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7000000009

第9章 父亲的学艺生涯及爱情故事(1)

乡村的清晨,阳光缓缓地流淌下来,树叶在阳光下泛着青绿色的光泽。微风过处,树木沉香,暖暖的温馨弥漫在淡淡的晨光里。宁静的晨光和着温柔的清风,一切都是诗意般的存在。丝丝缕缕的阳光照射在土坯房上,安安静静的。蔚蓝如洗的天空,清新扑鼻的空气,轻柔的阳光,空灵澄明的世界,一切都是这样的柔软。悠悠流动的风,碧波荡漾的池塘,伴随着清晨鸟鸣啾啾的声音,一切都是这样静谧安详。

天渐渐地亮起来。东方一抹鱼肚白转为明亮的淡蓝色,街道两边林立的房屋与伫立在门前的树木的剪影渐渐地清晰可辨。沉睡了一夜的皖南小镇伸起懒腰,开始活泛起来。米肆、酒馆、茶厅的招幌在微风中徐徐飘动着。晨曦初起,茶馆就陆陆续续地走进一些老头,手心捧着紫砂壶,用嘴嘬着壶口,聚在一起搓着麻将,打着花牌。更有甚者,一手忙不迭地将茶壶递到嘴边,一手摸着麻将,嘿,您看他依旧口若悬河,谈笑风生,滔滔不绝。就这一心三用估计够让您看得目瞪口呆了。伶牙俐齿的小商小贩踩着青石板路面,来来往往穿梭着,或许是小镇的生意比不上县城,趁天尚未亮透,他们急急忙忙往县城赶!嘴甜的角儿,一边摇着拨浪鼓,一边叫喊着:“卖红绳啊,柿饼啊,糖果,夹子嘞!”还没吆喝几下,挂在南街头的大喇叭便放出大街小巷再也熟悉不过的旋律——“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呼儿嗨哟,他是人民的大救星……”声音响彻云霄,不由得让贩夫走卒精神了起来。随着一曲高亢的《东方红》,小镇似乎也渐渐地开始忙碌和热闹起来。镇子东街头的一间理发店外,支起的红泥煤炉里烧着白气直往外扑的开水,候着镇上来来往往的熟络人和走南闯北的散客。修眉刮脸相面,就往那一躺,脸上捂上一条热毛巾,连夜赶路的就这么进入梦乡,只听见剃刀在脸庞上沙沙作响,“髭”“粜”“髯”“襞”纷落,再从外面打一盆热水,搓两把热手巾,给客人敷好,等到客人醒来之时,满脸的倦容与风尘仆仆早已不见踪影,已然是白净小生!店家也不催,随着客人不紧不慢地整理好衣冠,拎起行李箱,昂首挺胸,跨门而去!理发店往前几米,对面就是那家麻子油条和油煎锅贴鱼豆腐包子店,锅里已经开始响着滋啦啦的油煎声,天还没亮,就已经有人开始候着那早早出锅的油煎豆腐包子。

西街头卖锅碗瓢盆杂什的也都铺开了摊子,从家里搬出的物件儿,就这么横七竖八地摆在大街上。布行的老板们也张罗着把上好的布匹,挂在自家的竹竿子上面,供有钱的人家任意挑选。时不时能够从南街听到扯着嗓子的“豆腐脑嘞,豆腐脑咯,刚打出来的豆腐脑啦”的声音,一听肯定是住荷塘边的细苗。那人家是世代打豆腐,子子孙孙就弄这东西,所以传承了做豆腐的精髓,打的豆腐那叫一个水灵嫩软啊!因为名气大,无需走街串巷,只需吆喝两声,买的人自然是络绎不绝!

