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53400000006

第6章 国学文化与道德修养(5)

我国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例如秦国商鞅变法,刁民越杀越多。商鞅在法家性恶论“人性本恶,君子不可信人”思想的指导下,制定连坐等严刑峻法,还推广告密制,“杀人如恐不举,刑人唯恐不胜”,即使是一些很小的错误也要受到重罚,“偶语者弃市,犯律者连坐”,“杀人盈野使渭水尽赤”,以至于各地都出现了“褚衣塞路,囹圄成市”的惨状。

还有就是明朝初期朱元璋肃贪,结果贪官是越杀越多。朱元璋从乞丐到帝王,最痛恨的就是贪官污吏。他曾经6次大规模肃贪,15万贪官人头落地,从驸马、侄儿、宰相等都成刀下鬼,其中胡丞相一案就诛杀了3万多人。杀人手段残酷之极,剥皮实草、刷洗、钩心、抽肠、凌迟等,可是结果呢,贪官还不是越来越多。

第五,彻底解放人身自由,消灭虚伪和谎言。

人身自由是人格独立的前提条件,只有人身不受别人控制时,才有诚实的表现,其行为才有道德评判的价值。虚伪是道德的最大天敌,因为本身就是虚假的、骗人的,无法用道德来评价,这就是“伪君子”比“真小人”更卑鄙的道理。亚当·斯密认为,自由和独立的人格是自然产生美德的两大条件,商人经济自立过程中自然会具备道德涵养、勤勉、谨慎等美德。相反,在传统的封建社会下,家丁、佣人由于他们的人格不独立、没有人身自由,可能会道德败坏。马克思也认为伪善是人类最大的罪恶,并且来源于没有人身自由。马克思说:“人们最大的罪恶——伪善,是同没有自由分不开的。”

按照马克思的自由人思想,在专制等级森严的社会中,官僚阶层是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人身自由,人与人之间就是一种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因此腐败和堕落的问题很严重。比如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发现有人对自己的领导吹牛拍马,这是因为我们想从领导那里得到一些利益,这些都是由于人不是真正的自由,人与人之间还存在着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造成的。

【国学小讲堂,人生大智慧】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孔子说:“以放纵的心态做事情,就会招来很多的怨恨。”

所以我们办事要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以群众的利益为依据。

【品故事,明心志】

懂得“诚招天下”

唐太宗曾经对大臣说过:“国家的灭亡,多数是由那些奸佞的人一手造成的。”

于是就有人上书,请求铲除那些奸佞的人。

唐太宗问裴矩:“谁是奸臣?”

裴矩答道:“等陛下与众位大臣议事的时候,您可以假装发怒,试探一下。据理力争、毫不屈从的便是刚直的人;而那些惧怕陛下的威严而曲意顺从的就是奸臣。”

唐太宗说:“不要这样做。按理说,君为水的源头,而臣是水的支流。如果弄脏了水的源头,却想得到清洁的水流,世上哪里会有这种事情呢?我如今要以至诚来对待天下的人。”

唐太宗要求自己竭诚对待下属,因此,他深为众大臣、众百姓信服,使他们对唐朝死心塌地,最终国家得到治理。

八、“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精髓

第一,返璞归真的自然管理理念

道家所倡导的是一种返璞归真,就像刚出生的婴儿一样纯洁无瑕,没有掺入任何人为因素的自然管理理念。在道家看来,当时社会的物欲横流,人的本性已经受到了严重的扭曲,因此,必须要复归,还人性最本来面目。

首先我们应该了解人的本性是什么?《道德经》一书中曾多次提到“婴儿”、“婴孩”等词,认为人最本真的状态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道德经·十九章》),这就是一种单纯、朴素的婴儿状态。还有在《道德经·二十八章》中讲到“复归于婴儿”,“复归于无极”,“复归于朴”。道家主张要复归到婴儿状态,复归到最本真的状态中去。而到了庄子的时候,他干脆就称赞“同与禽兽居”的原始社会,认为这才是“至德之世”,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人的本性才能得以保存和发展。

正是因为这些原因,道家对领导者提出了一些要求,《道德经·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聘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句话是说缤纷的色彩会让人眼花,喧嚣的声音则令人耳聋,错乱的五味会令人败口,奔驰游猎则令人心狂,稀有的珍宝会引诱人犯错。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领导者应该是只求饱腹而不求悦目,有所放弃,才能有所获取。也就是说,优秀的领导者要秉承一种自然的管理理念,“持而盈之,不若其以”(《道德经·九章》),从而达到一种领导者“无为”而民“白化”的理想状态。

