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世达赖喇嘛——1904年江孜保卫战》这部长篇历史小说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也就是改革开放之初开始写作,1985年首版面市至今,已有二十余年,在读者当中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是,有一些读者反映,他们对中国近代史上西藏人民反对侵略、保家卫国的斗争历史不太熟悉,对小说反映的这段历史比较陌生,对这场斗争的过程、意义及深远影响,缺乏必要的了解,在阅读和理解这部历史小说方面,遇到一定的困难。他们表示,希望作者能够介绍有关的历史背景,以便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阅读这本书,了解这段历史,从中受到必要的启迪和教益。
最近,海豚出版社决定再版本书,我们想趁此机会,谈谈有关情况,希望对读者阅读和欣赏这部历史小说,有所裨益。
英勇悲壮,气吞山河
西藏是祖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西藏民族是祖国大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西藏人民具有热爱祖国、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光荣传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号称“日不落国”的英国帝国主义,将他的侵略魔爪伸向我们祖国的神圣领土西藏,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组织远征军,翻越喜马拉雅山,两次武装入侵西藏,疯狂屠杀西藏人民,妄图将我国的西藏从祖国大家庭中分裂出去,作为它们的殖民地。
可是,西藏人民并没有屈服,没有被征服,他们同侵略者做了英勇不屈的斗争。
1904年,英国远征军翻越喜马拉雅山,第二次入侵我国西藏,气势汹汹,大有要一口气吞下整个西藏之势。在这关系到民族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年仅28岁的第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高举反帝爱国的大旗,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声援和支持下,率领西藏僧俗人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西藏人民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为维护祖国统一、保卫祖国领土、维护民族尊严,与英国殖民主义者开展了一场持续达一年之久的反侵略战争,其中尤以江孜宗山保卫战,最为英勇悲壮,最为残酷惨烈,可歌可泣,在敌我力量非常悬殊的情况下,西藏人民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发扬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前仆后继,不屈不挠,顽强战斗,他们用最原始的武器,同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的英国侵略军,浴血奋战。他们坚定地表示:纵然男尽女绝,也要“杀尽洋妖,保卫国土”。在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神圣斗争中,继林则徐领导的鸦片战争之后,谱写了一曲英勇悲壮、气吞山河的新篇章。
《十三世达赖喇嘛——1904年江孜保卫战》一书,就是以著名的江孜保卫战为重点,艺术地再现了这段英勇悲壮的历史,全景式地描述了藏族人民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斗争历程,热情讴歌了西藏人民反帝爱国的崇高品德和牺牲精神,塑造了十三世达赖喇嘛土登嘉措、拉丁代本、哲林代本、洛丹、克珠旺秋、格来、曲妮桑姆、仁赛等英雄群像,既有被尊为“雪域一神”的政教领袖,更有作为民族脊梁的普通的农牧民群众和僧俗百姓。这些人物形象个性鲜明,具有独特的性格和特色,在我国历史文学的创作领域,增添了新的艺术形象。
