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3300000024

第24章 人忙,心不能忙 (1)

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丰富的安静

世界就像座城堡,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身居繁华都市的人,往往追求悠闲安静的田园生活;身在林深竹海的乡人,却向往灯红酒绿的都市生活。

其实,安静是福,真正生活在喧嚣吵闹的都市中的人们,可能更懂得安静的弥足珍贵。与安静的生活相比,追逐名利的生活是多么不值得一提。安静的生活是在真理的海洋中,在激流波涛之下,不受风暴的侵扰,保持永恒的安宁。

生命的本身是宁静的,只有内心不为外物所惑,不为环境所扰,才能做到像陶渊明那样身在闹市而无车马之喧,正所谓“心远地自偏”。

富有的农夫在巡视谷仓时,不慎将一只名贵的手表遗失在谷仓里,他在偌大的谷仓内遍寻不获,便定下赏金,要农场上的小孩到谷仓帮忙,谁能找到手表,给他50美元。

众小孩在重赏之下,无不卖力地四处翻找,但是谷仓内满坑满谷尽是成堆的谷粒,以及散置的大批稻草,要在这当中找寻小小的一只手表,实在是大海捞针。

小孩们忙到太阳下山仍无所获,一个接着一个放弃了50美元的诱惑,一起回家吃饭去了。只有一个贫穷的小孩,在众人离开之后,仍不死心地努力找着那只手表,希望能在天黑之前找到它,换得那笔巨额赏金。

谷仓中慢慢变得漆黑,小孩虽然害怕,仍不愿放弃,手上不停摸索着,突然他发现在人声静下来之后,出现个一奇特的声音。

那声音“滴答、滴答”不停响着,小孩登时停下所有动作,谷仓内更安静了,滴答也响得十分清晰。小孩循着声音,终于在偌大漆黑的谷仓中找到那只名贵手表。

在安静的境界中,一切皆可寻。安静是心灵的平静,让你在嘈杂浮华中找到自己的心灵空间。安静并不是一种懒散、没有生气的状态,而是一种内在安静的心灵状态。

一旦你知道如何达到安静,就可以帮助你在遭遇困难时重新找回幸福的感觉,也可以让你更能从容地面对生活中的压力和挫折,还可以让你欣赏到生活中的美好。

现在,让我们给自己一段可以放慢脚步的时间,享受放松时的美好与快乐。让自己放松,你就会觉得很舒服。

你是否时常回顾过去轻松休闲、没有刺激的好时光?你是否时常单独在空旷的海滩或安静的公园里散步?你是否曾经在派对上或电视节目进行到一半时离开而来到花园里的树下?

只要你开始回想这些事,就会发现,让自己安静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乐趣。它不是娱乐,也不是一种感官刺激,但是,它确实是一种乐趣,一种单纯且无罪的乐趣。

你应该开始了解——就算意识上还没有了解,潜意识应该也能够体会——达到安静是让你快乐的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也是通向幸福天堂的路。

可见安静是人生最好的境界,是人们必修的一堂课,它是春天里清朗的歌声,是成长后收获的果实。丰富的安静和其他道德一样珍贵,它的价值远远胜过财富。在名利场里钩心斗角,或为几块金币、几亩田地同别人争白了头发,到头来也只不过是一日三餐和最后的几尺坟地。与安静的生活相比,这种生活很让人不屑一顾。

有人曾这样说过:“我们会结识这么一些人,他们勤奋、努力地工作,但是脾气暴躁,生活也因此而变得混乱不堪。他们无法欣赏美好的事物,只顾匆匆赶路,却忘了欣赏路边的风景,从而葬送了自己幸福安静的生活,破坏了他本该拥有的幸福。在我们身边,我们所能碰到的真正能享受平和宁静生活的人真是越来越少了。”

在当今这个忙碌的社会里,人们会因各种各样的事情而狂躁不安,会因自我控制能力的弱化而情绪波动,会因焦虑和多疑而饱经风霜。只有那些明智的人,才会掌控并引领自己朝他原本需求的方向走去。

无论你在哪里,在做什么,要往哪里去,都请你记住:在生活的沙漠中,总会有一片绿洲等你去发现,总会有一些花朵在为你绽放。请你偶尔放慢脚步,好好欣赏吧,因为更多的时候,幸福是躲在安静背后的一道风景。

以宁静淡泊之心,过简单快乐生活

有一位虔诚的佛教信徒,每天都从自家的花园里采撷鲜花到寺院供佛。

一天,当他正送花到佛殿时,遇见无德禅师从法堂出来,无德禅师欣喜地说道:“你每天都这么虔诚地以香花供佛,据经典记载,常以香花供佛者,来世当得庄严相貌的福报。”

信徒非常欢喜地回答道:“这是应该的,我每天来寺礼佛时,自觉心灵就像洗涤过似的清凉,但回到家中,心就烦乱了。我如何才能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呢?”