其实,每个生命都拥有自由的权利。在尧舜时代有一首《击攘歌》,其中唱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于我何有哉!”老子他老人家正是基于这样一种对潜在文化的认同,提出了他“无为而治”的圣世理想,而这种管理的理念充分体现出对个体自由的尊重。

第二,致虚极,守静笃的领导修为品质

与“无为而治”的自然管理理念相对,道家要求领导者必须是“致虚极,守静笃”。《道德经·十六章》中写到:“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日静,静日复命。复命日常,知常日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殁身不殆。”

意思是:心虚没有欲望达到极点,保持一种清静无为,而且要坚定不移。老百姓都在活动,我要看他们有往有复。老百姓很多,都应该回归到他们的根本。回归到根本,则无欲无知,不争不乱,这就是“静”。“静”是人们回归到本来自然赋予人类的品行。回归到本来的品行,就可以让天下太平,这就是社会永恒的法则。如果我们能够懂得社会永恒的法则,就是“明”了;如果不懂得社会永恒的法则,愚蠢蛮干就会造成恶果。一旦明白了社会永恒的法则,就能够懂得一切。这种普遍的法则也正是治理天下的王道法则,而这些王道法则又是自然界的法则,这种自然界的法则就是“道”。“道”是永恒的,即使人死去了,但是人类所总结出的道理是会流传于世的,它永远不会消失。

“致虚极,守静笃”是道家对“理而不据为己有;万物各有所为而不自恃其能;事功成而不居其功”的精辟总结。正因为领导者不居其功,反而赢得了人们更多的尊敬和爱戴,他的功绩永远会流传下去。道家并不重视成果的激励作用,虽然也不反对有作为和建立功业,但并不以这些作为它所追求的最终目标,道家强调对事业要有一种超然的态度。

道家还要求领导者不能有私心,要重视民心民意。《道德经·二章》指出:“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弗去。”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圣人用“无为”的态度来处事,用“不言”的方法来施教,让万物自然生长,人们能够看淡名利,拥有一颗厚实博大的包容心,一个能够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从而做到知人并自知。所以,明代的大学问家吕坤在《呻吟语》中解释说:“举世都是我心。去了我心,便是四通八达,六合内无一些界限。”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见,“致虚极,守静笃”是道家对领导者“治身”的要求,是领导者提高自身素质的基本方法。

第三,“不知有之”的隐性控制模式

老子说:“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道德经·十七章》)这句话就指出了老子评判领导者是否优秀的四个标准。

老子认为,太上型领导是领导者的最高层次,这种领导给民众的印象是“不知有之”,就好像这个领导者在人民眼中是不存在的一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就是因为领导者真正地做到了“无为而治”,“身教不言”,他虽然隐于众,却能以无形的影响力和感召力来规范民众的行为,让民众就能自觉的那样去做,而不是觉得有人在要求和强迫自己。

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矣。”他提倡“无为”,其实是“无不为”。“无为”是一种这样的“为”:在该不为的时候就不为,在该为的时候就要为,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处世原则,它体现的是事物自然而然的发展趋势,也是才能方法论中最特殊、最智慧、难度最高的、效益最好的技术。一句话,“无为”就是顺应自然和事物变化规律的管理模式。

西汉的“文景之治”,就是50多年来奉行“无为”政策的结果,用隐性的领导方式来治理国家。

着名的管理大师曾仕强分析老子“无为”思想时曾说了这样的一段话:“无为当然不是不为,而是无不为。但只有站在无为的立场来无不为,才能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地尽力而为。不争功也不诿过,自然一切秉公处理。”

在《道德经·三十七章》中也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白化。化而欲作,吾将镇之以无名之朴。无名之朴,夫将不欲。不欲以静,天下将自定。”意思是说:道永远都是顺其自然的,所以它能生养天地万物,而又无所不能作为。领导者如果能遵守道的自然规律,则万物会自己生长变化。在生长变化中,有时会有欲望,这时就要用“无名之朴”来镇定这些欲望,如此一来,就没有欲望了,因而就能安静,天下也就会太平。

所以,老子的“无为”思想体现在治国上就是主张“不尚贤”,让领导者隐于众,使人民不知道还有一个统治者。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汉朝有一个大官叫公孙弘,他对这一点分析的比较清楚。在他还没有当官以前,他曾经给汉武帝上书:“我听说尧舜时代,并不注重官位和赏赐,而老百姓却能互相劝勉向善;并不注重刑罚,而人民却不犯法。因为当时的领导者,能够立身正直,讲究信用。后来官高位贵,赏赐厚重,人民反而不能勤劳;刑罚严重,而作奸犯科并没有停止。因为领导者立身不正,而又不讲信用……”(参见《二十五史智慧大全》)

