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4100000007

第7章 论语(1)

学而[1](一)子曰[2]:“学而时习之[3],不亦说乎[4]?有朋自远方来[5],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6],不亦君子乎[7]?”(二)有子曰[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9],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三)子曰:“巧言令色[10],鲜矣仁!”(四)曾子曰[B11]:“吾日三省吾身[B1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五)子曰:“道千乘之国[B13],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B14]。”(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汎爱众而亲仁[B15]。行有馀力,则以学文。”七)子夏曰[B16]:“贤贤[B17],易色[B18];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日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八)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九)曾子曰:“慎终追远[B19],民德归厚矣。”(十)子禽问于子贡曰[B20]:“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B21]?抑与之与[B22]?”(十一)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十二)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B23]。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十三)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B24]。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十四)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B25],可谓好学也已。”(十五)子贡曰:“贫而无谄[B26],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B27],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十六)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注释][1]《论语》二十篇,各取首章第一、二句的二字或三字为题。[2]子:古代男子的尊称。《论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3]习:温习、演习、实习。[4]说:通“悦”,欣喜、愉快的意思。[5]朋:同类,志同道合者。一说这里指的是弟子。[6]愠(yùn):怨恨。[7]君子:有德者。[8]有子:孔子弟子,姓有,名若。[9]孝弟:善事父母为孝,善事兄长为弟。弟,即悌,音tì。[10]巧言令色:花言巧语和讨人喜欢的脸色。[B11]曾子:孔子弟子。名参(shèn)。[B12]省(xǐng):反省,自我检查。[B13]道:治理。乘(shèng):兵车。千乘之国,春秋时大国。[B14]使民以时:使用民力,不违农时。[B15]汎(fàn):同“泛”,广泛。亲仁:亲近有仁德的人。[B16]子夏:孔子弟子,姓卜,名商,字子夏。[B17]贤贤:尊重其才德。[B18]易色:不重容貌。[B19]慎终:谨慎地对待送终之礼;追远:追思久逝的祖先。[B20]子禽:陈亢,字子禽。子贡:孔子弟子,姓端木,名赐,字子贡。[B21]求之与:主动求得的。[B22]与之与:别人告知的。[B23]小大:小事大事。由之:按照“和”的观念去做。[B24]复:实践诺言。[B25]就有道而正焉:按有道者的言行来匡正自己。[B26]无谄:不谄媚于人。[B27]两句诗见《诗经·卫风·淇澳》。

[鉴赏]《论语》是孔子与他的部分弟子言论的汇编而成,在所有中华文化的典籍丛书中有着十分特殊的地位。它不是由一人一时辑成,而是由孔门弟子或者再传弟子所编纂的,全书共有二十篇,每一篇分列为若干章。看起来似乎没有主轴,然而,《论语》的“论”字,就含有讨论编次之义。其编次意图,通过对《论语》文本本身的研究,还是不难解读的。

现以首篇为例,历代不乏研究者在寻找篇中各章间存在的关联。如南宋的朱熹认为,这一篇“先言自修,而后亲师友”(《朱子语类》卷二十)。此外,他还认定该篇“乃入道之门,积德之基,学者之先务也”(《论语集注》)。

《论语》的首篇,开门见山的记述了孔子论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并非偶然。一方面,是由于孔子终其一生,一直乐学勤教。孔子自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述而》),还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公冶长》)另外,他还教育诸弟子要“笃信好学”(《泰伯》)。他最为担心的是“德之不修,学之不讲”(《述而》),同时这也是孔子的自勉。

另一方面,首篇强调了孔子论学是达到“仁”这一境界的十分重要的条件。“仁”是整个孔子思想的核心,也是为人的最高精神境界。“仁”的范畴也正好是整个孔子伦理思想体系之中的最高道德原则。这就不免让人觉得难以企及。因此众弟子问仁颇多,孔子在回答时也因人因时而异。然而,他始终认为仁者并非天生而就,而是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就是以“学”求“仁”,和以“知”达“仁”。他还告诫诸位弟子:要想成为仁人君子而又妄图不去努力学习,“其蔽也愚”(《阳货》)。

