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经》中的扶桑国在今天的哪里?
过去人们据《山海经》及《山海经·天地图》等,认为扶桑之地必在海外,主要有「日本」与「墨西哥」两种说法。
几乎在中国古代所有的史籍中,对日本的正式称呼都是「倭国」。如《山海经》的《海内北经》早就写着:「倭国在带方东大海内。」当时所谓「带方」,即今之朝鲜平壤西南地区,汉代为带方郡。后来的史籍包括《梁书》、《南史》等在内,也一概称日本为「倭国」,与「扶桑国」区别得非常清楚。在这些史书的《东夷列传》中,「倭国」和「扶桑国」都分开立传,显然是两个国家。
从地理位置上说,这两个国家的距离也很远。倭国的位置,只是「在带方东大海内」;而扶桑国的位置,则是「在大汉国东二万余里」。查《南史》载,大汉国是「在文身国东五千余里」;而文身国又是「在倭国东北七千余里」。这样算来,扶桑国距离中国共有三万多里,比日本远得多了。
一七六一年,有一个法国学者名叫金勒,他指出扶桑国是北美洲的墨西哥,并且认为发现新大陆的可能以中国人为最早。一八七二年又有一个学者名叫威宁,完全支持金勒的主张,认为扶桑必是墨西哥。一九○一年七月,加州大学教授弗雷尔也发表论文,提出与威宁相同的主张。
《山海经·海外东经》:「下有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大荒东经》:「……上有扶木,柱三百里,其叶如芥,有谷曰温源谷。汤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载于乌。」正如名称所示,汤谷、温源谷突出了「热水」这一事实,而其成因为岩熔地形。也许《山海经》的《海外东经》、《大荒东经》讲的主要就是美洲汤谷,朝阳谷、温源谷、大壑是一地多名,墨西哥就有这样的地方。
扶桑又叫扶木,并未说明一定是桑树,按李时珍说是木槿别种,又名朱槿。中美洲马雅人有扶桑图腾。有人说扶桑其实是墨西哥龙舌兰,它在墨西哥分布极广,到处生长,高达三十六尺。墨西哥人的日常饮食和衣料等,无不仰赖这种植物。在墨西哥出土的许多碑刻中,有一些人像与中国南京明陵的大石像相似。有的石碑还带有大龟,高八英尺,重二十吨以上,雕着许多象形文字。据考古家判断,这些显然受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影响。在墨西哥北部地区,古代有巨大的野牛,角很长,这同样符合于《山海经》的记载。
最后恐怕有人会问,古代中国和扶桑国之间的往来到底是走哪一条路呢?这正如房龙说的:「他们是由太平洋北部窄狭的地方航行来的呢?还是由白令海峡的冰上走过来的呢?还是远在美亚两洲间尚有陆地相连的时代便过来的呢?这些我们全不知道。」然而,他实际上做了三种可能的假设。或许古代中国和扶桑国之间的交通是三种情形都有,也未可知。
但也有学者对此持强烈的反对态度。罗荣渠将其批评「墨西哥说」的论文,结集为《中国人发现美洲之谜》一书出版。何新在《诸神的起源》中,主张扶桑国在日本,并提到西方学者很早就有人反对「墨西哥说」,如德国学者克拉贝罗在一八三一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指出:扶桑国不可能是墨西哥,而应当是日本或萨哈林(库页岛)。
倒底谁是谁非,乃为千古一谜,值得深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