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老子的“不尚贤”与“任人唯亲”所说的并不一样,但“不尚贤”与“任人唯贤”是不矛盾的。

同类推荐
  • 寂静玛尼歌

    寂静玛尼歌

    浪子啊,你虽已死,但你能否说出,在你短暂的一生中,有多少次远足值得铭记?因为有着在戈麦高地上与康巴藏人一同游牧四野的传奇经历,作为一个汉人,柴春芽才敢于书写他对中国西部牧野生活的缅怀。因为漫游了西藏大地并最终皈依了藏传佛教,柴春芽才勇于坦露心迹,探索灵魂的深度与载力。
  •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

    《文学成都·2009》作为城市的文化符号,可以表明成都既是休闲的城市、现代田园城市,成都也是一个文学的城市。阅读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阅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状态;触摸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触摸这个城市的文化情怀;进入一个城市的文学,就是进入这个城市的内心世界。一个城市的文学也因此成为解读这个城市的精神符号和文化标杆。
  • 中华美德2

    中华美德2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中华美德3

    中华美德3

    在故事中吸取营养,让中华美德薪火相传,让孩子成为体现时代进步要求的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给儿童最好的教育让他们知道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精髓。
  •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

    《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讲述古代青少年成才的众多实例,分析其成长背景、良师益友的熏陶、中国古代青少年成才的内因。《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古代青少年成才史话》鼓励青少年树立远大理想,并为实现理想付出勤奋持久的努力。
热门推荐
  •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领袖

    世界军事百科之军事领袖

    军事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强大和稳定的象征,在国家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面而系统地掌握军事知识,是我们每一个人光荣的责任和义务,也是我们进行国防教育的主要内容。
  • 无心惹相公

    无心惹相公

    在21世纪某年的一个6月天里。大街上周围都是静悄悄的看不到一个人影。也是!在6月里的大热天里大家都在想办法让自己身体的温度降下去那里还有时间在一起到处跑呀。不过在某座豪华别墅里有个人却在不停的啃着东西。她就是我们的女主姚蓬蓬。吃!吃!吃!她现在脑海里就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吃东西。“小姐。你吃慢点小心呛着了。”厨娘王妈手里端着一个托盘从厨房里走出一边担忧的看着自家小姐,每次她受……
  • 魅姬一笑倾城

    魅姬一笑倾城

    她,穿越异世,成一国之公主!既来之则安之,难得来这么一遭,不好好见识见识那真是对不起自己。易钗而行,玩转江湖。本是无心,却不想招惹到了桃花。…妃子要杀她,大家小姐要杀她,皇帝要杀她,使臣要杀她,江湖一些人对她动杀机,还有…。终于,她不再忍,尼妹的,别把本姑娘的低调当成懦弱,她好欺负了是不是?于是,什么皇帝,本姑娘让你江山易改,玩死你们!什么江湖,她放话出去,本姑娘的出现就是让江湖身不由己!一路走来,三国鼎立,从皇宫到江湖,她又到底迷了多少人的眼?请大家支持,求收藏,求人气,求宣传推荐!喜欢的朋友可点击页面‘加入收藏’一项,能随时看到更新,随时找到文文!注意注意:台风的文不会坑,童鞋们可以放心收藏看!!!在此,台风厚脸皮再推荐自己的两本文文。“女皇,给我名份吧。”将要完结。
  • 沙郡年记

    沙郡年记

    追逐融雪中动物的足迹、阅读橡木年轮的历史、倾听大雁迁徙的长鸣……在这部作品中,奥尔多·利奥波德描述了自己在远离现代生活的简陋乡舍中的所见所闻,以及他在美国大陆各地的游历经历。在此过程中,他也持续思索着人类与他们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间的关系,试图重新唤起人们对自然应保有的爱与尊重。
  • 名人的交友之道

    名人的交友之道

    现代中国的文化建设是一个庞大无比的历史命题,需要几代、十几代甚至几十代中国人尤其是他们的人文学者,进行长期、艰难的心血智慧投入的伟大工程。中国精神的博大精深而又生机蓬勃的现代体系,建立它的特质和内在逻辑,它的品格和气度,它的价值观和范畴,它的理论积累和运行机制,这些都是不能一蹴而就的。就其本质而言,文化工程是一种“人心工程”,有关人的素质、情趣、价值追求、终极关怀、精神家园和人生设定的工程。可以说,文化是民族的标志,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正如一位学者所说:文化是我们的生命,以及外延如平原、山脉、湖泊、河流这些构成我们存在空间的核心。这种诗一般的语言深处,蕴含着历史的理性,读来有一种深邃厚重之感。
  • 挖宝