以“学”求“仁”,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读者在琢磨这个观点时,需要注意二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基础道德与道德理想境界之间的关系。孔子将孝悌作为仁的基础,敬爱父母兄长则是实现仁德的第一要求。正如同孔门弟子有子所说,孝悌乃为“仁之本”。如果一个人能够做到“入则孝,出则弟”,那么推而广之,自然就能进一步达到“沉爱众”,由此推断,他最终达到仁德的理想境界并非远不可及。

第二个问题是在中国的古代社会提出“诚信”。 “信”这一伦理范畴,在春秋时已出现。贵族据此来处理上下等级关系,因此常常“忠、信”并提,要求下对上讲诚信。孔子对诚信思想作出了巨大突破。他认为,人与人交往必须“谨而信”(《学而》),“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为政》)。这里所说的“信”,已经拓展为人与人之间必须讲的“信誉”,不只是对上而言。在当时,这无疑是一种新思想。所以,众弟子们都感到很新鲜,很多人都阐述了自己对“信”的理解。曾子将“信”作为每日三省的内容之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第四章)可见在孔学之中,“信”同“孝、悌”一样,也是实践“仁”这一最高道德原则所需的十分重要的基础道德规范。

本篇的重点是论学论仁,进而能以学求仁,而自第十二章之后,还加入了论礼的内容。例如,论述礼的功用问题:“礼之用,和为贵”(第十二章);还讨论了“恭”与“礼”之间的关系:“恭近于礼,远耻辱也”(第十三章)礼与仁之间的关系,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在本篇的尾段引入了这一个问题,有其承上启下的作用,具体论述将在后面第三篇《八佾》之中深入展开。

为政(一)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1]。”(二)子曰:“《诗》三百[2],一言以蔽之[3],曰:‘思无邪’。”(三)子曰:“道之以政[4],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5];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6]。”(四)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7],六十而耳顺[8],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七)子游问孝[9],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八)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0]。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B11];——曾是以为孝乎?”(九)子曰:“吾与回言终日[B12],不违,如愚。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回也不愚。”(十)子曰:“视其所以[B13],观其所由,察其所安[B14]。人焉廋哉[B15]?人焉度哉?”(十一)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十二)子曰:“君子不器[B16]。”(十三)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十四)子曰:“君子周而不比[B17],小人比而不周。”(十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B18],思而不学则殆[B19]。”(十六)子曰:“攻乎异端[B20],斯害也已。”(十七)子曰:“由[B21]!诲女[B22],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十八)子张学干禄[B23],子曰:“多闻阙疑[B24],慎言其馀,则寡尤[B25];多见阙殆[B26],慎行其馀,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十九)哀公问曰[B27]:“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B28],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二十)季康子问[B29]:“使民敬、忠以劝,如之何?”子曰:“临之以庄,则敬;孝慈,则忠;举善而教不能,则劝。”(二十一)或谓孔子曰:“子奚不为政[B30]?”子曰:“《书》云[B31]:‘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二十二)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B32],小车无轨[B33],其何以行之哉?”(二十三)子张问:“十世可知也[B34]?”子曰:“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可知也。”(二十四)子曰:“非其鬼而祭之[B35],谄也[B36]。见义不为,无勇也。”[注释][1]北辰:即北极星;共:同“拱”,环绕运行。[2]《诗》:即《诗经》,共三百零五篇,称“三百”,举其整数。[3]蔽:概括。[4]道:引导。[5]免:免于罪罚。无耻:无羞愧心。[6]格:至于善。[7]天命:指非人力所能改变的客观必然性。[8]耳顺:一听即能辨别是非。[9]子游:孔子弟子,姓言,名偃,字子游。[10]色难:指侍奉父母以能和颜悦色为最难。[B11]先生:长辈,这里指父母。馔(zhuàn):吃喝。[B12]回:孔子最得意的弟子,姓颜,名回,字渊。[B13]视其所以:看他所为。[B14]察其所安:细察他所安或不安的心态。[B15]廋(sōu):藏匿。[B16]器:器皿。器皿各有其用途而不能相通,都有所局限。[B17]周:以道义相团结。比:以私利相勾结。[B18]罔:迷惘、诬罔。[B19]殆(dài):疑惑。[B20]异端:截然不同的学说,引申指邪说。[B21]由:孔子弟子,姓仲,名由,字子路,一字季路。[B22]女:同“汝”。[B23]子张:孔子弟子,姓颛孙,名师,字子张。干:求也。禄:俸禄。干禄即求仕。[B24]阙疑:存疑。[B25]尤:过失。[B26]阙殆:与上文“阙疑”同义。[B27]哀公:鲁国国君,姓姬,名蒋。“哀”是谥号。[B28]错:同“措”,放置。直:指正直的人。枉:指邪曲的人。[B29]季康子:鲁大夫,季孙氏,名肥。[B30]奚(xī):何,为什么。[B31]《书》:即《尚书》,所引文字不见今本《尚书》。[B32]輗(ní):联结大车两辕与衡的榫头。[B33]轨(yuè):联结小车辕与衡的活塞。[B34]世:一世为一代,古称三十年为一世。[B35]鬼:指已死的祖先。[B36]谄(chǎn):谄媚。

