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500000034

第34章 自在人生逍遥游 (2)

如果世人都能看破功名利禄,像曹雪芹写的那样,还会执著于一切吗?不执著了,就会享受当下,坦然接受一切,那逍遥的境界也就不远了。

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

智慧点金石

从某种角度讲,生命是悲哀的,但是人不能因为生命的短暂和悲哀而陷入虚无。如何使短暂的、悲哀的生命有意义,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庄子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答案,那就是《庄子·田子方》所说的:得至美而游乎至乐,谓之至人。换句话说,庄子提倡一种艺术化的生活,一个人,在短暂的人生路上,能够把生活当成一门艺术,就能把生活演绎得绚烂而多彩。

故事苑:曲径通幽

在《庄子·田子方》篇中,庄子杜撰了一则孔子拜见老子的故事:

孔子拜见老聃,老聃刚洗了头,正披散着头发等待吹干,那凝神寂志、一动不动的样子好像木头人一样。孔子在门下屏蔽之处等候,不一会儿见到老聃,说:“是孔丘眼花了吗,抑或真是这样的呢?刚才先生的身形体态一动不动的,真像是枯槁的树桩,好像遗忘了外物、脱离于人世而独立自存一样。”老聃说:“我是处心遨游于混沌鸿濛宇宙初始的境域。”

孔子问:“这说的是什么意思呢?”老聃说:“你心中困惑而不能理解,嘴巴封闭而不能谈论,还是让我为你说个大概。最为阴冷的阴气是那么肃肃寒冷,最为灼热的阳气是那么赫赫炎热,肃肃的阴气出自苍天,赫赫的阳气发自大地;阴阳二气相互交通融合因而产生万物,有时候还会成为万物的纲纪,却不会显现出具体的形体。消逝、生长、满盈、虚空,时而晦暗、时而显明,一天天地改变、一月月地演化,每天都有所作为,却不能看到它造就万物、推演变化的功绩。生长有它萌发的初始阶段,死亡也有它消退败亡的归向,但是开始和终了相互循环,没有开端,也没有谁能够知道它们变化的穷尽。倘若不是这样,那么谁又能是万物的本源?”

孔子说:“请问游心于宇宙之初、万物之始的情况。”老聃回答:“达到这样的境界,就是‘至美’、‘至乐’了,体察到‘至美’也就是遨游于‘至乐’,这就叫做‘至人’。”孔子说:“我希望能听到那样的方法。”老聃说:“食草的兽类不担忧更换生活的草泽,水生的虫豸不害怕改变生活的水域,这是因为只进行了小小的变化而没有失去惯常的生活环境,这样喜怒哀乐的各种情绪就不会进入内心。普天之下,莫不是万物共同生息的环境。获得这共同生活的环境而又混同其间,那么人的四肢以及众多的躯体都将最终变成尘垢,而死亡、生存终结、开始也将像昼夜更替一样,没有什么力量能够扰乱它,更不去介意那些得失祸福!舍弃得失祸福之类附属于己的东西就像丢弃泥土一样,懂得自身远比这些附属于自己的东西更为珍贵,珍贵在于我自身,而不因外在变化而丧失。况且宇宙间的千变万化从来就没有过终极,怎么值得使内心忧患?已经体察大道的人便能通晓这个道理。”

孔子说:“先生的德行合于天地,仍然借助于至理真言来修养心性,古时候的君子,又有谁能够免于这样做呢?”老聃说:“不是这样的。水激涌而出,不借助于人力方才自然。道德修养高尚的人对于德行,无须加以培养,万物也不会脱离他的影响,就像天自然地高,地自然地厚,太阳与月亮自然光明,又哪里用得着修养呢!”

孔子从老聃那儿回来,把见到老聃的情况告诉给了颜回,说:“我对于大道,就好像瓮中的小飞虫对于瓮外的广阔天地啊!不是老聃的启迪揭开了我的蒙昧,我不知道天地之大那是完完全全的了。”

老聃告诉孔子,他“游心于物之初”乃是“至美至乐”。

一个真正得道的人,他的生活就会变得像艺术一样,其中有难言的真善美。一个人,如果能够忘记各种欲念是非,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他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快乐。

有一个故事这么说:

某父子俩一起耕作一片土地。一年一次,他们会把粮食、蔬菜装满那老旧的牛车,运到附近的镇上去卖。但父子二人相似的地方并不多。老人家认为凡事不必着急,年轻人则性子急躁、野心勃勃。

一天清晨,他们套上了牛车,载满了一车子的粮食、蔬菜,开始了旅程。儿子心想他们若走快些,当天傍晚便可到达市场。于是他用棍子不停地催赶牛车,要牲口走快些。

“放轻松点,儿子,”老人说,“这样你会活得久一些。”