对于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及僧侣贵族联合专政的政权机构的特点,它的运作方式,以及雪域高原壮丽的风光、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本书都有细致入微的描写。
英国殖民主义者的北进战略
16世纪和17世纪,英国殖民主义者在完全占领印度、并将它作为英联邦的一个重要部分之后,便以他一手创建的所谓“东印度公司”为依托,实行北进战略,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几乎控制了包括尼泊尔、不丹、哲孟雄(锡金)、拉达克等广大地区在内的喜马拉雅山南部地区。其中哲孟雄、拉达克和不丹等地,历来属于我国西藏地方的一个部分,我国历代政府对这些地方拥有完全的主权,我国的西藏地方政府对这些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当地人民,也是藏族的一个组成部分,他们使用藏文藏语,信奉藏传佛教。
但是,英国殖民主义者并不以此为满足,他们的野心很大,在侵略和控制尼泊尔、不丹等地之后,便把罪恶的侵略魔爪伸向我国神圣领土西藏。英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也最凶恶的殖民主义者,号称“日不落国”。就是说,凡是太阳照射到的地方,就有他们的殖民地。
1888年,英军向西藏发动了第一次武装进攻。我军民奋起抵抗,这便是西藏近代史上著名的隆吐保卫战,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迫使侵略者退兵。阴险狡诈的英国殖民主义者,在不能入侵我西藏腹心地区后,转而进军哲孟雄(锡金),将其全部占领,并把它作为日后入侵西藏腹心地区的跳板。
1904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发动了第二次侵藏战争。1903年11月,英、印政府组织远征军,有正规军3000多人,这支部队拥有当时世界上最新式的来复枪2800多支,装备十分精良。此外还有担负运输的民夫7000余人。相对于当时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来说,这是一支相当强大的队伍。现在的一些年轻读者往往会发出这样的疑问:3000多人不算多嘛!有什么了不起?要知道,在当时的条件下,有3000多人装备精良的军队,战斗力就很强了,当年英法联军从塘沽港登陆,一路烧杀抢掠,攻占北京,焚烧圆明园时,也只有3000多人,连清王朝中央政府的军队都抵挡不住。
1903年12月10日,远征军全部集中在纳塘,12日即偷越则利拉山口,侵入我国境内。对我国西藏发动了一场不宣而战的战争。
英国殖民主义者不但极其残暴、极其贪婪,而且极其虚伪、极其狡猾。远征军头目荣赫鹏带着当时世界上装备最精良的武装部队,侵略我神圣领土,疯狂地屠杀西藏人民,却又始终高举“谈判签约”的旗号,宣称侵略者到西藏是一次“和平友好”的行为,把他自己装扮成“和平使者”,把发生这场战争的责任强加在西藏人民身上。几十年后,荣赫鹏在他的《西藏与印度》这本回忆录中,为自己的侵略行径辩解时还说:
“余告彼等,藏人既曾逾越约中规定之疆界而占领嘉岗,则破坏条约之事,藏人已为之,此其一;其次吾人应认定藏人为整个民族,每一藏人之行为,应由全体负责。”
这位外表文质彬彬、颇具“绅士风度”的远征军头目,奉行的是侵略者的强权政治、赤裸裸的强盗逻辑。
不灭的星魂
1904年1月4日,荣赫鹏率侵略军占领堆拉山口。这时,藏军有三个代本(一个代本相当于一个小团)约2000多人,在前线总指挥拉丁代本率领下,在堆拉山口附近的嘎吾一带,严阵以待,阻击敌人。即便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下,藏族军民仍然表现出极大的耐心和诚意,1月12日,拉丁代本率领朗色林代本和吉普代本,与三大寺的代表一起,与荣赫鹏会谈,强烈抗议英军的侵略行径,并提出英军必须退回亚东,再开谈判。表达了通过和平手段,解决争端的态度。荣赫鹏拒绝了这一合理要求。2月7日,藏族代表又与英军谈判,仍无结果。
