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29800000006

第6章 过失心理学(5)

诸位,之前我们已证实了过失是有意义的,并以此作为下一步研究的基础。但是我要再次强调:为了我们的目的起见,我们绝不主张,也不必主张——所有过失都有意义,尽管我相信这并非不可能。只要我们证实各种过失中,较普遍地存在着意义就已足够。就这一点而言,各种过失形式上也有些不同。一些口误、笔误纯粹是生理因素所致,而那些“遗忘专用名称”或“遗忘计划”以及失物等遗忘类的过失,同样如此。在有些实例中,失物也被认定是没什么意义。总的说来,我们的理论只适用于说明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过失。你们必须记住,如果过失是由于两种“倾向”相互干涉而引发的心理活动所致,则不适用这个理论。

这就是精神分析学的第一个理论成果。以前,这种相互干涉的现象为心理学家所忽视,当然,他们更不了解这种干扰会引起过失。我们已经大大扩充了心理现象的范畴,从而使心理学包括了不曾被承认的现象。

首先,我们要讨论“过失是心理的活动”这一观点,它与“过失是有意义的”这句话相比较是否更富有内涵呢?我认为恰恰相反,前者要比后者含义更为含糊,从而更容易被误解。所谓心理现象,就是但凡在心理活动中可以观察到的所有表现。同时,还要明确它是不是一种特殊的心理现象,比如由身体的某器官直接引起的,或是只是物质的变化,这些都不在心理学研究的范畴之中;或者是另外的一类现象,它从其他的心理过程中直接产生,却在这个心理过程中的某个节点上引发了一系列的机体的变化。这后面的一种就是我们所谓的心理过程。因此,“过失是有意义的”对我们而言比较便利;这里的“意义”就是重要性、意向、倾向以及一系列心理活动的其中之一。

另外一组现象,与过失关系密切,称之为过失又不相宜。这是一些“偶然的”或者症状性的动作。看上去这些动作没有动机,没有意义,也没有用处,并且明显多余。它们没有可以反抗或干涉的第二倾向,与过失不同;它们又和我们所说的表达情绪的姿势和动作没什么两样。这种偶发的行动,以及很明显没有目的的动作,比如甩动衣裳或身体的某个部位,或者触手可及的其他物品等;应做却不做的动作以及哼哼哈哈的自娱行为。这类动作,我认为都是有意义的,都可以解释,都可以看成真正的心理活动,构成了其他重要的心理过程的表现。但是,我不能再详细讨论这些现象了,现在回过头来谈论过失。讨论过失才可以使研究精神分析的许多重要问题更加清楚。

讨论过失,悬而未决而又最为有趣的,当然是以下几个问题:我们认为,之所以产生过失是两种不同意向互相干涉,一个可称为被干涉的意向,另一个称为干涉的意向。当然,被干涉的意向不会再引发问题;而就干涉的意向来说,首先我们要了解干涉他种意向的都是哪些意向。其次,干涉的意向与被干涉的意向之间存在何种关系。

我们可以再以口误为例,首先对第二个问题予以答复,接下来再解释第一个问题。

在口误中,干涉意向与被干涉的意向可能在意义上相关,在这种例子中,干涉意向是被干涉意向的反面、变式,或者补充。而另外的模糊的却有趣的例子中,干涉意向与被干涉意向在意义上或许毫无关联。

在已经讨论过的实例中,发现第一种关系的证据并不难。但凡把要说的话说反了的口误,干涉意向差不多都与被干涉意向有相反的意义,所以,此类错误即由两种相反的意向互相冲突所致。议长口误的意义:“我宣布开会,然而我更愿意散会。”一份政治倾向很强的报纸被指责腐败,于是它撰文申辩,在结尾处想说:“读者都知道,本报竭力为社会图谋幸福的态度是最不自私的。”然而意外的是,被委托的编辑进行申辩时竟然将“最不自私的态度”(disinterested)错误地写成“最自私的态度”(in the most interested manner)。他的用意,是想说:“我不得已才写了这篇文章,这其中的内幕我是很清楚的。”再比如一位民意代表因某事要直言皇帝,内心深处却感到恐惧,于是产生了口误,直言误说成了婉告。