    挖宝

    光盘,广西第四、六、七届签约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西作家协会理事。获广西、全国报纸副刊好作品二等奖以上30余次。创作及出版长篇小说6部,在花城、上海文学、作家、钟山、北京文学等中国核心刊物发表作品若干,迄今共发表各类作品150余万字。
  • 你情我愿

    你情我愿

    本书已出版上市,出版名《我也可以变成你喜欢的样子》,当当,淘宝等均有售!年少的同桌时光,让她对他信任有加。男友出国深造,嘱咐他代为照顾她。他会对她冷言冷语,也会在得知她生病的时候心急如焚。一个猝不及防的吻,打破了他们之间纯净的“友谊”。之后他步步紧逼,她节节败退。她以为他只是一念成了魔,殊不知,他却早已情根深种。八年来,细细绵绵的时光里,她已成为他最缠绵的伤口。……三个月后,她“男友”归来,分明是同一张脸,却有着不同的温柔。当她渐渐的迷失,才发现这份温柔的背后,竟藏着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仓皇而逃,而他,却拦住她的去路,微笑着说:“你看,其实我也可以变成他,变成你喜欢的样子……”
  • 傲世界神

    傲世界神

    盗墓者穿越异世界,获得界珠,学得绝世神功,掌握超绝丹术,这使他在武道之路春风得意……无聊的时候在小世界泡泡妞,找找资源,调戏高高在上的公主,无聊时在那些高人面前装装逼,累的时候让身边的娇妻们按摩按摩……
  • 回望家园

    回望家园

    闲来翻书,常常由衷的羡慕古代所谓“文人”的生活。在他们的生活里,诗、书、画犹如血脉,时而各行其道,时而汩汩交汇,径直通向他们的心灵。他们在艺术的海洋里自由自在地穿行,反观当下,在分工日益精细化的时代(当然还有诸多的原因),不要说达芬奇式的巨人不复出现,就连文艺也被分割成了不同的营垒。不同艺术门类之间隔山而望,跨门类的“通才”已近罕见。当然也曾发现几位作家朋友,或是因为家学,或是因为机缘,有幸对音乐、绘画、书法之类有所涉猎,其作品就有了旁人所没有的气象,着实令人羡慕。正因为如此,当我偶遇吕中元先生的散文集《回望家园》时,那份惊喜就可以想见了。
  • 重生之女翻译官

    重生之女翻译官

    【简短版】外交部发言人秦卿,亿万富豪孙景炀,驻英大使余青童,三个男人异口同声:“晓云,你必须在我们中选一个!”她穆晓云只想靠本事吃饭,靠双手赚钱,靠头脑发财,为什么却引来一堆高干富豪追逐?她最烦的就是男人了!“选了一个呢?”“剩下两个就终身不娶!”【详细版】前一世,穆晓云是个为爱轻生的傻女人,再次醒来,却已经回到十年前……这一世,穆晓云决定斩断情丝,此生此世不再相信任何一个男人!现在的她只愿意实现自己前世未竟的梦想——成为一名出色的翻译官。然而命运之轮,却再一次把他,孙景炀,带到她的身边……她曾经为他怀过孕、流过产、捉过小三、赶过红颜、防过闺蜜、斗过婆婆……这种生活,她上辈子已经过够了!却没想到,曾经的花花大少,这一世却变成了深情专一的男人。只是他身边蜂蜂蝶蝶依旧环绕,而她,已经不想再上演那种无聊的婚姻保卫战!片段一2005年6月1日,南部,S大校园。“你不安好心。”小小年纪就当自己表妹的狗头军师,指点她怎么挽回男人。秦卿越看越觉得这个女孩子可怕。“我又没有害冯茹,你那么担心干嘛?”促狭的杏眼里,恶作剧的光芒一闪一闪地。冯茹在旁边弱弱拉穆晓云袖子:“晓云,从来没有人敢这样跟我表哥说话……”片段二2008年,5月18日,四川,北川。“穆晓云,你疯了,军人的铁则就是无条件服从命令——”秦卿漆黑的瞳仁充满怒火,盯着眼前满面血污,只剩下一双明丽美眸的佳人,“现在,我命令你,马上给我回学校去!”“长官,难道你不知道我在擅自上飞机之前,已经把退学信交到了教务处吗?现在你不能命令我了。”看着他脸色铁青,她冷冷一笑:“不是所有女人,都只敢在男人身后瑟瑟发抖的!”说罢,她毫不迟疑地跳上了他的抢险救援车,往灾区中心点飞驰而去。【新文推荐】江洋大盗重生到软弱的豪门大小姐身上,一睁眼就面对未婚夫悔婚,伪善的庶母庶妹假仁假义,父亲偏心母亲无能,她要如何扭转乾坤,活出不一样的过去?《重生之小姐你好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