“可是我们若比别人先到市场,我们便有机会卖个好价钱。”儿子反驳。

父亲不回答,只把帽子拉下来遮住双眼,在牛车上睡着了。年轻人很不高兴,愈发催促牛车走快些,固执地不愿放慢速度。他们在快到中午的时候,来到一间小屋前面,父亲醒来,微笑着说:“这是你叔叔的家,我们进去打声招呼。”

“可是我们已经慢了半个时辰了。”儿子着急地说。

“那么再慢一会儿也没关系。我弟弟跟我住得这么近,却很少有机会见面。”父亲慢慢地回答。

儿子生气地等待着,直到两位老人慢慢地聊足了半个时辰,才再次起程,这次轮到老人驾牛车。走到一个岔路口,父亲把牛车赶到右边的路上。

“左边的路近些。”儿子说。

“我晓得,”老人回答,“但这边路上的景色好多了。”

“你不在乎时间?”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噢,我当然在乎,所以我喜欢看漂亮的风景,把时间都用来享受。”

蜿蜒的道路穿过美丽的牧草地、野花,经过一条清澈河流——这一切年轻人都视而不见,他心里翻腾不已,十分焦急,他甚至没有注意到当天的日落有多美。

他们最终没有在傍晚赶到。黄昏时分,他们来到一个宽广、美丽的大花园。老人呼吸着芳香的空气,聆听小河的流水声,把牛车停了下来。“我们在此过夜好了。”

“这是我最后一次跟你做伴,”儿子生气地说,“你对看日落、闻花香比赚钱更有兴趣!”

“对了,这是你这么长时间以来所说的最好听的话。”父亲微笑着说。

几分钟后,父亲开始打呼噜,儿子则瞪着天上的星星。长夜漫漫,儿子好久都睡不着。天不亮,儿子便摇醒父亲。他们马上动身,大约走了一里路,遇到一个农民正在试图把牛车从沟里拉上来。

“我们去帮他一把。”老人低声说。

“你想浪费更多时间?”儿子有点生气了。

“放轻松些,孩子,有一天你也可能掉进沟里。我们要帮助有所需要的人——不要忘了。”

儿子生气地扭头看着一边。

等到另一辆牛车回到路上时,天已是大亮了。突然,天上闪出一道强光,接下来似乎是打雷的声音。群山后面的天空变得一片黑暗。

“看来城里在下大雨。”老人说。

“我们若是赶快些,现在大概已把货卖完了。”儿子大发牢骚。

“放轻松些……这样你会活得更久,你会更享受人生。”仁慈的老人劝告道。

到了下午,他们才走到俯视城镇的山上。站在那里,看了好长一段时间,两人都不发一言。

终于,年轻人把手搭在老人肩膀上说:“爸,我明白您的意思了。”

他把牛车掉头,离开了那从前叫做广岛的地方。

弦外有音

英国诗人艾略特曾写过一首名为《空心人》的诗,诗的开头这样写:

我们是空心人,

我们是填充着草的人,

倚靠在一起,

脑壳中装满了稻草。

是的,现代社会中的人,失去了信仰的基石,以至于很早就忘记了人在社会中真正要追求的是什么。他们的心灵变得很空虚,所以只能用各种各样的欲望来代替。他们每天都在匆匆赶路,为了一些蝇头小利,像苍蝇一样奔波不息。其实,生活的美一直在你的周围,如果你能改变自己的想法,珍视自己的内心,修身养性,把生活当做一门艺术来对待,你就能像庄子所说的那样,获得真正的艺术化的自由生活。

在束缚中获得自由的妙法

智慧点金石

每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但同时每个人也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体的幸福与社会的利益之间必然会有冲突,如何解决这个冲突呢?庄子在他的书中提出一种独特的人生价值观,在《知北游》篇中,庄子假托孔子之口说:“仲尼曰: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这两句话如何理解呢?

“外化而内不化”,从字面上理解,就是说外表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而内心有所坚持,坚守不变。一个人在社会上生存,必然会被社会上的各种规则、各种法度所制约,在这时,一个人需要遵守这些外在的东西,这就做到了庄子所说的外化。但同时,一个人之所以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必然有他与众不同的地方,这时一个人需要见识自己的独特个性,坚守自己的内心禀赋,这就是庄子所谓的内不化。

