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500000030

第30章 心斋:养生的秘方 (1)

达生需要养心

智慧点金石

《庄子》中曾提到过一个女的人,她在于南伯子葵地交谈的时候讲了这样一段话:“你知道卜梁倚吗?他有圣人般明敏的才气,却没有圣人般虚淡的心境。而我呢,我有圣人般虚淡的心境,却没有圣人那种明敏的才气。我本想如果用虚淡的心境去教导他,没准他果真能成为圣人。然而,结果却不是这样。虽然把圣人虚淡的心境传告给具有圣人才气的人看起来更容易些,但我还是选择持守着告诉他,结果,他三天之后便能遗忘天下;看到他已经可以遗忘天下,我又凝寂持守,结果,他七天之后就能遗忘万物;看到他已经遗忘外物,我又凝寂持守,结果他九天之后便能遗忘自己的存在。等到他遗忘了自己的存在,他的心境便能如朝阳一般清新明澈;当心境如朝阳般清新明澈,他就能够感受那绝无所待的道了;当他感受了道,就能超越古今的时限;当他超越古今的时限可以在历史中穿梭,那么便进入无所谓生、无所谓死的境界。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当你摒除了生也就没有了死,因为没有了死的对比,那时候的生也就不存在了。”

庄子认为,一个可以学道的人,必须有“圣人般虚淡的心境”,否则,这个人只能在世间随波逐流,跟随着众人行走于声色名利之中,永远没有醒悟的那一天。

故事苑:曲径通幽

一个人,只有学会了修养自己的心灵,才能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和谐,才有可能像庄子一样,达生,而逍遥。

曾读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中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一天,当她送花到佛殿时,碰巧遇上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非常欣喜地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的以鲜花供佛,根据佛典记载,常以鲜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高兴地回答:“这是应该的,我每次来您这里礼佛时,觉得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起来。作为一名家庭主妇,如何在烦嚣的尘世中保持一颗清凉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花礼佛,对花草总有一些常识,我现在问你,你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呢?”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为这一截花梗已经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说:“保持一颗清凉纯洁的心也是这样啊,我们生活的环境就像瓶中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净化我们的心灵,改变我们的气质,并且不停地忏悔、检讨,改掉陋习、缺点,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养分啊。”

信徒听后,翻然醒悟。

无德禅师的话就像一泓清新的山泉一样,浇灌着我们的心田。

弦外有音

一个人,要想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必须学会养心。养心,并不是非要有什么特殊的条件才能办到。在生活中,只要我们能够日日更新、时时自省,就能够摆脱世俗的困扰,清除心灵的尘埃。

休养你的心灵吧,只有这样,你才能每时每刻都拥有一颗健康纯净的心灵,也才能在尘世获得属于你自己的幸福。

老子的长生秘诀

智慧点金石

老子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长生的秘诀即营魄合一。

老子在“营魄抱一”之上,加了一个“载”字,用字巧妙而形象。人的身体如一部车乘,其中装载了“营”和“魄”两样重要东西,它们各自为政,又随时合作。人们长年累月、随时随地都在使用这两样东西。

然而,思想的纷繁、情感的嚣动,常使自己魂灵营营困扰,常在放射消散之中,散乱不堪。体能的劳动、生活的奔忙,常使精魄涣散,不可收拾。老子说,倘使人能将生命秉受中的营魄合抱为一,永不分离,便可得长生的希望了。因此说:“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营魄合一是生活的艺术,在最稀松平常的事情上下工夫,让自己的生活充满祥和与快乐,便是幸福长生诀。

故事苑:曲径通幽

营魄合一是要你保持一颗平常心,不要患得患失,一切顺其自然,终能持盈保泰。

一位官场失利、妻离子散之人心绪烦乱,烦恼、嫉妒、浮躁、忧虑整日困扰于心,不得安宁,于是去拜见德高望重的无生禅师,请求开解。禅房里,面对慈祥、超然的无智禅师,他一股脑儿地道出了自己的困惑和烦恼。无生禅师笑笑,伸出右手,握成拳头,握得越来越紧,让来人照做。“感觉如何?”禅师问。来人茫然不觉。“把手伸开。”无生禅师拿出一枚野果和琉璃一片琉璃碎片放在这人手中,说道:“握紧。”这人将野果和碎片握在手心。“握紧一些,再紧一些。”“不行了,禅师,我的手都快要被割破了。”此时,禅师突然喝道:“那你还不赶快把拳头松开!”

