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3011700000008

第8章 周其仁:在“冬天”谋划 布局 投资(2)

第二个原因:大量行政手段进入经济体。由于经济连年的高速增长,我们就得进行调控。上一届政府忙了10年,基本上都是忙调控房价、地价等。为什么呢?这有个宏观环境。美元进来了、顺差进来了、外国投资进来了。美元在中国不能花,花人民币要跟谁兑换?当然是跟商业银行换。商业银行美元在手,怎么在中国做生意?这就需要在外汇市场把美元投换成人民币。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这个“高度依赖出口”的国家,就产生了一个政策目标—要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稳定。人民币在中国都是成本:雇工人、交税、买电,都是用人民币,生产出来的产品要出口,要美元起价,所以,人民币对于美元升一分钱,出口企业成本压力就上来了。2010年,我跟任正非在达沃斯论坛聊过一次。他说他的企业已经有很大的收入来自国际市场,受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的影响很大。由于华为的设备在全球的生产基地还是中国,成本是人民币做,产品是美元计价。人民币对美元一升,那么,中国政府、央行就要维持人民币对于美元汇率的稳定。维持这种稳定就有代价,什么代价?进来1美元,你说我汇率稳定,7元对不对?那7元人民币就出去,你要变成6元出去就是升了。可是如果一天进来好几十亿美元,每天这样进。所以,我们大量的基础货币,去同商业银行换汇,就变成了国家外汇储备。国家外汇储备一条线地往上升,看起来很好。朱镕基到北京的时候,中国外汇储备只有180亿美元,来了以后搞了汇率并轨,一年增加320亿美元,这就是500亿,后来很快就是5000亿、1万亿、2万亿、3万亿、4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这个机制是什么机制?主要都卖给央行。央行拿什么买?拿基础货币买。这样,基础货币就进入了市场,中国就进入不差钱的时代。货币太少了是不行的,太多了也是要出问题的。货币供应超过了商品、资本、服务的增长,物价就上涨。这个热那个热,这个涨那个涨,这样就需要调控。不调控,好多中国人就不好过,因为他们工资没有涨,消费没有增长怎么受得了。而调控,在我们这个正在转型的体制中,说是以法律和经济手段为主,但实际上是做不到的,一定要用大量的行政手段。因为中国是个政府非常强势的经济体,一调控,行政部门一起上,一个部委发文件不管用,五个部委联合发。增长太快出问题,就要勒着,要控制房价、控制地价等。我们的行政控制就是要进入经济体,但这个东西是有很强的滞后性的。为什么呢?因为为了宏观稳定要加强调控,到了下面的部门、处,这些就需要各种审批,不要小看审批这个事情,这是会上瘾的。

这是我们国家“高速增长”当中的一个代价:大量行政手段进入经济体。高速增长没关系,可一下行就发现:到处装着刹车、吸铁石,到处都在消磨企业家精神。由于过去穷,不办企业不可以;而现在生活都过得去,办企业太麻烦,企业家的斗志就下降了,企业家精神就衰减了。这是把经济拉下来的第二个原因。

第三个原因:中国是“债权经济”,而非“股权经济”。像中国这种经济,如今改革改了30年,我们还是以间接融资为主,银行为主,而银行就是债权。这个“债权为主”的经济,上去、下来都会放大。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债务是一个杠杆。经济热的时候,大家对未来都是看好的,借贷需求非常旺,物价都在涨,物价减掉以后,真实利率是负的,谁借钱谁合算。借了钱买房,房价涨得都会超过利息,很多家庭都懂得这个道理。借钱买资产,资产涨得快,是很合算的。这个杠杆作用在好的时候会放大,而坏的时候,物价指数一下来,名义利率哪怕不变,真实利率就迅速转正。这是现在很多企业和地方表现困难的根本原因。股权为主的经济体,没有这个问题。股权这个东西,放进去不能退,好就分红,不好就一起赔,这是“股权为主”经济的特征。但我们是债权为主,好的时候会加倍好,而差的时候呢?最近很多行业财务成本上升,所谓财务成本大部分就是还债。很多人为什么跳楼了,就是想不通自己怎么会借了这么多的钱。他们忘记了市场好的时候借钱是很划算的,但市场一翻脸时才发现借了很多的钱。因为曾经利率是负的,而现在利率转正了,很多的行业、企业都被顶得很难受。

所以,以上这三种力量把中国经济拉下来了。

阻碍中国经济增长的“三块石头”