小镇子的北街曾经是干手艺活的地界儿,什么木匠啊,桶匠啊,铁匠啊,都在这。天蒙蒙亮的时候,便能时不时听到修理匠们沿着街巷此起彼伏的吆喝声,您细细听:“箍桶嘞!”“箍桶嘞啊!”再听铁匠铺子的:“收废铁锡铝啦啊,打盆造犁!”这声音,铿锵有力。北街最里面的犄角旮旯缝里偶尔传来一两句“家具上漆,永不褪色了啊”。当然还少不了竹匠,在镇子的南街头,虽只有一家竹匠,但那里可是红红火火的地界儿,以至于后来慢慢地整个手艺人都向南搬迁,南边渐渐地变成了全镇最热闹的地方。而这只此一家的竹匠手艺人就是我的爷爷。爷爷逗弄着自己的孙子(我大伯的大儿子),大伯去别人家“上工”,剩下家里的五六个徒弟在刮着篾丝。二伯也带着几个徒弟编织物件,奶奶忙着去池塘边浆洗衣服,大家各自忙碌着,十分热闹。祖孙三辈都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大家子好不热闹,气氛也很融洽。父亲说,那个年代,我们家在镇上可是拔尖户,说着伸出大拇指。他带的徒弟个个都是干活的一把好手,出门都是三五成群,好不威风。更甭说爷爷、大伯、二伯了,了不起的还有三伯这个教书先生。俗话说得好,“拜师学艺”,要学技艺,那得先拜师,这是皖南小镇流传下来的规矩。这传统的师徒关系仅次于父子关系,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爷爷与我父亲既是父子关系又是师徒关系,也需要拜师。这第一得先拜祖师爷,希望祖师爷能赏一口饭吃,也祈求祖师爷能保佑学有所成。关于竹匠的祖师爷有着这样的传说:竹匠的鼻祖是一位春秋时的鲁国人,名叫泰山,原本是能工巧匠鲁班的徒弟,后来不知是什么缘故被鲁班逐出师门。泰山回到家中,心想这还未出师就被赶出师门,木匠手艺未精,肯定要受到师兄弟们的讥笑,于是自己就琢磨着将山上的毛竹劈成丝,然后进行编制,从小竹椅子开始做起来。做好后他将物件儿拿到市集上去卖,鲁班出去逛集市,看见竹器做工精细,精巧别致,韧性又好,于是赞叹不已,但是又不知出自谁人之手。打听之后才知道是曾经的徒弟泰山,一心觉得泰山心灵聪慧,技艺精巧,大有前途。“有眼不识泰山”这样的感叹,便可能由此而来,后世就将泰山奉为竹匠的开山鼻祖。父亲叩拜好祖师爷之后,第二拜则是端茶倒水敬奉师娘师傅。爷爷奶奶已经上座,父亲端好茶水递给爷爷奶奶,跪拜行叩首之礼。跪拜之后就是听师傅的训话,训话一般是教育徒弟尊祖守规,勉励徒弟做人要清清白白,要有良心,学艺要刻苦,手艺要做精。当年的繁文缛节如今已经不存在,就连竹匠的工艺也无人问津!

拜师后第一天,爷爷就招呼着父亲和二伯进山找做竹器最基本的原料毛竹。父亲在前面拉着板车,二伯跟在父亲后面。选毛竹也是很有讲究的,须得竹竿高大通直,材质坚韧,易割裂,收缩量小,弹性高,硬度大,刚性好,成篾性优良,光滑亮洁,不管是成梁、柱、椽、壁、跳板,还是一些生活用的五花八门的毛竹制品,都不外乎这几个重要的因素。二伯先跟山中农户讲好价钱,然后和父亲一起去寻找能够砍伐的竹子。这竹子的砍伐也是有讲究的。古人云,“存三去四莫留七”,要养成这样的眼力需要时间的磨砺,当时的父亲并不具备这种眼力见,但随着和二伯多次进山砍伐,慢慢的,什么毛竹可以用,什么毛竹不可以用,什么毛竹适合做什么,什么毛竹不适合做什么,父亲都点点滴滴慢慢练出来了。