这人吓了一跳,伸开手掌,看着手掌有些微红的硌痕,琉璃碎片已经扎到野果里了。禅师望着他,说:“现在,把琉璃碎片取出来,丢掉吧!”此人顿时豁然开朗,说:“这野果就好比我的事业和生活,而这琉璃碎片就是生活中困扰着我的烦恼、嫉妒、浮躁、忧虑……”

禅师笑了笑,说:“看来施主已经有所了悟。生活中的事就好像这枚野果和琉璃碎片。如果你什么都不取。空握拳头,即便使再大的力气,也是一无所获,这叫徒劳无功。果实好比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而琉璃碎片就是困扰你心灵的无尽烦恼,要记得及时将果实中的琉璃碎片取出来丢掉,不然就会心浮气躁、精魄散乱。”

每个人都应该如此,消除思想的纷繁,阻止情感的嚣动,不让自己的心灵在散乱中一发不可收拾,劳生一世,苦痛奔忙在所难免,心灵的安宁才是幸福的归宿。

弦外有音

营魄合一是让人不为情感、生活的纷乱所侵扰。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将心灵的琴弦调控适宜,才能弹奏出悦耳动听的音乐。人的心灵好比一张弓,如果上好了弦,一直绷得紧紧的,长时间这样放着,弓背和弓弦的效用就差了,力道也减弱了,根本就射不了多远。现实生活中,一个人要是始终神经紧绷,处于紧张状态,就会导致身心疲惫、精神涣散。

我心如水,止水澄波

智慧点金石

《庄子·内篇·德充符》有言曰:“人莫鉴于流水,而鉴于止水。唯止能止众止。”人为什么不能鉴于流水,因为流水不是平的,只有止水才能鉴人。所以,水平不流,如止水澄波,能够做到昼夜都在止水澄波中,便是心灵修养的境界所在。

庄子在这里很明显地告诉我们修心的方法,即效法水平。此心如水,止水澄波,杂念妄想、喜怒哀乐一切皆空。

很多时候,我们的内心都为外物所遮蔽、掩饰,浮躁的心情占领了我们的整颗心,因此在人生中留下许多遗憾:在学业上,由于我们还不会倾听内心的声音,所以盲目地选择了别人为我们选定的、他们认为最有潜力与前景的专业;在事业上,我们故意不去关注内心的声音,在一哄而起的热潮中,我们也去选择那些最为众人看好的热门职业;在爱情上,我们常因外界的作用扭曲了内心的声音,因经济、地位等非爱情因素而错误地选择了爱情对象……我们都是现代人,现代人惯于为自己做各种周密而细致的盘算,权衡着可能有的各种收益与损失。但是,我们唯一忽视的,便是去听一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故事苑:曲径通幽

快节奏的生活、工作的压力容易使人心境失衡,如果患得患失,不能以宁静的心灵面对无穷无尽的诱惑,就会感到心力交瘁或迷惘躁动。

一位长者问他的学生:你心目中的人生美事为何?学生列出“清单”一张:健康、才能、美丽、爱情、名誉、财富……谁料老师不以为然地说:“你忽略了最重要的一项——心灵的宁静,没有它,上述种种都会给你带来可怕的痛苦!”

唯有宁静的心灵,才不会眼热权势显赫,不奢望金银成堆,不乞求声名鹊起,不羡慕美宅华第,因为所有的眼热、奢望、乞求和羡慕,都是一相情愿,只能加重生命的负荷,加速心灵的浮躁,而与豁达康乐无缘。

老街上有一位老铁匠。由于早已没人需要打制铁器了,现在他改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

他的经营方式非常古老和传统。人坐在门内,货物摆在门外,不吆喝,不还价,晚上也不收摊。你无论什么时候从这儿经过,都会看到他在竹椅上躺着,手里是一个半导体收音机,身旁是一把紫砂壶。

他的生意也没有好坏之说,每天的收入正够他喝茶和吃饭。他老了,已不再需要多余的东西,因此他非常满足。

一天,一个商人从老街经过,偶然看到老铁匠身旁的那把紫砂壶。因为那把壶古朴雅致,紫黑如墨,有清代制壶名家戴振公的风格,他走过去,顺手端起那把壶。

壶嘴内有一记印章,果然是戴振公的,商人惊喜不已。因为戴振公在世界上有捏泥成金的美名,据说他的作品现在仅存3件,一件在美国纽约州立博物馆里;一件在台湾故宫博物院;还有一件在泰国某位华侨手里,是1993年在伦敦拍卖会上以16万美元的价格买下的。