当时,跟随荣赫鹏到堆拉山口的英军只有500多士兵,400多支来复枪、两门山炮、两挺机枪。荣赫鹏以“和谈”作借口,拖延时日,暗地里却在调动部队,积极备战。
3月21日,由麦克唐纳将军带领的九个大队,包括英籍士兵、印度锡克族士兵和廓尔喀雇佣军,来到堆拉。他们带有最现代化的山炮、轻重机关枪,以及充足的弹药,还配有擅长山地作战的廓尔喀骑兵。
这时,荣赫鹏通知藏方,他们愿意谈判,同时提出了几个条件:
第一,英国方面,荣赫鹏和麦克唐纳将军都将参加会谈,拉丁赛等三位代本及三大寺代表亦应全部参加。
第二,地点应在曲米仙廓草原。双方代表应在帐篷里举行会谈,由英军负责搭设帐篷。理由是英军带来的帐篷比藏式帐篷宽敞,能容纳全部代表。
第三,为了避免冲突,双方部队都应集中到曲米仙廓草原;为表示英军的诚意,他们决定将子弹退出枪膛,也要求藏军熄灭火捻,以免发生不幸的意外事件。
对于前两条,藏军和三大寺的代表没有太多的争议,唯有第三条,藏军官兵、民兵和参战喇嘛们都认为洋人有阴谋,绝对不能接受。
为了这事,拉丁代本等人同噶厦政府派来的多吉孜本和驻藏大臣派来的何光燮知府发生了激烈争论。最后,孜本和知府抬出大清皇帝和达赖喇嘛来压他,拉丁代本才不得不同意前往谈判。他想,如果我执意不去,别人会以为我不敢同洋妖打交道。但他明确表示,其他条件一概不能接受,藏军无论如何不能到坝子里去,更不能熄火。
拉丁赛也知道,谈判议和,以阻止英军入藏,这确实不是多吉孜本和何知府个人的意思,而是朝廷的一贯主张。在噶厦政府内部,持这种主张的也占上风。噶厦还说这是“神”的旨意,乃琼大喇嘛在降神时曾说:“应该谈判议和,不要轻动刀枪。”
2月初,噶厦即西藏地方政府派哲林代本率一个代本增援,加上民兵和农牧民,共有6000多人。
几经交涉,荣赫鹏始终不肯让步。反诬藏军没有“谈判诚意”。拉丁赛和三大寺的代表遵照朝廷和达赖喇嘛的指示,希望谈判能取得成功,防止洋人到圣地拉萨,经反复考虑,终于答应了荣赫鹏提出的三个条件。拉丁赛在说服众人时说:英国是一个大国,他们与朝廷订有条约,我想他们应该言而有信,遵守承诺。何况朝廷和驻藏大臣一再要求我们与英军谈判。
话虽这么说,拉丁赛对洋人也很不放心,在决定自己去谈判的同时,又指示哲林代本坚守阵地。并对他说:“万一洋人背信弃义,我遭不测,你就代替我指挥全部抗英军民,把部队带到江孜,在那里组织抵抗,绝不能让洋人到圣地拉萨。”
藏历阳木龙年正月十四日(公元1904年3月21日),在曲米仙廓发生了一件震惊全藏的事件。事情是在这一天的下午开始的。
拉丁赛等人和三大寺的代表如约于中午12时来到英军大帐篷,参加谈判。使他们感到意外的是,整个帐篷里空无一人。他们感到疑惑,正准备问个究竟,门口被持枪的廓尔喀士兵堵住,将寒光闪闪的刺刀对着拉丁赛等人,不让他们出去。
下午4点多钟,荣赫鹏等人才慢悠悠地来到帐篷,与拉丁赛等人“谈判”,提出许多藏族军民根本无法接受的条件。双方发生激烈争论。正当他们在争论时,荣赫鹏突然宣布“谈判破裂”,站起身,扬长而去。几位喇嘛和吉普代本等人冲上前,抓住荣赫鹏,要质问他,却被剽悍的廓尔喀士兵挡住。
荣赫鹏刚出帐篷,外面枪声大作。背信弃义的侵略者,对藏族军民开枪开炮,实行野蛮的大屠杀。
藏军使用的大部分是最原始的火枪,火捻都已熄灭,当敌人开始进攻时,再去点火捻,根本来不及,只有少数士兵有步枪,紧急之中,开枪射击,稍作反击。我军全部暴露在英军的射程之内,只能任其屠杀。我军在坝子里,与英军又有一定的距离,要与敌人肉搏,也不能够。我军伤亡惨重,尸横遍野,血染草原。
正当荣赫鹏得意之时,在哲林代本的指挥下,两队人马分两路,一路出其不意地从背后冲向英军营地,一阵猛烈冲杀,打乱了英军阵脚,荣赫鹏也差一点儿成了藏族军民的俘虏。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在廓尔喀骑兵护卫下,逃跑了。在坝子里的藏军趁机突围。
一支马队冲进帐篷,来营救拉丁赛等人。马队冲进帐篷,砍死守卫的廓尔喀士兵,带着代表们往外突围。英军轻重机枪一起向他们扫射,同时向他们开炮。藏族军民和代表,连人带马,纷纷倒下。拉丁赛也身负重伤。
据拉丁赛的卫士后来说:代本命令他们带领三大寺的喇嘛赶快突围,不要管他。拉丁赛痛心地说:“洋人太狡猾,我们太老实,太老实!”
拉丁赛将自己心爱的手枪交给卫士,说:“把它交给哲林代本,告诉乡亲们,杀退洋妖,保我疆土!”
