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4500000009

第9章 倾听—轻轻地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 不知不觉的、悄悄的、一点一滴渗透的教育是最厉害的教育。

☆ 孩子的反叛往往由于教育者说话太多。修炼自己的教育状态,实现闭着嘴说话,才能赢得孩子的尊敬。

☆ 我们的孩子内心里都有永不熄灭的蜡烛,这根蜡烛有着无限的能量,而教育者的任务是做一根火柴,点亮孩子心中的光明。

你知道怎样听孩子说话吗?你知道孩子说的话里隐藏着什么秘密吗?很多人并没有深入思考过这个问题。其实,孩子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是很有奥秘的。只有用心的人才能听到孩子的心灵之音。

美国有一位非常有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主持一个与孩子对话的节目。有一次,她测试孩子说:假如你驾驶飞机载着乘客在空中飞行,突然发现飞机有问题,出现故障,没油了,你怎么办?

这小孩直截了当地说:我就赶快跳伞,让他们在飞机上等着我,我要第一个跳伞!

坐在台下的许多观众哈哈大笑起来,有的观众觉得这孩子真鬼头,发生故障他第一个跳伞,先想到自己跳伞自己逃生。

这位主持人接着问道:然后呢?

这个小孩说:我去取汽油,我还得回来救他们。

听到这句话,那些大笑的观众们止住了笑声。他们没想到在孩子单纯、幼稚的举动当中,包含着一颗博爱的心。

这位主持人有一个十分可贵的地方,就是她继续倾听孩子的讲话,最终了解了孩子的真实想法。

天底下的父母都想了解自己的孩子,因为不了解孩子就很难教育孩子。然而,许多父母与孩子近在咫尺却难以沟通,甚至常常发生冲突。很多父母觉得和孩子沟通困难,不能理解孩子为什么与朋友聊天时兴高采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而跟父母说话却像挤牙膏,问一句答一句,问多了还不耐烦。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只要稍稍留意便会发现,孩子跟朋友说话,对方常能耐心地听他把话说完,还会赞同他的意见;而父母总在听孩子说第一句话时便急不可待地训斥孩子,甚至找出许多例子来证明孩子不对,根本不听孩子把话说完。问题的症结不在于孩子不愿意跟父母说话,而在于父母不愿做孩子的倾听者。

做孩子的忠实倾听者,是了解孩子的最佳途径。

父母常常要求孩子应该“如何做”,面对孩子的各种行为,不去努力发现孩子这样做的理由就一味地“纠正”,这是很不明智的。只有做孩子的忠实倾听者,倾听孩子的心声,才能真正了解孩子,才谈得上有效地教育、引导和帮助孩子。

在《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一书中,有一个案例值得深思:

一名四年级的女孩,从三个月前开始变得学习困难,学习成绩下降,甚至不愿意上学。妈妈反复追问后,孩子说她在学校丢失了许多橡皮,说语文课上做练习时,老师曾让她借橡皮给一位男生,但那位男生没有把橡皮还给她,她向老师反映后,老师不理睬,还对她有些不耐烦。于是,妈妈说:“你这孩子,怎么这样小心眼!一块橡皮算什么?你要什么橡皮,我给你买好了,不要再找老师的麻烦。老师天天要给你们上课,多忙啊,你真不懂事!”孩子仍旧不高兴,对妈妈的劝说无动于衷,并且更不愿意上学了。

这位母亲只了解了事情的表面,就让孩子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并不过问孩子为什么对此事一直耿耿于怀,也不听听孩子的想法。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更加严重了。很多时候,父母应当做孩子的听众,耐心地听孩子把自己的想法说完,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和帮助孩子。

没有一位父母不愿意了解自己的孩子,不愿意与自己的孩子成为好朋友。很多父母在同事和朋友眼里都是很宽容、体贴的,他们可以倾听一个失意朋友的诉说,却很难和孩子沟通好。到底是什么阻断了亲子间的交流呢?

一位母亲声带上长了结节,医生强迫她噤声,至少十天不许说话。这天,儿子放学回家,进门就嚷:“我恨老师!再也不去学校了!”如果平时听到儿子这么说,母亲一定会严厉地训斥他。但是,这一次她没有这样做,因为她不能讲话。气愤的儿子趴在母亲的膝盖上,伤心地哭着:“妈妈,今天老师叫我们写一篇作文,我拼错了一个字,老师就嘲笑了我一番,结果同学们都嘲笑我,真没面子!”母亲依然没有说话,只是搂着伤心的儿子。儿子沉默了几分钟,似乎逐渐平静,最终从母亲怀中站了起来,轻轻地说:“我要去公园了,同学们还等着我呢,谢谢你听我说这些事。”

