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剪彩的发展过程中可以看到,它最初只不过是人们用以促销的一种手段,到了后来,它才渐渐地演变为商务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仪式。剪彩仪式,严格地讲,指的是商界的有关单位,为了庆贺公司的设立、企业的开工、宾馆的落成、商店的开张、银行的开业、大型建筑物的启用、道路或航线的开通、展销会或博览会的开幕等等,而隆重举行的一项礼仪性程序。因其主要活动内容,是邀请专人使用剪刀剪断被称之为“彩”的红色缎带,故此被人们称为剪彩。在一般情况下,在各式各样的开业仪式中,剪彩都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程序。尽管它往往也可以被单独地分离出来,独立成项,但是在更多的时候,它是附属于开业仪式的。这是剪彩仪式的重要特征之一。
目前,虽有不少人对剪彩提出非议,认为它乃是“劳民伤财”的“多此一举”,而剪彩自身在内容、形式、步骤等方面也在不断地日趋简化,并逐渐地得以革新,所以在实际的商务活动之中,绝大多数商界人士依旧坚持认为,剪彩是不宜被取消,不能被替代的。
具体而言,剪彩一直长盛不衰并且仍然被业内人士所看好,主要是基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剪彩活动热热闹闹,既能给主人带来喜悦,又能令人产生吉祥如意之感。第二,剪彩不仅是对主人既往成绩的肯定和庆贺,而且也可以对其进行鞭策与激励,促使其再接再厉,继续进取。第三,剪彩可借自己的活动良机,向社会各界通报自己的“问世”,以吸引各界人士对自己的关注。
在上述三条原因之中,最后一条至关重要。正因为如此,商界人士才可以理直气壮地向外界解释说:规模适度的剪彩,其实是一种业务宣传活动,而并非只是铺张浪费,毫无任何收益。在剪彩活动中,量力而行地进行适当投入,绝对是得大于失的。
乔迁之喜
“乔迁”即是搬家的意思,这个词出自《诗经·小雅》的《伐木》篇:“伐木丁丁,鸟鸣嘤嘤。出自幽谷,行于乔木”。本指鸟儿从幽谷中迁出来,后来人们就把迁入新居就叫做“乔迁”。
对于古人来说,一般是忌讳动土的,因为动土意味着动根,所以很少搬家,此乃根情所致。因此一旦动土,人们会非常重视,如同办喜丧等大事一样对待搬家,故有“乔迁之喜”的说法。
“乔迁”首要的是要选一个好日子,即“黄道吉日”。所谓“黄道吉日”,即要符合“天时、地利、人和”的原则,不能与天时地利相违,要有利于家庭的安居,有利于财源和福气的降临,并同时将晦气驱逐。
在过去,日子通常要请算命先生依据天干地支来推算。讲究“冬不搬,腊不移”、“月头不打灶,月尾不搬家”、“辰时搬,巳时发”、“亮时搬家,越搬越发”。今人虽然没有这么多讲究,但也会选择在天气好、日期带有双吉意味的日子里搬家,例如逢二、六、八这类的日子,或者选择“五一”、“十一”、“元旦”等带有纪念意义的日子。
乔迁之时,亲朋邻里要给主人送上喜礼、喜联、放鞭炮,同主人一起,先搬一盘火,喻日子红红火火;后搬一乘梯,喻步步高升;再弄个圆簸箕等物,全家推着走进屋子,意味着财源滚滚。有的人家还会拿扫帚在门口向内扫,意味着扫财进门;在窗边用扫帚往外扫,意味着扫走晦气。
总之,乔迁无论对于古人还是今人,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诞生庆典礼俗
诞生的礼俗是一个人来到这世上进行的第一项内容。它不仅仅是一种形式,更包含了父母亲友对孩子的美好祝愿。古代的诞生礼俗繁杂。包括“三朝”、“十朝”、“满月”、“百日”和“周岁”等。总的来讲是从孩子出生前一直到孩子满一周岁进行。
1.降生礼俗