故事苑:曲径通幽

在《庄子·知北游》篇,庄子假托孔子和其弟子颜渊对话,阐释“外化内不化”的道理。

颜渊问孔子说:“我曾听先生说过:‘不要有所送,也不要有所迎。’请问先生,一个人应该怎样居处与闲游?”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外表适应环境变化,但内心世界却持守凝寂;现在的人,内心世界不能凝寂持守,而外表又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随外物变化的人,必定内心纯一凝寂而不离散游移,对于变化与不变化都能安然听任,安闲自得地跟外在环境相顺应,必定会与外物一道变化而不有所偏移。狶韦氏的苑囿,黄帝的果林,虞舜的宫室,商汤、周武王的房舍,都是他们养心任物的好处所。那些称作君子的人,像儒家、墨家之流,以是非好坏来相互诋毁,何况现时的人呢!圣人与外物相处却不损伤外物。不伤害外物的人,外物也不会伤害他。正因为无所伤害,因而能够与他人自然相送或相迎。山林,还是旷野呢?这都使我感到无限欢乐啊!可是欢乐还未消逝,悲哀又接着到来。悲哀与欢乐的到来,我无法阻挡;悲哀与欢乐的离去,我也不可能制止。可悲啊,世上的人们只不过是外物临时栖息的旅舍罢了。人们知道遇上了什么却不知道遇不上什么,能够做自身能力所及却不能做自身能力所不及的事。不知道与不能够,本来就是人们所不可回避的,一定要避开自己所不能避开的事,难道不可悲吗!最好的言论是什么也没说,最好的行动是什么也没做。要想把每个人所知道的各种认识全都等同起来,那就实在是浅陋了。”

《庄子·山木》中,庄子曾经对他的弟子说过这样的话:

假如能顺应自然而自由自在地游乐,也就不是这样。没有赞誉没有诋毁,时而像龙一样腾飞,时而像蛇一样蛰伏,跟随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不愿偏滞于某一方面;时而进取,时而退缩,一切以顺和作为度量,悠然自得地生活在万物的初始状态,役使外物,却不被外物所役使,那么,怎么会受到外物的拘束和劳累呢?这就是神农、黄帝的处世原则。

现代人身处竞争激烈的社会,只有学会顺应万物的变化而变化,才能获得自由。

同类推荐
  • 中观学概论

    中观学概论

    《唯识学概论》内容简介:《中观学概论》和《唯识学概论》两书的作者弘学居士,本名李英武,重庆南岸人氏。外祖母、母亲都是虔诚的佛教徒。弘学是我汉藏教理院同班同学正果法师的忠实弟子。1993年他写了《佛学概论》,我专门为他写了序,并希望他能“写出中、高两级佛学院校学生阅读的佛学书籍,并作为各级佛学院校的教材或参考资料”。
  • 爱是勇者的游戏

    爱是勇者的游戏

    生活不再是一个障碍。而成为一个欢乐的游戏”。,在这本书中,年轻的仁波切首先展示了自己对众生的爱和探索真理的勇气。他用朴素的语言,谈论真相、美、信念、痛苦、祈祷、当下等终极问题。这些讲述坦率、幽默、智慧。作为与众不同的生命引领者,他说“宗教的目的从来不是跟从宗教本身,而是透过教法去改变自己”。他祈愿所有的读者,“读到这本书后,不是增添了某种知识,而是成为一个放松、自在、清净的人,成为智慧的勇士
  •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

    《六祖坛经浅析》相传为慧能所说,除大梵寺说法,弟子的问答机缘,都是晚年所说,由门人法海记录而成。这是一部由我国僧人六祖慧能大师的传教记录,而破例地被尊之为“经”者,这不仅是中国佛教史,亦是世界佛教史上绝无仅有的事,足见其在佛教史上的地位。《六祖坛经浅析》除逐段注释外,另加“提示”。所提示的内容可加深读者对《六祖坛经浅析》的认识外,更显示出从宗教实践的角度去阅读、体验《六祖坛经浅析》,是《六祖坛经浅析》的特色。
  •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

    《圣经故事:使徒行述》分册,是《圣经故事》的第四分册,讲述耶稣门徒的故事并介绍使徒的书信作品,对应《圣经·新约》的后23卷。使徒保罗原本是迫害基督徒的急先锋,但在去往大马士革的路上得到神启,归信了基督,从此冒着巨大风险坚定不移地展开三次传教,曾被投放监狱,依然坚持信仰直到最后被杀害。本册同时也讲述了基督教早期领袖彼得、基督耶稣厚爱的门徒约翰等其他使徒传播基督之道的故事。由于早期基督教是被罗马帝国禁止的,这些使徒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迫害,然而他们都展现出了强烈的大无畏精神,对后人有相当大的榜样作用。
  •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如果会吃饭,你就会成佛

    对所有在红尘中还为“得不到”、“放不下”而烦恼的人,尤其是郁闷、忙碌、焦虑的上班族来说,想要像佛一样淡定,似乎是天方夜谭……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必剩客的春天【全本+出版】