由于一个特殊的原因,这位母亲体会到了“沉默”在亲子沟通中的重要意义。沉默是金,更是一种教育的艺术。在亲子沟通中,“听”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甚至比“说”更重要。父母如果希望与孩子的关系更融洽、更亲密,希望家庭气氛更和谐、更温馨,就应当想方设法让孩子向父母倾诉。

不管是孩子还是成年人,在日常生活中都会遭遇各种各样的压力,这些压力如果找不到宣泄的通道,就会对人产生损害,对正处于成长期的孩子伤害更大。孩子的心事如果长期得不到倾诉,内心世界往往容易变得封闭,他们的心态也会变得不健康,甚至患上抑郁症。

《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讲了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语文老师接了高中一年级的一个班,班里有位男生引起了她的注意。那个男生看起来很瘦弱、很敏感,眼睛里经常透着忧郁和倔强。他很少和同学嬉笑打闹,也很少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参加活动也是郁郁寡欢。上课的时候,这位老师发现他的眼神飘忽不定,很少举手发言,即使老师点到他,他也只是愣愣地站起来,词不达意地说完,脸红红地坐下,趴在桌子上半天起不来。

一次下午上作文课,他迟到了。迟到后的他竟然理直气壮地站在教室门口,一脸倔强,没有丝毫的歉意。这位老师当时很生气,就问了一句:“你为什么迟到?”学生却盯着自己的脚尖,不抬头也不说话,全班同学目光齐刷刷地落在了他的头上。班里鸦雀无声,气氛紧张。当时,那位老师真想用教师的威严压服他,但她想了想,还是忍住了,平静地让学生回到座位上。

下课以后,老师让那位学生到办公室里去一趟。学生来了以后,老师没有批评他,而是和颜悦色地说要给他再讲一遍课堂上的内容。那位学生有些诧异,也有点“受宠若惊”,脸色也缓和下来。过了一会儿,见气氛已经很融洽了,这位教师就说:“刚刚老师问你为什么迟到,并不是想批评你,因为老师知道你自己也不愿意迟到。我觉得你的自尊心很强,不愿意老师批评你,也不愿同学看不起你。”

那个学生张了张嘴,想说什么,但又把话咽了下去,低下头,盯着自己的脚尖。

这位老师说:“既然你不愿说,老师也不勉强你,你这样做肯定有你的理由。我希望你把我当做是大姐姐或者朋友,我只想尊重你、理解你,而不会责难你、讥笑你。你如果把心事说出来,就可以轻松一下。痛苦让两个人分享,痛苦就少了一半。对吧?”

后来,那位学生终于敞开了心扉,向老师倾诉他的心事:原来,母亲去世以后,爸爸丢下他和弟弟又娶了“那个女人”,而“那个女人”非常刁蛮,不让父亲和他们来往,也很少给抚养费……

通过这次倾诉,老师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在以后的教学当中尽量给他更多的帮助。上课多提问他,尽管有些问题他回答得不那么理想,老师仍然给予表扬,鼓励他进步。同时也发动学生和他交往,当他有困难的时候主动向他伸出援助之手。另外,老师还经常和他聊天,让他有机会倾诉内心的感受。经过一段时间的帮助,这个学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虽然和别的同学比,他还是有些压抑忧郁,但脸上时常带有笑容,眼中少了些憎恨,性格也开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这位老师的方法是很好的,在课堂上她没有逼迫孩子对迟到的理由作出解释,当课后关系融洽的时候,她又鼓励学生倾诉内心的烦恼,最终了解了学生的真实想法。

现实生活中,有些父母和教师却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常常自以为是地根据成年人的判断来决定孩子的想法。当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往往不给他们申辩的机会,更不愿意倾听孩子的诉说。这样做,不仅堵住了孩子的嘴巴,也堵住了他们的心灵。

我们发现,很多青少年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都跟亲子沟通不畅有关。实际上,亲子沟通中的很多问题都是由于父母听得少而说得多造成的。孩子在想要寻找倾诉对象的时候,却发现自己遭到一番教育,甚至成为语言垃圾的承载者,他们怎么会愿意和父母沟通呢?尤其是当孩子心中积郁了不良的情绪时,父母更要注意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否则,孩子很可能因为无法宣泄自己的情绪而变得冷漠孤僻、自我封闭,对人与人的感情不信任、偏激、叛逆,或通过一些不正当的途径发泄压力,甚至濒临犯罪,这是非常危险的。

我一直觉得,中国人并不善于倾听。而,不善于倾听,恰恰可能是当代中国诸多现代性问题的根源。现代性问题层出不穷。从文化角度上来看,其中一个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群体缺乏自我接纳的品质。