新生儿的诞生为一个家庭增添了几分喜气,因此,婴儿一降生,父母就要到亲戚朋友处报喜。报喜就是婴儿初生的第一项礼仪活动。依照我国传统理念,生儿生女虽都为喜事,但是男子在古代是主要劳动力,传统中更是提倡男尊女卑,所以在报喜之时也因新生儿的性别不同而有着各自的特色。这样的传统从先秦之时,就有典可查,有“弄璋”、“弄瓦”之说,璋是指美玉,代表男孩,瓦则是土器,代表女孩。除了言语,更多的是用行动和礼物来表示,在湘西地区就有着提鸡报喜的习俗。产妇生产的当天,夫家要准备两斤酒、两斤肉、两斤糖和一只鸡,生产之后由女婿提着礼物到岳父家报喜。生儿生女从送的鸡的性别一看变知。
生孩子除了报喜之外,另一项礼俗就是在自家门口悬挂诞生的标志。这样既能够标示出产妇和新生儿的住所,也明确标示出男女,用象征物来寄托对新生儿的祝福。各个民族和各个地区的象征物多半与生活习惯等相关,颇具有地域民族特色。生活在晋西北地区的人民,多用剪纸来作为标志贴在门外,生男孩就贴一对红纸剪成的葫芦,女孩是一对红纸剪成的梅花。东北地区的满族人家,生男在门外悬挂弓箭,希望其以后能骑善射,生女挂红布条,象征吉祥。
2.出生礼俗
在我国有些地方依然保存着传统的古礼,那就是种树。俗话说得好,百年树木。十年树人。成材和成才在某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的。所以我国有为刚出生的孩子种同龄树的传统。人们在养育孩子的同时,也培育这些与孩子一同落地的纪念树。让小树伴着他们成长。
3.满月礼
满月礼又称为弥月礼。就在小孩子出生满一个月举行的仪式。主要内容大多是外婆和舅舅带着小孩子在大街上走一走,一方面庆贺孩子满月,一方面庆贺产妇出月。到了满月这一天,通常都宾客满席,一般婴儿的女性长辈要准备好新生儿的衣物作为礼品。除此之外,还有剃胎发等习俗,许多地区的剃发礼是由婴儿的舅舅主持的。当然不同的地区也会有不同的风俗,如孩子的外婆送之类的。
4.百日礼
百这个字在中国的传统中是个重要的数字,它有圆满完全的寄托。因此在婴儿出生的第一百天,一定要进行的就是百日礼。百日礼的礼品和满月礼大同小异。最有特色的是百家衣,百家食,百家锁等等。这些礼品大多是映衬长命富贵,百岁吉祥等吉祥话。
5.周岁礼俗
周岁礼既是诞生了礼俗的终结,也是一个人寿礼的开端。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所以无论古今,还是地区,周岁礼都特别的隆重,除了祭祖和祭神之外,还有试鞋,抓周等。试鞋是指新生的小孩要试穿虎头鞋来壮胆辟邪,以求其安心成长。其中最具神秘色彩的是抓周,也就是在小儿周岁之时,拜访各种象征物品,随其抓取,以此来测验孩子长大后的志趣喜好。虽然抓周带有浓厚的巫术、迷信的色彩,但是依然得以完整的保留和传承。
寿诞日的称谓
人生在世,但求的就是福禄寿三星高照。其中的寿,就是指人年龄的长久。对于能否获得长长久久,更是许多人短信的问题。无论是年轻人,还是长者,对于自己的寿诞都格外的重视。现在的年轻人喜欢庆祝生辰,也只能说是过生日而已。只有五十活六十岁以上的长者庆贺生辰才能称之为“庆寿”。
在古时,人又上中下寿之分,百岁称之为上寿,八十岁称之为中寿,六十岁称之为大寿,是一定要庆贺。不同年龄的寿宴有不同的名称和讲究。
在人的六十岁这一年,赢来了第一个大型的寿宴,集花甲寿。寿庆当天多有寿者的儿孙张罗。诞日之前,子女还要准备丧葬所用,所备之物其名皆以“寿”字起首,如“寿衣”、“寿材”等等。这并不是不吉利的事情,而是从另一个方面反映希望老人活得长长久久。过了六十之后,依照传统有“六十三,鲤鱼跳沙滩”、“六十六,阎罗大王请吃肉”的说法。在古代看来六十三岁这一年是凶兆之年,为了挨过这一关要买条鲤鱼到阿育王寺放生池放生。六十六岁则是杀年,在这年做儿女的要烧六十六块肉给老人吃,才能够化险为夷,常年茹素的,这一烤麸代替。
从六十的生日开始又有着逢十做寿的说法。七十岁叫做古稀寿,出自于杜甫的诗句“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七十七岁的寿诞称之为喜寿。到了八十岁,这一年的寿礼庆典则特指为过大寿。通常八十大寿是不仅值得全家人庆贺的事,更是值得亲朋宾客相聚的日子。八十岁之后,八十八岁的生日称之为米寿,原因是八十八写在一起刚好是个米字。九十九岁称之为白寿,一百零八岁的寿诞称之为茶寿。这样的传统一直流行在全国大部分地区。