    必剩客的春天【全本+出版】

    唐恩窈和庹西溪均已进入“必剩客”行列,空闲的时间,她们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去相亲的路上。在这个春天里,她们遇到了各式各样的优质“桃花”:风度翩翩的“富二代”,斯文儒雅的“离婚男”,心宽体胖的美食家,古灵精怪的名侦探,门当户对的小军医,忽然间“良心发现”的“窝边草”同事,还有难以忘情的旧情人……也许真的“相亲的路上没有最差、只有更差”,但更可能的是在无数次的坚守中“转角遇到真爱”。无论如何,“必剩客”们的“春天”,在路上了。——————————————————————————————实体书《必剩客的春天》于2012年三月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上市。当当、卓越均有销售。
  • 侠女笑泪之断情剑

    侠女笑泪之断情剑

    这是一部反映西汉末年百姓与朝廷之间矛盾日趋激化的长篇武侠小说。女主人翁天生笑洒泪珠,后来由世外高人指教,行侠丈义,杀富济贫,用以笑泪得天独厚的绝世功夫摆平了天下武林败类。她的母亲施展“小剑”杀开一条血路……故事情节深刻地描绘了人性的美与丑以及紧张而又曲折的情景场面。写爱,爱之铭心。写恨,恨之入骨。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那女婴突然开了腔:“娘,我不会哭,我生来只会笑,我要笑得山崩地裂,我要笑得海水横流……”
  • 仙魔剑神

    仙魔剑神

    从一个小门派一步一步踏上霸虎剑宗。云端跌入深谷,太古时期惊天一战,被宗主扫地出门。看着曾经熟悉的山门,九把神剑碎裂成二十七块碎片散落天下。废物终有逆袭日,原是霸虎剑宗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剑师,机缘巧合下得到魔剑碎片邪,修为被废,修为暴涨,却不料父亲被杀,声名鹊起。令狐雄,令狐雄嘴唇微启:这里今日注定血流成河······
  • 名医童养媳

    名医童养媳

    同是穿越,沈妍的穿越之旅可谓巧妙到极致,混乱到精彩。出身寒门的亲爹中状元,娶公主,抛妻弃子,当了陈世美,为了养活亲娘幼弟,沈妍无奈之下,决定卖身为奴。头顶刚插上稻草,就有人说她一脸旺夫相,被人选去做了童养媳。她果然旺夫,刚做童养媳半年,她的小相公先考中童生,又认祖归宗。沈妍狂晕,没想到她那拈酸古怪的小相公竟然有这么显赫的家势。……怂恿亲娘改嫁,在妯娌成排、妻妾成群的夫家站稳脚,帮婆婆争权贵之家的一席之地,为相公谋夺嫡子名份,还要面对一个有权有势的亲爹、金尊玉贵的公主继母。混乱,非一般混乱。不怕,咱有半吊子医术傍身,中医养生食疗、经络穴位皆通。她多方周旋、八面玲珑,亲疏远近,应付得体。很快,名满京城,令人侧目。……小相公高中状元,公主的绣球抛来了,她将何去何从?步了老娘的后尘,她高声叫好,没有丝毫悲哀,孰不知等她垂青候选的公子王孙早已排到城门口了。白马王子一抓一大把,想选一个好相公还不容易?皇子、世子、贵公子,外加一个金光闪闪的财神爷,海选、复试、决赛,就你吧!本姑娘将就些。
  • 爱人鉴定期

    爱人鉴定期

    青梅竹马,从小学到大学都是同学,是好友,是知己,却不是情侣。几次失意,几多失落。她为弄清自己的真心,他为追随自己的真心,他们在一起了。校园却有劫难,拆散他们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的心。几年后再重蓬,他痴心不改,她终于认清的心。只是,一个隐藏多年的秘密,令她无法跨越心头的那一道坎……
  • 腊八节

    腊八节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
  • 感恩工作为了谁

    感恩工作为了谁

    职场中不懂感恩便无法感受工作散发出来的巨大魅力。懂得感恩,我们才会在它的召唤下坚守岗位,热诚奉献,精益求精,积极学习,努力进取。
  • 活宝一生一起走

    活宝一生一起走

    亲爱的姐妹要结婚,她们比新郎还激动!四大小姐,共度青春。她们古灵精怪,她们拌嘴不断。毒舌!共枕!她们约定,一生一起走!活宝聚义,正式登场……
  •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

    《美食天下(第1辑):0-3岁聪明宝宝营养餐》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介绍了合理喂养与婴幼儿生长发育的关系;根据婴幼儿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营养需要特点和咀嚼与消化能力,介绍了不同的辅食制作方法和营养特点,以及辅食制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同时,还给予缺乏育儿经验的新手妈妈一些必备的喂养技巧,让妈妈们能轻轻松松掌握。宝宝在0~3岁这个时期,身体抵抗力差、免疫力低,往往难以抵御疾病的“袭击”,宝宝一生病,妈妈就着急上火,担心吊针、吃药副作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