说完,拉丁赛的身子抽搐一下,不动了。
卫士清楚地感到,代本的血流尽了,身子变凉了,但是,他的两只眼睛依然睁得大大的,仿佛还在关注着激战中的军民。
这时,枪声更加密集,炮弹不断地在他们身旁爆炸。时间紧迫,卫士和藏族军民把拉丁赛的遗体扶上马,护卫着三大寺的喇嘛们,突围出去了。
在曲米仙廓战斗中,藏军阵亡将士达1600多人,只有300多人突围出来。拉丁代本和朗色林代本亦为国捐躯。其余4000多军民在哲林代本率领下,迅速转移。
据说,这一天的晚上,曲米仙廓的夜空异常晴朗,激烈的战争结束之后,一切归于寂静,只见满天星斗,闪闪发光。抗英战士和当地的农牧民群众突然发现东北方向出现了一颗新星,特别大,特别亮。藏族同胞生活在世界上海拔最高、离太阳最近的地方,他们对星星非常熟悉,有很多关于星星的动人故事,可从来没有见过这颗星。他们感到疑惑,感到惊奇。后来他们终于明白:这是拉丁代本和死难的同胞兄弟的英灵升了天,变成了明亮的、永不熄灭的星星。这颗星星在不停地闪动,分明是英烈们死得冤,他们死不瞑目。
这星星那么明亮,仿佛在为活着的人们指引方向,鼓舞他们继续战斗。他们的耳畔响起了拉丁赛最后的嘱托:杀退洋妖,保我疆土!
为了纪念拉丁赛和抗击侵略者的英雄们,当地群众就把这颗新星称作“拉丁星”。整整100年的时间过去了,据说,那颗星星还是那么明亮,那么闪烁,仿佛是在继续鼓舞西藏人民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而英勇奋斗!
2004年,是江孜保卫战100周年,西藏各族人民以各种形式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缅怀先烈们的英雄业绩。我们再次到江孜访问,上宗山古堡凭吊,到乃尼寺寻访,到曲米仙廓考察。见物思情,真是感慨无限。
更使我们高兴、也使我们感动的是:在拉萨我们拜访了拉丁代本佣人的儿子,他是一位喇嘛,那一年整整90岁。也就是说,江孜保卫战10年后,他才出生,是抗英战士的后代。他的父亲当年就是跟随拉丁代本到曲米仙廓与英国侵略者谈判,后来遭到荣赫鹏的暗算,哲林代本带人来接应时,一起突围出来的。
那位喇嘛满怀深情地说:我阿爸生前多次对我讲,拉丁代本和藏族军民死得冤,也死得悲壮。你们不懂,实际上,拉丁代本没有死,代本和英雄的军民都是不会死的,他们的英灵升天了,成为永不熄灭的星星!
巍巍宗山
藏族军民在曲米仙廓失利后,退到江孜宗,以宗山为中心,重新集结部队。
英国侵略者卑鄙的阴谋和血腥的大屠杀,并没有吓倒西藏人民,反而激起了更加高涨的抗英浪潮。噶厦政府发布征兵动员令,实行“十六――六十”战时征兵制,即动员16岁以上、60岁以下的男子,参军入伍。十三世达赖喇嘛亲自发布文告,号召全藏僧俗民众动员起来,参加抗击洋妖、保卫疆土的神圣战争。达赖喇嘛还在拉萨大昭寺门前的广场上,为抗英军民念经祈祷,举行摸顶仪式,发放鲜红的护身结,祝愿他们取得胜利。以三大寺为首的僧侣大众,也组织“抗英僧兵”参加战斗。很多军民在接受达赖喇嘛的灌顶和祝福后,从大昭寺前的广场,直接走向战场。
抗英军民坚定地表示:手臂被砍断,就用肩膀撞击敌人;男人战死了,女人冲上前。这是一句藏族谚语,表现了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坚强决心。纵然男尽女绝,也要抗击洋妖,绝不后退一步。“杀退洋妖,保我疆土!”拉丁赛最后的遗言,成为僧俗民众共同的战斗口号和坚强决心。
在这场保卫宗山的战斗中,西藏军民万众一心,同仇敌忾,英勇顽强,视死如归,表现了高度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
荣赫鹏在曲米仙廓施展阴谋,取得胜利后,带着他的远征军,一路烧杀抢掠,焚烧寺院,抢劫文物,侮辱僧尼,残杀百姓,无恶不作,对藏族人民犯下滔天罪行,真是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4月10日,侵略军攻占绍岗,11日占领江孜市区。只有宗山和江孜白居寺在我军民手中。江孜成为一个孤岛。
4月12日,荣赫鹏依仗精良的武器装备,向宗山发起猛烈进攻,企图乘胜一口气拿下宗山。藏族军民奋起抵抗。由此开始了英勇悲壮的宗山保卫战。
这时,在宗山的抗英部队,包括藏军、僧兵、民兵和自愿参战的农牧民群众,大约有10000多人。而荣赫鹏和麦克唐纳带领的侵略军,加上负责运送军需物品的民工,大约也有近10000人。人数上差别不大,但是,英国侵略者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和通讯设备。而藏族军民只有少量的快枪,大部分使用的是自己带来的、最原始的火枪,很多人连火枪也没有,用的是更为原始的长矛、大刀和弓箭,还有放羊娃使用的藏语叫“沃朵”的抛石器。
侵略军用日光发报机调动部队,指挥作战。而藏族军民则用牛角号和宗山神庙里的法鼓指挥战斗,鼓舞士气。