无德禅师反问道:“你以鲜花献佛,应该知道如何保持花朵的新鲜吧?”

信徒答道:“保持花朵新鲜的方法,莫过于每天换水,并且在换水时把花梗剪去一截,因花梗的一端在水里容易腐烂,腐烂之后水分不易吸收,花朵就容易凋谢!”

无德禅师道:“保持一颗清净纯洁的心,其道理也是一样,我们的生活环境像瓶里的水,我们就是花,唯有不停地净化身心,才能不断吸收到大自然的养分。”

信徒听后,欢喜作礼感谢道:“谢谢禅师的开示,希望以后有机会亲近禅师,过一段禅者的生活,享受晨钟暮鼓、菩提梵唱的宁静。”

无德禅师道:“你的呼吸便是梵唱,脉搏跳动就是钟鼓,身体便是庙宇,两耳就是菩提,无处不是宁静,又何必非得到寺院中生活呢?”

拥有淡泊的人是幸福的,淡泊使人心更加宁静,更加自由,没有羁绊。淡泊是不慕名利,远离喧嚣和纠缠,走向超越;淡泊是遭受挫折时仍有与花相悦的从容;淡泊是别人都忙于趋本逐利时仍然保持恬静。只有淡泊,才可以使你真正享受人生,在努力中体验欢乐、充实自己。

淡泊的人生是一种享受,守住一份简朴,不再显山露水,认识生命的无常,时刻保持一种既不留恋过去,又不期待未来的心态。宠辱不惊,去留无意。走一程,蓦然回首,你会发现,其实幸福离你只有一个转身的距离。淡泊人生,并非消极逃避,也非看破红尘或甘于沉沦。淡泊是一种境界,要做到真正的淡泊,没有极大的勇气、决心和毅力是不行的。

拥有淡泊的心境,不是做现实主义的逃避者,而是在工作和学习之余,多一分清醒,多一分思考。在人的生命历程中,轰轰烈烈是暂时的,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平淡中度过。只要怀有淡泊的心境和一生一世永不放弃的追求,就一定能获得生活馈赠的那份幸福和快乐,成功赋予的那份慰藉和乐趣。

一切随心而为,嬉笑怒骂皆自由才是生活的本意,亮化自我心灵,放眼悠悠天地,淡泊之心自然高远。

一个老人在池塘是种了一片莲花,莲花盛开的时候,引来众人驻足,啧啧称赞。突然一夜狂风暴雨,第二天池塘里的莲花不再,留下一片狼藉,惨不忍睹。围观的人们纷纷感叹,无比惋惜。有好心人安慰老人,说:“天公不作美,没有体恤你种植的辛苦,你真是太可怜了。”老人却宽心一笑,说:“这没什么遗憾,更谈不上可怜,我种莲花是为了种植的乐趣,乐趣我早已得到,而莲花的衰败是迟早的,何必为此感伤呢?”众人闻言无语。

做人应该像故事中的老人一样多几分淡恬淡泊心,只有如此才能豁达地面对人生的得与失。不消除欲望就不会知足,贪婪的人永不会满足,而且时时处在渴求和痛苦之中。宁静与淡泊才是生活的真谛,只有洞悉了这一点,生活才能紊而不乱,缓而有序,我们才能不骄不躁,创造和经营属于自己的一片天空。

一个人需要以清醒的心志和从容的步履走过岁月,他的精神中必定不能缺少淡泊。虽然我们渴望成功,但我们真正需要的是一种平平淡淡的生活,一份实实在在的成功。这种成功,不必苛求轰轰烈烈,不必有那种揭天地之奥秘、救万民于水火的豪情,而只是一份平平淡淡的追求。