而中国经济一被拉下来,三大块石头就浮出水面了。这就是我在2012年11月所做的判断:水落石出。

第一块石头是成本。成本就是企业的开支,问题是什么时候开支?钢铁企业库存什么时候买的?都是大家看好的时候买的。即使钢价、矿石价还在涨,但涨也有人买。等到钢铁价一下去,过去买的库存就能顶死企业。如果是借钱买的,那就死得更快,因为要还息。企业是什么时候雇的人?在大家抢人的时候雇的,工资肯定高,工资不高,人就不会来。但当你的产品的销售量下降了,你能马上削减工资吗?这是很难的。因此,成本是第一块石头。

第二块石头是债务。由于债权合约都是在形势好的时候签的,随着真实利率的转正,债务就成了第二块石头。

第三块是过剩产能。市场好的时候,就会出现抢货,你上,我上,国家也上,国务院开会讲7大新兴战略行业。中国是一个大国,有个传导机制,怎么可以这样来定事情?聪明的农民,县长让他种什么他是不种的。可是,面对大项目时我们还是一起上,好产业都做得不好了。其实,是市场和政府两个力量一起推动了过剩产能,等到市场翻脸,外需没有了订单,可钱已经变成社会的了,这时你是撤还是不撤?你是停还是不停?有的行业还有连续性,不能随便说“没订单就关门”,所以还要接着做,这是很难受的。

以上这三块石头,就把国民经济顶住了。

变被动为主动:消化资本、重组债务、消化过剩产能

那么,这个时候,宏观经济要怎么应对?

首先,就是要知道“高位下行”是由不得你的。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审批制度改革”来控制一些因素,这种变量是在中国内部。然而,外需不在我们的手里,是由不得我们的。“欧债危机”这个冲击力什么时候好转,现在还不知道,美国则是在刚刚有一点起色后又不行了。美国在困难的时期,其产业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制造业逐渐在发展起来。这是由于,中国的相对成本变化让很多美国公司回到本土去了,这就是新的全球格局。

我们需要改革,但改革没有那么快。国务院已经很着急,开始放松审批。但企业问,这对他们有影响吗?回答是没有影响。国务院已经宣布去掉了几千项,但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还剩多少项。企业要跟剩下的去打交道,经常是把含金量小的放放。总的来说,改革不会是那么快的。

如今的这个既得利益,中央做了决定,国务院也推行,然而这样的大国要实现“政策落地”,还需要一个过程。至于“真实利率”,这一把刀是很厉害的,这个需要经济学家做大量研究。

至于通缩,通常市场一翻脸就由“通胀”变成了“通缩”。20世纪90年代我们遇到过一次,通货膨胀达到24%,朱镕基大刀阔斧杀通货膨胀,在1997年突然开始出现通缩。这是什么道理?就是我们这个基本的金融结构里有一个问题:过度依赖银行债务。我们说要发展股权、发展资本市场,目标提出来了却没有落下来。现在,直接融资占整个社会总融资的比例没有比20年前增加多少。那这个经济结构遇到波动,就会有派生的情况出现。所以,难受是肯定的。

有几种措施,可以把我们国家从这种情况中拉出来:第一,消化资本;第二,重组债务;第三,消化我们的过剩产能。

现在,很多人的经济预期都很有意思,一看情况不好,觉得什么都不行了,这种预期就会互相传染,悲观情绪就占主导地位。所以,现在很多的企业很茫然,实际上是看错了时机,很多人认为不好的时候,反而是投资的时候。对此,要冷静地分析。

对外升级:新兴市场大有可为

从全球角度考虑,发达国家的市场一时还不会回到2007年以前,这个判断大概不会错。

但是,在危机之后,全球的总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新兴市场的份额大幅度地提高。最发达的7个国家与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等7个最厉害的新兴市场国家放一起,总量哪一个大?当然是后一个大。然而,我们的“外向经济”到目前为止,很大程度还是习惯于最发达的那个市场,因为其购买力现成、出价高、基础设施完备、金融服务良好、物流非常顺畅。我们接单子生产,于是就成了世界的工厂。但很多新兴市场的特点不是这样的,比如有购买力但市场不成熟,要买货但基础设施不够、电量不够、港口不够、铁道不够等。所以,中国现在提海上、陆上两条丝绸之路,APEC会议宣布组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这就是个重大的战略。