[鉴赏]孔子一生从事了许多的实践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二类:一类是政治活动,另一类则是教育活动。前者的时间较短。在他五十岁时,曾任过鲁国中都宰、司空,后来还升迁为司寇。孔子在五十五之岁时,被迫离开了鲁国,开始长达整整十四年的周游列国活动,在各国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见用。而他从事教育活动的时间则相当长,大致上经历了三个时期。从“三十而立”到三十五岁这一期间,收了最早的一批弟子;在三十七岁到五十岁这一期间,他的弟子已遍及各个诸侯国;其后返鲁之后的教育活动则一直终其晚年,孔门的杰出弟子在一些诸侯国的政治生活中逐渐开始发挥积极作用。相较之下,孔子政治活动则远远不如教育活动的那么成绩辉煌。但是,他的政治思想与教育思想,都对整个后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在本篇收录的是孔子关于政治、教育的一些较为重要的言行。正如钱穆所说那样:“孔门论学,最重人道。政治,人道中之大者。”(《论语新解》)因此,在首篇论学以后,接下来就顺理成章的编排了论述为政方面的内容。

“德治”的治国之道,历来都为儒家所倡导。孔子提出了“为政以德”,他认为“德治”是要优于“法治”的。他还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孔子所强调和提倡的“为政以德”,包含了“君德”和“政德”二个方面。所谓“君德”,即专门强调了国君要“其身正”。“身正”才能据此感化人,才能保证“令行”(《子路》)。所谓“政德”,就是说为政要以德为先,强调了要对民众反复进行道德教化。这并不是要取消刑罚,只是反对“不教而诛”。以上这些,就为后世的儒家倡导的以德治国思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要怎样来实现“德治”的主张呢?孔子曾在不同的场合论述过他的一些设想。就本篇看来主要有:第一,以孝为德治之本。孔子在有人问他为何不从事政治的问题时,回答说在家实施孝道,“施于有政,是亦为政”(第二十一章)。在这里,他的意思是,将孝道推而广之,众人皆知孝,便从“齐家“达到了“治国”的目的。孔子还针贬时弊,认为孝不只是“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第七章)。这些思想日后被孔门弟子曾子继承和发扬。相传,曾子及其门人编著了《大学》和《孝经》,更明确地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思想。第二,提出了“举直错诸枉”这一主张。孔子在鲁哀公问政时回答说:“举直错诸枉,则民服。”(第十九章)在《子路》篇中孔子明确地提出了“举贤才”。如果贤才不在位,反而让不贤之徒得以掌权,孔子则斥之为“窃位”(见《卫灵公》)。如果这样,德治自然是实施不了的。