众所周知,自我接纳是心理健康的第一要素,更是现代人走向成熟的关键。而心理学家经常忽视的是,自我接纳的品质并非表现在自我的体认上,而是会在人的表达上一览无遗。

也就是说,自我接纳将最终展现为——知道什么可以说,什么不可以说,即“嘴巴的品质”。然而,嘴巴的品质是耳朵培养出来的!不善于倾听,或者不屑于倾听,最终的结果是失去了照见自我的“镜子”,是对自我与他人、自我与自然、自我与自我之关系的漠视。

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指导和教训,他们需要的是有人倾听他们诉说,有人理解他们的感受,在受伤的时候、沮丧的时候、愤怒的时候或者兴奋的时候,有人能和他们一起分担或分享。

给孩子倾诉的机会,关键是父母转变态度。父母要想和孩子好好沟通,必须学会倾听。怎样做孩子的忠实倾听者?我的建议是:

◎ 少“说”多“听”

与孩子沟通的重点就是要注意揣摩孩子没有说出来的思想感情。和孩子沟通,父母应该多听少说,在孩子说话的时候要表现出好奇、兴趣和乐趣,可以使用眼神、手势、抚摸等方法,营造出宽松的气氛,鼓励孩子多说话。在谈话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打断孩子,也不要轻易改变孩子的话题。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在批评处分之前务必给孩子足够的申辩机会。认真地听取孩子的诉说,不但可以加强亲子间的沟通,还可以增加孩子的安全感,让他明白爸爸妈妈总是体谅和支持他的。

◎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和孩子交谈

吃饭、散步、临睡前、旅行都是很好的交谈机会,这时候孩子的情绪比较放松,常常会表达出自己最想说的东西。孩子在越小的时候越愿意诉说,教师与父母应该以充满耐心与兴趣的姿态来倾听,因为这个时候正是沟通的黄金时期。如果将这种沟通坚持下去,即使是孩子长大了,也会习惯与教师、父母交流。

◎ 关注孩子的内心世界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代沟明显表现为双方谈不到一块儿。与跟老年人谈话相比,跟孩子谈话似乎更需要一种类似天赋的才能。在和孩子交谈之前,你必须主动并自然地与孩子接近。开始同孩子接触时,应该有意识地与孩子保持一段距离,只对他们偶尔地注意一下,表示一下好感;等到孩子对你的存在习以为常,感到你并无恶意后,再寻机同孩子进一步接近。要真正与孩子很好地相处,你还必须了解孩子心理、生理上的特点,懂得他们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

同类推荐
  •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

    孩子究竟需要什么?本书告诉我们:生命最需要的是最精神的能量,亦即心灵温度;教育之道在于心灵,温暖心灵是教育的核心,因为如果一个人的心灵是温暖的,他的大脑潜能就会自然激发与拓展。说有温度的话,做有温度的教育,上有温度的课……
  •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中学生读名家:海燕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郑振铎迅速发表了《街血洗去后》《六月一日》等大义凛然的愤激之作。他在抗战时期写的《“野有饿殍”》《从“轧”米到“踏”米》《鹈鹕与鱼》《我的邻居们》《最后一课》等文,俨然是一组抗战沦陷区的全景图。他的文字平淡而见新意,章法轻松而见严谨,既歌颂真善美,又深具学识,展现出一种强大的生命力。翻开这些文章,感受郑振铎犹如当面倾吐般的真挚,体察其内心洋溢着的一派爱国情怀。
  • 小神通抢猜灯谜(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小神通抢猜灯谜(青少年挖掘大脑智商潜能训练集)

    潜能是人类原本存在但尚未被开发与利用的能力,是潜在的能量。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消灭,也不会创生,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他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转化和转移过程中,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 宋词(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宋词(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六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王爷也敢玩:王的女人太狡猾

    王爷也敢玩:王的女人太狡猾

    现代歌星倒霉穿越到古代,附身在一个又丑又哑的女人身上,成为了一个爹不疼,娘神秘,姐妹厌恶,下人也欺负名叫哑疤的女人。又倒霉的逃跑路上遇上个难缠的将军王爷,说什么她身上有他要的东西,卑鄙的他用一直猴子威胁自己不得不低头跟他走。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可低头不代表服输,生性抠门小气,对金子有异样执着的她变相的在王爷府赚钱了起来。顶着张丑陋脸又发不声音的喉咙,却还是照样有办法把王爷府给弄的鸡飞狗跳。无厘头的坑钱,没道理的整人,就连一向以冷酷闻名的王爷都被气红了脸,只差没晕倒。可忽然某一天,某哑疤忽然神秘的就发挥奇功,带着猴子,离开了王爷府,消失得无影无踪,再一次气得王爷发誓要把这惹到她的女人逮回来,好好的教她怎么做人……
  •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东宫有本难念的经