生活中,并不只有功和利。尽管我们必须去奔波赚钱才可以生存,尽管生活中有许多无奈和烦恼,但只要我们拥有淡泊之心,量力而行,坦然自若地去追求属于自己的真实,做到宠亦泰然,辱亦淡然,有也自然,无也自在,如淡月清风一样来去不觉,生活,就会变得很轻松。

有了宁静淡泊的处世心态,你就能简单快乐地生活。

静下心来,拭去心灵的浮躁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有时候我们想一蹴而就,恨不得一下子把事情做好、做完。这种心理就是浮躁心理。浮躁使人急于求成,患得患失、焦躁不安、心神不宁。在浮躁使人们产生了各种心理疾病,成功、幸福和快乐也被浮躁所羁绊。

同类推荐
  • 展现人格(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展现人格(影响你一生的成功励志书)

    心态决定一切!智慧创造一切!这是一个人人追求成功的时代,心智的力量具有创造成功态势的无穷魔力!即具有成功暗示的随着灵感牵引的成功力。
  • 升职其实很简单:快速升职必备手册

    升职其实很简单:快速升职必备手册

    做了那么多年普通员工,准不想当领导?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当得了领导!当领导,当然不是靠运气,也不是靠溜须拍马的功夫,而是要靠实力和脑力!领导很忙,但绝不是瞎忙,而是在运筹帷幄,带领团队决胜千里。要想坐上领导的位置,成为一流的管理者,你首先就要知道作为领导者的必备素养!本书从10个方面剖析了领导工作中的秘密,揭示了成为一一流管理者的必备素养。并告诉每一位有志攀上事业高峰的人,作为领导应该怎样思维、怎样行动、怎样超越,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办法,让你合上书就用得上。顺利迎来人生的辉煌。
  • 我是超级优等生

    我是超级优等生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就会主动地学习,改变老师和家长“要我学”的被动情景,变成渴望求知的“我要学”的积极心态,从而为自己制定合理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且为达到目标而专注努力。
  • 每天一堂责任课

    每天一堂责任课

    生命意味着责任。你就是责任的主角;责任不是口号。落实才是目的责任是个人精神素质的基本体现,责任是职业素养的灵魂核心。最快乐的人生是尽职尽责、问心无愧,最高效的工作能力是勇担责任、负责做事。懂得责任、学会负责,快乐与成功会环抱左右。
  •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感悟:做人做事之道

    来自山西焦煤汾矿集团紫金煤业的周志刚先生,花费数年心血,编选了一本有关做人做事之道的书,嘱我为其作序。初稿是用电脑打印的厚厚的两大本,上卷为做人之道,以“尊、孝、仁、义、礼、智、信、节、忍、诚、谦、宽”为题分为十二个部分;下卷为做事之道,又以“勤、俭、静、思、情、理、法、度、志、毅、谨、恒”也分了十二个部分。
热门推荐
  • 哈佛家训ⅳ:脱颖而出的哲学

    哈佛家训ⅳ:脱颖而出的哲学

    《哈佛家训》中的每个故事都具有丰富的教育功能和深刻的生活意义。不仅可以激发青少年对社会、人生进行多角度的思考,还可以点燃他们内心深处的智慧火花,使他们见微知著。从一滴水看见大海,由一缕阳光洞见整个宇宙。这是一部教子课本,也是一部成人的修身指南。所有阅读这本书的读者──无论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还是经历过世事风雨的成年人,都可以从书中领悟到一丝脱颖而出的哲理。
  •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情世故

    真希望我20几岁就知道的人情世故

    这是一本教你行走在芸芸众生,体人情、懂世故,不卑不亢、明哲保身的幸福智慧书。这是一把钥匙,拥有了它就有了安全感,无论何时何地,转动它便能打开智慧的锁,开启幸福的门,踏上成功的路。当你从象牙塔迈进社会的大门,这把钥匙转动的那一刻,便少了一点忐忑不安,多了一份坦荡从容。
  • 藏传佛教认识论

    藏传佛教认识论

    量学因明视为打开佛教教理宝库的金钥匙,是证明佛与佛法正确可信的有力理论武器,将量学因明作为佛学的基础课,正式列为显学五部之首。宗喀巴大师就用因明学这只明察秋毫的“世间”慧眼和“打开教理宝库的金钥匙”,重新全面审视了印藏学者的一切经论学说,拨开了重重迷雾,打开了一个个症结,对那些被缺乏精细理性思辨素质的历代的解经者们搞得乱无头绪、错误百出、违经背理的学说观点,一一做了纠正,一个更合乎理性的、新的显密佛教理论体系,被创建了起来。
  • 红颜·蓝颜