孔子对他长期所从事的教育实践活动进行了总结,从而得出了一些精辟见解。这些见解正是本篇另一个亮点。首先,孔子反思其为学一生:他十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至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后世的中华学人往往从中得到启发与激励。

八佾[1](三)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2]?人而不仁,如乐何?”(四)林放问礼之本[3],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4],宁戚[5]。“(八)子夏问曰:“‘巧笑倩兮[6],美目盼兮[7],素以为绚兮[8]’。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9]。”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也[10]!始可与言《诗》已矣。”(九)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B11];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B12]。文献不足故也[B13]。足,则吾能征之矣。”(十四)子曰:“周监于二代[B14],郁郁乎文哉[B15]!吾从周。”(十五)子入太庙[B16],每事问。或曰:“孰谓鄹人之子知礼乎[B17]?入太庙,每事问。”子闻之,曰:“是礼也。”(二十)子曰:“《关雎》乐而不淫[B18],哀而不伤。”(二十五)子谓《韶》[B19]:“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B20]:“尽美矣,未尽善也。”(二十六)子曰:”居上不宽,为礼不敬,临丧不哀,吾何以观之哉!”

[注释][1]佾(yì):古代乐舞行列,一佾八人。八佾:为周天子专用的乐舞舞列,由六十四人组成。[2]如礼何:意为礼仪制度又有何意义呢?[3]林放:鲁国人,或曰孔子弟子。[4]易:治办周全。[5]戚:哀痛。[6]倩(qiàn):笑貌动人。[7]盼:眼睛黑白分明。这两句诗见《诗经·卫风·硕人》。[8]绚(xuàn):有文采。这句诗不见于今本《诗经》。[9]绘事后素:古人绘画,在白底上加上五彩色。[10]起:启发。予:我。商:孔子弟子子夏,名商。[B11]杞:周之封国,相传为夏禹之后代。征:证明。[B12]宋:周之封国,是殷代之后。[B13]文献:古代文指典籍,献指贤人。[B14]二代:指夏、商。[B15]郁郁:丰富多彩。文:指礼乐制度。[B16]太庙:指周公庙。[B17]鄹(zōu):又作陬,鲁小邑,孔子父亲曾任鄹大夫。鄹人之子,指孔子。[B18]《关雎》:《诗经》之首篇,写一男子追求少女的忧思。关:鸟鸣声。雎(jū):鸠类鸟。[B19]《韶》:舜时乐曲名。[B20]《武》:周武王时乐曲名。

[鉴赏]中国历来就是世人所称颂的“礼义之邦”。“礼”不仅仅是指那些具体的礼节仪式,还包括了古代社会的一系列相对应的制度以及与此相关的宗教、伦理等思想观念。总之,“礼”在古代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到了周代,礼仪制度已经发展得相当完备了。这在后世称为“礼经”的《周礼》、《仪礼》与《礼记》之中,得以充分体现出来。

孔子一身都以继承中国的古代文化为己任。他对周代的礼仪制度有着十分浓厚的兴趣,多次由衷赞叹说:“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第十四章)孔子对周礼的赞美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同类推荐
  •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

    《大唐西域记》,为唐代著名高僧唐玄奘口述,门人辩机奉唐太宗之敕令笔受编集而成。这是玄奘游历印度、西域旅途19年间之游历见闻录。全书内容丰富、文字流畅、叙事翔实。
  • 梦溪笔谈

    梦溪笔谈

    在中国古代的科技著作中,影响最巨、传播最广者,无过于《梦溪笔谈》一书了,被誉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全书按内容分为故事、辩证、乐律……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 中华家训1