    宝庆十九年春,大佑国皇太子大婚,大将军之女入主东宫。一个不是淑女的将门千金遭遇一个不是文韬武略的中庸太子,到底是佳偶天成,还是冤家路窄?成婚一年不足,太子忽然休妻。迷影重重,生死茫茫,这样一来,还是不是大团圆结局?
  • 王爷的罪妃

    王爷的罪妃

    她爹是谋反的帮凶,被骂为千古罪人,无辜的她就因为是罪人的女儿,他定她有罪!她偶遇旧情人,吃顿饭,被骂水性扬花,不安一室,他说罪大恶极!她反抗,偷逃,纵火,下毒,被抓回毒打,关押,他说罪有应得!她认命了!反正,她就是有罪,罪恶滔天,罪该万死!但长的美也是一种罪吗?他用行动告诉她,美貌是一种无形的罪。是啊,她满身都是罪,天生带罪,那就认了,罪妃是吗?可以接受!他指着她冷笑:“你是我救下的罪奴,是我给你苟且偷生的机会,你该感谢我!”是,很感谢,半夜把你踹下床算不算?他斜睨她:“你的一切都属于我,我掌控你的生死!我没答应,你就给我活着!”好,要活着,那我一刀先送你去见佛祖,你死了,我是不是就能自由?他拎着她:“我纵容你的恶习,让你学会了反抗!我会让你生不如死!”生不如死?一直都是,还怕这一次吗?他拉着她:“你敢跟他在一起,我就杀了你们!”又是威胁吗?那就给个痛苦吧!她已经视死如归了!他抱着她:“你的罪,我替你承担,是否愿意留下!”她笑着推开他,以为一句承担,就可以抹灭你曾经的残忍吗?很感谢n523129亲亲为罪妃做的视频,个人感觉非常好,和文非常的贴切,希望各位亲们会喜欢哦!视频地址:推荐一本非常好看的小说哦!痕儿大大的文<将军的色妻>各位亲们,可以去捧捧场!真的很不错,文笔清新!更新非常快哦!推荐好友痕儿的新文,望亲们多来踩踩,《邪魅首席的禁锢妻》
  • 千古谚语大观

    千古谚语大观

    谚语是千百年来人类智慧的结晶,同时也富于高明的语言表达技巧。笔者个人认为谚语的妙处可以用四句话来概括: 藏谋略于只言,指迷津于片语,以微言见大义,以前车为后鉴。
  • 傀儡皇帝:汉献帝

    傀儡皇帝:汉献帝

    汉献帝,名刘协,字伯和。汉灵帝第三子,汉少帝弟。少帝被废后,被董卓迎立为帝。董卓被王允和吕布刺死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献帝。后献帝逃出长安,落到了曹手中。献帝在位31年,终被曹丕所废,后病死,终年54岁,葬于禅陵。《中国文化知识读本:傀儡皇帝(汉献帝)》我们讲述的就是这位汉朝末代皇帝的悲哀一生。
  • 休妻未遂

    休妻未遂

    他是孤儿,却是显赫家族的继承者,叔父阴谋夺权而被迫沦落他乡,当高墙大院里的一切恍然一场陈梦,情人与发妻,他乡与故乡,他该情归何处……他是长在美国的中国人,执迷不悔地跟一个女人牵手,严酷现实让他心灰意冷,踏上寻根之旅,在祖辈父辈尘封往事中,那抹曙光亦幻亦真……【喜欢小雨作品的,请关注新作《涅槃凰妃:腹黑王爷倒追妻》】
  • 做最好的自己

    做最好的自己

    本书选取了胡适著作中关于青春、人生与理想的篇章,其中包括胡适对年青人在思想修养、能力提升、个性培养等方面的建议和引导。主题是关于青年人如何成就自己的人生,这是胡适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现今年轻人在求学做人方面面临困惑时的最好引导,对当下的年轻人如何做最好的自己,过好自己的人生有很好的启迪作用。
  • 艾在,爱在

    艾在,爱在

    无限好书尽在阅文。
  • 中国织绣

    中国织绣

    旨在传播中华五千年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全民文化修养。该书在深入挖掘和整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果的同时,结合社会发展,注入了时代精神。书中优美生动的文字、简明通俗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把中国文化中的物态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精神文化等知识要点全面展示给读者。
  •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蒙台梭利儿童教育手册

    本书是一部系统阐述蒙台梭利方法和“儿童之家”教具使用的操作手册。蒙台梭利在美国传授教育方法期间,应无数对她的教育方法感兴趣的家长和老师的要求,写下了这本操作性手册。让老师和家长更易理解蒙氏教育方法的精髓,并指导儿童自由、健康地成长。这本手册提供了“儿童之家”运用得十分有效的教学用具,以及相应的教育原理与方法,堪称家长和教育者的必备手册。它曾被称为“20世纪西方最卓越、最科学、最完美的育儿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