新兴市场这个板块还是中空的,我们实际上铺了多少货在新兴市场?几年前我去印度看,那里虽天气很热但没几家用空调,这两年才好一点。面对印度这个空调的新兴市场,中国物美价廉的空调却没有打进印度多少。而在俄罗斯的市场上都是欧洲货,日本货、韩国货都少,就更不要说中国货了。面对资源广大的新兴市场,毕业生包括我们北大的毕业生却都看不上,一讲就是美国、法国之类的地方。华为是怎样打进世界的?怎么去阿富汗的?那里是会有炸弹掉下来的,是要死人的。我们真正在这些市场上去开拓、耕耘的商人还是很少。大学生总说就业机会少,今年700万毕业生的签约率看了让人焦虑。我们为什么不走出去呢?我总说,下一个时代,是要小语种人才的时代。小语种的需求会急速增加,因为新兴市场有很大的空间,比如,印度尼西亚有1亿人,这是很大的市场,可我们现在的年轻人都看不上。

因此,外需不是没有市场,在国际上还是有很大的市场的。我们回想一下,1980年欧洲资本是怎么进入中国的?中国当时什么也没有,欧洲为什么借钱给我们?要知道这并不是自由外汇,不是“中国借这个钱想买什么就买什么的”,而是全部用来买德国设备,这就是今天工业设备都是德国设备的原因。今天我们的4万亿外汇储备,就不能倒过来做吗?为什么不能做外方信贷?没有电为什么不能去建电站?没有铁路为什么不能修铁路?为什么不借钱给别的国家,倒过来做BOT(建设—经营—转让)?当年外资为什么跑到大陆来修铁路和高速公路?就是为了20年的收费权,20年后再送给中国政府。我们现在要重新复习“80年代初外国资本进中国”的那些经验,并将它倒过来用,来开拓国际市场,等待欧美市场进一步复苏。总之,我的看法就是外需还是大有可为的。

对内升级:改变观念,在冬天投资

对内我们说的过剩,是大路货过剩,与进口货同样的东西,我们应该改进品质,这还是有很大市场的。大家看看现在进口的情况:阿里巴巴网站上很多东西都是进口的。为什么进口的东西多了?因为收入提高了以后,人们对于产品品质的要求也提高了。国庆节期间,我有一个朋友到德国去,回来带了一个双立人牌的指甲刀,那个指甲刀让我感叹:剪完以后怎么这么舒服?仔细看一下,它有两个弧度。这就是发达国家的产品品质。而我们的产业想要达到这样的品质还早着呢。中国的制造,尤其是精密制造,发展空间还非常大。我们为什么要买进口货?那些东西中国人都是可以造的,只是品质要差一点。就目前来看,中国的好企业,比如华为,按它手机业务的发展趋势,过几年发达国家就会遇到麻烦了。

当然,现在可以改善的两方面是:一是对外升级,二是对内升级。对于国内市场,我们的空间布局还早着呢。今天,还有65%的总人口是农村户籍人口,其中17%已经到了城市常年居住。这样的空间布局里面,就有大量的投资机会发展城市建设、城市管理等。我们现在要学会的是“跑马征地”,也就是政府主导的这个“跑马征地”,要真正地让这些骨头挂上肉,变成城市生活,有无数的事情可以做。

所以,我的看法是:当前是有些困难,但根据过去的经验,越冷的时候越是要调整预期。也就是要在所有人都说不好的时候,把未来谋划清楚;要在很多人还没有醒过来的时候,勇敢地决定投资;等人们都醒过来的时候,买啥啥贵,也就没你什么事了。很多人上在一个周期被咬了一口,被“三块石头”压得难受,想要放弃。但若真的放弃了,5年以后一定会后悔。因为这两个“海平面”,从100倍的差距缩减到现在,还剩下10倍呢。现在,很多人说“是人工把我们顶死了”,但发达国家怎么生产?苹果的工人什么收入?双立人是德国生产的产品,照样活下来了。所以,在这个时候要认清形势。当然,这一点国家也在进行部署,深化改革。然而,更重要的是什么呢?是产业界、企业界、第一线怎么认清现在这个形势,抓住这个战机。

所有优秀公司都是在冬天谋划、布局、投资,然后准备下一步的。等到别人看见的时候,看见的就是5年以后的成败得失,5年以后的市场份额,5年以后的风光云影。

同类推荐
  •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金融理论与实践若干问题研究

    沐浴着中国经济金融改革开放的春风,宁夏金融学会于1981年8月诞生,至今走过了30个春秋。30年来,宁夏金融学会在中国金融学会、自治区社科联的指导下,在主管单位中国人民银行银川中心支行的领导和支持下,始终秉承“服务地方经济金融改革发展”的宗旨,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团结和依靠广大会员,潜心致力于科研工作和学术活动,积极培养青年研究人才,充分发挥在金融研究与学术交流中的组织和推动作用。"
  •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经济学改变你的生活