但是要特别注意的是,我国有着“做虚不做实岁”的习俗,也是上文所说的整十岁的寿辰都要提前到虚岁来举行隆重的祝寿仪式。我国更有做“九”不做“十”的传统,在民间,认为十是一种圆满,到头到顶的意思,“十全为满,满则招损”当然是不吉利的,而“九”与“久”同音,象征着长长久久,表示寿数没尽头。
除此之外,自古还有“男不做三,女不做四”的禁忌,也就是男人不过三十岁生日,女的不过四十岁生日。一种说法这一禁忌是因为,三十和四十这两个大生日正好介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上。男子三十而立,成家立业,自己的父母多半到了需要人照顾的年龄不好继续给孩子过生日,再加上自己已经成人立业,再像小孩子一般过生日颇有不妥。而女子年及四十,多半即将进入更年期,因此不再愿意提及,自然不会过。而另一种说法是因为“三”谐音丧,“四”谐音“死”,中国自古就有避讳不吉之数的传统。
酒桌饮酒七忌讳
1.注意酒仪
饮酒时应正确举杯,不必矫揉造作地在举杯时翘起小手指,以显示自己的优雅举止。尤其喝红酒,在饮酒前应有礼貌地品一下酒。可以先欣赏一下酒的色彩,闻一闻酒香,继而轻啜一口,慢慢品味。千万不要为显示自己酒量大,看也不看杯里的酒便一饮而尽。此外,也不可喝得太急,使酒顺着嘴角往下流。这都是有失风度的行为,在国际场合则有失国格。
2.讲究次序
第一次上酒,作为东道主的你可以亲自为所有客人倒酒,不过请记住,依逆时针方向进行,从坐在自己右侧的客人开始,最后才轮到自己。客人喝完一杯后,可以请坐在你对面的人帮忙为他附近的人添酒。如果你同时准备了红酒和白酒,请把两种酒瓶分放在桌子两端。如果有领导在场,最好从领导位置开始倒酒,然后按照逆时针方向一一倒酒。如果领导较多,坐的位置又无次序,这种情况下,可以请酒店的招待人员帮忙倒酒,这样做既不失礼仪,又能显示出自己的身份。
3.倒酒方式
在正式场合倒酒时,啤酒和葡萄酒都是不能手持酒杯的。而在轻松的场合,啤酒则可以手拿酒杯,但要注意右手拿瓶,左手拿杯,并且右手要倾斜着倒才美观。另外,注意啤酒泡沫要与杯口齐平,不能溢出。
倒酒时注意将商标向着客人,不宜把瓶口对着客人,如果倒含汽的酒可用右手持杯略斜,将酒沿杯壁缓缓倒入,以免酒中的二氧化碳迅速散失。倒完一杯酒后,应将瓶口迅速转半圈,并向上倾斜,以免瓶口的酒滴至杯外。
4.礼貌回应
祝酒者并非一次喝完杯中酒,每次喝一小口足矣。有时你不必碰包括葡萄酒在内的各种酒精饮料,但是当别人向你祝酒时,无论怎样你都应该站起来,加入到这项活动中,至少不应该极端失礼地坐在座位上。
5.表示谢意
当别人向你祝酒时一定要说 “谢谢”,同时要向对方祝酒。在宴会活动中,女性可以非常自由地面对别人的敬酒,而且回应敬酒者只要微微一笑,或向祝酒者点头示意就足够了。在祝酒结束后,还可以朝祝酒者举起杯子,作出姿势表示“谢谢你,也祝你”!
6.言行文雅
有人想以猜拳行令方式烘托气氛,结果吵闹喧嚣,粗野放肆,令人心烦。在公共场合不宜划拳,纵使主人许可,行些酒令,划些文拳聊以助兴即可。
在宴会进行过程中,切记一边饮酒,一边吸烟。
7.饮酒适度
现实生活中,不少人虽然非常注意自己的打扮和言谈举止,唯恐给别人留下不良印象,但在觥筹交错的宴席上,常常忘记保持一份文雅的酒态,往往是酒过三巡后摇头晃脑、吆三喝四、词不达意,不但脸被酒精刺激得变了形,而且走起路来也是手舞足蹈,非常不雅观。 酒德即人品,很多人往往通过饮酒来考察一个人的自制力和素质高低。我们有“君子饮酒,三杯为度”的古训,即饮第一杯,表情要严肃恭敬;饮第二杯,要显得温文尔雅;饮第三杯,要神情自然,而知道进退。酒过三巡仍无节制,就叫失态。现代人虽然并非一定要做到酒饮三杯而止,但适可而止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不能把饮酒作为目的,而应当把它作为调节气氛、增进感情交流的一种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