    中华家训1

    “家训”是中国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深厚的内涵、独特的艺术形式真实地反映了各个时代的风貌和社会生活。它怡悦着人们的情志、陶冶着人们的情操、感化着人们的心灵。正是这些优秀的文化因子,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人的人格理想、心理结构、风尚习俗与精神素质。这都将是陪伴我们一生的精神财富。所谓“家训”就是中国古人进行家教的各种文字记录,包括诗歌、散文、格言、书信等。家训是古人留给我们的一大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学习研究并利用这些知识,对提高我们每个人的文化素质,品德修养,一定会起到不可磨灭的作用。
  •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是算经十书中最重要的一种。该书内容十分丰富,系统总结了战国、秦、汉时期的数学成就。同时,《九章算术》在数学上还有其独到的成就,不仅最早提到分数问题,也首先记录了盈不足等问题。
  •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先秦卷)

    《历代赋评注》全书七卷,选录从先秦至近代三百多位作家的赋近六百篇加以注释和品评。其中大部分作品以前没有人注过。主编赵逵夫教授为著名辞赋研究专家,中国辞赋学会顾问。各卷主编和撰稿人也都是在古代文学研究方面有较高修养的学者,基本上都是高职和博士。本书是目前篇幅最大的一部历代赋注评本。书中对入选作家的生平和作品的背景均作了介绍。
热门推荐
  • 最风流醉唐诗2

    最风流醉唐诗2

    国学大师汤一介、北大教授李中华、王守常倾情推荐。更唯美、更动人、更诗意。神仙只不过在人间短暂逗留,便留下千古绝唱。斟一壶美酒,饮完唐诗,醉倒在唐诗里就是幸福。
  • 九道

    九道

    被富家公子追赶的小乞丐沈中玉,不小心掉入传说中无底的天坑,众人都以为他已经落入虚无,死翘翘了。不过传说总是有失真的地方,天坑并不是无底,相反,沈中玉被一株奇怪的植物包裹,竟然神奇地继承了一个神秘神识的记忆,炼化了伽蓝界。在这个弱肉强食的帝国,看小乞丐如何修炼,掌权,最终成就霸业。
  • 天境神王

    天境神王

    前世的女人?哥让她爱上自己;冷美人?哥把她捂热了。有时候要江山也要美人,有时候不是英雄也救世。能量分九等,这里有精彩纷呈的术,天术是术的最高境界,一次天术的运用便会毁灭掉星球的一半。神秘的天术和扮猪吃虎的主角会发生怎么样的故事?
  •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孝明帝驾崩卷(下册)

    《明治天皇》再现了日本从幕末走向明治维新的历史变革,以优美的文笔,宏大的场景,详细描绘了日本近代决定国运的倒幕运动的整个过程。本书塑造了一个个鲜活的日本近代史人物形象,以及他们的坚定信念,对“安政大狱”、“樱田门之变”等重大历史事件的描述详实生动,是一部了解近代日本不可多得的佳作。
  •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

    《周克芹中短篇小说集》内容包括《秀云和支书》、《井台上》、《早行人》、《李秀满》、《石家兄妹》、《希望》、《青春一号》、《灾后》、《两妯娌》、《勿忘草》等。
  • 决定你一生的好习惯

    决定你一生的好习惯

    习惯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它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从而左右一个人的成败。本书从了解和认识习惯切入,结合当代成功学、心理学、社会学等交叉学科知识,从思维、时间、学习、健康、工作、管理、交际、财富、处世、成功等各个人生层面切入,全方位、多角度地阐释习惯对人生成功的意义,并学会用习惯的力量成就你的一生。本书用平易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足以改变你一生的伟大的习惯工程,形象而生动地剖析了左右人生的卓越习惯和负面习惯,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跨越人生障碍、培养优良习惯的切实可行的妙方,从而为读者重塑自我,改变人生命运提供了一条黄金途径。
  • 80后婚姻全景日记

    80后婚姻全景日记

    结婚之前,婚姻是你侬我侬忒煞情多;结婚之后,婚姻是你忧我愁辛苦生活;兴奋甜蜜中夹杂着惶恐胆怯,当一个人变为两个人,什么力量能让我们走到最后?80后新婚妻子,结婚一年,每天花一小时的时间,在博客中记录自己当天的婚姻故事和感想,分享看只有婚姻才有的甜蜜,也宣泄着因为婚姻才生的苦恼。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无敌大小姐

