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800000014

第14章 认知过程 (2)

有一次,王女士看到自己的女儿,在家里居然与男孩子亲热,她的女儿才13岁,她气的冲上去把女儿打了一顿,然后,又苦口婆心地劝女儿不要早恋。可女儿只是一味沉默,女儿开始恨自己的母亲,并开始有意与母亲顶着做事,王女士很头疼,不知女儿为什么会过早恋爱,也不知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女孩子到了13~14岁以后,被称为“问题年龄”。事实上,女孩子长到这个阶段,从生理上讲,应该说比较成熟了,性的意识和性的冲动都比较强烈,对异性的渴望也与日俱增,但是,从心理上讲,还是不够成熟,最起码缺乏人格上的独立,对父母还有一定依赖。

这种生理上与心理上的矛盾,就很容易出现问题。所谓的“问题”,当然主要是与性有关,如同居、怀孕、人流等出现这些问题以后,孩子本人很紧张不说,做父母的更觉得“丢人”、揪心。

中学生尽管生理成熟提前,但心理成熟却相对滞后,自我控制能力不强,对异性的好奇心、神秘感常常驱使他们不顾后果地追求异性,过早地涉足爱河。

在学习生活中,往往有这种情形——男女一方在学习上、生活上给对方以一定关照和帮助。这是一种纯真的友情。而对方往往把这种纯真的友情误解为爱情,产生心理错觉,于是暗地里滋生了一种爱慕。有的甚至直接向对方求爱,发展为早恋。

早恋是缺乏理智控制的一种感情冲动。属于心理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的心理危机的一种,出现早恋现象后,不能仅仅说教,应加以正确引导,使早恋的孩子正确处理好双方关系。

恋爱恐惧危机

恋爱恐惧心理一般发生在大龄青年身上,他们错过了恋爱的最佳时机,可由于择偶条件偏高、心理素质差,往往对恋爱比较恐惧。

已是大龄青年的李先生一连交了几位女友都告吹了。李先生本科毕业,就职于某外企,收入不菲,事业也小有成就。这些条件,使他的心很高,李先生执意要找美丽的女孩,他在婚介所求偶条件一栏中只填上两个字:“漂亮”。

第一个姑娘见面,李先生非常紧张,冷场好久,只说了一句话:“我去解个手!”姑娘大失所望,脸色难看,结果不欢而散。李先生说:“我当时真的想解手。不瞒你说,可能是紧张的缘故。我一紧张就小腹憋胀。”

见第二位姑娘时,李先生是有备而来。选了一家幽雅的咖啡屋,萨克斯吹奏的音乐使气氛非常温馨。李先生的紧张稍有缓释。但是姑娘一到,李先生又无端地心虚气短,心跳加快。那姑娘漂亮得让他眼睛不敢直视。李先生把目光转向别处,将事先准备好的一段话背书一般背出。对方不知所云,眼睛越睁越大,最终一怒离去。

与第三位姑娘见面,李先生煞费苦心。鉴于上次见面的环境太刻意,角色意识太强,这次特选择了一处茶馆,人语断续,茶烟袅袅。李先生不似前番紧张,目光较为专注,自我介绍也顺利完成。他正在暗自庆幸,却发现对方目光有几分怪异。李先生顺着她的目光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腿在发抖。这一发现导致自己更加紧张,李先生觉得对方的目光如两道X射线,急忙将那不争气的腿往里一放,猛然屈起的膝头撞着了茶桌。他心里一声“完了”来不及叫出,桌上的两杯茶已经打翻。李先生尴尬得不知所措,心里反复念叨着两个字“完了”。

生活中,要对自己的自我心理有准确的认识,每一个成长阶段,人都有不同的心理认知,早恋与恋爱恐惧都是不太正常的,但也是最经常发生的。我们要在每个阶段纠正心理的错误认知。

影响认知的因素有哪些?心态如何影响我们的认知?