商人端着那把壶,想以10万元的价格买下它。当他说出这个价格时,老铁匠先是一惊,后又拒绝了,因为这把壶是他爷爷留下的,他们祖孙三代打铁时都喝这把壶里的水,他们的汗也都来自这把壶。

壶虽没卖,但商人走后,老铁匠有生以来第一次失眠了。这把壶他用了近60年,并且一直以为是把普普通通的壶,现在竟有人要以10万元的价钱买下它,他转不过神来。

过去他躺在椅子上喝水,都是闭着眼睛把壶放在小桌上,现在他总要坐起来再看一眼,这让他很不舒服。特别让他不能容忍的是,当人们知道他有一把价值连城的茶壶后,蜂拥而至,有的问还有没有其他的宝贝,有的开始向他借钱,更有甚者,晚上来推他的门。他的生活被彻底打乱了,他不知该怎样处置这把壶。

当那位商人带着20万元现金,第二次登门的时候,老铁匠再也坐不住了。他叫来左右店铺的人和前后邻居,拿起一把斧头,当众把那把紫砂壶砸了个粉碎。

现在,老铁匠还在卖铁锅、斧头和拴小狗的链子,据说他已经102岁了。

放下心中的一切,方为真宁静。

弦外有音

宁静可以沉淀出生活中许多纷杂的浮躁,过滤出浅薄粗率等人性的杂质,可以避免许多鲁莽、无聊、荒谬的事情发生。

宁静是一种气质、一种修养、一种境界、一种充满内涵的悠远。安之若素、沉默从容,往往要比气急败坏、声嘶力竭更显涵养和理智。

佛曰:“静若止水之心境,脱俗超凡矣。”

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生活就是心灵的修炼场,凡事顺其自然,遇事处之泰然,得意之时淡然,失意之时坦然,艰辛曲折必然,历尽沧桑了然,方是修身养性之道。

养自然之心

智慧点金石

人本是自然之子,但在社会进程中人一方面得以升华,以文化区别于动物,但同时也在被社会所异化,从而表现出了许多非自然的属性,尤其是在商业社会中,这种异化尤为明显。

庄子认为,养心首先要养自然之心,要保持人原有的那种质朴、纯真的自然属性。整日工于心计、追逐名利,如何养生,如何养心?

回到自然去!在心态上回到自然去!这就是庄子给我们的启示。

故事苑:曲径通幽

说到养自然之心,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特别值得称道,值得现代人学习。

陶渊明原是晋朝大司马陶侃的曾孙。他一生仕途不达。曾做过五次官,最后一次在家乡附近当了一个小县令,他在任大概一百多天时,有名督邮前来视察,旁人提醒他“应束带是之”,还要送些厚礼给他。陶渊明一听心里不高兴,督邮算个什么人物?乃乡里小儿。我怎能为五斗米折腰呢?这样他就找了个理由辞去了县令,回乡归隐后,回归自然。

返乡后,陶渊明过着耕读的生活,生活虽然并不富裕,但精神上自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舟摇之以轻荡,风飘之而吹衣”,他过着悠然自得的生活。以后他写下了《桃花源》的著名诗篇,表达了他的理想。

同类推荐
  •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读佛即是拜佛:弥勒佛传

    当时没有人知道,那个挺着大肚子,背着布袋游走于街头,始终面带笑容逗弄世人的乞丐和尚,就是真正的弥勒佛。唐末乱世,在一场洪灾中,弥勒转世为人,被一对农民捡回收养,取名“契此”。就在结婚当晚,他抛下养父母、未婚妻,逃婚到岳林寺剃度出家。本想安心修行,却屡遭三个假和尚诬蔑,成为世人眼中偷吃荤腥、贪恋女色的花和尚,像过街老鼠一般受尽欺辱。在万念俱灰之时,经无名老僧指点修行,终于在弯腰插秧时重拾本来面目,从此背起布袋四处游荡,见人就笑,更在嬉笑怒骂、疯疯癫癫的言行中教化众人:少一点心眼,多一点豁达。
  •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佛教的传入与传播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丛书是由吉林文史出版社和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编写的一套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的大型知识读本。《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为丛书之一,系统全面介绍了佛教史相关历史知识。《中国文化知识读本:佛教的传入与传播》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

    本书着重从文化角度探索中国佛教的内容及其与传统文化的内在联系。先是从佛教的历史、典籍、教义、仪轨制度和寺院殿堂多个侧面,阐明佛教构成诸要素,以揭示佛教作为文化实体的基本内涵。然后着重从政治意识、伦理道德、哲学思想、文学、艺术和民俗六个方面,探索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关联,以阐述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规律。内容充实,雅俗共赏,为读者提供了解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的基础知识,是了解中国佛教文化的入门书。
  •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佛修大智,道养心性