头次进山,二伯在要砍的竹子上画记号,便招呼着父亲拿篾刀去砍。毛竹砍完之后,两个人精疲力竭,就在农户家休息一晚上,打算第二天起早就将毛竹捆好,拉上板车早点回家。第二天,天还蒙蒙亮,二伯就将父亲喊起来,让父亲把毛竹拉下山。这下山的路上啊,有个地方叫梅子岭,高耸入云。空车上岭容易上,满载着毛竹下岭,就得前面的二伯使劲往后推,我父亲在后面使劲拉,才不至于下坡的速度过快刹不住车。那时候的路是石子路,如果稍稍踩歪了,会一路下滑到山岭下面,二伯想挡都挡不住,更别提十三岁的父亲能把整车的毛竹拉住了。这下山岭就得一路小心翼翼地。梅子岭坡度很高,周边山高林密,沟壑纵横,中部为盆地,春季是峰峦叠嶂,夏末是谷蛙齐鸣,秋日是红叶映日,冬日是银装素裹,天地一体。虽说风景独好,可是山路逶迤,曲折艰辛。两人光梅子岭就走了一个上午,下午两人在平山镇歇了歇脚,在集市上买了两个烧饼,喝了两口凉水,就又接着上路,一路上两个兄弟就这样一前一后,默默地赶着路。路程太远,两人过于劳累,以至于说话都是极少的,路程不免有些枯燥。为了能够在天黑之前赶回家,二伯吆喝着:“走嘞,扁儿,加把劲,今儿个天黑要赶回家嘞。”父亲答应着:“好哦!”山路虽有路形,却无路样,单单只是一条小道。这还好是晴天,若是逢着阴雨蒙蒙,走在这小路上,便颇有五岭逶迤走泥丸的意境。

天边的云彩已然悄然而去,大片大片的黑暗肆意蔓延,这夜黑得透彻,黑得让人窒息,黑得让人内心不禁打寒战。风凉飕飕的,肆无忌惮地掠过。这才刚刚出了平山镇,离江家嘴还有二十多里的路程,走得快也要三四个小时。二伯喊着:“扁诶,看来今天不到半夜是回不去了,你看是找个地儿落脚还是往回赶?”父亲说:“哥,我们还是早点回家去吧,这一出去已经三天了,连上今儿个,已经四天,爸妈还在家等,家里还有事,还是早点赶回家去吧。”二伯在前面拉着整板车的毛竹艰难地行走,父亲手里紧握着篾刀。夜色越来越浓,蜿蜒的石子路如一条平静的河流,微风触动着树叶沙沙作响,才会让人有一丝行走在路上的感觉!黑沉沉的夜,仿佛无边的浓墨重重地涂抹在天上,连星星的微光也没有。路上偶尔也会碰到三三两两的行人。二伯拖着沉重的步伐,一步一步向前挪动着,父亲也来到前面,两个人一起哎哟嘿地拉着,夜阑人静,星光稀疏,似乎万物都已经在沉睡,唯有在这深夜的人儿啊,却不辞辛苦地赶着路。两个人又摸黑走了十几里,终于看见村落里的点点星光。弯弯曲曲的小路向着镇中心延伸,辽阔的田野在静穆中沉睡,碧绿的庄稼,潺潺流动的皖河,发散着清香气味的野花和小草,全都弥漫在浓郁而又清新醉人的空气里。虽说给人以美的感受,但是二伯和父亲却无心留恋,只管赶路。兄弟两个人看到灯光,知道快到了,便赶紧加快步伐,不出一个小时,终于绕进北街头,走到对面的西街头,两个人也终于算是到家啦。父亲敲了敲门,三伯出来开门,奶奶招呼着两个儿子赶紧坐下。父亲擦拭着二伯两个肩膀,看见二伯渗着血的肩膀,依稀可见清瘦的肩胛骨,父亲心里也不是个滋味。奶奶拿出两个温热的山芋,打了一盆洗脚水,让两个儿子早点睡下。