    红颜·蓝颜

    关于忘记与回忆,离开与回归,撕裂与弥合,清醒与幻觉,身体与灵魂,背叛与忠贞,欲望与爱恨厮缠。作者用一封又一封的情书,串联起整个的故事。
  • 生命的密码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生命的密码下(破解人类文明与科学之谜)

    宇宙茫茫,星空浩瀚。亿万年来,宇宙每天都在人类的面前,炫示着她的神奇与伟大,灿烂与深邃。
  • 嫡女棣王妃

    嫡女棣王妃

    “姨娘,夫人似乎断气了~”“哼!这么一碗药都下去了,难道她还能活着不成?”“那这······”一个年纪稍长的人朝着这位称作姨娘的人示意了一下自己手中的婴儿,似乎有些犹豫,“这好歹是个男孩,现在夫人已经死了,如果姨娘把他占为己有,然后得了这府中的中馈······”“嬷嬷?!”女子也不等她的话说完,就打断了她,“你记住了,我恨死了这个女人,她的儿子,只能随着她去,我就是以后自己生不出儿子,抱养别人的,也不会要她的。把他给我扔马桶里面溺了,对外就说一出生就死了!”猩红的嘴唇,吐出来的话却是格外的渗人。嬷嬷还想说什么,动了动嘴,却是一句话也没有说,转身朝着后面放着马桶的地方走去。却是没有发现旁边地上一个穿着有些破旧的衣服的小女孩此刻正瞪大了眼睛看着她们两。这是什么情况?自己不是被炸死了吗?怎么会······于此同时,脑中不断有记忆闪现出来,她们是自己的母亲和刚出生的弟弟啊?!不行,先救人。转头看见旁边谁绣花留下的针线跟剪刀,想到自己前世的身手,拿起一根绣花针就朝着那个嬷嬷飞了过去,却在半路上掉落下来,暗骂一声,这人是什么破身体。却引得那两个人听见动静看了过来。女人阴狠的盯着她,“你居然没有死?”微微眯起眼睛,自己的前身也是被她们弄死的了,看样子她们谁也不会放过,抓起旁边的剪刀就冲了过去。随着几声惨叫声,从此以后,府中府外都传遍了她的“美名”——凤家大小姐心肠歹毒,刺伤了府中无数的人,宛如一个疯子。
  •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与地名文化

    毛泽东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与影响,习俗文化也在他的文化性格上打上了难以磨灭的烙印。他对习俗文化很熟悉,在对待这一问题上,从来是持批判的继承态度,承其精粹,弃其糟粕。本书收录了毛泽东与乳名习俗、称谓习俗、起居习俗、春节习俗等16个方面的件件趣事和段段佳话。
  • 豪门对垒:前妻太难追

    豪门对垒:前妻太难追

    一次偶遇两人的命运就绑在了一起,2年后因为表妹的插足让如此相爱的两人活生生的分开了5年,再次见面误会重重,此刻林云曦却没有发现此时的杨潇雪就是一个复仇女神,李家和楚家都陷进了她的复仇计划,最后他们两人之间的命运到底如何.......推荐风汐若的一本书,【宠妻成瘾:亿万前妻买一送二】亲们支持下,投票,收藏,打赏!
  • 乞丐王妃太难养

    乞丐王妃太难养

    他随手的一指,她便由乞丐成了他的王妃。“王爷,我可以在王府里做主吗?”“可以。”“王爷,我可以随便支用王府里的金钱吗?”“可以。”只要她说出来的话,他统统一派云淡风清的样子答应着。“王爷,我要与你一起睡觉。”“这……”单单这种事他犹豫着。“王爷,我现在以王妃的身份命令你今晚陪我睡觉,如果不陪的话,那我就用王府里所有的钱买你一夜。”“王爷,你是不是真的不行啊!为什么我坐在你的身上,你都没有反映呢?”听到这话,他额头的三条黑线拉的越来越长。可是当他真的有了反映时,她又能逃的了吗?
  • 中华家训4

    中华家训4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