在前面列举的实例,有浓缩和省略之意,又有更正、补充或引申的意思,两种倾向紧密相关。比如,“事件于是暴露了,但不如直接说事情是龌龊的,因此——事件于是发龊了。”“知道这个问题的人屈指可数,但却并非如此,真正懂得的仅一人,那么很好——就算屈一指可数了。”再比如,“我的丈夫当然能吃喝自己喜欢的食物,然而我可不能让他喜欢这喜欢那的,所以——他就只能吃喝我所喜欢的饮料与食品了。”从这些例子来看,被干涉的意向的内容与这种意向有着直接的联系,乃是产生过失的根源。

两种互相干涉的倾向之间若没什么关联,难免让人觉得奇怪。假设干涉的倾向和被干涉的倾向在内容上毫无关系,那干涉的倾向究竟如何发生呢?又如何正巧在此时表现出来呢?要找出这个问题的答案,就要从观察入手,通过观察的结果找出干涉的倾向的根源——这个人之前的所有的思绪,然后表现出来,形成了这个结果。而这一思绪是否表现为语言的形式,就无关紧要了。因此,它也可看做是“留置”的一类,只不过可能不会是语言“留置”罢了。在这里,干涉与被干涉的倾向之间也有一定的关系并不表现在内容里,只能算勉强造成的关系而已。

我曾在观察中得到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在秀丽的多洛米特山中,我遇见了两个维也纳女士。她们在散步,于是我陪着她们走了一段路,我们边走边讨论游历生活的乐趣及劳累。有位女士认为这样的生活不是舒适的。“整日地顶着太阳走路,直到汗水把外衣,或者别的东西都湿透,这件事的确让人很不愉快。”在这句话中,她隐隐有一些迟疑。她又说:“假如我们有衫裤,可以换一换(nach Hose)。”事实上,她本来要说的是“在我家里”(nach House)。我们来讨论这个口误,我认为它的意义很容易就明白了。这位女士本想列举一些服装的名目,例如外衣、衬衫、衬裤,等等。之所以没有说出衬裤一词,是就讲究礼仪而言的。然而在第二句话里,内容完全独立时,曾经没有说出的声音就变成了近似音的“House”。

现在,我们终于可以讨论那个搁置很久的问题了,它就是,突然表现出来干涉其他意向的究竟都是什么样的倾向呢?它们的种类非常多,不过我们的目的只是发现它们共同的成分。假如我们为了这一目的,研究了许多的实例,那么立刻就能发现它们共有三个大类。第一类是,说话人知道这个干涉的倾向,而且在错误中感觉到了这种倾向。比如“发龊”这个口误,说话人不但承认他所谴责的事件是龌龊的,而且也承认心中一种将此意说出来的倾向,只不过后来再加以阻止。第二类,说话人承认内心存在着干涉的意向,而这个倾向在他说话前曾经有很多的活动他不知道。因此,他尽管接受了我们的解释,却或多或少感到惊讶。这一态度的例子在其他种类的过失中更容易发现。第三类,说话人强烈地反对我们对干涉的意向所做的说明,他不但驳斥了干涉倾向在口误发生之前有过活动,还说自己对这个倾向毫不知情。比如那个有关“打嗝”的实例。我向说话人指出干涉的倾向,他却是极力反驳。你们了解,就这些例子而言,我的态度与你们之间相距甚远。我不能相信说话人的否认,坚持自己的解释,你们却因他的热情而感动,想当然地认为我应该放弃自己的理论,把这些过失看成是纯粹的心理活动,用精神分析之前的观点去解释它们。你们会这样想的原因,我想我能够猜测到。在我的解释里包含有一个假设:说话人所不了解的意向能够通过他表达出来,我则能够借用各种现象判定其性质。这是一个重要而又新奇的结果,你们产生怀疑在所难免。我清楚这一点,我也认为你们是对的。但是有一事必须明白:这个“过失论”已经被诸多实例所证明,而你们若要引申出符合逻辑性的理论,你们的假设必定要大胆,不然就不得不把刚得到的成果放弃掉。

现在我们来暂停片刻,思考一下三类口误中所拥有的共通部分。侥幸的是,这一共通部分很容易被发现。就前两类来说,干涉的意向都由说话人的口中查问到,并且第一类的说话人在口误出现前,就已经察觉到干涉的倾向。然而不管哪一类,干涉的倾向都被迫收回。说话人坚决不把这念头用语言表述出来,他发生了口误,换句话说,被迫收回的倾向将会反抗说话人的意志,而改变他所允许的倾向来表达,或者与其混合,或者取而代之,从而表达出自己,结果就成了口误的机制。