    超给力的经济学:改变你生活和工作的经济学笔记;最实用的平民经济学:看懂经济现象的平民武器。一本专门为普通人量身定做的关于经济学常识的通俗读物,让你轻松获得经济蛋糕中属于自己的那一块,赶紧来阅读吧。
  • 幽默图解经济学

    幽默图解经济学

    GDP、CPI、通货膨胀、失业率、附加价值、边际效应……这些耳熟能详的经济名词深深地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但经济学究竟学什么?你是否真的了解它?本书把经济学还原为生活,让你以更经济、有效率的阅读方式读懂经济学,了解经济学的本质,并轻松地掌握尽可能多的经济学知识。你会发现,原来经济学可以这么有趣、好玩、幽默;经济学可以这样改变我们的日常生活!笑着学,躺着学,玩着学……从现在开始,向板着面孔的经济学说再见!
  • 每天读点经济学

    每天读点经济学

    你知道作为消费者,怎么做出消费决策吗?你知道作为厂家,怎么做出生产决策、怎么定价吗?你知道宏观经济是怎么运行的吗?你知道当前炙手可热的经济热点究竟是怎么回事吗?你知道理财的重要性和怎么理财吗?这些都是经济学的问题,经济学不但伟大,而且有趣,读过《每天读点经济学》,你就能体会到这一点。经济学是一门人人应该懂、人人都能懂、人人都会用的学问,拿起《每天读点经济学》,我们将带你畅游经济学的世界!
  •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中国大趋势4:中国经济未来十年

    这是一部战略主义作品。本书以世界经济视野为基础,从“大经济”的角度,全书由几十个有机连贯的“中国之问”一气呵成,几乎涵盖了中国经济基本面、政治与经济的决定关系、经济国防、崛起模式等几大方面差不多所有关系到中国发展前途的战略性问题。读者从每一节中都能感受到强烈的中国发展脉搏:世界处在什么时代?持续三十多年的中国奇迹是否面临拐点?世界留给中国的战略机遇期还有多久?中国是持续崛起还是走向崩盘?哈耶克主义是拯救中国的良方吗?广东模式和重庆模式谁更代表着未来的方向,“大政府”是通往奴役之路,还是幸福之路?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大格局中实现突围?
热门推荐
  • 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

    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

    阅读《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可以学会用经济学家的思维方式,从经济学的视角来思考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问题。你可以发现,这些寓言有的揭示了某一个经济学原理,有的反映了某一种管理理念,有的会告诉你某一种投资技巧或者励志方略。当我们心里有什么疙瘩解不开的时候,书中的寓言是浅显的,读一篇寓言,思考一会儿,也许疙瘩就解开了;当我们钻进了某个死胡同的时候,读一篇寓言,但是寓言背后所反映的哲理却非常的深奥。阅读《小寓言大智慧:写给爱创新的那些人看》,思考一会儿,也许就从死胡同里跳出来了;当我们在哪里跌了一跤。爬不起来的时候,回想一下曾经读过的某一篇寓言,也许就顽强地站起来了
  • 谁拿青春补贴我

    谁拿青春补贴我

    她,何纷萍为了爱情辞掉了优越的工作甘愿做家庭主妇,但是婚姻的琐碎却让丈夫厌倦,最后居然联合小三把她无情地赶出门。受尽了白眼和煎熬以后,她重新振作,强势回归,成为了叱咤风云的商场名流,她将他踩在脚下的那一刻,却是她跟另一个男人步入了婚姻的殿堂的时刻。
  • 嫡结良缘

    嫡结良缘

    前世,平凡孤女,孤单一人亦能悠然度日。今生,豪门贵女,亲族成群却是步步惊心。当现代小律师卷入古代大宅门,偌大苏府,又有谁扶她护她?祖母?子孙满堂,只求家族荣耀。父亲?血浓于水,不敌心头一好。继母?明哲保身,怎管幼女孱弱。姨娘?鸠占鹊巢,只把权柄大握。心思各异,阴谋重重!怎么办?她只能斗姨娘、扶主母、正其父、耀门楣……拼出一段锦绣良缘,繁华一生!PS:坑品保证,有始有终!推荐:完结文:《庶香门第》《煞妃狠彪悍》
  • ④八卦女,咱俩没完(全本)

    ④八卦女,咱俩没完(全本)