当人们去认知的过程中固然受不同的年龄、阶段的客观情况限制,不同的认知事物、不同的心态、不同的经验所得出的认知结果也是不一样的。

心态的因素。世界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在一次欧洲指挥大赛的决赛中,按照评委会给他的乐谱指挥乐队演奏的时候,发觉有不和谐的地方。起初他以为可能是乐队演奏错了,就停下来重新演奏,但仍然有个地方不和谐、不如意。

小泽征尔向评委提出意见时,评委却说是他的问题。要他找出原因,演奏完整。当时小泽还不是世界级的指挥家,而只是一个参赛者,但他稍加考虑,面对一批音乐大师和权威人士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台上立刻报以热烈的掌声。

原来这是评委们精心设计的圈套,以此来检验参赛的指挥家们是否能发现乐谱的错误,并且在遭到权威人士的“否定”的情况下,能否坚持自己的正确判断。

类似的现象在现实生活中并不鲜见。有些人在做出选择和决定后,一遇到领导、专家甚至是同事、朋友提出不同意见,就发生动摇,怀疑自己的主意不对头,并放弃原来的选择与追求,甚至明明发现权威的指示与实际不符,也不敢坚持自己的观点,以致将错就错,随风摇摆。这就是影响认知的心态因素。主观上早以认定权威是正确的,非权威是错误的。带着这样的心态去判断事物必然会影响认知的结果。而面对权威我们自己有着自信的心态就会坚持我们自己的认知是正确的。

带着自信心去认识事物,我们可以坚持己见。但如果我们的心态悲观,对认知也是有很大影响的。

林黛玉天生是一个悲观的人,她看什么事物都带着悲观的色彩,她看到花落了,觉得花真可怜,所以亲自用香囊埋葬,并发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日葬侬知是谁”的感慨,自己便又平添了许多泪水。有一次,林黛玉去找贾宝玉,但大门紧锁,她敲敲门,无人应答。再一敲,听到了贾宝玉说:“谁呀,早睡了!”结果林黛玉以为贾宝玉不愿见她,自己又回去独自啜泣到天亮。

其实,贾宝玉是以为哪个丫鬟呢?若知道是她巴不得开门呢?但就这样一场误会产生了,主要就是由于林黛玉的悲观判断造成的。

我们要学会客观的认知,不能让心态影响了自己的判断,这样对自己处理社会关系是十分不利的。

经验如何影响我们认知?

宋朝元祐年间,黄山谷、秦少游等人闲暇无事,聚在一处评赏图画。当看到李龙眠所画的一幅画时,大家都交口称赞。

这幅画画的是六七个人围着盆掷骰子,盆中的五颗骰子都是“六”,还有一个骰子在旋转,盆旁边一个人张口大声疾呼,其余的几个人都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神情很紧张。

苏东坡认为这画的是学闽人说话的样子。

大家都不相信,问他怎么知道,苏东坡解释说:

“天下的语言,说‘六’都合口,只有闽音才张口。如今盆中五颗子都已定,再一个‘六’,就能胜全局。掷者必是呼‘六’,而他张着口,不是学闽人说话是什么?”

当时,画的作者坐在旁边,听了苏东坡的这一评论,连连点头,认为他说的对。

人的认识过程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的经验、知识积累越丰富,就越能透过表面现象看到本质。知识和经验能促进人们思维的记忆性和流畅性,容易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人的经验越丰富对认知也就越有利。

当然,经验也不是完全对认知有利,有时候也是有害的。

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司马懿兵临城下,见诸葛亮面不改色,谈笑风生,颇为怀疑。司马昭等皆劝司马懿大举进攻,拿下诸葛亮,但司马懿觉得自己经验丰富,对战争的认识比司马昭等要深刻,他依据经验做出判断,认为诸葛亮为人一生稳重,绝不做冒险的事。此刻,如此大开城门,必然其中有诈。司马昭等皆认为此不过是一座空城,乃诸葛亮故弄玄虚,纯属惑敌之计。

司马懿在城前停留半晌,诸葛亮依然颜色不改,看不出有半点心虚,司马懿最终判定,城内必然有埋伏,然后率军绝尘而去。从而失去了一次抓获诸葛亮的机会。

空城计里面的司马懿就是受了经验的影响从而判断失误。

晕轮效应有哪些危害?