我认为,第三类的过失也可以完美地适用前面所述的机制。我只需要假设这三类过失的区别,是在于逼退一个意向时,程度有所不同而已。对第一类而言,说话人在说话前就已感觉到干涉意向的存在,到说话时才被排斥,又在错误里得以补偿。而在第二类中排斥出现得较早,这一干涉倾向在说话前已不复可见,但它仍然是造成口误的最主要原因。如此一来,第三类的解释就变得简单了。即使一种意向被长时间地压制,无法表达出来,又被说话人极力否认,然而,我要说的是仍然可以感觉到这种意向。假如抛开了第三类问题,单就其他两类来说,则必定有这样一个结论:压制说话人原有的倾向是造成口误的必要条件。

现在,可以说我们在过失的理论上已大有进步。我们认识到过失都是有意义、有目的的,又了解到过失是由两种意向相互干涉所致,还知道如果一种意向要借干扰另一种意向而表现自己,则不得不自己先承受阻力禁止其活动。简单的说法是,一种意向必定先受到干扰,然后才能够干扰其他倾向。当然,这并不能对过失现象做一个圆满的解释。立刻我们便会发现新的问题,概括来讲,就是知道得越多,出现新问题的概率也就越大。比如,或许你会问为什么事情不能变得更加简单易行呢?假如,在心中出现了一种意向想要压制另一种意向使其不能表达出来,则压制成功,这个倾向就完全不可能再表现出来;而压制失败了,被压制的倾向立刻就能够淋漓尽致地展现。但是,过失也仅仅是一种调解的方式而已;在过失中,两种互相冲突的意向,各有部分的成功和部分的失败。除了极少的例子以外,被压制的意向既不能被完全阻止,也可能按原本的目的完全表达出来。根据想象,必定会有许多特殊的条件促成这样的干扰或调解,只是,我们现在还无从猜测这些条件是什么,而且我不认为通过我们对过失的研讨,必定能找出这些未知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必须首先彻底研究其他的更玄妙难懂的心理活动,然后通过类比研究所得的结论,我们才能够有勇气对过失的更进一步解释,做出必要的假设。然而你们还要注意,就如我们在这方面常做的那样,以很小的现象指导理论研究,存在着冒险。如果对这种很小的现象的使用超过了极限,就会产生心理错乱,即联合妄想狂(combinatory para-noia)。自然,绝对没错,我不主张由此而得到的研究结果。我们必须避开这危险,拓宽自己的观察视野,分析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收集到类似的事实经验。

所以,现在我们要暂时离开精神分析一会儿。然而,你们必须记住一件事:你们必须牢记我们在研究过失时所用的方法,拿来当做一种范例。由这些实例你们可以得知我们研究心理学究竟有什么目的。那就是我们不但要表述的心理现象分类,而且要承认心理现象就是心中的各种力量相互制衡的结果,表达一种有目的的意向,这些意向或合作或对抗。我们要对心理现象有一种动态的概念(a dynamic conception)。所以,我们以此所推测到的比我们所看到的现象更加有意义。

所以,我们将不再研究过失了;然而之前要对整个问题进行鸟瞰式的观察,我们在观察中遇到的事情有些为我们所熟知,有些则是陌生的。关于类别,仍然是我们前面所列举的那三种:口误、笔误、误记及误听等;遗忘比如忘记专用名称,忘记外文字,忘掉计划和印象等;误放、误取及失物等。综合起来,我们研究的过失,半数属于遗忘,半数是行为的错误。