天仍是麻麻亮的时候,二伯顾不得肩膀上的疼痛,就起来将整车的竹子卸下来,等太阳稍稍升起来的时候,爷爷将父亲喊起来。学做篾匠的第一个基本功就是将毛竹劈开来,也就是所谓的劈竹(破竹),把一根完整的竹子劈成各种各样的竹条。用大篾刀在竹子的尾端先撕开一个口子,刀入竹腹,再使劲横过刀来,借着刀面的厚度用力拉,毛竹自上而下自行胀裂,只听见哧啦一声响,竹子就被剖成两半,是谓势如破竹。然后再将两半竹子劈成粗细不同的小竹条,再根据需要将小竹条劈成篾条。这一分二,二分四,四分八,一根竹条要用篾刀分成八层篾条,爷爷先用篾刀横切开一个小口,用嘴将竹条一头钳住,头往上仰,毛竹因为纤维长,篾性好,就这样被一层一层给剥离开。直至成为粗细不一的篾片,最细的堪比头发丝,柔可绕指。这是一个不断细化,不断去粗的过程。爷爷悉心地指导着父亲,父亲在一旁耐心看着,细心掌握着破竹的相关要领。接着就是刮篾条,是将篾片打磨光滑的过程,这需要用到刮篾刀。将刮篾刀固定在一条长木凳的一端,木凳的另一端放置着未曾打磨的篾片。爷爷站在木凳前,一只脚踏在刮篾刀上面,一只手将篾片放在蔑刀的缺口里,拇指上垫一块垫片隔离篾丝,凭借拇指的力度控制篾片的厚度;另外一只手拉起篾片的另一端,只见这一端一出来,丝丝竹花就飘落在地上,竹花不断堆积,很快每根篾片就都磨得厚薄均匀,柔软而青白分明了。每当爷爷去东家上工,父亲就一个人在家耐心琢磨。所谓“师傅带进门,修行在个人”,父亲从小就在篾匠家庭中长大,加上有时候二伯在一旁指点一二,学得很快。每天天还是蒙蒙亮的时候,父亲就和哥哥们一起起床干活,有时候直到天黑才歇手,这叫不入一行,不知一行苦。

竹匠其实是一个苦活,一年四季除了农忙时节,爷爷基本上都带着能干的徒弟在外“上工”,独有梅雨时节之时可以休息,因为梅雨时节做的竹器容易发霉。这个时候算是竹匠们难得的闲暇时期,每年这个时候,父亲总是去田里去逮泥鳅,摸黄鳝。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淫雨霏霏,空气湿度极大,百物极易发潮霉烂,就连水田里的农作物也是极其容易烂根的,这就得将水田里多余的水引入池塘里,这个时候是父亲最兴奋的时候,他用竹篓子堵住自家田里的排水口,等到第二天,一准有黄鳝泥鳅鲫鱼之类,这时候父亲满载而归,一家人又可以沾点荤腥了。奶奶做得一手美味的红烧泥鳅,引得爷爷和几个儿女拍手叫绝!这可算是美食中的极品了!父亲无尽回味着这种味道,这辣味,这香味,这鲜美的味道!而现在父亲买回的泥鳅,虽说做法可能差别不是很大,但,缺少了一种味道,妈妈的味道!

同类推荐
  • 八戒自传

    八戒自传

    自从高老庄一役,俺被那死猴子用计收降,这色戒以后是不能再犯了。虽整天面对唐僧那头呆鹅和不开壳的沙师弟就让人烦闷,但是西行路上偶尔遇见了一些女菩萨,俺倒也可揩些油水,可毕竟不如当妖精时自在,真是气煞俺老猪也……。
  • 情歌手

    情歌手

    龙仁青,当代著名作家。1967年3月生于青海湖畔铁卜加草原1986年7月毕业于青海海南民族师范学校藏语言文学专业。先后从事广播、电视、报纸等媒体的新闻翻译(汉藏文)、记者、编辑、导演、制片等职,现供职于青海电视台影视部。
  • 采桑子

    采桑子

    这是一部讲述满族贵胄生活的长篇小说,是一幅描摹人物命运、充满文化意蕴的斑斓画卷,是一曲直面沧桑、感喟人生的无尽挽歌。民国以还,大宅门儿里的满人四散,金家十四个兄妹及亲友各奔西东:长子反叛皇族当了军统,长女为票戏痴迷一生,次子因萧墙之祸无奈自尽,次女追求自由婚姻被逐家门……一个世家的败落,一群子弟的飘零,展现出中国近百年间的时代风云、人世沧桑与文化嬗变,令人掩卷三叹
  • 丝绸之路(上册)

    丝绸之路(上册)

    大唐景龙四年六月,在甘州商道上,一棵棵稀疏的枯木被渐起的沙尘所迷蒙。只片刻工夫,面前便呈现出一种灾难将至的恐怖景象。透过风沙漫过的阵阵迷雾,有三支带着丝路韵味的大型驼队,伴随着风沙的呼啸声和悠扬的驼铃声,由远及近缓缓而来。
  • 苦秋