就是在这样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藏族军民英勇奋战,给侵略者以沉重打击,顽强地坚持了86天。这是英勇顽强的86天,是可歌可泣的86天,是感天动地的86天,是气吞山河的86天,是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86天,是展现中华民族宁死不屈、宁折不弯的伟大民族精神的86天。终因敌我力量悬殊,弹尽粮绝,运水的暗道又被英军大炮轰毁,宗山上的军民几天喝不上一口水,情况十分危急。
7月5日,侵略军在得到从后方运来的充足的弹药之后,向宗山发起总攻。在内无弹药、粮食,又没有水喝,外无援兵的情况下,藏族军民依然英勇无畏,不屈不挠,宁死不屈。当侵略者冲上宗山时,他们用石头砸,用木棍砍,用牙齿咬。最后,抱着穷凶极恶的侵略者,从几百米高的悬崖上跳下去,同归于尽。受伤的战士,拖着滴血的身躯,爬向敌军,用尽最后一口气,与残暴的侵略者作最后的拼搏。有的士兵、喇嘛和农牧民高呼口号,跳下悬崖。
7月6日傍晚,战斗结束。在如血的残阳照射下,荣赫鹏在众多的侍卫簇拥下,迈着潇洒的步伐,以胜利者的姿态登上宗山的最高处。当荣赫鹏看到尸横遍地、血染岩石、藏族军民与侵略者撕咬在一起的惨烈状况,这个穷凶极恶的侵略军头目简直被吓呆了。麦克唐纳向他报告:战斗已经胜利结束,正在清理战场。没有一个藏人投降,也没有一个俘虏。除少数军民于6日凌晨突围外,守卫宗山的藏人全部被消灭。
荣赫鹏喃喃地重复着:“没有一个藏人投降,也没有一个俘虏。”荣赫鹏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自认为熟悉帝国的历史,更为英国的发展史和殖民史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但是,在大英帝国二百多年开疆拓土的历史上,还从来没有一次战争的结局像这次战争一样惨烈,如此悲壮。“一万多藏族军民,没有一个人投降,也没有一个俘虏。”荣赫鹏暗自思忖,用麦克唐纳将军的话说,我们消灭了所有的敌人。如果站在我们对手的立场上看,就是全部壮烈殉国。
荣赫鹏毕竟不是只会砍杀的一介武夫,是个有政治头脑的殖民主义者,因此,他对这样的结局并不感到高兴。恰恰相反,有一种不寒而栗的感觉,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怖。他叹口气,沮丧地说:“我们能够依仗最新式的武器打败这个民族,但是我们永远也征服不了这个民族。”
不应忘记的历史
江孜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传统的历史名城;又是一座具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英雄城。继鸦片战争之后,在20世纪初以江孜保卫战为主战场的抗英斗争,在中华民族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保卫祖国神圣领土的伟大斗争中,用血与火,用鲜血与生命,书写了光辉的新篇章,表现了中华民族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英勇不屈的牺牲精神和誓死保卫祖国神圣疆土的坚强决心。
一谈到虎门销烟、林则徐抗击英国殖民主义的壮烈事迹,国内广大读者不知道的人恐怕不多;但是,一说到江孜保卫战、十三世达赖喇嘛率领西藏人民英勇抗击英国侵略者的英雄业绩,知道的人恐怕就很少很少。这是一件很令人遗憾的事。
历史是一面镜子,我们认为,这段历史,不应该忘记。《十三世达赖喇嘛――1904年江孜保卫战》是一部历史小说,是第一部全景式反映这场气壮山河的英勇斗争的作品。我们希望各兄弟民族的广大读者通过这部小说,对藏族人民抗击侵略者的这场英勇悲壮、气吞山河的伟大斗争的历史,有更多的理解和了解。在当前的形势下,重温这段历史,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于促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加强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友谊,增强爱国主义情怀,增进祖国大家庭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进一步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愿借再版之机,向所有关心、帮助本书写作和出版的同志们和朋友们,表示真诚的谢意!
降边嘉措 吴伟
201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