我们已经详细讨论了口误,而现在还需增添一些材料。一些带感情的小错误都与口误相关,非常有趣。人们总不能甘愿承认自己说错了话,而说错了也常常不去注意。一旦别人说错了话,却咬紧了不放。口误是可以传染的;讨论口误的时候很容易说错话。有些很繁琐的过失,找出其隐匿的动机并不难,只是要看出所隐藏的心理路程的性质却是不能了。比如,一个人被某个字所干扰,错误地把长音说成了短音,那么不管其动机是什么,他必定会再造一个新错以弥补刚才的过失,结果就是把其后的短音发成长音。再如,双元音误读为单元音,(ew或oy误读为i),同样的,后面会出现单元音误为双元音(i错读为ew或oy)。这些行为似乎隐藏着一些用意,也就是不能够让听话人相信说话人对本国语言有疏忽。那个补偿的错误在于提醒听话人注意第一个错误,又表明自己已经知道了。最常见、最简单,却又最不重要的口误就是语言的浓缩或前置。例如,说错了长句子,就必然是在想说最后一个字时影响了前一个字的发音而致。这样可以看出说话人的不耐烦,而且不愿意那么说。之后,我们将迈过临界点,精神分析的过失论与一般生理学的过失论将不再有区分了。从我们的假设可知,这些实例中,干扰的倾向对所要说的话是反抗的;然而这些只能让我们证实干扰倾向的存在,却不能知道其目的何在。由它产生的干扰,语音的影响或者是联想的牵制,都可以视作是由于注意离开了所要说的话所导致的。但是,这一类的口误关键不在于注意力分散,也不在于联想的倾向,关键点是存在着干扰原有意向的其他意向。它究竟有什么性质,由于这样的实例与较明显的口误不一样,当然不可能由此推想得知。

同类推荐
  • “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野心”比信心更重要

    做人要有点野性、野心来自信心、敢想才能有所为、追求最高的目标、感谢每一次挫折、用野心激发潜能、管好自己的情绪、做生活中的强者、人生立业要趁早、精神力量无限大等
  •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关心青少年心理健康(青少年心理健康指导丛书)

    你也许对“心理健康”这个词感到生疏。人们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谈论和使用“身体健康”这个词语,而很少说“心理健康”;长期以来,人们只注意到生理上存在着健康问题,而忽视了心理上同样也存在着健康问题。比如说,在日常生活里,许多人都体验过在学习、工作、婚姻、家庭、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许许多多的心理学问题,这些问题如若处理不当,就会造成人们的心理矛盾、情绪紧张、忧愁苦闷等等。如果人们对这些来自身体内部与外部的刺激,适应能力很差,那么,这些刺激便会成为恶性刺激,损害身心健康,并可导致心理上的失常,甚至会引起心理疾病。我们不能片面地理解“健康”的意义,只着眼于生理上的、身体上的健康,而忽略了心理上的健康。
  •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最真实的自己:梦的心理学

    《预见真实的自己》通过对梦境的探究,揭示心理的秘密,从而帮助我们认知内心真实的自己。本书使用生活中丰富而鲜活的例子、启发性的引导来梳理出梦境中潜藏的象征与逻辑。作者是知名心理学家大卫?方特那,他在荣格、弗洛伊德等心理学界先驱人物的成就的基础上向我们揭示梦境世界的心理规律。他向我们解释梦境的原型,揭露梦境如何用丰富的象征词汇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反映我们日常的欲望、紧张甚至焦虑。同时,他训练我们掌握记住梦境的技巧,以便叙述出梦境的故事、细节乃至情绪,从而联系起我们的个人环境进行解释。
  •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你不可不知的心理咨询100问

    本书列举的只是目前心理咨询工作的一些常见内容,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会有更多的内容可以充实到心理咨询的范围内。
  • 男人30谋事规划

    男人30谋事规划

    同时,人生黄金的起点!毫无疑问,大凡成功者大多具有一个不凡的起点:在30岁开始就能独立自主地设计自己的人生。由于他们从30岁就开始砥砺自己的心性而使得他们在为人处世时往往能坚守住自己的原则,30岁:青春年华的开端,追求自己向往的生活,这是每一个人重要的阶段,它关乎人一生的成败!而古往今来,无论在什么领域,特立独行。,并为之奋斗不息!无论比尔盖茨还是拉里·佩奇莫不如此
热门推荐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宫主,娶我可好