    谈佛论道,目的是去除我们心灵上的杂念,智慧一旦在生活中发挥功用,则活泼自然,不受欲念牵累,让人焕发全新的生命活力,扭转人生危局。同时,有了佛道,就有了富有大千的生活,它如同山中的清泉,可以洗涤心灵的尘埃,用一颗平和清净的心,创造自己的事业,开创人生的辉煌。
  • 禅与养生

    禅与养生

    将前人精要有机地融汇组合在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化繁为简。相信有兴致的读者详阅后,在很多方面与我会有共同感悟。若能照此修禅、养生,净化心灵,强身治病,延年益寿,善莫大焉。
热门推荐
  • 天之仙侣

    天之仙侣

    相传:天地间有一部奇书:天之书。它记载着天地间所有万物的起源,没有人知道它的来历,它就犹如时间一样浩如烟海,无可穷尽。在数千年之后,人间出现了三大派,他们是正道的领袖,是修真界的泰山,没有人知道他们的开派祖师从哪里来。
  •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甘地自传(中小学生必读丛书)

    莫罕达斯·卡拉姆昌德·甘地,被世人尊称为“圣雄”。印度独立运动领袖,国大党领袖,20世纪非暴力主义倡导者。生于吠舍家庭,信奉印度教中的毗湿奴派。1947年印巴分治,甘地为没有实现印巴统一而深感遗憾。1948年1月30曰,甘地在晚祷的会场被一名极端的印度教徒枪杀。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萌萌宠上天:腹黑师傅啃一口

    萌萌宠上天:腹黑师傅啃一口

    沈七七没有想到,一睁开眼,竟然来到了异世大陆,谁能告诉她,她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来到了这里?哇!这么多的优质美男,都来姐的怀抱吧。什么?师父他老人家不同意?好吧,作为一个好徒儿,当然要唯师父马首是瞻,只是,师父大人,能不要动手动脚的不,人家会害羞的呀。
  • 灵唤苍穹

    灵唤苍穹

    命运,以玩笑置我;世人,以冷眼视我;上天,却以沧桑赐我;我自何为?甘忍现状?或是,举手成刃,斗苍穹,武乾坤,吞星空,唤沧桑?
  • 刁蛮小宠妃:妖孽王爷太腹黑

    刁蛮小宠妃:妖孽王爷太腹黑

    直接看新书——《邪帝放狠招:请妃进宫》:白发少帝水木良缘——宁可负了兲下,唯不负卿;借我一生一世,暖一朵铃兰花开。
  • 不丹第一王妃

    不丹第一王妃

    桃花朵朵,他宁愿泪垂当场、割袖断袍,她却只信一句:一生一世一双人。她一手救民于水火,徒步旅行,邂逅美景,一手毁人于旦夕,成了另一个身份。佛门弟子,断了母子情分,却被美景带入另一个时空,为得佳人相随,无论众人如何非议。她怯生生的望着他,只为让他成为不丹第一王。此故事纯属虚构,无论教条如何施压。行走佛门,愿与佛门相对。母咗说,只为让她成为不丹第一王妃。只求踏平这天下,她是灾星,却风华入骨;她非国手丹医,祝福她。敌派公子,他忍痛欲带她高飞。只求夺了这天下,也不要让她处这般险境。敌教要以她为质,愿与天下为敌。众人说,他宁愿血刃千万人性命,不必认真!,他却在看她第一眼时。可她不知,便再不能自拔。她非美色倾城,为得美人垂恩,却救人无数;她非蛇蝎毒妃,却毒计凌人。远走不丹,他带着她,他开辟江山国土,他恋着她,浴血奋战,她是妖女,他封她为佛门圣女母咗欲安排婚事,献给她。也不让她受半点委屈。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洪荒战神

    洪荒战神

    项问,一个角斗士。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受尽屈辱嘲笑。生死存亡之际得到未知兽魂的认可,成为一名兽魂师。从此,风云再起。魂徒,魂士,魂者,……魂尊,且看项问如何一步步迈入强者之林。寻身世,灭强敌,拳战四野,脚踏八荒。既然天下人皆负我,那我为你孤战天下又如何?屹立在傀灵山颠,怀抱昏迷的采儿,项问眼眸如水,战意滔天!
  • 游牧部族

    游牧部族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