所谓晕轮效应,就是在人际交往中,人身上表现出的某一方面的特征,掩盖了其他特征,从而造成人际认知的障碍。晕轮效应最早是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桑戴克于20世纪20年代提出的。在日常生活中,“晕轮效应”往往在悄悄地影响着我们对别人的认知和评价。

一位青年男子十分迷恋一位少女,以致认为她脸上的雀斑也好像是天空中闪烁的星斗,楚楚动人,这是我们生活中很普遍的一种特定的社会心理现象——情人眼里出西施。其产生的前提是已经在心中把对方当成自己的热恋情人,沉醉于爱河中的男男女女都执著于自己的恋爱对象,并对一些美的方面特别关注、迷恋和欣赏。光环效应给爱增添了美丽,给爱增添了诗意,使爱披上了玄妙的幻想轻纱!这种现象就属于晕轮效应!

晕轮效应是一种以偏概全的主观心理臆测,其错误在于:

第一,它容易抓住事物个别特征,习惯以个别推及一般,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以点带面。

第二,它把并无内在联系的一些个性或外貌特征联系在一起,断言有这种特征必然会有另一种特征。

第三,它说好就全部肯定,说坏就全部否定,这是一种受主观偏见支配的绝对化倾向。

同类推荐
  • 儿童人格教育

    儿童人格教育

    本书可以让家长和教师更重视儿童的人格教育,让他们学会分析孩子出现问题的原因。并从中获益,以寻求正确的教育孩子的方法。具有良好人格的孩子,一定也是勇敢、自信、独立的孩子。
  • 管理要读心理学

    管理要读心理学

    这是为非专业人士准备的心理学普及性系列读物,运用通俗、简练的语言,结合大量的实例,从如何理解人的心理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与个人健康、社会现象、组织运营、人际关系、自我情绪控制等相关的心理学知识,内容几乎涉及到了生活的所有层面,是一本难得的实用心理学好书。
  •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弗洛伊德文集11:图腾与禁忌

    本卷是弗洛伊德有关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宗教学、历史学和哲学等方面的代表性著作,共包含两部作品。《图腾与禁忌》1913年出版,通过蒙昧人与强迫神经症患者的比较,推断了图腾崇拜的本原意义。《摩西与一神教》1939年出版,是弗洛伊德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著作,它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一神教的本质和起源。这些论著基本上属于弗洛伊德心理哲学的范畴。
  • 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暗示的力量

    心理暗示分为自我暗示和他人暗示,能对人产生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的影响。《心理暗示的力量》详细介绍了心理暗示产生的原因、其蕴涵的潜在能量,以及运用这种能力的技巧,能让读者真真切切地感悟到暗示的力量,从而掌握并运用这种力量,获得人生的成功。《心理暗示的力量》由牧之编著。
  • 笑话中的心理学

    笑话中的心理学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专业的心理学书籍往往布满了偏僻的专业术语,导致非心理学专业的人们被拒之门外,无法享受其中的奥妙。本书则正是为了弥补这个遗憾——一本以笑话之名,化繁为简地讲述心理学知识的书籍。希望它可以实现的使命——有助于读者离开懵懂之门,进入自我体察与社会认知的大门——哪怕它只是提供了微小的帮助。
热门推荐
  • 夏天的春水

    夏天的春水

    温亚军,现为北京武警总部某文学杂志主编。著有长篇小说伪生活等六部,小说集硬雪、驮水的日子等七部。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十一届庄重文文学奖,《小说选刊》《中国作家》和《上海文学》等刊物奖,入选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 一年之痒

