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万千的飞萤投向火焰?
这些,还有别的许多说不尽的,
和着鸟雀们的热情回荡,
都在手携手的赞美着
春的投生。
两个人遇见桃花都有了别样的心思,徐志摩眼中的桃花已经是人面不知何处去,只有新开的桃花依旧笑春风。而林徽因眼中的桃花也许只是香山的桃花而已,可是在桃花的再一次心动里,徐志摩何尝又不是那一瞥多情的痕迹?!
6月的某个夜,没有月,林徽因写了《山中一个夏夜》——
山中一个夏夜,深得
像没有底一样;
黑影,松林密密的;
周围没有点光亮。
对山闪着只一盏灯——两盏
像夜的眼,夜的眼在看!
满山的风全蹑着脚
像是走路一样;
躲过了各处的枝叶
各处的草,不响。
单是流水,不断的在山谷上
石头的心,石头的口在唱。
虫鸣织成那一片静,寂寞
像垂下的帐幔;
仲夏山林在内中睡着,
幽香四下里浮散。
黑影枕着黑影,默默的无声,
夜的静,却有夜的耳在听!
这个夏夜没有月,没有月,难有诗。因为,没有月,如何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没有月如何待月西厢下,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没有月,如何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没有月,如何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没有月,相思也无著。但林徽因在没有月的夏夜听见了夜的声音,石头唱歌的声音,鸣虫歌吟的声音,眼睛闭起来,心灵的眼睛打开,就会看到看不见的美丽。
没有月,你才能看见一盏依稀的孤灯,没有月才能看见漫天的星辰落宇,一颗星暗掉,无数颗星宇亮起来,在没有月的夜,人们看到的是月亮以外宽阔的世界。王维在月出惊山鸟之前,才有一颗恬淡的心看见“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就像张晓风在黑夜里,繁星下,发现:“忽然,我感到自己被桂香包围了。一定有一裸桂树,我看不见,可是,当然,它是在那里的。桂树是一种在白天都不容易看见的树,何况在黑如松烟的夜里,如果一定要找,用鼻子应该也找得到。但,何必呢?找到桂树并不重要,能站在桂花浓馥古典的香味里,听那气息在噫吐什么,才是重要的。我在庭园里绕了几圈,又毫无错误地回到桂花的疆界里,直到我的整个肺纳甜馥起来。有如一个信徒和神明之间的神秘经验,那夜的桂花对我而言,也是一场神秘经验。有一种花,你没有看见,却笃信它存在。有一种声音,你没有听见,却自知你了解。”
林徽因没有与爱情相约黄昏后,就不会时时看着月上柳梢头,没有以爱情为一生的视界,所以她拥抱了浩天阔宇,周身散发出这阵阵暗夜的桂花香。
徐志摩写过一首诗《起造一座墙》:
我要你的爱有纯钢似的强,
在这流动的生里起造一座墙;
任凭秋风吹尽满园的黄叶,
任凭白蚁蛀烂千年的画壁;
就使有一天霹雳震翻了宇宙,——
也震不翻你我“爱墙”内的自由!
徐志摩一生看重爱情,所以他用爱情给自己起造了一座墙,他在墙内自由地爱得天翻地覆,可是他的一生也就到此了,到得刚刚好,我们要看徐志摩众所周知的成就,只会看到他一首首因爱而生的诗篇,当然不是爱情诗人的徐志摩也没什么意思,徐志摩给自己围了一座墙,而他却是一枝红杏出墙来,我们墙外行人,痴迷于墙里佳人笑。而如果仅仅只是沉耽在爱河里的林徽因,也没什么意思。人们更喜欢的是一个才华横溢的女子,有着无上的冠冕,而爱情只不过是她的花边!
若说《你是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送给襁褓中的儿子的诗篇,那么林徽因在香山写的《笑》就像是送给女儿的诗。这一年她的女儿差不多快2岁了,正是一个孩子露珠一般纯真的时刻,轻轻一番逗弄都能引来孩子无忧的大笑,世界于这样的孩子正是仙境一般的美丽,她会为了世间一件细微的小事而笑得无所保留、无拘无束,比如轻风吹起她惺忪的鬈发,鬈发轻轻蹭过她耳朵的那一阵轻痒:
笑的是她的眼睛,口唇,
和唇边浑圆的漩涡。
艳丽如同露珠,
朵朵的笑向
贝齿的闪光里躲。
那是笑——神的笑,美的笑;
水的映影,风的轻歌。
笑的是她惺松的鬈发,
散乱的挨着她耳朵。
轻软如同花影,
痒痒的甜蜜
涌进了你的心窝。
那是笑——诗的笑,画的笑;
云的留痕,浪的柔波。
7月7日这一天,徐志摩来到香山探望了林徽因,向晚的艳阳照在林家的矮墙上,藤萝正在入秋,徐志摩看了好久,1925年他写的诗里曾有这秋萝:“它为我耐著,那艳色的秋萝,/但秋风不容情的追,/追,(摧残著它的恩思惠!)/追尽了生命的余辉——/这回墙上不见了勇敢的秋萝!”他曾经追寻不见的深秋藤萝,又在林徽因养病的小院里看见这藤萝刚刚入秋,让他唏嘘不已。回去后,他给林徽因写信说:“我愁望着云泞的天和泥泞的地,直担心你们上山一路平安。到山上大家都安好否?我在记念……我还牵记你家矮墙上的艳阳。此去归来时难说完,敬祝山中人‘神仙生活’快乐康强。”随着信,他还附上了一首《你去》的诗:
你去,我也走,我们在此分手;
你上那一条大路,你放心走,
你看那街灯一直亮到天边,
你只消跟从这光明的直线!
