,却能赢得许多。礼貌看似只是一些细节,但也能让人失去很多。本书是专为小学生量身打造的礼仪规范书籍,精选了常用的个人礼仪、校园礼仪、家庭礼仪等内容,教导学生要尊敬长辈、友爱同辈、严于律己、彬彬有礼,重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乾坤剑神

    乾坤剑神

    景言曾是景家最优秀的天才,十六岁突破武道九重天踏入先天之境,整个东临城无人能比,却莫名其妙在进入神风学院后境界跌落,成为笑柄。解开乾坤戒封印,重新崛起,最终制霸天元大陆,成为无数武者仰望的存在。
  • 至尊毒女:倾城帝妃戏诸侯

    至尊毒女:倾城帝妃戏诸侯

    给时空带到古代……倾城容貌却带着戾气,神鬼皆惊,生性残忍冷漠的她由狐妖修炼成人。无意打开时空之门,却见他第一眼,无情戾气化为爱慕。他谈吐优雅,却能叱咤风云,喋血战场,身为一国之君,只为她回首
  • 兔病防治路路通

    兔病防治路路通

    为什么不能突然改变饲料?应该怎样做?家兔缺乏维生素A的症状是什么?如何治疗?家兔缺乏维生素E的症状是什么?如何治疗?家兔全身性缺钙会导致什么病?饲料中应怎样添加?家兔缺磷会导致什么病?饲料中应怎样添加?家兔缺钠会导致什么病?饲料中应怎样添加?家兔饲料中蛋白质等成分比例失调可能会导致什么病?饲料中应怎样添加?通过阅读本书,你就能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
  • 视觉盛宴考智商(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视觉盛宴考智商(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