    一年之痒

    我曾经说过,小的时候,理想之一,就是卖文为生。实现了之后,发现自己的生活在别人看来,特别单调。每日里就是看书,写字,看书像是从书页上把字一行行拆下来,而所谓写文章,按王朔的说法,就是码字,像小时候在农场砌墙一样,一块一块往上码。所以说,我的生活等于是一边拆字,一边码字。拆别人的,码自己的,码好了给别人去拆。 习惯了这样生活的人,除了读的写的,都非自家喜欢的东西,一般来说,是不会感到枯燥的。因为拆字的时候,是生活在别人营造的世界里;码字的时候,则是生活在自己手工的世界里,总有新鲜可觅。足不出户,一样好玩儿。
  • 插翅难逃的故事

    插翅难逃的故事

    我们编辑的这套《世界经典探案故事全集》包括《侦探出动的故事》、《高超推理的故事》、《蛛丝马迹的故事》、《扑朔迷离的故事》、《缉捕追踪的故事》、《原形毕露的故事》、《斗智斗勇的故事》、《智破奇案的故事》、《真相大白的故事》和《插翅难逃的故事》等10册,这些作品汇集了古今中外著名的疑案、迷案、奇案、悬案、冤案等近百篇,其故事情节惊险曲折,探案英雄大智大勇,阅读这些侦破故事,不仅可以启迪智慧、增强思维、了解社会、增长知识,还可以学到自我保卫、推理破案的常识,防范日常生活的不测。
  • 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

    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

    《不打不骂的家教宝典》可以说是一本家长教子的速成手册,其中包含的教育专家多年总结出来的教育结晶,能够使家长在阅读后茅塞顿开,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 凤凰浴血之女状元

    凤凰浴血之女状元

    某妖白衣对她说:“官人,此生不可再负妾身!”某妖孽太子道:“你不能不喜欢我,你只能喜欢我!”某冷酷杀手幽僵道:“你是娄姬苍,我就不能杀你,还要保护你!”蓝大少道:“小姑娘,在下活了三百多年了!”哈?妖,鬼,人,仙,她区区一个想过平凡日子的穿越女,为报仇改名换姓而已,谁知同时也换来了桃花朵朵债……
  • 流向远方的水

    流向远方的水

    本文收录了作者的一些散文随笔,简单的文字中透露出作者深刻的内涵以及对诗词的理解,对诗词有兴趣的读者,可以阅读一番
  • 养生先养心

    养生先养心

    自身有病自心知,心病还须心药治。心态宁静身也静,心生疾病身也病。养我心,静我性,养心静性常安定。养心寡欲是良药,静性无虑心康宁。名利权势皆朝露,莫将嗜欲累心病。知朝露,即知命,行止快乐无偏病。吃好喝好,不如养心好名好利好,不如静心好。医好药好,不如开心好富好贵好,不如良心好。
  • 吻之烙印:魔君的妖宠(全本)

    吻之烙印:魔君的妖宠(全本)

    海棠花下,她背对着他。“我从来都不爱你。让我离开吧!游戏,已经结束了!”他如狂怒的狮子将她锁入怀中,在她的胸前留下永世的烙印。“我要让你永远都记得我!你欠我的一切,我要让你加倍偿还!”……再次见到他,她迷惑,水雾迷茫中,他渐渐靠近。他望着怀中的她,邪肆一笑:“怎么,你就这么怕我么?”……她与他针锋相对,一不小心撕坏了他的衣服。他笑:“难道说,你现在就这么迫不及待的……想要投怀送抱吗?”…她喂他吃药,他拒绝。她落泪,他却笑:“我要你喂我…”他的指尖轻点她的唇瓣:“不,不是用勺子,而是……”…她倒在他的怀中,轻盈如羽毛一般。他落泪。她虚弱的笑着:“你别哭,你是……王……”…是谁,在三生石前许下了永久不变的诺言?是谁,在黑暗中逡巡着寻找那记忆中的温暖?在她胸前悄然绽放的曼陀罗,是谁留下的吻之烙印?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活出诗意

    善待失意,十年磨一剑,方成大器! 活出诗意,悠悠人生路,浪漫栖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