    宫主,娶我可好

    彼时……她是身世最好的大家闺秀,父亲手握重兵,母亲名盛帝都,外祖父三朝丞相;他是破落小镇平淡无奇的一名过客,一次重伤,为她所救。她将他藏在自己深闺,又为他一曲倾城,竞下上古玉簪,亲手为他簪发;他遇险、她以身相护、他以身相许……然而,他向她提亲当日,她却举家失踪,留下一言:我已有爱人,此行回家,便嫁他。再见……他是大胤国最尊崇的未来天子,经天纬地之才,空前绝后之纶;她是宫中小小琴师,籍籍无名,如履薄冰。他选妃当日,她暴露身份,不顾廉耻求嫁。他冷笑奚落,“好个攀龙附凤的沈意!若是沈相泉下有知,只怕也要含恨。”她含笑回应,“你若不娶我,我便将你不为人知的身份告诉皇上,让你的筹谋夭折在当下。”她说:“宫主,娶我可好?”他娶了她。世人都道,他宠她爱她刻骨,她中毒,他以身为她过毒,替她伤痛;她坠崖,他毫不迟疑追下,死生相随。却不想,他终是怨她恨她至极,他登基为帝前夕,亲自带人诛杀她和她的母亲,母女二人,血溅城门。彼时,她……已有身孕。都道新帝杀伐果决,必将成千古一帝;却不想,新帝登基只一年,便因疾驾崩,死于壮年。有宫中近身伺候之人道,新帝日夜思念亡妻,乃相思成疾……多年后。夜华宫宫主爱妻生辰,当朝天子亲自前往祝贺。有随行宫人却见,那夜华宫宫主竟是像极……先帝,而那宫主夫人却俨然是当日先帝那位……亡妻。---更多发嗲卖萌小剧场请关注微博:m.pgsk.com/u/3989894577我每更新一章就会即时在微博上闹一下你们造么?
  • 国家软实力

    国家软实力

    软实力在国家发展和竞争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国家软实力论》界定了硬实力、软实力、巧实力的概念、内涵,分析了三者的相互关系;归纳总结了国家软实力建设的国际经验,分析了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软实力建设的经验;论述了我国软实力建设的做法、问题,提升我国软实力的思路;提出了提升国家软实力要坚持的四大原则:国家利益战略、国家营销、国际责任、国民智商。
  • 三言二拍精编(2册)

    三言二拍精编(2册)

    “三言”所收录的作品,无论是宋元旧篇,还是明代新作和冯梦龙拟作,都程度不同地经过冯梦龙增删和润饰。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内容复杂。有对封建官僚丑恶的谴责和对正直官吏德行的赞扬,有对友谊、爱情的歌颂和对背信弃义、负心行为的斥责。更值得注意的,有不少作品描写了市井百姓的生活。“二拍”的有些作品反映了市民生活和他们的思想意识。“二拍”善于组织情节,因此多数篇章有一定的吸引力,语言也较生动。
  •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

    不懂带人你就自己做到死

    常言道:“一个人是条龙,三个人便成虫。”表面上看,“三人成虫”是因为不懂得合作、各自为战造成的,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没有优秀的领导者带领这个团队。如果一个团队有优秀的领导者带队,那么,这个团队绝不会萎靡不振。相反,它还会产生“111> 3”的团队效应。企业管理的关键就在于带人、带团队。
  • 优秀女孩的青春讲义

    优秀女孩的青春讲义

    青春有太多太多的内容,不论它是甘甜还是酸涩。青春只有一次,不论它长还是短。幸福的人生,优秀的华彩,都将在青春里成就。在青春的岁月里追求梦想追求卓越的女孩子们,本书是你们绽放青春色彩的必读书!
  • 难忘又一年

    难忘又一年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9年是共和国建国60周年。在党与共和国的历史上.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里程碑的“伟大转折”无疑是最为重大的历史事件。三中全会的胜利召开,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端正了党的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党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它在拨乱反正,提出改革开放任务,推动农村改革方面起了伟大的历史作用。围绕这一事件,作者在深入研究后发现,邓小平主持的1975年整顿是历史转折的前奏;1976年粉碎“四人帮”的胜利为历史转折创造了前提;此后的两年为历史转折作了准备。
  • 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百年香港大事快览

    本书是一本史料性较强的“百年香港快览”系列之一,它是为庆祝香港回归祖国十周年所编写的,该书从历史文化的角度,通过事件关键词、背景扫描、大事脉络、结果与影响、精彩点评等栏目的精心设置,深入浅出生动地描绘了香港自开埠至2007年百余年的沧桑,为你扫描百年香港今昔之巨变,透视沧桑历史之荣辱,解读东方之珠繁荣之历程。
  • 深夜,出现在枕旁的头颅

    深夜,出现在枕旁的头颅

    校园深夜,枕旁竟然出现血淋淋的头颅,同时莫名的歌谣便会在耳边吟唱。名为“双眼凝眸”的校园协会抖露出来的校园诅咒慢慢苏醒,究竟是无意识的碰触,还是轮回的抉择……歌谣,诅咒……那一席白衣的女子想要告诉的,究竟是什么……深夜,出现在枕旁的头颅,是要在耳边述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