你先走,我站在此地望着你:
放轻些脚步,别教灰土扬起,
我要认清你远去的身影,
直到距离使我认你不分明。
再不然,我就叫响你的名字
不断的提醒你,有我在这里,
为消解荒街与深晚的荒凉,
目送你归去……
不,我自有主张,
你不必为我忧虑;你走大路,
我进这条小巷。你看那株树,
高抵着天,我走到那边转弯,
再过去是一片荒野的凌乱;
有深潭,有浅洼,半亮着止水,
在夜芒中像是纷披的眼泪;
有乱石,有钩刺胫踝的蔓草,
在守候过路人疏神时绊倒,
但你不必焦心,我有的是胆,
凶险的途程不能使我心寒。
等你走远,我就大步的向前
这荒野有的是夜露的清鲜;
也不愁愁云深裹,但求风动,
云海里便波涌星斗的流汞;
更何况永远照彻我的心底,
有那颗不夜的明珠,我爱——你!
曾经雄心勃勃要忘掉与林徽因的这段感情的徐志摩,因自己爱情的再次破灭,而重新又开始怀念他们两人在一起的好时光,这一次,他不再冲动地以爱之名誉如堂吉诃德一般与风中之物作战,他以友情只求能近在身畔。而友情有时却比爱情更受重视,冯梦龙说:“恩德相结者,谓之知己;腹心相照者,谓之知心;声气相求者,谓之知音。”他们是知己知心又知音,是徐志摩从混乱的感情逃脱的山间桃源,又是压着他和陆小曼爱情的三座大山。他和林徽因没有了爱情的延续,却有了比爱情更长久的感情。一个人走的荒途,没有爱情,爱也不会荒芜。
这封信林徽因永远记住了这个牵挂着她家矮墙上的艳阳和入秋藤萝的徐志摩,当这一年,徐志摩去世时,林徽因写了《悼志摩》,说:“他望着我园里一带断墙半晌不语,过后他告诉我说,他正在默默体会,想要描写那墙上向晚的艳阳和刚刚入秋的藤萝。”五年后,林徽因写下《藤花前》一诗:
紫藤花开了
轻轻的放着香,
没有人知道……
紫藤花开了
轻轻的放着香,
没有人知道。
楼不管,曲廊不做声,
蓝天里白云行去,
池子一脉静;
水面散着浮萍,
水底下挂着倒影。
紫藤花开了
没有人知道!
蓝天里白云行去,
小院,
无意中我走到花前。
轻香,风吹过
花心,
风吹过我,——
望着无语,紫色点。
一个诗人走了,另一个诗人寂寞了,那一片蓝天下,紫藤花开了,他却蓝天里白云行去了。每到思念他的季节,林徽因心中的一朵花就会为他轻轻地开放,他走了并不代表他不存在,他在的时候却又离自己的心好远,他不在了,却如轻风拂过心中的花瓣,为他心动,不止一点点。
也在7月,徐志摩写了《云游》:
那天你翩翩的在空际云游,
自在,轻盈,你本不想停留
在天的那方或地的那角,
你的愉快是无拦阻的逍遥。
你更不经意在卑微的地面
有一流涧水,虽则你的明艳
在过路时点染了他的空灵,
使他惊醒,将你的倩影抱紧。
他抱紧的只是绵密的忧愁,
因为美不能在风光中静止;
他要,你已飞渡万重的山头,
去更阔大的湖海投射影子!
他在为你消瘦,那一流涧水
在无能的盼望,盼望你飞回!