    你相信命运吗?你相信你的生命里会有这样一个既定之人吗这是一个关于爱的故事,故事里的每个人对于爱都有自己的诠释他们懵懵懂懂,兜兜转转,又寻寻觅觅只愿回首细数来时路时,她与他依然能握紧爱的温度◆【温浮生】◆他坚信,爱一个人,不是守候,而是千方百计的去争取他不相信命运,若世上真有命中注定,他愿意与她一同参与彼此的未来他抓住的东西,永远都不会放手。生活亏欠她的,让他来弥补他虽是温家的男人,却也要做她的丈夫,也只是她的丈夫仅此而已◆【苏七七】◆她相信命运,她认为,如影随形的特殊能力是命运对她的诅咒没有明天,没有未来,亦没有自己她生命里只剩下了守候:守候妈妈留下给她的记忆,守候她唯一的哥哥遇上他,是命运的安排,亦或是另一场不可避免的伤痛她认定,爱一个人,从此便要心无旁骛她想要的,便是要千方百计的留在他身边。不一定要得到,却一定得守着◆【笑话一则】◆苏七七感冒,病恹恹的躺在床上,温浮生给她倒了一杯温水,却忘记了拿药苏七七:“浮生,药。”温浮生:“要?”苏七七:“嗯,药。”温浮生开始解扣子:“那我就不客气了。”苏七七:“……”
  • 老婆乖乖,不准离婚!

    老婆乖乖,不准离婚!

    初见,他倒在她家门口,抓住她脚腕。她吓得大叫——鬼啊!他虚弱求救——救我!她把他捡回家,原以为多了个人劳役,结果——你这个白痴,连系鞋带都不会你穿什么鞋啊?!你这个笨蛋,谁让你把垃圾扫得满地都是的?!你这个蠢蛋,谁让你将整包洗衣粉撒进去了?!就算失忆了,也不可能不会穿衣服扣纽扣,分不清盐跟糖,洗碗打破碗,煮饭差点把厨房烧了吧?她很想问他到底会什么?!他面无表情摇头,什么都不会。她就日了,什么不好捡,竟然捡了个生活白痴回来?!当不成主人,却还要当仆人,她要哭了!★☆★但是这个白痴,在她被人欺负的时候,挡在了她的面前,在她生日那天亲自给她煮了一碗长寿面,在她孤独寂寥哭泣的时候,将她紧紧抱在怀里,可后来,她才发现,原来他什么都记得。再见,他是城堡里高高在上的王子,而她,依旧是市井里的灰姑娘。而这一次,尼玛!为什么她还是要当他的仆人?!而且还是贴身的?!不!她才不干!灰姑娘也是有尊严的,不是他说什么她就干什么!不干?他直接将她绑进民政局!光明正大的要她当他的贴身生活助理,简称老婆!
  • 雨夜里的星星沙

    雨夜里的星星沙

    一段水晶般透明的爱情,无往而不胜的女孩子明晓溪同时遇到了两个令人心痛的少年,孤独脆弱的冰,温柔优雅的澈。无法选择却又不得不选择,爱是什么,怎样才是最完美的结局?言情小天后明晓溪联合超级新人diddl、叮叮告诉你最后的答案
  • 现代乖女古代疯

    现代乖女古代疯

    穿越不是她自愿的,一切只是意外。在妓院混吃混喝也不是她愿意的,一切只是无奈。(总不能饿死在古代吧!)回到现代的家是她的愿望,没想到如此容易的回去了,可是……为什么她又回古代了!真是剪不断理还乱啊~情节虚构,切勿模仿。
  •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中流自在心:季羡林首次谈修身养性

    终其一生,季羡林先生勤于修身养性,保持内在平和,为人处事、工作生活无不豁达得体。提起季老的品德修行,常常让人想起一句话——“谦谦君子,温润如玉”。读罢《中流自在心》,读者会有真切的感受:季羡林先生之所以为世人所敬仰,不只因为他的学识,更因为他的人品与道德。读者能够从《中流自在心》所选文章中,领会季羡林的人生感悟和谆谆教诲,获得指导个人生活的智慧,做一个有修养的人、高素质的人、好心态的人,受尊敬的人。
  • 死亡传说:粉骷髅之恋

    死亡传说:粉骷髅之恋

    我是一个普通的女人,几百年后是一具没有肉体,没有灵魂的粉骷髅。有一天,我的灵魂觉醒了,在与人类的接触中,我发觉,我爱上了一个人类的男人。被光明视为邪恶的我是选择黑暗的永生?还是选择也许没有结果的爱情?
  • 尸心不改

    尸心不改

    控尸门的欢乐二缺弟子江篱炼了一具美得人神共愤引得天雷阵阵的男尸,以为好日子开始了,结果没想到门派惨遭灭门。--情节虚构,请勿模仿