    无敌大小姐

    当现代阴狠毒辣,手段极多的火家大小姐火无情,穿越到一个好色如命,花痴草包大小姐身上,会发生怎样的化学反应?火无情一醒过来就发现,自己竟然在众目睽睽之下上演脱衣秀。周围还有一群围观者。这一发现,让她极为不爽。刚刚穿好衣服,便看到一个声称是自家老头的老不死气势汹汹的跑来问罪。刚上来,就要打她。这还得了?她火无情从生自死,都是王者。敢动她的人,都在和阎王喝茶。于是,她一怒之下,打了老爹。众人皆道:火家小姐阴狠毒辣,竟然连老爹都不放在眼里。就这样,她的罪名又多了一条。蛇蝎美人。穿越后,火无情的麻烦不断。第一天,打了爹。第二天,毁了姐姐的容。第三天,骂了二娘。第四天,当众轻薄了天下第一公子。第五天,火家贴出招亲启事:但凡愿意娶火家大小姐者,皆可去火府报名。来者不限。不怕死,不想活的,欢迎前来。警示:但凡来此,生死皆与火家无关。若有残病者火家一律不负法律责任。本以为无人敢到,岂料是桃花朵朵。美男个个很妖娆一号美人:火无炎。火家大少爷。为人不清楚,手段不清楚。容貌不清楚。唯一清楚的是,他有钱。有多多的钱。火无情语录:钱是好东西。娶了。(此美男,由美瞳掩饰不了你眼神的空洞领养。)火老爷一气之下,昏了过去。家门不幸,家门不幸啊。二号美人:竹清月。江湖人称天上神仙,地上无月。大国师一枚。美得惊天动地。火无情语录:美人好,尤其是自带嫁妆又会预测未来的美人,娶了。(此美男,由东de琳琳领养)三号美人:轩辕子玉。当朝七皇子,游历四国。一张可爱无敌的脸。单纯至极。火无情语录:可爱的孩子好,可爱又乖巧的孩子更好。可爱乖巧又不用给钱的孩子,娶了。(此美男,由刘千绮领养)皇帝听闻,两眼一抹黑。他的儿啊。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四号美人:天下第一美男。性格不详,籍贯不详。火无情语录:谜一样的美人,她喜欢。每天都有新鲜感。娶了。(此美男,由告别的爱情li领养。)五号美人:天下第一名伶。火无情语录:解风情的美男,如果没钱花把他卖了都不用调教。娶了。(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六号美男:解忧楼楼主。相貌不详,身世不详。爱好杀人。火无情语录:凶恶的美人,她喜欢。娶了。(此美男由陈铭铭领养)七号美男:琴圣。貌如谪仙,琴音杀人。冷清眸子中,百转千回,说尽风流。(此美男由伊眸领养)夜杀:天下第一杀手。(此美男由静寂之夜领养)
  •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都市卷

    全球华语小说大系·都市卷

    作为当代社会的“症候”,才能体认共同经历的历史。这部小说选以城市为主题,从来没有人像当代作家一样如此专注地书写城市。而唯有通过阅读这些文字,我们才得以触摸彼此身处其间的城市,并力图在这样的世界中讲述自己的故事。这批作家是经历巨大城市化进程的一代人,收录了邱华栋的《社区人的故事》、张欣的《有些人你永远不必等》、方方的《树树皆秋色》、徐则臣的《跑步穿过中关村》、姚鄂梅的《你们》等20余篇作品。新世纪城市文学虽有诸多不足,在中国文学的历史上,但毕竟以自己独有的方式记录了这个时代,他们目睹沧海桑田、见证人的生活和内心的剧烈变动,出人意料地铭刻了当下都市的微妙情感和隐秘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