    苦秋

    阿舍,女,原名杨咏,维吾尔族,1971年生,新疆尉犁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毕业。银川文学院签约作家。出版长篇历史小说《乌孙》。散文《小席走了》获2004年第五届“PSI—新语丝”网络文学一等奖;散文《山鬼》获2011年《民族文学》年度奖。
热门推荐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气冲星河

    气冲星河

    中国古武界史上最年轻的大宗师武星河,重生在异世界一个下等贵族少年身上。再次开启他武道追求的颠峰之路.不依阿权贵,不妥协豪门,哪怕你火海焚身,自有两只铁拳打出一片清朗乾坤;哪怕你刀山盖顶,自有一口真气喷上九霄气冲星河!身似蛟龙,到哪都能翻江倒海;心如猛虎,何处不可傲啸山林欺山赶海,不参仙佛,不拜鬼神,未惧这处处地网天罗轮回十世,上凌九霄,下踏黄泉,只为那一刻气冲星河
  •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

    《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是南亚前沿问题研究丛书之一,共分五部分十五章,内容包括: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形成的背景,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基本内容,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实施,印度高科技发展战略的成效,印度发展高科技的经验、教训和启示。
  • 重生之重华长公主

    重生之重华长公主

    帝后的第一个孩子,荣宠无限的重华长公主,最后的结局居然是一杯毒酒,和自己的夫君死在了一起。上天垂怜,重活一次,重华一边忙着复仇一边忙里偷闲的和自己未来的夫君来段青梅竹马的恋情。可是,亲爱的夫君,为什么你小时候这么难搞?!
  • 为人处世小忠告

    为人处世小忠告

    觉时自悟,迷时听人。俗话说,听得别人一时劝,换来一生都平安。生活需要不断的感悟,人生需要接受他人的忠告,特别是在一个人困惑或者迷茫的时候。悟则进,不悟则退。但是,悟需要一定的知识、经历、时间和领悟。不是说悟就能够悟的,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不能悟透人生。那么在一个人不能悟透人生的时候,尤其是一个人的感情陷入痛苦的泥潭而不能自拔时,更应该倾听一些智慧人士的忠告。
  • 撕裂乾坤

    撕裂乾坤

    幽蓝色的月亮,强者为尊的世界,他身为一个武将世家的少爷居然无法凝聚天地之气,但是天意弄人,百般无奈的他只好去寻找武林中的武功秘籍。一部《黑天》让他踏上了修行之路。血气弥漫,冲出暗血之地,踏上复仇之路,入地狱,破桎梏……
  • 人脉就是命脉全集

    人脉就是命脉全集

    本书是为那些想拓展人脉而又无章可循的人量身定做的,它会教你如何构建和拓展人脉,如何提升自己来吸引入脉,如何更好地利用人脉为自己服务,如何避免人脉的陷阱,如何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等。除此之外,本书还穿插了很多真实的案例,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可以说,本书是你选择人脉书的最佳选择。   
  • 哈,富人都是这样想的

    哈,富人都是这样想的

    本书是一部教你如何驾驭财富的经典。作者以劳动对人类文明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为切入点。详细论述了勤劳的美德和节俭的意义,教导人们培养节俭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合理有效的方式积累财富,为自己的人生做长远的打算。
  • 符皇

    符皇

    亲人失踪,婚约被撕……这个松烟城人人讥笑的扫把星,却获得百万年前荒古时期的一座神魔洞府传承!从此以后制神符,炼体魄,修无上剑道,家族被毁,悟法则奥义……凭借过人的胆识和逆天的机缘,在这神魔纵横,妖魅潜行的大世界中,最终踏上无尽大道的巅峰,掌控天下!
  • 本妃很痞很狂野

    本妃很痞很狂野

    【本文纯属虚构,请勿模仿】穿!穿!穿!暴力少女野火穿越在鸟蛋,成了没翅膀的鸟族公主。据说在天空之城,人人以鸟为做骑。她,她竟然是这里唯一的一只火凤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