几次想与你相忘于世,可却又总在柳暗后见花明,山绝处见江湖,水穷处见云起,曲曲折折往往复复,绕一大圈,还是行脚在以你为轴心的半径内,算来终是不舍。心以你为希翼,便看不见满天星宇,以你为梦中的星光,我的世界在你面前都无光。
一开始这首诗命名为《献词》,后才改为云游。徐志摩曾说过自己只要“草青人远,一流冷涧”,而涧水之上,你是天空的一朵云,偶尔投射在我心,你擦我的肩而过,再未回头,独留我在原地用一辈子的时间想我们遇见的刹那时光。你擎阳光而来,点亮了我的世界,你的明艳如三月的桃花染红我的春天,你给我的世界,你却一无所知。
而一无所知的还有另一个女子,徐志摩死后陆小曼为他整理诗集《云游》,将这首诗收为第一篇。可是她说:“洵美叫我写摩的《云游》的序,我还不知道他这《云游》是几时写的呢!”徐志摩的一颗心给了林徽因——你不在我身边,我依然爱你;你已经离开,我仍然爱你;你心中没有我,我还是爱你;爱得已经这么痛苦,可我还是想要爱你呵。而陆小曼也一样是这个一直站在他的身后看他看着别人,眼里满含爱的光亮……
9月林徽因写了《深夜里听到乐声》——
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
轻弹着,
在这深夜,稠密的悲思。
我不禁颊边泛上了红,
静听着,
这深夜里弦子的生动。
一声听从我心底穿过,
忒凄凉
我懂得,但我怎能应和?
生命早描定她的式样,
太薄弱?
是人们的美丽的想象。
除非在梦里有这么一天,
你和我?
同来攀动那根希望的弦。
据说这首诗是回应徐志摩的《月夜听琴》——
是谁家的歌声
和悲缓的琴音
星茫下,松影间,
有我独步静听。
音波,震颤的音波,
穿破昏夜的凄清,
幽冥,草尖的鲜露,
动荡了我的灵府。
我听,我听,我听出了
琴情,歌者的深心。
枝头的宿鸟休惊,
我们已心心相印。
休道她的芳心忍,
她为你也曾吞声,
休道她淡漠,冰心里
满蕴着热恋的火星。
记否她临别的神情,
满眼的温柔和酸辛,
你握着她颤动的手——
一把恋爱的神经!
记否你临别的心境,
冰流沦彻你全身,
满腔的抑郁,一海的泪,
可怜不自由的灵魂?
松林中的风声哟!
休扰我同情的倾诉;
人海中能有几次
恋潮淹没我的心滨?
那边光明的秋月,
已经脱卸了云衣,
仿佛喜声的笑道;
‘恋爱是人类的生机!’
我多情的伴侣哟!
我慕你蜜甜的爱唇,
却不到黄昏和琴音
联就了你我的神交!
深夜里听到乐声破空而来,衔来了过往的记忆,这一定又是你的手指在拨弄着往事的劫灰,为什么是又呢,因为你曾经弹过这样的悲思,当初我懂得,现在我也懂的。也许当年我曾给过你期许,如今这期许我只想对你说是梦,一直都是梦。
徐志摩曾经固执地以为林徽因为自己心动过的,可是多年后已为人母的林徽因,只说一句,我懂。正因为懂得,所以才无情。所以林徽因才会在徐志摩死后2个月对胡适坦承她所爱的:“我的教育是旧的,我也变不出什么新的人来,我只要“对得起”人——爹娘、丈夫(一个爱我的人,对我极好的人)、儿子、家族等等,后来更要对得起另一个爱我的人,我自己有时的心,我的性情便弄得十分为难。前几年不管对得起他不,倒容易——现在结果,也许我谁都没有对得起,你看多冤!”
她的爱只是一场对得起还是对不起的衡量,对得起一个爱我的人就要对不起另一个爱我的人,而我的爱呢?都对不起两个人。
束缚自己的爱,就如同让野马不会脱缰,让江河不会泛滥,让自己的虚怀永在平静的渊谷里幸福安康。林徽因是懂得的,爱情不一定带来幸福,幸福的是要的不多的自己,有一个深爱自己的人携手到老,一个就好。但是谁会想到,那个人却以万劫不复的姿势离去,让自己为他的离去心痛一辈子,陪她一生的那个主角是拿来爱的,而决绝离开她的那个配角是拿来心痛的。不能,不能眼睁睁看着他就这样永远消失,再不会青衫一抹出现在自己面前。所以后来随着时间渐渐消失,对那人的回忆却越来越浓起。但此刻在香山的林徽因又如何能预料到后来的一切呢?她在香山关于这场爱情的记忆此时已经到达尾声,你的爱是我的,我的爱还是我的。
而同样在9月林徽因写的《情愿》,大约是这一年徐志摩去世前最后写的诗,约好了要忘记,那在香山上突然迸发的感情一一用诗作了交代后,下山了就说我们都忘了吧,山上云情,下山无痕。
秋天,林徽因病愈下山,和梁思成一起在中国营造学社供职。梁任法式部主任,林为“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